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江中小白
可是固守,如何固守?
大帐帘门掀开,苏雅琴走了进来。
“你……怎么来这里?”多尔衮问道,有些不悦。
苏雅琴说道:“陛下那边,可有消息?”
多尔衮犹豫了一下,还是微微摇了摇头。然后他接着说道:“你不能来这里!”
苏雅琴面色一凝,轻声说道:“陛下……大军……只怕……”
多尔衮眉头一皱,摇着头说道:“不可能!明军……不堪一击!”
“那是老黄历!”苏雅琴说道,“这一次,只怕不一样!”
“不一样?”多尔衮眉头皱得更紧。
苏雅琴长吸一口气,斟酌片刻,说道:“大明太师罗飞羽掌权,就大力整饬京营,还放权给孙承宗和袁崇焕等边镇督师整饬边军。这一次,孙承宗率关宁锦大军逼近遵化,关宁铁骑呢?这可是孙承宗倾力打造的一一支精兵!如不在孙承宗大军中,那去了哪里?还有大明蓟镇督师袁崇焕所率蓟镇边军,离开蓟州,所为为何?”
多尔衮皱着眉头,转身来回踱步,显得十分烦躁。
“贝勒爷!”苏雅琴柔声说道,“只怕……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多尔衮转身,紧盯着苏雅琴。
苏雅琴说道:“是的,最坏的打算!陛下所率大军,也许会腹背左右受敌!即使精兵悍将,可强龙难敌地头蛇,只怕……”
多尔衮紧盯着地图。苏雅琴接着说道:“贝勒爷你看,通州挡住通往大明京师的去路。左右是顺义和香河,背后是蓟州,明军一旦在通州阻遏住陛下大军的攻势,然后左右的顺义和香河各有一支关宁铁骑这样的精骑,左右夹击,再加上背后是袁崇焕所率蓟镇边军的偷袭,结果会怎么样?”
嘶!
经苏雅琴这么一说,多尔衮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愣愣地盯着通州、顺义、香河和蓟州包围中的那片空地,想象着如果是他率军陷入这样的境地,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结果当然会很不妙。可是这个结果,多尔衮心里根本不敢想。
一只手搭在多尔衮的肩膀上,苏雅琴柔声说道:“贝勒爷,这……就是最坏的打算!”
大神诸天 110 皇太极
驻守遵化城的贝勒多尔衮,在辽东督师孙承宗率军逼近时,在攻城之前,就率军退出洪山口,仓皇北逃。
他和皇太极之间的联系,都被蓟镇边军拦截切断。他完全不知道皇太极大军的近况,也不知道大战的结果。他只是在苏雅琴的劝说下,判断皇太极所率大军已经凶多吉少,所以才抢先一步,主动退出洪山口,退回辽东去稳定大局。
苏雅琴和多尔衮的判断是对的。
皇太极的大军,在四面夹击之下,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直至溃败。
昔日纵横草原战无不胜的后金精骑,如今如同镰刀下的麦子,被人肆意收割。
后金精骑四处逃窜。可是任何一个方向,看起来都是敌人,逃无可逃。
大战自晨早开始,持续到夜幕降临,才落下帷幕。
罗飞羽身上,鲜血淋漓。当然不是他的血,而是敌人的血。
在他身边,有丁修和丁白缨两人一左一右护卫,有从锦衣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两百护卫亲兵,在战场上纵横埤阖,无人可挡。
此刻他已卸下甲衣,在大营里,进来禀报的人络绎不绝,都是禀报此战的战果的。
他最为关心的,就是皇太极的下落。
可是知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息。
后金大军已经彻底被击溃,余下的,也就是一些散兵游勇,漏网之鱼。他们能逃得过这一战,也逃不脱明军的四处搜捕,更没法穿过蓟州,逃出长城外。
大营里,只有协理京营戎政卢象升,以及京师三大营的参将等人。
京师三大营在今日的大战中,居功至伟。也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以车弩、火炮和盾牌长枪阵,硬挡后金精骑,顶住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为两侧精骑的左右突击创造条件。
现在是追击四散逃窜的后金散兵游勇,京师三大营的步兵,就无法参与进去,而是开始清扫战场,搜寻伤员,押送俘虏。
大营外,一阵阵欢呼声,由远及近,往大营这里而来。
卢象升在罗飞羽身边,拱手说道:“这想必是抓住皇太极了!恭喜太师建此不世战功!”
罗飞羽哈哈一笑,答道:“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属于今日你们每一个浴血奋战的将士!伤亡将士,一个个都要弄清楚,抚恤金务要一分一毫也不能有闪失,务要发到伤亡将士的家属手中!”
“是!”卢象升心中一凛,答道,“京师三大营,抚恤金一事,属下谨遵太师吩咐,会亲手处理。”
罗飞羽点点头。
大营外,欢呼声如阵阵波涛,往四面八方扩散。
沈炼率一队锦衣卫,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其中的两个人,罗飞羽看起来相当眼熟,只是一时间没想起来。
他们抬着一个人,身穿明黄色盔甲,一看身份就有些不太一样。
这个人已经死了,身上带着好些伤口,致命伤是一支支弩箭,竟然有不下五支!
“这就是皇太极?”罗飞羽走过去,问道。
“禀太师,这个人身边的护卫只剩下不到十人,甲胄特别,个个悍勇得很,死战不降。斥候营的兄弟围攻之下,还是折损了好些人,才把他们全部给杀光了。沿途俘虏,见到这个人就号啕大哭,跪地叩拜。”
罗飞羽点点头,说道:“那也许就是他了。不过,还是得确认清楚!沈炼,这个人就交给你,务必确认他的身份!”
“是!属下明白!”沈炼领命而去,锦衣卫抬着这个人的尸首,跟在沈炼身后走出大营。
罗飞羽这才看向说话的汉子,说道:“斥候营,你们是蓟镇边军的斥候营?”
“是!”汉子答道,“属下刘宗敏,洪山口参将易艾将军麾下百户,统领斥候营。”
“刘宗敏。”罗飞羽笑道,“两年前,你在米脂跟随李自成起兵造反,被俘后发配边军效力。很好!你这一次立下大功,可以洗刷干净你身上的待罪身份,朝廷还会论功行赏,一个都不会漏!”
“谢太师!”刘宗敏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斥候营之功,属下不敢贪功,这位斥候李过,第一个发现后金大军,以狼烟示警,此次更是与斥候营兄弟一起奋力拼杀,力斩此人及其身边的护卫。”
罗飞羽哈哈一笑,伸手拉起刘宗敏和李过,说道:“李过,李自成的侄儿,对吧!第一个发现后金大军,狼烟示警,这个功劳我已经知道。你们放心,论功行赏,不会遗漏!”
刘宗敏和李过在锦衣卫的护卫下,出大营而去。卢象升看着他们的背影,感慨道:“当初李自成兴兵作乱,这些人被俘,属下力主太师将这些乱民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独独太师说要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选择。如今他们果真立下如此大功,足可见太师高瞻远瞩,非常人所能比拟!”
罗飞羽哈哈一笑,伸手拍拍卢象升的肩膀。
大明官员,讲究养气,讲究威严。尤其是当朝太师,在旁人眼里,就更应该是喜怒不形于色。可是罗飞羽此举,却彻底颠覆了这个形象,动辄就伸手拍拍属下的肩膀。
卢象升在罗飞羽身边已经待了两年,已经熟悉了罗飞羽的这般举动。不过这一次,他的确是有感而发。当初给刘宗敏和李过等人一个选择机会时,卢象升就觉得多此一举。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的确是宽宏大量,高瞻远瞩!
同样的,当初免除陕西五年赋税,平定关中地区的民变,朝中很多人都觉得太师罗飞羽有些小题大做。但是现在看起来,这同样是高瞻远瞩之举。
追击四散逃窜后金精骑的各路精骑,陆续返回大营。左右路军大将满桂和曹文诏同时进入大营,一见到罗飞羽,就不约而同拜倒在地,大声禀报。
罗飞羽上前,一手一个,拉了起来。
正要说话,蓟镇督师袁崇焕也进了来,见礼之后,罗飞羽问道:“遵化城的情况如何?孙老将军可有消息?”
袁崇焕摇着头答道:“还没有。”
罗飞羽沉吟着,说道:“后金驻守遵化城的,是贝勒多尔衮。现在,就看他是继续坚守在遵化城里,还是早一步弃城而逃。”
袁崇焕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满桂上前一步,请命道:“太师,属下请命,带精骑赶过去,遵孙老将军之令,攻下遵化。”
曹文诏也站了出来,当仁不让地说要带关宁铁骑北上。
罗飞羽摇头说道:“不用这么急,待明日有消息来之后再作打算。”
大神诸天 111 大胜
第二天,辽东督师孙承宗在遵化城派人急报,后金驻守遵化城和三屯营的贝勒多尔衮弃城而逃,从洪山口退出长城。
辽东督师孙承宗所率,全部是步兵,无法追击。他在关宁锦打造的关宁铁骑,此刻就由曹文诏率领,在通州一战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曹文诏,满桂,袁崇焕,在大营之中,力主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大举兴兵,从关宁锦和登莱两路并进,一举解决后金这个心腹大患。
孙承宗还没有赶过来,袁可立则在登莱候命,洪承畴在京师赶来的路上,大营里,还有杨嗣昌和卢象升,罗飞羽转向他们两个,问道:“你们两个什么意见?”
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太师罗飞羽的这种风格,故而在这样的场合,也就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最后并没有得到采纳,也没什么关系。
“太师!”卢象升踏前一步,答道,“属下以为,此时不宜操之过急。一来辽东开始天寒地冻,不利于用兵。二来后金此战兵败,会导致其内各部相互攻讦,甚至可能会爆发内乱。一旦朝廷大军压境,反而会促使后金内各部放下攻讦,一致对外。”
罗飞羽看向杨嗣昌,杨嗣昌上前一步说道:“卢帅所言甚是!属下以为,此时不宜大举兴兵,还有个原因,不但大军需要休养生息,朝廷也需要休养生息!此战全灭后金皇太极大军,论功行赏,伤亡将士的抚恤安置,都需要大量钱粮,可是现在……国库已然见底,钱粮不足,贸然兴兵,耗用必巨。而一旦攻下辽东,安抚镇守,又将是耗费巨万。如若不然,又会导致当地各种叛乱,局势糜乱。”
“此论甚是!”卢象升附和道,“攻之易,守之难,守好就更难。既如此,何不让后金自己去内斗不已,朝廷和大军则休养生息,时机一到,大军并发,就更显从容。”
“可是现在皇太极兵败,岂非正是绝佳时机?”袁崇焕说道。
满桂和曹文诏同时点头附和。
罗飞羽说道:“你们说的,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故而需得先谋而后动,从长计议。各部在此清扫战场,我们回京师,与内阁六部九卿共同商议,再做决断。”
通州一战,可谓是十余年来,大明对后金最为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十余年前,萨尔浒一战,大明十余万大军,基本全灭。如今风水轮流转,后金十余万精骑,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当即是京师沸腾,举国欢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太师罗飞羽!
一时间,太师罗飞羽的大名,随着大胜后金大军的捷报,而再次传遍两京十三省。
上一次,是他斩杀魏忠贤,诛杀阉党。
两次,都是不世之功!
得胜之师继续驻扎在通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太师罗飞羽则率各路大军大将,返回京师。
当今圣上亲率朝臣,出城相迎。
太子朱由崧坐在父皇朱常洵身边,看着眼前迎候太师罗飞羽的朝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皇朱常洵还是福王时,他就是福王世子。朱常洵如愿登基,入继大统,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封为太子。
可是父皇朱常洵的权力,被朝臣削弱得根本就不像是个皇帝,反而像是太师罗飞羽掌控下的朝臣的傀儡!
他这个太子,就更是手上什么权力都没有。
这个样子的皇帝,只是个徒有其表的空壳子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太子朱由崧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心里很是愤愤不平。
就在这时,他感受到父皇朱常洵扭头看过来,忙低下头,低眉顺眼,掩饰内心的真实所想。
这个问题,他已经不止一次与父皇朱常洵提起过。可是每一次,父皇朱常洵都训斥他,让他安分守己,不要胡思乱想。
可是这怎么能算是胡思乱想呢?太子朱由崧心里就是如此忿忿不平。可是他的身边,没有什么人可用,只有太监可堪信任。
在朱由崧如此想着自己的心事时,远处烟尘升腾,有大队精骑疾驰而来。
那是太师罗飞羽的车架。
不过太师罗飞羽不坐马车,而是骑马,一点太师的样子都没有。
太子朱由崧怎么看,都觉得太师罗飞羽都不顺眼。可是他也知道,他可没什么实力,能够跟太师罗飞羽相抗衡。
他只能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掩饰在双眼眼睑之后,不让他人察觉得到。
太师罗飞羽在百来步外,翻身下马,其他人紧随其后,辽东督师孙承宗,登莱巡抚袁可立,蓟镇督师袁崇焕,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王承荫,协理京营戎政卢象升,以及北直隶总督洪承畴,辽东总兵曹文诏,陕西巡抚杨鹤之子杨嗣昌,个个步履轩昂,脸上带着大胜之后的自信和笑意。
这一战,可谓是一雪前耻,重振大明国威。
在大明朝臣的注目之下,太师罗飞羽来到朱常洵身前,以臣属之礼拜见。
朱常洵显得更胖了些,由内侍搀扶着,伸手扶起罗飞羽,哈哈大笑着,说道:“太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实乃……实乃……大明之幸啊!”
罗飞羽答道:“陛下……过奖了。臣所想做的,就是保大明江山永固,太祖一脉,帝位代代相传!”
朱常洵再次哈哈大笑起来,让内侍扶持着他,与罗飞羽并肩而行。
这只是个仪式,罗飞羽这么答,也是在圣上朱常洵和朝臣面前,表明心迹而已。
但是皇权得到限制,就是老朱家子孙坐在皇位上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样安排,也就是比较原始的君主立宪制,等到朝野内外都习惯了,总归会慢慢更进一步,把这个原始的君主立宪制给完善了。
繁琐的仪式之后,罗飞羽终于回到自己的书房,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
在他眼前,玉玺的图像已经如同实质,下面的进度条,往前拱了一大截,已经达到70%的位置。
看这个样子,后金未灭,这个进度条不会达到100%的程度。但是罗飞羽比较赞同杨嗣昌和卢象升的意见,此时乘热打铁出兵辽东,并不是个好时机。所幸的是,孙承宗也更倾向于这个意见,按兵不动,让后金各部相互之间攻讦,这样大明就可以从中挑拨安抚,进一步削弱后金各部的力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赋税的问题。为此,罗飞羽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一趟江南,把这个事情给办妥。
大神诸天 112 夜游秦淮河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江南之地,向来是经济繁盛之所。大明立国,以南京为都,而后迁都京师,南京作为二都之一,周围有苏州、杭州、扬州等江南重镇,故而仍然是江南最为重要的大都市。
一提到南都,就不得不提到秦淮河。时人有种说法,来到南都,不去秦淮河,那就算是没有来过。
当朝太师罗飞羽为了解决大明帝国的国库空虚问题,数年如一日,一点都没有懈怠,率锦衣卫几次下江南,依旧未能得竞全功。
他可以提着绣春刀,直入禁宫,杀了魏忠贤,掌控锦衣卫,逼死信王朱由检,收服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只花个几天的时间。
可以运筹帷幄,花两年的时间准备,在通州与皇太极所率后金大军来一场大战,灭了皇太极,斩后金精骑十余万。
可是解决大明帝国的赋税征收问题,他却耗费了足足十年的时间,几下江南,才初见成效。
这一次,他来到秦淮河,却不是前呼后拥,而是只带着丁修一个人,都穿着便服,在人流中慢步而行。
一脱下锦衣卫甲衣,丁修就恢复成那个吊儿郎当的浪人。此刻扛着他的那把长柄长刀,走在罗飞羽身边,比罗飞羽还要更吸引路人的目光。
整个秦淮河一带,店铺林立,行人如织。
而这个时候,还不是秦淮河最为热闹的时候。等到暮色渐浓,秦淮河上一艘艘画舫挂着五彩的灯笼,在丝竹管弦妙曼歌舞中,游荡在秦淮河上,那个时候,才是秦淮河最为热闹的时候。
“老爷!”丁修跟在罗飞羽身后说道,“我们这是第几次来逛秦淮河了?”
“6次?”罗飞羽问道。
“7次!”丁修答道,“每一次来逛秦淮河,都是只逛,领略不到秦淮河的韵味啊!”
罗飞羽哈哈一笑,“原来你是想在画舫上逛秦淮河。”
丁修很奇怪地问道:“难道老爷你不想?”
罗飞羽微微摇头,答道,“老爷我心中有事,逛秦淮河其实也不是在逛,而是在想事。”
“今天这是在逛!”
“算是吧。”罗飞羽答道,“这个事,已经做了十年,如今也算是有些效果。”
丁修很奇怪地看着罗飞羽,说道:“老爷,这只是算“有些效果”?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各地百姓如何评述老爷所做的这些事吗?”
罗飞羽转身,问道:“怎么评述的?”
“很多,老爷想听哪些?”丁修嘿嘿笑着说道。
罗飞羽转身继续往前走,丁修赶紧跟上,说道:“老爷,今天一定要上画舫夜游秦淮河!”
“为何?”
丁修精神一振,答道:“因为今天会选出秦淮八艳!这可是秦淮河上的一件盛事啊!据说已经十多年没有评选秦淮八艳了!这一次,还是头一遭!”
“秦淮八艳?”罗飞羽心中一震,止步问道。
“是的!”丁修答道,“据说参与评选的,个个都是花容月貌,艳丽非常!”
“你怎么知道这些?”罗飞羽很奇怪地问道。
丁修一下子有些傻眼了,支支吾吾地说道:“老爷……一到,就有人来请老爷夜游秦淮河,被老爷一句话给堵回去了,那些人再也不敢提这事。”
罗飞羽想了一下,还真是有这么一档子事。只是当时没有人提到秦淮八艳的事啊!
不然的话,他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罗飞羽沉吟一下,说道:“好!这么一件大盛事,怎么能错过呢?我们去找个画舫,来个夜游秦淮河!”
“好勒!”丁修立即精神大振,喜笑颜开。
丁修回过头,朝后招手,立刻有两个年轻人小跑着上前来,躬身听令。
“去,告诉沈大人,老爷要夜游秦淮河,不过别搅了老爷的兴致!”
丁修的声音压得很低,不用担心旁边的形行人会听得到。即使有人听到只言片语,也万万想不到,这个浪人所说的老爷,竟然是当朝太师。而沈大人,竟然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沈炼!
沈炼和陆文昭依旧是锦衣卫两大镇抚使。丁白缨已经明媒正娶,嫁入师兄陆文昭的府中。沈炼也如愿娶了周妙彤周妙玄姐妹俩。如今也都生子,算得上是圆满了。
十年之功,其实并不是罗飞羽所说的那样,只是“有些成效”,而是很有成效。如今大明的国库,虽说不是十分充盈,但是每年的赋税,扣除各项开支,还是有所盈余。
而这还是在北方连年大旱,除了免除北方各省赋税,还要开府库放粮赈灾的情况下做到的。
辽东战局,也已经由守转攻。遵循的是孙承宗提出的方略,步步为营,一点点蚕食后金占领的地方,在肥沃之处垦田,以屯养兵。这样占一点地方,就稳固下来。如今积数年之功,已经收服大片失地,筑起几座城堡。
等到罗飞羽和丁修来到画舫码头,就已经提前体会到这桩盛事的盛大与拥挤程度。
整个画舫码头,挤满了人,都是些管家办事的,来提前租好画舫,以方便自家老爷夜游秦淮河。
丁修当仁不让,扛着他的长柄长刀,一路挤过去。被他挤到的人,个个本要发火,可是一看到丁修的这个模样,立刻就把火给咽了回去。
罗飞羽就在一旁等着。
在他身旁,有一群年轻士子,高高地看着画舫码头上的熙熙攘攘,双眼中带着艳羡,说出来的话里面,却带着一股不屑和清高。
罗飞羽走过去,打了声招呼,寒暄几句之后问道:“这个秦淮八艳,是怎么回事?难道以前就没有过?”
“你是外地来的吧!”有人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傲娇。
罗飞羽点点头。
“秦淮八艳,早已有之,”另外一个年纪稍长些的士子说道,“只是太师掌权以来,两京十三省的赋税,都压在江南一地,还年年带着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来江南催办赋税,以至于没人有这个心思来操办这个。”
“哦,原来如此。那如今为何又开始操办了呢?”
“当然是如今太平盛世啊!”
有人带着些轻蔑的语气说道。
那个年长些的士子笑着说道:“这当然也是个理由。更重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商贾大户,还有各地豪绅,也都摸清了当朝那位太师的脾性,只要照章缴税,就什么都好说,不用担心锦衣卫胡来,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生意。所以,这才有这个心思,来操办秦淮河上的这桩盛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