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堂堂一方五台山佛土,生生被几方大能力者打成齑粉,更有绝世强人剑贯虚空,斩断了五台山地脉,让五台山彻底化为一方死地,着实是将佛门的面皮打得生疼。
天下人的目光,在这一刻聚焦佛门五方净土,一方佛土名山被打成浮尘。这在佛门中人眼中,又何等严重的挑衅,以佛门一贯以来的霸道,若没有反应才是咄咄怪事。
只是佛门五方净土,在佛土五台山崩塌之后,态度显得颇为冷淡,着实让天下修行人在不解之余,又狠狠松了一口气。
佛门若是以五台山为借口,与道魔几方相斗,那就真是一场浩劫了。
佛门中央净土,大禅寺!
大雄宝殿之内,两尊阿罗汉相对而坐,一尊阿罗汉盘膝而坐,神态悠然祥和,坐下三品金莲浮动佛光,周身溢散丝丝缕缕慈悲之意,一朵朵金色莲花散入虚空,隐隐约约弥漫着天龙禅唱。
一尊阿罗汉面相古拙,神色悲苦交加,身后显化一方佛国虚影,天龙八部之众自佛国而生,口诵八十一部大乘佛经。
这一尊面相古拙的阿罗汉,仔细的看着对方显露的异象,缓缓开口:“迦楼罗什,那一道神藏气机,可让你有所得?”
五台山各方斗法,佛门经营万载的名山佛土崩塌,佛门成了天下修行人眼中的输家。佛门损失了一方佛土不说,就连神藏传承也没有完全镇压,致使几方高人大士争夺,生生将一道完整传承四分五裂,可谓是将面皮丢在了天下人的眼前。
只是,佛门到底是底蕴深厚,位列三方大教之一,上有两尊大乘菩萨坐镇,下有几百上千万佛门僧人。除非是天塌地陷,否则根基不可动摇。看似五台山损失惨重,却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神藏传承一分为五,佛门作为一方庞然大物,理所当然能得到其中之一。
迦楼罗什双手合十,心灵犹如一盏古灯,智慧之光长明不熄,眸光闪烁不定,道:“所获甚大啊!”
“神藏之道,大乘师尊有言,当为九之极数,精血、元气、力极三大神藏为神藏根基。其上衍生五大神藏,为精血、元气、力极三大神藏延伸,五大神藏各有微妙变化,八大神藏圆满极致,则是第九神藏至高无上!”
他面上带着祥和,徐徐伸开一只手,一道混蒙气机自手掌盘恒,气机上下沉浮,包含莫可言测的力量,道:“吾与此中领悟一重神藏,精炼眉心祖窍,贯通一道真如本性之光,与佛法佛性相得益彰,是为智慧神藏!”
“释罗摩师兄,神藏之道博大精深,不下于佛道魔三教神通。吾佛门虽以本性真如横渡苦海,视肉身为一臭皮囊,却也不能小觑这一门肉身成道的无上法门。”
迦楼罗什面带惊叹,道:“那一位开辟神藏之道者,可谓开万代之先河,师弟自愧不如多矣!只可惜,清风道人陨落多时,若不然度入门中,又是一尊完满的大阿罗汉。”
完满大阿罗汉,是为佛门中仅次于大乘菩萨的成就。便是佛门高人频出,能称得上‘完满’成就的,也是屈指可数。
释罗摩闻言,面色蓦然一沉,道:“这神藏之道,难道还有助益佛法修行之用?”
佛法修行最重根行顿悟,悟了就是悟了,没悟就是没悟,极为看重先天智慧灵性。若是智慧灵性极高之辈,顷刻就能连破二果、三果之境,成就仅次于四果阿罗汉的存在。
若是这智慧神藏,真能贯通祖窍灵光,照见一道本性真如,壮大先天神慧灵光,对于佛门的意义就太过重大了。
迦楼罗什自是知其意,颔首点了点头,意味深长道:“智慧神藏之妙,与吾佛门相得益彰,妙哉!妙哉!真是妙哉!”
“释罗摩师兄,且看佛道魔三教,旁门散修之人,皆得一部分神藏传承。神藏一分为五,真是天意乎?或为人意乎?”
“你是说有人算计?”释罗摩淡淡一笑,面上冷意甚重,道:“凭着三教之势,旁人避之不可及,谁敢蓄意不轨?”
“阿弥陀佛,贫僧不知!不知!”
迦楼罗什不疾不徐道:“树大招风,五台山上的事太蹊跷了,不得不防备几分。吾佛门不怕成为众矢之的,却不能作为他人的靶子。”
因为佛门对五台山上的剧变,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疑惑,其影响之恶劣,着实让许多佛门中人为之忌惮。正是因为如此,佛门大能力者才会暂且按耐,不去计较五台山之事。
只可惜,佛门大能力者虽然明智,但树欲动而风不止,就是佛门想要安稳,那些已经不稳的势力,也不会让佛门抽身而退。
道门大道神藏,魔门道心神藏,旁门长生神藏,散修天机神藏,仿佛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一般,几方大势力手中的神藏,都是对他们最为有用的,也是最不能割舍的。
如此一来,固然让几方大势力愈发迫切聚集八大神藏之道,但也难免让几方大势力心生疑虑。这疑虑一时半刻不会消散,但是尝到了神藏之道涉及的‘利益’,几方大势力都不会甘愿放下。
一股涌动的暗潮,在看似平静的仙道世界,渐渐的成形!
…………
太行山脉,玉盘山!
玉盘山山如其名,犹若大珠小珠落入一方玉盘般,其坐落于太行山脉东南一角,山势陡峭险峻,是为太行三十三山中,气数最为不凡的一座奇山。
若非这一座奇山,只是太行山脉的一大支脉,少有大修行人往来演法,缺少一份实打实的底蕴,只怕论及声名,都要超过三千道脉中的大半。
“人世间走了一遭,天下还是那个天下,真是无趣之极。”山麓幽幽之间,玄都道人面色沉冷,手持一杆青藤木杖,身形就犹如虚幻迷离一般,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在红尘嚣嚣中游走了几年,玄都道人或是隐匿行藏,往来三十六洞天之间,或是化为凡夫之人,混迹于市井喧嚣中。
如此三五载匆匆而过,玄都道人看着几方势力兀自克制,并未再度大打出手,心中大感无趣之余,却也是心血来潮,想要人前显圣,见见自家门人这几载有多少长进。
固然,赤明、清微、通幽三大门人足以交托重任,玄都道人对三人很是放心。但俗语言眼见为实,玄都道人也想看看这几年,三大门人道行是否有着荒废。
“贫道布局已经完成,五大神藏之道都传了出去,想必这些人一定会很惊喜的,有着闲暇时间,最后调教一下弟子吧!”
玄都道人胸中沟壑之深沉,岂是常人可以理解,所谓的五大神藏之道,就是这一局棋的四大边角,这一招占据了棋盘四方边角,可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此来撬动天下大势,成就一场神仙杀劫的降临。
而在神仙杀劫将至之际,玄都道人也想好生点拨一下几个门人,免得他们一步行差踏错,坏了他的大事。
此时,玄都道人证道在即,急需神仙劫数遮掩行藏,不让六尊天仙看破端倪,再凭生许多事端来。
因此玄都道人才会驾临玉盘山,亲自吩咐三大门人,约束其行事章程。
这一座玉盘山,就是三大门人结庐修行之所,亦是他们三人道场,远离红尘是非之地,得一时片刻安定。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玄都道人步伐徐徐,耳畔忽然传来声声诵读,让他不由得驻足停留。
“清净经!”
听了片刻山上的诵读经文,玄都道人抚掌一笑,缓缓道:“太上清净经,堪称字字珠玑,所谓得之清净,亦能失之清净,妙……妙……门人弟子长诵清净经,吾亦无忧患矣!”
玄都道人兀自感慨之际,赤明、清微、通幽三大门人已然带着各自弟子半道相迎。
玄都道人毕竟是自辟一道的祖师,行走之间自带异象,功德紫气腾空千丈,化为一头神龙呼啸与天地之间,在赤明等人眼中显眼无比。
以玄都道人的修行,就是道业再高之人,只要不是天仙中人,就看不透玄都道人的真身。只是三大门人久在玄都坐下听道,对这位师尊也是有些了解,再加上玄都道人将自身气机稍稍外泄一丝,惊动了这些弟子门人。
赤明道人须发微白,怀抱一卷清浊宝图,清微道人神容肃穆,托着一枚黑色宝珠,通幽道人从容坦然,怀抱一口青鼎。
“弟子,参见师尊!”
三大门人徐徐见礼,面上带着恭敬。
“弟子,参见师祖!”数十门徒同样见礼,在赤明等人的身后,齐声喝道。
俯瞰着看着门人门徒们,玄都道人道心映彻无尽,将众人所思所想如掌上观纹。
“哈哈哈……”
玄都道人畅然大笑,赞许道:“尔等不错,竟能谨记吾之所言,让弟子门人长诵清静经,却是让为师甚慰。”
清净经是玄都道人撰写的一篇养气之法,蕴藏着元气神藏修行之法,不但是为了给后辈子弟磨练心神之用,其中也不乏玄都道人大道感悟,是太上道的最为根本的典籍之一,是玄都道人一身道理之精汇。
若是有人读懂读通了清净经,元气神藏轻易就可有所成就。
而赤明三人听道数十载,记的最深的就是玄都道人的一篇清静经了。
一旁赤明道人低声道:“师尊数十载教导,弟子不敢忘寸许。”
玄都道人摇了摇头,道:“你们有这份心就好了,吾看你们传道授业,几载辛苦也不过几个人仙而已。清静经该是要多读多诵,内中玄妙尔等一时没有悟透,多诵读几遍也会让尔等受益匪浅。”
“弟子,谨遵教诲!”
玄都道人在赤明三位门人簇拥下,一路来到了玉盘山山顶。
三位门人道场鳞次而立,道场前方建着一座道台,数十蒲团四散着。
玄都道人面露淡淡笑意,当仁不让的,直接坐在了最上首,道:“尔等收徒宁缺毋滥,苦读专研清静经,已经开通了元气之妙,可见都是下了真功夫的。”
“为师这几年周游名山大川,打滚与红尘万丈,终于又在清静经的基础上,领悟了两篇经文,一为太上感应篇,一为玉骸灌液法。今日传给你三人,你三人就不要再经营玉盘山了。如今三教中人、旁门人物各施暗手,一场波及天下的大乱即将到来。”
“你们几个趁着身处乱局,未必没有一番作为。”
“师尊!”
一听到玄都道人有着新的宝经出世,即使是赤明道人,也是陡然一惊。
要知道,清静经已经是玄都道人大乘之作,近乎于天仙之成就,就连十大洞天中都未必有此名篇。如今玄都道人竟然说又有两篇宝经出世,这让三位门人心中隐隐有些踊跃。
玄都道人缓缓开口道:“此经为太上感应篇,为吾太上一脉不传之密。”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太上感应篇中的’神祗’,是玄都道人以肉身精血,代指神祗之论。内中更有善恶多寡作象形词汇,给沉浸在道音中的弟子门人们,讲述着太上感应篇。
其实际上,太上感应篇就是一篇修行精血神藏的法门,而玉骸灌液法则是一门力极神藏的修行法门。
三大先天神藏之数,玄都道人全部交托给了赤明等门人,同时也代表着,这一局大棋终于要拉开序幕了。
元始诸天 第三五六章仙道劫数
“清净经,太上感应篇,玉骸灌液法,为吾太上玄门三经,尔等要早晚诵读,不可轻慢了。”
盘坐蒲团之上,玄都道人再度训诫着门人弟子们,眸光流转间,众弟子门人纷纷颔点头。
玄都道人功参造化,几近天仙一般,执天之道,观天之行,一言一行莫不是威严深重,让众多门人弟子心头敬畏甚重,不敢怠慢丝毫。
“弟子谨记师尊教诲!”赤明、清微、通幽三位门人,躬身站在法台一侧,聆听着玄都道人诫言,一齐伏身说着。
“弟子谨记师祖教诲!”
三大宝经博大精深,众多三代门人不识其玄妙,但能让玄都道人如此重视,这些三代门人也不敢小觑三经的分量。
玄都道人缓缓开口,道:“这三部宝经,为为师一生心血之作,尔等当珍之惜之!”
在这三部宝经之,包含三大神藏最为精深奥妙的道理,只要领悟其一二经意,修行精血、元气、力极神藏时,必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大门人顿道:“弟子等,必不负师尊心血,将吾太上玄门扬光大。”
“恩……”
玄都道人语气稍沉,道:“尔等门人修行不易,苦经千载才得神仙位业,且不骄不躁,方得始终。”
“如今红尘起喧嚣,修行人不安本座,彼此多争端事,肆起杀伐欲念,将一生苦功道业当作无用,将这方天地搅的不得安宁。”
“本座也不期望尔等,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大成就,只要尔等不要身陷杀劫,平白丢了性命就行。”
通幽道人蹙眉道:“师尊,以弟子等人的道行,在这番大变,也不得自保?”
玄都道人徐徐道:“尔等,也不要不服气,天下高人何其之多,你们修行千余载,更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看着座下数十三代弟子,玄都道人轻声道:“尔等不用紧闭山门,这场劫数是生死劫,同样也是机缘,只要尔等闯过这一场劫数,日后神仙位业有望。”
“闯不过劫数的弟子,也不用担心自家性命,吾炼就一宗宝物,虽不擅杀伐之用,却能为尔等留住一线生机。”
三大门人叩,道:“请师尊不吝赐教,”
玄都道人一拂袖,一卷无名金册自袖飞出,化作一道金光横空垂下,落入张开的手掌上,淡淡道:“此为太上金册,乃是为师祭炼的一宗宝物,为尔等留一线生机之用。”
这一卷金册朴实无华,似乎一卷普普通通的唱名册一般,只有在翻开金册时,才能见得一篇篇金页上,丝丝金光汇聚道韵,自方寸之间流淌。
“只要尔等在这一卷太上金册上,以元神烙印化做姓名,名入金册之上,既时玄门不绝,元神不毁不灭。”
玄都道人淡漠道:“这是为师给尔等,留下的最后一丝生机了。”
看着弟子门人们面上的振奋,玄都道人淡淡道:“然而,成也金册,败也金册。尔等虽有了不灭不毁之根基,却也从此断绝大道。尔等身死入金册时,是何等修行道业,日后千载万载都是如此,不得寸进之功。”
“其尺寸,尔等好生把握思量吧!”
玄都道人见着一个个骇然变色的三代弟子,其几个甚至看向太上金册时,面上露出恐惧之色。
须知修行之人,哪怕初入门径的修行人,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得成大道。这一卷太上金册固然让人不死不灭,却也是断绝了修行前路,对于大多修行人而言,简直就是生不如死一般。
“太上金册,或许还应该有个名字……封仙榜!”
…………
玄都金顶,紫霄宫!
所谓紫霄者,紫色尊贵莫名,有着紫气冲霄汉,至尊至贵之意,至上至高之心。
玄都道人以此为名,自是怀揣大抱负、大胸襟,欲与鸿钧老祖一般,为天地之师,为群仙之师,为众生之师。教化无可计量之众生,成就天地大道之化身,开辟天仙之上的道路,为芸芸众生开千百世之道。
既然有着此心,这一方仙道世界就是玄都道人的成道之基,是玄都道人迈出成道的第一步。
此道固然成就极为艰难,但一旦有所成就,玄都道人或许就是先天五太化身,最先踏入大神通者这一级数的存在。
按着当初荀少的心思,那位尚且不知真假的鸿钧老祖,就是玄都道人日后的模板。
鸿钧老祖只是小说家言,在主世界之时,道门可是只有三清祖师,而没有什么鸿钧老祖。以荀少的野心,玄都道人未尝不能取而代之,行鸿钧老祖之道。
此时,金顶玄都紫霄宫,云光缭绕此间,丝丝缕缕金华垂落,一朵朵璎花在金华间蜉蝣,千万朵金色璎花,汇聚在紫霄宫。
“神仙绝顶,通天彻地!”
玄都道人盘坐法台,顶门显化庆云金璎,怀抱着一柄三宝如意,法眼神光内敛,烛照着仙道世界,一念观天地芸芸众生。
自从玄都道人于玉盘山,传授三大门人宝经两卷,奠定太上玄门三经根基,再赐予三大门人一卷太上金册,给予太上玄门弟子一线生机之后。
只身返回玄都金顶,日夜打磨精气神三宝,为了最终一跃做积累准备。
然而,在辛苦打磨根基之余,玄都道人高坐紫霄宫,冷眼旁观着天下大势跌宕沉浮,如此不到八载,各方大势力就已按耐不住,彼此冲突碰撞了数十、上百次之多。
每一次冲突都是一场大战,参与在其间的修行人,陨落何其之多,劫气弥漫于天地间,甚至一度化作鬼哭神嚎之象,为这一方仙道世界蒙上了一层阴霾。
观望着天地间的阴霾气象许久,玄都道人徐徐道:“既然这一方仙道世界,杀劫劫气已然升腾,就是那些天仙人,也无法压制杀劫的到来。”
眼见着杀劫浮动,玄都道人含笑道:“吾证道之期,将近矣!”
此时此刻,玄都道人八大神藏之道修行小成,精血、元气、力极、天机、道心、智慧、长生、大道一一臻达极致。
己身抵达一重玄之又玄境地,与天仙大道只在毫厘之间,如今的玄都道人,一身的根基底蕴已然不弱于天仙大道人。
所谓神仙绝顶,通天彻地,其的‘天’就是天仙大道。
玄都道人已然是真正踏入绝顶,只身通天彻地,与天仙大道相差仿佛,甚至可是说是抵达了另类成道之境。
这种状态下的玄都道人,若非忌惮六尊天仙一起出手,化为阻道之劫而来。只怕顷刻就能成就天仙大道,成就与主世界天人之道一般。
“劫数起苍茫,正是吾证道之机,连吾都看不破劫数变化后的天机,那几尊老家伙想必也和吾一般,看的不真不切。”
玄都道人轻轻吁了一口气,眸子闪烁着惊人的锋芒,心头跃跃欲试,全然放下心头负担。
六百余载的辛苦筹谋,眼看到了开花结果之时,就是以玄都道人的心胸城府,也免不得几分震动。
“一千五百载神仙劫数,再有着后天因果加身,虽未必有天地毁灭时的末劫,来的恐怖惊人。但经过吾的多方推动,也是一场仅次于末劫的劫数,足以束缚住那几位的手脚了。”
看着浓郁几乎实质的劫气,玄都道人握着三宝如意的手掌,不由得微微一紧。
“还不够,还不够,这些劫气还不够,”
他低声呢喃自语:“想要真正牵绊住天仙们的视线,只凭这些劫气还力有不逮。以天仙大道人超乎天地的视角,俯瞰天地芸芸如掌纹一般。在吾即将证道的关键时刻,他们未必不能找到吾的玄都山。”
“只有等到天地劫数愈演愈烈,天地几近崩溃之时,才是吾证道的最佳时机。”
…………
神藏之道五分,佛道魔三教、旁门高人为了神藏之道,大打出手了不知几次。
尤其这一方仙道世界,天地劫气愈凝重,就是大修行人也无法保持道心,神仙、阿罗汉血染一方,杀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不止。
天地似乎陷入了沉暮黄昏,但凡修行人只要有一丝斗法求胜之心。其心头杀机骤然迸之下,都难免身入杀劫之。
就在劫数愈演愈烈,一如脱缰的野马,再难有所掌控时。三十六洞天之外,一方天外之天,几尊此方天地最强者,豁然被弥漫天地的劫气惊动。
这几尊天地间至强者,目光巡视天地,目睹着天地劫数的变化,一个个神色难看。尤其是看着几方混战,各自徒子徒孙血战不休,喋血红尘嚣嚣之时,看向其他至强时的目光,不由带了些许敌意。
道门三祖,佛门二尊,魔门古魔,这六尊天地至强目光冰冷,几道眸光相互碰撞之时,道与理的冲击,让这座天外天豁然悲鸣。
这六尊至强者证就天仙大道,固然己身超拔这一方天地,却不代表就能摒弃人性,人性的好恶远近还是有的。见着自家门人弟子喋血,哪怕关系不甚亲近,也不免有些不满。
“阿弥陀佛,天地劫数如此之重,尘世又要多事矣!”须弥尊者着七宝袈裟,手掌托着一缕劫气,面露悲悯之色,长长的叹息一声。
身为佛门二尊之一,目睹着天地劫数变化,亿万生灵陷入劫,甚至就连佛门僧人都难免其厄,一时慈悲心作。
“哼!”
大自在天魔冷哼一声,道:“真个慈悲的贼秃,本座的魔子魔孙,可是有大半死在你佛门弟子的手上,你要是真有慈悲,不如少杀两个魔子魔孙。”
天地劫数一起,三教作为仙道世界的秩序执掌者,自然当其冲受到冲击,三教互相厮杀,旁门在一旁煽风点火,散修人则趁机‘捡漏’。
这一幕幕都落在六尊祖师级人物眼,佛道魔三教祖师,势力庞大的道门三祖尚且能按耐住,相道门次之的佛门也能坐的住。只有魔门受到佛道针对,魔门三脉七宗损失何其惨重,一些稍弱的魔脉都让人绝了根苗。
将这些都看在眼里的大自在天魔,心里如何会没有想法。
菩提如来讥讽道:“阿弥陀佛,道友之道,放纵欲念恶行,身受因果何其之重,魔门三脉七宗气数压在一身,吾等怕道友承受不住。”
“如此,吾等门人弟子将其度化,也是为了不让道友受其牵连,吾等也是为了道友着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