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大神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江中小白
被困在城内的商队,都急得团团转。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对此有什么怨言。
商队的老板掌柜,可就坐不住了。再这么下去,运出去的货物,可就无法及时送抵客人那里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推举出德高望重的几个代表,前去求见太师罗飞羽。
他们的确见到了太师,太师对他们这些商人,也是勉励有加,只是何时可以开城门,答复就不尽如人意。太师的原话,就是让大家再耐心地等一等。
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如此又是好几天的工夫,城中终于等来了大消息。
三天后,太师将召集城中的所有人,公开行刑!
张家口堡的高高城墙里头,没有空地能容纳得下这么多人。天色刚亮,大街小巷,就有精骑和兵士来回穿梭,通知所有人,到南门外,围观公开行刑。
在南门外,搭起来的木台,足足有一人高,坐满了商队的老板掌柜,以及城中的商贾大户。木台两边,还有很多木架子,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宣府总兵王承荫,以及张家口堡千户王英,都在木台上,忙前忙后。见到这两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台子上的这些商贾掌柜,心里都不自觉地安定了许多。
要在张家口堡做生意,要通过宣府镇跟塞外牧民做生意,这两个人是绕不开的。现在这两个人仍然在职,那就说明生意还是做得下去。太师前来抓人杀人,也不是要禁止大家跟牧民做生意,而是不能像范永斗那几个人那样,做辽东的生意。
辽东那条线,几乎被范永斗等八人给把持了。利润丰厚。此前曾有好多人想要掺和一脚进去,结果很不好。
人家根本就不容许。想要私下里去辽东的,不是再也没有回来,就是刚刚出长城,就人货两失,只剩下寥寥几个人逃回来,诉说着马贼的凶狠毒辣。
幸亏没有掺和进去啊!坐在木台上的这些人,一边耐心地等着,一边在心里暗自庆幸。
一直等到午时,太师罗飞羽才带着一群人,登上木台。眼尖的人这才发现,跟在太师身后的人,还有辽东督师孙承宗,蓟镇督师袁崇焕,大同总兵姜襄!这是临近的重镇总兵都赶来了!
太师罗飞羽一到,随着三声炮响,城门洞开,从里面押出一队人,正是范永斗八大家的人!





大神诸天 100 现场教育
太师罗飞羽站起身来,看着木台下的囚犯,跪了一地,以及四周黑压压的人群,和维持秩序的锦衣卫和边军兵卒。
他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但是他更希望,此刻手中能够拿个麦克风,能够有高音喇叭,把他的声音原封不动地,传递到四面八方。
可是这是个奢望,他只能尽可能大声说话,这样就能让木台上的这些人听得清楚,这样也就足够了。
“跪在地上的这些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等八个人,在张家口堡,在宣府镇,都是素有善名。”罗飞羽说道,“可是你们都还不知道,他们的善名,他们的金子银子,是怎么来的吧!”
罗飞羽停顿了一下,左右环视,自问自答道:“他们的金子银子,都是从辽东后金那里赚来的的!后金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因此而把他们奉为座上宾,心甘情愿让他们八大家赚他们的金子银子,为何?”
“因为这些金子银子,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率后金精骑,烧杀劫掠大明的子民,抢来的!”
“他们用这些不能吃不能穿的金子银子,沾满大明子民的血和泪的金子银子,从范永斗为首的八大家手里,换取武器、粮草、盐铁、火器火药,再用这些刀剑火器盔甲,武装后金精骑,再来大明烧杀劫掠,屠戮百姓!”
“你们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杀?该不该千刀万剐?”
“该!”
木台上,这些坐在木台上的商贾,大户,掌柜,老板,一个个义愤填膺,振臂高呼。
不管是做个样子,还是真的觉得这八大家的人如此做丧尽天良,这个时候如此反应,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台下的人,听不清楚罗飞羽的话,可是等待的这些天里,关于范永斗为首的八大家通敌的传闻,早就传遍整个张家口堡城里头的大街小巷,此刻听到木台上众人振臂高呼,所有人都只觉得一股怒气冲天而起,一个个义愤填膺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喊叫起来。
“杀!”
“杀!”
“杀!”
……
喊叫声越来越整齐划一,越来越声势浩大,声浪直冲云霄,席卷四野。
罗飞羽很满意这样的反应,待喊叫声渐渐平息下来,他抬起手臂,缓缓下压,让大家安静下来。
他换了个语气,继续说道,“也许有些行商的人觉得,杀了范永斗这些人,机会就来了!辽东的生意,皇太极的金子银子,好赚啊,为什么不去赚呢?!”
“对于这样的人,我希望他们好好睁大眼睛看看!这些金子银子,你们有命赚,有没有命去花?这一次要杀的,可不仅仅是范永斗这么些人,而是他们在各地老家的亲族,凡是与后金输送武器物资的生意有关的,一律抄家灭族!”
“他们的人头,会悬挂在城门上,警示过往的商旅,后金的金子银子,沾满了大明百姓的鲜血,是不能去昧着良心去赚的!你非要去赚这个钱,就别怪锦衣卫的绣春刀太锋利!”
“好了!行刑吧!”
罗飞羽缓缓走到居中的位子上坐下,锦衣卫和边军兵卒,几个押着一个,拖到木架前,套上绳索,静候一声令下,就踢掉垫脚的木架。
这个场面蔚为壮观。
四百余人,同时被踢掉垫脚的木架,悬吊在空中,原本的哭喊声,一下子就全部戛然而止,被堵在他们的咽喉里。
左右望去,尽是一具具在空中晃荡的躯体,徒劳地挣扎着,吸不进去最后一口新鲜的空气。
坐在木台上的商贾老板,掌柜大户,一个个心惊胆战,额头冒汗。
他们终于亲眼见识到这位年轻太师的狠辣!
当阖城百姓全部散去,这些人仍然不能离开,而是分为两组,朝左右走去,近距离去观摩一下被吊死的这些人,让他们接受现场教育。
罗飞羽就是要震慑住这帮商贾老板。这些人,都是重利胜于一切的家伙,为了超额利润,那是敢提着脑袋到处跑的人。禁是禁不了的,也没那个必要。但是要给他们设下规矩,画出红线。
不能跟辽东的后金做生意,就是罗飞羽给他们这些人画出的红线!
越过这条红线的下场,就是范永斗这些所谓的八大家这样,抄家,灭族,头悬挂在城门上,警示后来者。
第二天,城门打开,滞留在城里的商队,迫不及待地启程,北上的,南下的,把这里发生的事,带往四面八方。
罗飞羽办完这件事,没有在张家口堡城里头再待多久,就带着锦衣卫三百精骑,回到京师。
这么绕行一大圈,从京师到西安府,再到张家口堡,回到京师,他的人还没回来,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
夜深人静,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各自回府之后,罗飞羽一个人独自呆在偌大的书房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着他的心意转动,眼前浮现出玉玺的图像来,下方的进度条,在悄然之间,往前拱了一大截,已经越过中点线,超过50%了。
在历史那条时间线上,大明帝国的覆亡,后金的进攻,只是外因。真正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内因。其中一个,就是关中地区的农民义军,就像是个黑洞一样,牵扯吸引了整个帝国的庞大资源,兵力,物资,粮饷。
但是引起关中地区义军烽起的原因,则还是赋税!在东林党人把控朝堂的情况下,他们代表的地主商人阶层,逃避了赋税。以至于全部赋税的压力!都压在贫穷老百姓的头上,压得他们不得不反,不然就没有活路。
罗飞羽的强力安抚,就是扭转这个态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赋税征收的压力,慢慢转移到地主商人的头上,让底层的穷苦老百姓能够获得喘口气的机会,并成为他的坚实后盾。
罗飞羽一回到京师,与崔呈秀和郭允厚等人商议的,就是这些事。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要事要做,就是各地藩王,十三万的宗室,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
这个事情,到底该怎么入手呢?既不能操之过急,又必须推行下去,不然接下来收拾各地的地主商人阶层,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罗飞羽坐在红檀木木圈椅上,仰头看着天花板,在心里盘算着这个事。




大神诸天 101 秋燥
这个事情,其实早已经有过先例。兵部尚书崔呈秀,户部尚书郭允厚等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人,一听罗飞羽的这些个想法,立刻就找到了一个先例。
那就是汉朝时,武帝刘彻推行的推恩令。
只是情况有些不同。汉武帝刘彻推行推恩令,是为了削弱分封诸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罗飞羽现在想要做的,则是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为后面推行一体纳税的措施做铺垫。
所以他准备把推恩令的范围扩大,不光是各地的藩王及宗室,还包括地主豪绅商贾大户,让这些人的全部子女,都有权继承土地和财产。
这样就可以把集中起来的土地和财产,不断分割下去,抵消土地兼并的进展。
……
天气渐渐变冷,各地藩王陆续进京,朝廷却在此时,推出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每一项通告天下的政策,都是太师会同六部九卿共同签署。
乍看起来,这些政策都是虚的,并不能解决大明帝国当前的困境。但是其中的每一项,实际上都是影响深远。
推恩令,不管是藩王、列侯还是百姓,都一样适用。只是藩王列侯的爵位,除长子外,不再是世袭罔替,而是继承一次就降一等。
针对皇明祖训的修改,则是由宗人府主持进行的,适用于十三万宗室,容许宗室子弟入仕、经商、耕读和从事手工业。
这实际上是为十三万宗室子弟松绑,不然的话,这个庞大的群体里面,既有富可敌国的藩王,更多的则是沦落为赤贫穷人。只是因为这些人姓朱,是宗室之后,他们就都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以至于因为穷得没钱来京师找礼部取个正式的名字。
新春一过,驾崩的天启帝灵柩,终于入土为安。至于自缢身亡的信王朱由检,则早就入葬了。
紧接着,就是迎立新帝的大事。
纷纷扰扰大半年之后,这件大事才终于尘埃落定。福王朱常洵入继大统,改元崇祯,大赦天下。
只不过两京十三省,已经习惯了每一道政令的落款,都是太师与六部九卿联名签署,现在则在太师之上,多了个皇帝的签名,以及鲜红的玉玺印章。
这些悄然之间的改变,已经为天下人所熟知,没有人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一年来,朝廷政令通和,大明帝国上下内外,呈现出一股完全不一样的安详与和平景象。
……
崇祯二年,北方依旧是大旱,入秋之后,一股莫名的燥热,就笼罩在整个京师内外。
老百姓只知道秋高燥热,却不知道,在太师罗飞羽大人的府上,那间宽大书房里的气氛,比秋燥还要更加的躁动不安。
罗飞羽召集回来的,辽东督师孙承宗,登莱巡抚袁可立,蓟镇督师袁崇焕,再加上协理京营戎政卢象升,以及从陕西左布政使任上调任北直隶巡抚的洪承畴,此刻都集中在书房里。
书房正中,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沙盘,以厚木雕刻而成,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城池道路,边关隘口,地势起伏,都一目了然。乃至于各地之间的距离,也都十分恰当。
孙承宗等人一进门,一双眼睛就再也挪不开,紧紧地盯着这副巨大的木质沙盘。
在场的,还有兵部尚书崔呈秀,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薛凤翔,锦衣卫镇抚使沈炼和陆文昭,以及罗飞羽留在身边为他打理事务的杨嗣昌。
可以说历史那条时间线上的明末名将,十之七八,都被罗飞羽网罗到这里来了。
罗飞羽手里拿着几根长杆,分递给众人,哈哈一笑着说道:“两位老将军,不用这么看着这副沙盘,工部正在制作辽东和登莱的沙盘,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带回去了。”
孙承宗和袁可立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罗飞羽收起笑容,直奔主题,说道:“有个坏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在建州后金的细作,基本上都被拔掉了。好消息是,锦衣卫这两年来,也把后金在各地的细作内奸,给狠狠地反复梳过好几遍,也基本上拔除了。所以我们和后金皇太极,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
众人都保持着沉默,等着罗飞羽的下文。
“不过我们还是从建州后金那边,获取到一些零星消息,”罗飞羽接着说道,“北方大旱,后金和蒙古诸部都受灾严重。再加上在宣府镇张家口堡严查出长城的商队,输往后金的粮草物资,大为减少。我估摸着,皇太极这个时候的境况,肯定比朝廷还要更难受。”
书房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只有户部尚书郭允厚有些无奈的样子,带着几分苦笑。
罗飞羽看着他,笑着说撒了,“户部郭尚书压力很大啊,国库的粮银,恐怕过个冬,过个年关,就又要见底了。”
“是!”郭允厚答道,“太师明鉴。”
罗飞羽哈哈一笑,说道,“所以你们看,皇太极这会儿的日子,也许比我们更难过!”
袁可立把手中的木杆指向登莱,说道:“太师所说的,并非夸大其词。登莱,关宁锦一线,后金百姓逃亡者众。从这些人口中,问出来的情况大致相同,缺粮,八旗旗主怨气冲天,纷争不断。”
辽东督师孙承宗点着头,示意袁可立所说不虚。
“太师,两位老将军的意思是……”蓟镇督师袁崇焕双眼发亮,沉声说道,“……皇太极会出兵?”
罗飞羽手里的木杆,指向蓟镇北面的喜峰口一带,轻点几下,说道:“这里!皇太极如若出兵,十有八九会走这条路!”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沙盘上喜峰口所在的小小关隘上,都在心里沉思着,沉默不语。
杨嗣昌悄悄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轻声说道:“太师,在下……不知该讲不该讲?”
“既然你出现在这里,有什么见解,大胆地讲出来。”罗飞羽看着杨嗣昌,鼓励道。
“是!”杨嗣昌声音沉稳了许多,答道,“皇太极如若绕道蒙古诸部,从喜峰口一带入关,这……是一场豪赌……”
“当然是!”罗飞羽答道,“你们呢?对这个事怎么看?如果你们是皇太极,你们会做什么?准备怎么做?还是……什么都不做?”
这一次,就连杨嗣昌,都沉默了下来,紧盯着沙盘,皱眉苦思:如果自己是皇太极,会做什么?怎么做?还是什么都不做?




大神诸天 102 风起
事实上,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在考虑着这个问题,包括户部尚书郭允厚,也在把自己代入到皇太极的身上,考虑怎么过冬这个大问题。
杨嗣昌最先抬起头来,说道:“太师,在下愚见,如若在下是皇太极,会派人前来议和。”
“议和?”袁崇焕皱着眉头说道,“以皇太极的为人,他如何会主动提出议和?”
罗飞羽说道,“我们现在先讨论各种可能性,每种可能,又该如何应对,然后再来看,每一种可能性到底有几成把握。”
“现在,皇太极派人来议和,是一种可能性。”
“很好,现在,如果我们得到消息,说皇太极派了一队人前来议和,正在前来京师的路上,而我们这个时候,还不知道皇太极为了议和,到底会提出哪些条件,会有哪些要求,我们该如何应对?”
袁崇焕明白了过来,这就是一种新颖的做法,规则简单,却要每个人都能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找出各种行动的可能,针对每种可能,找出应对之策!
所谓算无遗策,只怕就是这样子得来的!
他看了一眼杨嗣昌,见他在那里皱眉沉思,答道:“在下以为,不会同意皇太极的议和。但是会与之周旋,弄清楚他们的底细和想法。”
“嗯,这是一种应对,你们呢?认为该如何?”罗飞羽问道。
讨论刚一展开,就极为热烈。在关于议和这个问题上,主要就是杨嗣昌和袁崇焕两个人为主,其他人分别站队,为两人出谋划策,各抒己见。
光是这个一议题,就讨论了一个多时辰,直到侍女送来茶水糕点,讨论才告一段落。
这般别开生面的讨论会议,一连进行了三天,各种各样的可能与应对,都讨论得清清楚楚,没有什么遗漏。
讨论的成果,就是皇太极议和的可能性有,但是很小。他即使真的派人前来议和,很大可能还是为了掩盖出兵的图谋。
故而军事上的准备,势在必行,就连杨嗣昌和郭允厚这两个坚定的议和派,也都觉得如此有备无患,非常有必要。
而皇太极出兵,强攻关宁锦防线的可能性也低,更大的可能,是绕道蒙古诸部所在的大草原,从喜峰口一带入关!
北方大旱,蒙古诸部纷纷狮子大张口,要求朝廷给予粮草银子以支援。可是户部尚书郭允厚是主管国库的,更清楚以现如今的情况,朝廷没有余力去安抚这些贪得无厌的蒙古诸部。以至于长城外的大草原上,势力最为强大的察哈尔部西迁,留下的一些中小部落,本来就跟后金眉来眼去的,这一下就更是有了充足的理由。
原本作为大明帝国外部屏障的大草原,情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也为皇太极大军绕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个月的时间,罗飞羽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准备。他还带着人马,走遍喜峰口各关隘,到遵化、蓟州,以及毗邻京师的顺义、通州等地,实地查勘。
他坚信皇太极不会就这么坐以待毙,而是会主动出击。除非苏雅琴能够劝阻,否则皇太极一定会走这一步险棋。
他直接待在蓟州,如同安坐在蜘蛛网中央的蜘蛛,等待着四面八方的细微响动。
而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长城外的大草原上。
一进入十月,天气还是如此燥热。连续两个月,整个北方,滴雨未下,干旱更是胜过前一年。
如此前所未有的大干旱,把整个大草原,都变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明军斥候三人一组,散布到长城外两百里之外,每一组之间,相隔三十里,有相对固定的临时驻点,每日只需往前巡视二十里地即可。
每过几天,这些人就会轮换一批,如此循环往复。李过仰面躺在草甸里,看着枯黄的草茎在风中摇晃,看着天空蓝得如一整块蓝宝石,深邃,没有一丝瑕疵,幽蓝得令人心里发慌。
两年前,叔叔李自成听那个女人的妖言,不顾他的劝阻,执意起兵造反。
结果,在米脂县城,兵败身死,还连累着一大帮老兄弟身死。李过,刘宗敏,还有其他的幸存者,都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太师一句话,把他们都给发配到了边关效力。
如今,刘宗敏已经因军功荣升为百户,李过也是总旗,虽然这个升迁速度很惊人,但是比起太师亲自招抚的那个王二,就远远不够看了。
王二如今已经是京营的参将,手下统领好几千的人马!
李过躺在草甸上,马儿在旁边吃着豆料,嚼得嘎嘣嘎嘣响,显得十分悠闲。实际上,李过现在的位置,是边军斥候里最靠北的。
北风已经带着几分凛冽冷意,李过突然眉头一皱,倏然坐起身来,把双手笼在耳朵边,对着北风吹来的方向,凝神细听。
越听,他的神色就越是凝重。
风中带来的,是隐隐的马蹄声。没错,肯定是马蹄声!李过很确定这一点。只不过离得远,声音非常轻,若有若无的。
李过站上马鞍,手搭凉棚,朝北方极目远眺。
在金黄色的草原尽头,他仔细看了好久,确定那两个小黑点,是两名精骑。
他身上穿着暗黄色的伪装服,就连战马身上,也披着一层暗黄色的马披。这么一件简简单单的衣服,隐藏的效果十分显著。李过等人做过验证,只要人马往金黄色的大草原中一躲,除非离近了,否则根本看不清。
故而现在,他可以看到极远处的两个小黑点,同时确信对方是看不到他,根本无法从金黄色的大草原背景下,把他给分辨出来。
李过非常有耐心地等着。一直到两名骑士从他右侧里许外疾驰而过,他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这是两名后金骑兵,他们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太极率大军来了!
李过在两名后金骑兵身后,牵着马,藏身在草茎中,悄悄跟随着。他们能够哨探到这里来,已经达到了极限,再过不一会儿,他们就该往回赶。
果然,他们继续往前疾驰数里的距离,除了金黄色的大草原之外,没有任何发现,就翻身下马,让战马歇一口气,吃掉豆料,饮用清水,他们也能歇息一下,准备回程。
金黄色的大草原,草茎在北风中摇曳着。极目远眺,方圆十里开外,一个人影子都看不到,两名后金骑兵放松警惕,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
他们浑然没有注意到,草丛中突然抛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落到两匹马中间。
砰!
一声震天动地的大响,把两人吓了一大跳。两匹战马骤然受惊,长声嘶鸣,往两边撒腿飞奔。

1...2930313233...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