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如果军官们有反对的,沈有容便将否定山本幸二的请战,等侯第三联队到来,那样可能伤亡也会增大,但至少能够确保攻下土原城。
结果,在这次临时的军官会议上,百分百的第四步兵联队军官都同意联队长率先发起进攻的请求。
军官们所表现出来的战意甚至比他们的联队长还要炽热。
“那...就拜托了!”
第四步兵联队的求战心切和昂扬斗志让沈有容动容,权衡再三同意了山本幸二的求战。
随后,登陆命令被传递到各船。
海军立即组织快船并向岸上有可能藏有日军的地点炮击,以掩护陆军官兵。
“必胜!”
山本幸二及第四联队一众军官在海军目光的注视下戴上了写有“武运昌隆”的白布条,以此证明他们对于作战的信心和能力。
李旦在撤回土原城前在港口留了数百人,这几百人都是随李旦在海上讨生活的福建闽南人。李旦留下他们的目的自是阻击明国军队上岸,为首者是李旦的侄子李思。
发现明军开始派船登陆,李思立即让人回土原城报讯,同时组织部下使用使用日本产的铁枪进行阻击。
第四联队很快和李思部展开交战。
大队长、原南都勋贵魏国公府家将的徐兴身先士卒,终率部突破李思部,斩首上百级。
李思见状不妙,立即带着手下几十号日本浪人逃往土原城,余者不是溃逃就是向皇军投降。
将俘虏转交给海军后,山本幸二率部向十几里外的土原城开近。向导是几个闽南汉人。
土原城是萨摩藩日向国的一重镇,日本战国时此城曾在不少枭雄手中来回争夺。后来李旦崛起,因对德川家康有极大帮助,故德川家康将土原城赐于李旦。这也使得土原城成了继鹿儿岛之后中国人最多的地方。
因为中国海商(盗)们特别有钱,九州的日本人便将自己的女儿纷纷嫁给这些中国人为妻。不少中国人都在此娶妻生子扎根,有的甚至纳了七八个小妾。同时,大量的日本女人涌入这两座城池,也使得这两处地方的欢场生意特别兴盛。仅土原城就有数千日本女人从事为中国人服务的生意。
因此,土原城与其说是李旦的老巢,倒不如说是在日中国人的一处据点。只不过这处据点因为幕府的特殊关系,使得在这里的中国人倒成了幕府的帮凶。
李旦之所以拒绝宣使团的拉拢,也正是因为他和幕府是互生互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李旦认为自己倒向明朝,能够从明朝获取的利益并不如德川幕府给他的。
而且,因为有从前汪直的旧事,本质上是海盗的李旦等人对于自己的祖国朝廷,骨子里也是不相信的。
另外,则是李旦等人不认为皇军能够征服日本。
所以,他们要是冒然向皇军投诚,德川幕府一旦胜出必然会清算他们。
同颜思齐等参加倒幕的汉人不同,以李旦为首的大海盗势力属于有家有室,幕府特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是不可能同颜思齐一样果断投向明朝,以寻求来自中国的力量帮助。
.........
第四联队轻装疾行,迅速挺进土原城。
46岁的山本幸二一直行进在队伍最前方,每向前一步,他都觉得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近。
不但是山本幸二,所有的原侵朝日军出身的军官士兵们都对前进充满渴望。
他们想念家乡,更相信家乡的亲人。
而要回到家乡,他们就不能失败!
“刺刀前进,绝不言退!”
山本联队长的声音在队伍中显得特别的震耳。
此时土原城中尚处于混乱之中,不但守军乱成一团,城内的商人和百姓也乱成一团。
有关明国军队向“甲必丹”宣战的消息早已在城中传开,十几里外港口的火光也印证了这一消息。
守军和居民纷纷讨论,什么样的猜测说法都有,对于甲必丹能不能击败明国军队,众人心中也实在是无底。
远处港口的火光依旧通红,城中人心惶惶,但尚还保持着秩序,因为城中的人不认为明国军队会在海上得手之后立即向土原城发起进攻。
李旦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在等侯鹤丸城的援军。等到侄子李思逃回来告诉他明国军队已经上岸并向土原城开来时,李旦感到十分的震惊。
明国军队很快就出现在土原城下。





司礼监 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之战役(下)
抱着必胜之心,第四步兵联队三千余官兵不顾急行军疲劳立即开始攻城。
不过因为缺乏攻城器械,并且得不到工兵联队的支援,所以尽管第四步兵联队官兵人人奋勇,土原城中守敌也极度慌张,但却始终无法撞破城门。
回过神来的李旦也马上开始全城总动员,大量从属于李旦的日本浪人被征调上城,城中海商豢养的打手也被李旦强行征调。
秉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观念,李旦命人将库中多年积攒金银珠宝抬至城下,谓城中百姓只要愿意上城助战皆可手抓一把。
面对金银诱惑加之“甲必丹”三十年的威名,城中不少青壮百姓纷纷拿钱上城,或帮抬运物资,或帮往城下掷石,或帮摇旗呐喊。
双方的激战从下午直打到傍晚,第四联队的第二大队曾两次突进土原南门,但都被李旦组织的敢死之士击退,遗尸百具。
眼看天色就黑了下去,第四联队却依旧没能突进城中,山本幸二大感惭愧,竟抱着玉碎之心披上盔甲,欲亲自带兵进攻。
副联队长武三思强行将山本抱住,苦苦相劝,山本这才息了暴躁之念头。
“首登土原者,我将以主公之佩刀相赐,并授其联队第一勇士荣号!”
为激励士气,山本幸二将早前从主公那里得到的“一本”刀拿出。海军方面此时也派来援兵,一支由600人组成的队伍携带从船上拆卸的大小炮23门赶到了土原城,随后向城中炮击。
海军的加入让第四步兵联队压力顿减,23门火炮对土原城守军造成了极大困扰和杀伤。
至深夜,两军都燃起篝火,火光映射数里之远。
世袭武职出身的武三思提出攻心之术,他命福建籍士兵持铁筒朝城中喊话,言称大明皇军此次征日,乃是为报当年倭寇祸乱中国之仇。故凡是中国人,便当齐助皇军,绝不可为日军帮凶,使祖宗蒙尘,使同胞冤屈难伸。
又言,凡阵前反正者,一律赦免其从前罪过,给予皇帝亲军待遇。有生擒手刃贼首李旦者,赐锦衣亲军飞鱼服,若愿为官,副将以下。若不愿为官,金百两。
稍后,又命人宣称,皇军一旦破城,不但助纣为虐者要受王法惩处,其在明朝之家眷亦要受牵连。
此攻心之策果然有效,土原城内本就居住大量中国人,他们出海为盗,可以目视王法,无法无天。但登陆则为朝廷治下百姓,便是不为自身想也得为后人想。
如此,城中人心便开始浮动,城上的抵抗也是大弱。那些李旦属下的日本浪人们倒是个个愿意死战守城,可他们的顶头上司们一个个动摇起来,便叫这些浪人们也不知所措起来。
“皇帝亲军,为国为民!”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
在武三思的安排下,皇军官兵齐声朝城中喝喊。更有福建籍的士兵们唱起家乡的曲子,要那城中的同乡不要再给日本人卖命。战场起义,光荣反正,大明皇军和大明朝廷对他们既往不咎,茫茫大海同样有他们一碗饭吃。
城上的李旦见周围部下看他眼神不善,心知不妙,而鹤丸城方向又迟迟没有萨摩援军到来,也是生了退堂鼓。
侄儿李思一心保命,便劝伯父赶紧撤走,若是迟了真让城内动起手来,他李家一族就是大祸临头。
李旦不敢迟疑,要李思赶紧保着族人从北门先走。稍后李旦则带二百余心腹也出城而走。
“甲必丹”出城消息很快散开,城中海商们于是聚焦在一起呼喝守城的家人打手们放下武器。
亥时三刻,土原城投降。
第四步兵联队和海军官兵入城之后立时控制城门,封锁城中道路,严令城中居民不得外出,又严令官兵不得扰民。
此是魏公公军令,大本营需要土原城作为九州要津以控制九州各国及萨摩藩。
一个能为皇军提供粮饷和人力的城池要比一座被焚毁的城池重要的多。
天亮后,联合舰队参谋长官、前敌总指挥沈有容入城召集城中汉人海商。
“只要你们真心悔过,不再相助李旦及日本幕府与大明、与皇军为敌,尔等原在日产业朝廷一律予以承认,皇军也一律予以保护。”
听了沈有容所说,及亲眼看到大明皇军对土原城百姓和商人的确秋毫无犯后,城中海商纷纷表态愿意襄助皇军征伐日本,既是为自己过往赎罪,也是为大明海事大业贡献。
在这些原本从属于李旦的汉人海商的帮助下,皇军迅速稳定了土原城。城中中日百姓人心渐安。
许是因为长期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缘故,又许是家中都有女儿嫁于中国人为妇的原因,土原城中的日本人对于大明皇军这支从中国来的军队甚至很亲近。
第四联队的第三大队奉命构筑防线又防备萨摩军队时,当地的日本人竟然都来帮忙。一些日本人还自己做了云梯说要帮助皇军攻打鹤丸城。
军民关系,那是相当的融洽。
刚刚登陆的魏公公对沈有容的安排很满意,传话说海商和皇军理当是合作互利关系,所谓舞照跳,马照跑,从前哪样还哪样。
鹤丸城的萨摩藩主岛津忠恒在知道土原城遭到明国军队进攻后,他并没有派遣军队前去助战。
这个精明的岛津家督可能是打着坐山观虎斗的念头,但很快这个念头就因为狼狈逃来的李旦而变得不切现实起来。
失去了土原城和船队的“甲必丹”李旦变得无足轻重起来,从前他来鹤丸城时岛津家督是肯定要出面接他的,这一次他却被凉在了城外半天,直到傍晚才被放了进来。
并且,李旦遭到了不公正对待。萨摩家要求他的护卫交出武器,理由是不知道这些人中有没有明国的奸细。
倍受屈辱的李旦愤怒不已,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被迫接受了岛津家的安排。
三天后,李旦做梦也没有想到,岛津忠恒不但没有向幕府告急,也没有出兵夺取土原,而是将他交给了明国军队。
岛津家给出了解释,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所以岛津家不当干涉。
“明国的军队在日本的土地上向幕府的勋臣发起进攻,怎么就不关日本的事!难道岛津家不是幕府的藩臣吗!”
在被解往明营的路上,李旦向岛津家的国家老清水抗议,对方却视如未见。
“伯父,那个朝廷的天使未必会杀你,留下你用处更大!”
李思安慰自己的伯父,他认为朝廷乃是远征,不论是地理人文还是后勤辎重都是极度困难的,所以朝廷需要一个对日本了如指掌的人,而自家的伯父显然是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听侄儿这么说,李旦也是豁然开朗,倒是后悔自己不应该拒绝朝廷使者拉拢了。
“如果真能为朝廷做点什么,也是我李家的荣幸。”
调整了心态的李旦很快被送到了大明天使的面前,随后,他和他的侄儿李思等36人被天使下令斩首。
一封报捷的密揭也在当天搭乘快船向琉球驰去。




司礼监 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协军第二混成旅团
密揭名为《智取九州三十六将疏》。
可能是为了让皇爷阅读起来更有意思,或者有兴趣逐行阅读,以此能更好的感受魏公公在东瀛扶桑的傲人战绩,从而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魏公公是用白话写的这份密揭。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在最后的一段——“今下土原,伏首李旦,京都可下,江户可望,银山亦可见。”
李旦等贼人首级亦随船发回,因长年在日缘故,李旦部下多是倭人装束,发饰很是特别。
魏公公相信皇爷就算不看这些人头,内廷那些公公们瞧着了,也定会对他魏公公翘首以赞。
对于杀李旦,沈有容、施德政、蒋西凤等将领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李旦虽替幕府效命,但毕竟是汉人,且是东亚海上强者,对海上的各股势力有很大影响。
因此,杀了他甚为可惜,如果能够利用其影响力为皇军办事,将使征日事半功倍。至少,也能替皇军网罗一批海上力量。
而且,李旦经营的东亚航线如果能够完整的为皇军所用,将使特区现在经营的海贸在短时间就扩大几倍,单此利润就十分的可观。
魏公公却不这么看,他坚持杀掉李旦。
“甲必丹之名是很威风,对于日本幕府强藩及海上势力而言,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但正是因为李旦有影响力,咱家便不能不除掉他...大明不需要另一个奴尔哈赤。”
魏公公说的已是很直白了,从李旦拒绝宣使团的拉拢开始,公公就已经将他抛弃。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就越得除掉,否则将来就尾大不掉。
本质上,李旦和奴尔哈赤是一样的,他们对于大明可能有敬畏之心,但绝没有忠诚之心。
当敬畏被打破后,野心就会自然而然生起。
“一个“甲必丹”倒下去,便会有千万个“甲必丹”出现。”
城头上的魏公公负手看向大海。
城下是一百多位土原城的海商们,有汉人,有倭人,也有几个西洋红毛鬼子。
一个强者的倒下,一定会有新兴的强者出现,这是历史和客观事实。
魏公公无意皇军在海上一家独大,他一直希望的就是有更多的人参于进大明朝的海事大业。
所以,只要这些海商们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皇军合作,魏公公就会让他们各自升级。
汉人也好,倭人也好,红毛鬼子也好,只要他们愿意团结在魏公公的皇明大旗下,他们就是皇军最好的朋友。
将来,亦是皇明的一份子。
做任何事,都有第一个吃螃蟹者。
自古以来,正如敢于闹事的都是地痞流氓一般,敢于冒险的都是亡命徒。
海事开办以来,虽然魏公公一再提倡民间力量要大胆迈出脚步,要勇敢走向大洋,可是直到现在也仅仅是东南沿海的那些披着海商衣服的“盗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试探性的往海里伸脚,规模小,范围小,远达不到魏公公所希望的没有皇军的保护,民间的力量也能为皇明开疆拓土、充当先锋的要求。
原因可能是中国千百年以来的“小农”思想作怪,小富即安,宗族利益大于国家利益。
因此,必须要有一帮人带头给国内的士绅打个样,使这些国内的地主豪强们知道他们的眼光是多么的短浅,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富裕,他们才会大起胆子冲向大洋深处。
那么,土原城中这些亡命徒们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魏公公召见了这些海商,在重复了沈有容给对方的保证之后,公公要求这些海商们能够马上动员起来,出人出钱出船,成立皇协军混成第二旅团,为皇明伟大的征日作战贡献力量。
除了保证这些海商们航道不会被皇军切断外,公公还许诺他们将能光明正大的到东南沿海任何一个地方采购他们所需要的货物,不会被地方官府刁难,更不会再被人当成海盗。
“回去之后,要是你们发现还有哪个地方官敢小瞧你们,你们就报咱家的名号,递咱家的名贴,咱家不帮你们,皇军也会帮你们!”
公公说话算数,当场就让魏老九把自己的烫金名贴挨个发一张。众海商们即便对魏公公所说的将信将疑,但在李旦已死,土原已改姓大明的事实面前,也不得不表态愿意无条件支持朝廷。
皇协军混成第二旅团是公公布的一手好棋,第二旅团肯定是以土原城为驻防地,那么便是对岛津忠恒最好的监视,也是对九州的威摄。
计划中,混成第二旅团将由土原城的海商势力和颜思齐倒幕军、以及招募的日本人合编。
公公已经让葛三郎写信给颜思齐,让这个倒幕的汉人英雄到土原城一会。届时,公公将委以颜思齐旅团长重任,如此也算是给对方一颗定心丸。
毕竟,那个“龙虎将军”的封号实在太虚。
可以肯定,皇军对日本的征服将会持续很长时间,鉴于皇军作战兵力的缺乏,使用大量的伪军就是最好的选择。
收买、宣传的战略之外,大规模收编无疑是个很好的路子。
当天,土原各城门就张贴了一张公告,这张公告让每一个读过的土原居民都感到相当的震惊。
因为,这张以大明朝廷名义颁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出,大明朝廷承认日本武士阶层,并愿意招募武士为大明朝廷的正式军官。
这意味着,日本国内大量的因为德川幕府“废武”而被压制,甚至沦为浪人的武士们将有了一个新的效忠对象,一个新的体制。
公告中出现的“尊皇讨夷”、“皇道乐土”成了土原城居民口中最热的词语。
在给光荣的步兵第四联队题词“九州的神圣守护”后,魏公公又亲切会见了宣使团胡广从“敌占区”带回来的几个日本天主教徒。
这一次,公公的身份不再是大明征日天使,而是教廷派在东方教区的最高主宰、神圣的紫衣大主教、日本信徒的拯救者庞麦臣阁下了。




司礼监 第一百六十四章 皇明不以幕府为谈判对象
凡事都有因果。
魏公公本人虽然深得万里之外的教皇保罗五世信重,授予全权处置东方教区的大权,但对于东方教区所属的原耶稣会在日所做所为,公公本人还是不以为然的。
早在三个月前,公公就在特区的大教堂听取了郭居静所做的日本天主教运动报告。
这份报告是郭居静应魏公公吩咐,专门派人联络日本耶稣会成员,经过多方的、系统的、结合早前日本耶稣会发给澳门耶稣会及教廷的诸多报告,综合撰写的一篇可谓极为详尽的报告。
通过这份报告,魏公公完全了解了日本天主教发展的来龙去脉,但在将这份报告束之高阁时,公公对身边正在努力完成《魏公文选》第六卷的阮大铖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这份报告带有很浓厚的色彩偏见,是唯心的,而非唯物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
偏见,是这份报告彻头彻尾的展示。
偏见来源于日本政府对天主教的所谓压迫,但偏见更来源于那些传教士们的胡作非为,以及自诩正义。
毫不客气的说,公公认为幕府对天主教徒的镇压,实际是天主教徒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因为,那帮子西方来的红毛鬼子们太想当然了。
从时间上讲,天主教进入日本不过才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前,曾受洗礼的肥前国大村的领主大村纯忠,把十年前开港并正在发展为日本西部最大贸易港口的长崎,与其附近的茂木一起捐赠给耶酥会,并允许耶酥会在日本领土上拥有属于教会的基地。
有了长崎这个传教之地,从西方来的传教士们便开始了大规模传教,他们采取强制手段让肥前国的国、郡官员们信教,再通过这些官员发出命令强迫所有居民入教,并骚扰各地。
本质上同公公前世那些洋鬼子们并不区别,所发展的信徒和二鬼子们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不需要做过多调查,公公也相信肥前国等地必然会有“倚教欺人”的现象存在。
“教权岂能大过政权?教务岂能干涉世俗?”
公公冷哼一声,连他老人家都懂的道理,丰臣秀吉一代人杰又能岂不懂。
丰臣秀吉当然懂,所以他迅速颁布禁教令,开始逮捕传教士和部分信徒,并从耶酥会手中收回了长崎与茂木。
这便让耶稣会的教士们二十年心血化为乌有了。可即便如此,那些教士们也没有离开日本,而是赖在日本不走,丰臣的死亡将这个问题留给了德川家康。
此后,便是德川幕府主导的镇压天主教运导,继而引发了日本天主教倒幕运动,又戏剧性的让汉人颜思齐成了日本的倒幕英雄。再之后,便是紫袍加身的庞麦臣阁下亲手主导的天主教讨日战争了。
征服日本,军事上的征服是一方面,文化和宗教的征服更是一方面。
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魏公公在具体听取那几个在日本天主教有影响力的信徒和教士的汇报后,总结了几个矛盾点。
第一点就是教义的矛盾。
天主教义坚持上帝是最高权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和以将军为最高主宰、严分身份等级的幕藩体制完全不同,且完全抵触。
第二点就是天主教的排它性,天主教否定神佛信仰,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之主,应该服从上帝,而不应该服从父母、主人、君主。
这对自称“神国”的日本和被尊为“天照大神化身”的德川统治者来说,更不能容忍。
此外,天主教反对日本武士的切腹、多妻制,都直接和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对立。
这些矛盾点结合在一起,哪怕没有新教基督国英国、荷兰商人对西班牙、葡萄牙旧教天主教士的中伤,日本政府也绝不会允许天主教在日本继续发展。
便是放在大明,哪怕魏公公是庞麦臣大主教,他也不可能让天主教的旧教义在中国传播。
所以,改良天主教义,坚持中国化道路,否定天主教的排它性,将上帝与东方文明神话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天主教真正的为公公所用。
1...483484485486487...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