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神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锋戾
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坐上皇位,才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已身首异处,这也给天下诸侯提了一个醒,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皇帝这个称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名称,若是没有绝对的实力,千万不要坐上去啊。
解决完袁术之后,在寿春城之内依旧有曹操他们四大诸侯,本来这件事也应该到此结束,但是按照一般的规律,在结束了外敌之后就开始内斗了,曹操等人也不例外,他们内斗的方向很简单,就是曹性手上的传国玉玺。
首先是刘备发起了攻击,他对曹性说的传国玉玺那是天子的象征,那是皇权的象征。曹性应该当将其交出来,然而曹性却是冷笑一声对刘备说道,交出来之后,他曹性又该交给谁,交给刘备吗?恐怕刘备还没这个资格。
曹性毫不留情面的回嘴,直接把刘备骂得面红耳赤,甚至据说刘备在回去之后直接大哭了一场,紧接着张飞直接提着刀来找曹性,说什么曹性竟然不识他大哥的一番好意。
当曹性听到这些话之时,整个人都有一些无语,这刘备忽悠人的本事倒还挺强的,或许在刘备的心中认为,曹性将传国玉玺交给他,让他来当这个皇帝最为正统吧,毕竟他也姓刘,一直以汉氏宗亲的身份来自居。
不过这件事扯来扯去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虽说如今曹性身在豫州,身边就只有铁浮屠车下虎士等一万余兵马,不过曹性有这两只铁军足够,所以说曹性直接仍然无不惧,目光灼灼地告诉曹操等人,若是曹操等人真有本事,就过来应抢吧,他曹性要走了。
留下这一番话之后,曹性根本没有在意曹操等人的态度,直接一挥手,带着车武等人搬师回朝,曹操等人就在后面看着,虽说刘备很想追击,但又惧怕曹性手上的那两只强军。
孙坚笑了笑,如今的他已是一方诸侯,对于传国玉玺已经没有那么在意,所以他也不多说一些什么,直接带着孙策等人回到了他的江东,至于说曹操的态度,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奇怪了,一开始曹操也是想强制留下曹性传国玉玺,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在曹性的手中,但是当他的谋士戏志才,到曹操的身边说了一番话之后,曹操顿时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一般,对于曹性的离开直接不再理会。
就这样,曹性最终是回到了上棠。
不过袁术之死这件事还在持续不断的发酵,这个在乱世中,敢于第一个称帝的人,他的下场让众多诸侯历历在目。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要是谁跳的最凶,就很有可能被他人联手所消灭,毕竟曹性他们灭掉袁术,也只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这个假皇帝死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大汉王朝已经就此灭亡,但是话又说回来,不可能让他一直这样灭亡下去吧,总需要推荐出来一个君主,统领自己自下的子民吧,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家天下的思想还是非常的浓郁的。
公元195年中旬,袁绍在谋士沮授和田丰的建议下,举行了祭天仪式,并且宣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袁绍今日领冀。幽州还有青州三地,顺应民心,当即王位,定国号为赵。
当这个消息传出知识,天下又是一片震惊,没想到袁绍竟然称王了,并且还称之为赵王。
王和帝这两个称号,似乎都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象征,但是经过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一些明显的阶级,已经被划分了出来,称王和称帝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加起来有上百个之多,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一开始是被称为公的。比如说秦孝公,晋文公齐桓公等等。
但是随着各大诸侯国的不断吞并,那些强大的诸侯国领地的不断扩张,一个公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君主的野心,所以他们就设置了王的称号。称王者就足以号令一个国家,他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到了秦始皇这一带,秦始皇雄才大略横扫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他应该称作为皇帝,帝这个称号也因此而由来,所以说,在统治阶级的序列中,他们的排序应该是皇帝的名号最大,其次是王,再其次就是公。
自从大汉王朝建国以来,主要就是沿用皇帝这种称号,至于说王者称号虽然还有,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分封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皇室弟子,保证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仅此而已。
但如今真正的大汉天子已经死掉,汉朝似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因为天下之人没有人再推出一个姓刘的人来当皇帝,所以说,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就建议袁绍,以祭天仪式为由,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名号,毕竟做什么事情都要顺理成章,师出有名。
袁绍就没有他那个弟弟袁术这么蠢了,急功近利,一下子将自己的名号提到了最高点,袁绍至少退而求其次,没有直接称帝,而改封王。
封建社会皇帝就只有一个,他就代表天,但是诸侯王却可以有很多个,自从汉朝开始,各地大大小小就有不少诸侯王,比如说中山晋王,所以说当这个赵王的称号出来之时,天下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没有太多人反对,所以说袁绍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们赵国就此成立,从今天开始,他袁绍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理赵国的一切军阵事务。
反正他袁绍开了这么一个头,并且还成功了,自然会引起天下之人的纷纷效仿。许多有才之士都意识到,或许那些军阀那些诸侯再也忍不住了,他们也即将封王,只是第二个昭告天下封王的人,让众人有些没想到,竟然是远在益州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似乎有些低调,虽说以前在洛阳为官之时,也曾经亲自参与过平息黄巾之乱的战争中,不过功绩并不是很耀眼。
后来又向汉灵帝提出废史立牧的想法,随后他就选了益州这么一块天府之地,自己搬了进去,当上了益州的州牧,集军权与zhèng quán于一手,但是自从刘焉到了益州之后,再也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刘焉所做之事也就是更换益州的官僚,稳定益州的局势,不去招惹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去参与其他诸侯间的战争,就这样守着益州的那块地。一动不动。
但如今刘焉再度发声,他所说的话其实和袁绍也差不多,反正也就是大吹特吹,说他在益州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顺意天意,自封为蜀王。毕竟益州那块地方也可以称作为蜀。
刘焉跟着封王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又有一个人跳出来,爆出了自己国家的名号,这个人众人那事更未想到,居然是韩遂。
韩遂在凉州那块地,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凉国。这一回天下之人更是震惊莫名,这两个平时不出气不吭声的家伙,没想到居然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虽说有很多人心中有一些不解,但是曹性听到这两则消息之时,却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两个家伙今跟袁绍之后,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现
刘焉韩遂二人为何会急于称帝,因为他们两个本来就是乱成贼子,急于分割,所以才这么毛手毛脚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历史上的刘焉自从进入了益州之后,现在也没有出来过,俨然成了那里的土皇帝,包括他的儿子刘璋,也是和他一个德行,至于说韩遂,那更是割据凉州长达三十余年,直到后面曹操统一北方之时。见大势已去,最终才无奈投降。
这两人率先成王,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相信以这二人的实力,在自己的地盘也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势力相对比一般人要强上了许多,所以他们有封王的资本。
当第四个跳出来封王的人出现之时,天下之人已经见怪不怪,毕竟这个人称王似乎也很符合情理,他直接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篇檄文,以证明自己称王的正统,因为他可是汉室宗亲荆州物刘表啊。
汉室宗亲称王似乎也很恰当,所以说,无论是荆州的百姓还是天下之人,都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
不过在各大诸侯纷纷想办法让自己称王的时候,江东那一地却是发生了一些战争。
孙坚回去之后整顿兵马,然而就是孙坚这种厉兵秣马的状态,让一些人感到了不安,首先就是驻守在建业的太守刘瑶,他感觉孙坚这莫不是有zào fǎn的趋势,于是乎派遣自己的手下严白虎去整顿一下孙坚。
然而让刘瑶没有想到的是,严白虎之前就被孙坚打败过一次,现在依旧是怀恨在心,他整治孙坚的手段有那么一些下作,具体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反正是把孙坚惹毛了,孙坚直接把严白虎还有他的儿子严兴抓起来一并杀了,这一回事情就大了。
毕竟他孙坚现在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吴郡太守,而别人刘瑶可是扬州刺史,他孙坚怎能不汇报就随意杀人呢,所以说刘瑶也彻底的认为,孙坚这家伙是想zào fǎn,于是乎派兵攻打孙坚,孙坚现在也是有理说不清,但别人孙坚也是一个十七岁就敢杀人的狠人。
既然你不要我活,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去死吧,孙坚直接率领他布下的人马,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以孙坚的勇武,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江东士兵,怎可能是对手,最终孙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打进了建业,活捉了刘瑶。
不过在看见刘瑶那副哆哆嗦嗦,不知所以的样子,知识孙坚那本来有一些愤怒的神经才清醒了过来,他干的这叫什么事啊,把自己的上官都抓来了,那么他岂不是坐实了乱成贼子的罪名。
虽说孙坚有一些犹豫,但像他的儿子孙策,还有程普等人,可不会这么犹豫,他们再三告诉孙坚,如今孙坚已经把这事做出来了,想要挽回自己名声的唯一方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在那些天下的yu lun还未出来之前,孙坚就必须率先封王。
孙坚心中无奈,他此举也是为了自保,因此他在攻克建业之后开粮救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免交赋税,因此得到了建业一地许多百姓的支持,孙坚也是顺应民心,自封为王,名叫吴王,所建立的国家也叫吴国。
就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曹操也终于坐不住了,其实在各大诸侯王不断封王的过程中,他曹操也没有闲着,曹操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他不是刚刚打败了袁术吗?至于说袁术的那块地盘,曹性鞭长莫及,而孙坚又不感兴趣,刘备又不敢与他硬抢,所以说整个豫州全部落到了他曹操的手上,曹操一直在整顿豫州,如今豫州也整顿的差不多了,曹操的一众手下,全部跑来向曹操谏言,赶紧封王。
不过曹操并没有太着急,反而是去找了像荀彧陈群等大世家之人,本来这一些世家之人一开始对于曹操的效忠,还显得有那么一些微妙,曹操也感受到了,似乎像荀彧荀攸的忠诚,并不是完全的忠诚啊,不过曹操宽容大度也没有计较这些事情,更何况他曹操才刚刚起兵的时候,也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来的。
但是如今天下的时局彻底的变了,汉献帝已经死了,汉朝已经彻底的灭亡了,那些人的态度也该有所转变了,最为无奈的似乎是颍川的荀家。
曹操没有去逼他们,只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吧,最终荀家的家主荀彧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声,对曹操深深的抱了一拳,以表效忠,随后荀彧为曹操制定了一系列的祭天仪式,举行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封王祭天。
曹操领兖州豫州一带,自封为魏王,从今天开始魏国成立。
袁绍刘焉韩遂刘表孙坚曹操,六大诸侯皆已封王,当然在这乱世中,不止他们六大诸侯的存在,还有一些小诸侯,就比如说现在盘踞在宛城的张秀,还有雍州的马腾等等,但是六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都已纷纷封王,最终天下人将眼睛投向了最后一处地方,因为这天下最有实力的不仅仅有他们六个,可以说还有最后一个,那就是占据了并州以及部分司隶的曹性。
各大诸侯皆以纷纷封王,他曹性凭什么不分王,这是众人的一个共识,许多人都认为曹性的封王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就是不知道曹性准备建立什么样的国号。
不过虽说天下百姓这样想,但是许多诸侯却是不这样想,就比如说曹操和袁绍,因为曹性的手中握有很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传国玉玺,若是在祭天仪式上,曹性走上祭天高台,拿着传国玉玺宣布他要封王,那么传国玉玺期不代表了曹性的这个王更加正统。
虽说这不是军事上的威胁,但是却是政治上的一种威慑,若是曹性曾走到了这一步,对于其他诸侯王来说非常不利,所以说那些已经封王的诸侯王,没人愿意看见曹性就此登机。
离曹性地盘最近的两个诸侯曹操和袁绍,他们两人都有一些行动,其中袁绍的心中最委屈,因为他没有忘记,就是曹性这个家伙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本来他是可以占领并州的,然而事到如今,他都没有踏足并州的一寸土地。还有就是曹性这个家伙竟然杀了袁术,虽说袁绍和袁术的关系不怎么好,但是在袁绍看来,袁术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弟弟,就算要杀袁术,也应该由他袁绍亲自来动手,然而曹性却帮他代劳了,这又让他他心中不爽。
所以说心情懊恼之下的袁绍也不管这么多,直接号令大军出击,他绝对要在边境给曹性造成一定程度的sāo luàn,不能让曹性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封王。
看着袁绍的举动,曹性也明白袁绍的心思不过,竟然袁绍越不想看到那么曹性,就越要让他看到,曹性直接派出了他两支最为精锐的部队,那自然就是才刚刚问世的铁浮屠,还有车下虎士了。
曹性没有犹豫,直接将他的这两只王牌军队,交给了正在前线的徐庶,当徐庶拿到这两支军队之后也是欣喜若狂,车下虎士适合防御,那铁浮屠就适合进攻,他一面让车下虎士做好防御的工作,另一面直接拿铁浮屠这种大杀器去横扫。
本来张合高揽他们领军与徐庶打的是半斤八两,但自从这两种大杀器来到战场之后,张和高揽被打得苦不堪言,铁浮屠经常都是以四千的兵力,碾压别人一万人斩首八千余人,这个伤亡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张合高揽最终只能无奈的向袁绍求援说,他们这边快要顶不住了,他袁绍要尽快想办法啊。
袁绍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焦急的想着策略,他的手下也纷纷谏言,最终袁绍还真从这么多建议中,选出了一个他看上去不错的策略,那就是催促曹操。
他直接写信给曹操,说曹性又不是他袁绍一个人的敌人,他曹操想在那里坐吃山空,门都没有,他让曹操赶紧想办法出兵并州,他不可能一个人去承担曹性所给予的压力。
曹操本来也是想出兵的,但是最终被戏志才所阻止了,戏志才告诉曹操,若是简单的出兵,若不能一战而胜拿下并州,或者对并州造成巨大的损害,根本阻止不了曹性封王,与其用这种手段,还不如换一种可能更加有效。
曹操听完戏志才的建议,眼睛一亮他心中也有了主意,紧接着曹操就发动了他的进攻,不过曹操可不像袁绍那样直接拿着大军去进攻,如此一来损兵折将,消耗自己的实力,增大曹性的名声。
他曹操直接是找了一帮儒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檄文,不断的昭告天下,反正也就是说他曹性不遵守祖宗的理法,执政之时一向都是乱搞,又何德何能敢于封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反正若是曹性封王的话,他们是不会干的。
本来曹性对这种道德bǎng jià一向是不感冒的,只是让曹性未曾料到的是,他终究是想差了,他太小看这些儒生的力量了,虽说有一些腐儒,经常以大道理架在自己的头上,不断的控诉别人的不是,但也有一些真正的儒生,他们还真的有古代孟子那样舍身取义的思想。
反正就是他们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拼死也要阻断曹性的封王,因为他们认为曹性根本没有这个德,不配封王。
甚至更为过分的是,这些儒生与当地官府发生了好几次冲突,闹出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命,虽然这是一个乱世人命如草芥,但是这些儒生那种拼死的精神,还真让曹性有那么一些震撼。
所以说此刻的曹性才恍然大悟,他曹操是给曹性出了一个难题,一个天大的难题啊。而袁绍看着曹性现在傻眼了,他也是忍不住拍掌大笑,反正看着曹性吃瘪他就高兴。
不过在某一日之时,曹性去了一趟他所建立的学堂,本来那正值学堂的休息之日,然而半个时辰之后,学堂中竟然传来了一阵欢呼之声。
紧接着在众多师生的目送下,曹性竟然牵着蔡琰的手就此走出,而蔡琰的脸则是红的像一个苹果,虽说脸上充满了羞涩之意,但她的眼中满是幸福。
早在洛阳之时,蔡琰和曹性辩护生情愫,但是谁也没有将那层窗户纸捅破,曹性将蔡琰接到了并州之后,本想迅速的提及这件事,但是蔡琰的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倔强,因为他将曹性的那句话听进去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强,如今她的父亲已经走了,她蔡琰绝对要坚强的生活下去,所以凭借着这股倔强的精神,蔡琰当起了第一任学堂的校长,一当校长,事情就忙活起来了,所以曹性也没有时间去提这件事。
经过了颜允那几个儒生的事情之后,曹性和蔡琰的眼神似乎更加的深了,不过接下来就是迎回汉献帝,紧接着又是袁术称帝的事情,等等事情发生,曹性都有些忙活不过来,所以这件事又耽搁了,这一次曹性就要名正言顺的把蔡琰娶走。
当这个消息传出之时,像曹操袁绍等人那是在度傻眼,曹操坐在自己的书房中,望着天花板忍不住唉声叹气。
“曹性你够狠,你真的够狠,本来我对文姬姑娘早已是倾慕多时,然而却被你捷足先登,你这个混蛋!”
曹操之前就询问过他的众多谋士,有何办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然而戏志才等人也非常尴尬,别人成亲,你情我愿,他们拿什么去阻止啊,最终曹操也只能空坐书房望而兴叹。
至于说袁术那边反应更为激烈,袁术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蔡文姬,蔡琰可是蔡邕的女儿,蔡邕乃是当世大儒,并且蔡文姬也深得蔡琰的真传,也同样跻身于名士之后。
若是蔡琰真的嫁给了曹性,那么曹性便可以在大义上站住脚,并且增加他的名声,如此一来曹操所给予的困难,曹性基本上迎刃而解将到这里,袁绍心中也是那个气啊,曹性的这一招实在高,不仅化解了政治危机,并且还抱得美人归。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五十一章 秦
曹性给天下的各路诸侯都发了请柬,邀请他们来参加自己的婚礼,许多诸侯看着曹性如此春风得意,都是望而兴叹,不过曹性现在毕竟也是一方诸侯,他的面子也是要给的,虽然不用各大诸侯的君主亲自去参加,但是他们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还是有必要派出他们阵营中,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前去。
就像曹操派出的是荀攸,袁绍派出的是田丰,不过这些人接到曹性的请柬,打开一看,曹庆邀请他们去的地方,并不是上棠,而是洛阳。
当荀攸等人来到洛阳之时,全被眼前的一副景象惊呆了,曹性占据洛阳,这件事早有耳闻,并且众人也全部都猜得出来,曹性之所以占据洛阳,十有八九都是想将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曹性的下一步计划应该就是重建洛阳。
只是让众人打死也想不到的是,如今才过去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整个洛阳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董卓一把火将洛阳烧得干干净净,但如今的洛阳又重建起来了,并且重建后的洛阳焕然一新。
若是说洛阳以前给人的感觉就只是大都市的繁华外,但是今日的洛阳彻底的翻新。
荀攸等人一来就看见,一排排临时自己的房屋,但是这些房屋和他们平日所住的瓦房不一样,全部都是有水滴堆砌而成。并且经常可以看见什么两三楼的高楼,像这些高楼,平时就只有那些达官贵人可以住进去,然而现在却成了平民百姓的房屋。
宽敞的大街上,足以容下四辆马车,同时通过毕竟,每个人可以以重叠式的方式住进洛阳,所以洛阳的面积也增大了不少,车马通行非常便利,街头的大街小贩,更是可以随意的在街边摆摊,而不显得有半点拥挤。
荀攸田丰随便找了一间酒楼住下来,询问当地的店小二,这洛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店小二似乎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对荀攸许攸等人说道,按照曹性的说法,这似乎叫做科技,科技改变生活。
荀攸和田丰等人对视了一眼,皆是默然无语,先不说修的这些房屋,他们前所未见就说,如今洛阳的城墙,全部都是用水泥墙所堆积而成,光从外表上看,比他们平时所驻守的城池,已经坚固了不知多少倍,看到这里,荀攸田丰的人也只能叹息一声,曹性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当然,这一切对于曹性的人来说或许是惊喜,但是对于他们各自的主公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灾难。
这一日在万众瞩目之下,曹性拉着小曼还有蔡琰的手,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蔡琰和小曼两人都显得非常的羞涩,特别是蔡琰,毕竟蔡琰是大家闺秀,然而曹性今天却是笑呵呵的合不拢嘴。
向小曼很早的时候就与曹性同居,但是曹性并没有给小曼任何名分,毕竟兵荒马乱的,曹性每日要忙于应付各大诸侯之间的挑战,确实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照顾小曼,然而小曼却是无怨无悔,依旧不断的打理着曹性的衣食住行,让曹性放心的可以在前线拼杀。
至于说蔡琰,那则是曹性多年前给他的承诺,今日终于可以实现。
并且,今日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成婚的好像不止曹性一人,就连车武和小曼也是随着曹性他们一起进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两人也喜结连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