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但那不等于他就把他独创的手艺给放弃了,相反,他一直在习练,想要将那种独特的立体画效果从手串上移植到其他雕件上,最好能跟传统的雕刻工艺相互融合,只是他的事儿太多,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专门研究,只能在想起来的时候随手搞那么几下。
但就算那般,他还是有所突破。
神级黄金手 第1082章 算得了什么
徐景行的突破点在于他能够将雕刻在规则平面上的立体画移植到不规则平面上,同时让以前的单线条浅浮雕立体画进化到更复杂的程度。
如果真的是用画笔在画立体画,借助色彩的视觉效果,很容易就能绘制出复杂的图形从而达到视觉立体效果,可是将这种立体画移植到雕刻技法中,没有了对比明显的色彩的辅助,想要营造出那种强烈的立体感,就非常难了。
再加上雕刻的时候只能使用单线条来表达,线条相对画笔而言要粗得多,很难做到非常精致,在雕刻的过程中就更加困难。
但是艺术这种东西吧,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实践就要容易的多,只要肯下苦工,基本上是个人都能有所造诣,就算再难,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
所以,搁在徐景行这种开了挂的非人类身上,这种突破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他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将单线条控制在比较细腻的程度的同时又加强了线条的密度和层次性,再结合立体画的视觉理论来布局,很快就找到了窍门,这样,将他独创的立体画雕刻技法应用在平面不规则的手把件上以后,就很简单了。
当然,说简单,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他而言比较简单。
如果换个普通画家或者雕刻师,让他们在不规则的平面上创作立体画,他们会愁死,因为立体画是一种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的绘画流派,利用视觉原理让观者体验到到“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感觉,在平面上作画的时候,只要考虑一个角度的视觉效果就可以了。
可当立体画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个立体结构的时候,观者要面对的可不止一个平面,而是若干个,甚至无数个。
当这种载体是平面比较规则的圆形时,也还好一些,平面规则的情况下,视觉角度都是一致的,找准规律将标准套上去就可以,比如说徐景行雕的那些雕立体画手串。
问题是当这种载体从单一平面、规则立体结构变成不规则的立体结构时,难度就不止先前的十倍百倍了,需要创作者根据结构的变化将其中的所有细节都考虑在内,所耗费的脑力远超普通人的能力范畴。
不客气的说,在徐景行这里一天几乎能完成的任务,换做其他雕刻师傅或者画家,可能需要一个月、半年、一年的时间,甚至,给他们那么长的时间,他们也未必能做到徐景行这种地步。
当然,这里说的都是普通人,真正的天才不再这个范畴之内,这个世界上除了徐景行这种开了挂的,还有很多真正的天才,哪些人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也跟开了挂差不多,只是那种天才实在太少,在艺术领域混的就更少了,甚至很多年都见不到一个。
因此,徐景行拿出来的这只手把件,仅从艺术角度来讲就很了不起了。
连老爷子当然是识货人,很清楚这只小叶紫檀木雕立体弥勒佛手把件的珍贵之处,再加上这小手把件的特殊功效,这价值更加无法计算。
只是连老爷子为人豁达,跟徐景行的关系也非同寻常,也就没再没完没了的用嘴说谢谢,而是认真的体会这只弥勒佛手把件的好处。
好半天后,老爷子才慢慢的睁开眼睛,长叹一声,“唉,老头儿我欠你的人情又重了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得上。”
徐景行耸耸肩:“别,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说这些吗?再说了,真要谈人情,我爸妈可欠您不少人情没还呢,甚至,要不是您的帮助,说不定这个世界上都没我这么个人,所以真要说人情,那也是我欠您的。”
连云海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过后才问:“认祖归宗了?”
“前几天去我姥姥姥爷家了,算是吧。”
“呵呵,小顾没送你点见面礼?”
“送了一个院子,就在胡同那边,已经开始装修了,等入住之后,咱们就是邻居,以后串门也方便。”
“还行,那套院子不小,虽然旧了点,不过位置不错,而且里面还有一口活水,挺难得。”
“是的是的,那口活水我看着也挺稀罕的。”
“设计图是谁搞的?”
“好像是美院的一个在职教授,是那家公司的特聘,还是样式雷的传人,我看了看,做的挺好,很符我口味。”
“让我给你把把关?”
别说,连老爷子这么一说,徐景行还真的有点动心,在建筑领域,尤其是仿古建筑领域,连老爷子的水平真不比那些大名鼎鼎的设计师们差,甚至更强,因为连老爷子的文化水平是那些人拍马都赶不上的,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浮夸之物,而是真有韵味的好东西。
可是看着老爷子说话都费劲儿的模样,他还是摇了了摇头:“您呐,好好修养吧,等把身子骨养好了再说别的,现在可不敢让您帮我干活儿,万一把您累着,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去了。”
“哎——”老爷子颇为遗憾的长叹一声,却也没坚持,而是跟他闲聊起了那栋大院子的来历。
按照老爷子所说,那大院子也曾经是某亲王故居的一部分,七六年的时候推倒重建,被顾老爷子用一尊明代纯金菩萨立像从市政那边换了过来。
那个年代里,古玩收藏还是一片荒芜,甚至绝大部分人对那些老物件避之不及,老物件什么的都不值钱,也就那些金银类古玩比较有价值,但价值主要还是以贵金属市场价来计算的,而不是按照古董的价格来计算的,一尊纯金菩萨立像在当时可能买不了多少钱,可在黄金匮乏的时代里,意义却不小。
但就算如此,在当时的人来看,那一笔买卖也是顾安仁做了赔本买卖,一大坨金子换一个破院子,简直不知所谓。
不过现在再看,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就算把那尊纯金菩萨立像留到现在,也不过是几百万的市场价。而大院子呢?低于九位数你好意思开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顾安仁的眼光还是非常超前的。
徐景行跟连老爷子聊的正欢时,他手机响了,是于明秀打来的,他随手接起:“于总,什么事儿?”
“徐先生,您最好赶紧到工地来一趟,”于明秀紧张的低声道。
“发生了什么?”徐景行被于明秀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急忙起身朝连老爷子摆了摆手就跑了出去。
“那个,电话里说不清楚,您来了就知道了……”
“好,我马上到!”
徐景行一出门也懒得开车了,拔腿就跑,三步并作两步的往自家院子那边冲去,不到两分钟就赶到了现场,他到现场的时候,于明秀正在工地的一角大声呐喊:“让开让开,都别乱动,老三,爬上来——”
卧槽,不会真的有人受伤了吧?
虽然就算出了事故也不用他负责,可新家在动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兆头。
不过当他推开人群挤进去的时候才发现是他想错了,因为现场并没有人受伤,相反,还全都喜气洋洋的样子,正围绕着工地里的一个深坑看热闹,坑底还有一个小青年在翻腾着什么。
能翻腾什么?当然是宝贝了。
深坑的中心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坑洞,洞里面有六七个大大小小的木头箱子,箱子外面还都裹着那种老式的牛皮纸,其中一个箱子已经被打开了,里面有两只青花梅瓶,从上边望去,品相还都不错。
这情况一目了然,工程队在施工的时候挖开了一个藏宝洞,看箱子和牛皮纸的年代,应该是近现代人挖的,可箱子里面的物件就不好说了,指不定会有什么好宝贝呢。
也难怪这些工人们一脸喜气洋洋的看热闹,因为这种事情一般只发生在新闻和传说中,一般人是很难碰到的,就算他们不太可能分到什么宝贝,可能开开眼界也是好的,说出去也是谈资,不是么?
只有于明秀一幅紧张兮兮的模样。
不过也不怪于明秀,因为这种事情要是控制不好是会出大事儿的,工人哄抢宝贝还是小事儿,万一相互争夺起来,是可能出人命的。
而且从这地方挖出来的东西不管贵贱,那都是国家的,一旦出了问题,很可能会被追责。
所以直到看到徐景行赶来,于明秀才松了一口气,“徐先生,怎么办?”
“让工人们散开继续施工,再给派出所打电话,其他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徐景行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道,一点也没有插手那些宝贝的意思。
于明秀瞬间愕然:“您,您不下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
“那可都是古董啊,说不定会很值钱的……”
“呵呵,多值钱?”
“几百万或者上千万?”
“为了那么点钱,至于么?”
于明秀默然,那么点古董跟眼前这一千二百平的大四合院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难怪人家一幅“心里毫无波动甚至想笑”的表情。
神级黄金手 第1083章 夜间寻宝
于明秀报警之后,派出所的人没用三分钟就赶到了现场,然后紧张兮兮的驱散围观的工人,维持秩序,保护现场。
二十分钟后,文物部门的人抵达,带队的是还是首都大学一考古学院的教授,以及若干个考古专业学生。
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只花了十几分钟就把坑里的宝贝给起了出来并且分门别类的收好,然后扬长而去,只留下一个科长不住的跟徐景行说谢谢,还要了徐景行的联系方式,说要给徐景行弄个证书啥的,搞的很郑重的样子。
只是徐景行实在不感兴趣,他之所以直接让于明秀报警,是不想跟这些人打交道甚至于纠缠不清,又不是为了那么一个所谓的证书?至于那科长说的能上新闻之类的话,他就更不感兴趣了,他要想上新闻,用得着走这种路子?
说白了,还是身份和财富的变化让他的眼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许多。
如果换做两年前,他肯定不会这么满不在乎的将这些宝贝交出去,说不定会想办法昧下来,反正这种事情基本上是民不举官不究的,只要给现场的工人分润点好处,很容易就能达到目的。
只是那么做真的有风险,一旦事情泄露出去,那就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黑点,甚至会让姥姥姥爷以及母亲脸上无光,人家不但会说他徐景行做事儿不递到,还会说顾家吃相难看之类。
正如他回应于明秀的疑问时说的那样,“至于么?”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下意识的在心里认为为了那百十万顶多千万的古董,不值得冒被人指点的风险。
他连那价值不菲的古董都可以轻松放弃,自然不会在意什么来自文物部门的嘉奖。
等文物局那些人离开,于明秀准备招呼工人继续施工。
徐景行却拦住了于明秀,“于总,这个坑先别添,搞不好文物局那边还有什么头尾没了呢。”
于明秀一愣,然后轻拍额头:“还是徐先生考虑的周到,行,我让工人先做另一边。”
“呵呵,去忙吧,明天我去打听打听情况,没问题的话再继续。”
“好。”
工人们继续施工,徐景行却没离开,而是若有所思的瞅了瞅被考古学教授和学生又挖了一圈的深坑,然后在热闹喧天的工地上慢慢的溜达起来。
不是他喜欢在这里吃灰,而是因为他另有发现。
什么发现呢?
在文物部门的人将坑里的那些个箱子取走后,坑里还有丝丝缕缕的灵气散发出来,之前他还以为那些灵气是从那些箱子里散发出来的,可现在再看,那个坑里显然另有玄机。
只是什么样的玄机能瞒得过专业的考古学教授?
要知道,那个教授和他的学生可是用洛阳铲将坑周围的土样都查看过了,全是生土,也就是说,那个坑的周围没有被挖掘过的痕迹,是一个孤存的藏宝坑,要不然教授也不会那么干脆的带着人和箱子离开。
在这一点上,徐景行一点也不怀疑那教授的专业性,因为生土和熟土的差别非常之大,别说行家,就是普通人都能一眼分辨出来,生土很干净,而挖掘过然后回填的熟土不但有杂质,而且是分层的,结构一层层跟五花肉差不多,所以行业内也把回填的熟土叫做五花土。
这五花土能造假,生土却不可能造假,用洛阳铲取出来的土样深达好几米,取样范围又那么密集,可以百分百的确认这一块确实只有这么一个坑。
可问题来了,坑里的古董已经被取走了,那丝丝缕缕的灵气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只是有这么多工人在,徐景行不好下手,只能等工人们离开之后再仔细查看。
晚上收工之后,工人全部散去,只留下简易围墙和两个象征性存在的摄像头以及一堆堆的施工建材,徐景行吃过晚饭之后再次来到现场,给自己施加了一个障眼法之后拎着一把锄头直奔白天挖出来的那个深坑。
坑还保持着原样,只是坑周围的灵气却越来越浓郁,显然有宝贝就在这附近藏着。
只是那宝贝到底在哪儿?
徐景行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坑的周围肯定没了别的藏宝坑,而且如果那宝贝还埋在土里,这灵气是肯定散发不出来的,因为大地的厚重远超常人的想象,别说几十米上百米厚的地层,就算是只有一米半米也一样能隔绝灵气的探测,要不然的话他在开工之前就发现了坑里埋藏的那些宝贝,根本轮不到工人们挖掘。
既然不在土里,那会在什么地方?
找了一圈依然没有什么眉目,他干脆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用本相来寻找。
当他将意识沉入到本相中,控制着本相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灵气,片刻之后忽然睁开眼睛,视线落在坑边的一块大水泥板上,这水泥板有三十公分厚,总共六块,是深坑中用来隔绝泥土的,工人们在挖土的过程中首先挖到了最上边的那一块,然后是四周的四块,最下边那一块是考古学教授他们挖出来的。
这六块水泥板在这个藏宝坑里充当了箱子的功能,将那些个古玩和泥土隔绝开了,要不然的话,那些包裹古董的牛皮纸和木箱子早就腐烂了,那些古董也要受损甚至完全腐烂,要知道,这里临近后海,土中水分还是比较重的,要是没有六块水泥板的隔断,就算是瓷器,恐怕也很难完整保存下来。
不过这水泥板实在太不起眼,在工人们将它们挖出来之后就随便扔在一边了,别说徐景行,连那位考古学教授也没在意这些水泥浇筑的板材。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六块微不足道的水泥板中,竟然另有玄机?
徐景行摇摇头,从工地上找到一柄大锤,准备将这水泥板砸开,但想了想,还是将大锤扔掉了,而是将其中一块水泥板平放在地面上,蹲下去,深吸一口气,然后猛的挥掌,掌根结结实实的砸在水泥板的边缘处。
“砰”的一声闷响过后,水泥板纹丝不动。
不过他却没在意,依然蓄足了力气用掌根去砸那看起来坚固无比的水泥板。
这水泥板是几十年前的造物,当时的水泥质量跟现在比起来要差不少,但好歹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硬度和强度都很高,也确实是结实无比,普通武者别说用手掌砸,就算用锤子砸都不见得能砸开,甭管那些练铁砂掌的还是什么掌的,砸砖砸瓦砸薄钢板都不稀罕,唯独没有砸水泥板的。
就算是徐景行,这一掌掌的砸下去也看不到什么效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自虐呢。
但几十掌上百掌下去之后,效果出现了,在他不间断的砸击下,厚厚的水泥板上出现一道细细的裂缝,再十几掌下去之后,细细的裂缝已经有小指宽了,看样子随便一下就能砸断。
不过他还是很谨慎的没乱来,而是从另外一侧面开始砸。
有了第一道裂缝,第二道也就不远了。
当两道裂缝连接在一起之后,这水泥板中的玄机就呈现在他的眼前。
这水泥板,赫然是中空的。
说是中空的,其实也不是特别的空,空间也就不到三厘米的样子,在二十公分的总厚度面前,这么点空间是很微不足道的,最起码从外面敲击是发现不了这薄薄一层空间的。
此时此刻,浓郁的灵气像是蒸笼上空的水蒸气一样弥漫开来,不大会儿就连呼吸中都有灵气的存在,其浓郁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灵气弥漫的情形,徐景行也是第一次见到。
虽然不知道这水泥板里封印着什么样的宝贝,但肯定非同凡响,最起码也是承露盘仙子像一个级别的存在。
所以他相当的激动,激动的同时又异常谨慎,小心翼翼的将碎开的水泥块一块一块的移走,直到将水泥板中空的一面完全掏空,他才深吸一口气,将里面的物件取出来。
这物件同样用牛皮纸包裹着,尺寸不大,像一本书,不过分量挺重,那浓郁的灵气就是从这包裹里散发出来的。
不过他来不及查看,而是开始打扫现场,将六块水泥板全部砸碎混杂在一起后胡乱扔在工地上,直到看不出什么异常之后才拿着包裹离开,开车回到南池子大街。
他姥姥姥爷已经睡了,他母亲没睡,但也没多问什么,只是给他准备了一份夜宵就从他的房间里离开了。
等母亲离开,他才关上门窗,小心的将那包裹打开。
出乎他预料的是,包裹里还真是一本书,不过,这书不是纸质的,而是黄金打造的,整本书通体金黄,书页厚度有两毫米左右,页页平整规则,两面都雕着精致的小楷字,最后用皮绳装订而成。
整本书有十厘米厚的样子,重足有两斤多。
两斤多的黄金实在不算啥,市场价也就几十万的样子,但在这本书里,黄金只是个载体,珍贵的地方在于这本黄金书上雕刻的文字以及里面蕴藏着的灵气。
神级黄金手 第1084章 黄金经书
这本黄金书上载刻的内容是《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又叫《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在1到2世纪的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记载的是释迦摩尼在袛园精舍中讲给长老舍利弗等大弟子、文殊等大菩萨以及众多佛弟子的佛法,主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好让信众信仰佛法,是佛门的入门经文,也是净土修行法门时的必修经文。
徐景行对佛教太大的兴趣,也不太愿意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但是,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佛教能成为三大宗教之一,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在修行方面,很有一套,比道教更“方便”更“快捷”,也难怪佛教历朝历代都能招揽到那么多的信众,如若不是历史上有过好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可能佛教早就成为这块大陆上的第一大教了。
就拿这《阿弥陀经》来讲,经文中大多数内容在徐景行看来是完全的废话和无意义的臆想,但其中一小部分涉及到修行方面的内容却很有用,比如说其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叫做“五力”,哪五力呢?分别是信、精进、念、定、慧五力,分别对应五根,在经文中这五力听起来有点玄妙,可是对应在徐景行自个儿的修行中,却很容易就能理解,都是那种不可言说的修行心得,只有当你亲身体验过后才能理解的存在。
如果说的直白一些,这五力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在修行方面的天赋以及心志的集合体,甚至,这种说法不光可以应用在修行上,就算是普通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也需要有这五力的存在才有机会达到目的,也就是佛教经文中说的“到达彼岸”,按照佛家之言,如果五力足够强大,甚至能无视苦海的种种从而“直达彼岸”。
另外《阿弥陀经》中还提到了“七菩提分”以及“八圣道分”则是“五力”的进阶版。
按照徐景行的理解,当一个人的五力强大的时候,那就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了,因为五力对应五根;而七菩提分则对应的是七觉,也就是所谓的七识,能修出七识,那已经是比较强大的修行者了,徐景行现在也不过是处于第七识初醒的程度而已。
至于八圣道分,那基本上就是佛陀菩萨一般的境界了,已经到了传说中可以轻松摒弃“贪嗔痴”的地步,说的直白点就一个意思——已经不是人了。
这些内容在普通人看来,显然全都是无稽之谈,甚至就连绝大部分的佛教徒也不知道这些内容到底指什么,只会觉得玄之又玄。
可在徐景行读来,这篇经文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确实是有价值的,最起码,对他本人而言是有价值的,因为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涉及到了一个根本——人。两教中都有大量对人类自身的认知和解读,虽然使用的词汇各不相同,但原理却是一致的,而这会让他对修行的理解和认知更进一步。
不过现在不是研究佛经的时候,他在简单浏览过黄金书上錾刻的文字内容之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书里蕴藏的灵气上。
这本黄金书里蕴藏的灵气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多,但奇怪的是,这书里的灵气在不断的往外扩散,用本相一看,这书跟正在运作的空气加湿器差不多,在不断的往空气中排散灵气。
他见识过不知道多少蕴含灵气的古董,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别的古董只会生成并且储存灵气,只有在被特殊手法触动之后才会向外输出,比如说承露盘仙子像、双童子耳三足铜香炉、药杵形黄金烟杆这一类;当然也遇到过汉代白玉雕骑马羽人摆件那种连如意手套都无法吸取里面灵气的特殊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