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荀少彧可是有着镇杀三大掌刀人的战绩,让豫州诸侯哗然一片,郑、宋二国同时将其作为大敌,都寄期望扼杀这一位天人种子。
以荀少彧此时的彪炳战绩,便是放眼豫州大地,都是一尊惊艳一世的绝顶人物,绝对有资格踏入天人之道,便是再进一步凝聚大道道果也不无可能。
而如今直面这等人物,以南公错一介大宗师的修为,如何不心惊胆颤。
但见荀少彧步伐缓慢,一步迈出千二百丈,只是寥寥几步间,就走到了青杀口关隘下。刀锋凌厉非常,刺骨的刀气甚至影响了天象变化。
铮——
在吴刀出鞘的一刹那,荀少彧握住刀柄,一身沛然气机涌入青杀口中。
“杀!!”
他刀若狂风骤雨一般,刮起了一场血色风暴,但凡卷入气机之内的宋兵,恍惚间一一身首异处。
南公错看着荀少彧杀伐之象,嘿然冷笑一声,毫不犹豫的反手砍下常云光的项上首级。
常云光脖腔喷涌出一道血雾,染红了南公错的衣甲。其神容至死之时,犹自目眦欲裂,一双虎目瞪视前方。
南公错金丝大环刀高举,寒声道:“诸位,这时吾等拿下青杀口的最佳时机,吾等身家性命寄托于此。尔等随吾南下吕国,正是为吾宋国千秋大业。如今他吕国自顾不暇,正是吾宋国争一世霸业的时机。”
“杀,只要杀了吕国摄政君,打断了他们的脊梁,他们还有什么能耐反抗!”
“杀!”
几尊宋国大将一甩衣甲,冲向执刀而立的荀少彧,其中南公错咆哮如雷,更是将常云光的首级直接掷向荀少彧,手上提着的金丝大环刀刀刀致命。
“常云光!”
看着熟悉的面容,荀少彧心头怒意更甚,一把接过首级,看着常云光首级犹自不屈的神情,低沉的叹息着:“北极折柱,吾少一大将啊!”
北极者,帝星也!
要知道,常云光是他的三大心腹之一,陪着他南征北战,奠定了他今时基业。如今少了常云光的辅佐,则不吝于斩断荀少彧的左右手,一直被视为最信任的重臣之一。
失去了常云光,不但是荀少彧的损失,更是吕国上下的损失。
电光火石之间,种种念头一闪而过,荀少彧身形骤然一动,强烈凶猛的刀风,呼啸在青杀口上空,刀光几若长龙腾空。
南公错想凭着自身大宗师的能为,再有几十尊军中大将辅佐,擒杀荀少彧这位摄政君。
但是顷刻之间,荀少彧就用绝对力量撞开了连绵的攻势,肉身金刚不坏,任凭一式式杀招临身,荀少彧只若清风拂面而过,身上发出金石交鸣之音。
恐怖的力量几如山塌地陷,荀少彧吴刀在手,一刀劈断了一尊宋国大将手中的长矛,刀锋直接顺着砍下,将这一尊宋国大将自额头往下分尸。
这是如今荀少彧,自感悟天人道心之后的第一次出手,力量精微之极,一分力可当十分、十二分用。
荀少彧一出手,就压着众多宋国大将打,南公错武道强悍凶猛。但在荀少彧眼里就只是小孩子的把戏,几大高手围攻荀少彧,荀少彧只是随意出了几招,就打杀了几尊宋国大将。
此刻,数十万宋军乱成一团,到处都有喊杀声喧嚣入耳,区区一座青杀口当真势若危卵。
幸亏几十万大军并未组成阵势,要不然真的发挥出军阵的厉害,连荀少彧这等参悟天人之妙的大高手,都不见得能抗拒几十万大军的兵锋。
荀少彧一人压着宋国众将打,混元一炁神功肉身无敌,手持吴刀一刀斩断生死,短短在十数息内,就打死了七八尊【脱胎换骨】级数的宗师人物。
眼见荀少彧凶威如此之强,吓得大将们几乎肝胆俱裂,几十万大军失去约束一片混乱,缺乏有力的调度,只能向无头苍蝇般涌入青杀口。
呜!
呜!
呜!
就在宋军处于混乱之际,号角声骤然向彻,十万整装待发的上蔡新兵,已经行到了战场。大军在各路大将的统率下,豁然杀入青杀口。
一方有着十万养精蓄锐的新兵,一方则是几十万鏖战已久的精锐,两方以青杀口的战场,开始再度争夺这一座关隘。
荀少彧麾下的十万上蔡新兵,只是招募时间不长的兵丁,有的人甚至都没有见过血,也有的没有上过战场。这些新兵们在涌入战场的一刹那,就被许多宋国老卒砍翻在地。
一个个老卒甲衣上血迹斑斑,狞笑着与上蔡新兵们搏杀着。这些新兵在战场上的搏杀意识差,但经过几番生死游走之后,迅速的蜕变为一堆敢战、能战之士,成为以后的百战精锐种子。
战场就是一座炼炉,只有经历过百经煅磨的人,才能有资格磨练融入其中。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 第三三八章第二神刀
————
哑!
哑!
哑!
一场大战过后,青杀口上下留下尸骸遍地,秃鹫、乌鸦数以千百计,扑在一具具尸骸上咀嚼着腐肉,洒落满天灰羽。
这一场大战极为惨烈,可谓是吕、宋两国五十年来,第一次如此激烈的鏖战。仅仅折损在青杀口上的两国将士,就不下于八万之众,几乎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场绞肉机。
荀少彧一身衣甲,周匝亲兵护卫,矗立于破败城墙上,眸子注视着战火余烬,一名名兵卒入驻青杀口关隘,‘荀’字大旗招摇在长空之间。
这些上蔡新兵们面色凝重,搬运着关隘上的尸骸,看着周匝的昔日袍泽,永远的留在青杀口,每一名甲兵的心中,都带着一抹仿徨。
这一场战争的残酷,当真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前一刻音容犹在脑海中,下一刻就成为一具尸骸。能在战场上囫囵着活过来的人,几乎每人都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磨砺,精气神焕然一新。
一眼望去时,这些上蔡新兵们身上,每人都带着一丝丝肃杀之气,其目光顾盼间,赫然有着野狼一般的凶狠,令人似如堕入狼群一般,心惊肉跳中带着不安。这是他们褪下了最后一丝青涩,成为一名见惯生死,百战强兵的第一步。
经过几十日连绵大战,青杀口早已被破坏的衰败不堪,将士们徐徐接管着青杀口防务,默默舔舐着自身的伤口。
荀尚赫衣甲铮铮,来到荀少彧身前,道:“君上,常司马的尸身,已经让匠人用金线给缝合了。”
这一位昔日的公室宗傅,如今成了荀少彧麾下一员猛将,一身先天顶尖的武道,是大宗师之下都是横扫一切的强横人物。
荀少彧登位摄政君以来,不仅仅提拔许多寒门子弟,就连勋贵子弟,乃至于公室子弟都得到了大力的提拔。
“嗯……”
荀少彧不轻不重的点了点头,眸光中流露一丝悲戚,道:“先将常云入殓,千载楠木是上好的养尸木,配得上常云光戎马一生的功勋。”
自打退了宋军攻城之后,荀少彧当即召集军中高手匠人,让匠人们以金丝为线,将常云光尸首缝合,并以千载楠木为棺,收敛自家大将常云光的尸身。
要知道,作为荀少彧三大心腹之一,常云光的战死,对于荀少彧打击颇重,甚至一度让寡恩刻薄的荀少彧,都暗自神伤了许久。二人相识于微末,情分自然格外不同,荀少彧起于南蔡时,常云光就是他麾下大将,是当之无愧的重要心腹。
在荀少彧三大重臣中,上阳朝老奸巨猾不得真正的信任,诸逾行谨小慎微太过功于心计,只有常云光最为坦荡赤诚,可谓荀少彧心中最信任的人。
若非是最信任常云光,荀少彧也不会让常云光镇守青杀口,驻守着这一座宋国进入吕国的门户。如今常云光的突然身陨,不但让荀少彧颇感肉痛,也彻底打乱了荀少彧心中的安排。
荀尚赫道:“您看,用不用去见常司马最后一面?”
荀少彧眸光冷漠,眺望着宋国大营,手掌按着刀柄,道:“不用了,斯者已逝,兵家中人杀伐过盛,最后都免不得一马革裹尸的结局。所谓将军阵上死,常云能战死沙场,也是求仁得仁,善始善终耶!”
荀尚赫闻言之后,随即默然不语的站在一旁,只是他再看荀少彧背影时,眸光中的情绪异常复杂。
荀少彧不管荀尚赫的复杂心思,伸手按在城墙上,眉宇间一股戾气甚重,道:“常云所需要的,不是吾等无用的悼念哀思,而是他宋军大将的人头首级,尤其是那个宋国大司马南公错的首级!”
荀尚赫迟疑,道:“君上,宋军高手太多,南公错此人不入武圣之列,算不得什么大敌。只是几十万宋军势大,且青杀口关隘坍塌一角,若是南公错整兵列阵而来,青杀口定然难保。”
一支大军的强悍与否,还要看它列阵之后的威力,‘天元’级数的道兵甚至能屠戮天人,道果级数天人都要退避三舍。
因倘若几十万人只是一盘散沙,荀少彧一人一刀就能杀穿,但几十万兵甲齐心协力,就是荀少彧成就天人之道,也不敢轻言胜负。
何况,宋国几十万精锐之师的战力,可不是上蔡十万新兵能比,无论战力还是硬实力,都要强于上蔡十万新兵太多太多了。
蓦然,荀少彧眉头一挑,问道:“吾军伤亡如何?”
荀尚赫开口,道:“上蔡十万新兵经此一役,阵亡三万有余下,轻重伤四五万众。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可谓是极为的悬殊。”
“如此的悬殊吗?”荀少彧缓缓闭上眸子,神情似乎毫不意外。念叨了一句。
十万上蔡新兵能能坚持到现在,还没有被宋军给打崩,荀少彧个人武力起到了绝对的掣肘。
当时,荀少彧一人一刀,杀的宋军溃不成军,几十员先天大将死伤近半,被荀少彧生生劈杀十数,更是重伤了宋国司马南公错。
若非在最后关头,引来一尊宋国武圣人出手干预,以气机威慑荀少彧,让荀少彧暂且罢手。否则真让荀少彧冲入大军,以当时宋国几十万大军,并没有大将居中调和的情况下,只荀少彧一人就能击破万军,就能让几十万大军死伤狼藉。
可惜,那一位宋国武圣人的威慑,让荀少彧如芒在背,不得不放弃到手的机会。
若是只有一尊武圣人,荀少彧自是不惧,但他一旦被那尊武圣人拖住,几十万大军的冲锋,足以摧毁青杀口,以及上蔡十万新兵。
“宋国的武圣人,吾已经杀了三个了,就是不知刚才那人,是五把刀中的王刀……亦或霸刀!”
…………
宋军大营中,一间营帐内!
南公错面上恭谨,看着对面盘坐的中年人,神色间带着敬畏。
这一位中年人,可是宋国最为神秘的两把刀之一,是宋国仅次于国君的强悍人物。南公错虽是宋国司马上卿之一,但在这位的面前,也只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造次。
宋国五把刀镇压国运,其中诡、邪、恶三刀为下乘,王、霸二刀才是上乘之道。
看着元气大损的南公错,中年人眼睑低垂,淡漠道:“看来,吾这一遭是来对了!若非吾来的及时,你早就成了荀少彧的刀下鬼了,吾宋国的几十万大军,也难说能剩下多少。”
南公错道:“多谢大先生相助之恩,吾南公错身死是小,几十万儿郎的性命是大。只是谁也没想到,荀少彧会如此的可怕!”
说到荀少彧时,南公错的眸子中闪烁着惊恐,那一刀斩杀一尊先天大将,不过十数息时间,就几乎重创了数十尊先天大将的恐怖人物,让南公错的一颗道心,都由衷的感到了恐惧。
若非南公错置身大军中枢,几十万大军军气任由调用,非天人神魔不能杀他,他都未必有胆量还在青杀口停留。
中年人轻轻一笑,道:“能以一敌三,接连杀了诡刀、邪刀、恶刀,若非可怕到了极致,又会是什么?”
虽然中年人面带笑意,但笑意中蕴含的冰冷,着实让人手足战栗。尤其在说到诡、邪、恶三把刀的时候,眸子中的冷漠,让人以为他说的只是旁人。
一想到荀少彧的恐怖,尤其是万军莫敌的身影,南公错低声问道:“那个人的武力,是否已经触碰到了超凡入圣之上?”
南公错的话语中夹杂着太多的不安,一尊超凡入圣的武道中人,本就是极端强横的人物,而在此基础上更近几步,才是不死长生的天人之道。
以宋国传国万载,历史不能说不悠久,但驻世的天人老祖,很可能都不会超过五指之数。从中也可看出,天人之道的难得,几千年都未必能出一尊成就者。
倘若荀少彧真能跨入天人之道,对于宋国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天人?他距离天人之道还差些火候,天门四关只打破了心关,与天门圆满的天人之道,确实是不可以道里计。”
中年人低声一笑,道:“你也不用拿他来搪塞吾,你可是知道,君侯的耐心是有限的?不管荀少彧武力有多强,你迟迟不能拿下青杀口,以君侯的脾性,你会有什么下场?”
“在君侯没有彻底放弃你的时候,青杀口必须拿下,无论荀少彧的战力如何,你都必须攻克青杀口。”
南公错闻言面色凝滞,宋国坐拥几十万大军,的确是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有着荀少彧这一尊武道强人坐镇,想要攻克青杀口需要付出的代价,又着实是过于沉重了。
南公错苦笑道:“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就让先生领兵,或许青杀口早就被荡平,也不至于让吾左右为难了!”
在被荀少彧惊人武力震慑后,南公错已经吓破了胆,只要一想到青杀口上的荀少彧,恍惚间看能看荀少彧,一手持刀劈杀宋国大将的血腥一幕。
霸刀幽幽道:“哼……吾身负镇守霸刀之职,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离开半步。就是君侯亲命吾带兵,吾也只有首先保护霸刀,其它只能爱莫能助。若不是先前情形危及,关乎几十万大军,吾可不会随意出手。”
毕竟,如今的宋国只有两把神刀,实在经受不得损失。宋国在遗失了邪、诡、恶三把刀之后,唯有王、霸二刀镇压国运,致使国运都有些不稳。
故此,哪怕王、霸任意一口神刀的实力,都远远高过邪、恶、诡三刀,都不敢有丝毫动作,生怕接连引起恶性反应。要是这一位霸刀掌刀人再出什么差错,宋国国运可就彻底低落谷底,再也不要想着取代郑国的霸主地位了。
至于诡、邪、恶三大神刀寄托的宋国国运,虽然让宋宣侯为之肉痛,却还不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若再折损一口镇国神兵,才是真真正正的切肤之痛。
听着霸刀的说辞,南公错神情一动,躬身一礼,道:“请大先生教吾!”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霸刀冷笑道:“看在你不蠢的份上,吾就明的告诉你。吾已经收到消息,吕国闻渊明已经担任西北大帅,执掌西北十几万大军,欲图在最短时间内削平西北。”
“而荀少彧在此时,不惜亲自率军驰援青杀口,您难道还不明白他的意思?一旦闻渊明真的削平西北,怕是立刻携着大胜之势,北上直入青杀口。到时两路大军汇合之后,岂不就是攻守易位了?”
南公错沉默不语,青杀口只是强弩之末,就是荀少彧的十万上蔡新兵,也抵不住二十万玄铁精骑的几轮冲锋。只是荀少彧一人一刀威慑太大,着实震得宋国大军不敢入雷池一步。
“速战速决!”
似是极为艰难一般,南公错轻声叹息道。
…………
军营之中,烛火摇拽!
霸刀端坐在军帐中,轻轻擦拭着手中的神刀,面上神情极为虔诚专注。
这一口神锋之上,流动着金色的锋芒,不时有着嗡嗡鸣响之音,回响于军帐中。
所谓霸刀之道,就是霸道!
而霸刀无愧参悟霸道神髓的入圣之人,一举一动都是chi luo裸的霸道之意,恍若一座通天神山威压众生。
霸刀冷峻的面庞上,浮出一抹诡异,道:“邪、恶、诡三把刀,都折在了吕国,也不知道吾这把霸刀,能不能试试他的深浅。”
宋国姒氏的五把神刀,硬生生被折断了三把,物伤其类之下,王刀、霸刀两大掌刀人对于荀少彧,自然满满都是敌意。
同时,身为五把刀之一的霸刀,心中何尝没有一丝跃跃欲试之感,要与斩断三把神兵的强人,来上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只是,宋国武圣人级数的大高手一下折损三尊,已然让宋国举国哗然。这时候的霸刀,作为宋国两大最强掌刀人之一,不但感受到了来自吕国的压力,也感受到了宋国内部的压力。
而且,那一位最为神秘莫测的王刀,因为身份原因不能轻易出手,身为宋国至强之一的霸刀,自然是感受到了尤其沉重的压力。
“踏破心、体、神、气四大天关,好久没遇到如此棘手的对手了!”
元始诸天 第三三九章十绝仙人
————
青杀口,关隘!
“哈哈哈……”
一道金光遁入虚空,一枚枚金色宝篆浮现,荀少彧看了看玉符,遽然将玉符塞入袖口,面上一丝喜意流露,笑道:“闻太师老而弥坚,西北大军摧枯拉朽,lián zhàn连捷,西北大局平靖有望啊!”
这一枚传讯玉符,是自西北大军军中发出的,内中有着西北战事的详尽军情。
自从闻渊明坐镇西北以来,在上清宫的有力扶持下,公子则、公子央的大军且战且溃,闻渊明大军一路追剿而上,打得公子则、公子央二人溃不成军,吕国终于迎来了四方统一的契机。
荀少彧缓缓开口,道:“吾吕国西北平定,天佑吾吕国江山。”
十数位军中大将,簇拥在荀少彧左右,听着西北的有利局势,面上且惊且喜,纷纷上前道:“恭喜摄政君,贺喜摄政君,西北局势平定,社稷山河混一有望!”
这些军中大将追随荀少彧,自然有着自己的诉求。尤其是如今吕国混一在望,这些大将都分量更是不轻,尽是新君臂膀,得力的干臣之选,
荀少彧扶着城墙,目光炯炯有神,道:“西北平定可期,但在此之前,吾等同样身负重担,闻太师剿灭西北,尚需一些时日。在这些时日之内,边境宋、郑二国虎视眈眈,就需吾等将士竭力争取了。”
“只要闻太师大军北上,郑、宋二国何足道哉!”
“诺!!”将士们一脸振奋之色,齐声高呼着。
宋国几十万精锐之师在望,青杀口驻军谁人心中没几分震怖之感。两方彼此战力相差悬殊,又有大将常云光战死关隘,军中的锐气受挫极重。
固然有荀少彧这一尊武道强人,亲自坐镇青杀口,一刀镇压千军万马。但青杀口军心不稳已成事实,十万没上过战场,没经历过血火的新兵,突然面临宋国精锐之师,这一股压力之庞大,足以将上蔡新兵们的军心压垮。
然而,这一遭西北战局的大胜,尤其是荀少彧给众军留下了一丝期待,暂且安抚了经历惨重伤亡的上蔡新兵们。
荀少彧扶着刀鞘,眸光中透着一缕精芒,呢喃自语道:“宋国……西北……咱们不妨看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一想到西北,他面色中带着些许阴沉,常云光的战死,不仅让他痛失了一员大将,更是让吕国缺少了未来的一位国之柱石。
能似常云光一般赤诚与君,让人放心的的大将,着实是太少太少了。
荀少彧低声自语,道:“常云……你不会白死的,吾不但会为你报这一刀之仇,还会完成你的遗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烹杀公子贺。”
常云光此生唯一的遗憾,就是胞弟被公子贺烹杀。那可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感情深厚,胞弟之死是常云光凭生第一大大恨事。
本来荀少彧还在考虑,日后应该如何对待公子贺,是让他无声无息的死亡,还是真的应诺将其烹杀。
毕竟,常云光是他麾下重臣,其感受他不能不顾及一二。但是荀少彧与公子贺的血脉关系,一旦chi luo裸的将其烹杀,无疑会给荀少彧带来许多非议。甚至还会引来殷天子的问责。
然而,此番常云光为荀少彧奋战至死,内中的情分到底非同寻常,值得荀少彧不惜非议。
…………
西北大军,十数万顶尖精锐之师呼啸天地,上空血煞气机一如滔天巨浪,席卷着天地八方。
帅帐之中,闻渊明一脸威严,稳稳端坐于帅位,雌雄宝鞭置于兵器架上,身前长案上摆放着一张兽皮,兽皮上用木炭,详尽画着万里山河地势。
在闻渊明左右两侧,各有着五尊座位,其上坐着一位位道人,皆有着自己的一番斐然神采。
这十位道人,都是闻渊明自上清宫中请来的帮手,不但是上清宫中一等一的大高手,更是闻渊明的知交好友。
如今这些知交老友,难得的聚上一聚,自然是免不得叙旧一番。
一尊中年道人开怀大笑,开口道:“闻道兄,想你我当初上清宫学艺,转瞬就有二三百载,今时再见俱然垂垂老矣喽!”街南絮往
“老喽!老喽!”闻渊明挼须感慨,道:“想当年吾等几个师兄弟,一起在上清宫时学道,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门中闹起了不小的风波,那时候……真让人怀念啊!”
一尊清瘦道人拱手,道:“当年,贫道初入师门,多有闻道兄提携,否则也难有贫道今时今日的成就,怕是早已入了轮回,再见似如陌路人矣!”
在坐的道人们摇头叹息,回忆往昔少年懵懂之时,几人能没有些许岁月蹉跎之叹。哪怕他们都是大地游仙,寿达几千之数,但少年时代的峥嵘,仍然值得他们回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