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初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后青牛
这一点,陈丰在信中到是不曾说过,李靖和李积也不知晓李贞儿的存在,所以对于此事,也不曾上报,如今听得陈丰这般说,方才知晓这其中还有陈然一部分的功劳。陈丰面上虽然有些焦急,却不见慌乱,高冉和杜立亦是满脸的诚恳,便是说明此事确实如此。
若是有功,即便他与李信一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如今她毕竟已经认了陈丰做哥哥,便是要入了陈丰的府邸,改了名字叫陈然,日后可便与李信一家彻底没了关系吗?
“既是方知的妹妹……”李世民沉吟片刻,“又与李贞儿有何关系呢?”他并非是不知晓陈丰的意思,但他更想听陈丰自己给他一个保证,如若不然,有一日,此事被翻出来,只怕连累的不只是陈丰一人,便是他这个皇上,对天下百姓亦是不好交代。
“陛下此言差矣。”闻言,陈丰终是笑了一下,转向李世民的方向,“舍妹陈然,此前与方知失散,流落民间,托陛下的洪福,天可怜见,方才让我兄妹二人有机会重逢,如何能与李大人家的女儿有什么关系?”这便是李世民想要的承诺。
陈丰先前之所以将陈然的真实身份相告之,便是因为知晓此事瞒不过李世民,终有一日会被这位知晓,与其等他自己发现,倒不如陈丰直接说明,还省了不少的麻烦,如今说了,便是坦诚的请皇上帮忙隐瞒,若是日后被发现,那可便是欺君之罪了,杀头的罪名。
后来之所以又矢口否认,是因为,这般的否认,是李世民想要的承诺,他必须保证陈然与李信再没有任何关系,方才能够放心将人留在陈丰的府上。并非是不相信陈丰,而是很多时候防不胜防。
“你兄妹二人好不容易团聚,便不要在朕这无趣的皇宫之中浪费之间了,一路上奔波劳累,也该回府休息了。”这便是让他一行退散了,到是比先前那些被挥退的人多了些颜面,陈丰等人也乐得这般安排。
“对了”在几人起身告退的那一瞬间,李世民又开口说了一句,“今日子言和文正便去方知府上歇着吧。”
“遵命。”杜立和高冉一同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随后四人一同告退,得了应允之后后退着走了几步,退到门口方才转身出宫去了。
一行,自然是去了大司农的府上,皇上都下令了,让他们去陈丰的府上歇着。
杜立和高冉也并没有给家里传消息,陛下既然不让他们回府,自然也便是不让他们走漏了已经回京的风声,对此,几人都不是傻
子,想来也知晓,这位陛下应当是在算计着什么,不过就算是知晓了,几人也只能服从安排。
用过晚膳之后,几人也各自去休息了。这一路上虽说是游山玩水,好似并不大耗费精力,但是也还是身体疲乏,杜立和高冉自然是沾上枕头便睡着了。
陈然心下思虑,今日御书房之中发生的事情,她如何能够不明白,在当今陛下的面前承认了自己陈然的身份,便是相当于放弃了李贞儿的身份,放弃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即便这些她早就已经预料到了,但走到今日这一步,还是有些许的唏嘘。
其实,那个家里,所有人对自己都好,爹爹在将自己送到西突厥之前,也极其娇宠着自己,娘虽然更喜欢哥哥,但是对自己也从来不曾有过苛待,哥哥对自己更是极好,近乎有求必应,即便是自己被爹爹送到突厥,已经不顾自己的死活之时,哥哥还是私下拜托了人去突厥照顾自己。
现下,她确实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能安然无恙的好生活着了,可是爹娘的安全还不能确认。
她知晓自己的爹爹做了什么事情,也知晓那绝对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可是到底是自己的爹娘,如何能让她完全当做此事不存在呢?如何能够做到全然无视呢?
李贞儿知晓自己做不到,若是能够做到,她也不会在好不容易能安稳睡一觉的时候,依旧彻夜不眠了。
房间里的摆设都是新的,虽然简单,却也名贵。
重生在初唐 第229章 朝堂风云
按理来说,陈丰已经救了自己的性命,给了自己能够活下去的理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完全不需要继续对自己这么好,可是这一切来得实在是太突然,让她有些不敢相信。
身上的被子,据今日伺候她的两个小丫鬟说,是此前陛下所赏赐的布料做的,房间里的摆设,虽然不曾经过陈丰的手,但也都是名家珍品,院落里也尽是按照闺中女儿的设定,葡萄藤下还放着一个秋千。
这一切的一切,比之自己在丰城之中的待遇还要好。
近些日子里,她多少也知晓了陈丰的本事,说是富甲一方已经不足以形容了,那分明已经是富可敌国了,先前那朝堂之上还捐了五十万两白银充入国库呢,百姓不是传言,他这官职是五十万两银子买来的吗?
但是,即便是富可敌国,不将这些银两放在眼里,但也不是随便这般花销的,终究还是将自己放在了心里。她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知晓在那样的人家里,不受重视的儿女是什么样的下场,所以断然不会认为陈丰随便对什么人都这般善心大发。
若当真善心大发,当初也不会一声令下便伤了近二十万人的性命,可分明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何独独对自己这般好?不对,他今日在御书房之中,也一句话便救了那些太医们的性命。说是心狠手辣,却也有一颗菩萨心肠,陈然有些疑惑自己这个哥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同陈然一样不曾睡眠的人还有她的便宜哥哥,陈丰。
御书房之中,太医所说的话,他听得清楚,也记得明白,太医既然说了他们并无太大的把握,便已经说明了一切,自己如今只怕是治不好了。
他斜靠在窗前的软榻上,皎洁的月光照在他的身上,也照在了他手上的请帖上。
今日从宫中回来之后,陈福递给他的请帖,发自秦府,以秦员外的名义发过来的。
陈丰未来得及翻开,便已经被高冉一把抢了过去,大声念了出来,是请他过府一叙。
请帖之中说的不明不白,但是杜立和高冉谁不知道他和秦家xiao jie的关系,过府一叙,说的委婉,不过是人家怀春的姑娘,想见见自己的心上人罢了。
不过看来,这秦府的姑娘做他大司农府上的当家主母,已经是府里的下人喜闻乐见的事情了,不然怎么也不会陈丰刚回来,陈府就已经收到消息了呢?
“瞧瞧,你这几月不在,人家姑娘那是日也想夜也盼,终于把你给盼回来了,你还不抓紧时间过去瞅瞅!”高冉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还当真是让他心中有几分羡慕,不过最终,他还是从高冉的手中将请帖拿了回来。
“有些累了,赶紧去歇着吧。”说完,陈丰转身,在冯含玉的搀扶之下转回了自己的院落,进了房间,随后冯含玉退出来,关上了房门。
杜立和高冉两人,陈丰在立府之后就给这两人留了院落,所以也算是轻车熟路,根本不需要什么人带领就找了过去,不劳烦陈丰操心。
留下自己一人之时,陈丰摩挲着手上的请帖,心中五味杂陈。
秦素善是个好姑娘,可是如今的自己,还能配得上她吗?陈丰的心里略微有点苦涩,虽说他如今的身份地位要比秦素善高上许多,只要自己愿意,秦府亦要仰仗自己。可亲事,是一辈子的事情,若是自己不能给她幸福,便是权势滔天又能如何?
此事,若是他当真心中喜欢秦素善,并应该不再去打扰,任由她找一个合适的好人家嫁了,此生无虞便是。
……
“主子,宫里来人了。”次日一早,敲门声响起,冯含玉的声音传来。
“进来吧。”陈丰依旧保持着斜靠在躺椅上的姿势,应了一声。
冯含玉进门,便瞧见陈丰这般模样,当即怔愣,“主子昨夜,一夜未睡?”随后见着陈丰手中还捏着秦府的请帖,便也明白了主子的心思,原来是心中纠结着和秦府xiao jie的关系吗?思及此,眼神之中也带了些许的心疼。她的主子是好人,但上天却让一个好人经受这样的折磨,不是说苍天有眼吗?
“含玉?”只听见推门声,却不听冯含玉说话,也没听见她有动静,陈丰试探的开口唤了一声。
“主子,宫里的李公公来了,说是宣您和杜公子,高公子进宫。”听见陈丰的互换,冯含玉瞬间回神。
“更衣吧。”说话间,陈丰将手中的请帖递给冯含玉,随后摸索着解下腰间的玉佩,“收好。”只清清淡淡的两个字,便让冯含玉听出了无尽的心酸,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暗自替自家的主子心疼。
利落的帮陈丰换上一套干净整洁的衣服,便扶着陈丰去了前面的大堂,此时高冉和杜立已经在大堂之中等候了。
李公公昨日里已经见过陈丰了,知晓陈丰的情况,遂见到冯含玉扶着陈丰,当即便走上前去,伸出双手扶住了陈丰的另一条胳膊,嘴里还念叨着,“陈大人啊,您可小心着点,可千万莫要磕着碰着了。”几句话下来,到是将担忧说的淋漓尽致。
“让李公公担心了。”陈丰笑着回应。
“陛下传召我等入宫?”陈丰问了一句。
“可不是嘛,早朝上,文武百官闹腾着,陛下实在是无法,便命老奴前来请大人入宫。”
“既如此,我们现在便走吧,切莫耽误了陛下和满朝文武的时间。”陈丰的声音清浅的听不出来其他的味道,好似完全不将朝堂之上的那场混乱放在眼里一般。
不过事实上,也确实不需要他放在眼里,只要他们几人出现在朝堂之上,便是最好的理由,那些本来叫嚣着要将他治罪的人,便会瞬间闭嘴,甚至看陛下的意思,恐怕有些人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丰自然也知晓李公公话里的意思,文武百官闹腾到皇上
命李公公亲自来陈府传他,便是已经说明了这朝堂上的风云四起皆是因为他一人。
重生在初唐 第230章 诸多非议
李公公一路扶着陈丰行至太极宫门前,身后跟着推着杜立的高冉。到了宫门口,李公公并未进殿去禀报,反而着一边的小太监进去通报。
朝中众人见进来复命的人不是李公公之时,心中就已然觉得不对,联想到以往谈及此事之时,陛下均是避而不谈,甚至因为此事而提前散朝,但今日却直接命人去陈府传召陈丰。朝堂之上,李世民口中所说的一个字,他们都不敢有所忽略,李世民当时说的是,“去大司农府上,让大司农并高文正和杜子言一同进宫。”
不说陛下为何一反常态,便是让人去陈丰的府上请杜立和高冉这件事情就已经让人心中惊疑不定了。
杜立和高冉是什么身份?杜如晦的侄子,高士廉的孙子,无端端的怎么会一大早去陈丰的府上,既然不是一大早过去,便是昨夜里宿在了大司农府上。关系亲近之人,到朋友家里住两天到是也无妨,但此事诡异在陛下为何对此事如此清楚?
一些心思明锐之人,大概已经能够猜到接下来的事情并不会按照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了,只怕是让当今陛下找到了理由继续保着陈丰了。
其实陈丰这人,并不能让他们太过于忌惮,他们心中忌惮的是陈丰在李世民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之前。在陈丰不曾入朝为官之时,文武百官心中多少对陈丰还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不过是个有些许想法的人物罢了,但当他真的走上朝堂的那一刻,仿佛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他的脚步了。
初入朝堂便受封大司农一职,不卑不亢大方受命,随后舌战群儒,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平心而论,陈丰所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确实对百姓大有裨益,但更多时候,人们率先想到的并非是百姓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陈丰既然伤害到了自己一方的利益,自然就要接受这些人的报复。
陈丰站在太极宫的门口,即便是听不清宫门之内的声音,却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传来的肃杀之气。
“宣大司农陈丰,杜子言、高文正上殿!”随着李世民一声“宣”,门外的小太监便口口相传,一时之间那声音到是让陈丰一愣,上一次来太极宫还是他受封大司农一职之时,只是他并不记得,当初好像没有这样的排场吧。
不仅是陈丰想不明白,便是太极宫里面的大臣们同样也想不明白。
至于到底是何原因,当然是李世民的安排,不过是为了稍加震慑那些不懂事的人罢了。李世民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不仅是因为他给陈丰的排场,更是因为陈丰和杜立的模样。
被李公公搀扶进来的陈丰,被高冉推进来的杜立,见着这个场面,众人才是大惊失色,也终于明白了,为何适才进来复命的人不是李公公而是外头候命的小太监了,原是因为李公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子言!”一声惊呼从官员之中传出来,众人的目光沿着声音便瞧见杜如晦连滚带爬的从人群之中踉跄着翻出来,转眼间便已经到了杜立的面前,只一双手在半空中颤抖了好一会儿,想要落下却又担心伤到杜立的模样,让人一阵的心酸。
但众人看来,却不仅是心酸,更多的是惊疑,杜如晦宠爱这个侄子,几乎整个京城无人不知,但见杜立如今都已经能够做轮椅出行,怎的好似杜如晦却对此事一无所知?
“叔父,侄儿无事。”杜立拉过杜如晦的手,安抚了一瞬,之后朝着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拱手行礼。
“微臣陈丰叩见皇上。”陈丰在李公公的搀扶之下跪倒在地。
“草民高冉叩见皇上。”高冉从轮椅后面向右挪动了一步,后行礼cān bài。
“草民杜立叩见皇上。”杜立朝着李世民拱手,“草民身体不适,还望陛下谅解草民不能跪拜。”
“无妨无妨,你们都是我大唐的功臣,快快请起!”李世民自然知晓这几人这般是在给自己做铺垫,遂直接开口说了自己今天的目的。
功臣?
两个字更是让先前疯狂dàn hé陈丰的人心下没有了底气,大唐的功臣,还能让陛下这般看重,此时已经不仅仅是怀疑陈丰这段时间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震惊,震惊于陛下对陈丰的态度,本就知晓陛下看中陈丰,不然他们亦不会一股脑的dàn hé陈丰,但如今,好似他们并没有弄清楚情况,只怕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一众人脸上瞬间僵硬,李世民的眼神之中颇有点报复之后的biàn tàikuài gǎn,实在是这群人太可恶了,不过是一件小事,竟然就这般让他们上升到了礼法的程度,每日早朝都要提一遍,颇有他不处置陈丰,便要连他这个皇帝也一同dàn hé了的架势。
偏生有些事情,在陈丰几人未曾回京之前,他不能说。一来是为了保密陈丰几人的计划,二来也是为了保证陈丰等人的安全。
“你们不是dàn hé大司农吗?今日大司农就站在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说完,李世民往后面的龙椅上倚靠,做出了一副看好戏的模样,面前缺了一盏茶和几味茶点,眼神之中看戏的味道却很是明显。
陈丰不需要看到李世民的眼神,单是听他的声音都能知晓,这些人近些日子到底将皇上给逼迫成了什么样,竟然让一向沉着冷静的陛下起了戏弄的心思。
不轻不浅的叹了口气,让附近的人能够听得清楚,“听闻某去往突厥战场一事,惹来各位大人的诸多非议,给陛下添了不少麻烦,实乃方知的不是,还请陛下责罚。”说话间,陈丰已经挣脱了李公公的搀扶,歪歪斜斜的跪倒在地上。
去了突厥战场!听到这话,dàn hé陈丰之人便已然知晓,自己是阴沟里翻了船了。只是他们得到的消息便是陈丰一直闭门不出,并无陈丰出京的消息啊!
重生在初唐 第231章 时而不灵光
李世民看着跪倒在地上的陈丰,并未开口让陈丰起身,而是慵懒的看了一圈自己的文武百官,随后开口说道,“方知今日道歉,对错人了。”
“朕从未认为方知给朕惹了麻烦,只是诸位大人眼里颇为看不惯方知的行为。”李世民的声音砸进文武百官的心里,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每个人都胆颤。
说他们看不惯陈丰的行为,虽说只三言两语,但已经明知陈丰是去了突厥战场,这看不惯陈丰行为的说法一旦传出去,那可就不是针对陈丰一人的事情了,那是针对着所有在突厥战场上拼命的将士们,这样的话,他们如何能够应承下来。
陈丰跪地不语,他知晓今日的主角不是他,他只需要配合李世民出气便罢了,遂一双乌溜溜没有神采的眼睛在周围的官员身上转了一圈,众人如今虽已知晓他的眼睛看不见,但见他这般模样,脑海中想起数月前,他在朝堂之上挥斥苍穹的模样,顿觉惊慌。不过到底是李世民治下的惊世之才,转瞬间便已经恢复了神态。
正当他们准备喂自己辩解之时,李世民已经开口了,说话间,哪里给了他们辩解的机会。
“萧瑀。”李世民当即唤了一人出来,此人乃是宋国公,素来与房玄龄、杜如晦意见相左,势同水火,“朕记得你曾上了三道参大司农的折子,今日便将此事在朝堂之上说清楚吧。”
“这……”萧瑀得了皇上的召唤,自然是从人群之中脱身而出,本应站着回话的人,此时当机立断的跪在地上,正是跪在了陈丰的身侧。他瞧着陈丰无神的双眼,心下一阵暗恨,怎的
就栽在这人身上了!
无奈之下只能朝着李世民道歉,“回禀陛下,此事是微臣未能提前弄清楚状况,恐是冤枉了大司农。”
“未能提前弄清楚状况?”李世民瞅了萧瑀一眼,玩味的眼神之中好像没有怒火,却又好像让人承受不来。
“段志玄?”将萧瑀放在一旁不做理会,反而唤了另一人的名字,辅国大将军,兼任扬州都督,曾被李世民评价“周亚夫无以加焉”。
听了这人的名字,陈丰也愣了一下,心下暗自摇头苦笑,自己到底是得罪了多少人,竟然连这般的人物都欲除自己而后快了吗?
“陛下,大司农数月不曾早朝,亦无功绩,我等实在难以猜测大司农的行事,遂有所误会,也情有可原。”谁都不曾料到,段志玄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不是在陛下的心火上添柴吗?但人家是武将,向来直来直去的说话,只怕他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是因为这些本就是他心中所想。
李世民跳了一下眉头,唤了下一个人的名字,“李孝恭。”三公之一,司空兼任扬州都督。
至此,陈丰的心下已经不是苦笑就能够形容得了,此前,他就已经预料到自己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定然
是会在朝中受到排挤,但是却并未料到,这其中的阻力竟然这般大,果然他所见到的史书上所描述的虽然精妙,但多有不实,并非虚假,而是不能充分描述。
今日自己处在这风口浪尖之上,方才算是彻底的领会了一番朝堂之上的倾轧。
如今李世民方才点出来三人,而这三人却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史shu ji载,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为二十四名开国功臣绘制的画像,据说均是按照正常的身材比例绘制,置于凌烟阁之中,以表彰这些人的功绩。
满朝文武,说是百官,实际上又哪里只有百人?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论他们晚景如何,都足以说明他们在朝堂之上的权势。
“回陛下,微臣认为段大人所说也有道理,但终究还是我等未能弄清楚事情原委,方才会委屈了大司农,在此,微臣亦愿意向大司农道歉。”说着,李孝恭已经转身朝着大司农拱了拱手,“某本无意冒犯,若有得罪之处,还望大司农能够大人不计小人过。”
李孝恭已经看出来,李世民今日是在帮陈丰出气,所以他们无论怎么对李世民解释,只要陈丰不松口,李世民都不会就这样任由这件事情过去,遂搞定陈丰方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李孝恭说完,便一脸期盼又带着歉意的看着陈丰,期待着陈丰能够说出他想要听见的话,按照他本来的猜想,陈丰应当不会太过于摆谱,毕竟若是说萧瑀和段志玄的身份还不够格,但自己一品大员的身份,摆在这里,只要陈丰还想要继续在朝堂之上混的话,就断然不该不给自己留颜面。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敢贸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却不料,结果让他猝不及防。陈丰对于他的动作,他的话根本没有半点表示。
“陈大人?”李孝恭以为陈丰在思索,又唤了一声他的名字,这便是已经有了威胁的意味。
然而,结果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陈丰并没有做出丝毫的反应,就好像没有听见他说的话一般。
就在李孝恭即将发火,好似是找到了自己在皇上面前继续dàn hé陈丰的理由之时,杜立开口了。
“李大人有所不知。”杜立开口已有责备,“方知在突厥作战之时,身中蛇毒,损伤了三感,至蛇毒至今未解,只耳朵时而灵光时而不灵光,眼睛到现在为止还无法视物,嗅觉失灵,尝不出丝毫味道来。”杜立的声音好像有些清浅,但是其中的冷意,便是蹲在他旁边的杜如晦也听得清清楚楚。
直到现在,这些人也方才知晓陈丰的状况,原来已经这般严重了。
当然最是恼怒的便是李孝恭了,方才陈丰的耳朵到底能不能听得见,他当然不知晓,但时而灵光时而不灵光的意思是什么?莫不是只要陈丰不想作答的话,都可以当做没听到处置,就连坐在上首的皇帝也不能要求他一定要作答。
重生在初唐 第232章 微臣请辞
其他人听了杜立这般的解释,也是心下一寒,不论陈丰的耳朵是否真的听不见,他们并无办法去验证,且见李世民没有半点惊讶的模样,显然是早就已经知道了陈丰的状况,甚至今日的这番都是陛下早就已经预料好的了,根本就是有预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