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金光问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尚可喜想了想,从金光手里拿过信递还给胡顺,“胡顺,你去找郑亲王,请他率部入城。另外,也请他把这封信代为上呈给摄政王。还有一点,尽快统计出全军的死伤,也一并上报。我就不信,我军十日强攻的损失还抵不上黄蜚的一纸反间信。”
待胡顺走后,金光拱手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王爷英明。”
尚可喜叹了一口气,“以前的黄蜚可是个忠厚人,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偷奸耍滑了,竟然对本王施行反间计。我们是汉人,本就受满人忌惮,一点小小的怀疑在将来都可酿成大祸。记住,以后再有黄蜚的书信,不要打开,直接送予摄政王。”
范文程骑在马上,遥望远处的五十道驿。“终于到了。”
屋内燃着两个炭盆,暖烘烘的,济尔哈朗侧坐在一张胡床上。松山之战,他被曹变蛟击伤。自那之后,每当天寒之时,他受伤处便钻骨的疼痛。听了范文程的话语,他眉头微蹙,“现在我大军虽然占据了五十道驿,但明军依旧占据着金州和复州。而在辽阳,也没杀了那个贼首韩勇。这个时候再入关,摄政王他是怎么想的?”
范文程道:“从五十道驿向南,山路崎岖难行,尤其在这冬日。再行进军,损失必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占据五十道驿,堵住明军北上的路径。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一举剿灭。而贼首韩勇虽然还在,但在我军的攻击之下,损失惨重,谅他也掀不开什么大浪。而摄政王选择此时入关,是奴才提议的。”
济尔哈朗露出隐隐怒色,“范学士,范大学士,先皇对你可不薄啊!你这么快就投了新主子吗?”
范文程摇头苦笑道:“王爷,奴才的主子是大清,是我大清的顺治皇帝,而并非摄政王。您看看这一年,先皇驾崩,宁古塔大乱,朝鲜叛乱,辽南的明军多次侵入盖州,还有蒙古察哈尔部之乱经年未平。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算不得风雨漂泊,但也损失颇重。在这个时候,每个大清子民都应放下个人成见,以求攻克难关。”
济尔哈朗沉默了片刻,说道:“本王不是怪你,但辽东局势未平,此时真的适宜出兵吗?”
范文程道:“王爷,你可知道明境现在的形势?”
看济尔哈朗摇头,范文程说道:“在山东,刘泽清叛乱,扶鲁王朱以派称帝。虽然周显平定了叛乱,但在南有孙可望占据淮南,在西有闯军占据临清,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在陕西,孙传庭出秦,与李自成在南阳相持。而因为孙可望占据淮南,阻断运河,使南粮无法北运,还扶唐王朱聿键称帝。现在大明两帝一王并立,北地粮价飞涨,已陷入大乱。此时出兵,正是最好的时机。”
末代驸马 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军入关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九百六十二章清军入关这些情况,济尔哈朗并不清楚。听范文程这么一说,他顿时直起身子,“那现在岂不是我们入主中原的好机会?”
范文程摇了摇头道:“奴才以为,还不是。暂且等下去,明国接下来会更乱。这次入关,主要目的不在于劫掠财富和人口,而是试探一下明境各地的防戍情况和真实的实力,且为将来入主中原做一些准备。”
济尔哈朗脸带疑惑道:“准备?”
范文程点头道:“北地大乱,人心思变。在这个时候,我们通过此次出兵展现我军实力,同时可以通过晋商和驻扎于各地的明朝官吏和将领取得联系。以金银结交,说服他们为我们大清效力。若是我们将来真的入主中原,这些人将是我大清最大的助力。还有就是,可以借这次出兵彻底解决察哈尔部的问题。”
后不久,济尔哈朗将五十道驿交给尚可喜,领兵北撤。在北撤过程中,他又对辽阳附近进行一次大清剿,进一步缩弱了当地的反抗力量。接着,多尔衮下令以济尔哈朗和尼堪为将,率军三万出征。
这三万士卒中,有八成为骑兵,且蒙古骑兵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绕过山海关,从蒙古境内入关。其中一部在尼堪率领下从喜峰口突入,攻破蓟州镇,一路向西,直逼京师。另一部在济尔哈朗的率领下从黄崖口攻入,破密云,下怀柔,进逼京师的北大门昌平。
一时间,京师危急,天下震动。
而在江淮,艾能奇得白文选援兵之后,猛攻合肥。十日后城破,因河南失陷而逃到合肥的河南巡抚越其杰自杀,佥事陈潜夫战死。隆武军继续向南进军,连下舒城、霍山等地。在桐城,艾能奇又击败马士英和刘良佐的合部,大破明军。
慌乱之下,马士英竟然放弃了安庆南渡,兵力折损严重。这样的结果是,江淮尽为隆武朝廷所得,隆武军可以随时渡江进攻江西或南京。更为严重的是,马士英在兵败之后,认为南京不可久守,和刘良佐一路向西逃窜。而最终以前去征兵为由偷入武昌,在楚王朱华奎的配合下,完全占据了左良玉的老巢。
南阳战事激烈。孙传庭本来想通过占据南阳,阻断湖广闯军与开封闯军的联系。以自军一部兵力与左良玉、秦良玉、何腾蛟等部南北夹击,先攻破刘体纯,然后在北上与闯军决战。但刚攻破樊城,刘芳亮便率援兵赶到,而刘宗敏、李自成接踵而至。使他不得不抽回进攻襄阳的军队,全力应对李自成。
本来,刘体纯困守孤城襄阳,外援断绝。左良玉、秦良玉、何腾蛟三部人马合在一起远超襄阳闯军,但何腾蛟为湖广巡抚,而左良玉、秦良玉为外将。按照规制,左良玉、秦良玉应由何腾蛟控制。但左良玉桀骜不驯,又在开封吃了文官统兵的亏,哪里肯听何腾蛟的?
最初的时候,三军还能合力攻城。但等到损失逐渐加大,而何腾蛟供应粮草不继,左良玉手下兵卒又军纪败坏四处劫掠良民等诸多事情发生后,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到后来,除了秦良玉部还在全力攻城外,左良玉和何腾蛟两部彼此忌疑,在内斗上花费的气力远大于御敌。
数月之战,即使在襄阳城中粮草紧缺,不断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依旧不能破城。而当左良玉听闻武昌被马士英和刘良佐占据之后,顿时大怒,撤兵返回武昌。而左良玉手下兵力基本上占了三者总兵力的半数以上,他撤兵之后,便再也无法对襄阳形成合围之势。何腾蛟和秦良玉无法应对,只得暂时退守荆州,再行募兵。
孙传庭知道自身兵力少于闯军,在李自成率三倍之敌杀来之时。他主要采取了守势,令大部人马紧守各处要隘,逐步抗击,抓住机会就主动出击,不断消耗闯军的兵力和锐气。而曹变蛟率精骑游猎在外,袭取各处,以作牵制之用,使李自成不能将全军压上。
李自成心忧襄阳闯军,求战心切。而孙传庭恰好利用这一点,连战皆胜。也幸亏攻取南阳之时,明军得到了一大批粮草,才能支持至今。但随着襄阳解围,李自成倒不那么急切了。反而是满虏再次入关,崇祯帝无兵可调,不断下令孙传庭尽快与闯军决战。而实际上,南阳的粮草也的确支撑不了多久了。
各处明军放弃外围,汇聚向南阳周边,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看似很小,但意义却十分重大的事情,大部分和隆武帝有关。
在拿下安庆之后,隆武帝朱聿键返回凤阳,祭拜朱家祖先。他借着满清再次入关这件事情,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并传阅四方。信中言说满虏肆虐,百姓罹难。为了天下苍生,他提出和朝廷暂时罢兵,并愿意增援一万士卒助崇祯皇帝将清军驱逐出关。
实际上,朱聿键占据江淮,而且还受孙可望挟制。他想要率兵北上,要么经由山东,要么通过河南。但两地,一个在周显控制之下,另一个在闯军掌控之下。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准许他北上。而他刚占据整个江淮,根基未稳,正需要时间来稳固和消化新占之地。他暂时已没有实力再行扩张,而朝廷派出人马反击才是他最担心之事,目前两者罢兵才是最符合他利益的。
其实,在隆武军占据安庆后不久,黄得功第一时间便率部进驻枞阳,拦截了隆武军前往南京的水路。而驻节九江的江西都督袁继咸在杨廷麟的劝说下,在各府紧急征兵两万,进驻怀宁,和黄得功形成了对安庆隆武军的夹击之势。
也就是说,这封信写的大义凛然,似乎处处为天下人考虑。但实际上,都是些无用的废话,背后所蕴含的都是利益。但这样的信,却最得天下士人的心,而普通老百姓也因为痛恨满虏而交相称赞隆武帝。
末代驸马 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军入关2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九百六十三章清军入关2崇祯帝看过隆武帝所写之信后大怒,但又无可奈何。他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最后只能当作没有看见,没做任何回应。黄得功兵少,袁继咸所招之兵都为新募,短期内也不具有击败隆武军的实力。而隆武帝也并非目前崇祯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暂且罢兵。明面上没说,但实际上崇祯帝却接受了隆武帝的罢兵建议。
还有就是,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朱聿键以隆武帝的名义下诏,宣告废除天下贱民,准许他们从军。此举不仅让他让他在苏浙得到了近三万士卒,还收获了一个仁义之名。而且这些贱民处于整个大明的最底层,论吃苦耐劳的程度,远超常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朱聿键感恩戴德,并愿意为之效死。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朱聿键获取了无与伦比的政治资本。即使忠于崇祯帝某些官吏,也对朱聿键赞赏有加。而普通士民,也多支持于他。其声望如日中天,甚至有人开始私下讨论他和崇祯帝,哪个更适格当大明的皇帝。
实际上,在乱世,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但这些言论一传来,却可以直接挑战了崇祯帝的正统性,而引得更多人投向隆武帝。这个在乱世,就犹如一个标杆,使更多的有才之人汇集到他的身边。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的日子无疑更加难过。
临近新年,天气变的越来越冷,却没有一点即将过年的气氛。京师已经全面戒严,外九门中也只有西直门和安定门两门每日开放一个时辰。城墙之上,或坐或站,满是士卒。偶尔传来响鼓之声,传达时间,也提醒士卒小心戒备。
京师的街道上,拥满了乞丐,都是从各地逃入京师的。每日都不断有人饿死、冻死或者因感染瘟疫而死。衙役每天一大早将一车又一车的死人拉出城,来不及安葬的就直接推进西山的沟壑里,恶臭盈满了整座山谷。
而活着的人,情况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粮价飞涨,已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连朝廷官员中都有人饿死,更不要谈其他的普通人了,老鼠、树皮都成了紧俏物。而且,京师里面的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的事情不断发生,连王侯公卿都招募家丁以求自保。
崇祯帝站在午门口,近百禁军和锦衣卫卫护周边。看新建伯王先通骑马越行越远,他眼圈微红。心中不禁感叹,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忠臣。通州危急,众臣战栗无语,唯有王先通主动请命,要求与鞑子决一死战。而崇祯帝能提供给他的也不过三千京营士卒,连他自己都不确信能否守得住通州。
李邦华上前微微躬身,“陛下,今日有士卒上报,有少量鞑子游骑出现在安定门外。为了避免出现变故,老臣还需要去那边盯着。”
崇祯帝点了点头,“你去吧!”
李邦华拱手退下。
京营提督吴襄上前,“陛下,那属下也告退了。最近京师比较乱,微臣还要巡防九门。”
崇祯帝看了吴襄一眼,问道:“吴提督,辛苦了。朕交待你办的那件事事可办好了?”
吴襄回道:“微臣已写信给犬子,让其领兵来援救京师。但辽东诸军缺饷多日,而又有满虏在东牵制,犬子能调之兵实际上并不多。但请陛下放心,犬子已回信,他会亲自领两万精骑援救京师,大约五六日便能赶到。”
崇祯帝微微点头,“别的话,朕也就不多说了。你父子都是朝廷的顶梁柱,待将鞑子赶出关后,朕定会重赏你们。”
吴襄道:“这是微臣父子分内之事,不敢求赏,只愿为陛下效死力。”
崇祯帝摆了摆手,吴襄带亲卫离开。东侧传来隆隆炮响,大明的将士还在与清军交战。他站在原地,神色愁苦。过了半晌,最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下令道:“回宫吧!”
文华阁内,侯方域将奏折按轻重缓急分成三叠,依次放在案几上,接着拱手向崇祯帝道:“陛下,微臣已经分好了。”
崇祯帝点了点头,“你已经看过,可有什么要告于朕的?”自崇祯帝第一次见侯方域后便对他有特有的好感,因为后者没有功名在身,崇祯帝不能对之委以朝廷官职,便留他在宫中担任编修。平素遇事也多询问于他,甚至让他帮助处理各地上传的奏折。侯方域分类之后,他会认真的再看上一遍,从不过夜。但今日他心情不宁,不愿再看。而且各处上呈的奏折,没有一件能让他舒心。
侯方域侍立在旁,恭恭敬敬的说道:“多是满清肆虐,各地的求援,但也有几件有利于大明的喜事发生。”
“喜事?你继续说。”
侯方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满虏拿下昌平之后,向东进攻居庸关,被总兵唐通所击退。天津总督骆养性上书,他已令手下将领熊通率八千精兵北上,现驻扎于香河,并击退了鞑子的进攻。有一队分散的清军在涿州境内被一批乡勇击破,丢下近百具尸首后狼狈逃窜。在房山,当地一伙流贼与鞑子交战。虽然他们被鞑子击破,但鞑子也遭受了一些损失。而之前在京师周边的作乱其他流贼也多痛恨鞑子,不断袭击他们,大折了鞑子的锐气。”
崇祯帝脸带喜色,“还有这等事?”
侯方域点了点头,从奏折里取出与之有关的呈给崇祯帝。
崇祯帝看过,想了一会道:“能否招抚这些流贼为朝廷所用?”
侯方域摇了摇头,“学生以为不可。这些流贼之所以与鞑子相战,不过是鞑子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朝廷欲要招抚他们,就必要给予其军饷和粮草。而目前朝廷,连禁军都已缺饷,哪里还有多余的来招抚他们?陛下大可以写一封圣旨,传诏四方,号召百姓共抗满虏。至于其他的,学生以为还是暂时不做为好。”
崇祯帝微微点头,“你说的对。”
末代驸马 第九百六十四章 调山东兵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九百六十四章调山东兵侯方域在旁侍候,王承恩研墨奉笔,崇祯帝亲自写了号召百姓共抗满虏的圣旨。同时,下令骆养性再行增兵,出援京师。而下令唐通,除分出一部人马留守居庸关外,让他率大军进驻京师。
写完,崇祯帝把圣旨递给王承恩,“交给范景文,让他派人送出去。”
王承恩接过,轻声道:“皇爷,魏阁老已经在等候多时了,是不是让他进来?”
崇祯帝点了点头。
不一会,魏藻德进殿,向崇祯帝躬身施礼。他现在已经升任为内阁次辅,但因为首辅蒋德璟年老多病,他的职权已经和首辅并无二致。最重要的是,他深受崇祯帝信任,很多建策多出自其手。
崇祯帝将其中一封奏折递给魏藻德,“这已是周显第三次上书了。你怎么看,依旧下旨阻止他北上吗?”
魏藻德粗略看了看,“周督帅忠心卫国,陛下应当下旨褒奖。但山东之南有朱聿键叛乱,在西有闯贼作乱。少了周督帅镇守,难免会出现其他的变故。但满虏势大,既然目前山东暂无战事,调一些兵卒北上也无妨。”
崇祯帝脸色微动,“你的意思是说让周显留守,而让其他人带兵北上?”
魏藻德微微点头。
周显在山东的行事早就引得崇祯帝的不满。按照他以往的性情,早就下旨缇骑绑缚周显入京受审,就如以前处置孙传庭一般。但现今形势和当时略有不同,当时除了孙传庭外,还有洪承畴、卢象升可用。但现在将领寥落,除了周显还真没人能稳住山东的形势。而且,周显也并非孙传庭,他太年轻,做事不计后果。如若逼的太急,难免会做出一些过格之举。据锦衣卫的上报,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朱聿键都在拉拢他。
况且,周显平定刘泽清之乱,遏制了隆武军的壮大,打击了闯贼李岩部。如若没了他,山东恐怕早已不归朝廷所有。如此功劳,如若崇祯帝只因一些小事处置他,难免会寒了众将士之心。但崇祯帝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所想所思都是削弱周显手下的兵力。魏藻德投其所好,因而向崇祯帝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崇祯帝心中高兴,但面不改色道:“爱卿所言极是,但应该让谁率兵北上呢?”
魏藻德道:“总兵白翥英勇善战,堪领此任。”白翥并非周显底下将领,由他领兵,正可以削弱周显的实力。
崇祯帝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转头向侯方域道:“侯编纂,你以为呢!”
侯方域没有片刻犹豫,立即道:“学生附议。”
崇祯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向魏藻德道:“那就由内阁拟旨,加封周显为兵部左侍郎,在山东代行朕权行事。同时,令其分兵给白翥,让后者带兵北上救援京师。”
魏藻德拱手应是,又向崇祯帝禀告了一些事情,然后退出大殿。
崇祯帝看旁侧无人,转向侯方域道:“周显对你可是有知遇之恩,你为何不替他说句话?”
侯方域慌忙跪下道:“论知遇之恩,陛下对学生更重,自学生入宫担任编纂之后便不再与周督帅有所联系。而且学生亦认为京师危急,周督帅为大明之臣,自应该派人前来援救。这是大义,周督帅理应响应。小恩,大义,学生分的清。”
崇祯帝摆了摆手,“起来吧!朕问你,以你对周显的了解,他会同意吗?”
侯方域想了片刻,最终点头道:“学生以为会。之前周督帅亲自率兵前去临沂进击李贼定国,而将手下七成兵力交给白总兵,最终夺下了济宁城。从此来看,周督帅看重的是大局,在朝廷危急之时,他定会同意。”
崇祯帝没有再多问,而是吩咐道:“你现在去找太子,让他写封信给周显。周显年轻,行事莽撞而激烈,但他的有些作为却是朕想做而不能做的。朕要分他的兵,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大局考虑。他是太子的侍读,重情,让太子写封信安抚他一下。”
侯方域连忙点头,“学生明白了。”
已近三更,崇祯帝坐在龙椅上,脑袋昏沉,郁气填胸。清军从各处突破,在大明境内如入无人之境。除了一二将领靠着城池尚能自守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但奏折中要军饷的,要粮草,要援兵的,一个个的,连奏折的写法都完全重样。大明怎么有这么多废物官员,他在心中不禁如此想。
王承恩端着一个托盘从外边走进来,“皇爷,喝点东西吧!”
崇祯帝看了一下,心中奇道:“哪里来的莲子羹?”
“皇后刚刚端来的。”
崇祯帝心中一暖,端起来喝了一口,腹中寒气一驱而散。“皇后呢!”
“她说怕打扰到皇爷,送来后就回宫了。”
崇祯帝点了点头,把碗中的莲子羹喝完。过了一会,他说道:“王承恩,你留在这里。如若有新的奏折传来,你派人去皇后那里寻朕。”
崇祯帝侧坐在卧榻上,吃着一块桂花糕,他微微蹙眉,“有点太甜了。”
周皇后淡淡一笑,给崇祯帝倒了一杯热茶,“是娖儿做的。忙活了好久,才做了这一盘。本来打算下一次,等她做的好点了,再让皇上尝尝呢!”
崇祯帝放下茶杯,微微吃惊,“娖儿……”,他随即笑道:“倒是难为她了。”说着,他又拿起一块慢慢吃了。
看崇祯帝脸色疲惫,周皇后起身道:“皇上,妾身给您揉揉肩吧!”
崇祯帝没有拒绝,闭了眼,任由周皇后给他揉肩。心中却想着其他的事,心中苦闷,不住的叹息。
周皇后心疼崇祯帝,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只得转移话题道:“皇上,今日是国丈的五十六岁寿诞,妾身令人给他送了一幅寿图。回来的时候,他让下人给妾身带了一些话,是有关娖儿的。”
崇祯帝对国丈周奎并无好感,上次朝廷募款,自己多次暗示,他也只拿出三千两银子。只是顾忌周皇后,他才没有处置他。现在京师危急,他还在搞什么寿诞,。顿时崇祯帝气闷不已,语气中明显带了一些怒气,“我家的女儿,轮到他说什么话!”
末代驸马 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
周显听崇祯帝话语里明显带着怒气,先是一愣,接着缓声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人偶尔对他说,娖儿年纪也不小了。如果是在民间,早就谈婚论嫁了。他为娖儿的外公,就让下人对妾身说了一嘴。实际上皇上您也知道,妾身这个爹成天颠三倒四的,他的话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崇祯帝顿时睁开了眼睛,沉默片刻,长叹了一口气。“这事怪朕。朝内杂事太多,让朕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都忘了娖儿已经长大了。国丈这个提醒提醒的好,但现在满虏入关,闯贼作乱。朕先让礼部关注下此事,等到来年天下稍微安定一点,再给她选个好良家,好好操办一下她的婚礼。”
周皇后笑了笑,“那就由皇上说了算。”
崇祯帝缓声道:“这些事,你以后应该多提醒朕一些。”
周皇后道:“妾身知道了。只不过说起要给娖儿选个好良家,妾身倒有一个人选。”
崇祯帝“哦”了一声,“是谁?”
周皇后道:“周显。他为烺儿的侍读,小时候娖儿都喜好和他玩,现在更是经常提起他,心中或许早就属意他了。而且周显这孩子是我们看到长大的,博学多识,礼貌懂事。现在即使在外,也经常送些礼物回宫。皇上,妾身看,何不直接招周显为驸马?”
崇祯帝眉头紧蹙,扭头看向周皇后,“你说的可是真的?”
周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妾身看八九不离十。我就此事问过烺儿,他说的模模糊糊,但也有几分那个意思。”
崇祯帝想了好一会,心中有点豁然开朗,但他想的却是另一方面。“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朝廷有规制,为驸马者就等于入赘皇家,需要专设府邸安养,还不能担任朝廷官吏。现在周显为兵部左侍郎,是统御数万人马的大将,你说他会愿意放弃他现在所拥有的吗?”如果以此为由将周显召回京师,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