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别让某遇见那个李自成!”房玄龄咬牙切齿的发狠,卢氏在一旁笑眯眯的道:“遇见了又待如何?”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自然是逼着他一次把书都写完呗。”
说着拿起别的书,看看书名和作者,越看心里越发的震惊。不算《三字经》,这些闲书一共是五册,每一本讲的都是不同的故事,这李自成遍故事的本事,真是太厉害了。
别看这些故事的文笔,与当下的文章风格迥异,但是仔细看来,却是另有风格,自成一家。至于那些不同的笔名,在房玄龄看来,不过是掩人耳目,混淆视听。就冲这些故事和文字,当下没人能写的出来,只有李自成这一家。
看看这些名字吧,罗贯中,蒲松龄,蔡东藩,陆西星、许仲琳,这些个比较正常一点,还珠楼主是什么鬼?编到后来,连个名字都不愿意好好编了么?哼哼!
房玄龄又拿起一本《聊斋志异》,嗯,我先看看这个。这本还行,都是独立的故事,看着不是很生气。房玄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直在看书。房遗直和媳妇来请安,房玄龄都是随意的摆手打发了。继续看他的书,时间不早了,卢氏才来说话:“该休息了。”房玄龄捧着一本《封神演义》正看的有趣,摆摆手:“不着急,我看完再睡。”
“明日还要早朝呢?”卢氏又劝,房玄龄干脆转过身子:“我看完自然会睡。”
卢氏微微一笑,不再劝他,多点一根蜡烛,免得伤眼睛。坐在一旁陪着无聊,也捧起一本房玄龄看过的书来看,这夫妻俩不睡觉,下面的丫鬟可遭殃了,只能硬挺着。都半夜了,两人还不睡,看的很有劲头,丫鬟眼皮打架的有,靠着柱子眯一会也有。
“噗通!”一个丫鬟睡着了,一头栽倒,爬起来吓的半死。房玄龄只是看一眼,没生气,继续看书。卢氏微微一笑,放下书起身:“留两个人就行了,大家轮着睡,别都硬挺着。”
一直折腾到子时,房玄龄才放下书,这还是因为最后一本《蜀山剑侠传》不是很合他的胃口,看了一会就不想看了。卢氏见他停下,也停下来,两人这才安歇。
第二天一早,房玄龄打着哈欠去上朝,在宫门等着上朝的时候,段志玄走过来,打着哈欠:“房相,没睡好吧?”房玄龄想起来段大将军的小儿子也有一股,笑道:“熬夜看书了?”
段志玄点点头:“这个李自成,端的是害人不浅。”房玄龄难得附和的点点头:“是啊,那么多本书,没有一本是写完的。太坑人了!”
书剑盛唐 第八十一章 书友会和小黑屋
这次朝会进行的很快,因为皇帝宝座上的李世民,也一直提不起精神来。没法子,昨晚上看小说看的太晚了。丽景门可是一直有人盯着李诚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到了李世民这里,五本闲书也都有人买了送到跟前。
李世民晚上处理奏折,感觉到累的时候,拿起一本看了一会,然后就……
皇帝精神不振,下面的大臣可不知道是啥原因,反正各种少儿不宜的猜测。陛下不年轻了,后宫佳丽如云,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好在今天还真的没啥大事情,这种工作会议,可长可短。李世民早早宣布无事退朝。跟往常一样,几个亲信重臣留下来,就最近的一些大事进行商议。
这个时候李世民的精神不振就更明显了,一直在打哈欠,而且这东西似乎会传染,房玄龄也不停的打哈欠。李世民一看便乐了:“房卿,你也没睡好啊?注意身体啊!”
房玄龄拱手笑道:“回陛下,昨夜看书太晚所致。家中二郎与李自成合作买卖,臣不放心,特意找来他们卖的书看看。”
李世民一听这话,书友啊!立刻精神一震,也不管其他人了,对房玄龄道:“李自成这个竖子,甚是会吊人胃口。《三国演义》居然只有一册,朕看的心痒难耐。”
这口子一开就坏了,边上的虞世南也微微一笑:“臣,独爱聊斋。”
长孙无忌悠悠道:“为何臣以为《蜀山剑侠传》为最佳?”
马周平时不爱在这种场合发言,这会也忍不住开口:“臣的更喜《三国演义》,虽不如《三国志》来的严禁,然其宣扬忠义,此正道也。只是这文白了一点,却也无伤大雅。”
好好一个小朝会,开成了书友会,现场的魏征懵逼了,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都是那么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道这是什么情况?现场就他一个绝对的少数派,说的有不是什么大事,魏征想开喷还不知道事情来由。想想还是不说话吧,等下回去了搞搞清楚大家在说啥。
“李自成可恶,理应抓起来,关在屋子里,让他去写书,限时交稿。”长孙无忌出了个主意,众人听了纷纷附和,唯有李世民笑道:“各位爱卿,知足吧。以前没书看,也好好的。”
李世民竟然是位理性书友,如果他跟长孙无忌一样,唐朝版的小黑屋就要诞生了。
“既然各位爱卿都熬夜看书了,今日就这样吧,先回去休息。”小朝会也散了。众人起身告辞,纷纷出门。魏征追上虞世南:“虞兄,适才说那李自成,所为何事?”
虞世南一听这个就乐了:“西市新开一家书店,全大唐就这一家,家里的管事去采买,看见有卖书的,就去买了一些回来。昨日下朝,管事呈上新书,随意看了看,字面浅白,却也有可观之处。不想李自成诗名昭著,写这些话本也是擅长。对了,话本一说,是李自成在书中标注,他写的这些叫做话本。这厮弄了好些个假名字,却骗不得明眼人。当今文坛,谁人能作此浅白之文,只有他一个了。不过那《三字经》,是极好的。此人若能多作这一类的文章,与国于民,多有裨益。奈何竖子不务正业,可惜可叹。”
魏征似乎明白了,李诚这小子写了一些叫话本的东西,然后皇帝和大臣们在谈工作的时候,转而去谈这些话本了。结论有了“昏君!”“佞臣!”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事情该不该喷呢?魏征纠结了!这玩意就跟皇帝和大臣们看个歌舞一样,你不能这个也喷吧?必要的娱乐生活要有撒。
喷还是要喷的,那就是君臣商议国事的时候,不能谈这个,先把工作弄完了,在聊嘛。有了想法,魏征可以回去写奏折了。这个事情呢,显示一下他的存在,再合适不过了。
李诚可没想那么多,他忙的要死。新的工坊第二天就找到了,也是在西市附近,本来是程家作为仓库用的,现在一看生意火爆,李诚还是草纸生意的合伙人,直接就作价卖给了李诚,作为新工坊的场所。
因为要印书,白天搬家不现实,那就等晚上吧。先把仓库收拾好,岗位人员安排好,等天黑了好搬家。一些物资呢,也可以先搬过来了,比如暂时用不上的墨水、纸张,农庄里雕刻出来的新雕版,也都可以先搬过去。这个相对较大,五六十个工人在里面干活都够。
李诚制定了规章制度,第一个就是严格控制灯火,这不是闹着玩的。院子里准备七八个大缸,里面都是水,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灭火用。这些琐事,指望程处弼他们不现实,只能李诚自己来,一条一条的弄,然后让人念给那些工匠听,必须记住,记不住就扣钱。
还特意把牛大贵兄弟留下了,让他们盯着这些制度的执行。发现犯错,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钱,第三次就滚蛋吧,这地方留不住这种危险分子。
李诚忙的像条狗,程处弼他们倒也没闲着,一直跟着李诚搭把手,顺便学习。不过大家都有事情,不是每次人都齐的。
西市里的联合书店,一大早刚开门,外面的队伍就排成了长龙,算是西市里的一个奇观了。城管们早早的来到,负责维持秩序。队伍里居然还出现了胡商,更是引人瞩目。
长安城里的胡商不要太多了,好多酒楼里头,打的就是胡姬伺酒的招牌。这些胡姬呢,并不适合当下主流的审美,不过也有的人喜欢就是了。李诚倒是能欣赏胡姬的有点,比如长腿啊,又比如……
这个事情自然是惊动了崔成这个长安县令,一早他也过来找李诚了。结果一问才知道,李诚不在。只好回去处理公务,在县令这个位子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崔成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但是他觉得吧,不能什么事情都找李诚帮忙,得靠自己的本事解决问题才是。
所以呢,最近崔成一直在忙着这些事情,搞的若儿那边都有怨气了,却也顾不上。至于家里新添的两个俏婢女的事情,也确实是有的。两下加起来,导致崔成很忙。
等到下了差事,崔成又奔着书店来了,站在外面仔细打量一番,发现有趣的事情。这家书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很有特点,上面写的很清楚,每天的开业时间。辰时四刻(上午八点)开门,申时末刻(下午五点)关门。
也就是说,这家店每天开业四个半时辰,多一刻也不干。还有限购,每人每书只有两本购买上限。这样做生意居然不会倒闭,生意还很火爆,真是咄咄怪事。
崔成对于李诚表现出来的一些奇怪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个兄弟本身,就是个奇人。
下午准点申时末刻,伙计吆喝一嗓子:“今天不卖了,关门歇业。”
排队的客人自然是一通乱喷,但是谁也没法子,这做买卖做成这样,大唐就这一家。书店也就这么一家,你喷也没用。崔成这才上前打问,里头的秋萍见了过来见礼,告知一会李诚就来,一起回家的话。崔成在店里等了一会,李诚出现了。
“大兄找我有事,为何不让人带个话,我自去县衙便是。”李诚还是那么热情,崔成却有点不好意思道:“自成,最近事情太多,走动少了,是为兄的不是。”
李诚笑着摆摆手:“无妨,一县之主,上有雍州司马,下有县丞、县尉、一县生民,事情多的忙不完。”这么一说,崔成也无限感慨道:“自成所言极是,琐事太多了,掣肘太多了。”
李诚笑道:“先回家,让秋萍弄两个小菜,你我兄弟边喝边聊。”
两人一行,回到怀贞坊的家,崔成看看隔壁道:“还没得手么?”
李诚摇头苦笑:“忙的像条狗,哪有时间去泡妞。”一不留神,现代人的话出来了。这说明李诚现在很放松,好在崔成适应他奇怪的语言,仔细一琢磨,这些话很有意思。
把自己比作狗,崔成忍不住乐了,李诚看看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笑道:“别说我啊,大兄最近也不去平康坊了,若儿那边怨气可不小呢。”
提起这个事情,崔成叹息一声:“我对不住她,今天来找自成,就是有些事情要跟你好好说说。最近事情太多,千头万绪,却有无从说起。”
李诚道:“不着急,先去书房坐下,然后慢慢的说。”两人穿过院子的时候,墙头冒出一个小脑袋:“李自成,你站住。”李诚抬头一看,还是武约。笑着过来拱手:“武二娘,有何示下?”武约被他的样子搞的笑了,掩着嘴笑道:“你太讨厌了,开个什么书店,把秋萍姊姊弄去做掌柜的,我们姐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小姑娘的嚣张,全是李诚给惯出来的,梯子下面的武顺听到妹妹说的话,心里有点着急 ,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呢?说好的大家闺秀呢?
书剑盛唐 第八十二章 宫斗经验不足
武顺心里也挺为难的,李诚喜欢她,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她要不是已经许了人家,对李诚也是很动心的。但是这事情没有如果,退婚的话提都不要提。一个在孝期呢,还有就是武家的脸面。越王府也不是吃素的,只要贺兰越石不出问题,杨氏就不会去改变这个事情。
武顺心里很清楚,但是却架不住想多接近李诚,之前找借口来看秋萍,就是想着多看李诚一眼。如今长安城里最炙手可热文人,又是个有担当的汉子。如今连皇子都给他当了学生,前途不敢说远大,比贺兰越石不知道强多少,这一对比高下就出来了,说不喜欢是骗自己呢。
“这我可没法子,你说个条件,我给你补偿吧。”李诚笑呵呵的一点都不生气,接触的时间长了,心里其实没把武约当皇后和大周皇帝对待,就像是一个邻家妹妹。
“你那些闲书,我都要看看。”武约说出了目的,李诚笑道:“行啊,回头我给你带。还有啊,白天秋萍要忙,你们晚上可以说话聊天嘛,家里不缺这点蜡烛钱。”
武约听了立刻瞪眼道:“胡说,大家闺秀,怎么好晚上去男人的家里?”
李诚一听,得,这是唐朝,不是现代。理亏了,赶紧摆摆手:“我错了,当没说。”
武约这才笑逐颜开:“你说话可要算数,别忘记了啊。”李诚点点头,挥挥手再见。
武约从梯子上下来,看见姊姊站一边发呆,刚才竖着耳朵听着呢。心里不禁一阵嫉妒,李自成怎么就看不上我呢?大家闺秀,待字闺中。武约笑的很勉强,低声道:“姊姊,怎么了?”武顺这才回神:“没事,走吧。”
李诚和崔成进了书房,落座之后,崔成撇嘴:“连碗茶汤都不招待,弄个大碗白水,也太俗了。”李诚呵呵呵笑道:“茶汤还是算了,那玩意我不确定会不会喝死自己。对了,关中哪里产茶?可有出名的茶叶?”
崔成听了不禁目瞪口呆,看着李诚道:“自成,你个关中人,不知道金州紫阳茶?”
“金州啊?在哪呢?”李诚回避问题,崔成笑道:“山南东道治下的金州。”
李诚点点头:“知道了,大兄要是有闲钱,不妨一起去金州买几个茶山,将来保证赚钱。”
崔成摇摇头:“还是算了吧,不说这个,先说说衙门里的事情。这长安县衙水很深啊,一开始还没觉得,时间长了才发现,下面的县丞、县尉、六班小吏,不良人,铁板一块。如今为兄这个长安县令,变成了城管的头子,还有负责审案子。其他的事情,一概管不了。”
从权限上来说,长安县区域内的所有事情,崔成都有劝过问。但是过问不等于说了算啊。
李诚明白他的意思了,这就是被下面的人联合起来架空了呗?
如何应付这个局面?崔成不愿意当傀儡,所以他想改变这个格局。但这种事情不是想改变就改变的,一场秋收下来,崔成每天都忙,也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话不管用。下面的人呢,总有合适的借口对付他,加上县丞和县尉们帮着说话,搞的崔成无可奈何。
“前些日子,下面一个县尉提出,往城管里插个亲属,为兄拒绝了。你猜怎么着?长安县治下,接二连三的出案子,都不大,就是偷盗一类的案子。雍州司马不管这些,都怪到县令的头上。把为兄叫去,狠狠说了一通。回到县衙,召集人商议,六个县尉,四个称病。”
崔成一肚子的苦水,只能对李诚说。这种衙门内的勾心斗角,李诚真的不擅长。但他的见识却不是崔成可以比的,长安县的情况摆在那里的。或者说,古往今来的封建王朝,基层组织的格局大致如此。官少而吏多,办事靠的就是吏。这些吏呢,还是没有薪水的,只能靠县里发一点钱,遇见操蛋的县令,可能还不发钱,最后这些吏只能靠盘剥百姓生活了。
唐初的吏治还是不错的,官场相对清廉。但涉及到权利争夺,从来都是如此残酷。
“不想被下属和小吏玩弄于股掌,是这个意思吧?”李诚一句话总结出来。
崔成点点头:“差不多吧,长安县的情况就是这样。身为县令,政令不出县衙。”
李诚点点头:“明白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要让下面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跟你干有好处,跟你对着干,就是死路一条。明白么?找一个缺口突破,慢慢的将下面的人的把柄抓到。还有一个就是你要行使县令的监督权,最后一条还是要回到那些小吏的身上。县丞县尉,不是联合起来架空你么?你就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将下面的小吏抓在手里,然后捏着他们的把柄在手,还怕他们不肯就范。”
崔成摇摇头:“不明白,怎么把小吏抓在手里,那帮人沆瀣一气,很难抓住啊。”
李诚摇摇头:“说的好听一点呢,就是发动群众斗群众,说的难听一点呢?就是先找一个目标,假定不良人的头目,利用你县令的权利,抓他一个错处先拿下他。然后给下面的人一点希望,让他们出来揭发这个头目,鼓励他们揭发的办法,就是这个头目的位子。最后还有一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你作为县令呢,可以制定一些福利政策,针对下面的小吏。要说人手呢,你手底下的城管不就是一只很强大的力量么?让他们动起来,找毛病还不容易啊?只要有证据,拿下一个不良人的头目,这个局面就算破局了。”
崔成似乎明白了,摸着下巴琢磨:“我有点懂了,还没想清楚,让我好好想想。”
李诚心道,难怪在崔家跑出来了,这家伙要丢进宫斗电视剧里头,活不过一集啊。按说这种士族家庭出身的人,宫斗经验应该很丰富才对啊。也不知道他那十几年怎么活下来的。
当然李诚也就是出个主意,真要说自己上的话,未必能比崔成玩的溜。
秋萍带着丫鬟进来,酒菜摆好,两人一边喝一边聊,这种烈酒,崔成喝的也很上瘾了。李诚有啥好事,都没忘记他。
二两白酒下肚子,崔成的话又开始了:“自成啊,你有所不知啊。自打当了这个长安县令呢,清河崔氏又有联系了。那意思,让我回去认祖归宗。家里两个丫鬟呢,就是他们送来的。为兄心里纠结啊,是不是该回去呢?”
李诚心说你丫鬟都收下了,你还跟我这说个屁啊。这年代的人呢,很难摆脱家族的诱惑。李诚对这个事情,决定不表态,所以很干脆的表示:“大兄拿主意吧,怎么做我都支持。只是若儿那边,好歹给个说法。”
崔成摇摇头:“自成有所不知,风尘女子,进了大家族,很难有好结果的。我是不想害她啊!”李诚听了冷笑道:“你一个男子汉,护不住自己的女人?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崔成苦着脸道:“自成,为兄比不得你啊,你独门独户的,自己能做主。我要回了崔家,很多事情就由不得我了。”李诚听完这话,没有再开口劝说,心里却真的很不舒服。他是个现代人的思维,很难认同古人这种门第之见。清河崔氏,一个风尘女子带回家,就算是个妾,那也是一种耻辱啊。至少这个时代,就是这种观念。
“算了,不说这个了。”李诚心里郁闷,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两人继续喝酒说话,崔成能感觉到李诚心里的不快,其实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崔成下不了决心。什么办法呢?外室!在外面另外安一个家,不把若儿带回去。
但是这样做是有隐患的,将来大妇进门,后患无穷。崔成还是这个时代的观念,所以才会纠结,家里后院肯定是大妇做主,到时候她带人上门,打跑了若儿,自己还理亏。
“自成,换成是你,怎么处置?”崔成还是不愿意让李诚心里有芥蒂,在崔成看来,李诚对待他这个义兄,从来不求什么好处和利益,很纯的兄弟关系。崔成不傻啊,知道眼下的李诚,不比当初在鄯州城外了。简在帝心,就这四个字,多少人都想嫁他女儿呢。
“大兄,我的想法很简单,不管哪个女人,想要嫁进我李家。首先一条,善待秋萍,保证她在家里的地位和待遇,这一条过不去,我就不娶亲,那又如何?秋萍生的孩子,就不是我的孩子了?真真是笑话!男人大丈夫,顶天立地,进则上报君王,退则安家立业,家都不安,你还谈个屁。”李诚也是酒很多了,这话说的有点冲。
崔成一听这个,立刻皱了眉头道:“这下麻烦了,崔氏有女,托我给你带个话,想要结个亲家。这个条件,崔家能答应,崔氏女未必能答应。”
李诚听了噗嗤一声笑道:“那就回了崔家呗,大丈夫何患无妻?”
正说着呢,门外“当”的一声脆响,两人看过去,一阵脚步声匆匆远去。
书剑盛唐 第八十三章 指条明路
李诚出门看一眼,地上一个碎盘子,还有一个丫鬟在慌张的收拾。李诚也没生气,只是笑了笑便回来,崔成很明智的转移了话题:“自成,还是接着说县衙的事情。”
李诚点点头:“好,就说这个。其实要想得到小吏的支持,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家访。当然你要先搞清楚每一个小吏的情况,可争取的,有价值的,你登门家访。尤其是那些家境比较糟糕的小吏,去的时候不妨带点诚意,我把这种办法叫做送温暖。”
李诚也是酒喝多了,一开始还真没想到这个大招,后来外面盘子碎了,出去一看风吹脸上,酒意散了三分,回来就想到了这一招。唯一担心的就是崔成放不下架子。
果不其然,崔成一脸呆滞的看着李诚,那意思就是“还有这种打开方式?”
李诚笑而不语,心里暗道,这种才是真正的杀招啊,其他的都是辅助手段。某党区区十几个人起家,不到三十年就夺取了天下。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发动群众。而且这一招可谓正大光明,不是什么阴谋诡计,是堂堂正正的大招。就是欺负竞争对手做不到,或者不屑做。
“执掌一县,得一县之民心,如何争取民心?”崔成在一边自言自语,最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站起道:“为兄去了!再迟坊门关闭,回不去了。”
李诚也不挽留,送到门口,其实崔成决定重回崔家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一丝隐约的隔阂。别看两人都很努力的维护这个关系,但是李诚等于拒绝了崔家跑来的绣球。这是崔家,就算是个庶出女,也是崔家女。
贞观十二年《氏族志》编写成后,黄门侍郎崔民干被列为第一等。李世民看了勃然大怒!南北朝的时候,士族排名崔、卢、李、郑、王,这是那会的五姓。
崔成是清河崔氏的出身,这个改不了,一旦家族召唤,必然会接受并风光的回去。这不是李诚可以左右的事情,也不打算左右。李诚心里很清楚,李世民、李治、武则天,连着三个朝代,都在孜孜不倦的怼士族。为啥啊?这些大家族,对君权的威胁太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