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孓然踽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溪南
孓然踽行 第81章 第二次分手
回到家里张洋就开始联系其他装修公司还有包工头。
杨洋那边给那个成都的马可也打了一个电话。他也是搞工程的。
马可开着车从成都跑了过来,三个人到聚丰江山里看了一圈儿,最后马可没干,张洋要二十万,他不想给,然后想约杨洋单独去吃饭,杨洋直接拒绝了。
这到是让张洋挺意外的,真的是没想到。
接下来几天各路人马纷纷过来看现场交谈,拖了一个多星期,跑了十几趟聚丰江山里,最终石桥铺的一家装修公司还有一个自己包工的宋老板决定一起做,一家一栋楼。
二十万提点他们也答应了。
张洋带着他们去富侨签了合同,结果到付他的提点的时候,宋老板说手头暂时紧,先给五万。
张洋也没多想,答应了,宋老板就在杨家坪的国际金融大厦下面给了张洋五万,说好了一开工就付另外那十五万。
然而,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深冬来了,张洋也没等到自己的钱,刚开始打电话还接,后来就找不到人了。
这事儿找富侨没用,找不到人家头上,去工地也没用,干活的工人又起不到什么作用。
宋老板的家住在渝北和睦北路的东方王榭小区,聚福源火锅后面那栋楼,第一个楼门顶楼。
谈合同的时候张洋来过这边一次,但并没有去过他家里,具体地址还是通过小区里的熟人查到的。
他在这里给某个大人物装过房子,一套房子装了一年半,花了接近三百多万。是当时房价的三倍多。
像类似这种事儿他遇到过几次,很多业主装修花的钱都远远的超过了房价。
工期长花钱多的主要原因是业主两口子是鳝变的,装好拆了重来是正常范畴,反正他们不花自己钱。
这边属于高档生活小区,全是联排洋房,没有高层,小区里绿树如荫小溪潺潺,住的也都是高官富贾成功人士。
小区的保安很严格,要看身份证凳记电话号码,而且没有业主的电话同意不放行。
最后还是熟人悄悄告诉他,开车走一号门,正门这边是没有办法的。
张洋抱着试试的心态开车从一号门进来,果然没人管,顺利进入小区车库。其实也简单,车库有影像记录,车辆都是实名认证的,有事了跑不了。
上来顺着林荫小路找到宋老板家,结果屋里只有一个家政大姐。她自己说是做家政的。
大姐说宋老板一家在北海,平时都在那边生活,在那边有工程在搞,很少回重庆来。
张洋想过找人把宋老板的手机做个定位看一看,但是公安这边只能有案子才行,要不然违反纪律,而移动那边他没有熟人。这个得高层才行。
虽然这不是张洋第一次遇到说话不算数的事情了,但还是相当郁闷。没有任何办法。
这种事情公安不立案,需要去法院起诉,而法院收了钱判决你赢了也就完事了,还要多损失一笔费用。十五万的额度前后下来费用也要大几万呢。
曾经张洋打过类似的官司,湖北荆门的李红月欠了七万多块钱,官司赢了却损失的更多。
当初李红月亲笔给他写的还不上可以卖房子,签字画押的条子根本没用,法院不支持。
交了执行费以后,法院让他自己去调查对方的财产情况,发现资产就可以执行,但银行和房管所不支持,个人没有调查的权利。
想查得找律师,又得一大笔钱不说,结果还未知。
这种事情你想用别的方法也不行,他不还钱你求告无门,但是你去他家要账稍微冲动一点就有人管你了。
重庆人喜欢拍着胸脯说耿直,但事实上真没有几个办事耿直的人,弯弯绕绕特别多,总想弄点好处出来,说话不算数是很正常的社会现像。
当然,这绝对不是全部,好人哪里都有,坏人也是遍布各地,不能一概而全,但是在外面混的经商做生意的还是要多几个心眼小心为上。
……
重庆的冬天虽然依然草木繁盛鲜花怒放,但其实还是挺冷的,而且室内比外面冷。
都说北方过冬靠暖气,南方过冬靠一身正气,这话没毛病,那种阴冷真的不好熬,大部分人趁着白天有点太阳都会出去到外面晒晒取暖。
可重庆又是一个多雨的地区,由其是冬天。
这边的雨下不大,缠缠绵绵没完没了,一下就是几天,平时没风,一下雨小凉风就来了,吹到身上相当酸爽。
这个冬天张洋和杨洋的心情都不太好,就像外面温漉漉的天气。
张洋是因为被人骗了,杨洋是因为工作的事情。
她想把工作关系从巫山调到主城这边来。
她家里在十月份的时候,在奥体边上买了套二手房,算是彻底在这边定居了,户口也已经迁了过来。
同时,学校那边人事上有了调动,也在催她回去报到。
这时候那些围着她对她‘好’的男人就不见了,平时一个比一个能吹牛逼,一到真格就缩了,这也是这边大多数男人的特点了。
只想占便宜却从来不想负责和付出。
她姑姑又给求了那个教委的关系,请他在大公馆立交边上吃了鲜花大餐,塞了几千块钱也收了,但就是没消息。
张洋让杨洋直接去他办公室当面问,直接问。塞的钱大半还是他出的呢。
可是杨洋又感觉不好,那就撕破脸了。
她在外面办事就是这种风格,总是耽心撕破脸啊以后不好相见啊这些问题,却从来不想为什么别人就都不怕。
其实就是软弱可欺,总是处在吃亏的角色。
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张洋这边钱是基本上要不回来了,杨洋的工作同样也是没有什么希望。
杨洋自己也生气,生闷气,然而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又决定了她的脾气只会冲着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发。
窝里横。
于是两个人又开始吵架,杨洋直接搬回了奥体。工作也不要了,不干了。
这是两个人从相识以来的第二次分手了。
然而感情这东西,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没有人能控制得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人其实活的挺悲哀也挺无奈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也管理不了自己的情感,忍受着今天,又永远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
好像是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其实却全是无可奈何,被逼迫挤压着一步步前行。
好在人还有信念,虽然它虚无缥渺,但却支撑着人生的全部。
过了一段时间,张洋开始想念杨洋。
由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她在的日子,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那种任性懒散,那种激情似火。
她是个时刻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不会家务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很多事情都不会也不懂。
张洋不想去想,逼着自己转移注意力,然而没有卵用,大脑并不听从人的支配。
她在干什么?没有人给捏脚捶腰她睡的好不好?她半夜饿了有没有吃的?开车会不会又蹭了刮了?是不是想去哪又丢了找不到地方?
……
杨洋去年冬天开车在杨家坪环道就被出租车别了,直接斜着插到前面,发生了追尾。
重庆的交警处理小交通事故不会马上到现场,而是在电话里问,人伤没伤?损失大不大?如果人没事儿损失没超过两千块他就不来了,让这边自己商量。
或者让双方去快速处理中心。
杨洋那天开车带着她儿子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和那个出租车司机一起到了九龙坡快速处理中心。那会儿还没搬,在火炬大道九龙园派出所正对面。
去了以后也没给个什么说法,那出租司机就拦着她不让她走,还拉扯孩子,把孩子弄哭了,杨洋也跟着哭,一边哭一边给张洋打电话。
张洋那几天腰疼在家里休息,接了电话衣服都没换,穿着家居服打车到了处理中心。一听杨洋呜呜的哭着话都说不全整个人就炸了。
到了那边,杨洋带着孩子在门边哭,那司机和几个熟人在门外面堵着,没有人管。
那司机要杨洋赔他八百块钱。
重庆的出租车是长安铃木,一个后杠新的八十,连喷漆一百二十块,而且他这个还是旧的,是不是以前烂的都不知道。
杨洋说给他两百他不干,说报保险他也不干,就僵在了这里。
张洋到了,杨洋算是有了主心骨,也不哭了。张洋让杨洋打车把孩子送回家,他这边找警察问情况。结果转了一圈儿没人管事儿。自己协商。
张洋就冒火,和警察吵了起来:什么都不管任着一个大老爷们欺负女人孩子,要你们干什么?有脸穿这身衣服吗?配吗?
杨洋送了孩子回来,张洋直接叫她上车,自己开着车从处理中心院子里出来。
那司机正站在路边笑着和熟人吹牛,看到杨洋车出来扑到车前面把手按在机盖上骂。
张洋也是一股怒气,踩着油门把他直接顶了出去。
这时候那个刚刚他骂的警察来精神了:故意的,故意撞人,逮到他,不叫跑老。
张洋叫杨洋别怕,熄火开门下车:我跑什么?我为什么要跑?
因为不是在主路上,这事属于治安范畴,正好对面就是派出所,一群人被带到派出所里。
那个处理中心的警察扯着大嗓门作证张洋是故意撞人。
出租司机被送到医院去了,这边做子笔录留了电话暂时回家。那八百也没人要了,保险也不用报了。
三天以后,派出所调解,那司机索赔十六万。
警察都惊了:你娃儿是想钱想疯老啊?
张洋就听着也不吱声,最后调解无效,派出所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处理,结案。
出租车的要求需要去法院起诉,派出所给出具相关资料。
张洋违反治安条例拘留十天。
张洋给那个老乡朱大哥打了个电话,拘留三天。
送去拘留所的时候杨洋也去了,一点儿伤心也没有,反而有点挺刺激的感觉,坐在警车上喜笑颜开的,还有点小激动,她以前坐过这种警车。
“就是这个车,又高又大的,空间好舒服。”
张洋无奈的瞅了她一眼。她和那个调到主城来的警察当初约会就全是在警车里,那是相当熟悉。
三天很快过去,杨洋到拘留所接的张洋。
那个司机真的去起诉了,索赔十八万,来来回回扯了几个月开庭三次,最后法院支持了五千六百块钱。
张洋没给,你继续告吧。
从那以后张洋就总是耽心杨洋开车,害怕她出危险。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很细小的事情也会被放到无限大,然后开始耽心,开始胡思乱想,这个谁都控制不了。
会因为她的一个微笑而开心,会因为她的一个皱眉而不安。
如果没有这种情况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你,不爱他(她)。





孓然踽行 第82章 威宁
张洋站在龙腾大桥上,抬头看着路边一栋楼的某个窗口,默默的抽着烟。
杨洋的新家他来过一次,那是刚买了房子不久,他给杨洋买了台电脑,杨洋叫他给送过来的。品牌机,大显屏,花了一万多。
他知道,杨洋这会儿就在屋子里玩着那台电脑,也许正和游戏里的好友欢乐的聊天。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起来。
现在杨洋不上班了,游戏又捡了起来。
他想给她打电话,拿出来又收起来,拿出来又收起来,心里矛盾的绞成一团。
没有过思念一个人的人,是无法体会他这会儿的心情的。思念是一种病。
相距几十米,但却是两个世界,冷冰冰的空气隔开一切,大马路上空空旷旷的,张洋的心也是空空荡荡。
站了有两个多小时,已经深夜了,杨洋房间的灯还亮着,张洋很冷,身体冷,心里也冷。
一边几天,他都是神不归属的,直到杨洋的电话打过来。
“你在干什么?”
“没事儿。”
“饿了样,家里没有吃的。”
“你门口晚上有烧烤摊吧?下去吃点儿。”
“自己懒得动呢,他也不给送。你来陪我。”
“现在?”
“嗯,我想吃那家的烤鸡翅了,还有砂锅也好吃。”
重庆的晚上,烧烤是夜生活的一部分,到处都有烧烤摊,经营到凌晨三四点钟。
说实话,烧烤摊子都有点乱,都是一些社会青年,一些夜场女人喜欢聚集的地方,让杨洋自己大半夜的去张洋也确实不放心。
其实也没什么的,打架的事情在这边很少发生,但耽心一个人不需要什么危险和理由啊。
况且,虽然理智一再的提醒他不去不去,在分手呢,但整个身体却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充满了想念渴望后的欢愉。
穿衣服,带手机,拿钱包,一边心里纠结着绞着劲儿,一边走出了房门下楼。
打车来到奥体,在加油站天桥这里下车,站在路边等着,没一会儿,穿着一身粉色家居服的杨洋从西边路口走出来,戴着顶帽子。
看样又是几天没洗头了。
“嘿嘿,”杨洋露出开心的笑容,伸手挽住张洋的胳膊:“这么快,我以为得一会儿呢。”
“嗯。”张洋心里还在纠结,不过从胳膊上传过来的一种快乐的感觉瞬间充斥了全身。
“去吃下面那家,那家的砂锅好吃些。”杨洋挽着张洋顺着马路往南走。
龙腾大道从陈家坪过来整个是一个弧型的下坡,坡底就是大公馆立交。
向下走了有五百多米,已经到了坡底了,怡然大厦前面的公交车站上面一点儿,路边支着三四个夜宵摊子。
砂锅,烧烤,炒粉炒饭,摊子边上烧着火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木头烧的红红火火的,有人在边上烤火取暖。
杨洋要了一个砂锅,又烤了鸡翅和韭菜,茄子,苕皮,然后扭头问张彥明要什么。
“我也来个鸡翅吧,不饿。”
杨洋本来就不是那种心细能关心人的人,点点头就完事了,坐到一边等着吃。
张洋去拿了纸巾过来给她擦桌子椅子。
“你这些天都干什么了?”
“没干什么,能干什么?”
“没出去花花呀?”
张洋看了杨洋一眼,垂下眼睛没吱声。
“嘿嘿,我有点想你了呢。”杨洋伸手握住张洋的手。张洋撇了撇嘴。
“哎,那边有个网吧,明天你过来咱俩一起在网吧玩呗?”杨洋看着路边的楼问。
张洋扭头看了一眼。嗯。
“你把车开走,晚上就过来,你那离的太远了,要不在这边上住吧,开个房间。”
“非得花钱哪?”
“你住那远了呀,我懒得来回折腾,白天也不好出来,都知道我不上班了的,她妈天天在家。”
“那你怎么出来?”
“他们睡了我就出来呗,近点方便,我连衣服也不用换,也不用化妆收拾。”
“说的像你挺勤快似的,你在我这收拾过化过妆吗?那都是给别人的。”
“哎呀,不了呀。明天我收拾一下化妆给你看。”
“算了,你那脸还是少化点妆吧,头发也少烫,养一养,都枯了。几天没洗头了?”
“嘿嘿,懒得洗,洗完还得吹,我怕冷的嘛,冬天不想沾水样。”
很快砂锅端了上来,杨洋开始吃饭。
烧烤也一样一样端过来,杨洋这个吃一口那个咬一下,很快就饱了。她是属于眼睛大肚子小那伙的,从来上饭店吃烧烤的都是点的多吃的少。
很快她吃完了,就吃光了一个鸡翅,其余的全尝了尝就剩下了。
张洋皱了皱眉头,开始打扫战场,把杨洋吃剩的东西吃完。这都成了习惯了。
包括两个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张洋做了饭也是让杨洋先吃,她吃剩了张洋才吃,紧着她先吃热的,喜欢吃的,他怎么都行。
杨洋就坐在一边看着张洋吃她的剩菜,这会儿也感觉挺幸福的。
吃完东西张洋付了钱,两个人又顺着马路上坡往回走。
杨洋拽着张洋去那家网吧里看了看,又去边上的旅馆看了看,直接在旅馆里开了房间住了下来。
两个人分开快一个月了,是从相识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都有点激动兴奋,很晚才睡下。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网吧,宾馆这样的夜间生活,白天杨洋回家去了,张洋就自由活动。
很快年关来临,农民回来,他们一家人回老家去了。
张洋又是一个人过了一个年,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喧闹。这个世界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09年就这么过去了,五味杂陈。
从09年辞职出来,张洋开始跑工程,做起了工程串子。
他认识一些满西南的串工程的人,也不知道都是怎么认识的,反正就熟了,就跟着跑起来。
土石方,建筑,装修,涵洞,学会了围标操作,知道了居间合同。
小半年的时间,贵阳遵义成都,德阳,重庆的渝北双福,每天像挺忙一样四处奔波,和甲方谈,和乙方谈,但其实收获甚少。
这样的江湖串子成功率不高,一个工程一堆人在折腾,价格越磨越低,甚至有些工程都是四手五手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垃圾工程。
过了年,豪俊阁的房子到期了,他听杨洋的,搬到了杨家坪正升百老汇,租了个单间配套,三十多个平方。
在这边离的就近了,杨洋白天也能抽空跑过来和他腻一会儿,或者两个人逛逛杨家坪步行街,杨洋也跟着他跑贵阳跑遵义,当玩了。
两个人还跑到观音桥鱼鸟花卉市场买了观赏鱼回来养起。
杨洋是冲动型性格,也就是任性,想干什么了也不考虑清楚就去干了,养鱼就是她在平安的时候张罗的,看别人养的好看。
然后弄回来了她又懒得管懒得伺弄。
这次也一样。
她一天一天的玩儿,张洋一天一天的在外面跑。
大足有家调味料公司要开一家宾馆,綦江有人想买块工业用地建厂让他给联系政府。他以前和綦江这边的某些领导比较熟。
然而两件事都失败了,宾馆被骗了全套的图纸,那个开着宝马740li的刘老板,公司在观音桥红鼎国际a座,一副忠厚大哥的刘老板。
大足跑了七八趟,观音桥去了不下二十次,方案来来回回改了二十几遍。呵呵。
綦江这边,来回跑了五趟,主要领导盛情接待,陪着看现场选地方,结果人家招呼也没打在壁山买了。关系一下子伤到了底。
这件事其实是纯帮忙,结果把自己扔进去了,关系全砸了。
这两年事情让张洋的心里充满了无奈和失落,那种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你当傻子的失落。
从这时候开始他慢慢开始不参与任何的社交活动,不和任何人谈交情友谊,除了工作接触客户,他把自己锁在了自己的空间里。
除了杨洋。
但和杨洋之间好像也在渐渐疏远,必竟已经不生活在一起。
六月,他想走远点,接受了一份开发商的工作,去贵州草海任职项目副总。
退了房子,收拾行李,一个人坐火车去了草海。
草海这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1级重要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贵州最高的淡水湖,世界十大观鸟基地。
这里是高原气候,会有高原反应,空气稀薄紫外线丰富,还冷。
大夏天的要穿两层衣服才行。
烧水烧不开,煮饭全靠焖。
这边比较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威宁县,听先过来的同事讲,他们来的时候县城里连个红绿灯都没有,大部分是土路,到处是马粪。
这地方盛产土豆,是官方授予的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四大马铃薯产地之一毕节的主要产豆区,2009年产量占全国的27.2%。
公司的项目和国家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规划挂钩,包含了温地公园,草海大门,绕湖公路,观鸟长廊,码头和一个别墅住宅区,一个小高层住宅区以及一个奇石广场。
公司项目部在威双大道和滨海大道交接的地方,从后窗能看到草海火车站,距威宁县城还有四公里多的路程,条件比较简陋,可以说挺艰苦的。
不过条件比公司刚过来勘察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这两年整个威宁变化巨大,发展的非常快。
县城里包括到草海这边的公路已经全部硬化,装了红绿灯,建了几个集贸市场,从县城到火车站这边到处都是小区和综合市场在开发,都已经建了几层高。
可以说从县城出来基本上一路都是工地。
这边的本地官员看起来相当淳朴,手指粗黑全是老茧那种,不过喝酒只喝茅台,还特能喝。
车辆全是大越野,很难想像,和贫困地区的形像不太相符,同事给张洋解释了一下,这边全是高原土路,一般的车都跑不动。
这里是国家关注的地区,有一些政策,副县长就有二十多个,全是国家各级部委直接放下来的,为的就是扶贫开发,定向性的开发。
这就厉害了。
很快张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一点一点跟进熟悉,了解工程熟悉本地机关单位,开始参与到具体工作当中。
1...2526272829...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