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隐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心净
从今天开始,乐天洋行的名号算是彻底打响,无论清国商人还有洋商,就没有一个敢怀疑乐天洋行的财力,渐渐的‘南胡北肖’的绰号传扬开,肖乐天已经成为了和胡雪岩齐名的南北两财神之一。
当广场上的杂务处理的差不多之后,科西嘉船长带着一众洋商竟然亲自来拜访肖乐天,而且用的是大清的礼节,居然准备了拜帖,可见肖乐天在这两天之内威望高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亲爱的学者肖,我没想到您还是一名非常棒的商人,才短短几天的时间您就已经征服了整个港口的商人,我想我们可以好好的深入研究一下未来的合作了,您已经赢得了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在科西嘉说完之后,在场十多名洋商集体脱帽向肖乐天点头致敬。
肖乐天心中这个乐啊,还是洋人现实只要你能镇住他们,他们其实比国内的商人还要可爱。科西嘉话里的潜台词肖乐天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有大生意上门,自己这才算是入了海商的内部圈子。
“哈哈哈,非常感谢诸位先生对我的支持,请接收我最诚挚的谢意……”肖乐天操着流利的英语,把这些商人往洋行的后院请“诸位,咱们好好谈谈,你们手里有什么好货给我呢?后装的毛瑟步枪有没有?美国产的雷明顿也可以,还有银矿石,我现在非常需要银矿石,你们有多少我吃多少……哦对了,科西嘉船长,等你返航的时候我能不能求您点私事呢……”
乐天洋行的内宅彻底变成了走私贩子们的会议室,一群人低下头低声耳语,一桩桩违反大清和欧洲各国法律的生意被敲定了,大方的肖乐天居然慷慨的用黄金进行交易。
“哦上帝啊,慷慨的肖您居然用黄金跟我们交易,要知道整个欧洲的货币体系都是利用金英镑来维系的,黄金就是我们祖国的性命啊……”
“万岁!有了金子,就让法律去见鬼吧,亲爱的肖,我们太爱你了……”
在一群洋鬼子的鬼哭狼嚎中,项少龙静静的坐在房顶上,对着不远处的老鹰无奈的说道“你还是回去吧,就下面这乱七八糟的鸟语,你能听懂么?”
老鹰让项少龙说的有点脸红,一拱手扭头就走了,这次窃听任务彻底完败。
注:这是给项少龙,龙爷单加的一章,龙爷够威猛,不加是不行滴……话说项少龙你还没加群吧?





大清隐龙 079 议论纷纷
北京城的盛夏对于满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这些祖居于白山黑水的游牧民族压根就没有抵御炎热的基因。虽说都已经入关两百多年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夏天依然难熬。
头顶上的太阳散发着无尽的热量,路边的大柳树已经被晒蔫了叶子,就连藏身其中的知了都叫的有气无力的,树荫里打瞌睡的老头敞着怀,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
“凉茶……凉茶,大碗的凉茶……新近的薄荷茶啊……”
“西瓜……西瓜,大兴产的沙瓤西瓜,老头没牙吃一口不怕甜掉牙啊……”
“卖扇子喽,贵妃折扇、大蒲扇……摇一摇凉风自然来啊……”
四九城的胡同里,就连吆喝声都被毒辣的太阳给晒蔫吧了,热到最后甚至连最凶的恶狗都懒得冲这些小贩叫唤,趴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吐舌头。
就在整个京城被热浪席卷,所有人都苦熬盛夏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天传言,就好比在沸腾的油锅里点燃了一根洋火,熊熊火焰瞬间铺满了京城。
正当午的大热天气,京城所有的茶馆、酒肆突然爆满,人们低着头议论纷纷,一个离奇的小道消息震惊了整个京师百姓。
“爷们您来了,坐坐……哎呦您听说了吗,塘沽港闹暴动了,据说死了好几千人啊……”
“真的假的……小二来壶高碎……塘沽城那可是华洋混居的地方,死那么多人洋人不得来办交涉啊?您快给我说说……”
“哎呦,您二位在这聊呢?我跟你们说啊,塘沽城杀的十室九空,死了足有上万人啊,血把大海都给染红了……”
“呦!您这消息从哪来的?真死那么老些个……”
“嗨……你们还甭不信,我昌平庄子里种菜的佃户,他亲舅舅家就是塘沽的渔民,听说现在天津卫的人都不吃海鱼了……”
人们一听就涌上去了“刘爷您仔细讲讲,怎么就不吃海鱼了?”那位刘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很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
“姥姥的,还不是死人太多了,一万多具尸首啊,都来不及埋,直接就扔到大海里面去了。那些个海鱼饱餐人肉了,您说还能吃吗……”话没说完屋子里一片干呕之声,好半天才平静下来。
这时候拎着铜壶加水的小二也都听呆了,傻愣愣的问道“这是干嘛啊!好好的怎么就杀开人了?”
“傻小子啊,这你就不懂了,民变你知道不知道?就是老百姓都疯了,冲上大街见谁杀谁,店里的钱随便抢,女人随便上,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您问为什么?除了肖乐天那个二鬼子还能因为谁……”
“你们知道开春的时候,京城总理衙门曾经派出过一批什么……什么考察团的,专门去考察工业特区的那伙人。在塘沽就经历过一次民变,不过那次是毛毛雨,才几百人罢了……”
“今天可不一样,足足数万人作乱塘沽城,满城的洋人全逃到海面上,大海船上洋炮洋枪都竖起来了,好悬就跟暴民开火……”
在这些谣言散步者的嘴里,肖乐天彻底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凶徒,手下聚拢好几百土匪,面对百姓的良善抗议,他居然血腥的镇压。甚至连九帅曾国荃也掺和进去了,湘军吉字营出动重骑兵,杀的百姓是人头滚滚。
茶馆里说者吐沫纷飞,听者目瞪口呆,柜台前的掌柜的算盘珠子打的都不利索了,连着算错了好几笔账都不知道。
就在大家伙痛骂肖乐天这个二鬼子的时候,突然从茶馆外面走进来两个年轻的读书人,一听这群八旗混子们议论纷纷就来气。
“一群人云亦云的糊涂蛋,也不过过脑子,要是肖乐天这么厉害,天津总兵官难道不去镇压?还死好几万人,你们知道几万人排在一起那是多大一个片场吗?全塘沽有多少人你们知道吗?”说完两人还哼了一声,很是不屑。
“哎呀!这谁裤腰带没系紧露出你们……哎呦喂,这不是总理衙门的二位爷吗,您瞅瞅我这忘性,您贵姓来着……”那名造谣者扭头就想骂街,可是没想到看见的还是熟人,两名总理衙门的笔帖式。
“小二,来壶绿茶爷我清清火气……”二位总理衙门的笔帖式也不生气,对着诸位泡茶馆的旗人大爷们一拱手。
“诸位爷们啊,可别听那些没影的谣言,大家都是旗人,要听也要听皇上太后的话,听咱们八旗各位王爷的话啊,这些谣言明显就是一些人暗地里蛊惑咱们……全塘沽城才一万多人,干嘛就全死了?还扔到海里面去?咱大清连乱坟岗子都没有了?”
“实话跟你们说吧,总理衙门昨天晚上接到的秘折,你们猜怎么着?我靠,居然是那群文官搞的鬼啊,是一个地方士绅,姓黄的举人用地租勾引百姓上街作乱,目的就是要搅黄了大清的工业特区……”
笔帖式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的大概给说清白了,在场的人轰的一声恍然大悟“我说之前的传言,那么离奇呢?原来是这帮读书人给造的谣啊,这帮家伙真是一群蔫坏……”
“就是就是,我家旗主早就说了,这群清流就害怕这个工业特区搞成了,表面上是害怕洋人的东西蛊惑人心,其实就是怕咱们旗人多了一份铁杆庄稼……”
这下好了,整个茶馆议论纷纷,大家都开始骂这些清流读书人。紧接着两名笔帖式又开始转移仇恨了“其实这事情也怪九帅,他们湘军太过分了居然插手到直隶来了,吉字营竟然跟咱们绿营对抗,就算他平叛有理了,也不能随便杀人啊……”
人们一听这里面还有隐情呢,全都炸锅了,人群围的更紧了,大热天也都不怕出痱子。就是在一间间的茶馆、青楼、酒肆里面,在这些大清国最基础的社交场所里,各种各样的流言开始相互碰撞,并发生激烈的冲突。
以清流为己任的读书人们,玩了命的向肖乐天和九帅身上泼脏水,目的除了给自己撇清之外,也是天然的对抗皇族和湘军势力,在他们的心目中肖乐天这个二鬼子献上工业特区这个计策,就是要抢夺显学的地位。
而湘军作为地方督抚的代表,居然不跟我们清流一条心,那么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脏水一样往上泼。
总理衙门当然是八旗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了,工业特区有什么好处他们心里明镜一样,清流和湘军们打的什么鬼主意,他们也能猜出来,在这场舆论战中,保护肖乐天攻击清流,顺便恶心一下湘军则是他们的根本战略。
三方势力里,现在也就是以湘军为代表的南方督抚系,还比较平静没有掺和到这场民间的骂战里面去。但是他们的反击反而更加直接,三天后曾国藩上折子,原定秋天回京述职,又往后拖了,他居然说武夷山脉里发现了一支两万人的天国余孽。
威胁啊,这就是**裸的威胁。曾家就是用这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抗议,武夷山里居然有长毛了?还两万多人?天知道他是不是去喝大红袍了。
三方势力在这一年的夏天,因为塘沽的一场小小民变,已经乱到背后捅刀子的地步了,现在就差朝堂上相互撕破脸面了。
塘沽送来的折子,已经在紫禁城静静的堆放了七天了,两宫太后只不过是简单的看了看折子和摘要,至于那一尺多高的证词,人家根本就没兴趣搭理。对于政治家来说,证据这玩意就是个遮羞布,有的时候可以要,有的时候就得扔。
两宫皇太后沉默了,鬼子六奕?也沉默了,剩下那些满人王爷们一看不对味也都不说话了。满紫禁城里也就同治小皇帝上蹿下跳的把这件事挂在嘴边,一会问问太后,一会问问王爷,一会又烦烦大臣,可是奇怪的是左右人都说不出什么来,都支支吾吾的弄得皇上火冒三丈。
“母后,这究竟应该怎么办?这可是民变啊!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就不严办吗?”同治皇帝气鼓鼓的坐在慈禧的身边小脸涨红涨红的。
“大事?这能有多大的事啊!”慈禧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同治一听这话可就不淡定了“多大的事儿?都民变了,死了上千军民这么大的事情还不叫大事吗?”
慈禧摇了摇头“不大,一点都不大。皇上啊,你是这天下之主,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小小塘沽发生点乱子,在小民的眼里算天崩地裂了,但是在你面前这就不叫事……”
“远的不说了,就拿南方闹的长毛之乱吧,死的人何止千万亿万,这叫大事。还有海上来的西夷,这也算大事。另外北面盯着咱们的罗刹国,更是大事。唯独塘沽这么一个小小的民变,一点都不大,相反还小的很,小的这个折子只能留中不发……”
同治皇帝好像有点开悟了,在母亲的教诲中他逐渐明白了,一个帝国并不是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所谓的皇权至上纯粹是一个伪命题。
“这个大清国啊,咱们皇族和八旗永远是一体的,有八旗就有咱们皇族,没了八旗那咱们皇族也就成了孤儿寡母了,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保命铁律,你可不能丢了。”
“至于汉人儒臣,那些清流们,你必须要记住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他们所要的就是显学永远统治科举,只要你保证这一条万年不变,这些奴才就不会反,当年咱们满人入关的时候,杀了那么多汉人,最后他们不还是乖乖的跪在地上喊咱们万岁吗?”
慈禧轻抚着儿子的脑袋用少见的和蔼口气向儿子灌输治国不传之秘,这种口耳相传的秘诀可不是谁想学都能学的到的。
“皇儿啊,你要永远记住了,这个大清内政就是三股力量,三群人在纠缠,一个是咱们皇族和八旗,另一个就是儒生清流们,而最后一个就是汉人督抚,尤其是曾国藩他们那一拨人,你只要能平衡好这三股势力,这个国家就乱不了……”
“那洋人呢?还有二鬼子肖乐天呢?他们算什么势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同治这下可算是把额娘给问住了,慈禧楞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啊,也许只能由三千年未见之奇才来回答了……”
注:感谢投月票的朋友们,你们真给力……心净厚着脸皮再求几章可好!




大清隐龙 080 三方角力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肖乐天写在《西行漫记》里的一句话,历史上本来应该是李鸿章主政后才有的一句名言,结果让肖乐天给剽窃走,很轻松的就在大清国内文人圈子里流行开了。
这句话形容当时的大清确实是非常的精当,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让所有的读书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就连天生精通政治的慈禧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一样的迷茫和束手无策。
坦白的说,大清官吏的施政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几千年的帝王心术和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在清朝已经达到了巅峰,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集权最重的封建王朝,而且在康雍乾三朝,清朝的疆域一直都是在缓慢增长的,这一点确实是清朝留给中华民族的一项历史功绩。
也许历史学家能够找到无数满清腐朽堕落,残民以逞的罪孽,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正是有了清朝这几百年的实际统治,才让中华民族对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这四块辽阔的土地有了国际法所承认的合法继承权。
康雍乾三朝,已经把中国治世哲学发展到了极致,中央集权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在这种政治氛围里沉浸的政治家,个顶个的都是腹黑的高手,平衡的大师,在他们的肚子里,有几千年的阴谋、阳谋可供选择。甭说男人了,就连慈禧这个女人都是玩政治的绝顶高手。
对于慈禧的政治水平,肖乐天早就有所定论,这个女人对政治的敏感性完全是天生的。说的唯心主义一点,这个女人投胎到清朝来就是干这个的。错综复杂的朝局,多少男人都感觉束手无策,可是这个女人却能玩的轻松无比,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直到死了都没有玩砸。
但是,当这些几千年传统经验泡大的政治家们,遇到了外星人一样的西方来客之后,他们的所有经验就全都不管用了。清朝的这些政治人物,不仅不明白西方世界的人文地理,甚至都不明白西方人的文化传承。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洋人到底想要什么,所有的谈判都是鸡同鸭讲。欧洲想和大清做生意,大清要搞限制,希望开放大量的港口用来经商,大清也是不同意,甚至互换使节在各国首都建立大使馆,大清朝还是拼命摇头。
欧洲人想不通清国人怎么这么爱摇头,他们为什么放着那么多优良的海港不做生意反而变成了渔港。等等,好像中国人的历史上,曾经连渔港都不允许存在过,那时候叫片帆不得下海。
清国人也搞不清楚欧洲人怎么那么多的要求,开了广州十三行还不够吗?还想一路北上所有港口都停船?想什么美事呢!甚至还要派遣官员常驻北京城?简直是一群疯子。更有甚者,不答应这群洋人就要派兵逼着答应,天下还有这么不讲理的吗?
看看吧,这就是当时真正的大清朝,面对外面的世界纯粹是一抹黑,从上至下一提起洋务所有人都是摇头大爷,全都发毛。包括慈禧也不例外,只要涉及到洋人,这个女人就会立刻蜕变成农村老太太,两只眼睛也就剩下迷茫的光芒了。
同治皇帝的疑问,慈禧给不出答案,全清国唯一一个能给答案的人,还在塘沽港避风头呢。慈禧知道,这个狡猾的二鬼子肯定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只要朝廷有那么一点针对他的意思,他绝对会第一时间登上洋人的船溜之大吉。
说心里话,慈禧还真想让肖乐天给皇儿传授点洋人的知识,可是每当她想到朝堂平衡的大局,她就打退堂鼓了。显学统治中国几千年了,真的指望那个小家伙推翻?算了,哀家还是不做这个梦了。
最终同治小皇帝也没有从母亲这里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后来几天朝堂上的变化却证明了额娘的英明,一个在皇帝眼里天大的事情居然真的没有人提起,所有人就真的认为这件事不存在一样。
在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更不可能有电视的时代,媒体这个行业根本就不存在,朝廷对民众的统治其实很简单,一个‘瞒’字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老百姓连身边几十里几百里发生的事情都不清楚,又有谁会在乎千里之外呢。
四年前,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你现在去河南、四川、云贵等地的农村问问,保证一百人里也没有一个知道。
当然了,上层的消息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封闭,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和官吏层,是统治阶级绕不过去的。而这些人,都处在一个共有的封闭性很强的利益场里,每一次意外事件的发生,只不过是这个利益场里的再洗牌而已。
在这场史称‘三斗米暴动’的事件发生以后,各方势力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的,但是各方势力之间的私下沟通却从未停止过,从京师和南京之间的八百里加急快马,一匹接一匹的在驿道上穿梭,京城里的青楼、酒肆包厢里总有身份高贵的大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掮客交头接耳。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一个半月之后,当北京城的暑气有点消散之时,一场大朝会召开了。让人震惊的是,大清朝居然在没有任何官员反对的情况下,批准了三个工业特区的计划。塘沽、上海、广州成为了大清朝头一批要进行工业开发的特区所在地。
之前闹的疯狂无比的清流们,在今天居然一声不吭了。一个个安静的就像小白兔一样,至于他们的领袖翁同龢,在朝会上干脆闭目养神了。
三个工业特区,其中上海的特区由江南制造局一手负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是满人为了安抚曾国藩他们做出的让步。
广州的特区就不用说了,这里历来就是清政府最重视的贸易重地,十三行的设立其实就是变相的一种特区。
这里别看是帝国的最南方,满清政府反而控制的最严,这里是仅次于江南的钱袋子,朝廷怎么可能松手。就连太平天国闹的最凶的时候,广东都没有沦陷。在这里设立特区,妥妥的就是满人的铁杆庄稼了。
比较怪异的是塘沽的工业特区,首先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古怪了,这时候的塘沽就是一个海港镇子,根本就不能算是城市。按说这冠名权应该给天津啊,这应该叫天津特区啊?但是清政府居然就用塘沽来命名。
这里面的意味可就很深了,在中国的政治氛围里,国家文件里面每一个字都有深意,聪明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工业特区是谁最先建议的啊?谁又是塘沽暴动的元凶之一呢?答案当然是肖乐天了,那么既然他是元凶了,可是最后他的提议又在大朝会上通过了,而且北方的特区就用暴动城市的名字来命名,这表明了朝廷的什么态度呢?
翁同龢还是多多的闭目养神吧,他今天真的没什么面子开口了,因为所有人都能听明白,这就是皇族给肖乐天撑腰了。
清流你们别闹了,肖乐天就算养土匪了,就算激起民变了,我们依然要用他。而且我们和湘军已经达成了一致,你们还是认命吧。
更让清流们羞愧的是,塘沽工业特区的负责人,居然敲定的就是富庆,这可是**裸的打脸了,满北京城谁不知道富察家的庆三爷和肖乐天好的跟拜过把子一样。
一场因肖乐天所提‘工业特区’而起的大冲突,终于在塘沽一千多条人命的血祭下成功闯关了。历史不会记住这一千多人的名字,历史甚至不会记住黄举人和马宝他们的名字,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面前,所有人都是沙砾,只有弄潮者才会被人所记忆。
当朝会进行到最后之时,清流们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礼物,皇上和太后下旨,决定在今年冬天加一场恩科,大清朝又要迎来一大批新的官员了。
直到这时候,翁同龢才睁开眼睛,率先走出朝班,跪在地上三呼万岁“皇上、太后圣明啊……”紧随其后的是满朝文武跪在太和殿上,集体高呼“皇上、太后圣明……”
大朝会散了,翁同龢走出午门,他没有直接上轿。他回头望着深深的宫阙,感受着里面喷薄而出的权力的味道,他双拳紧紧的攥着。
“我没有输,我们清流没有输,我们显学更没有输。你们以为得到三个工业特区就是胜利了?真是幼稚,你们别忘了,天下间任何事情想要做成都是需要官的,而谁能当官只能听我们的,我到是要看看肖乐天的西学究竟能走多久……”
“走吧,回家后午饭丰盛一点,老爷我今天要庆祝庆祝,为了今年的恩科庆祝……”
大朝会上颁布的政令其实在之前就已经敲定了,甚至在十天前远在上海的庆三爷就已经接到了总理衙门的信函,让他火速乘船回到北京,准备接手塘沽工业特区的建设工作。
等到大朝会召开的那一天,庆三爷已经站在洋人商船的船头远远的望见塘沽港的轮廓了,庆三爷现在真的是归心似箭,他不止一次催促英国船长快一点再快一点,他现在一肚子的迷惑,已经快让他憋疯了。
当海船终于靠在栈桥之后,庆三爷都来不及跟洋人告别,腾腾腾的第一个冲下了船。还没等他开口想要询问乐天洋行的所在之时,码头上的一个小伙计已经跳的多老高喊起来了。
“三爷,往这看,我是肖先生派来等您的,我带您去洋行……”




大清隐龙 081 女诸葛富慧
“肖乐天,你今天必须跟我说实情,工业特区计划究竟是怎么闯关成功的?还有塘沽的这场暴乱,你究竟是怎么平定的?九帅是怎么回事,你们什么时候勾搭到一起的……”
庆三爷一杯酒都没有喝,刚坐下就拽住肖乐天的袖子一个个问题跟机关炮一样往外喷,唾沫星子都飞到肖乐天的脸上了。
1...3435363738...15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