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武顺道:“自打郎君亲近武家以来,一些往日里来往的姊妹,来往的更勤了。正月里跟着阿娘走了好些家,姊妹们商议要办个诗会,让妾身请郎君去指点一二。”
一群女孩子要办诗会?这玩意似乎不那么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吧?
武顺还是第一次开口,李诚也不好拒绝,笑道:“也好,日子定下来,我去便是。”
心里估计,到时候肯定一帮女郎打着求教的旗号,各种放电。于是笑道:“都有那些家的女郎呢?”武顺没想到他心里转了这么多的弯子,继续道:“白家姐姐牵的头,回头问问。”“洛阳白家么?”李诚笑着问一句,武顺点点头道:“正是这个白家,白姊姊的阿娘,昔日与我家阿娘是手帕交。武家兄弟怠慢之时,阿娘寻思去投白家住一阵来着。后来郎君出手,这才渡过难关,没有成行
。”
这应该是杨氏的手笔了,洛阳在隋末,被王世充折腾的不行,杀了个人头滚滚。白家估计也没讨着好去。赶上李唐坐了江山,洛阳那边的士族还能讨的好来?
不说日子难过吧,肯定是不如以前了。家中再不出几个杰出的弟子,日渐式微可以预见。“对了,听说有个郑氏女也要来。”武顺补了一句,李诚心道,家里有个郑氏的媳妇呢。想到这里,李诚突然心头一颤,暗道:这崔媛媛进了李家,怕不是另有打算吧?难不成是姐妹俩商量好的,要联手把
篱笆扎紧不成?
想到此处,脑海里浮现崔媛媛那片冲浪圣地。那规模,至少目前见过的女郎里是最大的。武顺这里,李诚亲手测量过,最多是个d杯,崔媛媛怕是能再大一号。
陪着武顺聊了一会,李诚没有去见杨氏,也没缠绵一番,而是起身回来了。家里那么多事情要做,他做甩手掌柜没问题,好歹去坐镇一二。
李诚的计划很好,晚上也不折腾了,早早的睡下,准备明天好好的过一个上元节。
人生充满了意外,一早起来,锻炼结束,梳洗一番,吃完早点了。大太监出现了,笑眯眯的样子太特么讨厌了,这一看就是有事啊,没事他也不能这个点来。
“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君视臣入草芥,臣视君如仇寇!”李诚在心里无声的呐喊!
“陛下口谕,今日上元佳节,朕欲与群臣同乐,着李诚进宫候命。”大太监笑呵呵的说完,李诚把手一挥:“不去!我要在家配媳妇!”
台阶上刚出来的崔芊芊听着吓的脚都软了,如此明目张胆的抗旨!当然这不是正式的圣旨就是了,口谕而已。理论上李诚是可以拒绝的,毕竟这是唐朝,不是清朝。
唐朝是三省六部群相制度,正式的圣旨诞生要走一个完整的流程,开头是门下:。
不过这个臣子呢,要是被皇帝记恨了,麻烦肯定会很大,搞不好命都没了。
看看郑氏就知道了,五姓七望之一的郑氏,因为李建成的缘故,被李世民没事就按一下,冒头就打地鼠。非常之悲催!
“公公莫要生气,我家郎君就这脾气。”崔芊芊赶紧过来说话,她倒是聪明的很,没敢替李诚答应下来。那真叫越俎代庖了,尽管她很希望李诚答应下来。“不生气!咱家一点都不生气,陛下说了,今夜晋阳要看灯火,点名要李自成去陪着。”大太监笑呵呵的放出杀手锏来,李诚一听就知道这话不假。其实也不是真的要抗旨,只是李诚把住了李世民的脉搏,
不能每次都答应的太干脆。
“算你狠!”李诚装着很不甘心的样子道:“既然是兕子召唤,那我就去了。说好了,我这是给兕子的面子,不干别人的事情。”
大太监笑呵呵的点头:“明白!对了,记得穿官服,咱家这就回去报信,告辞!”
李诚一拱手:“你来就没好事,不送!”崔芊芊吓的一哆嗦,这也太过分了。赶紧去送一下大太监,走的时候让崔媛媛塞了一张飞钱过去。
李世民现在很热衷于玩一种叫做“让李诚为难”的游戏,大太监回来报信,说了李诚一脸的不乐意,很不甘心的才答应下来的场面。
李世民听了得意的哈哈大笑道:“竖子!朕不能奈何汝耶?”心里还在盘算着,今天得让这小子拿出点好东西来,朕缺钱啊。
李诚一身官服出门,骑马的都不自在,只能是坐马车。这马车没有减震系统的年代,真不入骑马来的舒服。当然整天骑马也是有缺陷的,就是容易整出个罗圈腿来。
要不古人怎么穿辣么长的衣服呢?就是要遮住罗圈腿撒!开玩笑哈,没根据的话。
这一路上李诚一直在伤脑筋,这李世民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反正李诚是不信他良心发现,看到自己辛苦了一年,请自己吃顿好的。这事情想都别想,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到了宫门口,刚下马车,阎立本正好也到了,一声招呼:“自成且慢。”
李诚看见阎立本,小腿一哆嗦,心说不能还是为了大明宫的事情吧?李世民这是要疯!
一番客气,李诚赶紧装着不开心的样子:“上元佳节,答应了好些人一起过节的,陛下倒好,一个口谕,把我给弄来了。阎侍郎,你这又是为何而来啊?”
“自成还不知么?某也不知道陛下为何召唤,这不刚从床上起来,昨夜睡的晚了点。”阎立本也不知情,这事情也没必要瞒着李诚什么。
得,继续往里走吧,一边走一边聊,到了大兴宫,
前脚踏进宫门,李诚就犹豫了,要不要迈进去呢。因为此刻的大兴宫内,两排坐席上,都是一干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马周、王圭、戴胄、侯君集、岑文本……
李世民在首位上,笑呵呵的看着李诚呢。
直觉告诉李诚,今天特么的没好事,是继续往里走呢,还是硬着头皮进去呢?
众人也都好奇,李诚站在门口干啥呢?发呆呢?
李诚干笑两声:“臣肚子疼,哪有茅房?”一众大臣目瞪口呆,我们在准备开席呢,你说茅房?打死你这孙子!





书剑盛唐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还有谁
李世民听的怒火三丈,真当朕不敢治你的罪么?嗖,一个酒樽丢过来,李诚一抬手,抓住了!一看便道:“是银的,好东西!谢陛下赏赐!”说着往怀里塞!
一干宰相彻底的无语了,这特么是要上天啊!这已经不是失礼那么简单了!
但是这帮人精却一个都没说话,李诚脑子没坏掉,这是肯定的。但是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装疯卖傻?这当着一群宰相呢,不怕被人弹劾君前失仪么?
“我赏你五十大板!”李世民在心里怒吼着,指着李诚道:“坐下,就算要拉屎,也要拉在席上,今天你敢走,宿卫回头就去抄家。”你是皇帝你有理,李诚很不甘心的一拱手:“臣领命!”大太监已经走过来了,笑呵呵道:“咱家给自成先生领席!”得,皇帝身边最贴身的太监,亲自领李诚到席位上落座。这份尊荣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呢?
大概,只有李世民和李诚心里才清楚,一干宰相笑呵呵的看戏。心里都在提防!
mmp,李诚知道今天中计了,什么兕子要见自己,都是扯淡。
阎立本在一边看傻逼了,这到底是啥节奏。跟一群宰相一起喝酒,就算是敬陪末座,说出去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啊,怎么搞的跟要杀他一般?
李世民等李诚坐下了,这才冲他伸手,李诚一脸费解:“啥事?”“酒樽!朕的银酒樽!”李世民开口了,李诚一脸的心疼,缓缓逃出来递给站在面前的大太监,口中嘀咕:“扣死你!”大太监当着没听到,隔壁位置的马周倒是听到了,抽了一下脸,啥都没说。马周看看魏
征,叫唤一个眼神。
这叫宴无好宴,陛下要搞事!我们准备怼他!就算李诚帮忙,也要怼死他。李世民也不着急,举起酒樽,说了一番客气话,然后大家开吃。酒过三巡,各种吉祥话都说了一遍,唯一没开口就是李诚了。这孙子坐在那里,酒也不喝,低头吃菜,大家也都当他不存在。失礼不失礼的
,也没人在意了。
“自朕登大宝以来,与诸君一道,殚精竭虑,才有今日之局面。”李世民放下酒樽,缓缓开口,大家都停下,看了过来,李世民却在看李诚,这货正在往嘴里塞一块羊肉。
感觉到大家都在看他了,李诚费劲的咽下去,坐直了身子。这跪坐真不舒服,谁给来张小板凳啊!好吧,今天这个场面,小板凳就别想了。
“诸君,这大兴宫年岁久了,朕有意重启大明宫修建,诸君以为然否?”李世民咬咬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年艰苦奋斗,该到享乐的时候了。李世民一脸笑容的看着群臣,现场一片安静,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群臣表情各异,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长孙无忌为首的低头党,还有魏征为首的怒视党,李诚是自成一家的发呆党。什么叫发呆党,就是
双目呆滞,看着前方,不是看着皇帝的位置。
李诚对面坐的是阎立本,这哥们犹豫了一下,果断选择加入发呆党。于是,两人深情呆视!画面美滴很!
李诚的手在低下找东西,打算砸晕阎立本,你特么的跟谁学不好你学我?
算了,你赢了!李诚转移视线,看着大门,这下总行了吧?阎立本一看,我也看大门。
“诸君,何以教朕?”李世民心里发慌了,特么的一个支持的人都没有啊。李诚这家伙也不出来说话,朕白对你辣么好了。
魏征站了起来,走到中间,来吃饭的没带笏板,只能抱手道:“陛下犹记本朝二年乎?”
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应该是这么理解的,“昏君,你忘记了贞观二年吃虫子的事情么?”大概是因为李诚在的缘故,魏征说话还算客气。马周跟着站主来,也是抱手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当,本朝以来,天灾兵祸不断,励精图治户部才略有盈余,大明宫耗费极大,臣以为此举不妥。”马周啥
意思?要钱没有,要命户部也不给。
总而言之,别惦记户部的钱!就算你是皇帝,逼急了,臣也能吐你一脸的。这就是唐朝啊!君视臣入草芥,臣视君如仇寇!孟子这句话,放在唐朝妥妥的,一点都没毛病。你放在明朝和清朝看看,朱元璋会问你要不要脑袋,朱棣会问你要不要十族。清朝,算了,跪都跪了一地的
读书人,还仇寇个屁啊!
李世民没直接回答这俩,而是看了看长孙无忌,大舅子也不给力,继续低头族。
现场一片安静,李世民的呼吸急促,君臣之间似乎都不打算妥协了。
“自成,你可有话说?”李世民只好施展大召唤术,召唤麾下头号打手李自成。
李诚叹息一声,心道:mmp。那天也不说答应不答应我条件,今天搞突然袭击。本来可以好好商量好的一起干这群文官,你非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皇帝了不起啊?
“臣在!”李诚起身了,缓缓的出来,站在魏征和马周身后。
岑文本也站了起来,指着李诚道:“自成,欲为奸佞乎?”
本来李诚还打算啥都不说的,这一指就把他给惹火了,冷冷的看着岑文本道:“宰相脸就大一些么?我怎么就奸佞了,你把话说清楚。”
“陛下有错,臣子本当竭力谏阻,自成却一味附和媚上,此佞臣之举也。”岑文本振振有词,李诚听了歪歪嘴:“好,今天我就跟你们好好说说,请问诸位宰相,何谓盛世?”
高士廉站了起来,抱手道:“盛世者,大治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府库充盈,百姓丰衣足食,外无忧患,此之谓盛世也。”
李诚一看是高士廉,便怀疑史书里的贞观盛世是抄他的话。
“高相,你带钱了么?丢一贯在地上看看我捡不捡?”李诚冷笑着怼了回去,高士廉没想到李诚的战斗角度这么奇怪。
“自成,不要胡搅蛮缠!”高士廉也生气了,他怀疑李诚在转移话题。
台上的李世民却笑了,每次李诚准备开喷,表情都是这么平静。
“不是我胡搅蛮缠,是你太想当然了。人要是能教育的好,要法律干啥?高相还是坐下吧,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丰衣足食,你做梦呢?”李诚很不客气的怼过来。
高士廉脸都白了,气急败坏道:“高某说的不对,你说说看,何谓盛世?”
李诚看着他淡淡道:“我理解的盛世其实很简单,国家不用收田赋,也能府库充盈。百姓的子女都能接受教育,犯法者都将接受法律的严惩,大唐军威震慑宇内,万国来朝。”
一番话说的高士廉无语了,这里头的内容信息量太大了。国家不用收田赋,明天户部就得关门大吉。普及教育,这是要挖士族的根。犯法者要接受惩罚,这是要挖权贵的根。甚至皇族的根都挖了。
但是你还不能反驳李诚,这才是所谓的盛世该有的景象。问题是,现实么?
大家都知道不现实,问题是,你能想想一个盛世出来,李诚为何就不能呢?
“自成,在说大明宫的事情呢。”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把话题拉回来了。
李诚淡淡的看他一眼:“要不,赵国公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句话,长孙无忌后悔的想抽自己的脸,特么的怎么想起来开口说话的。
“好了,自成接着说。别跑题!”房玄龄出来打圆场,李诚对他倒是很客气的抱手道:“房相,窃以为国家有钱了,陛下要修宫殿,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有几个前提!”
魏征一听便粥了眉头,回头瞪了一眼李诚道:“自成,慎言!”
李诚淡淡道:“魏相,是你会理财,还是我会?”一句话,魏征没脾气了,要比赚钱,谁是李诚的对手啊。一帮宰相叠起来,都不是对手。
马周赶紧道:“好,自成接着说。”这时候,诸位宰相都没把李诚当什么晚辈了,当他是平等的对手。跟职务高低无关,现在李诚是皇帝的代言人呢。李诚举起一根指头:“要想富,先修路!国库有钱了,不该放在里面生锈,应该留一部分应对不时之需,余者拿来用掉。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话没毛病,众位宰相听了都在心里盘算,有的在
琢磨李诚的后手,有的在等破绽。
“修路如何致富?修路与大明宫何干?”褚遂良也开口了,看这意思,语气不善。
“你坐下,就会写几个字,你懂民生么?”李诚一句话,褚遂良气的想拿铜酒樽砸过来。
马周道:“自成,不要恶语伤人。”李诚淡淡道:“我最讨厌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什么事情都要问,都要管。你知道什么?我看连个账都算不周全吧?”
褚遂良脖子都粗了,边上的长孙无忌赶紧抱住他,把他按住。这次长孙无忌学乖了,不开口,让李诚表演,吸引火力。“还有谁?”李诚环视一圈,没人说话了,不是怕了他,而是想听他接下来要说点啥。




书剑盛唐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肚子坏水
都给干闭嘴了是吧?李世民开心的差点要唱粗来了,内心在疯狂的呐喊:大明宫,大明宫,快点快点!朕要修大明宫!
李诚看了一眼李世民,对上他殷切的眼神时,不爽扭头。心道:尼玛,哥的大唐生涯,可以写成一本书了,名字就叫做《我给唐朝皇帝当打手的日子》。
名字完美,毫无毛病!李世民为了让自己怼人,丧心病狂的用计骗自己来,甚至利用了自己的闺女小兕子。不过话说回来,皇帝这种生物,谈情感有点奢侈了。
“谁带铜钱来了?”李诚突然问一句,所有人都懵逼了,你要啥铜钱啊?
“去,找一枚铜钱来!”李世民赶紧吩咐下去,不等太监去找,阎立本擦了擦嘴,丢过来一串铜钱:“我带了!早晨出门去东市吃了一碗羊汤,那味道……”
“闭嘴!”李世民和群相难得一致的说到一处去了。阎立本赶紧闭嘴坐下,好委屈!
李诚取了一枚铜钱,其他的丢回去,举在手里淡淡道:“有个问题,谁都知道这是铜钱,但是谁知道,铜钱是干什么用的?或者说,如何定义铜钱?”
“铜钱就是铜钱,还需要什么定义?”刚才给怼的很不开森的褚遂良,又开口了。
李诚轻蔑的看他一眼:“你也就这点水平了,要你说清楚铜钱的本质,太为难你了。”
“竖子,你……”褚遂良站了起来,指着李诚想说话,突然发现四周很安静,所有人都看着傻逼似得看着他,褚遂良遭遇李世民不耐烦的眼神时,识趣的坐了下去。李诚呵呵一笑道:“铜钱,准确的说是货币!目前的作用,局限在交换凭证上,暂且定义为交换契约。过去的人以货易货,现在也有,这种交易方式很麻烦,所以诞生了货币。本朝的货币不止铜钱,还有绢
布。”
李诚说着停了一下,回头招呼一声:“没点眼力,去泡茶啊!说的口干了。”
众人意外的没有发话,而是集中视线盯着李诚,都预感到李诚要说出一番大家震惊的话。“朝廷收税赋,放在仓库里,不部分用于发俸禄,余下的留着应对不时之需。这是对的,但是过犹不及,凡事走到极致,就一定是错的。仓库里的钱多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须相好怎么用才行。刚才褚相的道
理,让我想起了一个词,鸡的屁。”
李诚没忘记把褚遂良拉出来鞭尸,褚遂良这次学乖了,低头不吭声,我看你怎么接着说。
“衮衮诸公,对朝廷的钱,就像一个村妇,每天一早起来去摸鸡屁股,看看今天下了几个蛋。攒到一定的程度,能换多少盐,灯油。抠抠搜搜的,恨不得一文钱掰开两半花。”李诚这是开地图炮了,把大家都损进去了,但是却没人站出来怼他。便是魏征和马周这种喷子,也都很平静的看着他表演。倒是有几位宰相脑补了一下“鸡的屁”,很形象!这几位可都是有基层经验的官员
,才能有这种联想。“钱,该怎么用?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收到税赋就往仓库里一丢就完事!刚才说修路,不知道各位宰辅有没有想过,朝廷拿出钱来修路,会带来什么好处?”李诚提出一个问题,众人露出思索的表情
。“自成,朝廷修路,不外方便行人,何以牟利?如何致富?”魏征总算是开口了,他其实比谁都好奇,李诚到底要说点啥,这时候其实他认为已经跑题了。跟大明宫没啥关系了。其他人也都这么想,唯有李
世民认为,李诚还是能绕回来的!“各位,假设陛下决定修大明宫,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准备材料。材料准备好了,要运到地方,把路修好了,运输也就方便了。所以,要修大明宫,必须先修路。那么话又说回来,修路如何牟利呢?很
简单,收费!”
话音刚落,褚遂良再次跳了起来:“竖子,怂恿陛下与横征暴敛耶?陛下,臣请诛李诚!”
同样的话,魏征说过,但是这一次,褚遂良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都很安静,没人相迎他。所有人都用不耐烦的眼神看着他,那意思你跳出来干啥?
“自成有财神之名,怎会惦记一般小民那点蝇头小利?”马周开口说了一句,褚遂良捂着脸坐下了。是啊,忘记这个了,李诚要是惦记百姓过路费的人,如何被称作“财神”呢?
“自成继续说!”李世民心花怒放,李诚不负所望,兜了一圈又回来了。
李诚呵呵一笑,看都没看褚遂良一眼,继续道:“行人自然不收费,但是车马就要收费了。收费的名目,可以用路政维护费用。还有一个问题,各位都只看见了修路,没看见别的?”
“你干脆点说,哪来那么多问题!”房玄龄很干脆,那意思你问我们也答不上来。
李诚抱歉的一笑道:“以往修路,朝廷要征发徭役,百姓干活还得自带干粮。看起来节约了成本,实则不然。这是乡下地主老财的做法,不是国家该用的手段。”
你才是地主老财,你全家都是地主老财。群相一起在心里吐槽!“同样是修路,以前的做法可谓劳民伤财!”李诚又补一刀,大家都怒视过来,李世民都不能忍了,开口道:“自成,好好说话,就说你打算怎么做。”其实他的潜台词是,不管你怎么折腾,把大明宫给我修
起来就行。“陛下,如果臣来做,办法有两个。其一,朝廷先规划好要修一条路,准备一笔钱。接着,找来商人,告诉他们朝廷要修路,这条路分段承包给他们来修,朝廷负责监督施工,确保道路质量。修路之前,先
付一半的钱,修好了检查合格,余款全付。”
李诚刚说完,一群大臣的眼睛都亮了,这是一个好办法,杀猪的好办法。商人有钱啊,让他们修路,修好了赖掉尾款,就当他们为朝廷做贡献了。李诚不用猜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所以接下来道:“各位宰辅,就不要惦记赖账的事情了。商人修路,有钱可赚,朝廷打着维护的旗号收费,还可以受商人的税。这个过程中,给商人干活的百姓,可以挣
到一笔工钱。”
说到这,李诚停下了,让这些宰相消化一下这里面的内容。“你说第二个法子。”李世民赶紧催促,没说到大明宫呢。其实他心里也在算一笔账,这钱花出去,通过收税和收费的渠道回来一部分,这条路慢慢的收费,总能回本的。等于这钱最终还是回到了朝廷的手
里。“第二个办法很简单,朝廷规划,找一堆商人来修,朝廷不用出钱,商人出钱修好路之后,一定的年数内,允许商人收费回本。”这个计划又有人眼睛亮了,这买卖做得。看起来一次投入不小,但细水长流
啊,不要多,有个三十年就赚大了。
比如长孙无忌,就在谋算,是不是跳出来支持李诚,然后自己找人把工程拿下来。至于商人,用他们的钱,他们应该高兴才对啊,商人都是猪,养肥了就该杀。
1...8990919293...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