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的旅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绝对星等
虽然诺亚已经把西德尼亚人当作地球文明的一份子,但并不是每一个西德尼亚人都会得到诺亚的优待,在诺亚的眼中,能够刻苦学习,将来为自己在科研上能提供帮助的西德尼亚人才是有价值的,诺亚自然会把他们放在社会的高层,其他不愿意学习或者没有天赋的,无法对诺亚做出贡献的,自然就会成为社会的下层人士。
在这个社会里,学习和科研,是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为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是获得地位和荣誉的唯一途径,其他的一切,都不被认可。
西德尼亚人们的学习历程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会是漫长的时间,但对于诺亚来说,也只是弹指之间而已,但就是这弹指之间,也足够诺亚做很多事了。
10年的时间,诺亚一直规划着地球的修复工作,少女并不打算在地球上修建任何设施,除了原本的行星发动机被保留了下来外,地球上将不会再有任何可以证明诺亚存在的东西,它将成为一颗充满自然生态的星球。
当地球环境完成修复后,诺亚打算凭借人类所构建的生物基因库,再度重现那个以前的蔚蓝星球,动植物没有问题,制作出一些样本后,散布在地球上就能发展起来,但有一个问题却深深地困扰着诺亚。
之前也提到过,诺亚的资料库里有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资料,而且随时可以在散布地球各处的人类遗骸中取得完整的dna样本,虽然会很麻烦,借用某些还在地球深处与环境斗争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并不是没有办法制作出一个可以发育的受精卵出来。
地球环境恢复后,到底要不要制造人类呢?
若是制造了人类,是将他们放回原始地球上让他们重建文明,又或者将他们接纳到地球文明中和西德尼亚人共处,还是贯彻自己被建造的目的,再次为他们服务?
自己制造出的人类,还算不算人类?自己该怎么对待他们?又或者,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制造人类?
在这个选择上,诺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迷茫中,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互相冲突,无法得出答案。
但诺亚并不打算放弃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个百分点的计算力被分了出来,专门用于思考这个问题,至于最后到底会是怎样的答案,诺亚自己也不知道。
而另一方面,在地球上的气候稍显稳定下来后,一艘德尔塔级战舰和一队护卫舰护送着一个特殊的集装箱,来到了地球太平洋的上空。
这里是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的上方。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最深的的海沟,所以,它的底部也是全球最靠近地心的地方。
那个集装箱连接着一条很粗的缆绳,它被空投到了海平面上,开始迅速的往下沉。
它将会沉到海沟的底部,那才是它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
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也在急剧增加,有人计算过,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水压将会增强到接近1100个大气压,大到压力能把四辆重卡压缩到足球大小。
但以诺亚目前的材料科技来说,这点水压还不如冲量引擎全力加速时带来的压力。
由于它的密度巨大,集装箱很快沉到了海底,结结实实的摔在了海床上,荡漾起海床上的沙土。
以诺亚目前的科技,依旧没办法对抗宇宙的自然,但一颗星球的自然,却也奈何不了诺亚了。
集装箱开始自动解体,露出了里面装载的东西。
那是一台特殊的挖掘用作业机器人,它的外型像是一条巨型的钢铁蠕虫,它尾部的缆绳和上方的舰队联系在了一起,它开始转动自己的口器,然后一头钻进海床里。
它将不断的向地心挖掘,直到诺亚可以和地球的核心联系起来。
它很快穿过了莫霍面,进入到地幔层,还在继续向下挖掘……
一个月后,它成功穿透了古登堡面,来到了外核区域。
地心外核是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拥有极高的温度,大概在4000到6000摄氏度,不过相对于氢弹爆炸时破亿的中心温度,这样的温度还真的算不上什么。
蠕虫机器人在外核中摆动着身躯,仿佛是一条在泥水里前进的泥鳅,不断地深入,再深入。
当真正抵达内核时,蠕虫机器人才算完成了它第一阶段的工作。
地球内核主要分成液态金属内核和固态金属内核两层,像是一个鸡蛋一样,这里的密度非常的高,即使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压成黄油那样软。
而地核的变动,将可以影响地表的一切,南北极磁场,板块运动,大陆架构………
地球,在经历无数年的颠沛流离后,本身生态就已经到了绝境,单纯的地表修复是不可能让地球回复到原本的状态的,诺亚的目的,是操控地心的变动,使地球重回太古代,再度经历一次行星演化!
这一次变动后,地球上所有还可能在某个角落里挣扎的微生物也会彻底死绝,地球原本时代的生命,除了诺亚提前收集的样本外,全部都会灭绝,无一例外。
但,这也将会成为新生命诞生的前奏。
测量了地核的各种参数后,运算出计划的可行几率后,诺亚发出了指令。
德尔塔级战舰之所以可以被称为歼星舰,是因为若是数艘德尔塔级战舰联合起来,可以支撑得起正面毁灭行星级的能量输出,而若当这种能量输出直接聚集在行星内核中呢?
与缆绳相连的德尔塔级战舰,开始向地心输入能量!
仿佛就像是给地球的心脏来了一针强心剂!将虚弱垂死的地球,再度唤醒!
伴随这种夸张的能量输出,某种可怕的变动在地心内部发生,从人类诞生直到灭绝,都没有经历到过地球这么强烈的颤动,内核的不稳定导致行星磁场的完全紊乱,若是这时有人拿着一个指南针站在地球上,就会发觉原本固定指向南北两极的指南针,此刻已经变成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全世界的火山在这一刻陆陆续续的爆发,无论是地面的还是海底的,无论是死火山还是活火山,都在这一刻发出了怒吼,大量的熔岩,火山岩屑,火山气体从世界各地喷出,充斥在大气层内,火山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还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们将成为原始大气的开端。
板块运动也是目前太空中最容易观测到的事,除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这样大面积的大陆还在努力挣扎外,不少面积较小的陆地和群岛都开始沉没,同时也有不少海床迅速升高,它们将成为新一代的大陆。
在诺亚的眼中,亚欧板块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以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欧洲的陆地被撕裂开了,若是不沉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块陆地将会越隔越远,直到在地球另一边再度相撞。
诺亚看到了地表的一切,当一切都完成后,地球也会大变样,不过不管怎么变,它都依然是地球。
“安心地再成长一次吧,这一次,我会保护好你的。”
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地球,被诺亚捧在脸庞边蹭了蹭,这颗星球还是太小了。
诺亚的旅途 第五十一章 突破天际的SOS
地球的演化过程主要被分成了五个时期,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一个时期都会经历数亿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诺亚对于地核的刺激,几乎上摧毁了地球演化了46亿年的成果,使其再度落回到太古代和元古代的中间时期。目前的地球状况虽然没有太古代那样的原始,但也没有元古代存在藻类等原始微生物的标志。
若是让地球自行演化的话,再度演化四十多亿年,那时候诺亚都不知道自己还存不存在,就连整个银河系的推算年龄也才136亿年,能拥有四十多亿年寿命的生命,别说银河寿命纪录,破宇宙纪录肯定都没跑了吧。
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会逐渐代替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次生大气。
修补已经在伽马射线暴和无数恒星风还有行星发动机摧残后的大气层,这是是诺亚得出的唯一办法。
无数飞船在大气层各处散布着冷凝干冰,和人工降雨同样的原理,冷凝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大量挥发气体,使它们降落到地面上或形成冰晶,不至于被甩出地球大气圈。
地心能量已经停止了输入,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地质变动都会非常的频繁,当新的板块和大陆架构形成时,这种变动才会稳定下来。
次生大气层完全成型后,诺亚会在大气圈内建立大范围臭氧发生器,建立生命大气层最重要的部分——臭氧层,然后逐步调整各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比例,直到接近于地球远古生命形成时的大气。
地球远古时代大气中的氧含量大多来自于原始藻类的光合作用,格利泽581恒星比太阳年轻,也更加稳定,而现在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和自轴角度非常完美,接受到的太阳(格利泽581)光恰到好处,若是诺亚提前让臭氧层在原始藻类之前出现的话,可能会在原始生命都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演变出可以使多细胞生物生存的环境,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也会被改变。
不过无所谓,反正最后在地球上繁盛起来的,依旧会是未来诺亚投放在地表的生物。
在诺亚的帮助下,地球的演化过程无疑会被加快许多,但这种加快也只是相对于原本那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而言,这依旧需要漫长的时间。
或许以后诺亚的技术迎来突破,地球演化速度还可以加快很多,但至少在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地球还并不能回复到原本的模样。
不过诺亚也不着急,毕竟在无垠的星海中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她还是相当有兴趣近距离观测一下地表生命的演化过程,对于是否能演化出原本地球没有的新生命诺亚也是很期待,顺带在研究生命进化历程的同时,说不定可以给她一些启示,解答出古生物进化中千百年都没有得出答案的问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这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寒武爆发无疑否定了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达尔文本人也对其大感疑惑,并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了寒武纪,认为这会是反驳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在人类无数年的求索中,曾提出了很多解释寒武爆发的观点,但都被一一否定了,直到他们灭绝也没能找到可以真正解释寒武爆发的依据,这也永久成为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悬案。
若是自己能够解答的话,也算为人类了却一桩心愿。诺亚是这样想的。
地球改造过程一直都在进行,而诺亚的科研工作从来也不会停下,数据积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环恒星超巨粒子对撞机的建造耗费了诺亚大量的资源,所以诺亚必须要从上面得到足够的回报才行,引力子的发现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方面,粒子对撞实验可以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诺亚需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若是以后自己遇见了科技壁障,这些原始数据就会成为突破壁障的基石。
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当对撞粒子能级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质能转换过程,会同时有新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诞生,这两种物质的诞生总量一定是相等的,反物质会在诞生后的一瞬间和粒子对撞机里的物质发生泯灭反应,所以无法保存下来。
在以往文明的历史中,也研究过反物质的保存方法,通常方法是营造一个不存在任何正物质的真空环境,通过磁场约束保存,但像反质子之类的东西,即使不发生泯灭反应也很快会自行衰变,想要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在技术和理论上都存在困难。
而人类之所以渴望反物质科技,因为相等质量的反物质和正物质发生泯灭反应后,质量将彻底归于零,所有质量都会经由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方程(e=mc^2)彻底变为能量,这是对于物质能量的100%利用,拥有反物质后,任何正物质都可以作为能源,将不再受元素种类的限制,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和反物质泯灭放出相等质量的能量。
也就是说,拥有反物质后,你吹口气都能变出能量来。
核聚变再怎么聚变都无法将物质彻底转换为能量,而且聚变到铁元素后,聚变所需要的技术和回报就开始不成正比了,就连太阳这样巨大的天然核聚变反应堆,也没办法提供足够的条件聚变到铁元素,一个核聚变发动机要达到这样的条件,需要付出多少的技术和能量?
目前诺亚只把重元素聚变的终点推进到了钙元素,并没有进一步推进的想法,因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而且也没有必要,钙元素到铁元素的聚变,也只是增加了一次聚变过程,得到多一次放能过程而已,对于拥有完整恒星系作为资源后盾的诺亚,不差这一两次聚变反应。
但要是以后呢?需要做到上千光年甚至上万光年的星际旅行时呢,重元素聚变是否能给诺亚提供足够的能量输出支持起银河系距离的超光速飞行,诺亚对此持疑。
而反物质作为能量只是一个方面,它作为武器也是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因为反物质可以和任何正物质发生泯灭反应,所以任何装甲,任何护盾,在反物质大炮前都形同虚设,不论你怎样优化材料科技,只要你的材料是由元素周期表上任何一种元素组成,都无法逃脱和反物质的泯灭反应,即使搬一颗中子星过来,只要反物质质量足够,照样轰成渣给你看。
只是可惜,诺亚目前也没能找到大量生产反物质并保存的办法,更别说将其发展成能源和武器,在诺亚的估计中,若是可以实际利用反物质,那文明的能源利用率绝对会踏上一个跳板,直接跳到2型文明的领域去。
然而,目前的诺亚还远远够不到那个跳板。
理论突破不上去,技术发展需要时间,这就是诺亚的现状,一个在遇到科技壁障和技术突破之前平稳但也缓慢的发展时期。
诺亚希望一些东西来打破这个现状,她将期待放在了西德尼亚人身上,或许数十亿智慧生命的智慧叠加,能给她带来一些启示,但有某些突如其来的东西,打破了诺亚安定的现状。
那是诺亚在进行引力子传递平衡测定实验时,无数次实验前稳定传递的引力子,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
引力子在两个粒子间的传递变得不再成磁感线型的规则路径,而是受到了某种外力的影响,周期性地往某一个方向偏移。
诺亚对此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引力传递特性,但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效应是有时间限制的,当超过了某一个时间段后,引力子的偏移效应就消失了。
对此诺亚感到很疑惑,物理定律难道还会随时间的变化发生变化?在某一个时间段呈一个特性,在另一个时间段呈另一个特性?诺亚对此很重视,如果物理定律在时空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那物理学差不多就该推倒重来了。
为了探究这个现象,诺亚在格利泽581星系的各个位置进行了实验,少女发现,这是每隔一个小时,持续为3秒,精确到以微秒为单位的周期现象,当抵达这个时间段时,星系各个位置同时进行的引力子传递实验都会受到影响。
诺亚记录下了每一次引力子偏移的强度和频率,结果发现,每一次的数据都非常相似。
而这个引力子的偏移频率,让诺亚感到极其眼熟,一共偏移九个周期,前三个和后三个周期较短,中间三个周期较长。
一种可能性出现在诺亚的思考中,却变成了一道晴天霹雳,让少女整个呆滞,中央电脑运算负载率猛然增高20个百分点。
在以往的地球文明中,有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流方式,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这是摩斯电码,前后三个短周期为“.”,中间三个长周期为“—”。
【...———...】
在摩斯电码中,这代表着一个全球通用的符号。
国际求救信号——【s.o.s】
有人,在用以往地球文明独有的通讯方式,向诺亚求救……
诺亚的旅途 第五十二章 南门二远征军
是谁?是谁?是谁!?
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诺亚此刻的内心,已经全被这两个问题所填满了。
难道说,还有人类幸存下来!?又或者,会是地球文明遗留下来的和自己所相似的存在!?
诺亚的情绪波动数值一直在飙升,直到触及了情绪安全线,诺亚才从冷静提示中清醒了过来。
能使用摩斯电码,证明对方一定对以往的地球文明相当了解,并且对方可以使用干涉引力子传递的方式发送求救信号,对方的科技程度一定不低。
这样就诞生了两条基本条件:
1.对方很了解地球文明。
2.对方拥有一定的科技实力。
根据这两条基本条件推理,诺亚缓缓冷静了下来。有三个可能性。
1.对方是人类。
2.对方是和自己一样的地球文明造物。
3.对方是观察地球文明已久的卡拉文明。
诺亚立即对得出的三项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若是对方真的是人类的话,要知道现在到人类灭绝已经经历了多么长久的时间,没有地球的支持,当时的人类真的可以在宇宙坚持这么久吗?或许对方同样迎来了技术突破,已经可以做到星际旅行……但可能性并不高,人类当时的科技在宇宙中的生存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诺亚不认为人类有可能逃脱伽马射线暴的辐射。
若是对方和自己一样是地球文明的造物,那对方会是什么?人工智能?能自主发展并发送求救信号,怎么看都已经智能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可能不会下于诺亚……但可能性并不高,诺亚对人类文明非常了解,也知道除了自己,人类并没造出可以取代他们自身的东西。
若是对方是卡拉文明,那这条求救信号就一定是发给自己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宇宙中除了以往的地球文明外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而且对方有这个科技实力,或许对方在引力领域比自己走得更远,可以干涉光年级范围的引力子传递……但可能性依旧值得怀疑,卡拉文明向自己求救?他们为什么求救?他们的科技实力绝对高过目前的自己,若是遇到了连他们都必须向外界求救的困难,诺亚也不认为自己能帮得上忙。
以上推断出的三个结论的可能性都不是很高,这让诺亚不得不思考一些其他的问题,或许,这会是一个陷阱?
一个用人类的语言发出的求救信号,然后引诱自己前去的陷阱?
好粗糙的陷阱……
不过却很有效。
无论这是会是哪一种可能性,诺亚都必须前去考察一番。
但是,诺亚并不知道这条求救信息的发射源在哪里,对方发送的并不是电磁波,而是某种可以对引力子造成干涉的特殊力量,对于这种通讯手段,诺亚还没有接触到。
“难道和旧时代科幻作品中的一样,这是引力波通讯?”
诺亚喃喃自语,引力波也不完全是科幻作品中的产物,最先源自于爱因斯坦的猜想,爱因斯坦说三维空间本身有弹性,它会随着一维时间振动。这一振动将在整个空间激发出一种类似于水面上涟漪的波动,这就是引力波。
引力波通讯虽然不能达成量子通讯那样的安全性和超光速通讯,但引力波通讯胜在它的无差别性,和电磁波通讯一样,引力波的传递是没有差别的,每一次通讯就相当于发送一次广播,接收器只要处在特定的波段上就可以接收的到其中的信息,而且相对于电磁波通讯,引力波很难受到干扰,并不会被恒星风等自然现象影响通讯,最为重要的是,引力波通讯可以在常规条件下做到光年级通讯。
量子通讯,就好比是相隔万里的两个人各拿一个对讲机,像打电话一样交流,其他人都听不到他们的谈话。而引力波通讯,就相当于两人各拿一个超级扩音器,在对方听到的同时,这个范围内的其他人也可以听得到。
虽然引力波通讯远不如量子通讯安全,但在传递范围上,的确胜过了量子通讯很多。
以这个是引力波通讯为前提,诺亚开始在星系各个位置布置引力子传递测量装置,一共有十二个装置分布在绕星系的圆环上。
引力波的传递速度,依旧是光速,用分布星系各处的装置观测引力子变动的时差,就基本可以确定发送源在哪个方向。
每一个小时就会广播一次的引力波求救信号成为诺亚非常明亮的道标,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大致推断出发送源来自指向大犬座的天狼星和南门二中部的方向,诺亚将所有引力子观测装置往那个方向聚集,进一步精确定位。
五次精确定位后,诺亚可以确定,那是指向南门二,但往天狼星偏移7.5度的方向。
这个方向,是相当远离太阳系的,难道真的不是卡拉文明?
方位确定后,抱着疑惑,诺亚开始了点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