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苗老师,真不好意思,这事儿我得临时多请几天假,是扶桑人这边,亚太博览会组委会的人,非要拉着我,我晚一周回来选课、上课吧。哦对了,数科院的麻依依同学,是我翻译,只能也多耽误一周了,你帮我转告一下。”
辅导员还能说啥?肯定只能跟拍《功守道》的时候、收到杰克马请假要求时的李联杰一样,唯唯诺诺答应了呗。
看看人家杰克马的请假词说得多诚恳呐:“导演,监制,明天这事儿我真的要请假,墨西哥总统要来我们公司。”
顾玩也不遑多让了,至少格式一模一样。
回国的专机,依然是扶桑方面提供的。
因为要把ams设备和“广陵王玺”、“滇王之印”等借展文物一起运回来。
顾玩也就跟着货机一起,直奔金都,连假公济私回老家方舟市盘桓数日的机会都没有。
刚从江北机场下机,就有科技部派来的专车接送,一辆车护送着“广陵王玺”回金都博物馆,另两辆车则护着顾玩一行人、和ams设备,回中央科大。
科技部那名工作人员,一路上很谨慎地跟顾玩确认:“顾先生,这个月20号,你应该有时间吧?许科长让我跟您确认一下,到时候要去京城,把‘利簋’的鉴定和后续的研讨会主持了。这次的成果,是要向国庆献礼的。”
国家“九五计划”下属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要到年底才结项,但是能提前到国庆献礼,科技部的人肯定也是不会浪费机会的。
“我没问题,不过挺对不起老师们的,刚开学又请假。”顾玩自嘲了一句。
“那就这么说定了。”科技部的联络人员只是笑笑,并不接话。
或许他心里只在哂笑:都到了顾玩这个段数了,还用特么担心学校里那点破事?
回到学校后,顾玩去辅导员那儿办了手续,然后找丁院长述职。
丁院长对于顾玩的成绩,显然很欣慰。毕竟顾玩做的一切,让中央科大将来申请大型粒子对撞机,又多了一分微小的筹码,那也算是为丁院长本人的毕生理想添砖加瓦了。
双方谈笑自若地聊了一会儿,丁院长问起顾玩的课业,顾玩也如实相告。
丁院长听后,果断拍板:“果然,你本科的专业课都选完了。那这样吧,这学期我给你打申请,特批,允许你提前修研一开题的专业课。
下学期呢,你再有什么课题,就算是你的硕士毕业课题好了。明年你去斯坦索姆交流,我们直接按照硕士毕业生交流读博,给你操作。”
顾玩微微有些惊喜,不过也不是太意外,只是谦虚地确认:“这样行么?会不会让你难做。”
丁院长:“有什么难做的,你现在是在科技部挂了号的人了,要是本科都要两年才毕业,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有我在,有部里的领导在,你这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是顾玩自己成果确实过硬。
别的不说,这次汉倭国王印等一串鉴定做完后,他又是一篇《自然》和好几篇其他略次一级的论文投出去了。
哪怕以《自然》的审稿速度,今年年底这些论文也都会发表的。
谁要是敢质疑顾玩毕业太快,丁院长直接就能《自然》砸脸解决问题。
那可是天下三大神刊之一、平均sci引用数超过50的。
至于顾玩的论文,因为在考古学界和物理类的同位素分离领域,都有超重大意义,到时候引用数达到几百,都是不奇怪的。
跟丁院长聊完之后,顾玩就去学校的选课系统上选课。
听说教务处还专门派了个人,为他修改了后台软件权限,让他可以以一个大二学生的身份,选研一开题报告阶段的课。
《高等量子场论》,《弦论猜想入门》,《弱电统一原理》……一堆物理系的研究生课程,也就全部被顾玩纳入选课库。
(注:《弦论猜想入门》这门课的名字是我编的,地球上不叫这个名字。因为设定中地球的基础物理比蓝洞星强很多,弦论已经比较完善了。
而蓝洞星上没有大型粒子对撞机、实验物理也没有发现各种夸克,所以弦论只有一些很萌芽、初等的猜想,属于基础物理的最前沿了。所以我设定硕士研究生只配知道最入门的一些概念。)
感到不忿的同学自然是有的,不过已经比上学期闹事的少了八成。
毕竟顾玩的能力有目共睹,如今学校里已经不仅仅是物理专业的人知道他牛逼,其他专业也都知道他牛逼。送人头的愣头青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唉,没有对手来质疑的日子,也是很寂寞的,有逼向谁装呢。
麻依依那边,这学期倒是按部就班继续选大三下学期的专业课,以及一门大四的课。
她毕竟只是正常人学霸,没有开挂的人生,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
只是,这次从扶桑回来之后,她选课的专业方向,似乎也略有偏移。
她的几个室友,不免有些好奇。
室长白婧就问她:“依依,你原先不是说毕业了想去互联网公司的么?学语言偏java这些就绝对够用了呀,怎么去选c语言的后续课程,还是偏嵌入式系统方向的?
firmware这种东西,应该是做硬件的公司才用得到的吧?难道你想去手机公司,开发硬件接口?”
“我没说想去手机公司,我就是想跟我老公一起做点事情。”麻依依也不泄露细节,但对于动机则是直言不讳。
无人机和导航芯片/导航软件外包这些点子,暂时没必要说出来。
“呦,看来这次去了半个月扶桑,你们是不是……”白婧早就跟她男朋友上过床了,此刻不由揣测起麻依依和顾玩的新进展了,“还是你厉害,那么有本事的男朋友,总算彻底缠住了。”
她们也是这才注意到,麻依依这次回国后,果然穿戴、气质,都大有改变。衣着首饰雍容华贵了不少,人也更有女人味了。
“说什么呢,我要去上课了。”麻依依不想搭理那些市侩的想法,就脱身上课去了。
不过,随着消息的扩散,加上麻依依家里每周也会打电话来问她近况,麻依依跟顾玩有实质性进展这个事儿,还是渐渐被麻依依家里知道了。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她姐姐麻惜缘。
听说妹妹彻底飞蛾扑火了,她连忙趁着一个周末,开车赶来金都,跟妹妹吃个饭谈谈心,确认一下安全系数。
这天是9月18,一个星期六。按照科技部那边的通知,顾玩和麻依依下周就要去京城出差了。
麻惜缘赶到之后,找妹妹就在校内美食街的一家小饭店里,要了个小包厢、四五个菜,然后直截了当问:
“你跟顾玩,在扶桑那半个月……都做了?”
“嗯。”
“那他承诺娶你了么?”麻惜缘有些担心。
麻依依很骄傲地说:“当然,你还不了解他么,他是那种一门心思扑在改变世界上的人,在男女方面没那么多弯弯绕。”
麻惜缘怔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可能确实是我不够了解你们,无法想象吧。还是你们理科生单纯呐。当年我学新闻那会儿,有几个靠谱的。既然这样,我也放心了。”
姐妹俩说着闲话,很快把饭吃完。
麻依依想起一个事儿,就反过来劝诱:“姐,我和玩玩明年读研之后,就打算自己经营公司。咱到时候也是两三千万美元本钱的大生意了,肯定会缺人手。
你要是在报社待得没什么发展,不如来帮我们做公共关系工作吧。维护客户关系什么的,跟供应链伙伴喝酒拉拉交情,你应该挺有手腕的。还可以做公司的发言人,应付媒体。
我看了一下外国那些科技公司,这个职位叫cpo,那个tion的意思,公共关系,你别把公关就想得很龌龊……”
麻依依说到这儿,最后憋了半句没说完。
她其实是想说,麻惜缘脸皮比较厚,跟男人出去喝酒也不会觉得羞耻。不过毕竟是自己亲姐姐,这种能力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所以麻依依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很显然,她是心疼十几天前,在博多那次,顾玩跟潜在供应商拉交情时,喝多了难受。
顾玩这人,酒量也是真的不行。
然而,麻惜缘显然能听懂妹妹的潜台词,而且毫不在意:“我知道,我从来没觉得公关就一定是龌龊的。维护企业公众形象,在供应链上的形象,这种事情很正当,而且肯定有人要去做的……老板娘,你给我开多少薪水?”
麻依依差点儿被姐姐的快速切换话题闪到了腰。
还真是脸皮厚啊……居然直接就跟自己亲妹妹谈起薪水的问题了。
“我……我还没考虑这个问题。再说这不是说明年的事儿么。你在报社说走就走也不好吧,不用好说好散交接稳妥的么……
至于钱,我也不懂行,做公关确实更辛苦,这样吧,你今年在报社全加起来赚多少,我给你加五……三倍,作为底薪,其他开支奖金另算。嗨,要不我跟玩玩再商量一下,他说了才算。”
科技之神 第8章 无论杀几次,还是有不信邪的
麻惜缘来探望过妹妹之后,麻依依家里,也就渐渐接受了女儿跟顾玩的最新进展。
第二天,星期日,顾玩就带着麻依依,行色匆匆赶去京城。
开学至今,他俩在学校里上课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一个多星期。而这一波,估计又要国庆之后才能回校了。
飞机是科技部派的专机,因为要运输ams设备。只是比上次扶桑人的小了很多,因为没有展品需要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然也就没资格随行
利簋这件展品,是一直存放在京城的国家博物馆的,还是最重要一级的国宝。平时都不会拿出来展览,而是放在国家博物馆的地下密库里,那地下室外面的钢板铅板都老厚了。
除了顾玩、麻依依,石主任、王义方学长之外,就只有本校考古系的宁主任,巧立名目跟着一起。
对于考古学界的人来说,确定商周交替的精确年份,这项功绩的诱惑力太大了,宁主任一辈子,或许也等不到第二次这样重大的成果。所以,哪怕不能作为主持者,而只是一个参与者,也是弥足珍贵。
从江南州飞到京城,居然比飞到扶桑博多还远一些,两个小时之后,才在京城机场降落。
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卫兵,在跑道旁边看护着,目不斜视,一动不动。
那架势,比周星星的电影《国产凌凌漆》里保护国宝的架势还肃穆。
科技部居然派了一名基础科研司的副司级领导,亲自到机场确认仪器状况,然后带队进城。
“你们有一天时间休息,调整/调试好状态,周一要正式开始鉴定,周三要形成报告,周五要直接向部长汇报,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
领导说话很简练,每一句都是实打实的任务交代,根本懒得跟顾玩一行说客气套话。
这种场合,顾玩也只能保持严肃。
就好比不管杰克马同志平时怎么说说笑笑扯淡,但是去京城开委员会议的时候,被央视的镜头拍到时,那也只敢微笑着小幅度挥手,表情那叫一个肃穆。
此后两天,照例就是休息调养好身体状态,把仪器也组装鼓捣严实,过程没什么好说的。
饮食起居方面,科技部安排得非常妥当,基本上都是最好的专家级待遇。每天不是大董的烤鸭就是爆肚冯的涮肉,以及其他档次级别齐名的京城名吃。
住的都是国家博物馆附近的五星级酒店。
简而言之,就是中科院院士参加京城顶级学术会议,也就这个水平的招待。
一切都非常顺利。
……
周一早上,天刚亮,顾玩一行五人,就被安保部队护送着接走。
科技部和文化部各派出了一名有关负责人,带他们去国家博物馆的地下密库。
考古系的宁主任激动得不行,临出发还对顾玩说了几句感恩的话。
“顾同学,要不是你,这事儿也轮不到我指手画脚。以后但凡有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今天,宁主任将作为指导助手,协助国家博物馆的一名专家,进行样本取样工作。
顾玩始终很谦虚的样子:“宁主任客气了,您是教授,我只是一介科大本科生,这怎么当得起的,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这是天佑华夏,我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周围的人,都对顾玩这种姿态,心生好感,觉得这年轻人真是知进退。
博物馆周一本来就是闭馆的,所以倒是方便了取样工作。
到了相关的藏厅,一群荷枪实弹的卫兵把一个玻璃柜四面围住,然后有专人打开玻璃,然后立刻用氮气瓶对着青铜器存储位置临时补氮驱氧,然后用特殊容器把利簋运到隔壁一间氮气室里。
在那儿,顾玩和麻依依,才能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看到宁主任和一名国博的专家,背着氧气瓶、戴着氧气面罩,对利簋进行操作。
这一步的郑重程度,是远超过在扶桑处理汉倭国王印和广陵王玺的。
因为在扶桑那次,处理的都是最惰性的金属,黄金。黄金的东西不怕氧化,就没那么娇贵。
而青铜器,即使外面已经彻底氧化、被氧化层保护起来,但理论上还是在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操作比较稳妥。
国博展示的时候,那些国宝级青铜器,其实都是有充惰性气体的,存储它们的玻璃柜,也是气密性非常好的。
“……好了,我们已经取到了簋身底部的炭火熏烤残留物,还有簋身内部的周代初年豆类食物的碳化残迹,应该都可以用于鉴定。”
宁主任等人忙活了一阵后,通过对讲机跟外面沟通。
于是,那边考古组的专家,继续做文物处理的善后,而顾玩和石主任这边,则是轻车熟路开始分离样本,进行ams鉴定试验。
顾玩这边的操作流程,跟在扶桑时演练过的一模一样,所以非常顺利。
唯一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在实验的时候,他们被告知要测量的样本,还不仅仅只是利簋身上取下来那些含碳痕迹。
对于这个节外生枝的鉴定要求,科技部的负责人对顾玩做出了解释:
“这里还有一组昨天刚从陕州护送来的样本。是从当初长安市附近、出土利簋的遗址基坑里提取的。如果能鉴定证明这个样本的年代,和簋身上含碳残迹的年代吻合的话,反驳外国考古学界的证明力就更大了。”
顾玩是无所谓的,反正对他来说多做一遍重复试验而已。
几个小时后,做完了一切实验,拿到分离数据后,顾玩把一份报告呈交到有关领导面前:
“结论出来了,簋底炭火烟灰痕迹的c14同位素丰度显示,年代应为前1020年,正负20年误差。簋身豆类食物残渣碳化遗留痕迹,c14同位素丰度年代,为前1060年,正负20年误差。出土基坑掩埋物c14同位素丰度,年代为前1020年,正负误差20年。”
科技部那位副司级领导看了看,皱了皱眉头,然后递给身边的考古专家:“相差40年的话,有影响么?”
专家们评估了一下,委婉表示:“这是应该的,我们倾向于认为,铸造年代应该是前1060年左右。因为铸造完成后,有几十年的使用时间,然后才被掩埋,才是合理的。”
领导也就先听个信儿,知道具体还要等正式报告,也就不再逼问。
“你们好好回去分析数据、准备报告,周三先拿给我看。”
一行人便回到研究所,开始做报告。
知道了c14同位素鉴定的精确年代后,想确认武王伐纣的精确年份,还是要写不少功课的。尤其是关于逆推古代天象,要靠古籍《国语》上的一些蛛丝马迹,配合木星天文周期,来进行逆推。
所以这是一个结合考古学、历史学、原子物理学的复杂工程。
这里每一个分步的步骤,圈内人虽然都初步做过,但要形成正式的报告,还是要补充很多细节说明、融会贯通的。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报告初稿让上面很满意,还特地偷偷请了外国学者来小范围质证一下。最后交到部长手中,批示,赶在国庆节之前召开相关成果发布会。
成果发布会最终定在9月28日,一个星期二。
邀请函是提前三四天发出的,主要给那些国际上比较有威望的、此前质疑中国商周纪年的西方学者。不管这些家伙是否都来,只要发布会成功举办,也就能堵住那些家伙的嘴了。
至于顾玩,照例是被安排为成果发布会的主讲学者之一。关于ams仪器的精度、原理方面的质疑,到时候都将由他来回答。
……
9月27日,成果研讨会前一天,一众西方敌对势力御用的考古学家们,都陆续来到京城,准备接受打脸。
曾经荣获“最佳被顾玩踩着上位捧哏”殊荣的斯坦索姆大学加尔福特教授,也在被邀请之列。
不过这次,他似乎在看到主讲学者名单里,有顾玩的名字时,就有了不详的预感,决定到时候少说几句。
当天吃晚饭的时候,在下榻酒店的自助餐厅,加尔福特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来自布列塔尼亚国的搅s棍,康桥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主任,詹姆斯.巴罗夫教授。
这巴罗夫教授嘛,保留了所有英狗文科学者的一贯作风,在仇华问题上不遗余力。
多年来喷完夏朝不存在,就继续喷商朝的某些记载有什么什么瑕疵,简直就是跟疯狗一样拿钱办事黑人。
遇到加尔福特的时候,巴罗夫教授轻松地与他打招呼,还聊起明天怎么在学术上怼东方人。
“嘿,这不是加尔福特么,听说这次中国人想宣布他们的信史纪年又能往前推几百年了?老弟,你有没有准备什么功课,准备如何逮他们的漏洞反驳呢。”
加尔福特耸耸肩:“我觉得还是放弃吧。我随便猜猜,也知道中国人肯定是仗着他们的同位素质谱分离法技术,冠绝全球,所以想用更高精度的c14同位素测定,来堵我们的嘴。直觉告诉我,贸然反驳会自取其辱的。”
巴罗夫教授微微思索了几秒钟,他也不是愣头青,不会打无把握之仗。然后他才缓缓说道:“你上个月在扶桑博多的遭遇,我也略有耳闻。不过,就算中国人的原子分离技术做到了全球第一,他们也不可能把精度提高到1年吧?你上次遇到的案子,他们的精度误差是多大?”
“正负20年,也就是最大误差40年。”
巴罗夫自信一笑:“那不就行了,40年的误差,已经足够大了,中国人想妄谈信史纪年,肯定还是有漏洞的。”
ps:请大家不要打赏了。这本书我会写完本,50万字左右。
只是剧情加速,不算烂尾。
不过因为要同时准备新书。会更新慢一点,以后每天四千字。
大家也别追更了,过一个月来看都没问题,也就多十几万字一下子就看完了。
比那些上架两天就果断完本的人,我觉得还是很良心的。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科技之神》,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科技之神 第9章 我在天道,而不是天道在我
9月28日,星期二,内容为“华夏信史纪年最新进展”的学术研讨会,在京城准时召开。
主办单位:科技部。
协办单位:中科院,中社科院。
巴罗夫教授带着邀请函,提前进入会场,与一群一贯质疑夏商周的敌意学者,沆瀣一气地扎堆聚在一起,趁着会议开始前的时间,窃窃私语。
“听说中方最新公开的信息,只是说好像确定武王伐纣发生在哪一年,别的没说。詹姆斯,你觉得这事儿靠谱么?”
“最近考古学界的决定性新技术,无非就是ams了。这玩意儿好像是上个月才首次在实战应用中冒出来,原先都只有原理论文,就算中国人是指望ams,也应该达不到这个精度吧。”
“你们说,中国人上个月帮扶桑人鉴定汉倭国王印的时候,是不是早就处心积虑阴谋好了?肯定是包藏祸心,想让国际社会先承认ams技术的国际公信力!”
一群人悉悉嗦嗦,说来说去无非是这几个见解。
最后,巴罗夫教授很有领袖气概地给同侪群臭打气鼓劲:
“上个月针对扶桑人的进展,说过的话,咱也覆水难收,不能改口。不过,咱就憋着一条底线:在扶桑的时候,咱认可的精度是多高,这次来京城,也卡着那个线承认。
哪怕中国人改良了机器、提高了精度,咱也绝对一概不承认!就只承认到在扶桑时候承认过的那个尺度!这样中国人就翻不了天了!”
“这个办法好!”所有心怀鬼胎的教授们,都觉得巴罗夫这个尺度拿捏得不错。
台上,很快轮到了中科院的一名考古学院士开讲。
首先的内容,自然是介绍“利簋”这件文物,以及铭文的识别。这些都是早就研究过的,不过原先还没这么高规格地进行国际范围公示过。
加上这只簋本身,外国学者没摸过,所以听中科院的院士再详细梳理一遍,大家也还是颇有收获。
讲完簋的来龙去脉与铭文后,下一步就是一名代表一线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的专家,上来讲述c14样本的取样经过。包括对簋身的取样、以及出土地坑原址的周边取样。
尤其原址取样的过程,是经过严密的筛查、全程都有胶片视频拍摄,确保传承有序,完整确凿,没有掐头去尾剪辑甚至ps造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