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胡思乱想一顿饭吃的没滋没味,好在没有影响到他妹妹的兴致。
他妹妹吃的挺开心,只是结账的时候稍微有那么点心疼,因为两人这一顿吃了小一千块钱。
吃过之后,兄妹二人一商量,直奔潘家园而去,他妹妹虽然不懂古玩,但因为他的缘故也知道了潘家园的大名,挺好。
他在潘家园逛了好几次,但也多是走马观花,这也没将潘家园逛完,毕竟潘家园太大了,想逛个遍可不容易,所以他的兴致同样很高。
另外他曾经承诺向静维拍卖提供三十件极品古玩,而他手里能出手的极品古玩已经被他卖掉了,现在还留在手里的要么是卖不价,要么是他舍不得卖,而且也没有三十件之多,所以他需要在市场踅摸踅摸——潘家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是不错的选择,其实行家都明白,想在潘家园这种世界闻名的古玩市场寻宝,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在这样的市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等闲之辈,不管是开店摆摊的卖家,还是熙熙攘攘的买家,一个赛一个的精。
但再精明的卖家和买家也架不住开了挂的非人类啊。
徐景行不信偌大个潘家园连一件蒙尘的宝贝都没有。
他的想法并没有错,一进市场,他在一个地摊发现了一件不错的宝贝,那是一只“慎德堂”款的粉彩碗,这碗的尺寸挺大,快二十公分了,形制跟常见的饭碗不太一样,因为碗口轻微的向外敞开,幅度很小,不细看几乎都发现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跟略带一点弧线的腹部衔接的非常自然,看起来有点像古建筑微微挑起的飞拱。
至于底足,是很常见的圈足,圈足的尺寸还较高,以至于整体造型看起来带着点灵动的感觉。
除了造型外,这只小碗的釉质也相当出色,很细很净,但不是那种白净白净的白,而是带着点乳质感的白色,视觉效果非常舒服,在多色粉彩图案的映衬下显得很是瑰丽。
图案倒是不稀,是常见的十八罗汉图。
画工么,在徐景行眼里也只能说是普通的一流水准,远远的算不是大师之作。不过这也正常,因为不管在哪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以的瓷器都是出自普通工匠之手,那些看似精美绝伦的图案也多是由画工娴熟的工匠绘制,只有一些特殊的瓷器才会请真正的绘画名家出手。
所以瓷器的图案几乎不会有多惊艳的存在,没有瑕疵算合格。
这只粉彩碗的十八罗汉明显是如此,边的图案只能说没有瑕疵,是合格的粉彩图。
如果只这么看,这只粉彩碗也是普通古玩的水平。
可碗底的圈足内却有“慎德堂制”红彩四字双行手写楷书款,这四个字却相当有水平,也很能表明这瓷器的来历。
慎德堂是道光十年修建于圆明园的一座建筑,道光皇帝非常喜欢,晚年几乎一直生活在那儿,所以瓷都御窑厂专门为道光皇帝烧制了一批“慎德堂制”款的瓷器,这一批瓷器是道光年间最为精美的一批瓷器,工艺水平几乎可有媲美雍正时期。
要知道,道光时期因为社会环境和国库财政的原因,已经很难烧制出高水平的瓷器了,御窑厂的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缩水,所以烧制出来的瓷器创新很少,多是沿袭前几代的品种,作品风格看起来也跟当时的国家一样看起来暮气沉沉。
可再怎么样也是御窑厂出品,用心做,还是能做出精品来的,道光期间也确实出过一批精品瓷器并且流传了下来,数量虽然不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在市场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
徐景行怀疑他碰到的这只十八罗汉粉彩碗是到道光时期御窑厂出的精品瓷器之一。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可不只是因为这只碗里有数量不少的灵气,而是因为碗底“慎德堂制”四字款。
“慎德堂款”的瓷器不少,后世仿制更多,甚至在道光期间有类似的仿制品,等道光去世,“慎德堂款”更是被人用烂了,其也不少小精品,鉴定难度很高。
但是“慎德堂款”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仿制的,尤其是这四个字的形体更难仿制。
真正的“慎德堂款”用的是楷体字,书写的时候是偏锋运笔,所以字体狭瘦,笔画锋利,笔力十足的同时也彰显着独特的个性。可是放款却很难模仿出其的神韵,笔画多绵软无力,瘦而不坚,怪而媚俗,完全无法跟真品相。
当然,一般人是看不透这一点对的,毕竟书法这东西门槛虽低可易学难精,算是仿款也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水准。
可这瞒不过徐景行的眼睛,徐景行打眼一看知道这四个字绝非仿品。
既然款识不是仿品,形制和釉质又符合时代特征,画工也到了及格水平,还有灵气充盈其间,那还有什么好怀疑的?肯定是道光期间的真品无疑。
如果说这只十八罗汉粉彩碗只是普通的官窑制品,那也罢了,还入不了他徐景行的法眼。
可是他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些相关资料,说清宫九江关呈贡档曾记载,道光期间御窑厂曾烧造并进贡十八罗汉大碗二十件、十八罗汉碗二十件。内容很简单,可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御窑厂既然烧制过这么一批四十只十八罗汉粉彩碗,那么不可能再额外烧制类似题材的大碗了,毕竟御窑厂也是很有逼格的,一般情况下不会重复烧制相同题材相同形制的雷同品。
也是说,这只十八罗汉粉彩碗很可能是那一批四十只的一只,而且很可能是大碗的一件。
(本章完)





神级黄金手 第一卷_第1005章 刀刀见血
四十之一,或者说是二十之一,本是一个挺小的数目,安放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更显得微不足道。三寸人间
然而正是这微不足道的存在,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搁在古玩行里,这种有着明确的字记载且有实物流传的古玩,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算是顶级的收藏家也要根据实物本身的档次以及相关实物存世状况来判断。
如果说御窑厂为道光皇帝烧制的这二十件大号十八罗汉粉彩碗全部保存完好,那么这一只的价值可能没想象的那么高了,但如果只有一两件流传于世或者一件都没流传下来,那么徐景行面前这只大号粉彩碗的价值完全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当然,说价值连城有点夸张,毕竟是道光时期的瓷器,而且是碗这样的小尺寸实用器,价值再高也是有限的,但不管怎么说,卖到七位数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这个前提是他能把这只小碗买下来。
至于能以多低的价格买下来,那要看他讨价还价的手段了。
讨价还价,当然要先看卖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试探卖家的心理价位,最后才是刀刀见血的较量。
摊主是个四十来岁的年女人,皮肤黝黑,猛一看跟村里天天干弄活儿的村妇没什么区别,可仔细看不难发现对方的眼神非常有神也非常灵动还带这些说不出来的精明——能在潘家园立足的卖家,自然足够精明。
在徐景行端详那只十八罗汉粉彩碗的时候,同样被女摊主不着痕迹的打量着。
当他开口问价的时候,女摊主想都不想的说道:“小老弟,这可是慎德堂的好东西,很难得的,你要是真想要,给这个数,”说到这里悄悄的划了一个“十”的手势。
用手势来报价以及讨价还价,那是传统,不光在古玩行里,绝大部分行业的民间交易都会使用到,现在用的少了,但也没完全绝迹。之所以没完全绝迹,一是因为用手势来报价确实足够隐蔽,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避开外人的探听;二是因为用手势报价会显得较专业,通俗点讲是有范儿;最后一个原因则有点不得台面,很多人借此来试探甚至坑蒙买家。
举个例子,你问价的时候,对方划了一个“五”的手势,这个时候你有点懵了,这是五十还是五百呢?又或者是五千呢?如果警觉性不够,你可能会直接开口询问,一开口有可能泄露你的心理价位,如果你问的低了,对方自然会反驳,可如果你问的高了,那对方只会顺势点头。
意思是那么个意思,主要是用来坑不懂行的人的,对行内人没用。
但潘家园这种地方肯定是游客为主的外行人居多,这些卖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尤其是徐景行和他妹妹这么年轻,看起来实在不像什么行家。
可惜徐景行也是在古玩街混过的人,虽然昌乐路古玩市场没办法跟潘家园这种巨无霸相,但本质没有区别。
但其还有一点需要主要,卖家划其他数字的时候,数位确实很难确定,但如果对方划“十”,那说的肯定是十万了,因为没有“十百”“十千”这种说法。
也是说女摊主的报价是十万。
十万买一只有着明确历史记载的慎德堂款十八罗汉粉彩碗值不值?肯定值,非常值,但是这个报价在地摊多少显得有点离谱,算是潘家园,在地摊也很少有这种报价。
不过徐景行也没生气,反而有点窃喜,因为这个报价证明女摊主是个不识货的,最起码没有看穿这只大碗的来历。
而这正是他这种买家的捡漏儿的机会。
卖家不看走眼,买家哪有机会捡漏儿来着?对吧?
但该砍价还是得砍价,哪怕这个价格相对而言已经足够低廉了。
所以他不动声色的摇摇头:“大姐,咱们不带吓唬人的,给个实诚价,不然我可不在您这儿浪费时间了。”
“这是实诚价,”女摊主同样摇头,“我跟你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慎德堂款的瓷器很少见的,全世界加起来也三百多件,其绝大部分还在各大博物馆和藏家手里,普通玩家根本没机会手,类似的物件在市场是非常抢手的,所以这个价格一点也不高,算哪一天玩腻了,转手卖掉还能赚一笔回来。”
“大姐,您那说的是真品,真品是好,但写着‘慎德堂款’不等于是道光时期的官窑珍品,您也说了,真品‘慎德堂款’瓷器也三百来件,可是标着‘慎德堂款’的瓷器光潘家园都不下一万件了吧?您怎么敢说您这一件是真品呢?”
“看釉质,看画工,看造型,你看看这哪里不是真品了?”女摊主有点急,显然没想到徐景行这个么小年轻会这么难对付。
徐景行却不急不躁的摇摇头:“釉质不错,画工也算及格,造型可有点呆板了,最关键这是款识,写的实在没有真品的味道,你看看这笔画,一点力道都没,干瘦干瘦的,一看是普通人仿写的,如果不是仿的还算及格,我根本不会问价。”
“你,你,空口白牙怎么说都对,咱们也别墨迹了,你说个价吧,”女摊主撑不住了,准备短兵相接。
也是,拼理论知识,徐景行爬过谁来着?哪怕他也是个半瓶子水准,可记忆力超强啊,随便甩一堆专业术语出来,足以秒杀古玩市场绝大部分的卖家,甚至能让一些个专家自惭形愧,对付这么一个地摊的摊主,完全是大材小用。这,他也没完全发挥自己在理论知识的优势呢,只是胡诌两句让女摊主招架不住了。
而这正标志着在这场刀刀见血的搏杀,他正式占据了风。
所以他的心里挺得意,然后划了一个“五”的手势。
“五万?”女摊主一愣。
“不不不,您想多了,五千,最多五千,”他摇头道:“如果我没看错,这是民国时期的仿款,而且是民窑仿的,因为这釉质太白太净,一看是用煤窑或者气窑烧的,做工也带着浓浓的现代工业味儿。”
(本章完)




神级黄金手 第一卷_第1006章 得胜
徐景行这话依然是在胡编乱造,当然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胡咧咧,而是有根有据的贬低,这在非专业人士眼里会显得相当专业。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砍价么,不都这样?黑着心蒙着眼的将好的说成不好的,然后借此压价。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算是租房子也一样,卖家可劲儿的往好里说,而买家则是瞪着眼睛挑毛病,谁能压住对方谁能在拉锯战取得胜利。
所以,他在胡说八道的时候没有一丁点的心理压力,减着似是而非的内容可劲儿的贬低,直把这只品相还算不错的大碗贬低到一不值的程度,只是在末尾在稍微提了提其的优点,但也只是略微的提了一点点而已,嗯,是像对方阐明自己购买的动机,并且说明这么点优点值这么点钱。
只是五千块钱的报价,明显低于女摊主的心理价位。
女摊主非常果断的摇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小碗我收的时候都不止这个价。”
徐景行笑道:“民国瓷这个价,何况还是仿款。”
“不行,最低五万,”女摊主的态度很坚决。
“您这要价也太高了点,这么只大笨碗,怎么可能卖到五万块钱?您知道五万块钱能买到些什么吗?一幅梅老板的扇面,一块邓碧珊的瓷板,一枚和田玉手把件,甚至是一只乾隆时期的小瓶子,”徐景行耸耸肩道:“所以有那个闲钱,我何必买这么一只民国时期的仿款大碗?”
说到这里,不等女摊主说话,接着道:“您天天在这个行当里转悠,应该知道盘子碗这样的实用器是最没市场的,盛饭盛菜嫌脏,当装饰品还缺了点档次和美感,当藏品的话又少了点特色,升值空间也低,所以,您说说它哪里值五万块钱了?”
女摊主一时哑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犹豫两下才道:“算你说的对,五千也太少了。”
“那我给您添一点,六千,怎么样,这个价格可真不低了。”
“四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女摊主咬着牙道。
他闻言一脸无奈的站起身:“大姐,您给点诚意好不好,再这样,我可转身走了。”
“小老弟,实在是你给的价太低了,如果你坚持,那请便吧,”女摊主也不肯示弱。
“那好吧,”他一脸遗憾的将大碗放在摊位,然后拉着妹妹转身走。
不过刚转身,听女摊主喊道:“怕了你了,小老弟,再给加点,这碗是你的了。”
“再加五百?”
“哎,五百五百吧,谁让你是个行家来着,把我说的一愣一愣的,亏本亏本,权当交了个懂行的朋友,”女摊主一脸无奈的说道,不过动作却挺利索,收钱后还恋恋不舍的问:“不再看看其他的物件了?”很显然,在这次交易,女摊主并没有亏本。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做亏本的买卖,女摊主能点头,证明她有的赚,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拿到这只“慎德堂制”款十八罗汉粉彩碗,徐景行悄悄的舒了一口气,带着妹妹径直离开这里,见没人留意他们才回到停车场去,在车拍了若干照片后传给滕亮,附带了一条消息:“滕老,您看这只大碗像不像记载御窑厂给道光皇帝烧的那二十只十八罗汉碗之一?”
几分钟后,滕亮直接打电话过来了,兴奋的问:“小徐,你在哪儿?”
“潘家园呢,怎么了?”
“那只大碗是刚淘的?”
“嗯,您看着怎么样?”
“我看很不错,像是真品。”
“那二十分之一?”
“是的,看着非常像,不过到底是不是,得看过实物之后才能下结论。”
徐景行想了想问:“据我了解,这一批大小碗有一部分是收藏在故院里的,只是具体数量是个什么情况?”
滕亮苦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故院了,是,故院的藏品是丰富,但你说的那一批大小碗故院只有一只,而且是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碗的一只,大碗一只也没。”
“真的?”徐景行这下子可真的兴奋起来了,如果连故院都没,那岂不是说他这只大碗更值钱了?
不过故院没有不等于民间也没有,想到这里压下心里的惊喜急忙追问:“那民间收藏情况呢?”
“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据我了解现存的小碗约七八只,大碗可能也两三只,这还是算你这一只的情况下。”
听到这话,徐景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感觉跟吃了一颗仙丹一样身心舒泰,不能怪他,实在是那一套瓷器的存世量越少,他这一只越值钱,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地道,但事实是这么个事实。
如果滕亮说的是真的,那么这只大碗的价值可更高了。
之前他估摸着这只大碗能拍到一百万以的价位,但线也不会太高,撑死了一百五十万,再多不太可能了,毕竟是不太受市场欢迎的碗类瓷器。可现在,他却觉得突破二百万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那一套大小碗的存世量太少,尤其是其的大碗更是只剩下两三只了,那市场价能低么?这可是在正式的历史资料有记载的好东西。
没办法,古董这东西这样,有的时候历史人价值远超物件本身的价值,能有明确记载的物件,是一件普通的鼻烟壶,说不定也能卖个不过的价格呢,何况是一件官窑生产的精品瓷器,而且是具备一定纪念意义的套装之一。
只是想到这只大碗是要送去给叶青拍卖的,这兴奋劲儿才稍微缓了缓,毕竟换成钱也一二百万的样子,这点钱已经不足以让他的兴奋劲儿持续那么久了,要知道他可是刚有一千多万入账的人呢,怎么会把区区一二百万的现金放在眼里。
这么想着,对滕亮道:“滕老,谢谢您了,等明儿请您涮锅。”
滕亮却迫不及待道:“也别等明儿了,今晚吧,我再把老韩他们喊,一块聚聚,也让我好好瞧瞧那只大碗,如果是真品,我还想收回来呢。”
(本章完)




神级黄金手 第1004章 好运气
“你?”徐景行有点诧异,“个人还是你们故院?”
“我个人没太大的兴趣,毕竟是个碗,不讨喜,”滕亮解释道:“但毕竟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东西,对故院来说意义重大,是可以弥补空白的好东西,如果故院里已经有了一只也就罢了,可偏偏没有,只有一只中号,就缺这么一直大号的,有了你这只大号,这一块就齐活儿了。”
徐景行一时间有点无语,如果滕亮个人想收,他还有兴趣转让,可故院,那还是算了,不为别的,就因为故院的出价可能远低于他的预期。
这不是他看不起故院,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国内这些个博物馆博物院以及相关单位在回收这些物件时基本上不会花太多的钱,不让你免费上缴已经很够意思了。市场价?想都别想。
所以他根本没犹豫,直接回绝了,“滕老,真不好意思,这只大碗已经有主了。”
“有主了?不是刚买的吗?”
“没错,但这正是给别人买的,准确的说是我许诺要给某家拍卖行提供三十件极品古玩让他们拍卖,这一件就是其中之一。”
滕亮闻言顿了一下,“这样啊,那就算了,当我没说,不过还是要好好瞅瞅,对了,最好再做个认证,有认证的物件在拍卖的时候是比较受欢迎的。”
徐景行心里一喜,连忙问:“还有这种说法?这个认证去哪儿做?”
“很多鉴定单位都能做,一些大博物馆以及德高望重的鉴定师都能做,我们故院也能做,当然,这种认证一般不具备法律效力。”
“那感情好,麻烦滕老了。”
“不用那么客气,”滕亮呵呵笑道:“别忘记你曾经许诺给我的紫砂壶就好。”
“咳咳,我一直在踅摸,不过您也知道,陈鸣远的壶存世量虽然多,但想捡漏儿只能看运气。”
“哈哈哈,我相信你的运气,”滕亮哈哈笑道。
徐景行也觉得自己的运气挺不错,只是陈鸣远的壶真的不好找,尤其是在地摊上,在泉城的时候他在古玩市场上也看到过陈鸣远款的紫砂壶,数量还不少,可全是赝品或者仿品,真品一件也没。
那种情况下,他运气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当中奖概率为零的时候,幸运值就算满值也是白搭。
只是答应了的事儿却迟迟没能兑现,这让他感觉挺不好意思,所以挂上电话之后对妹妹道:“走,继续逛逛。”
他妹妹自然没意见,很是雀跃的跟着他又挤进茫茫的人群中。
这次他将寻找的主要目标放在了紫砂器上面,看能不能借着今天开门大红的运气实现对滕亮的承诺。
潘家园确实大,物件也确实多,一路走过去也看到不少真品古玩,只是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卖家摆出来钓鱼儿的,要价都挺高,毕竟不能指望所有的卖家都看走眼。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了,运气好的时候,锄地都能锄出金子来。
徐景行拉着妹妹闲逛的时候再次碰到他第一次来潘家园时认识的那个拼缝儿的岳志锋,上一次在岳志锋的介绍下花了一百块钱买了一只笨重的澄泥砚,但那笨重的澄泥外壳下却藏着一直纪晓岚用过的荷叶砚台,后来卖给了郑潇潇,赚了一百多万。
此时此刻再次看到这个跑拼缝儿的岳志锋,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走到岳志锋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哥们,又见面了啊。”
岳志锋回头面带狐疑的打量他片刻,挠挠头,一脸尴尬的问:“你,你是……”显然是已经把他给忘记了。
不过这也正常,岳志锋天天在潘家园混,每天看到的除了古董就是人,光是接待的顾客就不不知道有多少,而他只是岳志锋的顾客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何况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岳志锋能记得他才怪呢,又不是人人都有他那样变态的记忆力。
所以他嘿嘿笑道:“去年咱们合作过一次,带我去石见斋转了一趟,当时我买了两只砚台。”
1...271272273274275...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