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然而,吕国又有一尊顶梁柱出世,就是只有荀少彧天人战力,没有具备天人道境,也是一尊不能轻辱的人物,代表着吕国具备让十绝仙人为之忌惮的力量。
“看来,是时候调整一下心态了,摄政君到底不比以往啊!”
元始诸天 第三四三章宣武诸侯
————
询日,
吕国三浦之一,泉浦掖庭,凌烟阁!
一名名臣僚大夫着朝服,手中持着一白玉勿板,徐徐踏入凌烟阁大殿。
这些得入凌烟阁的臣僚大夫们,皆是气足神完,举手投足都气势惊人,每一步伐迈动,都携着非同一般的精神气魄。
毕竟,有资格担任大夫名爵之人,除非是古老氏族、人王贵裔之流,至少都要有着【脱胎换骨】级数的修行,才有能力镇守一方,作为一方封邑大夫。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这些臣僚大夫们,一一伏身叩首,神色中一片肃穆,其三呼之声,徐徐回荡在凌烟阁内外。
一栋栋宫阁之间,一名名身型壮硕的大戟士矗立宫道,这些大戟士身着黑沉沉的甲胄,血红色的披风迎风招展,一张张面容冷硬的如刀削斧凿一般,为这一座森严的宫廷,再添三分的沉肃之色。
踏!踏!踏!
荀少彧一身素袍,腰间玉带鸣环交响,不疾不徐的走到君位前,眸光淡然的接受着臣僚大夫们的叩拜。
“诸卿,免礼!”
他左手扶着腰间吴刀刀柄,环佩交鸣碰撞,看着殿中诸臣,俨然已有一副强国君主之象。
荀少彧以天人之姿,横扫数十万大军,其气魄之强悍,纵论吕国历代国君,绝对能列入前三。
众多臣僚大夫闻言,再度叩首,道:“臣等,蒙谢君恩!”
“臣等,蒙谢君恩!”一声声谢恩,自凌烟阁内传出,掖庭大戟士们面色沉肃,声震掖庭内外。
“臣,蒙谢君恩!”
闻渊明矗立众臣之首,挺拔高大的身躯,在殿中极为引人瞩目,尤其闻渊明作为太师,亲身率众臣僚向荀少彧揖礼,更是引得群臣心头震动。
“诸位,毋需多礼。”荀少彧高坐君位,作为实质意义上的吕国执政,又携带天人威势,其威权之重几乎与当国二十载的吕文侯相若。
吕国可谓经年大战,荀少彧一步步自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用酷烈非常的手段,一次次证明了文侯诸子中,唯有他才适合今时今日的吕国。荀少彧身上有着其他文侯诸子,远远不及的狠辣果断,以及超乎众公子之上的魄力雄才。
不止一次的向吕国国人证明,只有他才能让吕国再度恢复昔日的兴盛之势。
因此,在荀少彧青杀口大胜、闻渊明西北大捷的捷报,通传吕国诸地之后。哪怕最固执的封邑大夫,也不得不放下桀骜,乖乖的俯首帖耳,任由荀少彧驱使往来。
尤其是如今,荀少彧已然奠定了自身的君位,在无可抵挡的威权之下,众多臣僚大夫只得在这位年轻君主面前瑟瑟发抖。除了极个别的几位老臣,满殿众臣在荀少彧君威之下,谁敢有丝毫放肆。
荀少彧的目光扫视着宫阁中的群臣,最后在闻渊明身上稍有停顿。
他清冷的声音,回荡在宫殿内,道:“太师闻渊明三战定西北,削平公子则、公子央之逆,扶保社稷存亡绝续不失,此功莫大焉!”
“……此功莫大焉!!”宫阁中的声音,仍在不断回响着,致使众臣目光纷纷注视闻渊明这位五朝老臣,眸光中不乏艳羡。
“且辅佐四朝,屡建功勋,百二十载呕心沥血,吾荀少彧深受大恩,吾荀氏子深受大德,可谓吾之宰父耶!”
听着荀少彧‘宰父’之言,闻渊明蓦然下跪,手持着白玉圭,道:“老臣,不敢当摄政君如此赞誉,’宰父‘之称受之有愧!”
此刻荀少彧如日当中,不但斩杀宋国司马南公错,更是击溃数十万宋军,在吕国威望之高,让人难以置信。如今荀少彧竟然加封闻渊明为’宰父‘,着实让闻渊明坐立不安。
“受之有愧?”
荀少彧言辞铿锵有力,道:“吾以’宰父‘称之,乃是当之无愧。此时吕国之世,除老太师一人,何人能扶天保驾,为社稷干城?”
“唯老太师一人尔!”荀少彧大袖一拂,说的斩钉截铁,带着一股让人格外信服的气魄。
看着荀少彧一副信之重之的态度,闻渊明心头莫名一堵,对于荀少彧的心计城府,闻渊明是认识的愈发清晰彻底了。
不久前的闻渊明,就是被荀少彧不留情面的剥夺了大半权势。以至于只能赋闲在家避祸,来躲过随后的残酷清算。
若非西北乱局越演越烈,宋、郑两大虎狼跃跃欲试,荀少彧绝对不会让闻渊明再度掌权,更不会让闻渊明领兵出征。
然而,如今再看荀少彧前后反复的态度,闻渊明心头冷意更甚,对于荀少彧愈发不能以等闲对待。
这般喜怒不行于色的人物,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其他羁绊。以这等人物成为吕国的新一代君侯,豫州其他诸侯尚且不说,只怕朝中文武有难了。
一念至此,闻渊明神色愈发恭谨,道:“老臣份内事,竟得摄政君如此封号,老臣惭愧不已。”
此事的荀少彧,并非简简单单的一位摄政君,而是一位具备天人武力的君侯。在主世界伟力归于己身的大势下,荀少彧拥有如此战力,哪一位臣僚不噤若寒蝉。
由此可见,‘宰父’这一封号的分量,不是一般的沉重。
对此,荀少彧哈哈一笑,道:“老太师不愧为群臣楷模、众臣之首,言行谦逊至此,着实难得……难得啊!!”
他看着左右臣僚大夫,淡淡嘱咐,道:“尔等,要多多学习太师的品德,有功而不自骄,此为人臣之本,此为社稷之福。”
殿中臣僚们齐声附和,道:“诺!”
此时的凌烟阁,侧立左右的臣僚大夫,可谓吕国仅存的大夫名爵者。不论封邑大夫这般的显爵,亦或是一般大夫的贵爵,只要是大夫以上的人物,俱然俯首帖耳随声附和。
闻渊明躬身上拜,肃声道:“呈禀摄政君,老臣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西北之行之所以能尽全功。全凭上清宫十位道友,以dà fǎ神通相助吕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日内,接连平定两大乱逆。”
“西北之战,上清十绝仙人当论首功!”
上清宫十绝仙人之能,在西北之战中大放异彩,上清十绝阵不知杀了多少乱军大将,一代刀圣公愚昭陷落风吼阵,生生在百万风刃中,化为无数血雾肉糜。还有郑国两大武圣人在上清十绝阵中,几经挣扎拼杀,徒留下一滩血水,两具森森白骨。
上清十绝阵经过这几战,已有赫赫不世之功,凶名之盛让人不敢小觑分毫,
荀少彧颔首点头,道:“上清宫门人,却是与吾吕国有大恩。吾荀少彧立言于此,只要吕国存世一日,上清宫就是吾吕国正朔国教。”
他看着群臣惊诧的目光,再一次说道:“西北大捷,上清宫门人出力甚多,吾吕国当以国教待之。”
闻渊明俯首,徐徐道:“老臣,代十位道友叩谢摄政君。”
作为回朝的第一场朝会,各方封邑大夫纷纷觐见之时,却是不合时宜再让十绝仙人入殿。道门势力虽然庞大,也不能逾越了人道规矩,闻渊明身为老臣,自然对此中关窍极为了解。
闻渊明缓缓回到队
荀少彧看着满朝群臣,道:“诸卿,吾吕国百废待兴,吾空有一颗求才之心,奈何无有英才归吕。惜之……吾非无国士之礼,乃天下人不受吾国士礼。”
一个百废待兴的吕国,一个诺大的吕国,就摆在荀少彧的面前,等待着他的治理。
经过了战乱的肆虐,经过了蛮人的祸害,吕国的元气折损极为严重。这让刚刚打败宋国,平定争位之乱的荀少彧,不得不立即安抚国人,以期获得国人们的支持。而一位礼贤下士的有为明君姿态,就是此时荀少彧需要的外在形象。
至于吕国内乱平定之初,就一直跟在荀少彧身边建功的大将们。他们这些人固然需要封赏,但殷天子帝敕未到,荀少彧一日没有成为君侯,就一日没有封赏大将的念头。
倘若荀少彧现在就封赏一次,日后登基之时又要大封功臣,整个吕国才多少底蕴,哪里经得起随意败坏。就是荀少彧封号闻渊明为‘宰父’,还是看在闻渊明背靠上清宫,给了上清宫几分薄面。
一名上大夫蓦然开口,道:“摄政君求才若渴至斯,吾吕国振兴有望,臣等与有荣焉。”
朝中群臣心头一动,荀少彧如此作态,看来吕国将要迎来一段难得的稳定。
荀少彧摇了摇头,道:“吾与诸卿,皆是吕国的一部分,吕国强则诸卿强,吕国弱则诸卿弱,都为一体何分彼此。”
唳!
唳!
耳畔回响的鸟鸣声,让荀少彧眉头稍稍蹙动,朝中几位修行高深的人物,面上都露出几分吗晦涩莫名的意味,看向凌烟阁子外的苍穹。
“禀报摄政君,”
一尊大戟士走入宫阁中,道:“天降三足青鸟报信,言殷天子遣天使将至。”
“殷天子的天使,终于还是来了。”
荀少彧心头一动,神色自若的点了点头,眸光看向凌烟阁外上空徘徊的三足青鸟。
“有了殷天子的背书,摄政君继位的大义名分,这不就有了。”群臣心中念头涌动,面上露出喜色。
不待群臣恭贺,闻渊明这位新晋‘宰父’,径直进言道:“君上,天使将临,不若移驾宫门,不可让天使斥责吾等失了南方诸侯礼数。”
“允!”
…………
掖庭正门!
一万二千【飞凰神兵】整装而列,一身赤红铠甲,犹如火焰般的气机,几如一座座火山,等待着一举爆发的刹那。
在殷天子帝敕之下,荀少彧就是当之无愧的吕国正朔,除非有人能耐掀翻八百诸侯,打塌人族大殷帝丘,否则帝敕一下,荀少彧正朔地位顷刻稳固。
“这位帝丘天使,是不是来的太巧了,吾一扫平余患,这个天使就立刻出来宣读帝敕,时间上拿捏的恰到好处,真是不简单啊!”荀少彧面色淡淡,周匝群臣围立,眸光开阖间,闪烁着丝丝骇人精芒。
若是寻常诸侯国君,可能不会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但荀少彧本身性子刚毅,比这更大胆的念头不知有多少。
不要说殷天子驾前的天使,就是帝丘天子本人在此,荀少彧都要迟疑几分。
“咦!”
荀少彧灵神照尽,遽然心有所动,道:“来了……”
唳!
唳!
须臾间,三尊三足青鸟拉着一辆云车,窜梭于朦胧云端,一尊金袍玉冠的中年男子驾驭云车而来,三头青鸟长嘶不绝。
只是出乎荀少彧等人预料,三尊青鸟并未落地,依旧拉着云车,肆意的腾云驾雾。
中年男子乘坐云车,缓缓起身看着云端之下的荀少彧等人,尤其目光扫过【飞凰神兵】时,眸光中连一丝情绪波动也无。
“荀氏十四子,荀少彧!”中年男子徐徐开口,淡漠的目光中透着一丝丝金色,透着一抹高高在上的超然姿态。
荀少彧向着云车轻施一礼:“臣,荀少彧在此,”
天使仔细盯着荀少彧,看了一会儿,道:“请,天子金敕,”
一道金光直接冲破霄汉,落在天使的手中,随着天使的动作徐徐的展开。
看着天使的动作,荀少彧躬身,道:“臣,荀少彧接领天子敕,”
“豫州吕国文侯罹难,共氏余孽肆虐嚣然,豫州大地万里烽烟滚滚。今有荀氏十四子,文韬武略尽得天数,深得吕国臣心人望,帝予之吕侯名爵,望之不负先君遗志。”
这一位天使声若轰雷,在手中帝敕诏书的加持下,几乎响彻了吕国十万里疆域,无数的百姓黔首望着长空,伏首叩头以谢。
在这一刻,许多人的目光,都在关注着这一位新晋君侯。
荀少彧躬身行礼,向着帝丘的方向,道:“臣,必不负天子嘱托,不负历代先君之志,接领天子帝敕。若有懈怠之时,则人神共愤,天罚惩之!”
元始诸天 第三四四章吕国名器
————
“天罚惩之!”
荀少彧躬身向吕国臣民宣告,激荡起天雷煊赫,阵阵雷鸣掀翻云层。
一道天子帝敕在身,荀少彧便为吕国正朔,大义名分在握,对于荀少彧的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左右群臣亦然纷纷躬身,迎接天子金敕。
“善!”
天使一手执掌天子金敕,恍若天人神魔临凡,驾驭云车踏空而行,顾盼间神威凛然不可犯。眸光注视着荀少彧,纯金色的瞳孔冷漠森然,缓缓的开口,道:“天子口谕,荀氏镇守帝禁八百载,有功于九州天下,历代荀氏君侯亦人杰也,望尔不负先代之泽,守一世基业!”
荀少彧一脸肃容,沉声高呼:“臣,敬谢天恩,定不负天恩浩荡!”
这一尊帝丘天使气机磅礴如渊似海,只身矗立于云车之上,手握一杆御赐帝节,目光垂落间恍若雷火崩裂。其目光略微拂过下方一众君臣,就有不少修行浅薄的臣僚大夫,登时感到心头一座神山巨岳豁然压下。
“臣,敬谢天恩,定不负天恩浩荡!”
荀少彧面无表情,对于帝丘天使身上散发的恐怖气机,只若一阵清风拂面般,任其风浪猛烈,兀自淡漠至斯。
帝丘天使矗立于云车,缓缓道:“望尔能谨记今日之言,以家国社稷为重,己身喜恶为轻。”
说罢,天子金敕陡然绽放金光,一声声龙吟自金敕中盘恒,九彩氤氲之气弥漫周匝。
这是殷天子之气,以一丝天子九彩之气演化诸侯七彩之气,赋予新君人主位格,承认其正朔之位。只待荀少彧承受衍生诸侯七彩之气,就是真正的一国君侯。
帝丘天使深深的看了一眼,下方恭谨依旧的荀少彧,蓦然挥了一下袖袍,天子帝敕化作一道神光,恍若一头九爪金龙之形,径直落在荀少彧的手掌之上。
“臣即吕国侯位,定不负历代先君之泽,不负天子信重之恩!”荀少彧接过天子金敕,金光徐徐收敛,金敕化为一方金印,静静地躺在掌心上,丝丝缕缕的诸侯七彩之气,涌入荀少彧本命之气上。
荀少彧本命青气郁郁葱葱,蓬勃昂扬之象跃然。诸侯七彩之气一落,青气几如沸腾一般,吕国气运似排山倒海般汹涌澎湃,甚至让荀少彧感到一丝猝不及防。
“臣,领谢天恩!”
此时的荀少彧,命格已然是极贵,身为一国摄政君,自身气运几乎与真正的君侯相当。但由于缺少最后一点王气,不成自家鼎器,固然有尊贵之时,却名不正言不顺。
这一道天子金敕中孕育的九彩天子气,就是给予荀少彧铸就鼎器之机。让荀少彧以吕国气运铸就一方新的鼎器,完全摒弃前代君侯旧鼎器的影响,真正做到执掌一国国运。
轰——
诸侯七彩之气与沸腾的青气轰然炸开,一方鼎器自本命中孕育而出,这是一尊吞吐诸气、统摄诸运的四足方鼎,象征着这一方吕国的最高quán bing。
天使眸光金辉流转,定定的看着神态沉凝的荀少彧,暗道:“真是一个少年君侯,本以为吕国经此一遭,其侯爵名器难存,却没想到国难逢明主,这个吕侯不简单,他日的豫州着实有看头了。”
对于诸侯间征伐之事,帝丘一般是不会插手的,所谓的优胜劣汰,九州天下若没有些许竞争,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岂能绽放最为璀璨的光芒。
只要威胁不到帝丘,殷天子对于诸侯间的互相争伐,并未有过多的关注。以帝丘承载九州的底蕴,除非殷天子天怒人怨,否则便是几大诸侯联手,都不及天子一道诏书有用。
唳!
唳!
如此想着,天使一甩御赐帝节,三足青鸟盘恒当空豁然鸣嘶,三头青鸟踏着云光,拉着云车逐渐远去。
众多臣僚大夫俯身下拜,齐声道:“臣等,恭贺君侯,正位名器!”
荀少彧神容淡然,起身看着周匝臣僚,躬身揖行一礼,道:“诸卿免礼,寡人即位,多有众臣之功,寡人在此谢过众卿。”
“臣等诚惶诚恐,君侯具天纵之姿,当兴吕国社稷,臣等为社稷事,岂敢贪天之功为己有。”众臣一一伏身扣首,声震四方。
荀少彧轻声道:“如此,不日开朝,为寡人登基之典,当议朝中诸事,与诸卿厘定规矩矣!”
“诺!”
闻渊明与一众大臣,纷纷向着荀少彧俯身一礼。
对于这一位自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君侯,哪怕是最桀骜不训的诤臣,也不得不顾及其威严杀伐之可怖。
经历过杀伐的国君,到底是比承继先代基业的国君,要来的有威严,群臣大夫唯唯诺诺,全凭荀少彧一言决断。
…………
宋国,宛都!
宣德殿中,宋宣侯面露沉色,坐在侯位上,看着矗立下首的霸刀。而作为掌刀人的霸刀,默然站在一侧,二人一时间相视无言。
霸刀怀中捧着神兵,面上颓废抑郁之色,虽然隐匿的极好,但仔细一看还是会有端倪的。
青杀口一败,可谓让宋国伤筋动骨的惨败。宋国宛都户户戴孝披麻,死伤之惨烈难以言表。这般‘黑锅’压在身上,霸刀强撑着未死,都是莫大的不易了。
要知道,宋国几十万大军崩溃,南公错战死疆场,这是何等的大败亏输,历数宋国数千载,都从未尝到如斯惨烈的败绩。
而霸刀身为宋国公室掌刀人,又是青杀口大战的亲历者,不可能在这场大败中不担责,而且担的还是重责。
毕竟,最应担责的南公错已死,南公氏又是宋国老族之一,为了不让老族逆反,宋宣侯不仅不能降罪,更是想法设法的将其安抚住。
故此,只能将作为仅次于南公错的霸刀推出,承担下一部分属于南公错的败责,牺牲霸刀一人,面临着宋国朝野的诘难,让宋国上下有所交待。
若非霸刀乃是武道圣人,宋国真正的柱石人物,不能让公室失去一根脊梁,只此青杀口一败,就能让霸刀一蹶不振。
几十万精锐大军尽丧青杀口,就是以宋国万载的底蕴,都承受不住这般的损耗。何况大将南公错陨落,掌刀人霸刀道心崩塌,都是让宋国难以承受的损失。
宋宣侯幽幽问道:“你确定,那小儿真的未踏入天人之道?”
荀少彧天人之威势,至今仍让宋宣侯心惊胆战,一十二万【都元】精锐,被荀少彧一掌压服,尽皆俯首。
这等威势之强绝,纵观豫州大地也是多少年未曾出现了。
在这一方广袤苦境,天人终究受到人道制约,不能随意出行。不然以天人之能为,一旦争斗起来,必然天灾**不断,徒劳消磨人道气数。
因此,但凡天人踏入道果之境者,则必须脱身苦境大地,前往更加浩瀚广大的道、集、灭三大境,以此求取成道的一线渺茫之机。
天人不得轻出,尤其天地四境中,苦境人道气数最重,法网最是严密,一举一动都让天人损耗颇大,有时甚至会折损寿数。更有上古七十二人王轮班,执掌天皇金诰威慑。
因此苦境天人,可远没苦境之外的三大境天人,来得自在逍遥至多只是一国威慑象征。
“是的!”
霸刀斩钉截铁,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道:“那小儿确实不入天人,君侯应知自上古之始,但凡证就天人之道者,从未有过少于百二之岁的。他一介不受重视的公子,就是武道天赋再如何骇人听闻,也不可能打破数十万载的常规。”
“如果吾所想无差,更可能是以某种密法、神兵,才能施展如此不可一世的天人之威。”
“哼……”
宋宣侯面容渐冷,手掌狠狠拍在长案上,道:“你之所想与寡人一般,寡人也不信他一介小儿,能不及三十之岁,就能踏破天人之域。”
“荀少彧此子,能在如此岁数,炼就金刚不坏之体,已然让人难以想象,如今更有天人之势,此子身上必有大秘。”
话虽然如此,但【超凡入圣】级数的人物,哪一位身上没有秘密。身上没有奇遇机缘,只凭着本身天生资质的,也难以踏入【超凡入圣】境地。
“君侯,此子已经成了气候,再非可以轻易拿捏的了。而且闻渊明扫平西北,传闻上清宫十绝仙人出力甚多。这荀氏小儿的身后,难免不会搭上道门上清宫这个庞然大物的影子,君侯不可不防啊!”
霸刀的一番话,让宋宣侯的面色愈发阴沉,最终徐徐的点了点头。
一尊真正天人与依靠密法、神兵的伪天人,二者起到的威慑不可同日而语,各方诸侯在态度上也会有所相同。
但,对于一尊天人战力,诸侯们哪怕态度上不尽相同,也会有所忌惮。
蓦然,宋宣侯神色一变,顶门之上一方吞吐云气的四足鼎器,豁然间嗡鸣不断。似与冥冥之中有所感应,宋宣侯不由得站起身来。
“这是……”宋宣侯呢喃自语:“天子金敕,诸侯铸鼎!”
霸刀惊诧的看着宋宣侯:“君侯?”
宋宣侯许久回过神来,看了霸刀一眼,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道:“那个小儿,已经得了天子金敕,正位诸侯名器,不是寡人可以轻动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