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陈瑞
“阿里索西斯,敌人的骑兵有多少?”
“四百多骑。”
“还好,我们的骑兵是他们的一倍。”腓拉得福斯更显轻松,他说道:“阿里索西斯,与轻步兵交战,你的骑兵尤为重要,我需要你带领骑兵击溃敌人骑兵后,尽量不要追击,而是攻击敌人的中路的侧翼,明白吗?!”
“明白!”阿里索西斯拨马而去。
戴奥尼亚的军队行进速度很快。没多久,腓拉得福斯的视野里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待他大致看清敌人的模样时,忍不住大吃一惊:因为对方的轻步兵实在是太轻了,无论是弓箭手还是标枪兵,全是单薄的亚麻衣,就连骑兵也是一部分着甲,一部分单衣,极其的寒酸。
难道这些人全是从图里伊港口临时征招的自由民?腓拉得福斯禁不住露出笑容:米隆的猜测果然没错,戴奥尼亚公民稀少,兵源紧张,自己甚至只需用轻甲兵和骑兵就能将其横扫!
戴奥尼亚的部队在距离500多米外停住脚步,开始重整阵型。
“我想克罗托内人,见到我们一定会非常吃惊,他们一定认为我们只是来袭扰他们的,却根本想不到我们是抱着要将他们全歼在这里的目的,才放任他们渡河的。”托尔米德感叹的说道。
“这一仗将向希腊人证明轻步兵和重步兵一样重要,只要策略得当,轻步兵也可以轻松战胜重步兵!”埃皮忒尼斯充满自信的说道。
“关键还要看莱德斯和赞提帕里斯他们能不能先歼灭敌人的骑兵。”托尔米德还是有些担心。
“放心吧,那可是我们的哈迪斯的神眷者戴弗斯大人的精心设计出来的计划!他可是哈迪斯的神眷者!”茨皮特一脸的敬慕:“你我都没想到,更何况敌人,他们一定会上当的!”就在他说话的时候,埃皮忒尼斯已经跳下马,走进队伍中,命令士兵们将间隔拉大,使阵型变得更加疏松,便于投掷和奔跑。
茨皮特也赶往右翼,下达同样的命令,而左翼莱德斯的骑兵阵型同样松散,这样,整个戴奥尼亚的左、中、右军阵如同发酵后的面包一样,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所占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
而对于腓拉得福斯而言,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将自己的阵型得厚度变薄,但是士兵间的排列也依旧还与往常一样密集,因为他觉得虽然无论重步兵还是轻甲兵,都是没有投射能力,但作为冲击力强、战斗力猛的近战兵种,密集阵型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一刻,传统的惯性思维禁锢了腓拉得福斯的大脑,造成的结果就是克罗托内的整个阵列长度仅与对面戴奥尼亚中路的长度相当,使得戴奥尼亚的军阵隐隐呈半弧形包绕克罗托内的军队。
但腓拉得福斯并不担心,他深知双方的人数其实相差不大,只要克罗托内士兵与敌人接触,那么胜利就会到来,他最大的信心保障来自于比敌人多出一倍的骑兵。因为对方的阵列太长,为了方便对阵,他命令阿里索西斯的骑兵脱离与中路连接,直接面对敌人的骑兵。
而克罗托内的中路是3000轻甲兵,他们的速度比重步兵快,等骑兵战胜敌人,侧击中路时,轻甲兵的速度能与之配合,一起将敌人中路击溃。至于左翼的3000多重步兵,腓拉得福斯当然明白,以重步兵笨拙的速度是无法追赶轻步兵的,他们只需缓步前进,保护好自己,同时钉住敌人的右翼,不让他们增援中路就行。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五章 特里翁托河会战(三)
戴奥尼亚这边,中路与右翼各是3000轻步兵,包含了弓箭手、投石兵、标枪兵,大部分是来自图里伊港口的自由民,从第一、二军团中抽调的几百名轻步兵大队的老兵则充任队官。
左翼四百多骑兵一向是打酱油的,按照计划,这次居然成了这场战斗制胜的关键,难怪一向稳重的莱德斯都有些沉不住气了,再三叮嘱各个骑兵小队长等战斗发起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说大队长,我们都很清楚了,你放心吧!”索里科斯说道。克莉斯托娅银行贷款资助的这一大群车夫不但增加了联盟税收,而且个个能骑善御,又有足够的马匹,因此成为骑兵队征招的重点对象,作为公民他们都责无旁贷的披挂出阵。索里科斯的年龄正好在征兵年龄的高限上,他个人倒非常积极,50岁的年龄当步兵肯定够呛,但是骑兵他认为凭他的经验,担任个队长还是绰绰有余。
“好吧,那就准备战斗。”莱德斯点点头。
“我们是清楚了,但后面那些人清楚了吗?可别到时候给搞砸了!”一名年轻的骑兵小队长插话道。
莱德斯面带笑容的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放心吧,库奇乌斯,他们打过的仗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在波斯他们面对的骑兵比这多多了。”
年轻的骑兵小队长不服气,还想再说。
这时,有人喊道:“快看,我们的投石兵出击了!”
没有进攻号角,也没有大声叫喊,投石兵们在老兵的带领下悄悄脱离阵列,快速跑到敌阵前,在距离两百多米的地方就开始挥动投石索,还正在排列阵型的克罗托内士兵立刻享受到“石雨”的洗礼,很多士兵来不及举盾防护,被砸的头破血流的不在少数。
“无耻的戴奥尼亚人!狡诈的戴奥尼亚人!阿波罗必将惩罚你们!”腓拉得福斯没想到敌人会来这一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破口大骂。
“进攻!进攻!立即进攻!”他气急败坏的大喊。
“呜!……呜!……”高亢的进攻号角吹响。
早就迫不及待的阿里索西斯立刻将长矛朝前一指:“骑兵前进!”
800名克罗托内骑兵呈倒扇形,他们个个双腿夹紧马腹,抖动缰绳,战马开始迈开四蹄,缓步小跑前进。
莱德斯的骑兵成松散的楔形阵,顶端是两名老练的骑兵,他们各自擎着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莱德斯见敌人已开始行动,他深吸了口气,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轻拍着打着响鼻的爱马的脖颈,注视着敌骑已经到了一定距离后,才大喊一声:“前进!”
“驾!驾!……”众人吆喝着,催动战马前进。和克罗托内骑兵左手控缰、右手夹矛的进攻姿势不同,戴奥尼亚骑兵双手控缰,长矛还挂在挂钩上,从小跑到加速,骑兵们控制着马速,不敢让它们的速度跑到最快,否则再没有接触到敌人前,就容易跌下马来。
春天正午的阳光并不炙热,战马们却喷气如云,扬蹄奋进,草泥四溅,尘土飞扬,500米的距离转瞬即到。
在相隔只有五六十米时,在旗手身后的莱德斯大喊一声:“右转!!!”
在他左侧并行的索里科斯立即高喊:“左转!!!”
前方的两名旗手迅速向左、右两侧分开。
在骑兵作战中,由于速度太快,一不留神后方的骑兵就有可能脱离阵型。楔形阵的特点是头小尾大,所以后面的骑兵能看到阵形前方骑兵的前进方向,再加上那两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即使再尘雾缭绕的战场,戴奥尼亚骑兵也基本做到了一致的行动,他们顺利的将楔形阵一分为二,分成两股,从前外侧绕开迎面冲来的敌人。
克罗托内前列的骑兵完全没有料到戴奥尼亚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彻底傻眼了,可是他们还不敢停下,在事先没有计划和协调的情况下,贸然做出任何举动,不但会扰乱阵形,还会被后面的骑兵将他们撞倒,践踏成肉泥,只能冲刺到底,再掉头回来。
但是同戴奥尼亚骑兵交错而过之后,再往前,他们赫然看到的是无数锋利的刺枪从晨雾中伸出来,向他们露出狰狞的寒芒。
“重步兵!有重——”克罗托内骑兵们惊呼着,想要勒住马匹,然而强大的惯性让他们连人带马直直的撞上去,瞬间人叫马嘶,矛折血溅……
一些重步兵直接被强大的冲力撞飞出去,但其他士兵恍若未见,一动不动的双手扶住尾端捍地的刺枪,在他们面前横七竖八倒着几十匹马和人,在血泊中挣扎……
这个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不止是希腊骑兵,任何地中海国家的骑兵也从未有过面对排列紧密的长矛阵,还敢直面冲锋的。后面的骑兵惊恐的想要控住战马,防止撞上去,但敏感胆小的战马们却抢先一步嘶叫着,忽然刹住快速突进的身体,马上的骑兵被惯性推着飞了出去,撞入矛林,被扎个对穿……
位于骑兵队伍中央的阿里索西斯好不容易停止住前进的战马,却看周围的战友有摔倒的、有原地打转的、有怎么吆喝、马也不走的,哀叫声、叫喊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整个骑兵队伍乱作一团……
阿里索西斯知道中了戴奥尼亚人的诡计,情况危急,已不容他多想:“左转!左转!从侧面出去!”
他大声疾呼,身边的护卫也跟着大喊,混乱的克罗托内骑兵有了主心骨,很快有了秩序。
就在他们调转马头,想要绕过前方的刺枪方阵时,戴奥尼亚之前绕开的两股骑兵就像人的双臂一样猛然合拢过来。
阿里索西斯的四周都响起了喊杀声,他忽然明白自己的骑兵被包围了:骑兵居然被步兵和骑兵包围了,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现在正变成事实!
“一齐往左侧杀出去!一起杀出去!!”阿里索西斯气急败坏的嘶声高喊。
但是前方一个更高亢雄浑的声音盖住了他的喊叫,重步兵的冲锋号角吹响了。
“兄弟们,杀光这些克罗托内人,为提马宋他们报仇!!”赞提帕里斯脱掉头盔,第一个手持刺枪冲上去。
一千多名雇佣兵怒吼着,跟着他往前冲锋,之前被撞倒的士兵也挣扎着爬起来,抽出军刀,上前厮杀。
之前坚固的“矛墙”就化作了无孔不入的流水,迅速渗透进混乱的克罗托内骑兵中。击杀静止状态的骑兵对这些身经百战的雇佣兵而言,再轻松不过。甚至他们大多放过了马匹这个价值不菲的大目标,采取两名雇佣兵同时对付一名骑兵的方法:一个负责牵制吸引对方的注意,另一个则瞅准机会,迅速从侧后方逼近,精准的将刺枪斜向上一刺,矛尖就从肋下皮甲的间隙刺入肺部,直达心脏,一击毙命。如果躲过了刺击,雇佣兵会将刺枪顺势用力往下一扫,将骑兵打下马来,还没等爬起来,脑袋就挨上重重地一脚,脖颈直接被踢断。
雇佣兵的杀人效率很高,就连戴奥尼亚骑兵见了,也下意识的远离这些凶神恶煞。
这场战斗结束的很快,除了几十名克罗托内骑兵逃了出去,一百多名骑兵投降,其余全部战死,阿里索西斯也没于阵中。戴奥尼亚人还获得400多匹战马,只伤亡50多名骑兵和20多名雇佣兵,这是一场完胜!戴弗斯发明的战术成功了!莱德斯听着手下汇报的战果,满面笑容,但他知道整个战斗还早未结束。
他分出70名骑兵继续追击残敌,催促其余骑兵赶去不远处的卡斯特隆城:“快赶回去取标枪!”
“莱德斯,我们跟你一块儿去。”赞提帕里斯和不少雇佣兵骑着抓获的战马赶来。
“你们……”莱德斯本能的想拒绝,但雇佣兵毕竟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好直接开口。
赞提帕里斯看出他的心思,说道:“你现在手下的骑兵不多,我们虽然骑术差些,但投掷标枪可比你们强,人多了就能给克罗托内更大的压力。早点结束这边的战斗,也好早点增援戴弗斯!”
赞提帕里斯的话提醒了莱德斯,他不再纠结于是否是骑兵的问题:“希望你们能跟上我们的速度,我不会停下来等你们。”
“放心吧。”赞提帕里斯笑道。
………………………
腓拉得福斯还不知道他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现在他所率领的中路的轻甲兵正陷入困境中。
当进攻号角一吹响,轻甲兵们就向前突进。
敌人的投石兵慌忙后撤。
再突进,接着箭雨袭来……再接着是标枪……
轻甲兵付出了一些伤亡后,距离敌人很近了。
就在这时,敌人中路的轻步兵整体后撤了。
轻甲兵再追,敌人再退。轻甲兵追得快些,敌人就退得快些;轻甲兵追得慢些,敌人就退得慢些……双方始终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六章 特里翁托河会战(四)
轻甲兵虽然是“轻甲”,毕竟有“甲”,而且手上还拿着皮盾和长矛,怎么可能追得上一身单衣的敌人。可一旦他们停下来,那么敌人的远程攻击就开始了。
更可虑的是中路的敌人趁着轻甲兵突进时渐渐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阵中牵引轻甲兵,另两部分绕到了轻甲兵的两侧。
当轻甲兵前进时,侧翼却受到了敌人的攻击。顾前则顾不了左右,顾左右则无法防护前方。克罗托内的轻甲兵象一头野猪一般鲁莽的横冲直撞,结果不但没伤到敌人一根汗毛,自己的伤亡却在一点一点的增加……
“骑兵呢?!怎么骑兵还不来!阿里索西斯在干什么!!”看着士兵一个个倒下,腓拉得福斯的心情变得急躁,忍不住破口大骂,他可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用单纯的步兵和全是轻步兵的敌人战斗,有多难受了。打也打不着,追也追不上,反而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向左侧后退!向左侧后退!!”他大喊道,护卫队也跟着喊,若是在之前的追击时,亢奋的士兵们是听不清他在喊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聚成一团,小心翼翼的躲避箭矢、石头,已经开始有些畏惧和疲惫,腓拉得福斯的命令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轻甲兵们呼啦啦的匆匆后撤。
谁知戴奥尼亚的轻步兵像附骨之蛆一样紧追不放。
腓拉得福斯原来的意思是向左侧后退,与左翼的重步兵会合,这样有了他们的存在,可以护住轻甲兵的侧翼,在骑兵得胜归来前减少伤亡。此刻,腓拉得福斯还坚信克罗托内骑兵会胜利。
然而他身处阵中,却不知道他原本以为会在他左后方的左翼重步兵其实已被敌人右翼的轻步兵给引偏了方向,他们故意一点一点往西北方后退,使得行动缓慢的重步兵不知不觉中由原来正对北方变成了向西北方前进,结果导致克罗托内的中路与左翼的间距越拉越大。
轻甲兵快速的后撤了一段,不但没有与左翼会合,反而因为在后撤中无法做到更好的防护,导致伤亡迅速增加。现在他们被迫再次转过身来,用皮盾护住自己,慢慢的后退,躲避着密集射来的箭矢,看着前方地上不断增加的受伤倒地的战友被敌人补刀割喉,轻甲兵们的士气在动摇。
这时,他们听到了身后密集的马蹄声,因为要躲避箭矢无法回看,但他们都长出了口气:“骑兵!我们的骑兵终于来了!!”
腓拉得福斯心中疑惑:阿里索西斯的骑兵怎么跑到后面去了?!不是跟他说过,击溃敌人左翼之后,让他带领骑兵去夹击对面的敌人吗!这点能力都没有!!正气恼时,有人急喊:“标枪!小心标枪!他们是敌人!!”
伴随着这惊呼声,几百支标枪呼啸着从后方袭来。
腓拉得福斯身处阵列后方,又头戴色彩艳丽的将领头盔,当然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当即身中三支标枪。腓拉得福斯倒下时,至死也未明白:为什么兵力占优的克罗托内骑兵会失败?
寄予厚望的骑兵原来是敌人的!这成了压垮轻甲兵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丧失斗志,四散逃窜,戴奥尼亚的轻步兵和骑兵趁势追击,轻甲兵不可能跑得过这些装备简陋的轻步兵,更别提骑兵的速度,被追上后,大部分士兵都选择了投降。
解决了克罗托内的右翼骑兵和中路的轻甲兵之后,戴奥尼亚人集中全力对付最难啃的重步兵。
当3000多克罗托内重步兵被7000多戴奥尼亚轻步兵和骑兵包围后,这些重步兵们都明白,他们的中路和左翼恐怕都凶多吉少,尤其是莱德斯的骑兵高举着腓拉得福斯的首级,绕着重步兵的军阵,呼喊着让他们投降,对这些克罗托内人心里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统帅这支重步兵的将领是克罗托内人菲洛斯,副将是西里庭的将军保萨列尤斯,两人面对如此糟糕的局面发生了争执。
菲洛斯认为:轻步兵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并不太大,只要能坚持前进到达,前方主力的渡河处,协助大部队击败戴奥尼亚的大军,最后的胜利仍旧属于克罗托内。
保萨列尤斯则认为:在被全面包围攻击的情况下,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很低,而要到达的目的地至少有六七里地,以士兵们现在的状况几乎不可能坚持到达西面的步涉河段。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分道扬镳。保萨列尤斯带着西里庭士兵、还有部分特里纳士兵共计1700人,开始撤退,准备返回特里玟托河南岸;菲洛斯率领1400名克罗托内重步兵开始加速西进。
克罗托内的突然分兵对待戴奥尼亚的几位将领造成了困扰。
莱德斯、茨皮特认为:应该重兵包围西进的重步兵,用少量兵力驱赶撤退的敌人。
埃皮忒尼斯表示反对,他认为:敌人既然撤退,说明斗志不强,只要我们在继续追击、进攻,他们必然投降,之后再重新包围剩余的重步兵,才能全歼敌人,下一步的计划实行起来才会更加容易。他的意见得到了赞提帕里斯的支持。
情况紧急,没有时间去争论。戴奥尼亚的兵力也被一分为二,埃皮忒尼斯与赞提帕里斯率领所部负责追击撤退的重步兵。
西里庭与特里纳人确实斗志不强,他们不是克罗托内人,与戴奥尼亚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虽然西里庭的公民在半年前在戴奥尼亚的突袭中伤亡不少,但参战主要是因为盟约,顺便捞点利益,替死去的公民复仇只是其次。可当战局恶劣、威胁到他们生命时,他们当然不会硬拼。分兵,他们是欢迎的,他们认为戴奥尼亚轻步兵的注意力会放到西进的克罗托内人身上,却没想到戴奥尼亚人仍对他们紧追不舍,而且数量众多。慌了神的他们刚到特里玟托河下游的步涉处,想起之前过河时就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今敌人更多,进攻会更猛烈,他们的心就凉到了心底。
特里纳人首先投降,然后保萨列尤斯率西里庭人投降。
克罗托内重步兵说是要加速前进,其实速度比之前快不了多少。重装步兵虽说防护很好,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怕弓箭、标枪、石块的远程打击,石块对头盔的撞击会让他们头晕,他们的大腿、脚趾、双手裸露在外则须小心弓箭,而亚麻胸甲并不能完全挡住标枪的近距离重击。当然他们手中所持的直径一米、包有铜皮的大圆盾是完全可以抵挡正面的攻击,可是敌人不光在正面,侧面、后方处处都有敌人,怎么防?
距离克罗托内大军所在不过六里,平时正常行军一个小时可到,现在半个小时过去,才走了不到一里……不断的有人中箭、中枪倒下,他们就像一只巨兽,被行动灵活的狼群不停的撕咬、放血,越来越虚弱,越来越疲惫,前方看不到一点希望,而敌人的箭矢和标枪却始终如此充足(戴弗斯让卡斯特隆人将器械库里积蓄多年的箭矢、标枪全献出来,用驮兽运到了战场后方),所以当埃皮忒尼斯、赞提帕里斯率军返回,将缴获的西里庭、特里纳的军旗掷到克罗托内重步兵阵前招降时,处于包围之中、时刻在防御远程打击的克罗托内人维持了如此之久、摇摇欲坠的士气终于破碎。在他们投降之时,完好无损的士兵不到千人。
…………………
半年前还是新兵的阿尔西尼斯如今已经是第一军团的一名小队长,手下管着九名士兵,其中有六名都是预备公民,是新兵。
戴奥尼亚军队这半年扩张之快可想而知,当然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这种惨烈的大战之中,双方重步兵素质的高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重步兵并不只是穿上盔甲、会用盾击、会用枪刺就是一名合格的重步兵了,在会战中重步兵最重要的一点是信任和默契。在排列紧密的阵线上,一名重步兵他左手持盾、右手持枪,沉重的铜皮圆盾会使他带着他的身体往左倾,圆盾就自然护住了他的左胸和左侧战友的右胸,而他的右胸则被右侧战友用盾保护,这样盾面连成一线,防御住了敌人的戳刺,他需来回移动圆盾,这样的动作既消耗体力,而且容易扰乱阵列,他只需要专注于两个动作,右手不停的戳刺和向前的推挤,所以信任队友,信任他会保护好你,这才是重步兵方阵成功运行的关键。
一个城邦的公民最少几千人,最多几万人,不是左邻右舍,就是沾亲带故,从小一起玩耍,青年时接受长辈的重步兵训练、一起参与竞技、一起学习,成年后一起劳作、一起参加聚会……尽管每年城邦公开的集体性军事训练不多,但是信任源于他们的从小的培养,只要站在战场上,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站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七章 特里翁托河会战(五)
戴奥尼亚的自由民则不同,他们来自各个地方,为了生计而奔波,养成了利己的习惯,甚至在成为戴奥尼亚预备公民之前,大多数人从小到大没受过重步兵训练,也没有上过战场,半年多的强化训练并不能完全消除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当敌人的刺枪戳向右胸的时候,他本应该交由队友去防御,自己用刺枪回击,逼迫对方回防,减轻己方压力,可是出于本能的反应,他收盾回挡,结果让身旁队友的半边身体暴露在敌人的刺枪下……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人人都只能自己顾自己,从而让阵线不再紧密,不但无法有效的合力推进,还让克罗托内人从缝隙间挤进去,利用个人的能力进一步冲乱戴奥尼亚的阵线。
戴奥尼亚第一军团本是老兵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团,它原本有四个大队的老兵,但是被抽调了大量的老兵充任三个军团的各级队官,而且戴弗斯又抽调了300名老兵做预备队,从而不得不大量补充新兵,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在占据有利地势,并且一开战就抢得先手的情况下,不但没人趁机将对面的敌人全部赶下河,反而在相持很长一段时间后,居然开始在克罗托内人疯狂的反攻下,缓缓后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