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最强神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锋戾
所以说曹性高兴之下,直接大手一挥,今日普天同庆,大摆酒宴,众人吃好喝好玩好,其余的是什么都不用管。
当日晚上,曹性也是喝得满脸醉醺醺的,但是看着自己两个如花似玉的妻子,曹性还是得意的笑了,最终把蜡烛一吹,三人共赴巫山云雨……
虽说成亲是一件值得喜庆的事情,但是话又说回来,曹性现在的势力这么大,所以他的这一段姻缘,还是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首先就有一些冥顽不灵的家伙站出来,首先提议到曹性,一次性取两个没有问题,但是蔡琰和小曼再怎么也要分一个妻妾吧。究竟谁是妻,谁是妾,那些学识渊博的人,自然一口咬定应该是蔡琰为妻,毕竟蔡琰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
然而看着众人的争执,曹性的态度却显得很微妙,他只是笑了笑,一摆手,让这些人想争就尽情的争吧,他曹性不会在意,更不会故意的去分什么妻妾,小曼和曹性都是他的妻子,都是他曹性的人,只是他们的分工有所不同而已,曹性并不想刻意的去分什么妻妾。
曹性不管那些人的反对,就这样娶了蔡琰和小曼,小曼每日开始打理曹性的生活,至于说菜也,他对曹性的帮助至少在现阶段看来可谓是非常之大,这是一个注重立法注重名望的时代。
曹性因为他的随时因为他的父亲,所以也是闻名于天下,当初在洛阳之时就不难看出来。
所以她嫁给曹性,给曹性很大的名望,并且曹性登机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在这个时代有名望,才能担任一些高官。
所以说公元196年7月曹性正是在洛阳登基,不过他取得国号就有那么一些震惊天下了,居然是秦。
秦!这个称号在汉朝来说是一个大忌,秦失其鹿,天下足之。若是说的直白一点,汉朝的江山,就是从秦朝的手上窃取而来的,然而曹性如今恢复了秦朝的名号,莫不是说曹性有不轨的心思。
当曹性所定的国号一出来之时,立马遭到了天下的一片哗然,有人纷纷在那里声讨曹性,说什么曹性,明摆着就是一个乱成贼子,何德何能,能封秦王。
面对这些人的质疑,曹性有必要要回应一下,当然曹性不会这么chi luo裸的就将问题说的明明白白,他只是一脸无辜的告诉这些人,国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
这个年代定国号的方法大多数都是根据地域来划分,他曹性现在以洛阳为都城,占据司隶一带,这里正好是以前秦朝的故都,所以他曹性的国号不定为秦又该定为什么,莫非叫做汉,那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啊。
曹性的这个说法完全就是在鬼扯,众人纷纷表示不信,但偏偏曹性的这个理由找的如此堂而皇之,即便众人想反对,但一时间也找不出很好的反对理由。所以曹性的国号就这样定了下来。
当然曹性不会告诉这些人,他定国号为情的真实原因,因为曹性相信一件事,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光靠什么理法道德是不够的,法治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纵观封建王朝,大多数都是靠人治的,在人治这一方面,也是出现过不少盛世明君,就比如说汉文帝唐太宗等等。
但是为了防止后世出现变故,所以曹性最为欣赏的还是秦朝的依法治国,秦始皇浇灭六国为什么没有散杀一个大臣,说他是暴君,他一生所杀之人也不过四百余人,秦始皇为何有这样的底气,不仅仅是因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更是因为在秦国法制深入人心。没有人敢轻易逾越法制的规定,所以说秦国才能迅速的发展强大。
至于说秦朝的灭亡曹性也根本不在意,有人说秦朝王于bào zhèng,有人说秦朝亡于胡亥,也有人说秦朝亡于赵高,但是在曹性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不在这些,而是六国遗民实在是太多,人心不古,大家都怀有复国的心思,就比如说什么陈胜吴广,项梁项羽,若是秦始皇能再多活一个五十来年,估计天下什么事情都会平定。
这就是曹性对于秦朝的看法,对于秦朝有如此不一样的感情,自然会定国号为秦,这就是曹性的最为真实想法。
不管天下诸侯是赞成还是反对,反正曹性就这么做了,他们能拿曹性怎么样?这是一个乱世,你要想说话,最终还要看看你的拳头究竟有多大,曹性不惧于任何人。
当曹性占领洛阳,自封秦王之后,天下的局势又开始变得有那么一些微妙起来,毕竟在这片华夏土地上,已经大大小小的出现了将近十个诸侯王,诸侯一多就容易出事,所以时隔三个月的时间,战争基本上就要再度上演了。
最先发生战争的地方还是让人有一些意外的,因为这场战争始于徐州。
在各大诸侯争相锋芒的时候,徐州的那一位诸侯却出现了病重的现象,并且一日比一日严重,此人不用说,自然就是陶谦了。
陶谦的官职是徐州刺史相当于一方大员,但如今皇帝已死,相当于天下再也没有人能管住陶谦。
陶谦病重之时,据说曾托孤于他的手下陈珪陈登父子二人,但后来不知怎么的,据说又亲自找了一次刘备,当刘备出来之时,那是双眼血红对众人哭诉,徐州刺史竟然要将整个徐州托付于我,我刘备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所以我是万万不敢接受的啊。
刘备的这句话说出之时,众人还有一些不信,陶谦不是没有儿子,陶谦为何不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刘备,所以陶谦很多部下,想要求证一下陶谦这件事情,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问出口,陶谦竟然发生了中风的现象,现在连说话也非常困难,没过多久直接死了。
听着自己的父亲死了,陶谦的两个儿子,据说是抱着灵柩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别人扶都扶不起来,看到这里陶谦的众多手下皆是心中无奈。
这陶谦性质也太软弱了一些,更忽视了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如今正值天下大乱之际,他们两个既然作为诸侯的儿子,理应承担起他们父亲的这一份责任,重新整顿徐州,然而却只知道在那里哇哇大哭哭有个屁用,哭能把敌人哭走吗?哭能把徐州保住吗?哭能使徐州百姓安居乐业吗?简直就是荒唐。
不过徐州始终要推举一个人出来,担任徐州刺史或者徐州牧的,也就在这个时候,陈珪陈登父子二人竟然站出来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徐州刺史陶谦在死之前,真的是有意要将徐州托付于刘备。
当这句话传出之时,陶谦的那些手下全部震惊了,一个个纷纷去质问陈珪陈登父子二人,他们两人究竟在想一些什么?陈珪陈登父子二人,是徐州广陵人士,同时也是天下的名士,共同辅佐于陶谦。
陶谦看他们二人有本事,也经常以军国大事询问,之所以他们两人在曹性那边的声望可谓是非常之高,他们二人所说的话也颇具分量,既然他们二人证实陶谦的确有意将徐州托付给刘备,那么这件事情就有一些不一样了。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陈珪陈登父子二人,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是就是因为他们两人说出的那句话,使得刘备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毕竟刘备一向都是以人得志名,然而在此之前徐州才经过了一次大劫。被曹操屠了十多万人,徐州现在搞的是人心惶惶,需要一位君主来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而一向以仁德着称的刘备,似乎就变成了最佳人选,因此无论是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八岁的孩童,纷纷请求让刘备出任徐州牧。
刘备先是第一次推迟,说他刘备万万不敢担任徐州牧,随后又是第二次推迟,说他刘备何德何能,当第三次之时,刘备最终无奈的叹息一声,说徐州百姓既然有如此愿望,那么他刘备就出任徐州牧吧。
刘备出任徐州牧,而徐州也开始恢复了它的生机,毕竟徐州之前的确被打得太惨,但是别人徐州的底蕴也非常深厚,靠近大海,有充足的资源,所以徐州也在慢慢的恢复。
而至于说新上任的徐州牧刘备,看着各大诸侯争相封王,他则是没召集,只是懵着脑袋一心一意的发展徐州。当徐州快要发展起来的时候,让人没想到的是,徐州再出了乱子,一股流浪军趁势而起,竟然直接打进了徐州。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五十二章 纷争不断
刘备本来专心致志的注重徐州的民生与发展,没有时间去理会什么封王的事情,这看上去的确是一位好君主所为,毕竟将百姓的死活时刻放在心上,但是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他这种治理方式下,徐州竟然还会出乱子,一股土匪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接毫无征兆地打入了下邳。
并且那股流浪军的战力颇为强悍,身上的装备也是非常精良,一路上势如破竹,刘备根本无法抵挡,最终刘备慌乱之下,只能将他的妻儿全部丢弃,带着张飞关羽仓皇出城,当逃出来之后,刘备的手下才匆匆忙忙的前来报告,袭击他们的人,居然是吕布。
当听到吕布的名字之时,刘备整个人都愣住了,虎牢关前显威风的那位天下第一武将,此刻他还记忆犹新。
不过话又说回来,吕布之前一直在并州,还有司隶一代活动,刘备打死也想不通,这吕布怎么会神神鬼鬼的就跑到了他的徐州,听说吕布之前在兖州与曹操打仗,但是当曹操发展起来之后,吕布就彻底底的溃败,被曹操赶出了兖州。
后来据传言吕布有投奔曹性的打算,毕竟他和曹性是老乡,关系还不错,结果又被曹操用离间计把吕布逼走了,从此之后吕布变销声匿迹,然而如今吕布却是毫无征兆的从徐州杀了出来,以他那冠绝天下的勇武,把刘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当了解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刘备手下的张飞脾气最为霸道,哇呀呀的暴跳如雷,直接对刘备说道。
“大哥,我张飞平时最看不惯那个三姓家奴,在我看来他本事平平,凭什么闻名于天下,这样你给我一支兵马,我帮你把下邳抢回来!”
而关羽也是表示了和张飞同样的意思,明明下邳就是他们的,凭什么让他吕布夺了去,然而刘备在听了他两位兄弟的建议之后,却是沉思了起来,半晌之后他直接找到简雍,让简雍去拜会吕布,听着刘备的使者要来见自己。正沉浸于欢欣鼓舞中的吕布也是愣了愣,但他最后还是没有拒绝,让人把简雍带进来,不过他却是在四面埋伏了明晃晃的刀扶手,在吕布看来这刘备来找他干什么,无非就是站在大义上谴责他,吕布要吕布将徐州归还于他。
是这可能吗?吕布以前当流浪军的日子使他苦不堪言,吕布已经过够了流浪军的生活,如今好不容易才看到徐州这块防御不强的地方,将其抢过来,你认为吕布还有还给你的可能吗?
本来吕布已经做好了彻底的和刘备撕破脸的准备,但是让吕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简雍前来传达了刘备的意思,刘备竟然说他要投靠与吕布,吕布听到这个消息之时,整个人都是彻底的傻了。
这叫什么事啊?先不管刘备的这徐州究竟是怎么来的,反正现在天下公认的他刘备就是徐州牧,徐州就是他刘备的,但是吕布以土匪的名义将其抢了过来,刘备应该悲痛,应该哭泣才是,然而刘备这是什么意思,不仅没有表现的任何懊恼,反而还说既然你吕布想掌握整个徐州就掌握吧,他刘备愿意来辅佐吕布。
吕布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又想到,这会不会是刘备耍诈,不管怎样,先把刘备的这一个说客抓起来杀了再说。
不过,当吕布刚想将简雍斩杀之时,一人却是跳出来阻止了吕布的动作,看着这人出现,吕布的性子也收敛了几分,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宫。
陈宫是何许人也,那也算是天下有名的名士,曾经在洛阳一带为官,后来因为看不惯董卓的专权跋扈,准备辞官归隐,但是他在准备辞官的时候,遇见了也正准备出去建立属于自己势力的曹操,听着曹操要举大义讨伐董贼,陈宫的心中一阵感动,于是乎准备跟着曹操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结果到了后面也不知怎么的,反正就是陈宫与曹操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最终陈宫也是气急败坏,一甩袖袍直接走人,不再理会曹操,而曹操也没有挽留,就这样,陈宫似乎又要变回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然而让他未曾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的命运再度发生了转折,当时吕布正带着兵马从兖州出来,正好遇到了陈宫,而此刻的吕布也是被曹操打得够惨的,吕布心中也终于升起了一丝后悔之意,原本的吕布以为凭借他那冠绝天下的武艺,横扫天下足矣,天下之人都要匍匐在他面前颤抖。
只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吕布也终于明白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是打打杀杀的世界,他吕布即便有超绝的武艺又能如何,不会半点政治,不懂半点权谋,一样的会被人耍得团团转。
所以那时候的吕布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以前他对读书人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全部是书呆子,然而现在他却认为只要有学识的读书人,都值得被尊敬,不要看他们手无缚鸡之力,然而胸中却有百万雄兵,所以说当吕布遇到陈宫之时,可谓是一见如故,看着吕布如此诚恳,陈宫也答应吕布,准备出山帮助吕布。
所以说,夺取徐州其实也是陈宫帮吕布出谋划策的,现在吕布的混脾气又犯了,准备杀人祭天,陈宫却是及时跳出来阻止了吕布,他告诉吕布。
这天下是一个非常注重名望的天下,他吕布若是只知道一味的杀人,那么将会受到天下的共同谴责,轻则一人吐你一口唾沫把你淹死,重则袁术就是下场,把天下人都得罪了,结果无数路诸侯过来找你的麻烦,你应付得过来吗?
如今吕布夺取了刘备的徐州,这本是不义,但这对于吕布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吕布也非常需要一块根据地,这件事暂且不提。
关键是刘备的做法太出乎意料,刘备表示他愿意与君臣之礼侍奉吕布,成为吕布的部下,帮吕布共同管理徐州,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来投奔你之时,应该是很可怜的,然而刘备却表现的如此大度,若是吕布将刘备的这一片诚心当成驴肝肺的话,估计名声会更加的臭了。
所以吕布思来想去之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竟然刘备想要投奔他,那么他就收下刘备吧,不过陈宫也告诫吕布,对刘备要有所提防。
所以说吕布的最后决议就是,任命刘备为小沛太守,驻守徐州的门户,为了表示诚意,吕布还将刘备的妻儿全部还给了刘备。
虽说这徐州之战看似打的有一些滑稽,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吕布的出现也彻底的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紧接着就是曹操动作了,虽说曹操现在说是占领了兖州还有豫州,其实他的兖州并不完整,因为在兖州的南边又出现了一股小势力。
那股势力还和当初的董卓有所渊源,领头的人叫做张秀,张秀其实说白了就是张济的一个侄子,张济的武艺平凡,战阵疏松,最终被曹性所斩杀。
但偏偏张机的侄儿张秀,却是一个很有本事之人,据说张秀出自于名师之后,练得一手好枪法,在北边打遍天下无敌手,被称为北地枪王。
曾经张济也给了张秀一只兵马,让她秘密训练,张秀成功的训练出了一只长枪兵,在这乱世之中,张秀也趁乱而起,夺取了宛城,成为了一个小势力,因为这张秀所用的用兵之法实在是奇特,所以曹操一时间还真被他占了便宜。
如今的曹操再度带领大军前往宛城,为的就是彻底的消灭张秀,不过张秀虽然年轻,但是又岂是这么好欺负的,他手下的长枪兵可不是吃素的,所以据说曹操与他打仗,不是一面倒的趋势,而是互有胜负。
至于说如今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无非就是袁绍了,袁绍毕竟占领了两个半州,分别是冀州,青州还有半个幽州,为什么说是半个幽州呢?因为袁绍只是攻克了辽东的公孙瓒,但是在辽西还有一个公孙家族,那就是公孙度。
公孙度的家族常年盘踞于辽西,势力根深蒂固,根本不好讨伐,就连当初的公孙瓒其实也是出自于这个公孙家族,只是后来某些原因,公孙瓒成为了北平太守的女婿,最终逐步的掌握了辽东,所以与这个公孙家很少联系了。
因为辽西公孙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再加上他们比较封闭,袁绍难以打进去,所以袁绍就暂时放过了辽西的公孙家族,将目标转向了并州,他想要夺取并州那块地,本来袁绍以为冀州富庶之地,兵精粮足,并州乃苦寒之地,他想拿下整个并州,那只是分分钟的事,然而让他未曾料到出了一个曹性,还把势力做得这么大,现在俨然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他想打下并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了,毕竟之前已经试过了很多次。
这就让袁绍有那么一些犯难的,东边的路被堵死,西边又打不进去,他该何去何从呢?难道他这个天下第一诸侯,还无任何用武之地了不是?
不过当某一件事的发生,让袁绍再度看见了战争的契机,那就是也不知辽西公孙家是怎么想的,反正公孙度看着天下诸侯纷纷封王,他似乎也写了封王的心思,于是乎,在曹性还未封王之前,他竟然率先封王,改国号为燕,自称燕王。
公孙度只是占据了辽西那一块土地,那块地方比较贫瘠,常年还受到乌丸的袭扰,所以说没什么战略价值,公孙度自封的燕王,也只能算是一个小的诸侯王,算不得什么,就像后来雍州的马腾也自封为雍王,改国号为雍,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足以引起天下诸侯的注意,但是袁绍就不乐意了。
若是说,曹性那个家伙的实力已经逐渐的大了起来,自封一个王,袁绍也只有忍下这口气,但是他公孙度是什么东西,就这么一小块地盘竟然还敢给自己封王,简直就是不要脸,既然如此的话,他袁绍有必要好好的去收拾一下这个燕王,所以袁绍当即发兵辽西,他只有一个要求,公孙度无才无德,若想平息战争,就赶紧取消燕王的这个封号。
袁绍的这个条件看似简单,只要取消一下封号,他袁绍就会退兵,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羞辱性的条件,若是公孙度接受了,自己的名声将会大大受损,同时袁绍的名望也将直线飙升。
所以公孙度自然是不干的,还放下狠话,既然袁绍想打那么就来打吧,他公孙度绝对不会怯战的。
就这样在东边,袁绍彻底的开始了和公孙度的战争。
至于说在南边也同样不太平,孙坚占据了建业之后,其他各大地方势力纷纷来恢复,原因无他,孙坚的名望已经非常之大了,再加上他的勇武冠绝天下,所以不少人纷纷来投。
所以说孙坚的势力可谓是迅速扩张,从建业这一带开始,一直扩见到了庐江那一块地盘,势力可谓是陡然增加,不过孙坚的壮大,似乎也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因为庐江横江而下便是到达了荆州,荆州的门户是江夏,不知为何,孙坚似乎与江夏太守黄祖起了一点矛盾。
在黄祖看来,他是成名已久的老前辈,孙坚这只是一个小辈,为何连这点面子都不肯给他,所以他有一次派出水军去进攻孙坚,打了孙坚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凭借孙坚那个暴脾气怎么忍得了啊,他可有江东猛虎之称。
既然要打那就打吧,孙坚也常年生活于江东,他自认为他的水战绝对不会比黄祖差,但是黄祖偏偏也认为自己才是水战方便的高手,所以二人的较量又开始了。
因此纵观天下局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经过短暂的平息之后,中原大地再度烽火四起。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五十三章 阻力
中原大地烽火四起,狼烟肆虐,百姓不能很好的种地,而读书人也不能专心的读书,但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下,有一些有志之士,再也忍不住心中的豪情,当时乱世也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何不趁此机会,走出隐居之地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呢,首先就是在荆州的某座书院中,无数学子纷纷走出。
一个长相颇为清秀的青年,也就差不多十四五岁的样子,此刻他目光极目远眺,看向了远方,眼中似乎充满了无限期待,而在此刻有意为长相颇为怪异的青年,耷拉着眼皮子走到了他的面前。
“乱世,虽说可怕,但是也是一个有力的好时机,我们读书人是为了什么,无非也是为了学得一生本事,报效国家,我已经给我的叔父说了,我准备出去游历,并且他也同意!”
那名长相清秀的青年在听了这句话之后,神情有些诧异:“哦,庞德公教育一向严厉,他这回竟然允许你自己出去,这真是天大的奇事啊?”
“呵呵,那个老家伙再不让我出去,我整个人都快废了,所以他这回是不同意也得同意,我准备走了,你呢!”
那名长相颇为清秀的少年,看着这名长相颇为怪异的少年笑了笑,随后淡淡的说道:“我不准备离开此地,我要在此好好的观察一下天下局势,这大好的河山,也可以躺着看不是?”
若是其他人肯定认为,这名清秀的少年说的话有些异想天开,不出去走走,如何观看天下大事,但是这名长相颇为怪异的少年,并没有因此而反对,反而是沉吟了半晌,最终是点了点头。
“你有你的方法,我也有我的方法,做事的方法不同不要紧,但是相信我们最终也是殊途同归,只是我希望当我们再度走在一起之时,不要在战场相见为好!”
“哈哈,你看看你,总是把情况想得这么糟糕!”
然而那名长相颇为怪异的少年,才不管这名长相清秀的少年说些什么,直接一甩袖袍,脾气颇为古怪的说道:“我走了,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你自己去玩儿吧!”
而此刻在江东,一名年约二十左右的青年,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轻摇折扇,乘坐小船来到了江边,然而他刚刚一上岸,一个长相颇为豪迈的青年,就一脸兴奋地迎了上来。
“公瑾,我等你好久了,你终于肯出来了!害我等了好久啊!”
“呵呵,伯符,真是好久不见!不过我话先说在前头,之前我已经跟你说清楚了,我此番前来,并不是为了帮助于你,而是在我们江东四处走一走,增长一下见识,并没有要到你府上出事为官的打算!”
1...149150151152153...1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