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那就好,那就好,我信你。”
“啊?您认识我啊?”
“怎么不认识?我看过你在央视录的那期节目,还去过你建造的那家度假区呢,也去过岛城的小青山和大成商场,更知道你捐赠《鹊华秋色图》的事情,按照时尚点的说法,我是你的粉丝,”老太太笑道。
“哎呀,这,这,您这说的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这边请这边请,”说着把老太太引到一间休息室里,然后飞快的找到韩振刚,在韩振刚耳边低声道:“刚发现一只疑似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您给瞅瞅,持宝人在休息室呢。”
韩振刚一愣,然后大惊:“你确定?”
“我有百分之八十的信心可以确定。”
“嘶,我去看看,”说着三步并作两步的冲进休息室,拿着那只铜炉研究起来,几分钟后,一个杂项专家被喊了进去,再过几分钟,一个青铜器专家被喊了进去,又过了几分钟,一个专门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学者也被喊了进去,而且进去就不出来了,很快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被喊了进去。
这下子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也知道有大事儿要发生了。
在这种海选现场能有什么大事儿?肯定是发现了重量级的文物呗。
所以一众持宝人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都恨不得自己手里的宝贝也能是国宝级的文物,然后也享受一下所有专家一起出动的待遇。
二十来个专家中基本上都是首都这边的行业楚翘,虽然也有些个跟徐景行差不多年龄的小字辈,但能被拉到这种场合来的也都是那种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学霸级存在,所以一群人围着这么一只小炉子争吵时的场面还真有点惊人,气氛非常热烈,谁也不肯示弱,而且文化人吵架跟村妇吵架不同,他们张口闭口都是专业知识,不骂街,纯凭本事服人。
然而人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争论自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平息对的。
一众专家对这只铜炉的品相和工艺都没什么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到底是宣德三年的真品还是当年那批工匠制作的高仿品。
宣德三年,明宣宗召集了当时最精干的力量铸造了这么一批宣德炉,完工后宣德炉历时名闻天下,到处都是仿制品,也到处都有人在求购高品质的仿制品,被明宣宗遣散的那些个工匠们瞅到商机,开始制作高仿品。
神级黄金手 第1016章 有办法
说起来,明宣宗时期的工匠们胆子也够大的,宣德三年皇帝才铸造了宣德炉,宣德五年左右那些个工匠们就开始制造仿品了,而且还博得了很大的名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批宣德炉的督造官吴邦佐、工部员外郎李澄德以及高氏、且闲主人等“司铸之事”的官员和工匠,这些人的手艺在当时社会中是最顶尖的存在,要不然也不会被皇帝征集去铸造宣德炉,也因此这些人仿制的宣德炉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当然,明面上这些人仿造的宣德炉的款识跟真正的宣德炉的款识还是有所区别的,真品宣德炉的款识只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阳文款这么一个款识,是统一的。
而吴邦佐这些人后来仿制的宣德炉的款识则有楷书款和篆书款,字数也不再是六个字,而是类似于“宣德五年吴邦佐造”这样的多字款。
可这只是明面上的款识,私底下有没有仿造“大明宣德年制”这种正品款的宣德炉,谁也不知道,反正就算仿制出来一般人也分辨不出清楚,毕竟正品宣德炉和仿品宣德炉全都出自一人之手,人家想要仿造,完全可以做的比真品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宣德炉的鉴定会成为国内古玩行的一个悬案的原因,就是因为太难鉴定了,就算是那些个专家们也有点无能为力。
到现在为止,国内似乎还没有哪一只宣德炉被明确的鉴定宣德三年铸造的那一批之一,就算是博物馆也只是简单的标注为“宣德炉”了事,顶多加上明中期或者明晚期这样的大致时间段,而不敢直接宣称“铸造于宣德三年”。
倒是国外有一些拍卖机构曾经拍出过一些个所谓的“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价格也都不低,但至于到底什么情况,那就说不清了,毕竟国外的拍卖行的水分一点不比国内少。
可是吧,要说真品和仿品就完全无法鉴别出来,那也不对,还是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
材质。
众所周知的是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是用风磨铜铸造的,那一批铜料是宣德皇帝从暹罗国得到的,是属于皇帝本人的,而且用完也就没了,所以后来吴邦佐、李澄德这些人仿造的宣德炉所使用的铜料肯定不是风磨铜,就算模仿风磨铜的铜、金比例自行配比铜料,生产出来的铜料也会因为铜矿石的产地、提炼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所以只要能确定真、仿宣德炉所使用铜料的区别,就能鉴别出每一只宣德炉的真伪。
可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实际上没有人会奢侈到在宣德炉这种宝物上取样鉴别铜炉的材质,因为取样时取的少了可能不够检测标准,取的多了只会毁掉铜炉。
而且不能鉴定一只宣德炉就取样检测一次,那就不是鉴宝了,而是毁宝。
因此从材质上鉴别宣德炉的真伪,不能使用现代科技,只能凭借鉴宝人自身的经验。
比如说一些个鉴宝人玩宣德炉玩的多了,在看到不同的宣德炉时会本能的对炉子进行鉴定,或许说不出什么原因和原理来,但却能凭借直觉鉴定出其中的真伪。
再比如说像徐景行这样能直接看穿每一只炉子的本相。
只是这两种方法都不太“科学”,属于上不得台面的经验学,无法取信于大众。
但就算无法取信于大众,那也是一个办法,总比完全没办法要好。
可惜这里轮不到徐景行说话,他只能在一边看着一众专家们争的面红耳赤。
有人说这就是宣德三年铸造的铜炉之一,其中以谭怀恩和两个老嘉宾为主,也有人说这应该是吴邦佐仿造的高仿品,以其他嘉宾为主,目前看起来是其他嘉宾的观点占据上风,因为谭怀恩他们根本拿不出什么实质的证据和理论依据来,只说找不到仿制的痕迹和缺陷,只是这种说辞显然很无力。
这时,一直保持着中立一言不发的韩振刚忽然喊道:“先停一下,咱们听听小徐的建议,”说着把徐景行拉了过去。
“小徐?”一众嘉宾可不认识徐景行是谁,一个老嘉宾就毫不客气的问:“他是谁的学生?”
韩振刚笑道:“连老爷子那边的,也是《鹊华秋色图》的捐赠人,连这只宣德炉也是他发现的,在鉴宝方面很有一套,而且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连我都自愧不如。”
那老嘉宾一愣,显然没想到徐景行还有这么大来头,更没想到韩振刚会如此推崇,所以一时间面儿上有点挂不住,“那又怎样,宣德炉的鉴定是世纪性难题,几百年来历代藏家和学者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他就能解决?”
这时,徐景行上前一步微笑道:“我当然也无法结局,但就这只宣德炉,我想我还是有那么点发言权的,另外我不会占据很多时间,只是做个小小的试验,大家看过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说完小心的捧起那只宣德炉,然后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才在炉子那两只竖起来的耳朵上轻轻的弹了一下。
“叮——”
一声轻响在人员密集的休息间里响起,由强至弱直至完全消失,足足持续了六秒钟之久,要知道,他弹的可不是刀剑上那薄薄的刃部,而是厚重的宣德炉的耳朵,虽然跟炉子的其他部位比起来炉耳已经够淡泊了,可厚度也在一公分以上。
用手指轻弹一公分以上的炉耳,竟然能弹出如此清脆悠扬的声音,这是该说徐景行技巧出色呢,还是该说炉子的材质机器优秀呢?
反正等这一声轻鸣声落下之后,在场继续保持着那种落针可闻的安静状态,似乎都还沉浸在那声神奇的轻鸣声里。
嗯,本来也是如此。
那一声轻鸣虽然主要是由炉耳的震动发出的,是物理性的存在,但他也多多少少带了点本相上的震动,炉耳在震动时,炉子的本相一样在震动,所以发出来的声音也是直接作用在本相上的。
虽然普通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差别,但那种类似于发自灵魂深处的震动却足以让他们保持一段时间的安静了。
神级黄金手 第1017章 妙
十几秒钟过后,最先反应过来的谭怀恩开始鼓掌:“妙,妙极了,就是这个感觉,简直,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神奇的体验!”
其他人也开始跟着鼓掌,唯独之间质疑徐景行的那个老专家有点不服气:“这能证明什么?”
“当然可以证明这只铜炉的材质极其出色,要不然也不会发出如此清扬的声音。”
“可笑,风磨铜有这样的特性么?”
“拜托,学点物理好么,基本上所有的物体在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而金属被铸造成条状、片状后震动时发出的声音会很好听,材质越好的金属发出的声音越干净越透彻,铜炉的耳朵这么粗壮这么混实的形体能发出这么悠长的声音,足以证明这只宣德炉所使用的材质是无可挑剔的,而最好的料子不正是宣德三年明宣宗使用的那一批风磨铜?”
“那又能说明什么?康乾时期也仿制过类似的炉子,那个时候的铸造工艺比宣德时期还要先进。”
“老周,你这就是在抬杠了,大家刚才已经达成了共识,这只炉子肯定是宣德年间铸造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到底是宣德三年铸造的还是宣德五年或者五年以后铸造的,而其中的差别就在材料的使用上,现在可以证明这只炉子使用的铜料异常出色,那还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不信,你去找几只高仿品过来,当家伙儿亲自验证一番不就知道了?”
“哼,听声辨物,伪科学!到时候我看你们怎么说服民众,要是让他们知道你们是用这种办法来搞文物鉴定,看他们怎么笑话,”老周哼了一声转身就走:“我才不屑的跟你们一块胡闹呢,爱怎么搞怎么搞,别扯上我,反正到时候丢人现眼的不是我。”
老周说的很清高,一副不与俗世同流的姿态,实际上却是认怂了,因为事实已经摆在面前,由不得人不信。
当然,老周有一点说的没错,听声辨物确实不是什么正经的招数,但在不破坏文物本身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鉴定方式,而且也是行内人能认可能接受的。
至于说服民众,那其实很简单,因为民众根本不需要说服,只要专家们一致承认他们的鉴定结果,民众会自然而然的跟着相信。专家虽然平时都是挨板砖的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的权威还是很重的,比如说去医院挂号,有专家号都想挂专家号,为啥,因为专家是权威啊。
另外这种文物对普通民众而言也没那么重要,国内每年有各种各样的重点文物被发现和展出,但有几个民众去质疑那些文物的鉴定流程?
所以谭怀恩他们只要说服同行就够了。
而说服同行,用听声辨物这招完全足够了。
所以谭怀恩才那么兴奋。
严格来说,这可是国内第一只有机会被明确标注为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而谭怀恩作为发现人以及鉴定人之一,所能获得的好处将是无法估量的,最起码在系统内的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要知道,谭怀恩之前在《鹊华秋色图》的回归上也是立下过大功的,这次再立一攻,就算不能立刻提升一个等级,也会排列在升迁的第一序列中。
另外在古玩和文物行业中的扬名也也是巨大的荣耀,甚至有机会被写入历史课本中。
碰上这样的好事儿,谭怀恩能不兴奋么?
不光谭怀恩,在场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挺兴奋,哪怕他们无法直接获得多少好处,光是亲眼目睹第一只可以标注为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就足以让他们兴奋好一阵子了,说不定还能是一辈子的谈资呢。
而且作为国内最顶尖的文物鉴定、收藏和研究的从业者,能目参与到这样国宝被发现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所以当老周离开房间后,谭怀恩这些人瞬间爆发出阵阵的欢呼,放佛这只炉子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一般,虽然目前看起来是七八不离十的事情了。
徐景行也有点兴奋,但还是拍了拍手掌:“诸位,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还得录节目,而且刚才的鉴别方法只是我摸索出来的一个小窍门,并不具备代表性,而且因为样本数量很少,我不敢确定高品质的仿品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为了确保万一,最好再多找些样本做个测试。”
谭怀恩笑道:“放心吧,我们知道轻重,至于你说的样本,呵呵,不是我们吹牛,在场的这些人里除了你外谁还上手过百十件以上的宣德炉?这声音一听就知道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其他宣德炉也有这样的特性,早就被人发现了,没有被发现,就证明那些高仿宣德炉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确定?”谭怀恩这么有信心,反而把他搞的有点忐忑了。
“百分之九十的概率,”谭怀恩点点头:“当然,你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是需要做后续的对比鉴定,如果有效,这种听声辨物的技巧将成为鉴定宣德炉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说不定到时候还能以你的名字来命名呢,嗯,叫景行法怎么样?”
徐景行咳嗽一声,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您说笑了,”但心里却也挺期待,景行法,想想也挺美,以后人们在鉴定宣德炉的时候都会想到他的名字,使用他的技巧。
当然,他也清楚那种可能性并不高,就算这个法子有效,也不太可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毕竟听声辨物这种技巧,在古玩行中早就有了,不光在金银陶瓷等古玩的鉴定上可以用得到,甚至在书画的鉴定方面也能利用得到,比如说用手轻轻摩挲古字画的纸张,可以根据摩擦时发出的声响来判断纸张的年代、材质等信息。
所以这种法子根本算不上是他的原创,顶多是首先将听声辨物这种技巧使用在宣德炉的鉴定上而已,勉强能算一个小小的发现者,远远的算不上是个开创者。
神级黄金手 第1018章 殊荣
但是有一点,在古玩行里,任何一点小小的创新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个行当从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经很专业了,很多古人在考古以及文物鉴定和收藏方面的造诣比现在的专家学者一点不差,甚至更强,留下的那些个著作依然是现代人学习研究的对象。
发展到现如今,古玩的鉴定、收藏以及研究已经日趋完善,尤其是在鉴定方面,现代科技与传统技巧结合的非常好,想在这方面搞出点名头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呢,偏偏被徐景行抓住了现如今文物鉴定方面的一个空白。
宣德炉从诞生起到现在,如何鉴定就一直是个谜题,时至今日甚至变成了一个悬案。
能把这个悬案破解,不管是谁都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以后任何人提到宣德炉,都会提起这个人的名字,都会知道是一个叫徐景行的人开创性的使用听声辨物的技巧来鉴定宣德炉的真伪。
所以谭怀恩那般兴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运作运作,就算真的把这种技巧命名为“景行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徐景行不会特意追求这东西,顺其自然最好,能获得这项殊荣自然没问题,得不到也没什么无法释怀的,如果特意追求,传出去反而对名声不好,容易落下个沽名钓誉的印象。
再说了,不管他能不能获得这项殊荣,事实已经摆在这儿了,就算不会被命名,人们依然会知道他做的这一切。
因此他虽然有点期待,但并没有失态。
……
热闹一阵子后,众人这才纷纷散去,继续给持宝人们做鉴定,只是这个时候的嘉宾们跟之前的心气儿可不一样了。
之前的嘉宾们就是纯粹抱着赚外快完成任务的态度来的,只要不出大差错就好,大过年的谁不想早点回家过年,是吧?
可现在却不同了,那只疑似真品宣德炉的出世,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因为要是他们也能发现这样一件珍宝,到时候就轮到他们露脸了。露脸的事儿,谁不喜欢?
这些文化人虽然混的是文化圈,但文化圈跟娱乐圈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也是需要露脸的,除非甘愿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只要不甘心,就必须想办法露脸,而最有效也最有价值的露脸手段就是在行业内做出成绩,发现之前未曾被发现的珍贵文物就是最好的成绩之一。
所以这些鉴宝嘉宾们可憋足了劲儿,把眼睛瞪的老大,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线索,那模样要多认真就有多认真,以至于持宝人们都惊讶了——这些鉴宝嘉宾们是打了鸡血了么?
徐景行也是这些鉴宝嘉宾中的一员,也一样打了鸡血,虽然在这之前也挺认真,但心气儿却真真的不一样。在这之前,打死他,他都想不到自己能发现一尊真品的宣德炉;现在,他当然想发现第二尊了,就算没了宣德炉,有几件其他的极品古玩也是好的。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在他随后的鉴定中连一件像样的物件都没看到,甚至有一连摸了十二件赝品的经历,以至于他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好运气是不是被那只宣德炉给消耗殆尽了。
不过想到那只宣德炉,心里还是有点遗憾,因为里面的那些个灵气彻底跟他无缘了,现在那只铜炉已经被谭怀恩他们重重保护起来了,当然是在征求了徐老太太和家人的意见之后。
至于那只宣德炉最后会花落谁家,那就要看双方的讨价还价了,说不定徐老太太觉悟高,会主动捐献给首都故院;也可能是首都故院花大价钱买下来当藏品,反正首都故院最近的经济搞的火火热热的,也不缺三五千万甚至一两个亿的。
当然,徐老太太会自个儿收藏也说不定,毕竟那徐老太太看起来也是个不缺钱的主儿。
但不管如何,都没有他这个发现者插手的余地了,只能寄希望于再次在这些持宝人手中发现蒙尘的宝物。
可惜好东西实在寥寥,不过也挑了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赝品提交上去,看有没有机会上节目,这些赝品可是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很具代表性,到了节目上都挺有说头的。
就这,等他们收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要不是有几个老专家身体受不了,估计还会挑灯夜战。
收工后,谢绝了节目组聚餐的邀请,开车带着妹妹赶紧的回家,五点多的时候他母亲就打电话问了一次,再不回去估计就要上门来找人了。
至于他妹妹,精神头倒还挺足的,一整天虽然没有人陪,但也玩的挺开心的,毕竟海选现场这么热闹,又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古董,还有二十来个知识渊博的嘉宾在,怎么的也不会无聊。
不过再问她明天还去不去,她果断的摇头拒绝,说什么都不去了。
陪母亲吃过晚饭,洗漱休息,到了卧室之后照例不休息,继续研究从连老爷子那边得到的那只金刚手菩萨木雕像,顺带着把里面的灵气给吸收了,只留了一点做研究用。
然而又一晚上过去,他依然没研究出什么眉目来,反倒是对本相的驱动有了些许进步。
之前的他只能催动些许本相之力用于那些个小法术的使用中,现在却能催动本相的眼皮子动几下,虽然还睁不开眼睛,但相信距离那天不远,毕竟他现在一直在勤加练习,不管是各种小法术的使用,还是谭家搞来的神拳,一直没落下。
第二天,他把妹妹交给母亲,然后早早的直奔义丰酒店。
他到的时候,谭怀恩已经到了,一见面就兴奋的说道:“小徐,那只宣德炉快有结论了。”
“哦?这么快?”
“我连夜提交上去的,现在协会正组织人手准备赶在年底前确定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昨晚上跟院长交流了一晚上,他的结论也偏向于乐观。”
神级黄金手 第1019章 身处宝山
谭怀恩说的院长,就是首都故院的院长,姓南,叫南启云。
这位南院长其实是工科男出身,是水木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名声不显,直到四十岁被调入文物局工作,这才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然后从文物局做起,一步步的走上现如今的岗位。
别看人家是半路出家,可是凭借着对文物工作的热情,硬是闯出了偌大的名头,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专家,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不比滕亮那种家学渊源的同辈人差。而且人家不偏科,可以说是一位全才,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书画、竹木雕刻、神佛雕像、钱币刀剑都有想关著作出版。
所以说,这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不服不行。
当然,现在的南启云快退休了,不过人家在退休之前也做了一番大事业的,这大事业不是别的,正是提升首都故院的经济活力,摆脱了跟国家要财政和收取门票维持运营的困境,并且监制了好几部跟文物保护以及国宝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将个原本暮气沉沉的文物保护行业搞的有声有色。
以至于民间有不少呼声,呼吁南启云再多做几年。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在行业人眼里,最看重的还是南启云本身的实力,要是南启云给出肯定的结论,那么那只宣德炉将不再有争议,会被光明正大的标上“宣德三年铸造”的标签,也算是给全国人民和行业从业者送上的一份新年大礼。
谭怀恩说南启云的看法也比较乐观,那这事儿基本上就不差什么了,等行业内的其他从业者赶过来鉴定过,就能正式对外公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