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孓然踽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溪南
回到家门口一摸兜,我靠,那会儿光生气了,忘带钥匙了。
一个人住出门没带钥匙,是相当痛苦的记忆,更痛苦的是什么都没带光个膀子出来丢垃圾,然后风把门关了。张洋都体验过。
掏出电话给开锁的打电话,都熟悉了。相当痛苦。
看人家拿个塑料片轻轻一捅,五十块就没了。那一瞬间特别恨自己,有这五十块钱吃点啥不好?
“以后钥匙就装兜里别掏出来。”开锁的拍了拍张洋的肩膀,揣着五十块吹着口哨走了。他们挣钱是真容易啊。
屋子一共也就是二十多个平方大小,一进门就是灶台,卫生间,里面一张床,有个小沙发,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摆在卫生间里。
张洋把灶台上的碗筷收拾了一下洗了摆好,然后进屋坐在沙发上琢磨。
租个地方弄些类似这样单间配套的小房间出租到底能不能行呢?正琢磨着,电话响。杨洋。
“你在哪儿?”
“有事儿?”
“我来找你。”
“别来找我,我睡了,还下着雨呢,你还是在家打游戏吧。啊。”
“我都出来了,没想到外面这么冷,穿少了。(车车,出租。)你在哪,我上车了。”
张洋皱了下眉头:“大坪。你说你要过来干什么呀?”
“你屋里有人哪?有小妹妹?”杨洋嘿嘿笑。
“就大坪正街,爱华龙都。”
杨洋和出租车司机说了几句,那司机知道地方,杨洋挂断了电话。
张洋看了看屋里,想了想,还是起来拿上手机和钥匙下了楼,走到设计院这边,在马路边上等着。
大坪这地方交通是单向循环,从大公馆那边过来的车绕过来只能停在设计院这里,要么就要到前面大黄路口去桥下面调头。
没几分钟,电话响了。
“到哪了?”
“我到了呀,你在哪儿?”
“你到哪了?”
“爱华,什么都啊,就是你说那地方,司机说就是这,有个停车场,对吧?你在哪?”
“我在这边等你呢,谁知道你跑那么远去调头。在那等着。”
“我也不知道啊,我都不认识,司机就这么走了呗。快点,我穿的少,好冷。”
张洋又顺着路边往回走:“你不会先进楼里呀?”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哎呀,真是的,我又没来过。”
一百多米,张洋走过来,远远的就看到穿着一身粉睡衣的杨洋抱着夹缩着脖子站在路边。
快走了几步过去,脱下外套裹到杨洋身上。
“嘿嘿,热乎的。”杨洋笑着挽住张洋的胳膊,跟着他进了楼。
进到屋里,张洋打开空调调成热风,杨洋去上厕所。
“能不能洗澡?”
“能。谁家不能洗澡?”
“哦,我冲一下,冷着了。”
杨洋把睡衣什么的脱下来丢给张洋:“床上凉不?”
“不凉,这才几月啊。”
“这几天有点冷,你去床上先躺下,要不一会儿都是凉的。”
张洋把杨洋的睡衣拿到床边放好,自己脱了衣服上床钻到被子里。确实有点凉。
隔了有十多分钟,杨洋冒着热气跑出来钻到床上:“哟,好冷好冷,像冬天似的。”
像八爪鱼一样盘到张洋身上:“嘿嘿,还好,你身上是热的,好舒服啊。”
张洋心里有点矛盾,不过还是伸手把她抱到怀里。
“想我不?”
“没想。”
“撒谎,嘿嘿。我有点想你了,见面就烦,见不着了又有点想。”
杨洋像以前那样爬到张洋身上:“嘿嘿,还是这么舒服,我都习惯了样,自己就不好睡。”
“你还能不好睡?”
“嗯,不好睡,想捏脚没有人,自己不舒服,晚上饿了也没有东西吃。我学会熬粥了,相信不?哪天我给你做,很好吃的。
我还会煎鸡蛋了,煎那种里面还是稀的,好嫩,我给我儿子煎他说好吃。”
“烧坏了几个锅?”
“没,就是那天,忘记了,把家里茶壶烧漏了,忽忽冒烟,吓死我了。”
……
“我想去上班,好不?”
“去哪儿?”
“解放碑有家公司,想做培训学校,找我去看看。你明天陪我去吧。”
“谁找的你?”
“没,我在网上看的,打电话说要我去谈谈。”
“具体做什么呀?”
“就是办培训学校啊,弹琴,声乐,有没有舞蹈我不知道,他说那楼都是他们公司的,可以做大一点。”
“在哪儿?”
“魁星楼?好像是叫这个,你知道不?”
“知道,那是个挺大的广场啊我记着,上面就两排门面,建的有点像古代的房子那种。两层?两层还是三层?”
“就是那里,临江门,对吧?”
“嗯,临江门,那地方挺好找的,好记,有点特色,我记着那广场挺大,得有个一万多平方。从他前面拐下去就是江边了,左边北区路奔黄花园,右边再下就是滨江路。”
“我不知道,记不住。他说他们公司是什么国字头的,私人公司,国字头是什么意思?”
“真的假的?那相当牛逼了,不是一般干事,重庆总共也没有几家国字公司啊,还是私企。不是吹牛逼吧?”
“不能,像你呀?去了不就知道了。他说他和金铁林是好朋友,还说送祖英到成都都会找他什么的,挺牛的一个人,听着年纪好大了样。”
“我怎么感觉不太靠谱呢?”
“管他,上班给工资就行了呗,哪有那么多事情。给我弄弄,好久没弄了。”
“不管。”
“要管。”
……
第二天中午,两个人起来,在楼下乡村基吃了饭,去奥体开了车去临江门。
张洋有点打怵开车去解放碑,整个重庆的司机估计都是这么想的,太堵了,而且路窄车多,全是上上下下的转盘道不说,停车场相当难找。
好在到的时候还好,魁星楼自己就有停车场,还有位置,在保安的指挥下把车停好,两个人下来去找办公室。
两个人上面下面转了一圈儿,才打听明白,这是一栋倒着长的楼,这面看过去确实就是两层,一层是综合商场,一层是一个上万平方的大观景平台。
然后顺着一楼停车场走到东边顶头,有一个三星级酒店,顺着酒店大门进去一直走到后面绕过咖啡厅,在那里有电梯下行。
下面还有十二层。
哎哟,这个建筑可就大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单层啊,十二层。
到了下面才知道原来下面不是整层的,有个挺大的中庭,从第十一层一直到底,用来给整个楼里采光用的,上面大平台上有设计,可以透阳光下来。
那也是够大的,张洋估计了一下,中庭也就是二千多个平方,这楼上面两层有一万三,下面十层有至少八千个平方的样子。
相当庞大。
对方老板果然是个老头,看上去有六十多了,瘦高瘦高的,非常健谈。
带着两个人到下面准备开学校的位置看了看,讲了一下他的想法。
“这里现在人气不够,就是一个商场一个电影院,下面空着不少,这边马上会从这里拆开,和轻轨站通上,把人流引过来,以后人会多起来。”
“就在这一层?”
“对,就是这一层。这里原来是个ktv,正在拆,租期到了我没和他续,这边整个要改一下,在这里开门和轻轨接,这边就都要缩一点重新规划。
学校就开在这个位置。从那边一直到这边,够用了。”
“那得重新隔墙装修?”
“嗯,你们做个方案找我批款就行了,我没功夫想这些。”
“大概的计划投资是多少?”
“六七十万吧,看看够不够,我对这一块也不是太懂。不超过一百万。”
“包含教具教材吗?”
“那个不用包括,完了再说。啊,你们先搞,让小王给你安排个办公室你先琢磨,快点把方案拿出来,好吧?我电影院这边也要改,事情比较多。”
叫小王的是个男的,有三十多岁的样子,带着两个人回到办公区这边,给杨洋安排了办公室:和他一间。
杨洋就这样,开始上班了。
张洋继续琢磨他的项目,出去找地方。
他记得在平安住的时候,那边好像边上有不少空楼,面积都不小,就找了过去。
果然有,就是轻轨站上面,不过委托给了新宝龙公司管理。要租的话,得和新宝龙这边谈。
轻轨公司这样的空置地方还不少,新山村站,平安站,大渡口站,佛图关站,张洋就是打听了一下就找到这么多,都是两千平以上,完全闲置的。
不过平安这里最大,而且是两层。





孓然踽行 第86章 莫名其妙的失业
张洋去找新宝龙公司拿了平安站上面楼层的图纸,回来开始规划计算。
办公室的分隔规划装修和普通装修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要讲功能性和专业性,比如这种培训学校,你如果不知道一台钢琴的大小还有它的最大音波穿透力是没办法搞好的。
墙体要隔音,还要吸音,空间大小不单单能摆下钢琴坐得下老师和学生,还要考虑人耳对内部音波的冲击承受。还有古琴,筝,小提琴,架子鼓和萨克斯,笛子。
如果是不差钱的,你只管找到最高的那一个算就行了,但大部分东家是要考虑成本的,就必须一样一样来计算。
要懂一些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看懂原建筑的结构和承重特点,算出楼板的最大承重,然后算出本层楼现在已经产生的附重有多少。
然后计算选择要使用的隔墙材料,同时要考虑隔墙材料和隔音材料的配合度。
像魁星楼,张洋算了两天,去现场看了好几圈儿,最后只能选择最轻的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连泡沫砖都会有超重的危险。
现在市场上的隔墙材料从重到轻是普通砖,玻璃,空心砖,泡沫砖,石膏砌块,木材,板材,轻钢龙骨。
隔音效果也随着材料的轻化而渐弱,到基本消失。
很多装修设计师是不太懂这一块内容的,根本不考虑,要知道一栋三十层的住宅楼,装修过后总体增重会达到几千吨,这不是儿戏。
那些拆拉梁拆立柱切钢筋在承重梁上打洞的业主真的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邻居的生命在装房子。
高楼的风阻系数放在那里,是真的要摇摆的,那种拉力和扭力需要全部的设计梁柱来抵抗,你在中间就把他断了?这是什么概念?
张洋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的,他给人装房子,如果开关插座的位置没有办法避开承重墙,他会劝业主用石膏板把墙面移出来几公分,尽量不去破坏墙体。
但轻钢龙骨轻是轻了,隔音效果没了,一点儿也没有,还能产生音箱式的共震效应,也就是把穿透的声音放大。
同时它也确实不结实,必竟只有两层石膏板,这东西怕撞。
那就只有在里面填充隔音材料,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墙体填充的常用隔音材料有隔音板(苯板),隔音棉(玻纤,石英),毡,毯,海绵,还有注入式的聚氨脂发泡。性价比最高的是隔音棉。
隔音和吸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隔是隔断声音的传递,吸音是吸收,使声波消失。
隔音做好以后,声波的传递被完全隔断,会在固定的空间里反复弹射,室内还需要加装吸音板,消除声波反射,要不然人的耳朵受不了。
其实最好的隔音材料就是实心水泥红砖墙和混凝土,但太重了。
现在全国各地各种特长培训学校非常多,钢琴小提琴算是标配,但真正能做好隔音和吸音工程的没有几家,都是对付。
主要是为了省钱,这一块儿还是挺花钱的,效果好的吸音板一平米就是几百块,差一点的也要一百左右。
没做好吸音处理,声音的混合传递虽然对练琴有一点儿影响并不算严重,主要是对儿童的耳朵伤害很大。但并没有人去关注这一块儿。
国内做的最好的吸音工程大都在电影院里,他收益大呀。
经常去看电影的童鞋要注意三点:一,不要去掏墙,整个墙面全是高级吸音板,很贵的;二,不要把饮料洒在地上,很多都是地毯,清理不净会衍生很多细菌,还会有臭味儿。
第三,这条相当重要,千万不要做羞羞的事情,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实时临控了解一下,夜视效果贼好那种。
……
杨洋开始每天上班,也不知道具体每天都在做什么。
张洋就在家里画图纸,考虑材料,算成本,设计走廊。
办公室或者这种培训学校的走廊规划很重要,宽度长度都有明文规定。(几乎大部分培训学校都不合格)
要尽可能的在满足条文规定的基础上,把空间利用最大化,这才是一个设计人员正确的工作态度。
关键时候走廊就是生命通道,这不是能开玩笑的事情。
同时还要考虑消防疏散的问题。得方便逃离。
很多培训学校为了能做出更多的琴房增加收益,走廊都会放的很窄,拐来弯去的像迷宫一样,到处是死头,这其实都是不符合规定的。国情嘛。
……
同时,张洋也在做平安轻轨站上面闲置的两层空间的规划图纸。
这边两层,单层面积有一千两百多,不过还要减去一部分安全通道以及楼梯间。
要把这里做成小隔间的形式,一部分单身公寓,一部分家庭公寓,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公共厨房以及洗衣间,还有晾晒的地方。
要考虑隔音,消防疏散各个方面的细节。
(这地方后来有人谈过做宾馆,不知道为什么没成,现在还是空置的,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去考察一下试试)
按照单间配套,每个房间要配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按需配置,还有家具,都得算清楚,找到确切的供货渠道,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任务。
杨洋是个情况比较多的人,两个人断开那一个多月,她中间都没和张洋联系过,但一旦在一起,她就会不时的打电话过来,也许有事儿,也许什么事儿也没有。
一会想吃什么了,一会儿身体不舒服了,一会儿热了冷了,反正什么都会打个电话,或者叫张洋去陪她。
她是那种腻就腻的要死,说冷就完全弃开的性格,没有中间商。
转眼就是一个多月过去,时间已经进入深秋。
张洋的两套方案还有预算全部做好了,中间甚至还给别的公司围标出了两套预算挣了几千块钱。
他跑了一年多的招投标,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很多人会来找他,要么找挂靠资质,要么审图出预算,反正都有点钱可拿。
他和重庆很多握着资质的建筑装修公司都很熟,保持着合作关系。
然后就用上了。
杨洋把图纸和预算拿过去向李老板做了汇报,并在公司进行了初步的招标,张洋安排了五家公司过去。
李老板很忙,听他说话,今天在北京,明天在成都,后天又要飞哪里去了,非常纵横天下的样子。他的公司确实是国字头的。牛逼。
所谓国字头私企,就是开头两字是中国。就像重庆的所有公司,前面都是重庆,辽宁的就是辽宁,或者挂的是城市名这样。
他是直接受国家工商总局管理的。
然后就是等待,杨洋照常每天上班下班,但其实什么事儿也没有,纯混时间。
张洋开始跑材料跑电器跑家具,一样一样解决轻轨站这边的工程上的事情。
一共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所有方面都落实到位了,详细真实的预算也新鲜出炉。
然后这时候,他突然又有点,对找韩老板产生了些怀疑,感觉不太好的样子,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
于是他就开始自己去找投资,重庆还是有一些投资公司的,他一家一家找过去谈,也找了一些以前认识的大老板。
跑下来的总体结果就是,这项目大多数人都感觉可以,能做,但具体怎么做就千变万化了。
有的提出给张洋开工资,由他来做经理,方案就归公司了。
有的是要永久的七成或者八成股份。
有的直接说给张洋点钱,连打工都不用他。
张洋在网上也找了一些投资平台,比如51什么的,联系了以后,对方说的真的是比唱的好听,然后要张洋把方案,计划书,图纸还有资金说明电子档发过去。
张洋也没多想,全都按要求做了,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等张洋打电话过去问的时候,对方又说,需要资金想拉投资,还要交会员费,要参加他们举办的什么见面会,等等等等,反正没个几万几千块钱这事儿也就这样了。
张洋这才意识到,这就是个以投资吸引创业者的一个割韭菜平台。
网上类似这样的平台数不胜数,他们就是利用创业者求职者急迫的心态来挣钱的,事实上也就是挖穷人的钱包,然后脸不红心不跳的把你远远抛开。
你的死活并不在他考虑范围内。
融资,就业,金融,保险,四个巨坑,而且他们是专坑穷人。
最后没办法了,张洋还是巴巴的去了趟江津,找了韩老板。
韩老板确实挺痛快的,看了计划书表示可以做,派了老郑过来和张洋一起做市调。
和老郑一起跑了几次,老郑回去了,张洋继续完善关于项目的一些细节,这边开始谈租房子,还要去找下一个点。
这种模式如果想资金快速滚动回笼,就要设多个点,然后利用房屋租凭押金的时间差来带动。
就在这个时候,杨洋那边有消息了,李老板又改主意了,不想搞这么大了,要专心改造电影院,这边得等一等。杨洋的工作也没继续安排。
她莫名其妙的就失业了,张洋的图纸规划也白做了。
大老板做事可能就是这么个风格吧,小人物的悲欢喜怒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他的时间很宝贵的,你的时间,算什么时间?




孓然踽行 第87章 巴南
杨洋到也不在意,反正上班这段时间工资也拿了,不做就不做了呗,又不是自己想做。
她本来也是个傻乐天的性格,从来不钻牛角尖。
隔了几天,张洋这边,韩老板也改主意了。
“怎么拖了这么久还没开始?”
“我在找地方,这个按我的计划要找好两到三个位置,然后用半年的时间弄起来,才能保证第二年资金回笼。”
“你原来没想法?没弄好?”
“原来只做了平安轻轨这一个地方的方案,我想的是把位置都找好,把方案预算都做出来再开始。”
“找到了没得嘛?”
“还没确定,位置看了几个地方,正准备这两天去找管理方谈呢。”
“你这个做事,哎呀,没得话说,太拖拉老,不像做事的样子啊。算老,这件事先这样,你把你自己的东西先理清嘛,然后再看。”
张洋也是确实没怎么着急,没有追着时间去搞这件事。这是事实。
但他也没感觉自己什么地方有不对的或者没做好。挂了电话,张洋有点郁闷。
事实上,虽然说着投资不大,他也在努力的压缩投资,但也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左右,如果说他和那个归侨秦一样只想骗一笔钱过来。
管他成不成怎么样爽了再说,他也就不会这么为难了,方案图纸交过去,你敢投我就敢花,反正自己最后没有一分钱损失。
可惜张洋不是。
他连装修公司那些还算说得过去的挣钱方式都不想去做,都想改变一下呢。
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都不难,但想做个长着良心的人太难了,你会感觉到整个社会都会在排斥你挤压你,包括那些获利者,还有那些被获利者。
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他只是想让这笔投资更稳妥一些,能切实可行的,少一点偏差进入正轨,成为一个赚钱的项目,然后自己获利,也给投资者带来盈利。
雷厉风行这个成语不是用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褒义的。
他想压缩成本,找好第二个点,这样风险又会降低一倍,资金回流的速度加快一倍。
然而,没有资本的人,也同时是没有话语权的,没有人会耐心听你的解释并理解你的内心。
活在底层的人你再五光十色芬芳怡人也不过是孤芳自赏,上层的人放个屁也会有人去仔细品味分析出万种回香。这也是残酷的事实。
所以也就难怪人们要争先恐后不择手段的向上爬,这是生存之道而已。
在不断的攀爬过程中,整个人难免的脱胎换骨,连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忘却掉了。这都是正常的事情。
人本该就是生而平庸的,一衣一食一榻足矣,不过几十年,苦也是它,乐也是它,挣扎也是它,为什么不安然享受它?
但基因里流淌着的东西,长辈的谆谆教导社会上的噂噂警语,历史先泽还有数之不尽的书目报纸告诉我们,只有出人头第才是我辈生存的意义。
所谓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的骨子里流着的就是不甘人下的血脉。
1...272829303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