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当然,这其中依然没徐景行什么事儿,毕竟在这种大事件中,他这样的小字辈是没有说话的份儿的。
徐景行倒是不在意,不过他挺关心那只炉子最终的归属,因此忍不住问:“徐老太太什么态度?”
谭怀恩压低声音答道:“老太太觉悟很高,昨晚上当即表态要免费捐赠给故院,人还说了,这是跟你学的,”说道这里嘿嘿笑道:“这真可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啊,你不动声色的又立了一功,我要是南院长,一定会好好的把你褒奖一番。”
“真的吗?能让我在你们的仓库里睡几天几夜?”
“想什么呢,还睡几天几夜,连我都没那资格,何况是你,现在可不比以前了,管的很严,仓库里防火防盗防虫蚁防水潮放灰尘,要防的东西多着呢,怎么可能让你到里边睡大觉?”
说到这里还一脸奇怪的问:“诶,你这是什么爱好,到仓库里睡大觉,那是谁教的地方吗?就算允许,那能比床更舒服啊?还是有别的想法?”
“咳咳,就是想感受一下身在宝山的滋味,”他咳嗽一声掩饰到。
至于内心的想法,自然是到里面大吸特吸呗,那么大的一个院子里能被他看重的也就里面的灵气了,在他眼里,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如果没有灵气,那一堆古董也就是一堆现金而已,顶多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现金。
可惜,这种事情不能乱说。
寒暄过后,第二天的海选正式开始。
经过一天的预热,这第二天的持宝人更多,以至于徐景行刚坐下就被蜂拥而来的持宝人围住了,这个时候的持宝人可不管他是不是小青年了,有空位就挤了上来。
而他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西番莲纹是明代才传入咱们国内的,出现在元代的瓷器上像话吗?”
“这副对联写的不错,但绝对不是梅老板的手笔,要知道,梅老板虽然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但绝对没这么高,尤其是笔力没这么雄健,所以这是仿品,但从书法角度来讲,价值反而更高。”
“这明明是一副印刷品好吧,这墨喷的真够均匀的,一看就是高档打印机打印的,倒是舍得投入成本。”
“商周时期的龙纹是非常抽象的,而你这种形象的龙纹是在东汉时期才出现的。”
“大哥,您这玉上的黑斑可不是什么血沁,而是化学物腐蚀出来的脏东西,千万别给孩子接触到。”
“这是一套清中期的《大六壬大全》,是真品,不过质量很一般,纸是最普通的竹纸,而且是小作坊印刷,印刷效果很一般,好在保存比较完整,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您这把刀倒是挺锋利的,不过这打造工艺明显是这几十年才有的机械锻造,连刀刃都是高速砂轮打磨的,值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肯定是管制刀具,待会儿回家的时候千万要收好了,别让民警装上,不然拘留罚款都是小事儿。”
他做鉴定跟其他嘉宾的风格不太一样,很干脆,有什么说什么,偶尔还开个小玩笑,非常痛快,而且不管真假都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很容易博得持宝人的信任,基本上他的结论一出口,就没有持宝人再怀疑什么,更不会纠缠不清。
像其他几个年轻点的嘉宾就不太行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也足挺丰富,还都是学霸级的存在,可是跟徐景行比起来就要差好几个档次,而且实践经验很一般,更不像徐景行这样是开了挂的,所以在做鉴定的时候经常磕磕碰碰的说不出个三长两短来,时不时还得拿手机上网查资料,鉴定结论也多带着“可能”“疑似”“大概”之类的词汇。
这样一来,持宝人自然心生疑虑,有的脾气不好的当场就翻脸了。
好在临近过年,官方也好,主办方也好,都对这种大型活动关注比较严格,现场的保安、民警都不少,很快就将那些个不服气的给制服了,要不然,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不过也正因如此,把个徐景行凸显的更加专业,更加有水准。
以至于午饭时候有不少老嘉宾特意找到徐景行搭话,当然这也有那只宣德炉的功劳在。





神级黄金手 第1020章 又是宣德炉
简单的吃过午饭,继续海选。
依然是刚刚开始,依然是一个老太太持宝人,依然是一只铜炉,依然蕴藏着数量惊人的灵气。
只是这个老太太可没徐老太太那么有气质,这个老太太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年妇女,虽然不至于跟村里那种孤寡老人一样,但也身材瘦小干巴,穿着也很简单,花白的头发用简单的发卡别在耳后,嘴里的牙齿都快掉光了,说话漏风漏的厉害,“专家,是免费的吗?”
“大娘,是免费的,在这三天里所有人都是免费鉴定,”徐景行小心的接过老太太手里的铜炉:“您要鉴定的就是这个炉子,对吧?”
按照规矩,他是不能直接从持宝人手里接过宝物的,但是老太太弯着腰也就比桌子高那么点,他实在不忍心。而且他看人也有一套,甚至都不用仔细观察,打眼一瞅就能判断出对方有无恶意,所以在觉察到老太太没有恶意之后,就破了一回例。
接过铜炉的瞬间,他以为自己又碰到了一只宣德炉,但很可惜,不是宣德三年的宣德炉,而是宣德五年的,作者是吴邦佐,款识就是“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的楷书款,这是吴邦佐最常用的款识。
有这个款识,还有那么多灵气,这只炉子就不用再鉴定了,高仿无疑。
当然,这个高仿也很值钱的,多了不敢保证,一百万是肯定有的,毕竟吴邦佐就是真品宣德炉的督造官和技术首席,从图纸的设计到宣德炉的铸造都是他一力完成的,水平很高,现如今国内拍卖行历届拍卖会中成交价最高的一只宣德炉就是吴邦佐的,成交价是三千六百多万。
老太太手里这只也是精品,但是品相略差,因为颜色是不太受人欢迎的紫黑色,猛地一看黢黑黢黑的,而且底足的磨损痕迹很严重,铜炉内部熏烧的痕迹同样严重,其中一只耳朵上还有一道斫痕,看样子像是用斧头砍出来的。
这种种缺陷,任何一种都能让一件优秀的铜炉贬值,何况这么多缺陷集中在一块了。
如果没有这些缺陷,这只铜炉就算颜色不讨喜,也一样能卖出好价格来,因为说不定有人就喜欢这个颜色呢!
可惜,不如意事常七八,这铜炉能从宣德五年流传至今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装模作样的端详这只铜炉,同时似是随口的问道:“大娘,这只炉子是家传的吗?”
“哎哎,家传的,一直供菩萨的。”
难怪,这只铜炉的物性也那么强,几乎快要凝聚出本相来了。
他心下了然,但还是继续问:“既然是供菩萨用的,为什么今天拿出来了?是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了?”
老太太迟疑一下点点头:“儿子结婚要买房。”
“那您儿子呢,怎么没让他陪您过来?”
“他上班,忙。”
“再忙也不能这样啊,您带着这么个物件到处乱走,万一被小毛贼盯上那可不好,对吧,如果您愿意听我的,把您儿子或者您比较信任的亲属喊来一个。”
“这,这……”老太太迟疑起来。
徐景行一看就明白了,老太太估计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这事儿,看老太太这年级,儿子年龄应该不小了,但还没结婚,很能说明问题。再加上老太太这态度,足以说明他那个儿子可能不是那么成器,所以老太太心有顾忌。
不想让儿子知道,也没有其他可信任的人,这老太太也是个可怜人。
想到这里,他想了想道:“大娘,这样吧,这大冷天的,咱们到休息间聊一聊,有些事情不方便在这里讲,好吗?”
老太太迟疑一下点点头同意了,然后紧紧的抱着那只小炉子跟着徐景行走进休息间。
而其他持宝人见状纷纷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因为只有那些身怀重宝的人才有资格被专家们请到休息室里谈话,普通持宝人就算最后被选中要上节目,也只是以电话或者短信对的形式通知。
所以一看老太太跟着徐景行进入休息室,众人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而一旁的韩振刚看到这一幕,再看到老太太怀里的铜炉,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应付掉面前一个持宝人后也颠颠的跑进了休息室,几门就急匆匆的问:“宣德炉?”
徐景行好笑的点点头:“宣德炉。”
“三年的?”
“五年的,吴邦佐的。”
“哦,”韩振刚的兴奋劲儿稍微平静了一点,宣德五年的炉子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也是了不起的宝物,但作为《收藏家通讯》的主编,韩振刚见过的好东西可多了去了,不至于为了一件宣德五年的炉子而失态,除非是宣德三年的。
不过韩振刚也没转身就走,而是凑近了端详一番后问:“什么情况?”
“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结婚要用钱,想让咱们给鉴定一下,但又不想麻烦儿子跑一趟,所以一个人来了,我琢磨着帮一把,”徐景行用简短的话把真实情况隐晦的告诉韩振刚,他也不怕韩振刚听不懂,混古玩行的就没几个不是人精,行业里什么样的故事没见过没听过,在价值不菲的古玩面前,什么样稀奇古怪的情节都会发生,韩振刚这样的老江湖应该一听就懂。
果然,韩振阳做了一个了然的眼神,然后随口问:“你想怎么帮?”
“这当然要看老太太的主意,”他跟韩振刚说这些的时候也没避开老太太,说完后直接对老太太道:“大娘,您这只炉子是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的仿宣德炉,不过呢,这种仿炉的价值也不低,保守估价也在一百万以上,所以您一个人携带着这么一件贵重的物品是很危险的事情,我呢,给您出个主意,您琢磨一下看合不合适,好吧?”
老太太听到一百万的估价后倒是没多吃惊,只是迟疑一会儿后才轻轻点头:“麻烦专家了。”
“不麻烦不麻烦,这也是我们的义务,”徐景行认真说道:“第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把这只炉子卖给现场这些专家。”




神级黄金手 第1024章 好人卡
徐景行举贤不避亲,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韩振刚:“这些专家们有这样的财力,而且也会给您一个公道的价格,成交后直接将钱存到银行,您拿着卡回家,怎么用您自己做主。三寸人间 ”
“第二个办法是我帮您联络一家靠谱的拍卖行,再帮您签署合约,让他们帮您拍卖,最后能卖多少钱看拍卖效果,只是时间要稍微等那么一两个月,当然成交价也会较高,不过钱也一样会直接存到银行里交给您。”
“这两个办法,您觉得怎么样?”
他说这么多,当然是不希望老太太赚的钱都被不成器的儿子或者亲戚给弄走,最后落个人财两空。
这当然是一番善心,但善心也要看人家接不接受,所以他只是提出了办法,至于怎么选,或者会不会接受他的帮助,那他管不了了。
也不怪他有那么多顾虑,实际多得是不识好人心的事件和人,很多人总以为别人全部是心怀叵测的坏人,跟任何人打交道都提着十二分的警惕心,会拒绝来自任何人的好意,尤其是在古玩行里面,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徐景行这是在谋夺老太太的宣德炉。
确实,行业内确实有这么一些个老鼠屎,借着自个儿“专家”的名头欺骗持宝人从而达到低价赚取持宝人宝物的目的。
但徐景行显然不屑如此。
只是老太太会怎么想,他也不知道,说实话,如果老太太唾他一口转身走,他也认了,因为他确实有点无事献殷勤的嫌疑。
当然,他也有目的,目的一是想让老太太节目,这样一来跟前边那只宣德三年的正品宣德炉组合在一起会非常有话题性,节目效果将会很出色;二么,是顺带着收下这么一直灵气含量还不错的炉子,等吸完里面的灵气以后再交给叶青去拍卖,最后肯定不会亏本是了。
但这两个目的对老太太都没什么坏处,只是没有说到明处而已。
老太太浑浊干涩的眼睛在徐景行和韩振刚身来回扫了两眼,几秒种后低声道:“你卖给你,你是个好心人。”
啧啧,这好人卡,收的真是时候。
显然,老太太这么大的年龄并没有老糊涂,心眼还清楚的很,能分辨最起码的好意和恶意。
徐景行心里一喜,点点头:“大娘,您这么信任我,那我也不压价了,凑个整数儿,我给您出二百万的价格,怎么样?”
“这,会不会太高了?”
一旁的韩振刚帮腔道:“高是有那么一点点高,不过也不算太高,拍的话还是有机会卖到这个价格的,而且您啊也不用担心,小徐老师虽然年轻,但本是很大,家里有钱,不差您这一二百万的,您今天能碰到他,真是幸运。”
徐景行摆摆手:“这些话不用说了,我请一会儿价,帮老太太办个卡去,”说到这里才后知后觉的问了一句:“大娘,您向节目吗?”
“不不不,不,不,”老太太连忙摆手,显然是担心节目后会被儿子发现真相。
“那好,咱们去银行,我帮您办两张单独的银行卡,有什么大额消费的时候直接去银行办理。”
“好,好。”
半个小时后,徐景行完成任务,给老太太办了两张新的银行卡,然后分别往卡里转了五十万和一百五十万,告诉老太太五十万的用于日常消费,一百五十万的用于大额消费,最后把老太太送到家门口,这才返回义丰酒店,继续鉴宝。
一连两天都大收获,他干起活儿来自然更有动力。
到晚收工的时候,他再次发现了几件不错的宝贝,有一套乾隆时期的青花茶盏,也有胡耀庭的紫砂壶,还有一幅石涛的花鸟画,都是相当不错的精品物件,尤其是石涛的那幅画,连他有点小眼馋,只是碍于规矩,他不好直接提收购的事儿。
收工回家,吃饭,回卧室,这次没研究那只金刚手菩萨雕像,而是将刚刚收购的吴邦佐造宣德炉里面的灵气全部吸收掉,又好好的将宣德炉的字、造型以及铜料等信息好好的琢磨了一番。
反正学识这东西什么时候都不会贬值,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物件,算不开外挂也能准确的鉴别出来。
第二天早起,继续去义丰酒店干活儿。
海选三天,这天是最后一天,持宝人不见少,反而更多了,生怕错过这次免费鉴定的机会。
确实,对普通人而言,找个靠谱的专家做鉴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国内靠谱的专家那么几个,总不能天天什么都不干,光给民众鉴宝吧?至于一般鉴定机构的鉴定师,那基本以骗钱的居多,主要是收取持宝人的鉴定飞机,更狠的还会将廉价宝物故意鉴定成天价从而收取巨额拍卖费用。
算靠谱的鉴定机构,收费也不便宜,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还不一定准确,权威性不足。
所以逮着这种做免费鉴定的鉴宝类节目,手里有点东西的持宝人都不想放过机会,算手里没点东西,也会到市场随便踅摸两件然后拿到海选现场来碰碰运气,要是万一哪个专家眼瞎了把假的鉴定成真的,那不赚了?反正也没多少成本,算被鉴定出来是赝品,那也没什么损失。
别说,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徐景行碰到过好几次,持宝人拿着那种一看是流水线造出来的低级赝品来碰运气,而且专找他这样的年轻专家,心思一目了然。最过分的是一次鉴定过后不死心,还要来第二次,有的则是第一天来,第二天还来,第三天依然来,每次都拿着一新的不能再新的物件碰运气。
这不,徐景行碰到这么一位。
刚坐下,一个小年轻捧着一只铜炉挤了过来,“小徐师傅,快帮我看看,是不是宣德炉?”
“宣德炉?你昨晚儿在潘家园买的吧。”




神级黄金手 第1025章 涂金宣德炉
徐景行的记忆力那么好,当然不会认不出面前这个一进来过三次的小青年。
对方第一天拿来的是一个元青花的大罐,第二天哪来的是一只乾隆时期的粉彩转心瓶,今天换成了宣德炉,每一件都是那种名头老大的,要都是真品,对方可赚翻了。
可惜,前两件都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赝品,一眼假的那种,完全不靠谱,你见过印有陈圆圆出家图的元青花大罐?你见过机器打磨、钻孔的转心瓶?那都是稍微懂一点点不会当的超级赝品。
所以徐景行才有了那么一句调侃,说对方是昨天才从潘家园买的。
至于会不会是真品?
他想都没那么想,一连三天发现三只宣德炉真品?还有一只是宣德三年的正宗货?怎么可能?算他运气再怎么逆天,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发生,除非,他是幸运女神的私生子。
然而一句话刚说完,他的眼睛直了,因为目光一扫而过的瞬间,竟然发现这只炉子的造型很有味道。
这个味道是常说的韵味。
韵味这东西跟意境一样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能感受到是能感受到,感受不到是感受不到,谁也教不了,只能通过学识的积累以及化修养的不断提升来寻找这种感觉。
说的直白点,好东西跟普通东西往那儿一摆,好东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像保时捷和保时泰,外形看似没啥区别,可摆在那儿算是外行也能分辨出哪个好哪个赖。
而徐景行则是内行的内行,尤其是他的美术鉴赏功力,可是相当的强,一眼发现那只铜炉的造型看似普通,实则大气端庄,每个部位之间的衔接都非常无可挑剔,非常自然,好像该是那个形状一般。
也是说,那只铜炉的造型是精心设计过的,而且是高手铸造的,不然不会有那么浑然一体的神韵,毕竟铜炉这东西是由好几个结构组合在一起的,水平不够,设计的图案很别扭,铸造出来以后更加别扭。
所以看到这路子的外形后,他立刻意识到那可能是一件宝贝,算是新仿的,那也一定是高手的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不过他还是一脸漫不经心的招招手:“拿过来,我给你瞅瞅。”
小青年腆着脸把铜炉放在桌子:“您慢点看。”
这只炉子也是一只冲天耳三足炉,只是造型更加朴素,是非常典型的半圆耳和粗下细的圆形足,口沿外撇,炉颈内收,炉腹大幅度外鼓,而高度却不高,看起来有点扁平,只是从口沿到底足,整体曲线浑然一体,从侧面看去,每一道弧线都衔接的非常自然,非常符合常人的审美。
可以这么说,在造型方面,这只小炉子几乎找不出什么缺陷来。
炉子的口径只有十厘米左右,腹部直径则有十四五厘米,高度更是只有七八厘米的样子,但看起来却一点都不小巧,反而有种浑然大气的感觉。
只是这炉子的外表实在不堪入目,为啥呢?因为这玩意儿金光闪闪的,竟然是涂金的,而且涂的异常均匀,一看是用那种分喷涂精度很高的专用工具喷涂的,反正肯定不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工艺。
最为丧心病狂的是,这炉子的底足竟然也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可这字却没有一点明代的风格,跟真品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估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是六字楷书款。
然而,这个款虽然跟真品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可水平却意外的高,字迹清晰而且有力,结构也很有章法,风格破险峻秀,有点像馆阁体,但是馆阁体又多了点个性,跟柳体字更加相似。
这样的字体风格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六个字的作者是写馆阁体出身的,但在水平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又融入了自身的特点,突破了馆阁体的桎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已经有大家之风了。
而从鉴定学的角度来讲,学馆阁体出身,有大家之风,根据这两个条件不难推断出这是清代书家的手笔,因为馆阁体在清朝最为流行,是官方推荐的字体,科举考试时必须用的,也是每个清代学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当然,馆阁体在明代出现了,而且同样大受欢迎,但是这种字体在民间还没有被普及开来,不如清代那么泛滥,风格也没清代那么成熟。
所以从字体可以知道,这只铜炉一定是清人所做,而且是高手所作,因为不管是造型还是款识,都无可挑剔,几乎达到了真品宣德炉的水平,是可以以假乱真的。
除了炉子表面那一层涂金层。
没错,是涂金层,而不是镀金层。
其实从现代工艺的标准来讲,涂金和镀金在工艺原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金层的厚度,镀金层的厚度较高,一般在二三十微米左右,再低是二三微米,再低不好了;而涂金的标准是什么?金层厚度在01.8微米以下,这是涂金层,这样的工艺一般应用在劣质手势或者工艺品。
而这只炉子表面的金层是典型的涂金层,甚至隔着金层都能看到炉子本身的颜色。
徐景行用手轻轻摸了一把,手指肚竟然沾了些许金粉。
看到这一幕,连小青年都不好意思了,讪讪道:“那个,那个……”
徐景行则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端详,端详一番后基本可以确定,这涂金层是后来才涂去的,而炉子本身肯定是属于清代的高仿宣德炉无疑。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这也是宣德炉。
当然,最后还是打开本相之眼瞅了瞅,里面的灵气和不弱的物性印证了他观点。
确定以后,他抬头道:“这只炉子有机会节目,愿意去么?”
小青年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
1...276277278279280...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