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初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后青牛
“长孙大人,并非某不愿继续效忠秦王殿下,而是秦王殿下一心退让,全然不见争夺储君的心思,届时我等开罪了太子殿下,待太子登基之后,我等焉能有好日子过?”房玄龄言辞恳切,“且陛下有旨,但请长孙大人不要让某为难。”
“嘿嘿”却不料房玄龄一番恳切言辞非但没有得到长孙无忌的认同,反而还引来了他两声意味不明的笑,“房大人有所不知,大王已经有了决断,此番便是请房大人共商大计。”长孙无忌伏在房玄龄耳边悄声说道。
“此话当真?”
“自是当真。”长孙无忌确切的点头,“且大王借着陈先生之口,可是说了,若是房杜两位大人不识相的话,捆了去便是。无忌不愿看房大人面子上过不去,请大人亦不要让无忌为难。”说话间,目光还看向了站在他身后一动不动的尉迟恭。
收到长孙无忌的眼神,尉迟恭立马上前一步,瞪大了眼珠看向房玄龄,战场上挥洒血汗的汉子,身上的杀气何等之重,房玄龄一介文弱书生,哪里受得了这般恐吓,当即惊得后退一步。
“房大人理应庆幸,毕竟程将军和宇文大人前往杜府之时,直接带了粗绳。”
房玄龄心思百转千回,此番若是不去,秦王那一关便过不去了,至于太子那一关,他已然没有机会消受,况且长孙无忌应该不会拿那件事情骗他。经过短暂的权衡利弊,自然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竭尽全力帮助秦王除掉太子和齐王为上,纵是李渊,只怕亦不能善终了。
按照既定安排,房玄龄和杜如晦换上了道服先行回府,至于去接人的人从另一条路也转回了王府,至此,一应人吗算是到齐。
按照李世民的猜测,太子府既然已经制定了昆明池密谋的计划,便意味着可以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已然不多,遂一方面将早前纠集的人马迅速调往长安,另一方面也在招兵买马扩充军力,以便届时能有足够的人马与东宫太子一党一较高下。
一连串的命令接连发出,一时间各就各位,手忙脚乱的准备开来,到是陈丰闲下来了,整日无聊到抬头望天,直至深夜也还是不愿休息。
这一日傍晚,长孙无忌和宇文化及相约来寻陈丰喝茶,却发现天色未暗,陈丰便已一双眼睛紧盯天际。
“先生莫不是还会观天象识天机不成?”宇文化及手中端着茶杯,见陈丰一直抬头望天,随口调侃,“大家都说先生这几日闲下来每日里望望天喝喝茶好生自在呢。”
“宇文大人说笑了,某并非观天象。”听闻宇文化及之言,方才从天上收回了目光。
“先生并非无所事事之人。”长孙无忌也开口说道,如他所见,陈丰近日来的表现,确实有些奇怪。
“某并非是观天象,而是观天意。”陈丰记得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便是太白经天,此事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和六月初三,白昼之时,人们抬头,便能看见太白金星于天空之中闪烁,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可如今,这个时间已经过去月余,如今已是武德九年七月十二。六月初一和六月初三之时天象并未发生任何异常,但陈丰仍旧觉得,上天会有所警示。
当然,这警示之类,于陈丰而言并不重要,但对于秦王而言便是重中之重,他须得给秦王寻一个最得力的名头,来登上那九五之尊之位,不然若非天道所选之人,李世民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亦是泛泛,平定天下之功不会时常被人挂在嘴边。
古人愚昧,凡事若是从天意出发,便会产生不自觉的恭敬,天意不可违,若是天意选择了秦王,那秦王便是百姓心中的王。
天色渐晚,三人相谈甚欢,杯中茶已经换成了酒。
繁星点点,陈丰刚巧抬头,一目便看向了半空。
“二位大人有福气了,竟有幸得见这百官朝拱的星象。”陈丰眼神清澈,看向天空之上。
“何谓百官朝拱?”
“百官朝拱,是紫薇帝星的一种斗数。所构成的星耀共计十八颗,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三台、八座、龙池、凤阁、恩光、天贵、台辅、封诰、天官、天福、禄存、天马。”
陈丰说的条理清楚,但是宇文化及和长孙无忌二人却并未多听,只“紫薇帝星”四个字便足以让他二人惊喜交加。
“此时紫薇帝星被那十八颗星宿围绕,形如漏斗,而紫薇在那漏斗顶尖的位置,此为紫薇下凡之命,即帝命之相。”说完,陈丰静静的看着平素里老成持重的两位大人,等着他们将这个消息消化。
“那……”宇文化及显然是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又不知该说什么。
“两位大人可知该当如何行事?”陈丰问道。
“如何行事?”倒不是这两位智商不行,而是被那泼天的惊喜给冲昏了头脑。
陈丰无奈的笑了笑,古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确实很好笑,“那紫薇帝星位于秦地分野,寓意”他顿了一下,然后斩钉截铁的说道,“秦王当坐拥天下!”
“所以,现在需两位将这消息传将出去,广播天下。”
“这……”两位上了年纪跟在秦王身边半生鞍马的功臣,此时已经被陈丰的计谋给惊到了,他们自然知道这样的消息传播出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届时天下百姓,均会认定,秦王当主天下,而太子一党得此消息,定会更加惊慌,秦王有天意认定,那太子可没有,所以,如果不能摒除此传言,太子纵算是继承大统,在百姓眼里亦是名不正言不顺。
重生在初唐 第41章 绝地反击
而此事的重中之重,便在于天子。
当今天子的心思在太子身上,若是秦王身上出现了帝命,只怕天子那关……
“二位只管照某说的去做便是,某定不会坑害殿下,殿下重情心软,若非逼上绝路,顿然不会主动出击。”知道这二位因着和秦王尚有姻亲关系,早已与秦王绑在一条线上,短短不会背叛秦王,陈丰方才出言解释。
“先生当真不愧大王盛赞,确实好计谋,好手段。”时至此时,宇文化及和长孙无忌终于也对陈丰心悦诚服。
不得不称赞一句,宇文化及和长孙无忌的办事效率着实惊人。
第二日一早,他出门闲逛,充耳所闻,尽是紫薇帝星的消息。陈丰笑了笑,寻常百姓,所关注不过衣食住行,何曾理会过星象一说,更不要开口闭口便是紫薇帝星,这绝对是那二位的功劳了。
不过,事实证明,陈丰有点多此一举了,时刻准备着将秦王除之而后快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放过一个如此精妙的打压秦王的机会呢。
当然,这种欲将自己亲弟除之而后快的事情,李建成这个爱惜羽毛的太子怎么可能做出留人话柄的事情呢,遂此事并非在朝堂之上传出,而是在早朝之后,由李元吉带着时任太史局太史令的傅奕进宫面圣。
李建成一方的人自然是统一战线,势必要将秦王拖下水,当然能拖下地狱,他们会更开心。
因此,那句“秦王当坐拥天下”变成了“秦王不日之内便将坐拥天下”,李渊此时身体还算健朗,不日之内便要坐拥天下,其真实含义,便是会尽快将其取代吧。
能当皇帝,大多心狠手辣,偶尔对于自己的儿子有些温情,亦建立在此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此时,他的儿子明显已经要超出他的掌控范围了,如此,他自然无法继续容忍。
思及自己的儿子会谋朝篡位,李渊的心中对李世民的愧疚,早已消散殆尽,只剩下无尽的杀机。
“父皇,二郎有平定天下之功,于我大唐功高盖世,若是天意如此,皇儿愿意让出储君之位。”见李渊眼神之中已然渐渐沾染了杀机,李建成顺势添油加醋。
“父皇,不如此事让二弟自己定夺吧。”李建成最终提了一个让大家都不为难的建议。
这个建议最终得道了李渊的赞成,遂命封德彝亲自将傅奕呈上来的奏折原封不动的送给李世民,并让封德彝给李世民带话,“上天如此示警,让他出面解释一下,顺带澄清自己的嫌疑。另外告诉他,明日早朝便不必来了。”
封德彝接到命令之时,也是一惊,难道陛下已经知道了他和秦王有私交一事?莫非是在警告与他,不过听陛下言语之中的深意,分明就是让秦王殿下明日早朝之前……
封德彝前来之时,李世民正在和众位秦王府属臣商议大计,听闻中书令前来,尚且有几分疑惑,起身出门迎接之时并未注意到陈丰和宇文化及、长孙无忌之间眼神的交流。
“秦王殿下,某奉陛下旨意,前来给秦王殿下送一件东西,并给殿下带来陛下口谕。”说着便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了李世民,又将李渊原话奉上。
李世民大惊,他自然明白所谓澄清嫌疑是什么意思。
事到如今,李渊既然将这奏折送到了自己的手上,便说明他已经决定放弃李世民了,澄清嫌疑的唯一方式,便是一死了之。死人是没有办法继承皇位的,亦不能谋权篡位,自然只有死人才能让李渊放下心中的忌惮。
“诸位明公,我们的计划需得提前了。”终于在被自己的父亲放弃之后,李世民决定作出绝境反击,久经战火洗礼的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认输,反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当务之急并非是斩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秦王本是如此打算,但是陈丰出言阻止了他的行为。
“殿下可稍待明日。”陈丰好言劝道。
“先生从来劝我占尽先机,却还是第一次劝我耐心等待。”闻言,李世民亦是觉得奇怪,“皇上已然下令,明日早朝我不必去,先生莫非猜不到其中深意?”
“殿下大可放心,某自有办法让皇上召您早朝。”说话间便寻李世民要了文房四宝。
有了之前陈丰给封德彝写信的前车之鉴,这一次,李世民也并未担忧,即便他依旧没有看到信中的内容。
“某亦只能为殿下争取一夜时间,还望殿下早做准备,明日早朝之时,玄武门伏击太子与
齐王,势必要将太子一党与齐王麾下一网打尽,免得后患无穷。”说着,将信珍而重之的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便请殿下务必要让皇上在今晚之前看到这封信。”
给皇上写的信?这些不要说李世民了,就连自认为对陈丰的计划已经有了些许了解的宇文化及和长孙无忌亦是惊讶。
不论他们心中的情绪如何,陈丰的信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收到李世民派人送过去的信,李渊立刻下了新的之意,明日李渊会亲自过问此事,让李世民务必早些进宫。
这下,精明了半辈子的谋臣们,亦是惊讶了,到底那信中所书为何,竟能让金口玉言的圣上改变了主意?
在封德彝那次,秦王还会担心陈丰是和封德彝有私交,但是此次却是完全不同,难道他能说陈丰和他们的皇帝陛下有私交吗?他身为李渊的亲生儿子,血肉亲情尚且不能让李渊改变主意,更遑论他府中一个小小的谋士呢?
定然是那封信中写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就好似上次陈丰竟直接在信中怒骂封德彝是阴持之人一般。
秦王等人均以为李渊是中计了,但陈丰并不如此认为。虽然历史之中的李渊任性直率,宽仁容众,但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十年,从一个不受宠的世袭国公一步步精心算计方才走到了
如今问鼎天下的位置,哪里会被如此小小谋略给算计到呢。
重生在初唐 第42章 伏击
事实却和陈丰所猜测的一般无二。
能从一个不大起眼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到今天,自是经历不凡,说是政坛的风云人物亦不为过,陈丰那点雕虫小技他又如何看不通透呢。
之所以愿意配合李世民将这场戏演全套,同意明天召集群臣公开讨论,不过是为了将计就计,如同上一次处理杨文干时间一般,在次戏耍李世民一番,让李世民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野心,届时就算是想要斩杀李世民这个开国功臣,亦算是对天下百姓有了交代。
这般心计,不可谓不高明。
但如今这个高明之人碰上了一个对他近乎了若指掌的人,陈丰。如此他的时代就此终结,亦不能算是偶然。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世事无常,天地尚且不能完整,更何况人事,但李渊偏偏想要一个完美的理由,以此来斩杀李世民,不过是欲要在史书上留下善名,代代传颂罢了。
李渊终究还是大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的身边有一个对他知之甚深的谋士,更料不到,这个谋士竟然有了撺掇秦王篡位的胆子,当然他最料不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当真听从了这个谋士的建议,铤而走险的选择了一条近乎于赌博的政变之路。
但就事实来讲,李渊的重重布置下来,李建成的咄咄逼人之下,李世民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遂,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参与其中的任何人,均没有另做选择的余地。
“殿下,此事不成功,便成仁,一旦今日,您踏出秦王府的大门,便意味着,追随与您的所有人都没有了退路,所以,万望殿下届时莫要妇人之仁,须知,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
“先生放心,某知晓该当如何。”
“既如此,便预祝殿下大获全胜、荣登九五!”
“借先生吉言。”说完,李世民挺直了脊背,翻身上马朝着玄武门的方向而去。
陈丰站在秦王府的府门口,目送李世民的身影从自己的眼前消失。心中亦满是叹息,生死存亡,就在近日了。
武德九年八月初四,比历史上整整推迟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此时最终还是上演了。
朝阳初升之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亦各自带领数名随从快马加鞭赶往玄武门。夜半时分他们从尹德妃和张婕妤出得知自己被李世民奏了一本,罪状便是他二人与宫妃行苟且之事,给当今圣上,也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带了绿帽子一事。
涉及生活作风问题,便是没有,只怕那金銮殿上,亦难以说清,届时史官笔下断然不会留下情面,更何况,那李世民所说还是属实,若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今日临朝的机会尚且好办,若是当真被他抓住了把柄找到了证据,父皇尚且壮年,膝下亦有数子,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新的足以堪当天下大计的太子出来。
一个疏忽,今日,他二人便要和那秦王陪葬,如此,如何能让他二人不慌张。
遂,二人天色尚暗便已匆匆入宫,意图便是抢在李世民之前入宫面圣,免得早朝之时公开驳论让他二人方寸大失。
自然,李建成能在太子之位上稳坐多年,甚至几次三番险些将李世民这个未来的一代明君推下神坛,自然不是蠢笨之人。
为了防备秦王府众人在他与李元吉同宫妃之间tou qing幽会一事辩驳开来,而秦王欲谋图天下之事却解释不清之后狗急跳墙,临出发之前特命东宫所辖军队及长林兵全部戒严,一旦听闻宫中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出兵接应。
李建成、李元吉不知道,在他们紧张部署的同时,李世民亦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之下。
只因,他并不清楚陈丰与皇上的信中到底写了什么,便也不清楚,如今的太子和齐王,亦方寸大乱。
但在昨晚,李世民听从陈丰的意见,在原定计划上重新进行了部署。
夜间宫门落锁,直到早朝之时才会开启,在面对厚厚工墙之时,一没有钥匙,二不能用冲车撞开城门,亦是难题。
不过天时地利人和尽数在李世民的手中,只因今日宫门当值之人乃是常大来,时任玄武门守卫长。
此人出身瓦岗寨,与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关系密切,而此人正是太子李建成安插在北衙禁军之中的亲信,时宫中禁军左右羽林军屯驻在玄武门外的西内苑。然李建成并未料到,此人早已被李世民拉拢。
武德九年八月初四,这一日皎月仍在的时间里,常大来此人,悄无声息的替李世民等人打开了诸臣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
玄武门在李世民的面前缓缓敞开,李世民一行仅有十人,却尽是武艺高强之人,此时这十人正先后踏入玄武门,脚步坚定,为首之人正是李世民,目光之中满是肃杀。
临行之前,陈丰所言此时在他的脑海之中不断循环,生死荣辱尽在今朝,自己身后众人,能否在今后一马平川,便看今日。
晨时,太子和齐王纵马进入玄武门,准备直驱皇帝寝宫,面见圣上说明自己与宫妃之间绝无私情。按照惯例,随行人员不能进入玄武门,纵是太子与齐王二人亦不能携带武器入宫。
此时,李世民等人已埋伏多时,只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出现。
至此,一切对李世民而言,均很顺利。太子和齐王按照预想在所有大臣未至之前入宫,二人的随扈被拦在宫门外,兵刃亦被褫夺,且这二人到此时都没有发现任何蹊跷,正一步步进入李世民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
天见犹怜,这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大约是不知道,二人即将携手去地下寻得许久未见的李元霸了。
见李建成和李元吉果然提前来到进宫,李世民心中亦是对陈丰更加钦佩,此人当真料事如神,昨夜里他说李
建成和李元吉定会提前入宫,他尚且犹疑,今日一见,竟当真如此。
重生在初唐 第43章 玄武门之变
意外就在此时发生,正当李世民等人瞪大了眼睛盯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举一动之时,李建成多年来的警惕似乎发挥了作用,在他快要走到临湖殿之时似乎是预感到了危险,遂停下前行脚步,随即做出了正确的决断,策马掉头,朝着宫门口的方向疾驰。
有了李建成的带头作用,李元吉亦跟在太宰的身后不顾一切的朝着东宫方向狂奔。若是说武将和文官的根本区别便在此处了,马蹄踏出玄武门的那一刻,李元吉下意识的从门口的守卫手中夺回了自己的配刀和弓箭,之后继续狂奔。
“来了,冲啊,不要让他们跑了!”
“杀啊!”
两人已经踏出宫门,却在回东宫的路上遇到了截杀,为首之人不是尉迟恭又是何人?陈丰的第二个安排,由尉迟恭统率七十余名秦王府勇士,分散隐藏在太子一行入宫必经之路沿途各处,负责来往侦查策应,防备的便是李世民等人伏击失败或是被太子发现端倪之后掉头逃跑,而这些人便是在此时发挥了作用。
秦王府七十勇士闻声上马,立时如狼似虎一般朝着李建成等人迎了上去。
见此时情形危急,李元吉竟然拉弓搭箭,朝着后面追击而来的李世民瞄准,看似是欲要将其射下马去以便给自己争取时间,玄武门前,正是众位大臣早朝的必经之路,只要有哪位大人路过得见,他兄弟二人便有机会逃出生天,
而李世民便会以谋反之罪论处,生死关头,李元吉能想到这般,当真不易。
但,想到和做到,大相径庭。事实证明李元吉的心理素质和骑射都并不过关,三次拉弓搭箭,都未能将弓拉满,自然并未能给李世民带来实质性的损伤,除了令李世民和他身边的随行之人大惊之外,别无其他。
而他的这一举动恰好提醒了跟在后面紧追不舍的李世民!
只见李世民张弓搭箭,显然他的心理素质和骑射水平要远远高于齐王李元吉,弓弦拉满之后,朝向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射出了致命一箭。
弓弦微弱的响声过后,太子李建成应声落马,箭矢穿透了李建成的脖子,致其当场气绝身亡。
与此同时,埋伏已久的尉迟恭同样瞄准了齐王李元吉,将其射落马下。
此战,貌似在此时结束了。
目睹太子和齐王相继落马,李世民脑中一片空白,竟当场摔落马下,一口鲜血喷出,随即便晕了过去。
以李世民娴熟的骑射水平,纵算马匹失控他亦未必会摔落马下,此时竟然在马匹无恙的时候摔落下去,可见在亲手射杀了兄长太子李建成,并得见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落马,本欲夺取江山、自己身价性命得到保证的惊喜便被惊慌和恐惧所替代。
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就连尉迟恭等人心中亦充满的喜悦,最强悍的对手已然被他们除去,自此之后,便是一帆风顺,这大唐的江山是秦王一手打下,最终自是要尽数归于秦王之手。
如此喜悦的冲击之下,谁都没有料到,那本已被他们射落马下身中数箭的李元吉竟携着最后一口气冲向了躺在地上大口喘气的李世民,在其没有反应之前一把夺下李世民手中的弓箭套在了李世民的脖子上,紧拉弓弦。
只见李元吉双目赤红,怒火欲要喷薄而出,他亲眼见到李世民射杀了自己敬重的兄长,亦导致自己身受重伤,此仇不报势不为人。此时他的脑海之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杀死李世民,为血溅宫廷的兄长报仇,顺带取而代之,若是太子和秦王尽数死于这场宫变之中,他李元吉便是当今仅存的嫡子,九五尊位,便再无对手。
李世民在李元吉的怒火之下,只能不断挣扎却是徒劳无功全无反抗之力,然就在他即将失去知觉之时,脖子上所承受的力道猛然减小,紧接着温热的鲜血滴落在脸上,身后“砰”的一声,李元吉的身体与地面发生了碰撞,意味着李元吉已然殒命。
缓过神来,李世民方才看向倒在地上的李元吉,只见一直箭矢直直的插在李元吉的额头上,沿着箭矢射过来的方向,李世民见到尉迟恭从容不迫的再次举起了弓箭,朝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带过来的随从张弓搭箭。
东宫战将知悉太子噩耗,二话不说偕同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东宫和太子府精兵两千余人直奔玄武门。
李世民见薛万彻等人,不由起了惜才之心,遂劝降几人,却不料被几人言辞拒绝不说,还二话不说发动了进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