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初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后青牛
但是,现在知晓了李世民是有预谋的,已经没有丝毫的用处了,毕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如今他们已经进入了这个陷阱之中,本来若是能够谋得陈丰的谅解,陛下想来还不会将他们怎么样,但谁能想到,陈丰竟然来了这么一招,这才是让他们防不胜防啊!
甚至他们已经有所猜测,适才陈丰应该是听见了李孝恭的话,只是不想做出回应罢了,但偏偏人家有合理的理由,人家不想要做出回应,是因为人家听不见,杜立给了解释,而陛下显然是相信了,若是这个时候,他们说出此事不实,已经不是在揭穿陈丰,而是在打皇上的脸了。
有苦说不出,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下去。
坐在上面的李世民看着下面文武百官脸上变幻莫测的神色,心里不知道有多舒爽,这几个月的时间,陈丰不再京城之中,知道实情的就亦有他和杜如晦两人,但这文武百官的逼迫杜如晦又帮不上什么忙,便是连和陈丰有些交情的房玄龄都开口说了陈丰确实有些过分这样的话,这朝堂之上的声音,想来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当然,平心而论,若是并非其他原因,陈丰真的数月都不早朝,即便是得了他的恩典,他自己也会心中不喜,更遑论那些本来就被陈丰得罪狠了的大臣们了,好不容易找到了陈丰的错处,还不抓紧时间将他往死路上逼,就算是不能将他逼死,也要消减陈丰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李世民自己也是从臣子的位置上走过来的,自然更能够理解这些大臣心中所想,若非他们这段时间着实是将自己逼急了,他并不愿意采取这样的方式,其实对那些大臣们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不过是给自己出出气罢了,是处于私心而已。
“陛下?”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沉默了好一会儿的陈丰忽然开口,试探性的唤了一声。
“方知有何话说?”陈丰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在鸦雀无声的太极宫之中,就显得很是清透了,这一声呼唤,在太极宫之中回荡。
“启奏陛下,微臣请辞。”陈丰抬起头,朝着李世民的方向说了一句,之后一个头重重叩在地上。
“方知何出此言?”李世民大惊,昨日里并未谈及此事,怎的陈丰忽然改变了策略?而让李世民更加惊骇的是,他担心陈丰说这话,并非是计谋,而是真心这般想,若是如此,他先前耗费的功夫不就全都白费了吗?
他可是知晓,本来这位能够入朝为官,就已经是情势所逼,当时实在是别无他法,这位方才赶鸭子上架接了这个职位。而如今,大势已定,只怕这位正想着要请辞呢,正赶上文武百官忙着dàn hé这位,可不就是给了他顺利请辞的缘由了。
“是啊,大司农何出此言啊!”说话的人自然是欲陈丰相交比较好的人物,长孙无忌。
“大司农,断不可意气用事啊!”
“是啊!”
这其中有些人和陈丰关系比较好,有些人自然是只想到了自己,自己刚上了折子参奏陈丰,已经知晓自己做了错事,但是这位并没有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反而任由他们错下去,这位直接递辞呈,要启骸骨了,这不是将他们扔在火堆上烤吗?
“各位大人不必相劝,某意已决。”陈丰面上并无笑意,“在陛下的治下,有众位大人辅佐,大唐必定能够歌舞升平,百姓定然能够安居乐业,这本是在下心中所求,而如今,一切已经初见雏形,某心中所求已经达到,并无更多杂念,只愿安度此生。”
“还望陛下与众位大人成全。”说着,陈丰又是朝着李世民扣了一个头。
“大司农这是在怪罪我们?”李孝恭当即反应过来,这位是在以退为进。
若是没有记错,陈丰今年方才及冠,二十岁的年纪,说了自己一生所求便是百姓安居乐业,却又说什么要安度此生,何解呀?
众人皆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听了李孝恭此言,如何还能够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也不管陈丰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猜中了一条,便死命的往上靠。
按照李孝恭的想法,陈丰应该确实是在生气,他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不仅是他身中蛇毒,便是杜立也摔断了腿和手臂,这般惨烈的局面,背后的朝堂之上却有人给他捅刀子,这般下来,陈丰如何能够不心寒?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陈丰听见李孝恭的话,这次却并未当做听不见,而是回过头,转向李孝恭的方向,“李大人多虑了,如今下官已然身残,回京的路上寻了不少大夫诊治,均未有成效,病体不能痊愈,无法继续为国效力,既不能担君之忧,如何敢食君之禄?”
食君之禄,却不能担君之忧!
他不敢,便是说了朝堂之上还有其他人敢!
一句话便让太多人心中有了别样的想法,但是鉴于陈丰并未将此事明说,只点了自己,他们也只能心里暗暗记恨,却不敢当即跳出来,若真是跳出来了,岂不是承认了自己是那个食君之禄却不能担君之忧的废物了吗?
“方知谋而后断,此次突厥之战,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东西突厥二十万大军,如何还能说未曾担君之忧呢?若是这般都不算担君之忧,还有何人是在为朕分忧啊!”李世民当然是不会让陈丰顺利请辞的,他本来所在乎的也不是陈丰能够做多少事情,他将陈丰拉拢在身边,本来所图便是陈丰的计谋。
胸中有丘壑,比之半壁朝堂都有想法,敢说敢做,这般人物,李世民如何能够轻易放他离开呢?
重生在初唐 第233章 皇上震怒
“陛下,此一役,本就是微臣本分,断不敢居功。”陈丰的声音里带着点焦急,好似是在为自己辩解,但实际上谁能够想到,这位并非是在为自己辩解,而是推卸自己的功劳。
为皇上效命是为官的本分,既然如此,那些经常居功自傲的人,在陈丰面前又该如何自处?在朝堂之上,又如何敢在陈丰面前夸夸其谈?
二十万敌军首级?
“高冉,到底是怎么回事?”收到李世民的眼神暗示,高士廉及时打断了陈丰的话,开口问了高冉事情的原委。
“启奏陛下……”高冉也知晓,在朝堂之上,本没有他说话的份,而爷爷此时开口问话,也定然不是爷爷本意,而是陛下授命,不得不说,跟在陈丰的身边,高冉的智慧还是大有提升的。
说话间,便将自己一行人从京城出发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挑拣了一些说了出来,当然着重说的还是丰城城主李信的事情,再就是以自己的视角说了一番陈丰和杜立在战场上的安排,言语之间满是惊叹,让人不自觉的就跟着他的思路去考虑,越想越是觉得陈丰几人这一次当真是九死一生。
最重要的是,造成东西突厥二十万将士死亡的战役,陈丰一行人只有一千兵马,最终一人未损,尽数安全逃离战场,顺利归队。
后面的事情,高冉所知不多,便由杜立接下了话茬。
所说是陈丰寻到了更好的帮将士们处理伤口的方法,战场上的将士们,难免有断手断腿,杜立为了寻找帮将士们接腿的材料,不顾危险又一次上了金禄山,就是这一次,陈丰身中爪哇丽纹蛇的蛇毒,但陈丰却并未声张,稍加处理之后,便继续奔波,直到将士们回营,陈丰跟着处理将士们的伤口。
一应说下来,众人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不已,越加觉得自己的行为着实过分,此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先前被陈丰损坏的利益,当然也应该只有这一会儿的功夫,待到此间事了,他们之间的梁子并没有那么容易解开。
说到陈丰为了保证每一位伤员都能接受到最好的治疗,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方才提了要去歇息,结果在回营帐的路上晕倒了,醒来之后便失去了三感。也说了两人在一路上逃亡的过程,几次险死还生,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杜立说了一句话,“当时,方知就趴在我的肩膀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我的身上。”杜立说着讥笑的看了一眼面对陈丰露出悔恨神色的满朝文武,“你们知道陈丰晕倒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
“子言,我看不见东西,我快要晕倒了!”这句话,他几乎是吼出来的,“方知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差点死在战场上,他保卫了多少人的安宁,最终他拼尽全力甚至险些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你们在做什么?”
“你们在朝堂之上dàn hé方知?说他不懂礼数,说他不敬陛下,说他目无王法?”杜立的声音之中带着少有的激动。
杜如晦一双眼睛愣愣的看着发火的杜立,他还从未见过自己的侄子发这么大的火气,想来也着实是被这些人气坏了。
最初有rén dàn劾陈丰之时,他还能站出来抵制,但后来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他也是无能为力了,他们这几个在朝堂之上替陈丰说话的人,最终也被众人说是包庇,如此之下,他们只能闭嘴了。
早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一日的人不仅是知情的杜如晦,更有那些始终相信陈丰的人。或者说那些人相信的并不一定是陈丰,更是陈丰在当今陛下心中的地位,那可是陛下三顾茅庐才请来的人物,若是连朝堂之上这般小小的压力都不能帮陈丰抵挡住,想来也是留不下陈丰的。
长孙无忌和宇文士及等人到是没有想到陈丰竟然去了突厥战场,甚至那场东西突厥之间的战斗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他们并未想到陈丰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如此惊人,但是他们也知晓,即便陈丰并未做到这些,也断然不会任由朝堂之上的这些各怀鬼胎的人肆意妄为。说最实在的,他们这些人都在等着看好戏,等着陈丰拿出他最后一击,让这些人哑口无言。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陈丰的反击竟然这么狠,先是一句句话将这些人逼入绝境,再由高冉和杜立将他们这段时间的经历娓
娓道来,听了这些艰险,其中的功劳更是不能一言带过。
“方知,辛苦了!”李世民此前也只是知晓结果,听陈丰几人说了些细枝末节的过程,却不想这其中竟然有诸多的艰险,因此,听闻杜立和高冉的描述,亦是颇为动容的说道。
“此番,皆是微臣分内之事,还望陛下莫要折煞了微臣,只请陛下允了微臣辞官。”旧事重提,自然是为了给李世民继续下去的理由。
“朕的大司农在边境几经生死,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却被某些人在朝堂之上恶意中伤,如今为了避难,携大功求隐退。”李世民并未回应陈丰,而是看着下面跪坐的文武大臣,他的肱骨之臣们,“诸位爱卿认为此事应当如何?”
“陛下赎罪,实是我等无知,委屈了大司农!”皇上问话,众人哪里还敢怠慢,当即跪直了身子,诚惶诚恐的说道。
“无知?”听闻此言,李世民大掌重重拍在面前的岸几之上,“无知便是你们恶意中伤朝中大员,大唐功臣的缘由吗?你们平素里治下百姓也能容你们这般无知吗?朕到是不知,朕的满朝文武,竟然尽是无知之人!”
这番话下来,众人就算是心中还有别的想法,也不敢说出来了。
“大司农、高冉,你二人先请起,待大军凯旋之后,朕自会lun gong行赏。”李世民的话说到这里,高冉当即便站了起来,到是陈丰,略微犹豫之后,
也被一边的李公公搀扶起来,皇上的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若是继续执迷不悟,只怕会适得其反。
重生在初唐 第234章 报复
“你们心中可有不服?”见着陈丰终是站了起来,李世民也是暗暗松了口气,只要这位不是当真执迷不悟,他便放心了。
这话问的,如今就算是仍有不服,但陛下已经震怒,他们又不是真的不怕死,哪里还敢继续往上冲?当然是保持沉默了。况且他们也并无不服。
见众人都不说话,李世民继续开口说道,“你们有所不服气,也是应当,毕竟此事是朕先瞒着你们在先,身为朝廷命官,你们有权利知晓朝堂上的所有安排。”李世民的声音忽然柔和下来,但却没有能够缓和此时沉寂的气氛,甚至好像太极宫之中的气压更低了,众人感受到的压迫也越来越重了。
“但是,朕也问你们,这朝堂之上的人,朕都能信任吗?”李世民的声音里竟然带着点悲戚。
“陈等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为大唐江山社稷呕心沥血!”表忠心的时候,众人自然是不会落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世民重复了一遍,脸上的嘲讽和讥诮根本不加掩饰,“还呕心沥血?”说话间,李世民顺手抓起桌子上的一本折子狠狠的扔在地上。
“这就是你们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唐江山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李世民的声音终于没有了半点克制。
“丰城城主,莫大的荣耀啊!”李世民语气之中忽然有了些许悲哀。
众人已经听出李世民的意思,李信驻守丰城,封其为城主,而其他州郡,皆是都督,唯独李信是城主。除去这一点,单是丰城这个位置,陛下能派他驻守,便是对他抱着足够的信任。
便是不看那折子上的内容,他们也能够猜到一些,毕竟方才杜立和高冉已经大概将他几人这一行所经历的事情说了个差不多,只缺了中间一些细节。
丰城城主李信的一些事情,也大概提了一番,如今陛下因为这人发了这么大的脾气,想来就是丰城的那个城主的缘故。
跪在前排的李孝恭膝行两步,躬身捡起躺在地上的折子,一看之下,也能理解陛下的怒火了。
李孝恭迅速看完,还未来得及消化,就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旁边的段志玄,一个个传了下去。
“朕这般信任你们,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吗?”李世民的声音里低沉下来,已经不是怒火冲天的模样,但这般隐忍不发的李世民更是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你们不是觉得朝堂之上的事情都应该与你们说清楚吗?”李世民看着下面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瞧瞧,这种情况,若是将大司农一行的目的告知于你们,真的大司农还能活着回来吗?”
“你们啊,整日里勾心斗角,朕也不怪,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总不能让你们完全放弃了自己,但是众位爱卿,想清楚你们的身份,除了是你们自己以外,你们还是朝廷命官,朕不要求你们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但你们总该做出对得起你们这个身份的事情。”颇有些苦口婆心的模样已经让下面的众人不敢有丝毫的反驳了。
大气不敢喘的文武百官,看在李世民的眼里,却有点失望,这样的朝廷命官,当真能够奢望他们为国为民吗?李世民的无力感,从未有一日,如这般重,即便适才他表现出来的怒火也只是在警告他们,却还是出动了自己心头的那根弦。
身为帝王,他知晓自己的多疑,也知晓自己的所有问题,他没有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却也还是希望在自己在位期间,能够给百姓们一个安定的世道,能够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
他知晓,御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这件事情难到让他胆战心惊,却还是不得不去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些事情既然你选择了走这条路,就只能一往无前的继续走下去。
他今天的火气,并非是今天方才发现,自打陈丰离开京城,长安城之中对陈丰的非议就越来越多,百官差点表演出逼宫的态势来逼迫他惩治陈丰,若非陈丰及时回来了,只怕连他这个皇上都要承受不住这个压力了。
“你们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李世民忽然状似无力的叹了口气,后话锋一转,“大司农为国为民,致使身体有所亏损,现命三位太医过府照应,一应所需,均从朕的私库之中开销。”说完,不给陈丰继续道谢的机会,大手一挥道了句“退朝”转身便消失在众人面前。
“还劳烦李公公命人送在下到宫门口。”陈丰转过头朝向李公公。
“这是自然,大司农稍等,奴婢这就去安排。”说完,朝着陈丰躬了下腰,便出去唤了一个小太监过来,若是可以,他倒是想亲自送陈丰出宫,但自己现下需得去伺候陛下,便也只能将陈丰交给小太监了。
“定要好生伺候,出了纰漏,你的脑袋就不用要了,大家都得跟着你陪葬!”算是在恐吓那个小太监吧,但这话却足够让所有人都心中胆颤,这个小太监当然也不例外,不断低声应和。
而此时还在殿内的陈丰,却受到了不小的委屈。当然算不上委屈,只是被众人包围了。所说不过是道歉罢了,这里大多数人,陈丰并不熟悉,若是见着脸还能知晓其身份,但单听其声音就想辨别他们的身份,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多少人在此之前和他连一个照面都没打过,更遑论熟悉其声音了。
所以,到底和他道歉的人是哪一个,他亦无从知晓,也不愿去探究。只站在原地,朝着众人淡淡道“无妨”,他们想听的也不过是自己一个大量,不将此事放在心上罢了,但是当自己真的表现出这般不在意的情形,他们当真能够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吗?
自然是不能!他们只会以为自己的心里憋着什么大招等着给他们一个致命的报复,遂他们的心会一直提着。得罪了自己还想全身而退?不剥下他们一层皮,陈丰都对不起自己的商人身份。
重生在初唐 第235章 不情之请
“诸位大人”在众人的话说完之后,陈丰方才从客气之中脱离出来,朗声说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请,希望各位大人能够鼎力相助。”
“大司农尽管说便是,只要是我能做到的,定不会推辞!”刚因为将人得罪狠了和人家道完歉,谁还能在这个时候拒绝他的请求不成?
陈丰自然很满意众人的反应,这也正是他想要的反应。
“各位大人也能看见在下如今的情形,实在是有辱国风,不应继续留在朝堂之上,这请辞的折子,在下会尽快递上来,届时还请各位大人在陛下面前帮忙美言几句,在下不胜感激。”陈丰的眼睛里没有焦距,看不见这些人的反应,但是听着他们倒吸一口凉气,也能猜测个大概了。
“此事绝非寻常,还望大司农考虑清楚啊!”终是有人开口了。
他们也是叫苦不迭,陈丰提什么要求不好,竟然提了这样的要求,若是陛下当真愿意放他离开,哪里还用得上他们美言几句,今日朝堂之上,直接允了陈丰请辞便是,可陛下在朝堂之上并未应允此时,反而还说了要lun gong行赏这样的话,分明就是要将陈丰继续留在朝堂之上。
“大司农,能为陛下效命,为百姓谋福,难道不是大司农一直所求吗?怎的如今功未成却要身先退了呢?”
“还请大人明鉴,如今方知的身体状况,若是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只怕会让他国以为我大唐没人了,竟要一个瞎子聋子站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且方知如今的身体状况着实承受不住每日早朝和公务的烦劳,无奈之下只能请辞。”陈丰忧心忡忡的说道,面上还有着不舍和苦闷。
“大司农不必为此忧虑,陛下早就已经允了大司农不必早朝不是吗?大司农就只管在府上好生修养便是。”
“是啊,陛下不是还派了太医过府去帮大司农调养身体吗,大司农定然能够痊愈,此时还是莫要杞人忧天了。”
“这样吧,我府上还有一棵百年人参,待回去,我便命人给大司农送过去,近一段时间,大司农就好生调养,莫要为琐事发愁了。”
听闻此言,陈丰心下暗喜,点了他们这么久,总算有人识相了。
有一个人开了个头,接下来自然不需要陈丰继续给自己造势,这些人自然会识相的将一应送到他的府上,尽管心里爽歪歪,但是面上还是表现出了拒绝的模样,“大人切莫如此,这陛下最忌讳的便是收受贿赂。”
“大司农此言差矣!”陈丰的话音刚落,便有人出言反驳,顺带安慰他,“我等若是有求于大司农,送上些许金银才能说是贿赂,可如今我等并无求于大司农之处,且大司农在战场上受伤,我等理当有所表示,如何也称不上收受贿赂。”
杜立和高冉对视了一眼,这些人说的头头是道,只怕还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掉进了陈丰的陷阱之中吧,今日自打陈丰进入太极宫,这些人就被陈丰牵着鼻子走,却还不自知,这满朝文武的智商,他二人都有点替皇上担忧了。
不过细细想来,也能够想得通,陈丰之所以这般,也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这些人之所以对陈丰敬重有加,其实不过是因为今日朝堂之上陛下震怒,虽然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是陈丰,但他们对陈丰做出应有的愧疚出来,也不过是做给皇上看的。
陈丰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做给皇上看的,但他偏偏要支持他们,也是为了给自己积累一定的底蕴。
底蕴这个东西,绝对不是有钱就能够得到的,就拿现在的陈丰来说,他虽然有钱,但是在很多人眼里也只是一个暴发户。家里的装饰虽然很是清雅,不见半点铜臭,却也仅此而已。家里的字画古玩一类,并不多,仅有的一些珍品,也都是各位相熟的大人们在他初立府之时送过来的。
这些古玩字画,珍品药材,才是府上的底蕴,钱财不是!
若是想要快速的提升自己府上的底蕴,自然要从这些人身上扒下来。这些朝廷命官,陈丰还是心里有数的,有些人或许没钱,但是珍品古玩定然是收藏了不少,今日总要让他们吐出来一点放到自己的库房之中。
出了宫门,早在宫门口候着的恭喜和发财瞬间便迎了上来,恭喜从袖袋之中取出一颗碎银子递给那小太监,
道了句“劳烦了”,便从小太监手里接过陈丰,发财则是走到了高冉的位置,接替了推轮椅的活。
见着恭喜应对自如,陈丰忍不住笑了一下,“你倒是将这些东西学的快。”
“主子,您是不知道,自打福伯安排我和发财两个人近身随侍之后,便让人教导了我二人好一番,这还不是被福伯逼出来的嘛。”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一脸苦哈哈的模样,看起来到是带着点可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