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陈瑞
“通知前面,把行军速度降慢些,同时让腓拉得福斯将声势弄得再大些,吸引敌人注意。还有……让阿里索西斯(克罗托内骑兵队长)把侦骑撤回来,既然情况已经清楚了,就不要再白白浪费我们的骑兵!”
“是!”
下达完命令,米隆的目光投向了前方那一片树林。这里,他相当熟悉,因为穿过它,再往西就是当初梅兰修斯的军队遭偷袭的地方,在与戴奥尼亚的和平协议签订之后,米隆亲自带队从那里抬出了几千具尸体,有盟邦的、有克罗托内的……那惨烈的场景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忘怀!
米隆拽紧缰绳:这一次克罗托内必将洗刷耻辱,为他们报仇!
部队走出树林,前方是平坦而地势较高的荒野,特里翁托河面在此处收窄,因此水深无法步涉,这也是当初梅兰修斯在此宿营的原因。
“敌人!快看敌人!!”靠近河岸的士兵们躁动起来。
在队伍前方、特里翁托河对岸出现了一支全副武装的戴奥尼亚队伍在沿着河岸向西快速行军。
看来戴奥尼亚人已经探明他们的动向,准备阻止他们过河。米龙并不太担心,虽然无法看清对岸敌人的全貌,但给他的感觉那支队伍的人数并不太多,正像密信中所说的那样,戴奥尼亚人派到卡斯特隆的先锋部队只有四千人不到,还要防御腓拉得福斯,在前方阻挡他的军队渡河的敌人还能剩余多少!
特里翁托河的上游在山岭间狭小的河谷内奔腾,直至冲出峡谷,遇到的却是平坦的低地,它如同脱离管束的孩子欢快地向两侧尽力扩展它的领地,才使得河面宽达三、四十米的同时,水流也由此变缓,深度降低,缓缓流淌两里多地后,又因为地势的升高,河面再度变窄变深……
此刻,在特里翁托河南岸米隆将他的两万两千名士兵(其中包括两千名轻步兵)排成一个厚度足有十列,纵队长达两里多,弯弯曲曲的覆盖整个可步涉河段的漫长阵列,因为对岸大约只有五千人的敌人同样摆出了与克罗托内同样长的阵列,然而不但厚度明显单薄,阵型也非常松散。米隆坚信:即使有特里翁托河的帮助,人兵力少太多戴奥尼亚军队也难挡克罗托内大军的推进,他们单薄的阵线必然会被厚重的克罗托内大军所击破!
“进攻!”位于中路后方的米隆充满豪气地向司号兵下打命令。
高亢的军号声响彻在安静流淌的特里翁托河上,除中路后部米隆所亲率的两千人原地不动,因为他觉得己方兵力远超敌人太多,没必要全部投入战斗,整个方阵开始向河岸缓缓移动……
科勒布斯正是这两万名士兵中的一员,上一次他被戴奥尼亚人俘虏后,半年时间一直在看押下修筑道路,吃尽了苦头,而且他的家里为了赎回他,欠了一大笔债,这一次他被城邦征召,再次与戴奥尼亚交战,他除了抱着强烈的复仇欲望,还希望能击败戴奥尼亚人,获得不菲的战利品,还清债务。这里的河滩不是柔软的细沙,而是铺满一地的形状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地面坚硬,却容易绊脚,因此科勒布斯他们走得缓慢而稳重……
特里翁托河就在前方,位于前列的科勒布斯透过狭小的科林斯头盔的眼孔,看到对岸敌人的阵列中冲出不少人,没等队官提醒,他已经迅速的举起圆盾,挡在胸前。
“叮!”戴奥尼亚人的箭矢打在他的铜盾上,发出刺耳的声音,却不能损其分毫,他的右脚已经踏入了河中。
“小心头顶!!”密实的头盔中回荡着队官的叫喊,声音微弱而显得遥远,他下意识的抬头,只见空中无数个黑点急坠而下。
“该死,是抛射!”他急忙举盾护头。
这时,又听队官急喊:“小心前方!!”
然而,重盔重甲的士兵们听力和视力都被严重削弱,导致他们的反应比常人要慢,很多人顾上就无法迅速顾下,包括科勒布斯。他感到胸口像被人轻击了一拳,然后是一丝疼痛,一支箭正扎在他的左胸上,应该已经穿透了那几层密织胶合的亚麻布胸甲,却已经动能消耗殆尽,箭尖刚刚触及他的肌肤而已,有经验的科洛布斯知道其实伤害不大。
倒是他身旁的队友被射中没有盔甲防护的大腿,惨叫着跌入河中,鲜血旋即将河水沁红,看着在水中挣扎的队友,科勒布斯想去帮他,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狡猾的戴奥尼亚人同时用抛射和直射让他们个个自顾不暇,看着终于停止挣扎的队友漂浮在河面上,科勒布斯心中升起几分悲戚……
“大步向前!大步向前!……”队官们嘶喊着、催促着士兵们加快速度过河。
河水确实不深,才刚没过膝盖,就是河底鹅卵石多,有些滑,所以科勒布斯他们半蹲下身,用圆盾斜挡在头顶和胸前,又有河水遮挡腿部,被弓箭射中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只是前进的速度快不起来。士兵们在经历了初期的惊慌之后,渐渐平静下来,一边缓缓前移,一边防护箭矢,同时在前进的过程中,将刚才有些混乱的阵型重新调整好。
差不多到了河中央,水深也没增加多少,甚至在方阵右翼的科勒布斯因为有左侧漫长阵列阻挡河流,没有感觉到一点水流的冲力。这时,他观察到对岸的敌阵中又冲出一些人,几乎快跑到了河边,距离他们不到二十米,手中的矛尖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寒光……科勒布斯的心狂跳起来,他本能的将身子往下一坐,几乎将整个身体都浸入水中。
“小心标枪!!……”队官们的音量明显增大了许多,那是因为标枪对重步兵的伤害明显比箭矢大。
科勒布斯就听见耳旁一阵呼啸的风声,接着“嘭!”的一声震响,他身后的队友一声凄厉的叫喊,标枪直直的扎在圆盾上,矛尖穿破铜皮,击碎木板,直接将他的左手臂钉住,而且强劲的冲击将他向后推倒,同时带倒了后面的士兵,如果不是旁边队友的及时帮助,恐怕这些身穿重盔重甲的士兵就会被这看似温柔无害的河水沁入口鼻,引起呛咳而最终窒息,可见敌人投掷标枪的力量之大,引起克罗托内军队的前阵又是一阵慌乱。
这时,位于后阵的轻步兵们也紧跟了上来,终于可以开始还击了。他们抛射的箭矢如雨点一样落在对岸河滩上,逼迫敌人的标枪手不敢再肆意的近距离攻击前阵。
克罗托内人的伤亡相对这庞大的军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米隆虽然有点心痛,但还未太放在心上,他只是惊讶于对岸敌人五千人中竟有将近一半是轻步兵,而这些轻步兵配合熟练、战术巧妙、攻击狠辣精准,却是他在以前的战斗中所未见过的,这引起了他的警惕。但这一次的战斗结局已经毋庸置疑,因为——
“将军!我们的军队上岸了!我们上岸了!……”身边手下欢呼着。
之前,米隆以为渡过特里翁托河是非常容易的,但看看这河面漂浮的尸体,看看手下们如释重负的神情,都说明了对方的轻步兵之厉害出乎他们的意料。
“擂响战鼓!别让他们逃了!”骑在马上的米隆能隐约的看到,在自己队伍的前列士兵踏上河滩时,敌人的轻步兵已经快速穿过他们阵列的空隙退到了后方。
“是,将军!”传令官的话声刚落,就听见对岸响起高亢的军号声,震耳的声响至少需要十个司号兵同时吹奏才可能做到。
米隆难掩心中的震惊。难道戴奥尼亚派到卡斯特隆的部队不止前方的五六千人?!米隆及其手下心中都同时闪过这一个惊人的念头,他们的目光都紧盯着对岸河滩的后方。
“咚!咚!咚!……”的战鼓迅速被擂响,传到已经上岸的科勒布斯的耳中,让他精神振奋。
“进攻!进攻!……”没有了弓箭、标枪的打击,队官们的命令也充满了亢奋。
克罗托内士兵们大声叫喊着“阿波罗”的神名,迈开大步,向前方的敌人冲锋。
但更大的喊杀声从对面传来,河滩后方陡然升起一面殷红色的军旗,接着出现的是一眼望不到头并且排列紧密的士兵在同样激昂的战鼓声中,他们快速的冲向自己前方担任诱饵的战友,那一面面相继竖起、迎风招展的军旗唤起了像科勒布斯一样曾担任过俘虏的克罗托内士兵惨痛的回忆。
上当了!中埋伏了!每一个克罗托内士兵的脑海中瞬间出现相似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却在迅速吞噬着他们高涨的士气,让他们出现犹豫而徘徊在岸边,畏缩不前,眼睁睁的看着戴奥尼亚大军与之前的部队会合,开始重整阵型……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三章 特里翁托河会战(一)
不光是士兵们,在戴奥尼亚大军出现的那一瞬间,米隆的脑子同样是一片空白,他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他知道:他被骗了!被狡诈的戴奥尼亚人骗了!以为敌人太少,结果贸然的让自己的军队在敌人同样庞大的军队面前渡河,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将领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军事行动!但现在想要撤退也已经晚了。在敌前撤退,而且还要返身再渡河,这更是平时训练不多的城邦公民兵的大忌,那意味着未经战斗的大溃败,而戴奥尼亚人则可以轻轻松松的攻击,让这条看似温柔的特里翁托河变为克罗托内公民兵的坟墓。
米隆没想到克罗托内与戴奥尼亚的会战会在此时此地,就这样突然展开了,但在此关系到城邦生死命运的决战面前,他努力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将愧疚、恐惧都抛到脑后,专注于眼前的战斗:“吹响所有的军号!擂响所有战鼓!让士兵们冲上去!勇敢的冲过河!我们才能获胜的希望!!”他焦急的振臂高呼。
传令兵们直接跃马入河,大声疾呼。
陡然增强的军号战鼓声催促着军队前进,在阵中的队官们也深知处境危险,身先士卒地带头向前。
克罗托内的军队开始加速行进,但是戴奥尼亚军队的阵型重整得很快,已经逼了上来,因为满地的鹅卵石,双方都没有像以往重步兵交战那样冲锋,而是在稳步的靠近……
当双方相距只有二十多米时,科勒布斯看见对面的敌人在队官的叫喊声中,忽然停止了前进,前排敌人微微下蹲,后排的敌阵中泛起无数道寒光。对方所做的动作让他立刻明白是要发生什么,他连“标枪”二字都没来得及吐出口,就仓促的蹲下。
只听“嗖!嗖!嗖!……”连续的呼啸声,就好像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眨眼间克罗托内整个军阵的前排士兵倒下一片,不但中断了克罗托内士兵们前进的步伐,其军阵前列的阵型也有些支离破碎。
而戴奥尼亚人还不罢休,紧接着又是一轮标枪投掷。如此近的距离,重标枪的杀伤力是相当惊人的。
就在克罗托内士兵为躲避标枪、救助同伴而手忙脚乱,以至于阵型混乱之时,戴奥尼亚人趁机大踏步前进,手持圆盾撞击惊恐的克罗托内人,两三支刺枪同时戳向刚在标枪下幸存的敌人……
如果不是后排及时补上,克罗托内的前列阵线险些就崩溃了。但也因此让克罗托内的部队被阻挡在了河岸边,米隆精心准备的厚达20多列的战阵此刻反而成了麻烦,在大多数的河段上他们一半在河岸,一半在河中。重步兵对阵,除了面对面厮杀,以阵列的厚薄进行类似拔河比赛一样的方式推挤对方,以实现突破,同样是另一个有效进攻的方式,但是克罗托内人现在的处境不但无法有效的形成统一的合力,反而在对方的有力推挤下,缓缓后退。
……………………
当遮天蔽日的标枪飞入克罗托内阵中时,米隆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戴奥尼亚的重步兵居然可以投掷标枪!米隆此刻非常后悔自己太过大意,没有去更详细的了解戴奥尼亚军队的战术特点,看看他们的轻步兵、还有重步兵,这显然是一支具备独特战术而且训练有素的部队!
就在米隆心痛士兵的死伤,为自己的疏忽而后悔不已时,他的手下紧盯着对岸的厮杀,焦急的喊道:“该死的戴奥尼亚人居然有这么多重步兵!一定是他们尼乌图姆和拉俄斯的援军都赶到了!”
确实,根据左右翼传令兵的回报,戴奥尼亚人的军阵有几乎相同的长度,而且能够压迫己方的阵列后退,尽管占了地形的便利,恐怕其厚度也不比自己的阵列薄多少,难道当前的戴奥尼亚人也有两万人左右?听着手下的骂声,却如一道闪电划过米隆的脑海,一心要复仇的他对图里伊传回的密报始终是仔细研读,因此对戴奥尼亚联盟也有所了解。
他记得密报中曾说:图里伊到尼乌图姆至少要三天的时间,到拉俄斯也需要相同的时间,那么就算骑兵的动员令传到尼乌图姆和拉俄斯,立即集合部队出发,到达图里伊,来回也要六天时间,毕竟图里伊——尼乌图姆——拉俄斯大道才开始修建,而从宣战到现在也不过才四天的时间,除非戴奥尼亚提前召集部队。可是,三天前那些雇佣兵还没有进攻克里米萨,他可是严刑拷打了好几个俘虏,包括克里安诺和托利科斯,他们都一致承认是隐瞒了戴弗斯,私自决定来夺取克里米萨的。因此,尼乌图姆和拉俄斯的援军应该还在赶往图里伊的途中,那么这么多的戴奥尼亚重步兵从哪里来的呢?
图里伊和阿门多拉腊的公民可没有这么多。这一点米隆可以确定,他忽然想起了什么:……自由民?!是戴奥尼亚的那些所谓登记在册的自由民!!
米隆恍然记起在此前的密报中也提过戴奥尼亚频繁组织他们的自由民进行军事训练。米隆还记得曾有不少克罗托内议事会的人嘲笑戴奥尼亚饥不择食,将粗鄙的自由民都变成了城邦公民,简直是乱来!但是眼前的一切说明戴奥尼亚的这个办法还是有效的,这些之前还是贫穷的自由民身穿的盔甲、手持的盾矛恐怕都是来自上一次战死或俘虏的克罗托内大军的所有吧!
米隆尽管愤恨,但他更清晰的意识到图里伊连这些自由民都派上了战场,恐怕也是倾其所有了,那么他们还有多余的兵力吗!!
米隆眼望着前方杀声震天的战场,精神却振奋起来:“优提德摩斯!”
“将军,什么事?”刚才大喊大叫的手下回应道。
“你立刻带领这两千士兵赶往东边,交给腓拉得福斯率领。”
“什么?!你之前不是要让这支部队上前去加强中路吗?!”优提德摩斯疑惑的问道。
“执行命令!”米隆双眼一瞪,这位好友的儿子做事倒是努力,就是生性太活跃了:“你告诉腓拉得福斯将军,对岸的敌人不会太多,让他不惜伤亡,尽快渡河,击退敌人后,赶过来夹击戴奥尼亚的大军!这场会战的胜败就取决于他的行动!”米隆无比郑重的叮嘱道。
“明白了!”优提德摩斯经米隆提醒,看到了胜机所在,兴奋的赶去执行命令。
米隆则跳下马,手持盾矛,率领护卫队下河涉水,加入到战阵中,不断呼喊着,让士兵们英勇战斗。
既然戴奥尼亚重步兵多半由预备公民组成,他不相信这些半年前还是自由民、从未有过任何重步兵作战经验的新手能在半年时间内掌握重步兵的战斗精髓,这就是他的信心所在。他坚信即使克罗托内士兵深处逆境,依然能坚持到腓拉得福斯军队的到来。
……………………
在戴奥尼亚军阵中路后方高高竖立着一杆大旗,顶端同样镶嵌的是冥王哈迪斯雕像,但体积明显比军团军旗大,旗面也大,上面只绣有“戴弗斯”很大的金色字母。
戴奥尼亚联盟现有三个军团,戴弗斯当然得退位让贤,回归他本来的职务,按照旧有的传统,执政官本来就兼任城邦军队指挥官,因此戴弗斯在联盟军队中的最高职务是戴奥尼亚联盟军队总指挥官(即最高司令官)。
此刻,戴弗斯同样在关注着对岸敌人的动静。
“司令官大人,敌人有部队向下游去了!”亚里斯多克拉底大声提醒,作为戴弗斯看中的人才,戴弗斯有心像亚西斯特斯一样全面培养他,因此作战时也让他跟随,但毕竟他还只是自由民,所以只能暂时冠以书记员的名分。
戴弗斯早就等着这一刻:“托尔米德!”
“司令官大人,请下令!”托米米德的这一声回答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原本克罗托内快速的进军大大出乎将领们的意料,在尼乌图姆、拉俄斯的军队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双方的兵力相差有些大。在军议时,不少人都提出:放弃增援卡斯特隆,坚守图里伊,以等待援军到达,再行决战。但戴弗斯力排众议,坚持要把战线推进到卡斯特隆,出于长久以来建立的威望,众人最终被他说服。
他征召了图里伊、阿门多拉腊所有参与训练、并能作战的公民和登记在册的自由民,甚至还有部分刚到图里伊的自由民,这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要知道此时戴奥尼亚的大军集中在卡斯特隆,后方的图里伊、阿门多拉腊,除了港口有少数部队外,几乎没有任何防御力量。如果克罗托内的舰队在绪巴里平原的海岸上登陆,那么戴奥尼亚一时半会是无法抵御的,但戴弗斯就敢做出如此大胆的行动。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四章 特里翁托河会战(二)
克罗托内的大军还正如戴弗斯所预料的那样,在此处渡河,从而让早就埋伏在此的戴奥尼亚军队候个正着,拥有大量新兵的戴奥尼亚军队占据地利,又使用新奇的战术,竟给予了大希腊以勇武闻名的克罗托内军队不小的杀伤,一时间占据了上风。
戴弗斯在波斯时就以善于歼敌、打巧仗、伤亡少著称于远征军,不过那时的托尔米德作为全军传令官,又要负责整个雇佣军的协调,而戴弗斯的军营一向是管理最严格的,因此他往往只能窥其军事能力的一鳞半爪。到了图里伊,又听到戴弗斯多次率军以少胜多的事迹,早就心痒难耐。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托尔米德作为代传令官(因为他还是自由民)全程参与,亲眼见证了戴弗斯独排众议,构思了一场一次他前所未见的军事计划,并如臂使指的让联盟的所有部门围绕这个计划展开行动:让老人、妇女穿戴盔甲在港口内走动,迷惑敌人的舰队;在黑夜行军中的细致安排,甚至让从未有过经验的新兵和自由民也能顺利的到达卡斯特隆城;军队执行严格的纪律,严密封锁卡斯特隆城,不让消息外露;派出伊扎姆的山岭侦察队过河侦察敌人的动向,随时汇报,同时派出骑兵截杀敌人的过河侦骑,让敌人对特里翁托河对岸的情况一无所知;天还没亮,就率军悄无声息的快速赶到此处潜伏起来,并在前方河岸设置诱饵(指的是那四千士兵),同时屏障大军的踪迹;而在特里翁托和下游的步涉河段故意布置了一千多人,让克罗托内人不敢冒伤亡大的风险,从而选择走更安全的河流中段……
整个军事行动中,戴弗斯的谋略得到充分展示:欺骗、快速的行军、侦察与反侦察、埋伏、引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成功地调动了敌人,达到了目的,也让托尔米德大开眼界。这个时代,城邦间的战争大多是双方招集士兵在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地方进行会战,或者当一方强大时另一方就顽强防守,直至援军到来再反击,双方将领把心思都放在会战时的战术运用上(这是斯巴达人最擅长的),哪有像戴弗斯一开始就根据情况制定一个计划,并围绕这个计划做一系列复杂而又精细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简直是把血腥的战斗雕刻成类似精致秀美的雅典陶瓶般的艺术品,正像戴弗斯自己所说的那样,“战争关系到城邦的存亡,必须慎重再慎重、思考再思考,方可采取行动。”
这就是为什么戴弗斯能成为一个强大联盟的执政官,而提马宋却战死在一个小城里的原因吧!托尔米德浮想联翩。
“托尔米德,你赶去东面,通知赞提帕里斯、埃皮忒尼斯、茨皮特、莱德斯他们,敌人很快就会过河,让他们做好准备,按照计划行事。”戴弗斯下达命令。
“是!”托尔米德翻身上马,往东驰去,尽管东面采取的战术会更加匪夷所思,但他已经拥有了对戴弗斯的信心。
………………………
腓拉得福斯从优提德摩斯口中得知米隆率军渡河、遭遇戴奥尼亚的军队、正陷入苦战的消息后,着实吓了一跳。戴奥尼亚人竟然在特里翁托河上游对岸埋伏了近两万大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那么这边会不会也有埋伏呢?他望着对岸驻守的一千多戴奥尼亚的轻步兵,忍不住想着:原本他还盼望着米隆过河之后,赶来帮他逐退对面的敌人,以减少士兵的伤亡,现在反而是他要带兵去帮助米隆。形势危急,已不容他多想。
这里的步涉河段容不下6000多士兵同时过河,他迅速将部队分成前、中、后三部分,顶在最前面的是3000多名重步兵,利用他们坚固的防护,能在敌人箭矢、标枪的攒射下,减少伤亡,顺利抵达对岸,驱散敌人。紧跟其后的是500名骑兵,他们能追击敌人的轻步兵,并击溃他们。最后是将近3000名轻甲兵。
在经受了戴奥尼亚的远程攻击后,付出了一些伤亡之后,克罗托内重步兵登上了河岸,无需他们追赶,戴奥尼亚轻步兵早就逃远了,腓拉得福斯率军顺利的全部过河。
“将军要追击吗?”骑兵队长阿里索西斯请示道。
腓拉得福斯摇摇头,慎重的说道:“现在我们要立刻赶去帮助米隆,你的骑兵守护住纵队的外围就行了,不要贸然出击。”
腓拉得福斯刚率队掉头向西行军不一会儿,嘹亮的军号声从正北方传来。
腓拉得福斯心中一紧:果然有埋伏!
这时,阿里索西斯也迅速赶来,神情略显奇怪的说道:“将军,北面发现一支敌人的部队,正向我们赶来,他们大约有六七千人,全是弓箭手、投石手和轻盾兵,还有几百名骑兵。”
腓拉得福斯愣住了:“没有重步兵?”
“没有!”阿里索西斯确定的点头。
腓拉得福斯虽然有些疑惑,但明显松了口气,他果断的下达命令:“全军向北列阵!”既然来袭的戴奥尼亚军队没有重步兵,缺乏正面的突击厮杀能力,那么腓拉得福斯不介意击溃他们之后再行军,以减少骚扰。
1...7475767778...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