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好吧,他就是喜欢诸葛亮。
为此他打算以诸葛亮为主角,好好的创作一个系列,不止是人物小传那种简单的小系列,而是打算做一个大的系列,那种将诸葛亮一生都囊括进去的大系列。
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得慢慢来,很有可能在首都店开业之前都做不完,因为提到诸葛亮之后他脑子里闪过的灵感太多了,只觉得随随便便就能做上百件出来,如果再细细琢磨一番,这数量将会更多。
那么从那儿开始呢?
当然是要从躬耕南阳开始。
躬耕南阳这个画面看起来很简单,完全可以当做隐士图来做,画面中有一座山、一条小溪、一块农田、一座茅屋、一个隐士外加一个童子,嗯,反正常规意义上的隐士图就是这样的。
但他要做,当然不会随大流的这么做。
大山可已有,小溪也可以有,农田、茅屋、童子也可以有,但作为主角的隐士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而这就要考虑一下诸葛亮当时的状态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绰号说明了一切卧龙。
就在三国演义中,曹老板说过“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条龙,但只是暂时卧于南阳的茅庐中罢了,迟早会乘时而变,飞腾宇宙之间兴云吐雾。
所以徐景行要做的就是在画面中将这种虽然卧着但始终在酝酿着乘时而变的画面感。
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要如何表达出来?
当然是借助文学的表达方式了,通过对画面中的细节要素来表达这一点。
于是在他的设计中,画面变成了这个样子以一座小山加若干平整的农田为大背景,以一座干净整洁的大院子做近景,把主角诸葛亮仿制在房屋的书房内正在读书的样子,旁边还有个正打哈欠的小书童在扇扇子。
嗯,画面就是这么简单,但简单画面下的细节却需要细细琢磨。
首先,农田耕耘的整整齐齐而且看上去数量还不少,这表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不止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真的有种田,尽管可能不会是亲自动手,但足以说明他对农业非常重视,也为以后执政蜀国内政时重视农业的政策奠定基础。
其次,诸葛亮的动作,看似在读书,可细看就会发现他读的不是书,而是一副展开的地图,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副军事地图,上边有若干关卡、山川水流地形走势,如果再细看,就会发现地图上的山水地形跟蜀中一带非常相似,这也正好表明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战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再次,诸葛亮的书桌上立着一支蜡烛,而且是点亮状态,虽然在玉雕作品中没办法清晰的表达出黑夜与灯火这两种跟色调紧密相关的要素,但只要刻画出火苗的轮廓就足以表明一切,告诉大家诸葛亮这是在秉烛夜读,暗示诸葛亮就算是在隐居状态也非常刻苦。
最后,打着哈欠扇扇子的书童。一般隐士图中的书童基本上跟路边的石头小溪一样是个点缀物,可有可无,也可以是任何形态,但在这里,通过对书童动作、神态的刻画,来告诉读者天很热、天很晚这两个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要素,以此来反衬诸葛亮的刻苦。
看明白这些要点之后,就会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卧龙”了。
卧龙首先是一条龙,是迟早要乘时而变飞腾与宇宙之间兴云吐雾,不会一直卧下去;其次,就算是卧龙,卧着的时候也不是在打盹,而是时刻准备的乘时而变,为自己飞腾宇宙之间积蓄力量。
对应在诸葛亮身上,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有大才,而且是不甘平凡的,绝对不会甘心于做个耕田的农夫,也不是纯粹的隐士,就是一条龙,一条随时想着飞腾与宇宙之间的巨龙,等的是明主,更是一个时机。
说实话刘备虽然算得上是个明主,但却不是最佳选择,最起码孙权和曹老板都不比刘备差,实力比刘备更强。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做主公呢?
因为刘备可以为诸葛亮更更广更远的飞腾空间。
说白了,就是在刘备手下,诸葛亮能做的事儿更多,可以发挥出百分百的实力。如果在曹老板或者孙权手下,诸葛亮要么做个郭嘉那样负责出谋划策但不掌握实权的军师,要么像荀彧那样只负责内政,不可能军政大权一把抓,更不会被托孤。
但诸葛亮又不是那种他贪恋权势或者富贵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他是一条龙,迟早会腾飞的,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让他尽情兴云吐雾的机会。
刘备则是那个机会。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能理解诸葛亮在蜀国时期的所作所为,也就能彻底理解诸葛亮这个人以及这类人的所思所想。
神级黄金手 第1362章 诫子书
第1362章 诫子书
当然,徐景行绝不是说诸葛亮是完人,只是说诸葛亮这类人都是有大理想大报复的,是不甘于蝇营狗苟的,这种人在整个历史上都不多见,但每一个都是真正的人杰。手机端 m.vodtw.la
可以不喜欢这样的人,但他们也确实值得每一个普罗大众钦佩。
所以在雕诸葛亮系列的时候,徐景行格外的用心。
除了躬耕南阳、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白帝托孤等系列外,他还将诸葛亮的几篇名著全部雕了出来。
其中最为经典的《诫子书》被他雕在一柄用羊脂玉雕刻而成的羽扇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八十六个字,字字珠玑,徐景行雕的格外用心,把每个字当成人生中最后一个字去雕琢,耗时三个半小时才完成,这样的速度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慢的了。
至于字体,它用的是正楷,一笔一划端正无比,字体结构、笔锋笔势全都严正端庄,宛若诸葛亮这一生。
完成后,他几乎脱力,在椅子上做了好大一会儿才缓过来。
这一点也不夸张,而是真的差点耗尽精力。
没办法,他太喜欢这篇《诫子书》了,在初学书法时就经常描摹,后来也经常用各种字体来书写这篇短文,到现在为止,他的书房里还挂着这样一幅立轴,当然是他亲自书写的,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作品了,他的水平也就那样,不过是在他父亲的指点下完成的,是他当时最满意的一幅字,特意装裱起来挂在卧室里的。
这么多年,家里很多家具、装饰品都换了,连房子也换了,唯独这一幅字没有换。
这篇文章的文学水平不必多说,在中外整个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家训类文学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不光文字精炼,这些文字体现出来的思想和观点直到现在依然一点都不落后。而且通篇只说为人,不掺杂一丝一毫的其他因素,这点尤为难得。
更加难得的是这一片《诫子书》完全是诸葛亮本人一生的缩写,文章中的种种,诸葛亮都做到了,或者说,诸葛亮就是那样一个人,完全是以这个为标准而活的。
喜欢教育人的人很多,但能够以身作则的人却不太多,而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居多。
但诸葛亮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以身作则”这四个字。
当然,做人和做学问是一回事儿,参政、治军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一点诸葛亮看的很清楚,所以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只说如何修身如何治学,而一点也没有涉及政治、军事等内容,跟其他一些家书完全不同,甚至连“耕读传家”这一类治家类思想都没有涉及,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完全当得起“不世奇才”这个赞语,看的非常通透,看的也非常长远。
这么一对比,历史上其他一些家训就要第一次层次了,很多家训着重提及的不是其他,反而是传家、治家类内容,也有为人处世一类的内容,甚至有一些专门写勾心斗角甚至参政谋国之类的思想,其中只有少部分提及了个人问题。
所以徐景行一直以为,哪怕诸葛亮没有其他才能,只凭这么一篇“诫子书”也能成为整个华夏历史上最令人钦佩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诫子书》,一部分知道《诫子书》的也是只知其名二部知其文,很少有人专门读过甚至背诵过全文。但是,满世界都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类的书法作品,甚至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干脆就把《诫子书》中的一部分拿过来当做家训。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片《诫子书》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这块土地上的思想风潮,如果搁在春秋战国时期,凭借这么一篇文章,诸葛亮就有资格被称之为“诸葛子”。
徐景行这前半辈子,就是按照《诫子书》来学习和修身的,虽然他的成就和能力距离诸葛亮还非常非常远。
也就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内心的崇拜之情。
好吧,就当他是个追星族,跟现在的粉丝们给爱豆刷榜买广告屏庆生送礼物接机一个性质。
嗯,真没什么区别,也没什么高低之分,就是喜欢的爱豆一个还活着,一个已经死了几千年而已。
当然,给爱豆做的纪念品,质量自然是没的说。
这么说吧,这件羊脂玉雕《诫子书》羽扇是他这半年里创作出来的最有分量的一件作品,从雕工到材质都无可挑剔,最关键的是这件羽扇的本相非常罕见,是《诫子书》全文,是由全文八十七个文字组合起来的。
他感受了一下,这八十七个文字的效果很特殊,能给他一种宁静平和的感受,颇有些心静自然凉的味道,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上他的思维速度,更能补充精神方面的损耗,虽然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对普通人而言,就是难得的宝贝了。
这功能,简直跟传说中的一些个法宝没多大区别了,虽然功能没那么直接,但对普通人的帮助还是非常的。
加入把这柄羽扇送给某个考研狗,就算不能提升被录取的成功率,也能少掉几根头发,不至于因为精疲力尽而变成秃子。
可惜,这样的功能在镜头前无法展示,他也不方便直接说出来。
所以他直播间的观众只是看到他的工作速度忽然变慢很多,并不知道具体内情。
“徐神什么情况?忽然萎了?”
“不会是生病了吧?徐神,赶紧休息一下。”
“看着有点吓人,到最后豆大的汗珠噗噗的往下滴。”
“这是透支的迹象啊,娜娜哥是不是又熬夜干活儿了?”
“是被吸干了吧,这几天身边的美女又多了好几个。”
“只有我觉得徐神这是心力消耗过度的表现吗?”
“应该是这只扇子的缘故?可这扇子看起来没什么难度啊?”
“哎,还真别说,这扇子看起来是有点特别的感觉,只是不好形容,怎么说呢,那些字特别有神韵。”
“楼上的孤陋寡闻了吧,徐神的作品,哪一件不是神韵非凡?用得着你说?”
“徐神,快去医院看看吧,有些病很危险,你又天天熬夜,万一……”
“就是,现在猝死的那么多。”
“说徐神可能会猝死的怕是不知道徐神那变态的身体素质吧?我前几天翻了翻小娜娜发的短视频和早起的直播视频,徐神能在大海中一口气游那么远那么久,还特么是潜泳,那数据说出来都没人相信。”
“李小龙的身体素质也很强啊,不还一样……”
“呵呵,那情况能一样么?”
好吧,人一多,楼歪的就很快。
徐景行看着弹幕喝了几口水休息一会儿就换过进来了,笑道“我很好,就是精神消耗有点大。”
有皇帝问“做这件羽扇累的吗?这件羽扇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笑笑答道“没什么特别的,我就是特喜欢《诫子书》,所以做的时候特别用心,是全身心投入进去的那种,所以精力和体力消耗比较大,缓一缓就好。”
“卧槽,这还不特殊?我可听人说了,艺术家们在搞创作的时候,一旦全身心投入进去,做出来的肯定是精品,徐神,开个价,这羽扇多少钱?”
好吧,能开的起皇帝贵族的都是有钱人,少了不敢说,九位数的身家肯定是有的,如果只是一个区区百万富翁,肯定舍不得每年花一百多万只为在某个主播的直播间里做个贵族,尤其是这个主播是徐景行。
徐景行是个男的,还没什么才艺,只能做做雕刻,投再多钱进来也没机会睡,不是真喜欢雕刻这项技艺谁开皇帝贵族啊?随便开个低等级的意思一下就很不错了。
所以在他直播间里开皇帝贵族的那肯定是真正的土豪,不是那种别有用心的伪土豪。
也因此才有人敢在直播间里问价。
要知道这这一件羊脂玉雕《诫子书》羽扇摆件的块头可不小,是253408尺寸的,跟真正的羽毛扇差不多大小,虽然厚度只有08,但料价也在八位数上,加上工钱,市场价怎么得也在五千万之上,要是没点财力哪里敢问价?普通人吓都吓坏了好么。
如果让对方知道这柄羽扇不止是料和工值钱,还有那么特殊的功能,可能也不敢问价。
当然,就算对方问价,就算对方真买得起,他也会好好考虑一下要不要卖,因为他有收藏这一把扇子的打算。
手艺人么,虽然也是卖艺的,可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自个儿收藏起来也很正常。
只是到底要不要真的留着自己把玩,他多少还是有点犹豫。
神级黄金手 第1363章 《出师表》
第1363章 《出师表》
徐景行很少专门收藏自己的作品,他卧室里小时候写的那一篇《诫子书》是唯一一件被他看的很重的作品,家里也有他其他作品,但主要是充数的装饰品和家具这种实用品,并非为了收藏。
这柄羽扇是他作品中第一件能让他生起强烈的收藏欲望的存在,所以他很想收藏。
可是吧,这么一件极品雕件好不容易雕刻出来了不卖留着自己把玩,感觉又有点不太厚道,这样的好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才对。
算了,放到店里当镇店之宝吧,标个超高价让店里的顾客知道它的存在但又能留在自己手边,什么时候后悔了再收回来,不至于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
嗯,就这么定了。
有了主意之后他再次拒绝了那位皇帝贵宾想要购买这柄羽扇的请求,并且笑道:“这柄羽扇是我预定的镇店之宝,真不卖,到时候我会标个超高价摆在店里,哥们,真不好意思了,要是实在想看,等开业时我给你发个请帖,到时候过来凑个热闹。”
皇帝贵宾都是有钱人,勉强能成为他的客户,发个请帖就当是回报这些观众好了。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他的影响力,他这话一出口,一众贵宾甚至包括普通观众也来劲儿了。
“徐神徐神,求请帖。”
“娜娜哥私信个地址,到时候我会拉个大大的横幅给你庆祝。”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徐神不能歧视穷人呐,我也要请帖。”
“呜呜呜好羡慕皇帝贵族们。”
“一视同仁,徐神要一视同仁呐,我也是皇帝贵族,虽然只是一个月的。”
好吧,其实开一个月皇帝贵族的才是真爱,因为一个月也要十多万,而只开一个月的这些人在经济状况上肯定不如那些直接开年费的真土豪,说不定这十几万就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呢。
就跟普通工薪阶层花十万块买辆小轿车的分量和首富之子花一千万买辆跑车之间的区别。别看一千万很多,但在首富之子眼里的分量还真没有普通人家眼里的十万块重。
所谓的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惜,他虽然挺感动,可是这样的例子不能开,因为他这里的贵族太多了,光皇帝级别的就已经有十六个了,加上其他月费过万的贵族,少说也有二三百号人。
他一旦松口,其他人也会一拥而上跟他要请帖,他是给还是不给呢?
当然不能给,真有给了,他的开业典礼就全毁了,到时候全是各地来的直播间观众,闹哄哄的成什么样子?
而且开业的时候会有很多重量级嘉宾到场,人一多,安全问题也不容易保障。
所以他只能十动然拒。
并且敢接结束这个话题,开始设计下一件雕件。
下一件依然是诸葛亮题材的,依然是雕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然是《出师表》。
不过这次他没有在载体上做什么文章,而是老老实实的刮了几块玉简,用精致的小楷字将《出师表》全文刻了上去,然后还用让李林燕专门没买来的精编牛皮绳将那些玉简串起来,然后如同竹简一样卷成两卷。
《出师表》也是一片文学含金量很高的作品,里面的经典句子也非常多,而且其中的奋发昂扬之气更是令人心折。
至于《后出师表》有人说是伪作,但那只是有所争议而已,并没有确切的证据,相反,前后《出师表》在文学造诣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连说话语气都没变,甚至于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气神儿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因为时局的发展对蜀国不利,所以多了些悲观但很现实的看法,不足以为证。
至于赵云的生卒年这个证据,其实更算不得什么证据了,因为双方观点中关于赵云的卒年也就差一年,一个说是229年,一个说是228年,但考虑到后《出师表》是228年十一月所作,而《三国志》记载赵云是229年死亡,相互之间只有区区一个月的误差,以三国时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来看,一个月的误差根本不算误差好么。
而且可能正是因为赵云这员老将的死亡,才让诸葛亮对蜀国复兴汉室大业的未来产生了些许悲观情绪,也才有了后《出师表》中被人当做证据的悲观语气。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能说得通了?
反正徐景行坚定认为前后《出师表》都是诸葛亮的作品。
也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将后《出师表》也收录进来,不为别的,只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诸葛亮是真正用自己一生来阐述这八个字的人中豪杰,这透骨而出冲天而起的豪迈之气足以闪耀万古。
好吧,其实刻字是最无聊的工作,徐景行做的时候有点无聊,观众看的也有点无聊,因为观赏性真不高,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到其中的亮点,就算他的字刻的再漂亮,普通观众也分辨不出来,只会认为是他的正常水准。
当然,他复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是有私心的,就是想满足一下他这个小迷弟的虚荣心,借机给偶像做个宣传,顺带着赚点钱。至于赚多赚少,他真没奢望能卖出如同其他山子摆件、人物故事摆件一样的价格,不现实,真不现实。
现实是字比画要便宜,除非是那些顶级书法家的字才会卖出大价钱,一般书法家的一幅字能卖到六位数就算非常高了,大部分也就五位数的样子。
所以哪怕他这些文字是雕在极品羊脂玉上的,但市场价跟其他题材的玉件相比还是会稍微低一些,市场反响可能也会稍微差一些。
当然,文字类的内容也就这么几件而已,他想做太多也没有那么多素材。
所以他很快就回转正途,继续做人物故事类的雕件。
诸葛亮结束后之后是赵云,然后是其他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尤其是曹老板,那可是一位相当有魅力也有能力的君主,虽然自己终生没有称帝,可死后却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所以也能算是帝王中的一员。
而曹老板在历史这么多封建帝王中,各方面的能力应该能排到前十,尤其是文学造诣,更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但就算如此,杨磊也没有专门给曹老板做文学集锦,而是将曹老板的作品以定场诗或者题跋的形式刻写在雕件上,比如说其中一幅人物山子摆件,刻画的就是曹老板东临碣石的画面。
画面上的曹老板骑在马上站在悬崖边上直面扑空而起的巨狼神情凝重,而在身后坐在背景的一块石壁上则用隶书刻着《观沧海》一文,画面和文字结合的非常好,将曹老板当时的心情和气度刻画的淋漓尽致。
两天后,三国系列基本完工,开始水浒系列。
水浒系列要简单的多,因为水浒中的人物形象相对比较简单,个性比较鲜明,这种艺术形象非常突出的人物格外的好创作,只要把握好这些人物原本就有的设定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细节方面的问题。
而且水浒系列跟历史没太大的关系,没有三国系列那样的厚重感,偏艺术性和故事性居多,反倒是能够将文学和雕刻艺术更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不会引起什么争论。
如果是三国系列,每个人物可能都有好几面,有演义中的一面,也有历史中的一面,还有野史中的一面,同时对民族、对君主也各有不同的面,所以很难将那种复杂的感觉完全刻画出来,只能选择其中一面或者两面进行创作。
而水浒就好多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小说人物,原著都给出了权威的设定,会省事儿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