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就这样,他竟然就这么轻易的同意了,顾咸正吃惊的望着周显。
周显不知道他心里的变化,只是继续说道:“百姓不信官,而信教,这本来就是我们官府的失职。你身为县令,要对他们施以教化。即使放他们离开后,他们中只有一半不再信奉白莲教,而安生生活,这也算是你的功劳。我明日就回莱州城了,给你留下三百士卒。怎么给剩下的人定罪,都由你做主。”
顾咸正脸色微变,道:“周知府,怎么这么快?您来昌邑,至少也应该让属下尽一点地主之谊啊!”
周显轻轻的摆了摆手,道:“以后吧!我现在真没这个心情。端木兄,你可知道,我大明彻底危矣!”
顾咸正不解的望向周显,“周知府,这话从何而起啊!这里不过是一些小贼,能掀起什么大浪?”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不是这里,而是松山前线。我刚得到消息,满虏阿济格率三万之众突袭塔山,又趁潮落之时,攻取了笔架山,囤积在上面的十二堆粮草尽皆被烧。我大明十三万大军已经陷入缺粮的境地了。”
周显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顾咸正说这些,大概是真心有点绝望了。穿越之后,看着很多事情,明明知道可能会发生,但却始终却阻止不了。他以为自己将满清要进攻塔山的计划告诉洪承畴,后者就会加强防备,让敌军无机可乘。
但实际上,洪承畴得到周显的讯息后,确实也在意此事了。他派出了三千士卒进驻塔山,加强戒备。但满清对塔山却是志在必得,竟然直接派出了三万之众。最后的结果是,塔山陷落,满清大军直接进逼笔架山。等到洪承畴再次派出援兵之时,储存在笔架山的十二堆粮草已经全部化为灰烬。
十三万大军被满清大军阻在松山和杏山之间,前救不了锦州,后退不回宁远。粮食短缺,兵甲不齐,退败是迟早之事。
顾咸正明显对周显所说的吃了一惊,道:“周知府,您说的开始真的?”
周显苦笑道:“我也希望是假的。但这是我派去洪督师那边的信使带回来的消息,千真万确。相信不久之后,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天下。顾县令,昌邑有潍河,相对于莱州的其他县份,今年的收成还算可以。我给你三天时间,不管是买,还是强征。你给我弄来两千石粮食,即刻送到莱州城。此事事关重大,不得有丝毫迟延。”
顾咸正脸色难看,他不知道周显为什么这么要求?但从周显的话语中,他分明觉得此事定然和松山那边的战事有关。他想了片刻,最终拱手道:“大人放心,五日之内,两千石粮食必然运抵莱州城。”
周显望向李丁,道:“也就是说,你在莱州的五家米店,现在总共储粮也不过三千石。”
李丁皱眉道:“是啊!大人,因为新粮都是刚下,买粮的人少,价钱也低,就没有从别的地方调粮过来。之前,您让我在湖广地区购置一批粗粮,五万石已经准备妥当,但运到这里至少需要二十日之后。”
周显沉吟道:“那个太晚了。”
“大人,您到底要这么多粮食干吗?还要的这么急。”
“救命。”
周显沉思了片刻,道:“李丁,自即日起,你那五家米店全部停止售米,将剩下的粮食全部运到王徐寨前所。另外,开始以现有价格的二倍购置各种粮食,无论是大豆、高粱还是大米。只要是能吃的,就行。至于你的损失,我以后一并补偿给你。”
李丁脸色越来越疑惑,但看周显凝重的样子,他也不敢多问。于是说道:“大人,不知道您想购买多少?”
周显沉思片刻,道:“五日之内,两万石,可以做的到吗?”
李丁哑然的长大了嘴,吞咽了一口吐沫,道:“大人,这个有点困难,小人不敢保证。但您放心,小人一定会尽力去完成。”
周显站起来,躬身向李丁拜了一下,道:“那一切就拜托李掌柜了。”
李丁惊的顿时立了起来,道:“大人,您这不是折煞小人吗?我怎能当的起您如此的大礼?”
周显淡声道:“你帮我办成此事,就当得起。”





末代驸马 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线
松山,中军大帐,明军文武齐聚其间。
洪承畴双眼深凹,脸色阴沉,浑身上下满是颓废和懊丧之气。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向坐在自己旁边的张若麒道:“张监军,目前我军的形势,您也都已知晓。是进是退,总得拿个主意。您就先说说吧!”
张若麒干笑了两声,连忙拱手道:“九老(洪承畴字亨九),在下不过一文职出身,只是粗通军事。这样的军国大事,还是您来拿主意吧!”
张若麒如此一说,帐内众将尽显愠色。吴三桂和曹变蛟更是冷哼一声,眼神之间满是轻视之意。
洪承畴看着张若麒的那张胖脸,真想一拳直接将他的猪脸完全打烂。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只是粗通军事了,当日是谁不断催促进军。导致自己不得不把大部分精锐推向前线,导致后方空虚,从而让满清抓住机会,烧尽粮草的。他强压着自己心中的怒气,沉声说道:“诸位,形势如此,生死攸关,不是应该故作谦恭之时。此时,不管官位大小,职责轻重,都应该畅所欲言,为我大军献策出力。不是什么都不说,今后大军败绩,就不用担什么责任。”
说完,洪承畴特意瞥了张若麒一眼。后者满脸通红,神色尴尬。
在洪承畴侧首位置,坐着辽东巡抚丘民仰,他身材瘦削,脸庞如山壑般棱角分明。他看众人都沉默不语,首先站起身来,面向众将道:“诸位,自开战一来,我一直负责粮饷转运。目前,大军的粮草最多支撑三月之用。一旦到时候完全耗尽,军心必散,十三万大军将完全陷入绝境。我在这里首先表个态,我支持尽起十三万大军,北进锦州,以与祖左都督所部连为一体。到时候,再谋求以满虏之大决战。”
大同总兵王朴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古怪的笑容道:“丘巡抚,我佩服您的豪情壮志。但您刚才也说了,我军的粮草只能支撑三月之用。而祖左都督那边已经被困一年有余,粮草比我军更加短缺。满虏烧我粮草,就是断我军后路。如果我军进逼锦州,而他们却采取拖延战术,不与我军决战。那样,战争的主动权就全在对方那里。等到我军粮草耗尽,到时候必然是一场更大的惨败。”
丘民仰眉头微挑,向王朴道:“王总兵,那你的意思呢!”
“撤,先行撤回宁远。补充好粮草之后,再行北上援救锦州。”
副将祖大乐脸色微怒,张口言道:“我们是可以撤往宁远,但锦州的守军呢!我大哥率部在锦州坚守年余,城中粮草早已不多。如果这个时候从松山撤往宁远,再整兵前来,到时候没个数月时间,绝难完成。到时候城破军灭,你们谁能负的起这个责任?”
王朴淡淡笑道:“祖副将,我知道你们兄弟情深。但目前形势如此,你总不能让十三万大军为锦州的那点兵力全部陪葬吗?”
祖大乐腾的一下站起身来,“那你的意思是想完全放弃我大哥吗?”
王廷臣将祖大乐按下座去,说道:“祖副将莫急。如若我军真的想抛弃祖左都督,在最开始便不会率八总兵,十三万大军来援。但王总兵所说的,也是实际问题。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得将一切都充分考虑清楚。”王廷臣为前屯卫总兵,在辽东总兵刘肇基因手下士卒怯战不前而被解职之后,他接任成为新的辽东总兵。他识大体,懂军略,与诸将之间关系都很好,很多时候在全军起到一个协调统筹的作用。
曹变蛟脸色冷然,出言道:“我支持丘巡抚的意见。如果可以抛弃祖左都督,那我大明的军队有哪支是不可以被抛弃的?我大明与满虏交战,之所以屡战屡败,不就因为彼此之间军心不齐,各自妄图保全实力吗?目前,虽然满虏烧了我军的粮草,但让士卒所食,每日减少三成,至少也可坚持半年时间。我军火器精于满虏,再加上全军频临绝境,是背水一战,士气亦是可用。与满虏全力决战,未必就完全没有胜算。况且,朝廷也不会完全置我们十三万大军于不顾。在内,有我们;在外,有朝廷援军,不利之局亦可以变成大胜之局。”
洪承畴点了点头,转向吴三桂道:“吴总兵,你的意思呢!”吴三桂为宁远总兵,在此次出援锦州的过程中,多立军功。是洪承畴心中最为仰仗的大将,他的意见对洪承畴尤为重要。
吴三桂沉思了半晌,站起来躬身向洪承畴拜道:“九老,属下以为曹总兵所言虽有道理,却是孤注一掷之局。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满虏起十数万大军,四边建垒,我们即使一个个的拔,又要拔到什么时候?属下在辽东镇守多时,深知满虏军队的战力。到时候我们很有可能不但不能和舅父大人会和,而且还会被满虏彻底逼入绝境。”吴家和祖家都是辽东大族,祖大寿为吴三桂的舅舅。
祖大乐冷冷的望向吴三桂道:“长伯,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三桂脸色凄然,向祖大乐躬身长拜道:“二舅父,你忘了大舅父之前的提醒了吗?在我军到达之前,大舅父便写信给九老,让我军谨慎行事,万不能中了满虏的圈套。现在军粮短缺,我相信即使是大舅父在这里,也一定会谅解我们的所为。我支持先回宁远,等到粮食、军备补充齐备之后,再驰援锦州。朝廷不是已经将十万石粮食运到宁远了吗?如果我们抓紧时间行动,一切都来得及。”
洪承畴望向吴三桂,有点微微愣神。他实际上比较倾向于曹变蛟的意见,奋力一击,或许还有生望。但此时退回宁远,说的好听,还可以再驰援锦州。但实际的情况是,一撤,军心便散了。而且到时候满虏必然追击,为了加快退军速度,就必须抛弃辎重,粮草等一切重物。而这些军备一旦丢弃,哪里还能轻易征集的来?




末代驸马 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线2
吴三桂身为军中宿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也就是说,他心中或许早已打定主意,完全抛弃救援锦州的想法。
洪承畴实在有点想不通,为何吴三桂会这样抉择?难道这个军中猛将也被满虏打怕了,怕到完全不顾亲族之情,而选择狼狈逃回宁远。不,肯定不是这样。洪承畴眉头猛然一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吴三桂或许是想保全自己的实力。
辽东,在大明的防御体系中,一直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说它是大明的疆域,但境内,蒙、满、汉各族混杂,相互之间通婚更是平常之事。在这里,民族之间的界限变的尤为单薄,而亲族之间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纽带。以辽人治辽,历来就是大明推行的政策。而这就决定,拥有一定实力,且传承久远的辽东大族成为朝廷极力拉拢、扶植的对象。而吴、祖两家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自大明萨尔浒惨败之后,满清迅速崛起。这虽然和他们士卒的英勇善战有关,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满清对辽东大族的分化拉拢。例如佟氏、李氏等大族,他们深知辽东当地的情形,相互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归降满清之后,不仅为他们引路,还不断的说服其他家族投靠满清。这样所产生的危害,比直接出兵带来的危害更大。
而祖大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曾经在大凌河之战,被困孤城,粮尽援绝,最终无奈率部中投降满清。后又以计诱骗皇太极,孤身返回锦州。但崇祯帝却不仅没有怪罪他斩杀主战派大将何可纲,投降满清的罪过。反而加封他为左都督,领锦州。
如若说崇祯帝是因为完全信任他而那么做,鬼都不信,崇祯帝的多疑是天下共知的。但他为何还会那么做?只是因为锦州本就是祖大寿本人的势力范围。朝廷如若归罪下来,他很有可能就会完全归顺满清。一旦如此,形势会更加不堪设想。而让祖大寿领锦州,至少他在明面上还是抵抗满清的。
满清对祖大寿围而不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善攻城,而祖大寿又防守严密。另一方面,也有不愿与祖大寿彻底决裂的意味在里面。他们只是想逼降祖大寿,让他为自己所用,而不想和祖大寿所率的辽人彻底决裂。
吴三桂很有可能就是看到了这点。他知道自己就算撤回宁远,祖大寿也会安然无恙。而他保留一部分实力,朝廷就不得不依仗他来护卫宁远。而满虏限于他掌控宁远兵权,不但不会为难祖大寿,更会对他极力拉拢,他祖家的子弟的安全也会得到保障。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心中暗想。小小年纪,心思却这么重!看来,这个吴三桂,不仅仅只是一员猛将,但薄有韬略。自己之前,还是有点小看他了。现在连他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恐怕这宁远就算不想回也得回了。
“既然诸位的意见不统一,那就以投票来决定吧!在座的有八总兵,十副将,一监军,一巡抚,包括我在内,共计二十一人。回不回宁远?我们共同决定。来人啊!上笔墨。”
两个小厮上前,将笔墨一个接着一个的放在众人跟前的短桌上。
洪承畴站起身来,沉声道:“支持回宁远的将领,就在你面前的纸笺上画一个圈。支持向锦州挺进的,就在纸笺上画一个勾。完成之后,就将自己的纸笺折叠之后,放入这个壶中。之后,我们统计数目,少数服从多数。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我们集体的决议,谁也别想脱的了关系。我奉劝各位都自己认真考虑一下,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你我的性命,更加关乎我十三万将士的命运。”
众人脸色凝重,看着眼前的纸笺和笔墨。那笔犹如千金之重,不好轻易拿起。
洪承畴看暂时无人动笔,自己首先拿起笔,画了一下,在折叠之后投入壶中。他动作轻快,没人注意他画了什么,看着像圈,又像勾。然后,他挥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一个最简简单单的决定,竟然耗费了一炷香时间才告以结束,而场中有些将领的额头之上已满是汗珠。
两个小厮上前,一个唱喏,一个统计。每唱一次,他便将纸笺竖起来,左右移动,以呈给诸将看,表示自己并无作弊。而另一个小厮则在案板上添上一笔,以统计数目。
只有二十一人,结果很快便出来了。二十一张纸笺上,共有十四个画圈,七个画勾。支持回宁远的,是支持驰援锦州的两倍。
洪承畴对结果似乎早有预料,他扫视了一下场中诸将,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决议返回宁远。如果今后要担什么责任,我们都一并承担。但此事必须在满虏反应过来之前尽快实施,以防被他们追杀。诸位都先下去休息一番,等到今天晚上,我们再商议如何退向宁远,力争万无一失。”
在松山诸将在讨论如何退回宁远的时候,周显在紧张的忙碌着。他在五日之内,征集了近两万石粮食,三千斤药材,并令赵宇紧急赶制了五十杆遂发枪,一万斤火药。加上之前的储存的一些辎重,还有一万杆羽箭全部运到了王徐寨前所。
韩括在这几日,也是紧张的忙碌的,令手下士卒全部参与船只的维护。将无关紧要的设备全部拆除,腾出空间,加固每一艘可用的海船,以尽力满足周显所要求的一切。一千余将士加上无数力工一遍遍的上船下船,将这些各种物资搬运上去。
莱州穷困,又遭受饥荒,这样多的物资可以说基本上耗尽了莱州的储蓄。但周显还是下令一遍遍的搜刮着,只为多收取一点有用的东西。松锦之战是国战,一旦败了,九边精锐就会丧失殆尽。那些善战的老兵可都是宝贝,一旦失去,想要再补充就万难了。大明到那时,也就彻底危矣!
他现在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挽救他们。或者说是,让他们战死的更有价值一点,而不是在松山城中因为饥饿而全军覆没。




末代驸马 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
二十五艘海船有大有小,但每一个都是满载满装,超量装满了各种物资。大部分上面都是配备二十个水手,十个士卒。个别大船的上面稍多一点,但总人数只有八百。周显身形疏懒的站在船头,看海浪不断卷打着船侧,脸色平静而淡然。
昔日,洪承畴突围失败,率残部退守松山。在粮草缺乏的条件下,还坚守孤城近半年。最后还是在松山副将夏承德密约降清,导致城池被破。如若当时城中不缺物资,或许他们就可以坚守的长久一点。即使最后还是失败,但至少也可以给满清带来更大的损失,形势未必就完全不能逆转。
高毅从船舱底下上来,身旁跟着出水蛟。这几日,高毅一直都很兴奋。自他在十年前乘船逃到登莱之后,就再也没有踏上过辽东的土地。虽然他明知道这次前去,不久之后便要重新返回莱州,但这短暂的片刻,仍让他感到莫名的喜悦。他走到周显跟前,微微欠身道:“周参将,我刚刚问过船匠,我们现在的地方就是旅顺口。按您的吩咐,特意绕开了海边诸岛,沿着深海行,完全没有被人发现行踪。”
周显点了点头,转头向出水蛟问道:“焦把总,按照目前的行船速度,要多久才能赶到松杏沿海?”
“大约还需要十日时间。”
周显沉思了片刻,道:“这个速度稍微有点慢。我看让兄弟们不断轮换着划船,加快行进速度,争取在八日之内赶到地方。告诉他们,只要这次顺利返回莱州,每个人都多发放一个月的饷银。”
出水蛟笑着道:“那属下就代兄弟们谢过参将了,八日之内,一定赶到。”
周显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对了,焦把总。在松山附近的海边有没有一些岛屿,可以将这些船只暂时隐藏起来,而不会被人们发现的?”
出水蛟沉思了片刻,道:“有,在松山南侧有一个菊花岛。上面密林分部,少有人烟,只有出海打船的渔民偶尔会在上面停歇。如果我们将所有船只停靠在岛南,一般不会被人轻易发现。只不过从那里到海岸,距离稍远,需要半日时间。”
周显沉吟道:“半日时间,还算可以。你现在给我准备一艘快船,我先行前去松山探一下情况。等你们到达之后,就先停靠在菊花岛上,等我的消息。”
“参将,这点小事,派一两个手下去办就可以了吧!快船都是小型海船,虽然速度快,但船板的厚度和坚固程度都不够。而愈临近海岸,沿途的礁石就越多。一个不慎,很有可能就会船毁人亡。您身份高贵,没必要亲身涉险。”
周显想了想,还是觉得派手下人去不太妥。毕竟自己只有尽快弄清松山战事的情形,才能对症下药,分析出最有利的方案。这也是他不顾众人反对,亲自乘船前来辽东的主要原因。他转向出水蛟,淡淡笑道:“没事,我一般比较命大,不会那么容易丧身大海的。你给你安排几个经验丰富的水手,我明日就启程。”
高毅上前一步,向周显拱手道:“周参将,让我跟你一起去吧!我本就是辽东人,对当地的地形也熟悉,又懂一些满语。如若遇到什么事,我也能帮你挡上一挡。”
周显点头笑道:“这个你不必说,你逃不掉的。否则,我干吗那么多人不带,就带上你一个不知水战的旱鸭子。”
高毅哈哈笑了两声道:“周参将,您看重我就直说,我有的时候还是挺谦虚的。”
周显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没有多理他。而是转向出水蛟道:“焦把总,我们两人离开后,这船队就交给你了,多费心。”
出水蛟姓焦,名木,本是胶东渔民。后朝廷禁海,而官府课税又重,他基于义愤,便和几个同乡一起出海当了海盗。朝廷忙于辽东战事,无心理会他,导致他的势力越来越大。等到周显出兵攻打莱州四匪的时候,他已经拥有十数艘海船,两千名手下的巨匪。在周显的强势威逼之下,他最终投降了官府,成为韩括手下的一个把总。
出水蛟性格懦弱可欺,凡事总喜欢留一线,处处与人结交,但从不交心。以前,在群盗之中,他便是一个十分孤立的存在。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江湖豪杰,而更像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农夫,只求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起初,周显一点都不看重他。只是手下无人懂水战,这才让他暂领前线指挥之责。但在出征登州海盗的时候,他的表现大大出乎了周显的意料。不仅烧毁了大部分海盗船,还带回了十多艘海船。因而,这次前去辽东,周显让他跟着,就是想近距离的看看,这个昔日的海盗到底有几分本事。
相处下来,周显发现这个人逐利怕死,确实如最初周显搜集情报所言说的那样。这个时候将船队交到他手中,周显是冒了一定风险的。要知道,如若他携带这些物资逃跑,不仅松山的大明军队得不到一点补给,就是周显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受到威胁。此刻,周显就赌他不敢,因为这船队里面的人,只有一小半是他最初的手下。当时,拥有两千余众,他都不敢奋起一击。周显不相信这个时候,他就敢带着这些物资逃跑。
出水蛟听周显欲将船队交给自己指挥,明显一愣,但很快拱手道:“参将放心,属下必竭尽所能将所有物资运抵菊花岛。”
周显点了点头,望向远处道:“松山此去凶险,你们到达之后,在菊花岛停留五日。如果到时候,我还没有派人联系你们,你就率兄弟们返回莱州吧!”
出水蛟脸色惊诧道:“参将,这……”
周显叹声道:“如若我死在途中,就没必要让兄弟们也跟着去送死了。你们在满虏发现之前返回莱州,或许还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此生。”




末代驸马 第三百二十五章 船援松山2
崇祯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深夜,粮草短缺,陷入绝境的明朝大军开始向宁远突围。各军轮番殿后,以战车相护,严阵迭退,秩序井然。行至松杏大道之时,早已埋伏多时的满清大军突然袭出,趁势猛攻。
数日战守失措使大明部队心慌意乱,大同总兵王朴在遭受攻击之后,率先夺路狂奔。最终导致全军大乱,争先奔逃。皇太极伏兵四起,到处截杀,明军全线崩溃。十三余万士卒,被斩杀五万三千余人。北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浮尸漂荡,多如雁鹭,马匹、甲胄丢弃如山,不可胜数。
1...8687888990...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