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你跑不过我吧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想枕头的瞌睡
……
浦锦县刑大非常高效地运转起来。
这是命案!
若是某些刑警大队警力较为充足,或许会抽调部分人员参与侦查工作。
但如果是警力本就不足,那几乎就是全员动员了。
而若是特别复杂、特别耗费警力的案件,就算刑大警力充足,那也够呛。
现在浦锦县刑大的情况就是这样子。
足足七八十号人呢,现在不得不全部出动……
当然,这些刑警不可能只瞅着钱包里摸出的那点线索展开侦查。
作为刑警这些年的老传统——走访调查是少不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现场没有发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走访就显得没多少价值,可现场发现了河沙!
这是很重要的线索!
虽说这个线索太笼统了一些,比钱夹中发现的那些东西的指向性要差一些。
但警察办案,特别是这种命案,不可能只盯着一个侦查方向往下查,那样的话一旦侦查断了线,那又得从头开始,耗费的时间太长。
特别是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多头并进,把一根根线都理出来,然后逐步排除那些没有意义的线索。
再说了,那些河沙确确实实是出现在死者身下的,与死者直接相关。
而钱夹,与死者之间的关联并不是那么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逻辑推理推出来的……
所以,如果能直接从河沙这条线索上突破,无疑更接近事实真相。
其实就走访这件事情来说,仅仅是刑大的人还远远不够的。与其说是刑大的人去走访,还不如说刑大民警下沉到各个派出所,指导派出所完成走访调查任务。
走访,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前三到五年这段时间,什么地方曾堆放有河沙。二、前三到五年里,有没有人口失踪的情况。
第一点产生的数据定然是海量的,一个县,在近三年的时间跨度里,堆放河沙的地方肯定不少。
而第二点,产生的数据就很少了。
而考虑到死者也有可能不是浦锦县人,所以分局通过向市局汇报,向全省发出协查通报,尽最大可能寻找失踪人员线索。
相对于那种有人报案的杀人案,这种警方自己发现尸体的杀人案无疑更令人头疼一些。
正常的杀人案,死者的身份基本上是明确的,而这种警方发现尸体的杀人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核实死者身份。
尸体完整还好一点,要是有被分割、高度腐败等情况,那就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了。
而最头疼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死者直接成了一堆白骨。
比如正常的尸体,你发协查通报过去,至少还能附一张尸体照片,甚至描述一下衣物的特征不是?
可眼下这个案子,啥描述都没有——唯一确定的就是一堆白骨!可谁特么知道一个人的骨头到底是啥样的?特别是活人!
因此,这种事情最好的做法就是全面撒网,重点调查……
而这边在走访调查的时候,法医组也没闲着,对那一堆白骨进行dna鉴定。
仅仅是浦锦县的两位法医,肯定搞不定这件事情,浦锦县刑侦技术室也做不了dna鉴定。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那一堆白骨进行检材取样。
要不是因为带着一堆白骨去市局不太理想,而他们自身又有检材取样的资质,估计他们就直接拉着那一堆白骨去市局了。
不过他们虽然有取样的能力,但眼前这个活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这毕竟是曝尸荒野数年的白骨,能不能取到适合做dna的检材,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运气。
所以慕远亲自过来指导检材取样——他希望自己的欧气能够给这件事情带来好运。
他对自己的运气有着迷之自信。
若是没有逆天的运气,怎么可能被系统找上呢?这种运气,绝对比中几个亿的彩票牛逼多了。
当然,他可不是瞎指挥,虽然就法医技术来说并不精通,他之前得到的只是尸体解剖方面的技术,不包括dna鉴定,但俗话说触类旁通,有这些技术支撑,他还是很有底气的。
而且眼下只是检材取样,而不是真正的鉴定。
慕远不懂dna鉴定,但他却知道哪些地方更有可能提取到合格的检材……
哪怕这是暴露于荒野数年之久的白骨!
慕远这边忙碌的时候,另外浦锦县刑大还有一队人,则围着几台电脑,开始筛查相关数据。
一个个名字被输入系统中,各种轨迹、关系开始关联碰撞!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赶往更大医院、卫生院,对那一特定时间段的就医人员进行筛查。
……
繁忙的时候,时间过得总会很快。
相反,当一个人太无聊的时候,时间过得就会很慢。
慕远现在就感觉时间过得贼慢。
他在完成dna检材取样之后,亲眼看着那两位法医驾车送检材去市局,然后……他没事可做了。
他倒也不是真的无事可做,而是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别人也能做——除非使用思维风暴药剂,不然他的效率比别人也高不了多少。
对于这种可以由别人替代的活儿,他是不希望去做的——一个足够优秀的人,不应该去抢普通人的饭碗。
可闲着又确实无聊,慕远便决定找点活儿做。
但这里离西华市主城区有一段距离,绝大部分区域超出了小毛共享感知范围,这种远程导侦的手段也就不好用了。
好在这也难不倒慕远!
你要在全市范围内找一件杀人案不好找,但要在一个县找刑事案件,那却还是很多的。
浦锦县在西华市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县,但相对于某些不是很发达的地级市来说,浦锦县都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人口、经济上,还体现在发案数上。
慕远作为市局重案大队尖刀队的队长,有着查看全市案件的权限,所以对于浦锦县这十来天发了多少案子,他一查就清楚了。
然后,他就在刑大的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他的表演……





你跑不过我吧 第512章 这……算理由吗?
翌日清晨,一轮红日照常升起。
可杨大队心情却很是不美丽。
倒不是说这起白骨案侦破工作陷入停滞,相反,侦查工作进展还是挺顺利的。
正在让他头疼的,是从昨天傍晚开始,市局重案大队的慕中队长坐镇县局,调出了一个又一个近期发生的未破案件,开始为它们“诊脉”。
随着一条条隐藏极深的线索被挖掘出来,一件件案子开始慢慢显露出眉目。
以杨大队的眼光,可以看出那一件件不具备破案条件的案件在慕远的一番骚操作之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案子很快就能破获。
能破案,当然是好事!
可现在浦锦县刑大,全部警力都投入到了这起杀人案当中,就算案子破了,也没精力去搞。
当然,慕中队还是挺深明大义的,知道浦锦县刑大的人忙不过来,直接将线索转交给辖区派出所了。
虽说对于这起杀人案,每个派出所都领到了辖区走访的任务,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走访不是?这种工作,多半都是交给社区民警去干的。
社区民警都这么忙了,案侦民警总不能在一旁看热闹不是?所以慕远就给他们找了点事。
而各派出所案侦民警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平时想要破一件案子,多难啊?抓到一个现行犯,都想去吃一顿大餐。
而现在有一尊大佬在幕后指挥,他们只需要照着操作就能把案子破了,而且破获的还是隐迹案件,这多嗨?
至于这个案子现在是否归属于派出所?
这不重要,刑大现在分身乏术嘛。
你既然力量不够,办不了这样的案子,那就移交给我们好了。
如果只是一件刑事案件,单独某个派出所去找刑大要案子,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刑大直接从你派出所抽调人员到刑大来办案!领导对此也会非常支持。
可现在,城区每个派出所几乎都有那么两三件案子,甚至一些近期发案的大镇也有这样的案件,你让刑大怎么抽人?
总不能把全县所有派出所的案侦民警全给抽到刑大去吧?那样的话也就不叫刑侦大队了,改叫刑侦分局好了。
这种事情,哪怕领导再想撑刑大,也不可能这样做的。
所以,杨大队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件原本由刑大立的案件,被反向移交给各个派出所,然后……破了。
这样的情况,让杨大队心情怎么能美丽呢?
关键是杨大队还不能把这种不高兴表现出来,不仅不能表现出来,还得一脸高兴地去说谢谢。
毕竟刑大除了是县局的一个案侦部门之外,还有一个职责,那就是指导派出所开展案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辖区的刑案破案率,也是刑大的考核指标之一。
所以,现在慕远帮着破了案,他这个刑大大队长也得领一份情。
“慕中队,你这破案的本事,绝对是我生平所仅见。”杨大队坐在慕远对面,无比真诚地感慨了一句。
慕远靠在椅子上,有些疲倦,他咧嘴笑了笑,道:“杨队你这话,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听说。不过杨队你也别羡慕……”
杨队正要准备说些什么……
慕远却一脸认真地说道:“破案这种事情,天赋也是很重要的,你羡慕也羡慕不来。”
杨队:( ̄△ ̄;)
“咳咳……慕队,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集中精力攻克这起白骨案!慕队……”
没等杨大队说完,慕远立刻恢复了精神,连忙问道:“是不是有发现了?哪一条线有突破了?”
“呃……暂时还没有。”杨大队说道,“不过我想,dna那边应该会先有结果吧。等这边收集的失踪人员信息汇总上来,就可以进行dna比对,看看能不能先把被害人给锁定了。”
慕远点了点头。
确实,相对于其他几个方向,dna这边变数要少一些。
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做出来了,要么,没做出来。
嗯,没毛病!
“那便签纸上的九个人呢?连一个都没能落实吗?”慕远有些严肃地问道。
杨大队道:“目前正在查,同名人员太多,我们进行了初筛,去掉了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一批人,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比对。估计结果要不了多久就能出来。”
慕远道:“时间长点没什么,数据必须得准确!不然抢了这点时间,后面肯定会在其他地方还回来的。”
杨大队深以为然!
“慕中队,你对这起案件,有什么看法呢?”杨大队忽然问道。
自从昨天下午慕远送走检材后,慕远就一直没有参与命案侦破工作,杨大队自然也就没能与慕远探讨案情,现在总算坐在了一起,他自然想要问问。
慕远倒也没有藏着掖着,说道:“我倒是有一些猜测,不过现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支撑。”
“什么猜测?”杨大队很感兴趣。
慕远道:“我觉得凶手有很大可能是本地人!”
“为什么?”
“首先,凶手将尸体抛下悬崖,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的,这表明,嫌疑人知道这道悬崖的存在。可这悬崖既不是什么著名景点,知道的人很少。而且悬崖距离道路很远,如果只是从道路上经过,肯定发现不了这道悬崖的。只有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悉的人,才能选择这样的抛尸地点。其次,遗落于现场的钱夹,里面什么卡都没有。”
“钱包里没卡,这……算理由吗?”杨大队忍不住问道。
慕远点了点头,道:“当然算!如果是外地人,出门在外多半是要带着身份证、银行卡的。而他既然有这种卡夹型钱包,如果带了身份证和银行卡,大概率是要将这些卡放在钱包里的。而本地人不一样,很多人并不喜欢随身携带银行卡和身份证。”
杨大队陷入了沉思……
正在二人议论的时候,忽然门被用力推开。
一个穿着警服的男子一脸惊喜地道:“杨队,慕中队,有重大发现。”
杨大队甚是平静地问道:“什么重大发现?”
倒不是他不喜欢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而是被“好消息”给忽悠得兴致全无了。
作为一名警察,不仅要保持对侦查的热情,同时也要有着一颗平常心,特别是面对所谓对侦破工作的“重大利好”的时候,要学会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是每一个被称为“重大发现”的线索,都能引导案件走向破获。
慕远则更加淡定了,他淡定的原因与杨大队截然不同。
杨大队是因为质疑,而他纯粹是因为经历多了,有些索然无味……
那位年轻警察脸上的兴奋之色稍减,道:“刚刚,我们在对那九个人的名字进行比对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份暂住人口数据中,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区域,里面有三个名字与九人名单中的名字吻合。”
“真的?”这是杨大队问的。
慕远却问道:“只有三个?”
两个截然不同的反问,让这年轻警察有些糊涂。
这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你跑不过我吧 第513章 深挖
“立刻与这三人取得联系,当面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其他人。”
杨大队立刻吩咐道。
也幸好那张纸上有九个名字,要是只有一人,还是这种大众化的名字,警方直接就抓瞎了。
而人的名字一多,从概率上来讲,找出两个名字都一样的九人小团体的概率几乎为零。
这里面唯一难的就是怎么把这九个人关联起来。
一旦突破了一个点,找到了线索,就会如抽丝剥茧一般顺利。
那位年轻刑警立刻按照杨大队的吩咐下去忙活去了。
待那年轻刑警走后,杨大队才略带愁容地问道:“慕中队,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杨大队的这个问话有些模糊,可慕远能猜到他问的是什么。
“仅仅有三个人相关联,并不能保证这三人就是那便签纸上的人。毕竟这些名字太普通了,存在同名的可能性太大。”
杨大队瞅了瞅慕远,感情自己问了半天,对方就说了一句废话。
“我们也去听听吧。”杨大队忽然说道。
慕远笑了笑,道:“我就不去了!还有两个案子没破,等破了之后再去。”
杨大队微微有些失神!
不过第一时间知晓答案的他却是坐不住了,就算慕远不愿意去,他一个人也想跟着去瞧瞧。
当下杨队便告辞离开,慕远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慕氏破案术。
破获两起案件并不算什么,至少对慕远来说是这样的。
当最后一个案子成功找出关键线索,并通知对应的辖区派出所,慕远终于再次闲了下来。
他百无聊赖地站起身,施施然地朝外面走去。
也没问任何人,慕远径直走到了一件办公室——杨大队和刚才那位年轻民警果然都在里面。
这也属于基操了。
对于别人来讲,或许需要问问杨大队到底去了哪儿,但慕远循着气味就直接过去了,很方便。
“杨大队,有结果了吗?”慕远平静地问道。
杨大队正伏着身子,低头看着办公桌上,听到慕远这一生招呼,立刻回过头来。
他明显愣了一下,愕然问道:“慕中队,你……案子破了?”
“对!”慕远仿佛说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杨大队脸颊的肉条件反射般地抽搐了一下,“还是慕中队你厉害!”
“还行吧!”慕远笑了笑,“那三个人联系上了吗?”
杨大队苦笑一声,道:“这三人倒是都联系上了,但三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很紧密,要不是我们提醒,相互之间都不太记得名字了。他们对其他六个名字,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知道的也有可能是重名之人,不知道的也有可能是时间久了搞忘了,所以,不具有参考价值。”
慕远沉默了。
三年,确实容易磨灭很多东西。
谁能清楚的记得三年里接触了哪些人呢?甚至在一起待上十来天,也不见得会有深刻的记忆。
杨大队说的也没错,通过这些人获取的信息,确实不具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慕远沉思片刻,忽然说道:“我来看看吧!”
坐在电脑旁的那位年轻民警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屁股一挪,直接就让开了。
慕远做到椅子上,看着眼前熟悉的数据查询界面,他朝着里面输入了一个个的名字……
在现在这种网络时代,一个人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数据,个人甚至都没有差距,他就已经成为了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项。
而越是年轻人,通过大数据刻画出的一个人就越是详实。
可这张便签纸上的九个人,除了名字,什么都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大数据将人确定下来,谁也不敢打包票。
好在现在的数据研判工具确实挺丰富的,这也是大数据能运用于实战的基本保障之一,否则就算有再多、再丰富的数据,仅靠人的眼睛、大脑,是不可能将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
就在慕远犹豫着是否要再喝一瓶思维风暴药剂提提神的时候,杨大队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杨队拿起电话一看,神色顿时慎重了许多,他没有立刻接通,而是先向慕远说道:“慕队,是市局刑事技术室打过来的。”
说完,他按下接听键,将电话凑到了耳边。
“喂!……嗯……好的!……好的!谢谢!”
一连串的应承后,杨队放下手机。
“慕中队,关于尸体死亡时间,已经有结论了。”杨队说道。
“死亡时间有多久了?”
“三年零二个月左右,误差在两个月上下。”杨队说道。
慕远喃喃说道:“这么说来,我们需要排查的,最多也就是三年到三年半这段时间的数据了。”
杨队轻轻点头。
慕远又道:“如果再结合那张医院出具的发票单据,就可以将月排除在外,只剩下10月了。”
“虽然十月大,有31日,但需要排查的也就只有这三天,范围无疑就要窄了许多。”
杨队立刻说道:“我这就联系医院那边排查的同志!”
说完,杨队风风火火地拿起了电话,然后将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等他放下手机看向慕远时,却见对方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手指轻轻地滑动着鼠标,仿佛看入神了一般。
“慕中队……”
“等等!”
杨大队果然住了嘴。
几分钟后,慕远手上的动作停下,眼中颇有几分振奋,指着其中一个名字道:“这个人!”
杨大队神色一喜,道:“他就是凶手?”
办公室里其他一些人也都惊讶地看着慕远,包括范义通和蔺晴。
慕远顿时一愣,回头瞅了瞅杨大队,道:“我什么时候说他是凶手了?”
杨大队微张着嘴,回过神来后,讪讪一笑,道:“不好意思!我胡乱猜的。”
“办案讲究的是证据!”慕远认真地说道。
杨大队弱弱地看了他一眼:可我怎么感觉你就是在猜呢?
慕远继续说道:“我并不是说这人就是凶手,而是说在三年前下半年,他正巧有在浦锦县活动的轨迹。而且,他的名字虽然很平凡,但他的姓却很少见,在这个时间段里,在浦锦县有活动轨迹的人,就只有这一个。”
杨大队看了看这个名字……
窦军。
取名为军的人简直不要太多,但姓窦的人就相对较少了。
“慕队,现在我们也不能保证这便签纸上的九个人就一定是在浦锦县活动吧?”蔺晴忍不住说道。
慕远道:“这个确实不一定,但我们可以先往这个方向侦查。而且,根据我们之前的推测,凶手应该是本地人,而这个钱夹大概率是属于凶手的,我们在钱夹里发现的这张便签纸,自然也有很大可能是属于凶手之物。按照这个思路,这些人在浦锦县有活动轨迹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蔺晴按照慕远的思路好好地捋了捋,好像……是这么回事。
尽管慕远的话里用了许多“可能”、“概率”之类的词汇,但蔺晴很清楚,慕远所说的这种情况应该非常接近事实。
慕远说道,转头便对杨大队说道:“杨队,你看能不能联系一下这位叫窦军的人。”
“行!”
要找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对警察来说还是挺简单的——特别是这种与案子产生关联的人。
很快,一个电话拨了过去,在慕远的示意下,杨队直接将手机递了过来。
“喂!请问是窦军吧?”
“嗯,我是窦军。你谁啊?”
声音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
“我是公安局的,想向你了解点事情,请问是否方便呢?”慕远认真地回答道。
“这个……好吧!有什么需要问的,你尽管问。”窦军似乎有点迟疑。
1...214215216217218...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