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燧灵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半山闲居
大统领到底还是听从了宣朗的建议,要提前做长久的打算。
盛京城的皇宫内,惠仁帝没法做长久打算了。





燧灵记 第两千零七十八章 谁愿随朕走一趟?
惠仁帝木着一张脸,神情阴狠地端坐在勤政殿最上方的宝座上,听着下方朝堂上,以平亲王和忠国公为首两派人,还在喋喋不休的争执开战,议和的利弊,心思不由自主地飘远了。
国师府没了,国师重伤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来?国师要是死了,他的解药没了,他最多还能活几年?
三年,两年,还是一年?
他都要死了,他还管什么开战不开战,议和不议和?人死万事空,他要怎样才能继续活下去?
不行,他要去不留山救国师!去之前,这场战还是要打的,国师特意给他传过信,要保住他的性命,这场战无论如何都要打。
两位仙尊对他恨意难消,就算有先皇为他顶锅,没有一场战争让他伤筋动骨,也难以让两位仙尊放过他。
没有什么比他的性命更重要的事情。
惠仁帝的目光落到下方忠国公和平亲王的身上。忠国公还是老样子,他的目标一眼就能看人出来,不过是想要借机把兵权抓在手中。
平亲王的变化就大了,再没有以前不问世事的清高,仿佛是上一次两位仙尊在皇宫内发飙,给他的刺激太大了,让他一反常态,主动参与到去朝政中,想方设法要熄灭仙尊的怒火。
他们两个相同的是,都想要对卫是国开战。不同的是,忠国公要举国之力,不顾一切地开战,誓要报仇宣扬国威。平亲王却主张先议和再开战,无论如何不能动摇国本。
归根到底,两人都是最期望霍迪国获胜,开疆辟土,而他这个皇帝早死早超生,让出他屁股下的皇位,平息两位仙尊的怒火,明哲保身。
也罢,他们各有所求又雄心勃勃,就让他们借着这场战争,去火中取栗各取所需。待他保住了性命,手中有无数的伪先天,且看他们如何逃脱他的手掌心。
惠仁帝的一双肿泡眼,眯缝着扫视下方,他轻咳一声,等候着下方还在争执的忠国公和平亲王停下来,一起转头看向端坐在宝座上的他。
惠仁帝不悦地斥责道:“霍迪国兵强马壮,区区一个卫国何惧之有?”
“兴兵讨伐卫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还想要劝朕息事宁人的?先回府,把你们嫡亲的长子长孙杀了,再来跟朕说话。”
大殿中忽然安静得落针可闻,惠仁帝摆明了是不讲道理,连先议和再开战这样的话也不想听了。
惠仁帝见以平亲王为首的主张先议和的人都认怂了,他恶声恶气地下旨道:“朕意已决,再有妄议议和者,视同叛国谋反,定斩不饶。”
平亲王的脸色变得煞白,他率先跪倒在地上,当众表态道:“臣谨遵皇上圣谕。”
在平亲王的身后,站立在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也跟着跪倒在地上,一起齐声道:“臣谨遵皇上圣谕。”
惠仁帝看着面前跪倒一地的众臣,满意地低哼一声,接着下旨道:“忠国公善战,朕封你为讨伐大元帅,率领兵部讨伐卫国。”
忠国公大喜过望,他没想到惠仁帝这么轻易把兵权交给了他,当即再次俯身磕头,心悦诚服地叩头道:“臣,领旨。”
惠仁帝还没有说完,他的目光凶狠地落在忠国公的身上:“朕给你的旨意只有一条:只许胜不许败。败了便是身败名裂,削官夺爵。”
忠国公稍微愣了愣,随即咬紧牙关,坚决地答应道:“臣,领旨。”
惠仁帝暴躁蛮横的目光一收,看向跪在最前方的平亲王身上,继续下旨道:“平亲王坐镇望京城,统领户部,吏部和工部,保证大军一应所需。”
惠仁帝不等平亲王领旨,目光向前定在平亲王身后,一颗白发苍苍的人头上,紧接着下旨道:“孙丞相乃是三朝元老,朕对爱卿寄予厚望,朕令你和讨伐大元帅,平亲王一起统领朝政军国大事。”
“朕等着你们文臣武将相合,替朕狠狠地教训卫国,为朕的皇儿报仇。”
统领朝政?
众臣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孙丞相,忠国公和平亲王统领朝政,还要惠仁帝作甚?
皇上口误不可当真!
平亲王苍白着一张脸,跟孙丞相一起再次匍匐在地上,两人沉声答应道:“臣,领旨。”
惠仁帝三两下解决朝堂上最大的纷争,他撇开开战所有的细节,留意着下方诸臣茫然失措的神情,也不叫跪倒在地的众臣起身,继续往下说道:
“朕收到国师府传信,不留山问鼎门大阵笼罩国师府,天鹰宗掌门南宫翎,失陷在国师府中,生死未卜。”
惠仁帝顿住了,他恶狠狠地眯起眼睛,扫视着下方诸位大臣,无声地转头交换眼神,他等着下方短暂的骚动停止,冷冰冰地接着说道:“神仙一怒,亡国灭宗。”
“先前他们不过是怀疑朕,指使人杀了他们的师父,就让朕的皇宫流血漂橹,无人能挡。这一次南宫神仙在国师府失踪,朕的霍迪国只怕要灭国了。”
“在朕这里,平息神仙门派的怒气怒火,保住霍迪国,保住尔等的性命,乃是比讨伐卫国更为重要的大事。”
“朕意已决,朕将朝廷和讨伐卫国的国事,交给平亲王,孙丞相和忠国公三人统领,朕要带着朕的皇孙,一起去不留山,帮助神仙找寻南宫掌门,以尽地主之谊。”
“不可啊!”平亲王罕有地急声开口道:“臣愿意替皇上去不留山,平息神仙的怒火。”
惠仁帝的目光“嗖”一下,收回落到平亲王的身上,只见平亲王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他心中一动试探道:“皇弟真愿意去?”
平亲王直起腰来,再次拱手道:“为皇上效命义不容辞。国不可一日无君,臣不愿意皇上再踏入险境。”
惠仁帝深深地抽了一口气,肥硕的身体在龙椅上往后靠了靠,他讥诮着感慨道:“这个险朕不得不去冒!朕若是不去,怠慢了仙尊更是死路一条。”
惠仁帝的身体忽然前倾,满是恶意的肿泡眼,轻蔑地盯着下方的众臣,“除了平亲王之外,众位爱卿,谁愿陪着朕走一趟?”




燧灵记 第两千零七十九章 圣心难测
鸦雀无声。
这等差事比跟着忠国公去卫国征战更为凶险,谁都不愿意跟着惠仁帝走一趟。更何况平亲王主动请缨,皇上却不肯让平亲王代劳。
圣心难测。
能跪在大殿上的,无一不是聪明人。
大家心知肚明,自从两位神仙在皇宫中威风凛凛杀人,无人能敌之后,皇上的心情极其恶劣,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该死。
皇上的怒气他们能忍。
无他,确实是他们这些人无用,无法在神仙的手中护住皇上。
此去不留山国师府,面对的是南宫神仙失陷在国师府的境况,不管是谁跟着去,大抵都是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宁肯退后一步,也不可上前一步,主动去当出头鸟。
关键时刻,孙丞相从地上颤颤巍巍的爬身起来,挺直他单薄的背脊,视死如归地对惠仁帝请愿道:“皇上,老臣愿随皇上走一趟。”
惠仁帝的脸色一下子和缓下去,他眯缝的肿泡眼中,流露出几乎是柔和的光芒,他极其不负责任的下旨道:“好!哪些人随朕去不留山,有劳孙丞相多费心了。”
“朕等不及讨伐大元帅誓师出征,明日便要启程去不留山。唔,原本朕是要留下孙丞相,替朕看着朝廷和讨伐卫国诸事的......朕意已决,朝廷和征讨之事,依然由孙丞相多操点心。”
“朕信得过你!”
孙丞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他老泪纵横,感激涕零地跪谢道:“臣,领旨。”
他白发苍苍的头颅重重地磕在大殿中光滑如镜的大理石上,脑门上的疼痛及不上心中痛悔的百分之一。
他作甚想要撂挑子,跟着皇上去不留山躲清闲啊?这会儿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早知道留在望京城中,在忠国公和平亲王之间,左右为难,也好过再多加一条,跟着皇上去不留山,百上加斤受虐呀?!
他身为两朝重臣积攒下来的保命手段,怎么在惠仁帝这里就行不通了呢?
惠仁帝才不管匍匐在下方的臣子,心中对他的旨意会有多少腹诽,他对着站在身侧的大太监鼓瑟扬了扬手。
鼓瑟当即提声道:“退朝。”
啥?这就退朝了?
孙丞相茫然地抬起头来,皇上还没有下旨明日何时启程去不留山,沿路要用什么仪仗,怎么就退朝了?
他的目光急切地看向鼓瑟,这个常王府昔日的大总管,晋升成了大内总管,怎么也不知道提醒皇上一声?
鼓瑟尖细的声音,忽然在孙丞相的耳边低低的响起来:“皇上心急如焚,最好是明日城门一开便摆驾出城。皇上行事不喜张扬,明日由文武百官夹道相送便已足矣。”
哈?这还不算张扬?
孙丞相的头颅低低的再次磕在地板上,他低色地喃喃道:“多谢提醒。”
他等着惠仁帝摆驾走了,从地上再次颤颤巍巍地爬起身来,侧身站定。对着在场的文臣武将们低声说道:“明日卯正时分,大家穿好大礼服,来皇宫恭送皇上圣驾出京。各位步行随驾,送皇上从西门出城后,方可自行散去。”
“礼部李尚书,一个时辰内,把皇上出京一众随侍,仪仗礼仪拟定出来,既要彰显圣上英明,又不能太过张扬,不得有误。”
“吏部陈尚书和兵部尚书,一个时辰之内,把随驾文武官员的名单,护卫名单呈上来......”
惠仁帝边走边听着鼓瑟在他耳边,暗中学着孙丞相的安排,正听得热闹的时候,鼓瑟闭上了嘴巴,“皇上,奴才听不见了。”
“废物!”惠仁帝不满地呵斥一声,“朕没少给你‘仙人丹’,你这境界怎么就升不上去呢?朕指着你有大用,给你的丹药要好生都吃了。哪怕是伪先天,你也要给朕升到伪先天五境去。”
“奴才遵旨。”鼓瑟委屈地替自己辩解道:“皇上圣明,‘仙人丹’不比‘天人丹’,见效特别慢......”
惠仁帝更加不满了:“见效慢不知道多吃点?朕会少了你几枚‘仙人丹’?”
鼓瑟苦着脸不说话了,惠仁帝也知道武功境界增长不比其他,不能一蹴而就,他黑着脸问的:“铁枪门的两位先天高手到了吗?”
鼓瑟的腰杆一下子弯了下去:“还没有。”
“或许是路途遥远,他们还来不及赶到盛京城来。我这就传令下去,让他们改道去不留山。”
“嗯。”惠仁帝再问:“麦青辉和宋耀庭回来了吗?”
鼓瑟的身体往下弯的都快跟地面齐平了,他小心地答应道:“两位供奉都还没有赶回来,奴才收到他们的传信,说是迷雪宗被雪崩覆盖,要先去迷雪宗一趟,看看能不能救出人来,才会返回皇宫来复命。”
“叫他们去不留山护驾。”惠仁帝声音里充满了恶意道:“你跟他们说,朕的皇家供奉若是不能赶来护驾,朕要他们何用?朕留着他们的门派何用?”
鼓瑟脸上闪过一抹苦涩,他俯首帖耳的答应道:“奴才遵旨!”
身为从常王府跟过来的大内总管,鼓瑟比旁人更加了解惠仁帝。国师受重伤,对皇上的打击太大了,对枫刀门和天刀宗出身的皇家供奉说这话,皇上是要跟江湖门派反目为仇,要把天人丹公诸于众了吗?
惠仁帝接着吩咐道:“这一趟叫余公公跟着我去,别以为离了他们几个皇家供奉,朕就没人用了。麦青辉和宋耀庭在最关键的时候回去了门派,没有为朕效命,朕可是记在心头的。”
“如果不是看在方南平为朕而死的份上,朕早就治他们的罪了。你说方南平一句放他们四个会门派去,是不是特意与朕作对?”
“皇上多虑了。”鼓瑟实在忍不住,他替四位皇家供奉分辨道:“他们是奉命送‘天人丹’,‘仙人丹’回去,为陛下招揽更多的人手的。”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至少会带回来三十个伪先天。皇上手中可用之人会比以前更多。方大供奉暗中留下的后手,先前没有给皇上禀报,他是想要给皇上惊喜。”
惠仁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微笑:“如此说来,方大供奉忠心耿耿,朕应该多给枫刀门赏赐些‘仙人丹’。”
“他们四个若是果真带着三十个伪先天来为朕所用,朕便饶了他们临阵脱逃的罪过。”
鼓瑟察言观色,一见惠仁帝心情变好,赶紧问惠仁帝道:“皇上此去国师府,后宫的娘娘了不要带上几个?”
“不带了。”惠仁帝厌烦的说道:“都是那些老面孔,朕都看腻了。传朕旨意,礼部立即着手选秀,朕的信王没了,朕的子嗣太过单薄,朕要开枝散叶。”




燧灵记 第两千零八十章 互相提防
鼓瑟的腰板往上抬了抬,他终于把惠仁帝的心思引到旁的地方了,今日他安全了。
鼓瑟先答应一声,“奴才这就让人去礼部传旨。”
随即又投其所好的提议道:“今日奴才在宫中听见有乐声,赶去斥责的时候,发现是乐坊正在为皇上的寿诞编排新舞,其中领舞的女子,身姿袅娜容貌秀丽,皇上要不要去散散心?”
“要。”惠仁帝顿住了脚步,“朕的辇车呢?”
鼓瑟的腰板重新弯了下去,他伸手向前指向前方,一刻不停地对惠仁帝说道:“前面转个弯。车辇就在廊下等候。”
“行了。”惠仁帝对着鼓瑟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去跟皇后传朕旨意,让皇后带着朕的小皇孙,明日跟朕一起出发去不留山,不得有误。”
“你跟皇后说,小皇孙若是有半点差池出不了京城,朕就收回忠国公的兵权,让皇后自己掂量。”
鼓瑟低下头,俯首帖耳地答应道:“奴才遵旨。”
他跟着惠仁帝前行,还想要送惠仁帝上辇车,惠仁帝越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跟着朕做甚?还不赶快去传旨?皇后和忠国公说了些什么,朕每一句话都要知道。”
鼓瑟赶紧停住脚步,把腰再往下低了低,恭敬地说道:“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了。”
他扬起手让紧跟在身后的内侍,向前伺候惠仁帝,又无声地伸手点了走在最后的两名小内侍,急匆匆地带着两个小内侍转道传旨去了。
皇后得了皇帝的旨意,一边派人出宫,去信王府接小皇孙进宫,一边让人去前殿传令,请忠国公进后宫见她。
忠国公来得很快,他一丝不苟端正地行礼拜见皇后娘娘。
皇后赐座,屏退其他人,只留下心腹宫女伺候,对忠国公着急地问道:“信王究竟是怎么没的?皇上语焉不详,大哥可不要瞒着我。”
忠国公谨慎地站起身来,拱手为礼,疏离地答应道:“皇后娘娘问错人了。臣所知所晓,不会比皇上更多。此等军国大事,娘娘还是问圣上为好。”
皇后的脸色一下子冰冷下去,她贵为皇后了,大哥依然没有把她放在眼里,什么消息都不肯透露给她。元自清真要有本事,不要把她的两个儿子笼络在手中,紧紧攥住当成是筹码啊。
皇后没有再让忠国公坐下,她冷淡地说道:“大哥拿到了兵权,要格外小心行事。枫刀门和天刀宗那四位皇家供奉,一个都不在宫里。”
忠国公规矩的站在皇后的面前,两眼低垂看不清其中的神色,能够让人看见的只有他跟皇后半点也不亲近。
皇后见忠国公油盐不进,对她善意的提醒充耳不闻,她跟忠国公只有四分相似的脸庞上,飞快地闪过一抹羞恼,她低声对忠国公下令道:“信王出事,哀家心里难过的紧。忠国公大权在握,赶紧派人去把益王从申国接回来,也好让哀家放心。”
忠国公直接跪倒在了地上,他沉声说道:“还请皇后娘娘赐臣懿旨,臣也好按旨行事。”
皇后差点气的仰倒,她若是能够下懿旨,大可以下旨去忠国公府,又何必把忠国公叫进宫来,私下央求他?
忠国公是真不懂她的苦衷,还是根本不想救她的儿子?
忠国公却不等皇后再继续说下去,他从地上站起身来,再次拱手为礼,恭谨地对皇后主动告退道:“臣被皇上赐封为讨伐大元帅,只许胜不许败。败了便是身败名裂,削官夺爵。”
“战况瞬息万变,娘娘若无其他要事,请允许微臣告退。”
皇后悚然而惊,皇上给忠国公兵权,后面还隐藏着这么大的陷阱?!她的消息太不灵通了,若不是忠国公亲口跟她说这个,她都没有收到这样的消息。
皇后当即缓和了神情,柔声对忠国公叮嘱道:“皇上急着为信王报仇,忠国公乃是朝廷重臣,正是替皇上分忧的时候。哀家不多留你了,哀家等着忠国公凯旋归来。”
忠国公保持行礼的姿势,恭敬地退后两步,然后转身出宫去了。
从头到尾,忠国公没有在后宫留下任何破绽。
他也想让皇后成为他在宫中的助力,只可惜信王都二十二岁了,他的这个庶妹,身为常王妃的时候,没有管理好常王的后院,如今成了皇后,更是没能管好皇上的后宫。
皇上去了乐坊寻欢作乐,他都收到消息了,皇后还半点反应都没有,他如何能够指望皇后?
元明霞到底不是元明媛,元明媛能让先国师出手对付金燕子,断绝了常王跟金燕子的姻缘,元明霞却连区区后宫都理不清楚,跟他见面,居然还留下宫女在一旁伺候。
真是可笑。
元明霞怎么就不能明白,皇上要带走唯一的皇孙,为的便是要防着元家?而他为了防着皇上,自然是不能让益王跟信王一样早死的。
两国大战将起,在这个时候,霍迪国绝不能内乱。要乱也要等胜利之后......皇上在这个时候防着他,纯粹是小肚鸡肠,半点也没有明君的气度。
霍迪国的君臣各自有着盘算。
远在万里之外的飞云门,面对南宫翎突然失踪在国师府这样的消息,留在门中的堂主们一起聚在高天的茶室中,静悄悄地关起门来商量。
饶是罗英英坐在茶桌前,给各位堂门烧水沏茶,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时不时用眼角余光,留意在座诸人的脸上细微的变化。奈何她并不知晓他们在商议什么,就算能看见神情变幻,也无法猜测出其中的含义。
除了高天,罗润清,留在飞云门的长老堂堂主印存志,戒律堂堂主庞炳坤,传功堂堂主皮秋阳,炼器堂堂主平千里,炼阵堂堂主莫非都来了。
七人都主张尽快派人去不留山救人,飞云门绝不能袖手旁观。不过,对能否把南宫翎救出来,大家的意见分成了两派。
印存志,皮秋阳和莫非三人都以为南宫翎救不出来了。
理由很简单,十年前,莫非专门去过一趟不留山,花了三年时日,把能够探查的问鼎门大阵都查看过一遍。
其间,他曾经以飞云门炼阵堂堂主的身份,去过霍迪国国师府中,深入探查其中的阵法,试图解开国师府中四处漫延的问鼎门大阵,而不可得。
莫非对在座诸位,笃定地保证道:“若我的探查得没错,十有八九,南宫翎是无法活着出来。除非,南宫翎进入国师府前,已经成为结丹修士,能够以大法力,直接破阵而出。”
“否则......”




燧灵记 第两千零八十一章 阵仗太大?
否则,必死无疑。
南宫翎去国师府时竟定然是没有结丹的......南宫翎若是死了,对三大仙门如今的形势影响极大。
庞炳坤并不敢轻易的相信莫非的论断,“还有一种可能不能忽视,南宫掌门或许有机会,通过国师府的大阵,直接进入问鼎门去找寻机缘。”
“莫堂主能够探查的是阵法的外面,里面的形如何不得而知。再加上时久远,南宫翎又是个修士,我以为变数太多,不可轻举妄动。”
“待年过后,南宫翎还出不来,到时候不用我们动作,三大仙门自然唯我们马首是瞻。”
“我们不能太消极,坐视机会溜走。”印存志激进地反对道:“年过后,鹰宗已经稳住阵脚,不定会联手胜境,把势从三足鼎立变成两相对立。若错失良机,以后再收拾起来,不会比如今顺水推舟更容易。”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把掌门拱上至高无上的位置,号令三大仙门,不给鹰宗和胜境留下任何反对的机会。”
庞炳坤提醒道:“万一南宫翎出来......”
“南宫翎出来也对我们没有什么损失。”印存志径自强调道:“他若是能结丹出来,那个位置原本也该是他的。至少在他出来之前的这几年,飞云门应该把该有的好处全都拿到手。”
印存志的目光坚定地落在高的上,“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就算万一南宫翎结丹出来,有这几年的功夫,我们也能藉着掌门威凌下的机会,立下规矩,以后对他多少有些约束。”
印存志这话一,庞炳坤不话了,若是这样的话,他也支持印存志立规矩。
七人中有四人支持印存志,关键时刻罗润清而出,一边伸手抚着下颌上的长须,一边认真地问道:“你们想要立什么规矩?”
“让其他两派给掌门孝敬和供奉?他们若真要给了,咱们让掌门去胜境灭杀灵禽灵兽?再去鹰宗替他们剿灭行峰的余孽?南宫翎生死未卜,你们以为掌门会有心思去做这些?”
“或者是大家想要立下规矩,约束掌门不能随心所地杀人?”
“别掌门不会乱杀无辜,她真要是杀了,咱们还能跟她反目成仇,帮着旁人一起讨伐掌门不成?大家想要用这一条去约束南宫翎,南宫翎结丹出来,拥有改换地的大能,换作是你们,你们能被这一条约束吗?”
“若咱们想要立的规矩,不过是顶着掌门的名头,让掌门放弃修行,替咱们争夺一些她根本用不上的修炼之物。”
1...635636637638639...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