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神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锋戾
“黄祖小儿,复仇不报。迟早重来,尔等洗净脖子!”
这是一封战书,同时也是一封带有挑衅意味的书信,竟然让堂堂黄祖洗干净脖子,等他孙策来杀,不过面对这一封书信,黄祖现在是不敢有半点脾气。只能就这样听之任之,黄祖有一些无奈的将书信扔到了一旁,此刻他都有一些后悔了,当初杀了孙坚也就算了,为何还要逼着孙策向他低三下四?真的是虎父无犬子,这一回他摊上dà má烦了。
孙策因为兵力不足不可能打下江夏城,因此最终带着兵马回到了江东,黄祖打了败仗,没脸开口,只能龟缩在江夏城中,而楚王刘表那边对于此事,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反正刘表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不要让他荆州的主要领土受到损害就行,其他的事情无关要紧,至于说黄祖打了败仗就败了把,让黄祖龟缩在江夏那块地方也挺不错的。
反正此事就以孙策军获胜告终,不过孙策的勇猛,也是打响了这长久平静以来的第一qiāng,天下间的各大诸侯,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曹性看着锦衣卫所送来的情报,心中也是忍不住呵呵一笑,这孙策还真的是一个热血青年,有他在,不知道这天下的走势,又将会是如何呢。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合一
孙策打了胜仗得胜而归,本应是举国欢庆,但吴国的有些人,却显得不那么曹性,这些人自然就是那些世家贵族,孙策对付世家的手段颇为残忍,反正就是不服就杀,因此结下了很多仇怨。
虽说世家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世家的支持,那么治理地方将会变得难上加难,不过周瑜却是有办法。
周瑜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参照曹性以前治理并州,他从曹性治理并州的事迹中,得到了许多启发,知道如何安抚世家,如何才能掌控权力,如何使吴国的国库更加充足,因此在周瑜的辅助下,江东迅速的平定下来。
孙策周瑜一武一文,两人合力之下,江东迅速的安定,逐渐的恢复了生产,江东一地开始越来越好。
江东那边已经没有了战乱的骚扰,逐渐的趋于平静,但是他们那里平静,不代表别人那里也平静。
在江东的北方,就是豫州那块地,现在由曹操所占领,曹操现在占据兖州益州,还有徐州三州之地,势力俨然已经很大了,不过还有一个人的势力,比曹操显得更大,那就是最北边的袁绍,袁绍占据幽州冀州,还有青州三个地方。
在古代封建社会,北方一直都是经济主体,人口也大多数集中在北方,并且冀州那个地方,人口很多,兵马充足,三国时期有许多人才,就是出自于济州那个地方,所以说相比之下,袁绍还是占有巨大的优势。
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内,岂容他人酣睡,曹操和袁绍在无形之间已经对上了。据说赵国的情报组织多次秘密潜入魏国,经常在魏国搞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来,反正那些事情对于魏国颇为不利,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袁绍和曹操两人的斗争差不多开始了。
当曹性收到这一封密报之时,他的心中都是惊讶万分,其实历史上曹操和袁绍打仗之前,曹操还占据了司隶一代,不过现在司隶一代,已经全部被曹性所占据,袁绍也曾占据并州一带,不过并州一带又被曹性所占据,曹性还以为因为有它的存在,这两个历史上的枭雄不会再打起来,至少不会打得那么轻松,没想到历史上的一幕,终究是在重复的上演啊,这两个家伙该打的还是要打,官渡之战要来了吗?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州一场着名的战役,也是最早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
也就是说,若是曹性放手不管的话,按照历史的轨迹,曹操就会一口气吞下袁绍所占领的三个州郡,一下子就扩张到了六个郡,到时候曹操就是一家独大。
想到这里,曹性自然是坚决否定,不管这场官渡之战是曹操赢还是袁绍赢,对他曹性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他不会看着他们两家任何一家做大,曹性觉得自己必须插手其中。反正要让他们两家都讨不了好。
不过也就在曹性积极谋划着,应该如何对付曹操和袁绍之时,突然,曹性这边传来情报,袁绍和曹操没机会对付曹性,他这边倒是先传来了问题。
汉中的张鲁,益州的蜀王刘焉,凉州的凉王韩遂,三方出兵汇集汉中。
这是在前线魏延递交而来的情报,曹性看到这里,都是不由的眯起了眼睛,刘焉在益州,张鲁在汉中,若是这两个人有一些联系,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是这个韩遂明明身处西凉一地,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所以说这三个人在这一个时间里聚集在一起,绝对是有问题的。
仅仅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从汉中那边便发出来了一则比较震惊的消息,张鲁占据汉中,自称汉中王。
张鲁也算是天下间的一方诸侯,占据汉中,并且创立了五斗米教,但是因为地盘不是很大,也不是特别热衷于战争,所以说张鲁就有一种偏安逸余的感觉,给人的印象并不深,但是如今张鲁的这个称号,也是够劲爆的。
历史上被称作汉中王的是何许人也,那就是刘邦,这个张鲁竟然也给自己弄了这么一个封号,莫不是在暗指他就是刘邦转世,他有这么大的能耐吗?
从表面上看,张鲁自称汉中王,并且还得到了凉王和蜀王的一致支持,这件事情有一些古怪,但是明眼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张鲁已经称王,他的汉中,旁边就是秦国,他这次称汉中王就只有一个目的,向秦国示威。
到此基本上什么事情都清楚了,曹性都有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张鲁刘焉,还有韩遂他们三个家伙搞到一起了,他们三个在一起也就算了,并且他们的目的性还很强,一来就将矛头指到了自己的身上,曹性的心中都是非常不解。
几天之后,锦衣卫便将一封情报送到曹性面前,解了曹性的疑惑。其实这三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然而今时今刻,却无缘无故的联合在一起,其中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就是来源于曹性。
曹性的横空出世,已经让这个时代的许多英豪,惊讶不已,更重要的是,曹性带来了先进的知识技术,他所打造的帝国,更是如铁桶一般,就这样虎视眈眈的守在汉中旁边,这叫张卢怎能不惊慌,曹性还解放思想,广发报纸这种东西,让汉中的百姓也可以了解到真正的秦国究竟是什么样,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是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张鲁的心逐渐慌张了起来,秦国如此强大,想要灭他张鲁,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张鲁之所以能够凭借汉中一块地,苦苦支撑到现在,那还不是全部因为他设置的教派。有许多人支持,万一民心动摇了的话,他就真正的完蛋了,所以说张鲁每天过的都是忧心忡忡的。
恰好和张鲁有一样忧心的,并不只是张鲁一人而已,凉王韩遂,虽曾经和曹性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打开了丝绸之路,但是话又说回来,凉王韩遂对于曹性一直耿耿于怀,那一次打开丝绸之路,还是曹性逼迫而来的。
韩遂也知道,绝不能让曹性就这样发展下去,若是长此已久的话,恐怕自己也不能安心的割据凉州,因此他联合到了张鲁,但仅凭张鲁和韩遂两人还不够,让人没想到的是,益州的刘焉竟然也掺合了进来。
也不知为何,东汉末年的那些汉室宗亲,似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愿意对外生事,就好比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亦是如此。
当年刘焉提出废史立牧,每一个州郡中,直接把州牧提成最大的官军,政大权集于一手,如此一来,基本上就算是割据了。
而刘焉的眼光也是非常独到,挑了益州那块富庶之地,土地肥沃不说,并且三国时期即便是外面再乱,也没有乱到那里去,所以说他可以在他的天府之国中好好享福。
不过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竟然主动找到了张鲁,要知道曹性没来之前,张鲁和刘焉,也是邻居。邻里的关系不算太过于和睦,刘焉称张鲁为米贼,还经常和他发生一点小摩擦,然而这一次,两人竟然默契的走到了一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曹性太过于强大。
刘焉虽不愿意对外绅士,但是刘焉再怎么说也算是半个武将,曾经的刘焉,也是亲自上过战场,剿灭过黄巾,所以战略眼光还是有那么一点独到,曹性已经将他的首都牵到了洛阳,再长安一地不有重兵防御,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打下汉中,一旦汉中被打下来了,蜀国就危险了,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刘焉最终也是搅进来了。
了解清楚这一切之后,曹性点了点头,本来他也想最后再收拾这几个家伙,毕竟他们的威胁不大,然而没想到,这几人竟然率先动手,既然如此的话,曹性也没有必要客气。
曹性立刻召开军事会议,询问贾诩法正等人的意见,结果大家都表现的出奇的一致。
张鲁敢在汉中称王,汉中才巴掌大的地方,竟然都敢自称汉王,这完全是对秦国的挑衅,既然如此的话曹性无需忍让,打就是了。
同时法正也给出了一个更加明朗的理由,他告诉曹性,如今天下诸侯都在打仗,江东那边刚刚平定打不起来,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人已经陷入了明争暗斗之中,当然若此刻曹性去插一脚的话,或许能从中捞一点好处,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只因为曹操和袁绍两人的关系那是越来越烂,烂到一定程度了,绝对会有大战将起,若曹性此刻去插一脚,固然在前些时候能够捞一些好处,但若是一不小心惹怒了他们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搞不好会使曹操和袁绍的关系重归于好,大家一起将苗头瞄向曹性,到时候曹性就真的难了。
所以说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调过去收拾张鲁。
听完这些分析之后,曹性也不禁点了点头,自己的谋士,眼光果然独到吧,既然如此的话,曹性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立刻调兵遣将,准备发兵西进。
在曹性的一封诏书之下,全国上下都动员了起来,这一次曹性要打的不是一个张鲁,而是三方势力,所以说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就绪,这一次曹性要来一场大规模战役,而据说在张鲁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有一些惊慌失措,仅凭他一个汉中的力量,哪里干得过秦国啊。
不过即便张鲁不行,但他还有两个老奸巨猾的盟友,凉州一地离这里有一些遥远,要让韩遂发兵过来,似乎也不大容易,不过韩遂对于打曹性那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因此他当即就保证。让张鲁和刘焉在前面放心的冲锋,一切后援准备由他来做,反正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凉州自从打通了西域之路后,已经比以往复数了好几倍,他韩遂那里不缺粮食。
得到了韩遂的保证之后,张鲁和刘焉两人的心中也稍稍心安,接下来就该准备防御工作了。
一个月之后,曹性这边准备完毕,整整八万兵马蓄势待发,这八万人中,陈虎带领三万兵马为先锋,甘宁带领一万兵马殿后,至于说曹性则亲自带领四万兵马作为中军主力。
虽说看上去只有八万人,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前方,魏延还有两万人马驻守在那里,所以说总共还是有十万兵马,十万兵马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汉中,这是曹性有史以来,发动的最大规模一场战争。
当听见曹性带着十万兵马压尽之时,张鲁国真是慌张不已,开什么玩笑,他一个小小的汉中,承受整整十万兵马的攻击,那根本是不现实的事啊。
为了挽回这位汉王的信心,韩遂二话不说,就从他的凉州运来了一大堆的粮食,据说韩遂的手笔非常之大,大到这些粮食,足够供应十万兵马两年的时间。
而刘焉也是非常给力,直接从他的蜀国出兵五万,以此来帮助张鲁正手汉中。
张鲁的两个盟友都非常给力,如此一来,张鲁也是稍微恢复了一点信心。他也利用他的教派,在汉中不断的临时募兵,反正张鲁最终也是凑齐了整整十万兵马,双方都已达到了势均力敌的地步,战斗一触即发。
当曹性带着人抵达长安的前线之时,曹性立马派出部队,去摸清楚汉中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结果锦衣卫回来的答复,却让曹性陷入了一阵深思当中。
汉中算得上是蜀国的门户,刘焉一直想将汉中这块地纳入囊中,在历史上的刘焉,终其一生都未能将汉中收入囊中,原因无他,汉中的地形可谓是易守难攻,北有阳平关,南有霞萌关,两个关卡就如屏障一般,将汉中包围的严严实实的,至于说东西两面山路,那可谓是更加的崎岖,想要通过难于登天。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三百七十八章 仇人
汉中这块地乃是蜀国的门户,前后有两个关卡,牢牢的将其包裹在其中,又有山势险阻,可谓是易守难攻。
如今张鲁已经派他的弟弟张术,带领整整四万兵马,驻守在阳平关,就是为了防止曹性等人突然进攻,曹性找人来估算了一下,阳平关关势险要,若是想全力攻打下来,恐怕要付出一个八九万人的代价方有可能,即便曹性他们这边的攻城器械强大,也依然要付出六七万人的惨重代价。
面对如此局势,曹性召开了军事会议,询问众人有何方法,结果在会议上一个个都是闷头不语,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说,想要打下一个阳平关,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没人敢冒这个风险,所以也就没人敢开口。
曹性眯着眼睛看了众人一眼,最终将眼神定格在了法正的身上:“孝直,有何妙计!”
法正虽然在此之前也没有说话,不过法正可是作为曹性现在的某主之一,他怎会没有计策,就算真的没有,也必须想出来,法正沉吟了半晌之后,只是回复了曹性一个计策,那一个计策也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那就是等。
曹性在听完之后默然无语,其实战争有时候也就是这样,双方的势力旗鼓相当,你不敢随便打我,我也不敢随便打你,那么大家就一直等下去吧,在此期间最多进行一些相互性的试探,但是大规模的战争还是避免发生,毕竟那样做会损失惨重,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时机,那就是对方犯了军事上的错误,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错误,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曹性就这样安营扎寨在阳平关五十里以外的地方住了下来,因为这里才处于一片平原,再往前走,就到处都是山林秘境,若是将营寨驻扎在那里,别人一把火就可以给你烧的干干净净。
曹性就这样在原地等了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之后,张鲁那边的部署,果真出现了一些变化。
车武将一封情报递到了曹性的手上,曹性瞄了一眼,心中马上就有了计较,虽说现在是三方合谋一起打他曹性,不过看起来这三个人并不是铁桶一块。
首先就是韩遂,韩遂的大本营在凉州。那块地山高路远,韩遂最多也就只能提供一点粮食供应,所以说与张鲁的冲突并不大,但是刘焉和张鲁的关系,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微妙了,曹性还没来之时,刘焉就一直想要吞并汉中,并且他称张鲁为米贼。
反正那时候的刘焉,就多多少少看不起张鲁这个人,而张鲁对于刘焉也是非常的不爽,这一次之所以能联合起来,还全部是因为曹性的横空出世,让他们二人感受到了危机。
此番战役张鲁和刘焉各出兵五万,以此来对抗曹性,不过张鲁还是有一些防范刘焉,刘焉从益州带来的五万兵马,张鲁必须严密监视,因为张鲁也怕若是真放刘焉的大军入城,到时候刘焉把自己给吞并了,又该如何是好,所以,张鲁最终的决议就是刘焉要进来可以,但是他最多只能把刘焉的军队安排在阳平关的北方。
张鲁如此做,可谓是一举双雕,先是把刘焉的军队部署在阳平关的北方,如此一来刘焉就进不来汉中,其次刘焉在外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帮他打曹性。可以说现在的刘焉看起来就有那么一点,像是专门帮张鲁打工的那一种。
曹性看到这里,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想法,刘焉现在再怎么也是蜀王,其中你张鲁随便玩弄,曹性就想利用他们二人的关系,来做一点文章,不过曹性派出锦衣卫出去,煽动了半个月的时间,却是没有什么成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焉本人。
刘焉身为蜀王,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实力,张鲁要把他的军队布置在关外,他又怎会看不出来张鲁的心思,完全就是在防着他,但是他更看得出来曹性的心思,曹性就想用离间计离间他和张鲁的关系,以张鲁那个家伙的水平,怎可能防范得了曹性的大军,曹性的大军一旦攻陷汉中,到时候他的蜀国就会危机万分。
因此当此危局,刘焉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君主的气魄,他亲自找到了张鲁,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说张鲁听完这番话之后,还是对刘焉有所防范,不过他也是顾全大局的人,因此他也给了刘焉的军队许多便利,刘焉甚至为了表示诚意,此番带领大军,那可是亲自出征。
也就说刘焉,从蜀国出发,霞萌关穿越汉中,最后穿越阳平关,并且别人刘焉还身处军队之中,对此刘焉可谓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张鲁的心中也感动无比,他知道刘焉这一次是真的,要防范曹性,至于说他和刘焉的内斗,还是等打败了曹性再说吧。
因此刘焉和张鲁这一次算是默契的联合带了一起,对于这一点曹性倒是很惊讶,最终也只能说他,曹性是有些小看,这个刘焉了,别人刘焉,大局观还是蛮强的。
刘焉的军队亲自冲锋在前,而张鲁的军队就在背后的阳平关作为后盾,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两人对曹性造成了很大的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曹性还是静下心来,暂时按兵不动,虽说错过了一次挑拨离间的机会,不过机会总还是会来的,又是过了没多久,曹性终于看见了些许曙光。
这一次是刘焉亲自带着他蜀国的军队,外出亲征,这一件事可谓非常重大,毕竟刘焉现在已经贵为蜀王了,还御驾亲征,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并且这一次蜀国的军队,可以算得上是劳师远征。
虽说在蜀国内部似乎有很多人都有些反对刘焉,就这样冒失的杀过去,不过刘焉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似乎已经将曹性视为了头号大军,甚至他还研究过曹性这些年崛起的路程,他知道曹性绝非泛泛之辈,若他不御驾亲征的话,恐怕要出事,所以说现在的刘焉就身处曹性前方五十里的那座军营中。
不过据说现在的刘焉已经非常年迈,不可能在亲临前线的指挥,他坐镇军中,主要的事情也就是布置与谋划,至于说向前方指挥,还有冲锋陷阵的事情,全部都是由他的大将去完成的。
刘焉这次带出来的将领是何许人,也首先第一个就是张任,听到这个名字,曹性觉得有一些熟悉,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了,这个张任现在在蜀国的官职是镇北将军。它的官阶和秦国的陈虎是相同的,所以此人可以说在蜀国非常受到重用。
张任如今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值壮年,形势稳重,他亲自带领两万人将部队开到了前线,多次率先发动攻击。
魏延见这个张任主动发起攻击,同样也不甘示弱予以了回击,结果几场仗打下来,总的来说魏延他们这边的损失还是要多一些,听到这个消息,曹性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张任的确有几分本事,主动攻击并且他攻击的人还是魏延,竟然还有胜算。这说明这个张任在兵法韬略上的确有他独到的见解,反正绝不能小觑。
虽说张任一来就打了几场漂亮的小胜仗,但是这对于秦国来说无伤大雅,不过在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中,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奇怪了。
魏延亲自带着兵马出去迎击张任,两军一直杀到天黑时分,方才明金收兵,不过在明金收兵之后,张任那边的军队竟然没有马上撤退,只见大约有数百名士兵,即便是听见了鸣金收兵之声,却依然在战场上疯狂的厮杀。
而魏延看准了这个机会,立刻指挥自己身边的士兵,将那百人全部包围,随后他亲自提着钢刀准备上去,将那百人队全部剿灭。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毕竟这百人不听军令,大部队都已撤离,却仍留在战场上,完全就是找死的举动,魏延提着钢刀冲入这百人队里面疯狂的厮杀,魏延的武艺何其之高,只见他刀光纷飞,刷刷刷的好几个人头就飞上了空中。
魏延提着钢刀,还想要继续厮杀,然而就在这时,一声暴喝响起,只见一员小将从人群中跃马而出,直接挺qiāng刺向了魏延,魏延感受到qiāng尖的锋芒,也立刻屏息凝神,他知道这次终于来了一个能打的。
魏延的大刀一个横挡,轻而易举地加入了来者的长qiāng,不过架住之后那人的qiāng法却是极其巧妙,立马转了一个方向,再度刺向了魏延的眉心。魏延看到这里,心中就有一些吃惊了,赶忙再度闪躲不过对方的qiāng法延绵不绝,一qiāng接着一qiāng魏延在前,二十个回合打的都是甚为狼狈,甚至险些被刺于马下。
不过随着秦国士兵的包围,对面的那名小将见此刻大势已去,若再不跑的话,恐怕就没机会跑了,于是乎他振臂一呼,直接对身后的蜀国士兵说道:“儿郎们随我突围吧!”
眼见那名小将波马就准备逃走,魏延心中大怒不已,这个小将难道无视他魏延的存在吗?魏延也是暴喝一声,提着钢刀变相那名小将砍去。
“来了就把命留在这里吧!”
魏延的钢刀虽说虎虎生风,但是那名小将也根本不惧魏延,直接侧身一躲,轻而易举的躲过了魏延的进攻,他用长qiāng指着魏延说了一句话。
“你想取我的性命,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我的这条命是用来杀曹性的,让曹性洗干净脖子,等我来取!”
魏延一听这话,心中一惊,直接大骂道:“你是什么人?竟然敢直呼秦王大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