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小周,别急着走,给方舟二中的姚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李双叶的考号,还有其他信息。”章科长突然有个想法,随口命令。
基层的办事员,就是没有主观能动性啊,一点点小事都要领导亲自动脑子,所以只能一直当助手。
章科长提到的姚老师,当然是方二的教导主任姚胖子了。来之前,他就跟对方联系过,要了一些顾玩的资料。
但是到了现场之后,通过刚才交谈中的零碎只言片语,他才知道原来顾玩的亲妹妹李双叶,也是方舟二中的,也是今年高考。
这一点没有提前打听到,也不能怪他情报工作不充分。
毕竟用正常人的思维揣摩,谁能想到顾玩有个跟他姓都不一样的私生妹呢。
如今琢磨了一会儿,拐过了这个弯儿,越想路子越野,就忍不住想查查李双叶的底细。
要是顾玩的妹妹,成绩也够考上中央科大,那就好了。
小周执行力还是可以的,很快就打探到了。
“章科,这是李双叶的资料,不过校方也还没统计到她的成绩。”
“那就让老胡用专线查啊!这还用我教你?”章科对于下属的拨一拨动一动很不满。
跟班又打了两个电话,得到了李双叶的分数。
“632?也算不错了,不过比咱学校的投档线,至少要低二三十分。”章科长看了数字后,微微皱了皱眉头。
不过随即,他就有了新的主意。
如果是重点线都不到的差生,那是没办法操作的。可是既然成绩还可以,稍微动用一点学校的自有权限,也不是不行。
对于高考降分特招这种事情,过没过一本线,操作难度差距是很大的。
本一线都没过的,直接就没资格投档填志愿,那是无法操作的。
理论上有资格填这个志愿后,就方便不少。远的不说,就拿地球上来类比,浙大教授本人的子女,只要考上重点线,就可以被本校破格录取。而重点线距离浙大的投档线,一般至少差五六十分,有些年份能差七十分。
(别跟我质疑这个优惠政策的真假,我伯父就是浙大教授,十几年前我堂兄就是这么进去的。)
这个就是大学的自主招生权能动性了。
李双叶超过东方州一本线80分毫无问题。
学校愿意单方面承认一些她的其他成绩,算作加分项,也是可以操作的。
其实东方国还算好的了,毕竟公立学校要用纳税人的钱,所以要保证公平,还得让公众舆论面子上过得去。
如果你换做对岸大洋国那些私立盟校,人家本来就是拿校友捐款办学的,招谁不招谁压根儿就懒得向社会解释。
老子又没拿穷人的钱,校董就爱招希灵街的银二代关穷人屁事?
(注:ceiling-street,意译应该叫“天花板街”。但为了美化敌国的金融中心,防止称谓太低俗,所以早年汉语翻译界约定俗成用音译,叫“希灵街”。)
“回去就想个方案,申请一下吧,通不通得过看上面决心了。真要是能拉到顾玩,倒是值得的,毕竟每年每个州的第一名,都有示范效应,可以影响到后续年份优等生的抉择。”
章科长也是为了学校利益,如此揣度了一番。
不过他没有决定权,一切得交给时间。
……
李家。
李萸做完了饭,就招呼女儿和顾玩一起来吃。李萸主动示好地先给顾玩夹了三个卤鲍鱼,理由也很体面:
“小顾,多吃点儿,祝贺你考第一。”
“谢谢阿姨。”顾玩也不推辞。
李萸微微叹了口气:“都这么多年了,你母亲肯放下过节,那是最好。你也出息了,她应该心情挺不错的。”
“我妈其实不恨你,都这么多年了,她只是不想搭理你。你也别内疚了。”顾玩不太会劝人,就直来直去。
“这样也好。”李萸也不再继续这种话题,
“还是说说你写的东西吧,我真心话,前几天,看你问这问那,我还觉得你挺不靠谱的,凭你能捡到什么漏?
不过刚才袁教授的态度,倒是让我改变了看法。小顾,你真是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我相信用不了几个月,就算你没资格出自己的书,但是在《科学画报》之类科普杂志上发发文章,还是没问题的。”
《科学画报》这名字听起来很古板,但逼格是不低的,主要因为历史悠久。
这玩意儿是33年就创刊了,是前朝的事儿。当年东海大学的老校长竺教授、魔旦几所大学的顶级大学者,都是60多年前创刊时的特约攥稿人。
所以,哪怕到了互联网时代,书卖不出去了。但搞科普的人,能在这上面发文章,就算钱少,也倍儿有面子。
李萸在国家科技出版社供职(总社在江海市特区,但是在方舟市有分社),《科学画报》就是该社的刊物之一,所以她才有此一说。
“谢谢阿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找您帮忙的。”顾玩也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他对于上一辈之间的恩怨,原本也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这些年来,主要听到的是他父母陈述的版本,所以因为各自记忆的立场,李阿姨的形象肯定要更加丑恶一些。
这几天,他也从李双叶那儿,委婉听到了一些李阿姨立场的回忆,所以评价略微往中性的角度拉回来一些。
首先,他亲爹顾傲是个渣男,这一点毫无疑问——不管他爸有什么借口,只看双叶跟顾玩的年纪差距,就能说明18年前那档子烂事儿,是典型的妻子孕期内憋不住出轨,这是洗不白的。
如果老爹当年只是因为三观不合,能忍住,先离婚,再找知己,那顾玩倒是可以原谅他。
至于父母和李阿姨之间的纠纷,他如今已经完全明白了:
20年前,顾玩的父母刚大学毕业、工作没两年,都想考点证提升一下竞争力,他俩是在一个专利代理资格考试的培训班上认识的。
两人都过了考试,顾傲表现优异,去了国家专利局当审查员。叶笛进了律所,成了一个知识产权律师。
当时,叶笛觉得顾傲简直太完美了,又帅又有钱途,就倒追到手,成功结婚。
然而顾傲那家伙,居然早期的上进贪财都是装出来的,只是因为贫穷自卑、想靠奋斗找个老婆,所以一开始很拼。
他本身没什么物欲,所以美貌妻子骗到手之后,居然就小富即安了。当了两年审查员后,叶笛本来想鼓励丈夫去风投基金搞科技成果评估的工作——
在很多专投高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基金里,都是需要专业的技术评估人才,来鉴定一项萌芽中的科技有多少钱途、目前究竟研发到什么程度了、可行性如何。这样才不会被ppt骗子骗嘛。
而风投基金在找技术评估人才时,最喜欢找的就是从国家专利局跳槽出来的的审查员。
可惜那时候,顾傲堕落了,觉得钱再多也没意思,老是做幕后工作,不能出名,不能光宗耀祖。
所以闲暇的时候,利用职务见识,写了一些科普著作、还出了本揭露行业内幕各种诡计的小说——就跟当律师的人,写个律师题材的商战小说差不多。没想到他写书还有点天赋,稍微小火了一把。
叶笛多次苦劝顾傲:攒够资历就跳槽去风投公司,他就是不肯,嫌累,不肯放弃出名的梦想。
就在那个时候,李萸出现了。当年李萸还只是一个大四的新闻传媒专业实习生,去了国家科技出版社,做一些编修校对的打杂。
为了能确保实习期间表现足够好、毕业后能正式签合同留社,那时候的李萸很拼,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手上没有牛逼的撰稿人资源,就对每一个机会非常珍惜。
然后作为一个业余撰稿人的顾傲,稿子就落到了作为实习校对的李萸手上,两人业务上经常有往来,李萸很负责,还有点文艺女青年的气息,不太爱钱,反而很崇拜写书写得好的文人,在听说顾傲的困境后还鼓励他坚持下去,一定要继续写。(虽然现在看来,这种鼓励最初只是为了李萸自己的业绩)
顾傲一开始还想把持住自己,大家只是以文会友。
可是才坚持了一两年,家里的妻子拿“你都要有儿子的人了,不该拼命赚钱攒学费、将来送孩子出国留学吗”反复逼他放弃理想、去风投基金当评估师,顾傲终于在某一次出书的庆功酒席后堕落沦陷了。
不过好歹他们还算有廉耻之心,有了李双叶这个意外后,顾傲只是把所有家产都留给妻子儿子,然后离婚自己当了旅行作家,每年往回寄钱,并没有跟李萸结婚。
李萸也知道自己走错一步,明知对方是有妇之夫还玩火,没敢逼婚。不过情夫还是会给双叶寄抚养费,李萸也知道情夫过得挺节俭——因为情夫有多少稿费她这儿一清二楚,她就是出版社的。
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顾玩也懒得去分辩。
真正让顾玩觉得老爹还有点值得同情的,是李阿姨的长相——她真心要比叶笛丑一些。
所以,顾玩相信他爸当年不是不是因为被年轻貌美这一要素所引诱,才堕落的。充其量只是“年轻貌不美”,当然也不排除怀才不遇和新鲜感。
上一代人的恩怨都过去了,年轻一代要向前看。
所以既然李阿姨肯帮忙,顾玩也不会因为自己母亲跟对方关系差,就拒绝这种帮助。
有资源干嘛不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科技之神 第24章 机瞄和15倍镜其实没有区别
吃完午饭,顾玩本来应该尽快回家的。
但双叶买的熟菜实在太多,又很热情。
所以顾玩吃得稍微有点撑,还喝了点酒,加上六月底的方舟市,午后天气太热,只能歇一会儿再走。
毕竟是刚刚得知高考分数,大家都开心,吃撑喝醉也没什么奇怪的。
饭桌上,既然聊起了顾玩写科普文章、搞自然观测的话题,双叶也少不得缠着哥哥,让他多说一点。
李双叶完全继承了她母亲对科普的好奇心,很爱听哥哥讲述科学界的新发现,这一点跟其他大多数不爱科学的女生大不相同。
“哥,我记得袁教授走之前,反复提醒你,说你选的题目不太好搞,那你是为什么非要坚持观测那个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度呢?有把握吗?”
顾玩心情不错,也就愿意给妹妹扫盲:“难度当然是很大的,但是我人微言轻,能选择的面太狭窄了。
就算我天赋异禀,能在别的细分方向上作出更好的成绩,也会被前辈学阀窃取走成果,或者是那些牛逼的期刊不屑于发表。
只有那种宇宙观测类的,谁发现就是谁发现,天体在不在那里是很客观很直观的存在,大家都能验证,没人能抢走。”
双叶歪着脑袋想了想:“所以,你就打算发现一颗新的恒星、星座,或者行星之类的咯?”
顾玩哑然失笑:“你对天文了解太粗浅了,星座是不可能发现的,就算发现了,当代人也不会再定义新的星座了,那都是古人对星域的划分。
整个星空已经被全部划分给所有现有星座了,你在这个星座的地盘上发现了新的星系或者恒星,也只能冠以某某座a、β……这样排下去。
再说星系和恒星。新的星系,基本上也很难,除非是那些位于极远空间的,可这就要求你能动用的天文望远镜超牛逼,才看得见——
所以发现星系和恒星,也证明不了你自己多牛逼,充其量只是你能使用的设备牛逼,都这年代了,容易发现的早被人发现完了。”
顾玩顿了一顿,转折道:“目前还算比较难和值钱的天体发现,是新的系外行星。因为行星本身不发光,直接看是看不见的,只有它位于其母恒星的特定位置、或者其他特殊光学观测环境时,才能被看见。这就要求观察者有运气,刚好在其可被看见的时间点、看向这个方向。
但即使是这样,发现一颗星星,也出不了多少名,最多是给天文系助教混职称加点分、或者研究生混个毕业课题而已。
你想全球那么多天文学家一年要发现多少新的星星呢,你知道那些发现者的名字么?一个都报不出来吧,也很少能上大众媒体。”
李双叶顺着哥哥的思路想了想,似乎真是这么回事儿。
有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触达的公众范围太狭窄,只是圈内人的谈资而已。
比如两个教授见面,可能会聊起我最近有了什么牛逼成果,懂行的人也会吹捧你两句,但社会人眼里,你们就是个“砖家教授”。
越到现代,其实反迷信的工作越艰巨,因为前沿科学离普通人的理解范围越来越远了。
科学家想成为大众名人,也越来越难了。要么你是牛顿爱因斯坦,要么你跟霍金那样有话题度。
否则你就算是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你随便街上抓个人,问问看他报得出几个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诺物奖得主名字?
估计也就杨振宁那几个吧。
双叶忽然觉得,热爱科学的人真是苦啊。
但她还是鼓起信心:“可你既然想到了这一层,还坚持选题那个啥微波背景辐射,岂不是说那个课题足够有公众舆论噱头、如果发表出去,能帮你一下子刷到点知名度?那个东西,跟看星星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我要观测的那个东西,性质上来说,跟看星星是一个道理,但噱头大得多,而且可以蹭热点。
看星星,说白了就是看宇宙当中亮的点、辐射强的点。而看微波背景辐射,其实是看宇宙当中最暗的点,那个完全没有被其他星星干扰的地方。
宇宙大爆炸理论你知道吧?那是一个20年前就提出的猜想假设,说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在12年前,大洋国就有几个科学家,无意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玩意儿可以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所以圈内好多人都说,那两个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者,这几年就要成为诺物夺奖热门了。
那么这种观测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当时那一次,他们本来想观星,但观测之前要校准热辐射成像镜,所以把镜子对准宇宙中一片纯黑的地方空测一下,然后应该把空测结果校准为0——因为理论上,对着宇宙中纯黑的点,那里应该就完全没有辐射了。
可是后来发现无论怎么校准,总有个3k左右的误差,也就是零下270度的辐射,无论怎么看都有,他们灵机一动,想明白了:这东西,是哪怕宇宙中最黑的点,也有的辐射,是宇宙的背景。是宇宙大爆炸后、经过140亿年冷却留下的余温。”
听到这儿,李双叶已经有些似懂非懂,幸好她也算是半个理科学霸,才跟得上哥哥的思路。
她琢磨了一下,不解地反问:“既然那个东西已经被发现了,你现在就算再研究,也不是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只是修修补补提升一点精度,那也能很值钱吗?”
顾玩笑了:“当然,发现和定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固然是诺奖/西奖级别的超级成果,可后续修修补补也很值钱。
因为那个3k的数据其实是不准的,仅仅4年后的90年,当初发现那俩科学家,就把这个数据重新下调到2.8k,扣掉了0.2k,原因是他们发现当年第一次自以为‘宇宙中彻底纯黑’的观测方向,并不是真正的纯黑。
随着天文望远镜和天文热像仪的精度进步,大家发现当年瞄准的点上其实还有不少超远超远的恒星、星系,那些天体辐射的热量累计起来,就有0.2k,它们干扰了对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值。
所以,到了这一步,问题就简化了:大家要用天文热像仪,瞄着全宇宙每一个点,一个个测,说不定就能找到比目前发现的‘宇宙中最黑的点,还要再黑一点’的位置。那样,我们就可以测得比2.8k还低的值。
所以我说,这个的难度,跟观星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观星找的是宇宙中的亮点,而观测背景辐射,是要找宇宙中最暗的点。但是只要你有成果,你得到的意义要比发现新的星星重大百倍千倍。
因为你刷新的是对于某个全宇宙通用的底层物理量的定值,甚至能帮助科学家更精确地测定宇宙寿命——我们现在认为宇宙是130~140亿年寿命,就是根据‘从当年奇点大爆炸开始、冷却到2.8k,需要膨胀多少年’算出来的。
如果这个数据变成2.7k,甚至2.6k,不就相当于之前逆推的冷却时间要延长么?那么将来的教科书上可能就会写,宇宙的寿命是150亿年——多出来的10亿年,就是那个发现更精确背景辐射数值的科学家,赏给宇宙的。”
李双叶听得悠然神往,觉得血压都上升了。
确实,同样是拿着天文热像仪对着天上瞎看,发现新的星星算什么?
而“发现比目前科学家所知的更精确的宇宙寿命”,这想想都很带感啊。
而且连小学生都能扯两句,通俗易懂,绝对能成为普通人都叫得出名字的科学家。
只是……这也太难了吧?别的科学家观测了那么多年,也没蒙到宇宙中比目前觉得最黑的点、更黑一些的点啊。
她把这个疑问跟哥哥一说,顾玩却不肯再透露了。
“我有一些新的思路,不过我更相信自己的运气,也许能被我蒙到呢?谁让我是天选之人。”
这个回答很无厘头,李双叶根本不信。
但其实,已经无限接近于真相了。
因为有人给他报答案。
顾玩脑子里,知道宇宙中最暗的点在哪儿。确切地说,他是知道以21世纪的地球人的天文观测经验、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最黑的点,是什么坐标。
那都是地球人用哈勃望远镜对着宇宙扫描了几十年,积累的大数据。
所以顾玩只要稍微演演戏,然后直接往那个极为细微的方向瞄就好了。望远镜精度不够,还可以靠机械差分法凑,这里的具体物理原理暂时不多解释。
总之他可以直接抄答案。
老子就是站在机场岛的油条上,朝天盲狙一枪,把位于出生岛的敌人秒了,你不服么?
你问我怎么做到八百里开外一枪爆头的?
老子蒙的呗,但我有敌人的尸体为证。
你总不能说我是挂逼吧。
只能说是神经枪,天命之子。
至于设备的劣势,其实还行。
因为你都是直接锁头了,拿15倍镜还是机瞄,其实没多大差别。
无非需要多演一演。
——
写完这一章的时候,是154个活粉……心里有些忐忑。当年写《学霸终结者》的时候,振臂一呼还有300活粉。
当然我知道根据我5年的经验,不管我怎么跪下来哀求,新书期一块钱都不舍得打赏的人肯定是占绝大多数,大约四分之三。300活粉的话,到时候基本上能有1200首订,像《80大佬》那种当初远远超过500个1元活粉、我估计有七八百的,首订就接近3000的精品线了。
如果这本书只有150个1元的活粉,基本上就相当于到时候首订只有600人。而首订600的书肯定是写不下去的。我不求跟《80大佬》成绩那么好,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差5倍。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太深奥了,不适宜作为网文?
如果觉得节奏慢,太专业,可以和我说,我可以改。
我现在很慌,不知道要不要写下去。现在字还少,如果真的题材太深奥了,悬崖勒马换题材也能止损,也能让《80大佬》的书友们爱看,不至于把上本书积攒下的气运白白散尽。
你们是不是喜欢看纯现实背景、要干政的?
一想到有那么多僵尸粉,思路都没了。
我跪下了,已经打赏过的书友不必打赏了,但是还1块钱都没打赏过的,跪求你们给我点信心。
因为这本身题材受众就很险,毕竟涉及到宇宙学那么高端的东西,我需要知道的非小白规模有多大,我是不是落入信息茧房回音室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自嗨。
活粉自证非僵尸,能极大提振我写下去的信心。一块钱真的不多,我只是要一个活人率的信心。
另外我也知道中产阶级比较精打细算。我本来说要新书期结束才能加更,但我现在准备改为明天、后天各加一更。只要你们今天就凑到200活粉,我明天后天立刻加更。
当然后续300~500活粉那几更,肯定还是要压到后面再更的。
当然,但愿是因为目前字数少,大多数活人不是每天都看,所以没看到昨天的跪求,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不然心态崩了。
另外我说一下,有些人在那儿造谣或者误解,把我昨天说的“以网页端top500榜单为准”,误解成“app上打赏1块钱的人不算活粉”——这种误解是赤裸裸的污蔑,app看书的人,打赏当然也算活粉。我只是说,观测的时候要在网页上看。
因为app的粉丝名单只显示到前100名,所以满了100人之后,反正也无法验证,网站会陡然把显示的那个“粉丝数”的数字注水三四十倍。
这个是可以立刻验证的,目前网页上的top500榜,有154个名字,而app上只显示前100人,然后笼统地显示一个数字,有4600多粉,这就说明这个数字是为了好看,直接乘了30倍,反正你也不能一个个校对。(app上,粉丝数低于100的时候,是真的,因为每一个人id都要显示出来,有列表没法造假,而超过100个以后,瞬间就乘了三四十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