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的旅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绝对星等
一个复杂繁琐到看不出任何逻辑,但化简之后,就可以成为推导出大统一理论的决定性公式!
诺亚沉默了,她知道自己没有教希尔伯特任何关于大统一理论的知识,他是完全从量子力学入手,描述出微观粒子之间只会存在的四种基本作用力,用公式表达出了四种基本力的性质,寻找它们的联系,在量子领域使四种基本力共存的公式自洽……
23世纪在林轩之前也的确有学者做到了这件事,但得到这个成果的人,是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并在这个领域穷其一生的伟大学者,而不是这样一个仅仅自学了10年的外星科学家。
少女的手放在了试管壁上,纤细的手指在试管壁上写出了这个公式的后续,无数运算符号,字符和数字,仿佛在试管壁上舞蹈了起来,生长了起来,如同逐渐长出绿叶的大树,越来茂盛,越来越茁壮。
当这颗大树枝叶茂盛到极致时,就到了开花的时候,跳跃的字母和字符,长长的计算过程,通通都是铺垫,通通都是树的根茎和枝干……
这棵由无数运算符号与字符数字组成的大树,枝叶所撑起的花朵慢慢落下花瓣,展现了它真正的姿态,这棵大树,终于结出了它的果实,一个简洁而又明了,带着极致美感的公式,出现在了试管壁上。
希尔伯特看到了那个公式,原本苍老的眼中出现了光彩,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深深地迷醉在那个美丽到极致的公式之中。
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死了。
少女静静的看着试管中已经安详睡去的老者,一种新的情绪填满诺亚的思考,诺亚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惋惜,以及什么叫作敬意。
“愚蠢的人类。”
这句已经遗忘太久的话语,再次回响在诺亚的周围,少女可能自己都没有注意到,面前死去的并不是人类,而是外星球某位一生都在求索的科学家……
诺亚的旅途 第四十六章 奔跑吧!质子!(4)
时间过去得很快,希尔伯特逝世后又过去了五年,在四颗行星的同步轨道上建造的粒子对撞机部件,终于全部完工。
四个对撞机圆弧部件消耗了诺亚近9000万吨的物质,将原本的储备一下子就花去了大半,虽然恒星系的资源丰茂无比,还是让诺亚感到很心疼。
每一个部件都有数十艘大型飞船与上百艘小型飞船与运输机牵引,将它们带离了各个行星的同步轨道或拉格朗日点,来到了预先设定好的格利泽581恒星围绕轨道。
接下来,就是对接工作了。
四个圆弧部件,每个占四分之一,对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当如果每一个部件的长度都有8000万公里以上,这个圆的周长在3.3亿公里以上,还会很简单吗?
试想一下,在空旷的太空中,上亿公里外伸出了两个圆弧接口,要在近亿公里外的遥远距离下完成完美对接,这和在月球上用枪瞄准地球上的一只蚊子没有什么区别……
粒子对撞机,无论制造得多么巨大,但它终究是一个极其精密的仪器,诺亚不能可以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存在。
为了将整个格利泽581行星坐标轴化,诺亚借用了太阳系的太阳,小熊座的北极星,天蝎座的心宿二,以及大犬座的天狼星这四颗恒星的位置为参考点,以星星的轨迹,构建出一个包括了整个格利泽581星系的三维坐标系!
一个非常小巧的格利泽581星系全景模型图出现在诺亚的面前,六颗行星像是绿豆一般咕噜噜的自转,原本伟岸无比的恒星,此刻变成一颗棒球的大小,四根细线飘浮在棒球恒星的身边,诺亚的工作,就是将这四根细线连接成一个围绕恒星的圆……
飞船拖拽着四个部件来到了它们的既定轨道,诺亚面前的四根细线缓缓运动,以四方姿态围住了整颗恒星。
“c部件,位置偏离黄道面,上调340公里。——诺亚报告。”
“e部件,远离预定轨道,向前拖拽1000公里。——诺亚报告。”
“d部件,位置固定,方位变更,侧旋11度。——诺亚报告。”
“f部件,展开开始,与c部件预对接开始。——诺亚报告。”
四根细线开始逐渐变成完美的四分之一圆弧,其中两根细线的一头,逐渐衔接在了一起。
“cf部件对接完成,对接口误差扫描开始……扫描结束,误差4.77米,微调开始。——诺亚报告。”
仅仅是这样的对接工作,就占用了诺亚大部分的计算力,因为诺亚需要不停得参考四颗恒星的位置来计算出对接部件的三维坐标,而且要操控飞船进行精确到毫米的拖引,还要不断反馈信息给各个部件上分布的上万台机器人修改对接部件的数据参数。
一周后,四个部件大致对接完成,一个非常完美的圆围绕了整颗格利泽581恒星,但诺亚知道,看似完美的圆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误差,接口的微调工作一直没有停下来。
整整一个月后,诺亚终于将误差缩小到微米级范围,在如此巨大的环恒星粒子加速器下,微米级的误差已经不会再对诺亚造成影响了。
四段衔接完毕后,就只剩下一些结构加固,设备调试,线路铺设之类的工作了,在诺亚已经迫不及待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丽的粒子对撞实验的心情下,工作被迅速地推进着,终于在一个月后,完成了这台超巨型粒子对撞机!
一切都准备好后,诺亚驾驶飞船带着两颗珍贵的质子,来到了超巨型粒子对撞机的主控机房中。
希尔伯特想要参与这个实验,而他的信念被诺亚所认可,虽然他已经死了,但诺亚还是打算满足他最后的愿望。
这两颗质子,来源于希尔伯特的骨灰。
据诺亚为数不多的感性思考认为,这是缅怀这位老者最好的方式,希尔伯特生前没能参与这场伟大的实验,但他死后,他存在过的痕迹也会和这两颗质子带来的科学启示一起,一直伴随着文明的前进。
23世纪前的地球文明为了保证质子相撞和持续观测,再加上技术与成本问题,常规下这种实验一般是加速拥有大量质子的两条质子束进行对撞,但那加速的就不再是单个质子,同样的能量,加速一条质子束和单个质子,哪个能达到的速度更高,自然不用多说,并且为了排除相撞现象互相的干扰,单个质子相撞实验成为了后世的主流。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诺亚将两颗质子投放到了粒子发射器中,下达了指令。
“环格利泽581恒星超巨型粒子对撞机,开始进行第一次对撞实验!”
分布在粒子对撞机上的近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同时工作了起来,它们输出的能量只有一个目的,加速这两颗被发射到粒子加速轨道中的质子。
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的全功率运作会输出多大的能量?这已经支持得起10颗地球的行星发动系统正常工作,但这一次推动的并不是行星,仅仅是两颗微小到极点的质子。
从发射器中射出的质子在初始阶段就被加速到光速的99.99%,接下来数亿公里的加速过程,只是为了不断地缩小最后那0.01%的光速,质子很快经过了第一级加速器,奔向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直到相撞的尽头!
注意,这里仅仅是常规加速,并不是冲量引擎给飞船带来的可以修改相对论性质量的加速,由于极高的速度,两颗质子的质量也在开始飙升,相对论效应在粒子加速轨道上已经出现了,这两颗质子的时间流速,此刻已经在另外一个时间轴上了。
两颗质子以无限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环恒星加速轨道上狂奔着,轨道全部长度为3亿3千万公里,即使是光速,也需要大概18分钟的时间才能跑完全程,而这18分钟的时间,就是质子不断地缩小最后与光速的那一丝细微的差别,将细微的差别缩小到更细微,再细微,无限地缩短最后的一丝差距……
这就是环恒星的巨大加速轨道可以带来的优势,有足足18分钟的时间,数千万次加速过程,远远不是原本地球上那不到十秒就会完成的对撞实验可以比拟的,试想一下,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在18分钟内输出的能量全部集中在两颗质子上,它们的最后相撞时的能级到底会到达什么程度!?
有人猜测,光速相撞就会是宇宙大爆炸,那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无限接近于宇宙大爆炸!
30万台聚变发动机的最后一把力,两颗无限接近于光速的质子在粒子加速轨道上的某一点轰然相撞!
这一刻,两颗质子相撞点的能级,超越了彗星撞月球,超越了超新星爆发,超越了诺亚和人类以往所认知的一切!
在相撞后一飞秒的时间内,一场宇宙大爆炸的演化模型在诺亚眼底下进行完成,无数基本粒子从中诞生,无数物理规律在这一刻成型,一个影响范围比原子核还要微小的小型黑洞在相撞点诞生,但立刻就消失掉了。
因为它拥有的质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它吞噬周围的物质之前,霍金辐射就彻底将它耗尽了。
在相撞的那一刻,那一飞秒的演化过程所蕴含的信息量,就可以超越人类文明无数年来的积淀,但能被诺亚所观测到和记录下来的,也仅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现象超越了现有观测手段所能捕捉到的极限,它们有可能在其他的维度中发生,也可能超越了物质层面而是宇宙规则的演化,但就是这很小一部分,也将成为诺亚搭建新世纪文明高塔的基石。
自这场实验之后,地球文明,将再度迎来飞跃的时刻。
这一次实验的成功带给了诺亚高度的自信,诺亚再度投放了两颗质子。
“第二次粒子相撞实验,开始。”
然后,又是一场宇宙大爆炸演化的模型过程。
诺亚将不断地积累数据,不断的完善自己模拟的演化过程,从中找到自己还未发现的新的定理,使自己的科技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都是诺亚再不断重复粒子加速试验的过程。
在上千次试验中,诺亚多次观测到了一种粒子,它的自旋为零,没有电荷,非常不稳定,诞生的一瞬间就会衰变消失,诺亚知道,这是希格斯玻色子,俗称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预言的61种基本粒子中最后发现的一种,它的发现是微观物理中的里程碑。
但让诺亚感到有点无语的是,在上千次的实验中,虽然不说每一次都会观测到希格斯玻色子,但九成九的实验中都能观测到,诺亚甚至已经记录下几十种不同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在地球文明探索了一个世纪才成功观测到的存在,到了自己这里居然就变得这样轻松,果然装备好一切就都简单了起来了吗……
正如一句话,仔细想想,装备上不砸钱你可以变得更强吗?
值得一提的是,对撞实验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一些质量被创造出来了,诺亚投入的仅仅只是两颗质子的质量,但在相撞之后诞生的质量,超越了两颗质子所拥有的质量,意思是假设两颗质子的质量为2,相撞后残骸的总质量达到了2.01……
诺亚知道,质能转换过程发生了,多余的那0.01,原本是30万台聚变发动机输入到两颗质子上的能量,在相撞的那一刻,由于极高的能级,一部分能量被转换成了质量,在那一刻,诺亚同时制造出了正物质与反物质,但很快都相互泯灭了,只留下没有参与泯灭反应的残骸,成为了这多余的0.01。
反物质科技………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科技,它代表着物质能量的完全利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核聚变,现有理论下绝对至高的能量获取方式……
只要人类没有发现从虚空中获取能量的方式,正反物质的泯灭反应就将是绝对无法被超越的能量获取方式。
但诺亚知道,自己目前的文明程度还不到接触反物质科技的时候,或许当自己超越卡拉文明,抵达i型文明顶点时,才会有资格开始反物质科技的发展……不过这次实验的目的,既不是反物质也不是希格斯玻色子,在上千次的实验中,另外一种人类文明中未收录的新型粒子被诺亚所观测到了。
它的自旋为2,但没有质量,不带电荷,属于玻色子的一种。
初略来看会把它下分到光子的范畴,但在千次试验中,诺亚还是成功的将这一种新型粒子分离了出来。
这种新型粒子以光速传播,互相之间很容易发生作用,深入研究后,发现这是一种拥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拥有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构成,外壳电荷为负,中心电荷为正,总体呈电中性,但当到了微观层面,靠近的粒子会因为外壳同带负电而难以稳定,当相隔较远时这种排斥被打破,光速传播的粒子将在两个物体间不断交换……
完全符合人类所预言的【引力子】模型。
诺亚微微松了一口气,引力子的发现,将成为彻底打破诺亚跨入引力领域的最后一道门槛的契机,引力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领域,引力武器,飞船斥力场,反重力悬浮………
诺亚知道,这一次文明在理论层面的大突破,将会铺平诺亚抵达i型文明顶点的道路。
诺亚的旅途 第四十七章 歼星舰—【δ】
自诺亚迈入引力领域后已经过去了50年,在这一段时间,诺亚将科研用的大部分计算力都集中在引力方向上,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第一代引力武器和飞船斥力场终于投入到了实用中,目前的引力武器单纯论破坏力,并不如战略核武器,但引力武器胜在它的无解性,没有任何装甲,也没有任何护盾可以抵挡引力的侵袭,在星际战争中,若是一颗引力炸弹在敌方舰队中引爆,即使飞船的材料与结构突破天际可以承受的住潮汐般的引力巨浪,飞船内部的智慧生命,能承受得住吗?
引力武器也只是运用引力科技的很小一个方面,在文明的发展中,引力领域的突破,无疑是诺亚离开人类文明后最有价值的理论突破,并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中,诺亚发现了一种连以前人类文明中都没能提到过的概念科技——虚假质量。
物质质量的来源,源自于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诞生希格斯粒子,它们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引力的来源,源自于不同粒子间引力子的相互交换。
那如果在虚空中,可以做到人为的使希格斯发生场量子化激发,模拟出巨大质量存在时的希格斯粒子作用现象,那即使是空无一物的虚空,也可以诞生出巨大的质量,而且由于没有粒子间引力子的传递,那就可以做到,让一块很小的物质拥有行星级的质量,然而并不会有行星级的引力……
试想一下,当一发炮弹在击中敌方飞船时,突然拥有了行星级的质量,什么东西可以挡下一颗行星的撞击?
不过随着诺亚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若是想要人为的使希格斯场发生量子化激发,需要付出极大的能量,这也在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毕竟一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质量突然增加,那动能自然也会增加,多出来的这部分动能并不会凭空出现,依旧需要外部能量的供应。
这样看来,虚假质量科技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但诺亚并不打算放过这个领域,毕竟,能从虚空中创造质量,或许,就会成为打破【虚空】与【物质】这两个完全分隔开,涉及了宇宙本源领域的第一层壁障的契机。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大突破,诺亚开始优化自己所设计的宇宙飞船的建造图纸,将引力科技带来的成果融入到飞船之中,有了引力武器,飞船的战斗能力更强。有了斥力场,飞船的防御性能更好。有了反重力技术,飞船浮游武器性能与在星系内航行和登陆行星的能力大大提高……
将飞船设计图纸优化了数代之后,诺亚开始在格利泽581星系建造新一代的战争用宇宙飞船。
毕竟飞船的大部队还在数十光年外与地球一起缓慢的前行,格利泽581星系的防卫力量也必须尽快走上正轨。
在诺亚的规划中,诺亚打算在星系边境的稳定区域,围绕格利泽581行星的轨道上建造12台射程可以覆盖整个星系的超高能热射线巨炮,作为星系外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星系内部,各行星的卫星轨道上均配备上大量的卫星射线武器,使每一颗行星都可以成为一个星系火力堡垒。然后,大量战争用飞船与卫星战星【黑月】作为地球文明的主要军备,负责星系保卫或远征其他星系。
格利泽581星系的要塞化,就是诺亚规划的主题。
被引力科技优化后的飞船,无论是飞船性能还是战斗能力都超越以往的飞船太多,而且由于引力武器的不可防御性和它对智慧生命的绝对杀伤力,诺亚估计,若是对上由智慧生命操纵的飞船舰队,新一代飞船的杀伤力将超越原本飞船数十倍不止。
由于资源的丰茂,诺亚认为有必要扩编自己的舰队,和其他文明比起来,作为数据生命体的诺亚,在机械建造与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然这样,就应该活用这种优势,将其化作自己的力量。
新一代战争用飞船很快出炉,这一代的飞船建造工艺更加成熟,整体外型结构也变得更加美观,第一批出炉的飞船数量就突破了3000艘,超越了以往在太阳系和半人马星系建造飞船数量的总和,并且建造工作还在持续中,更重要的是这一批飞船中伽马级和贝塔级这种大型战争用飞船占得比例更广……但当这一批飞船出炉后,诺亚也发现了舰队的劣势。
那就是大型战舰占的比例太大了,并不适合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舰队战斗群,即使是诺亚设计的最小吨位的飞船阿尔法级,它的原型本来也是地球文明图纸舰中的大型战列舰,出于重重考量,诺亚又设计出了一种比阿尔法级还要小,吨位大概在5~10万吨左右的战争用飞船,由于体积更小巧,比起大型飞船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与突破性。
这样的飞船被诺亚叫作【护卫舰】,顾名思义,完全是作为伴随大型战舰而存在的辅助火力单位,它们可以起到保卫大型战舰的作用,也可以充当前锋哨兵,还可以配合大型战舰组成火力网。
这种护卫舰体积虽然比战争用飞船小很多,但也比航空母舰中搭载的战机与小型战舰巨大,在未来战争中,护卫舰将作为诺亚舰队中的主要士兵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飞船建造工艺的不断成熟,以往已经设计好的超越了伽马级的新型飞船,超级战舰——【δ】(德尔塔级)也开始了建造工作。
德尔塔级的飞船吨位甚至会超过卡拉文明的遗留飞船,诺亚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被卡拉文明那巍峨无比的巨大飞船所震撼的那一刻,这一次设计的德尔塔级飞船,几乎就包含着诺亚超越卡拉文明的决心,伽马级战舰在德尔塔级面前轻易的从庞然大物变成了幼小孩童,德尔塔级飞船所拥有的史无前例的巨大能量输出,若是数艘德尔塔级飞船联合起来,将可以供应得起对行星级氦闪武器的对行星级输出,真正意义上做到一击爆星!
德尔塔级战舰与航空母舰,本身就是当作歼星舰来设计的!
威力的巨大也要求了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建造工艺,当诺亚正式开工时才发现,当飞船的体积超过一个极限后,原本的材料科技就不再适合完成新型飞船的建造了,因为科技要求不成正比,原本的材料科技所造出来的飞船结构并不能维持巨大结构的稳定。
新一代材料科技的科研工作也被诺亚提前提上了日程表,从卡拉文明那里学来的原子核外壳本身就是很完美的材料,但就算是卡拉文明也没办法让其做到飞船表面积级的覆盖,只能用在一些小型的探测器与飞船重要部位上,这也造成了诺亚目前的困境。
不过诺亚也不担心,引力科技都突破了,德尔塔级也设计出来了,区区材料科技的突破也只是迟早的事。
另一方面,随着漫长的时间过去,西德尼亚人的社会也发生了改变,诺亚所收服的第一代西德尼亚人已经成为了最为弱势的老龄群体,大部分第一代西德尼亚人都已经逝世,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大多数也已经被漫长的星际生活磨灭了对以往文明的回忆。
目前的西德尼亚人社会主要由第二代人组成,第三代人也逐渐开始步入了社会,第四代大多数还在少年与儿童阶段。
由于诺亚的生育鼓励政策,西德尼亚人的数量,在50年的时间成功突破了10亿大关,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诺亚再度建造了数个批次的居住用飞船,在卡伦的政治帮助下,随着一条条亲民政策的发布,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舒适起来。
在诺亚的教育下,第一代人的文明认可度已经到达了不反叛水准,第二代人到达了正常水准,第三代人大多数对文明主体诺亚抱有崇拜之情,第四代人目前状况接近于第三代人,并在文明认可问题上与第一,二代人出现了“代沟”。
汉语已经在民众中普及,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人的眼中,以往的西德尼亚母语才变成了外语,在这50年的发展过程中,诺亚对西德尼亚人逐步开放了工作,让他们除了清扫工作外可以接触生产工作,但大多也都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不存在技术含量的单调工作,即使这样,能够参与正式工作的人也被西德尼亚社会中当作可以为文明做出贡献的精英。
而为了不让他们的大脑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退化,也为了让西德尼亚人保持热爱学习的品格,自汉语教育完成后,诺亚开放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学。
在地球文明21世纪,西班牙数学家爱德华曾说过:“数学是永恒,是真理,是一切的答案。”
诺亚对这句话也非常认同,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