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杨寿云却听出了话外之音,一惊“你是说,这扇面有问题?”
徐景行摆手“有没有问题,得先看看,”说着小心翼翼的接过相框仔细端详起来。
其实,不用端详他也知道这扇面肯定不是董其昌的,因为这扇面里的灵气实在稀薄,完全不像董其昌的手笔,要知道,董其昌生活在万历到崇祯这个时间段里,是标准的明朝人,距今已经有快五百年的历史了,真要是董其昌的手笔,在经过这么是长时间的沉淀之后,里面的灵气一定会非常之多,绝对不是那么一点点。
所以,只看灵气,他就知道这扇面有问题,只是不好直接说出来而已,比常人出色一些是天才,可如果表现的太过妖孽,就真成妖孽了。
在外人之前,他还是得低调一些。
而且,他也得找到这画的破绽才能说服杨寿云啊,总不能说拿灵气当说辞吧?
神级黄金手 第1100章 一模一样
第1100章 一模一样
徐景行端着相框仔细端详了几分钟后才轻轻放下,朝一旁神色复杂的杨寿云笑道“您老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杨寿云紧皱眉头“这扇面真有问题?”
“嗯,我可以肯定,绝对不是董其昌亲笔所作。 ”
“不可能啊,我仔细研究过,也找其他人看过,都说是董其昌的手笔,这笔法风格一看就是董其昌晚年时期的作品,不可能有假,”杨寿云摇头道,显然不太相信徐景行的说法。
不过也正常,杨寿云是国家书法协会会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就算不是最强的,也是最强的那一档中的一位,不然是绝对坐不到那个位置上的。
也就是说,杨寿云本人在书法鉴赏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之高的,高明的书家一定是一个高明的书法鉴定师,在鉴定书法本身方面有着一般鉴定师所没有的优势,所以越是那些书法造诣较高的人,在鉴定书法作品时就越自信。
杨寿云身为书法协会会长,自然更加相信自己在书法鉴定方面的功力。
然而这样的人毕竟不是专业的鉴定师,鉴定一幅古书法作品的真伪,不光要看书法本身,还要看款识、钤印、纸张等元素,甚至要结合复杂的历史史料来相互对比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所以,杨寿云这样的专业的书家在鉴定古字的时候是有优势,但也有劣势,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被品质极高的高仿品糊弄。
一般的高仿肯定瞒不过杨寿云这样的高手,但是有的高仿品真的可以以假乱真,甚至,有的高仿品写的比原作还要有水平。
如此一来,杨寿云会看走眼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这幅字的问题出在哪儿?
徐景行笑笑,对杨寿云道“这幅字是后人的仿作,模仿的水平极高,尤其是在‘形’的模仿上几乎到了一模一样的地步,不管是结构还是笔划甚至是字体风格都跟董其昌没多大区别,唯独没能模仿出董其昌那种独特的精气神来,要知道,董其昌这人的一辈子可以说是相当的如意,在庙堂身居高位,在野下声名在外,想出仕就出仕,想下野就下野,并借此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过的非常舒坦,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富贵人,他的笔法里有点与众不同的闲气和贵气,一笔一划都显得特别自如,这是一般人模仿不出来的。”
杨寿云呆了片刻,“还真是这个理儿,只是,这种说辞的说服力还不够啊。”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我就不显摆了,最大的破绽还在纸上,但不是这些文字,而是钤印,”徐景行从容的指着扇面左下侧的一枚钤印道“这是一枚‘董玄宰’的朱文印,从外形看跟真品毫无二致,但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端倪。”
“什么端倪?”杨寿云急忙追问。
“您找一枚放大镜来。”
一旁的小姑娘杨玉洁飞快的跑出去找了一柄放大镜过来递到徐景行手里。
徐景行笑着摸了摸小姑娘大的脑袋,然后直接将放大镜递给杨寿云,“您仔细看那个‘董’字的右下侧的边框,正版的边框那一段是完全断裂的,而这幅扇面上的则是似断似连,您是经验丰富的大书家,经常使用印章,肯定明白其中的不同。”
杨寿云半信半疑的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了好几分钟,然后又翻出一本《古字画钤印大全》找到董其昌的钤印,来来回回的对比了两分多钟,这才半是懊悔半是钦佩的长叹一声“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注意观察就不难做到,”徐景行谦虚到。
“说的轻松,一般人谁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别说一般人,就是那些个专门研究印章的专家也不见得能注意到这一点,”杨寿云摇摇头,忽然好奇的问“对了,你刚才并没有使用放大镜,是怎么注意到这点破绽的?”
“呵呵,我的眼力比较好使啊,您也知道,我是习武之人,视觉比常人敏锐的多,别说这样的常规印章,就是那些微雕作品,我也不用放大镜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真的?”
“这又做不得假?”
“倒也是,”杨寿云呵呵一笑,“这么说,你在古玩鉴定方面也有一套?”
“那倒不是,其实我的鉴定功力跟您差不多,都是仗着自己在书法方面的特长冒充鉴定师,不过我的记忆力也不错,看过不少古玩鉴定类的书籍,能记住很多理论知识,这样结合我的书画功底就能避开绝大部分的雷区了。”
“咦?你的意思是,你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杨寿云眼睛一亮。
“咳咳,都说书画不分家,在我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对我而言,书法本身就是绘画艺术的衍生品,我都是抱着绘画的心态和理念去搞书法创作的。”
“了不起,真了不起,年纪轻轻的就能想到这一点,难怪你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这么高,”杨寿云击掌赞叹,毫不掩饰对徐景行的欣赏,然后又道“稍等一下,”说着从书柜里取出一幅卷轴,放在书桌上慢慢摊开,“帮我看看这幅画,也是董其昌的,我找几个朋友看过,也都说是真品,但我对绘画的研究不多,也不知道真假,你给掌掌眼。”
看到在面前慢慢展开的画卷,徐景行仔细端详了几分钟问“这画也是从古玩市场上买来的?”
“不不不,这是从一个朋友手里买的,”杨寿云有点忐忑的追问“难倒,这画也有问题?”
“怎么跟您说呢,这画同样是仿的,而且仿的水平还不怎么高,”徐景行无奈的回答到。
“不可能吧,这题跋和落款都写的挺有水准啊,跟董其昌的笔法几乎一模一样,”杨寿云大吃一惊,急忙辩解道。
“没错,题跋和落款写的都挺好,但也只有题跋和落款写的好,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字跟之前那扇面上的字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徐景行说道这里,朝杨寿云耸耸肩,“您现在应该明白了吧?”
杨寿云的脸色变幻了几下,“你是说,我被人骗了?”
“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可以确定那扇面和这幅画上的题跋出自同一人之手,这人在书法方面的造诣确实很高,应该是特别擅长模仿董其昌的字,您不信的话看看那个‘戊’字,看看收尾那一笔的笔锋,”徐景行指着扇面和画轴题跋上的两个戊戌年的“戊”字说到。
他这么说,自然是有原因的,那个模仿者在写“戊”字收尾的时候,笔锋有一点轻微的上挑,单独看并没什么异常,毕竟那么细微的特点并不影响什么,但把两个字放在一块看,这么一对比,就显得有点扎眼了。在可以确认扇面是仿品的情况下对比着看,对画轴的鉴定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杨寿云低头再看,片刻后苦笑一声,“亏我自以为在书法上颇有成就,没想到会在自己最拿手的地方栽了这么个大跟头。”
“正常,您这应该是被人逮着缺点了,”徐景行笑道“没猜错的话,您应该很喜欢董其昌的作品?”
“可不是怎么的,以前还没什么感觉,这几年越来越喜欢,特意收集过董其昌的墨宝,没想到竟然被人下套了,还套的这么准,要不是碰到你,我还被蒙在鼓里呢,”杨寿云一脸苦涩的说道,很显然心里不好受。
也是,莫名其妙的吃了这么个大亏,谁的心里也不会好受。
要知道,董其昌的画可不便宜,真品基本上都是七位数起步的,尺寸大点,内容精点,就直奔八位数而去了。
杨寿云买这幅画的时候肯定是当真品买的,那么最少也得花掉小几百万。
小几百万对现在的徐景行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大钱,但对杨寿云来说,显然不同,别看杨寿云是国内顶尖的书法家,但是单纯的书法家并不值钱,很难将自己的作品兑换成现金,甚至连炒作的空间都没有,因为纯粹的现代书法作品实在没什么市场,以杨寿云的名气和水平,一年能有个一百来万的收入已经算不少了,这么多年下来能攒下个千八百万?
一下子扔掉小几百万出去,肯定心疼。
当然,最让杨寿云受打击的是在专业领域的惨败,堂堂书法协会会长,竟然被人用高仿的书法作品给骗了,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但是打眼吃药这种事儿算得了什么?更专业的鉴定人士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何况杨寿云这种半专业的?
这么说吧,只要在古玩行里蹚过水的人,基本上都有打眼吃药踩地雷的经历,无人可以幸免。
不同的是,有的人在踩地雷之后会被炸的粉身碎骨死无全尸,而有的人只是受点轻伤很快就会缓过劲儿来。
杨寿云就是后者,扛雷能力更强,小几百万还不至于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神级黄金手 第1101章 胡开文
第1101章 胡开文
杨寿云的抗打击能力还是挺强的,苦笑两声之后转身从柜子里又取出两个卷轴,一横轴,一立轴,尺寸都不小,其中立轴是绢本画,横轴是纸本画,相同的是画的都是山水,而且都是董其昌的款,留的也都是“董玄宰篆书朱文印”。
看到这两幅画,徐景行更加无语了,因为这两幅画同样是赝品,而且模式跟上一幅画差不多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画工都很一般,但题跋和落款等书法内容都挺逼真,显然出自同一人或者同一批人的手笔。
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杨寿云老同志吃的这么闷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是连环子母亏。
这次不用他多说什么,老杨同志自个儿研究了几分钟后就一脸灰白之色的摇了摇头,“真特么丢人,被同一批人用相同的手法相同的道具连续骗了好几次,白活了这么多年……”
看着杨寿云那憋闷又懊恼的表情,徐景行满心同情的同时又忍不住的有点想笑,毕竟这老头儿之前还一幅牛皮哄哄的模样,没想到转眼间就变成了落汤鸡。
不过笑是肯定不能笑的,不但不能笑,还得安慰“您也别太难过了,在书法方面您是专业的,但在骗人方面,人家才是专业的,人真要铁了心的骗您,您就是再专业也会上当,这年头,被骗的高智商和专业人士又不是您一个,以后留神一些就好。”
“以后?没以后了,”杨寿云摇摇头,将三幅画和一幅扇面抓起来撕吧撕吧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以后还是安安静静的写我的字好了,再也不沾这玩意儿了,坑太多,水太深,真后悔没听玉洁爸的劝告……”
徐景行还真被杨寿云的举动给小小的惊了一下,要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这么坦然的接受被骗的现实。
这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在被骗了以后,很难在第一时间接受现实,就拿古玩行里那些个买到赝品的玩家举例,如果徐景行对他们说他们手里的物件是赝品,他们的第一反应只会是质疑徐景行的鉴定结论,有素养的拿着物件就走了,没素养的会直接开怼,甚至破口大骂。
这样的例子真的多不胜举,不说私底下人们看不见的那些,光是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就有许许多多,被专家揭穿之后,那些受害者不但不肯接受现实,反而拼了命的跟专家打嘴仗,质疑专家的鉴定结果,拼命的举例子说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真的等等。
为啥?还不是不甘心,不甘心接受被骗的事实,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被骗,绝大部分是主动被骗的,赝品就在那儿摆着,是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下来的,像杨寿云这种被人设计下套被骗的人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如果他们承认自己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却是一件赝品的事实,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眼力不行、智商不行,这就如同让一个男人坦然承认自己下边不行一样,是千难万难的。
再举个例子,那些个被骗去搞传销的人,他们不知道传销不好么?他们不知道传销赚不到钱么?当然不是,其实绝大部分传销人士都清楚他们干的不是什么好事儿,之所以依然要干,无非是叫了钱了,不甘心就此离去,就跟输了钱的赌徒一样想着把本钱从别人身上捞回来。
所以说,杨寿云能如此坦然的接受被骗的现实,接受自己在专业领域被人打败的现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有几个人会果断干脆的撕掉花小几百万买来的赝品画?连一张假钞票都舍得不撕掉才是人之常情。
就算是徐景行,估计也做不到如此果断。
当然,现在的徐景行也不会吃这么大的闷亏。
撕掉那些古字画后,杨寿云果然不再谈什么古玩不古玩的了,只谈书法,末了苦笑道“本来还想着送你一幅我的珍藏来着,结果,哎,丢人了,这样吧,我这儿还有几块老墨,送你两块好了,那些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墨,但肯定是好墨。”
书法家么,天天跟笔墨打交道,自然最清楚什么样的墨才是好墨,杨寿云说是好墨,那墨就算不是老墨,品质也一定非常高。
能用一幅自己写的字换两块好墨回来,还真赚了。
当然,也只是小赚而已,因为墨锭这东西是消耗品,只有被使用掉才能将它们的价值体现出来,摆在家里收藏那是极大地浪费和无知,所以,墨锭的市场价一直不算高,就算是真正的老墨也不值多少钱,还没老宣纸值钱呢,除非纪念意义极高的墨锭才能卖出天价,比如说乾隆御制的那些顶级墨锭。
但那种纪念意义比较重的老墨锭非常稀少,一般情况下落不到杨寿云手里。
所以,估计杨寿云说的那些墨锭,应该是普通的老墨。
果不其然,杨寿云从箱子里取出来的墨锭是六块老徽墨,油烟的,正面雕着一些风景,还刻着一些填金的阴文楷体字,以及手刻的篆书印章,看图案和文字,应该是徽州的一些风景,最关键的是边款落款人是胡开文。
落款是“胡开文造”四个涂蓝阴文,还有“同治九年新安”以及“顶烟”的填金阴文。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款识可能并不会特别在意,但对喜欢墨锭或者经常使用墨锭的书家来说,这个名字却是如雷贯耳一般的存在,说他在书法圈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不算过分,因为这人是真正的制墨大师,在当时就有很多书家以能拥有一块胡开文造的墨锭为荣,到现在更是如此。
前边说过,墨锭的市场价并不算高,清代的顶级老墨,一块也就千把块钱,就算在拍卖会上也就一万块顶天了。
可有胡开文的款识就不同了,有这么个款,就能让一块老墨身价倍增,最少十倍的那种倍增。也就是说,胡开文制造的老墨,比普通的老墨要贵出十倍之多,在14年的国内某场文玩专拍会上,胡开文制造的两块人物墨就拍出了接近八十万的高价。
八十万的成交价在其他项目上可能只是中低档次的水准,但在古墨这一块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天价。
徐景行也是个舞笔弄墨的人,自然不会不知道胡开文,甚至,他也一度想买两块胡开文的墨锭回来试试手感,毕竟书法圈里的人对胡开文的墨锭推崇备至,由不得他不好奇。只是胡开文毕竟是二百年前的人物,墨锭又是消耗品,哪怕胡开文的遗墨再多,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了,所以他一直没能如愿,为此他甚至委托叶青那个小娘皮帮忙留意,但到现在都没有消息,可见胡开文的遗墨是真不多了。
可现在好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竟然在这里碰到了一整套胡开文亲手制作的墨锭,保存状况还非常之好。
更重要的是,这墨的主人要把这些墨白送给他。
好吧,所谓的交换,在他看来跟白送没什么区别,他送出去的那幅字又不值什么钱,想要的话随时都能写一大堆出来,可胡开文的墨,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因此他总有点占人家便宜的感觉,甚至悄悄的琢磨着要不只要一块或者两块?
一旁的杨寿云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见他盯着那墨锭不说话了,立刻忐忑起来,“不会又是赝品吧?”
徐景行闻言连忙摆手“不不不,这是真品,不说别的,上边刻着的几个字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虽说这些字从技术层面来讲并没有多高明,但就是有那种古朴的感觉,用套话来讲就是有时代感,嘿嘿嘿。”
杨寿云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跟着笑道“那可不是什么套话,时代感这东西在外行人眼里确实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可对咱们而言却不一样,到了一定境界都能感受到。”
“也是,跟行内人交流确实很简单,说的再玄乎,大家也能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要是跟外人说什么时代感什么意境,一准被人喷成傻子。”
“哈哈哈,这就是我不愿意上电视的原因,跟那些个外行交流太费劲儿了,说句不好听的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没办法,咱们搞的这些本来就不是什么普及性的,自然不能对那些普通人要求太高,要是人人都是行家,咱们这饭碗也就保不住了。”
“也是这个理儿,所以,那话怎么说来着?”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对,就是这话,太有道理了……”
一老一少交流的非常痛快,一句话,就是对胃口,专业方面的交流就不用提了,在非专业方面,双方的思维、三观以及层次也都在一个档次上,交流的时候要多融洽就有多融洽,一时间还真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说的俗点,就是两个人颇有成为忘年交的潜质。
说到高兴的地方,两个人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直让一旁的另外三人颇感无奈。
神级黄金手 第1099章 丑书家
聊的投机,肯定要一块吃个饭,反正杨寿云家里暂时也没别的人,老伴儿早早走了,儿女都忙着工作,只有杨玉洁一个小姑娘需要照顾。
所以到饭点的时候,五人一块下楼,在小区外面找了一家清净的粤菜馆坐下,一边轻声闲聊一边吃,这个时候聊的内容就比较杂了,总不能只顾着他们两个人痛快而忽略乐了顾安仁俞一楠以及小姑娘杨玉洁的感受。
如此一来,气氛更加和谐,毕竟在坐的除了小姑娘杨玉洁之外都是活跃气氛的好手,就算不用特意去暖场,也能把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何况三个老人本就是熟人,交流起来更加放松随意。
然而在他们快吃完的时候,一个五十来岁模样的中年人探头朝徐景行这桌瞅了瞅,然后远远的招招手:“杨老,您也在呐。”
杨寿云抬头看到对方的瞬间,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不冷不热的“嗯”了一声,然后继续低头吃饭。
而那中年人见状讪讪一笑,没有过来凑热闹,只是赔着笑道:“那您继续,不打扰您聚餐,回头再聊,”说着话,目光从徐景行几人身上扫过,然后才转身离开。
徐景行注意到杨寿云的神情,大致猜到了什么。
果然,杨寿云轻叹一声:“之前给你看的那副横轴就是从他手里收上来的。”
“要不要揭穿他?如果操作得当,甚至有机会挽回一部分的损失,”徐景行低声笑问,语气显得很轻松。
事实上,这种事情对他而言却是不算什么难题,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对方的钱全部骗过来,挽回损失什么的,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说个最简单的方式,弄一幅赝品画卖给对方,交易的时候释放一个障眼术直接从六识层面蒙蔽对方,使得对方以为那画是万中无一的真品,再然后坐等收钱就可以了,甚至于,他都不用显露自己的真面目,能让对方到死都想不明白怎么就被骗了,也不会知道是谁骗了他。
当然,他也就是这么一说,并没有心思真的帮杨寿云讨这个公道,而杨寿云显然也没有心思去找这个场子。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古玩行里就这么个规矩,一般打眼吃药踩地雷了自认倒霉就好,只能怪自个儿眼力不行经验不足。
这种陈旧的规矩在新型的商业社会中显得有些不合情理,可是古玩这东西本身就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商品,说的书面一点就是特种商品,特种商品自然有特种的规矩,就如同食物类商品一经出售概不退换一样,这古玩也是如此,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你在退还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真品给调包了,如果像普通商品那样七天包退,卖家保准亏死。
只有在情况比较特殊的时候才会算后账,但就算算后账,卖家一般也只会退一半的成交额,想全部拿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杨寿云的鉴定能力一般,但好歹也是个老首都人,算是半个行内人,还是懂那么点规矩的,自然不想给自己找那个麻烦。
徐景行见杨寿云拒绝,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将那个中年人的面容记在心里。杨寿云以后不再接触古玩这类玩意儿,可他却不同,他还想在古玩圈里混呢,万一哪天再碰到对方,最起码心里有数,知道对方是个什么货色,就算不会上当受骗也不至于在对方那儿浪费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