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所以整个水浒系列,他同样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工了,其中这一系列有一个小的系列,是用一百零八枚拇指肚大小的籽料雕刻而成的,内容正是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像。
这些人物像完全是徐景行根据他对这些人物的理解进行创作的,用的还是单阴线画法,但画工相当精致,将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形象、动作、神态以及个性特点都刻画出来了。
除了这一百单八将的合集外,剩下的就是一些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比如说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山神庙等等。
好吧,徐景行能看得上的水浒人物也就这么区区几个,其中适合进行二次创作的故事和画面就更少了,因为除了这几个故事外,剩下的不是杀人就是被杀,血淋淋的实在不合适搬上荧屏。
但就算只有几个故事可以利用,他也能做的很好。
再加上水浒系列人物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这个系列的雕件一完工就被一个皇帝贵族给预定了,而他也答应了。
因为这一个系列的雕件都是普通雕件,虽然玉料很好,雕工也非常精美,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就是很单纯的遇到作品,他给的定位就是变现用的。
所以当那个观众出价到一个亿之后他也就不再坚持,只是让对方在店铺开业时到首都来一趟,到时候再做交易。
神级黄金手
神级黄金手





神级黄金手 第1364章 马一角
第1364章 马一角
三国水浒系列做完,四大名著就剩下《红楼梦》和《西游记》了。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相较于三国和水浒这这两本一本偏历史,一本偏侠义的明珠,《红楼梦》和《西游记》就非常值得细细品味了,尤其是《红楼梦》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有王朝兴衰,也有家族明灭,更有爱情、婚姻、历史、人文、建筑、美食等等许许多多的细节。
徐景行感觉就算给他一辈子,也很难将《红楼梦》一书中的知识研究透彻。
至于《西游记》,咋看就是一本仙侠甚至偏玄幻的荒诞,可里面的内容同样值得琢磨,尤其是那些文字,有太多有意思的地方。
当然,徐景行不是学者,研究这些个东西也只是阅读时随带着胡思乱想一通罢了。
最他来说,这两本名著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太多太多故事和画面可以搬到他的作品上。
如果真要把这两本书上比较著名的故事全部雕刻成雕件,那么他觉得至少得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且他得天天干活儿一点不能偷懒才能完成。
尤其是《红楼梦》,这本书读的次数越多,他就觉得这书里的故事越多,不只是用文字清晰讲诉出来的故事,还有那些文字没有讲诉的“留白”。因此,他很赞同一些红学家的说法,说《红楼梦》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反而是那些“留白”,越琢磨越有意思。
什么叫留白?
就是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法,比如说在绘画领域,很多画家就喜欢大片大片的留白,一大张画纸上只有些许笔墨,剩下的是大片空白,那些空白就叫留白。
在徐景行的印象中,留白技巧用的最好的一幅画是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取义于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诗写的非常好,意境之高远可以称得上是震铄古今。
然而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却也丝毫不差,一幅画中只有寥寥笔墨,一只小船一个穿着蓑衣的老翁以及几道水波纹,剩下的画面就就是大片空白。
可最美最动人的意境却也在那些大片大片的空白中,将《江雪》一诗的全部意境都融入到那大片的空白中,将一个“独”字以留白的技法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马远的绰号“马一角”也是这么来的。
所以不客气的说,在对留白技法的使用方面,马远的造诣是非常高的。
然而留白技法不只可以应用于绘画中,在书法、文学等领域也可以使用,而文学领域中刘留白技巧用的好的,曹雪芹当有一席之地,因为《红楼梦》中确确实实有太多故事在笔墨之外,这些留白的内容从政治到军事、民生以及贾府的里里外外,甚至包括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问题是要将那些文字之外的故事以雕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有点难度了。
好吧,不是有点难度,是非常难。
就算是徐景行,也只能先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始,像什么宝黛初见、黛玉葬花等等,然后才是层次相对较深的那些。
当然,做雕刻么,太悲或者太讨人嫌的故事肯定不能做,做出来只会给人添堵,就算里面有什么龌龊,也不能直截了当的雕出来,只能以相对隐晦的笔法稍微提点一下。
比如说“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故事,喜庆吧?特喜庆,刘姥姥一个乡下来的老婆子将贾府上上下下都逗的开开心心的,差不多是整本《红楼梦》中读起来最轻松也最惹人发笑的一段,但细细琢磨却又能发现,在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上,贾府上上下下几乎每个人都不一样。
而刘姥姥本人同样不简单,那小丑一样的作态明显是故意的,而且尺寸把握的非常好,言语之间虽然多有粗鄙,却一点不惹人烦。
一般人能做到这点?
做不到,就算是现代人,大部分也做不到,但刘姥姥做到了,这老太太在把握人心察言观色方面绝对坐的上“红楼第一”这个宝座,甚至于在古今中外那么多文学形象中,刘姥姥这个形象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当然,这是作者塑造的好。
那么徐景行如何将刘姥姥在这方面的能耐以及贾府众人对刘姥姥的态度都刻画出来呢?
想想都头疼。
怎么办?当然是向网友们求助了。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他这儿的网友可不止三人,三百万人都有了。
“徐神你这是为难我们这些大文盲!”
“卧槽,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竟然问我们?你都不知道我们能知道?”
“……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好爽!”
“原来徐神也有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哈哈哈哈哈。”
“都在等什么?笑啊,哈哈哈哈哈。”
“你们这一群幸灾乐祸的家伙,太可恶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很想回答,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啊哈哈哈哈哈。”
“一群傻子,傻笑什么?哈哈哈哈哈。”
“不是,你们就每一个人愿意正经回答吗?这可是得到徐神奖励的好机会啊。”
“虽然很想要徐神的奖品,但我连《红楼梦》电视剧都没看过。”
“陛下,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我倒是觉得有个画面比较经典,就是一大家子人宴请刘姥姥吃饭的时候。”
“哎,别说,还真是,饭桌上确实最能体现人情世故了,一举一动都有太多可琢磨的地方。”
好吧,还是有人能说到重点上,但徐景行作为一个熟读红楼好多遍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被众人宴请的经典画面,“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经典语录就是刘姥姥在这顿宴席上说出来的,一句话将大观园的众人逗的开怀大笑。
原著怎么讲来着?
“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ot心肝ot,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
瞧瞧这一通笑的,姿势动作神态各不相同,光是把这些个画面刻画出来就能成为一幅非常经典的作品,因为这简简单单的几百字里就囊括了整整十个人,这十个人发笑时的工作神态却又完全不同。
再加上饭桌上的菜式、使用的餐具桌椅以及各人的穿戴还有作为背景的建筑都值得给个特写。
如果将这些细节全部刻画出来,全是全了,但主题却难免会有点散,可是忽略掉任何一部分又都不太想那么回事儿。
所以徐景行感觉很矛盾。
不过就在这时他看到一条弹幕“徐神,抓住重点啊,重点不是菜,不是建筑,甚至不是大观园的众人,而是贾府的兴衰啊,只要抓住这个点,其他细节全是点缀,点缀越多,主要点就卖的越深,这感觉不就一下子出来了?”
徐景行眼睛一亮,急忙找到那个观众的id“这位叫‘大汉骁骑校尉刘’的朋友说的有道理,不过可不可以讲的更细致一些?”
那网友被点名,顿时激动了,先发了一句“卧槽,真被点名了,”然后才道“主播,贾府的兴衰是红楼的主线之一,甚至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几乎文中的所有人都在绕着这条线而奔忙,刘姥姥这个小人物虽然不起眼但在这条线上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先不说后来救巧姐的事儿,光是两次进大观园就从吃穿用度等方面反映了贾府的兴盛程度。”
不得不说,那位大汉骁骑校尉刘对《红楼梦》确实有研究,完全不用查资料就能将书中的内容信手拈来,虽然解读的层次没有一些红学家那么深,但也远超一般读者,而且解读的观点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很是难得。
在加上威信好友之后,两个人聊的更欢,颇有惺惺相惜之感,然后才了解到这位只是一个普通乡镇中学的语文老师,只是平时喜欢读书而已。
交流过后,徐景行笑道“老刘,给个地址,送你一份大礼。”
“这个就不用了吧,别把我当普通观众啊,我只是喜欢一切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不然也不会看你直播,而且我说的那些东西也多是拾人牙慧,没什么了不起。”
“话是这么说,但毕竟给了我思路,而这思路是要拿来卖钱的,我必须有所表示,不然的话以后都不敢在直播间里向你们求助了。”
“那,好吧,多谢多谢。”
“不用客气,关于礼物容我先卖个关子,等你收到就知道是什么了,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哈哈。”
“那我就在学校里等着了,”老刘就住在学校里,所以留的是学校的地址。
结束跟老刘的交流,徐景行开始忙活起来。




神级黄金手 第1365章 桐剪秋风
第1365章桐剪秋风
要说,徐景行就想不到老刘说的那些吗?
当然不是。
他虽然不是什么红学家,但熟读红楼好多遍,怎么可能连红楼的主线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不知道?
只是一时间想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了而已,现在老刘不过是帮他做了个取舍而已。
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是帮助,值得送老刘一份礼物。
至于送老刘的礼物到底是什么,估计老刘到时候会被吓一跳。
徐景行嘿嘿偷笑两声,开始动手。
这是个大活儿,所以他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充足,从选料到构图都很仔细,是他从业几年来最最仔细的一次之一,光是做人物设计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在纸上勾勾画画忙碌很久才算定稿。
是的,人物设计。
尽管他觉得87版红楼梦的选角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借鉴,但总有点不甘心,而且电视剧中的人物跟曹雪芹本人刻画的人物始终有所差别,只不过人们习惯了老版红楼梦中的那些角色形象,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已,并不是说选角和服装道具化妆就很完美了。
相反,研究过的都清楚,老版红楼虽然非常出色,但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一些角色跟书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当然,主角们肯定是大差不离的。
可惜杨磊真没打算借鉴老版红楼梦的那些演员形象,而是根据自己对这本小说的理解进行设计,从个人形象到服装、道具、建筑甚至面容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
好在他做的是玉雕作品,而且是这种面积较小但人物相对较多的作品,人物面容表情不是重点,所以不用他捏脸,把动作神态以及服装头饰这些设计好就行。
而以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活儿并不是很难。
要是换个人来做,估计得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毕竟这活儿太繁复,而且对知识的广面要求较高,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得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出了差错都不知道出在哪儿。
但仅仅是设计人物形象就用了这么长时间,加上道具、建筑等细节的设计以及整体布局、细节刻画等流程走下来,足足用了两天时间,如果换做平时,两天时间足够他雕好多件玉件出来了,哪里会有这么费劲儿。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他完成图纸的设计之后,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有了一定的突破,脑子里多了很多在之前从没有过的思路和想法,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的能力确实要比之前更上一个台阶,因为这是他设计过的心理活动最复杂的一幅作品。
红楼梦本来就有太多太多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细细琢磨一下每个人都是一条线,但每个人的这一条线都跟整本书的主线息息相关,就如同毛细血管与大动脉之间的关系。
所以读红楼梦也是一项揣摩人心的活动,能读通红楼梦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也一定不会太差,对人心的把握也是如此。
而徐景行在做设计的时候又原汁原味的将原作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添加进去,这么大工作量下来,有所进步也是正常的。
有了设计图,动手下刀也就没那么难了。
两个小时后,一件快餐杯大小的羊脂玉人物雕件新鲜出炉。
这雕件主要以高浮雕为主,同时辅以精致的透雕和镂雕,跟常规的玉石摆件看起来没什么差别。背景就是一套有溪水环绕、梧桐与芭蕉掩映的大院子,而主角们则在院子正中央的大厅里,而人物包括贾母刘姥姥以及一众丫鬟婆子总共十四个人。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讲究,这院子是徐景行按照书中描写尽可能还原出来的。
书中写到,这顿宴席的地点位于秋爽斋内的晓翠堂,这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不但院子里种着大量的梧桐和芭蕉,更临近沁芳溪,是个难得的幽静之所,虽然在书中出场次数寥寥无几,但名气也不小。
只是哪怕在电视剧中,导演也没有对着秋爽斋做太多的描写,所以这真是徐景行根据说中描写刻画的,在尽可能复原书中细节的同时还把清代建筑特色融入进去,使得这看起来很常见的背景刻画都格外的真实。
如果有人想研究秋爽斋,不用查找什么资料,看看这幅设计图就足够了。
为了保险,他还发了个图片给连云海老爷子,让老爷子帮忙把关,得到老爷子的肯定之后这才定稿,可信度比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资料高的多。
不但如此,院子的游廊如何走向,什么地方该有垂花门,梧桐应该种在哪里、芭蕉应该种在哪里、该种多少、还有没有别的装饰物之外的细节,他都考虑进去。
甚至还考虑到了风水以及民俗习惯问题,比如说北方建筑中最常见的一个习惯,正厅与大门不能在一条中轴线上,多多少少都要错开几分,这个习惯到现在为止在农村还保留着。
要说在作品中,这样的细节根本没人在意,就算在意,一般人也计算不出来,大部分雕刻师或者画家在进行创作时几乎不会在意这样的细节。
但他却硬是用尺子仔细量过之后才定下中轴线的位置。
至于其他细节就更多了,像是朝向、植物向阳性、生长习惯、季节、阴影等等都计算在内了。
不客气的说,他的作品能这么受欢迎,除了种种神奇功效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他不知道的常识也就罢了,既然知道,就一定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哪怕读者完全不在意都没关系,他尽心尽力就好。
除了细节,就是整体布局了。
说布局,自然得说背景,这件作品的背景是秋爽斋晓翠堂,但大背景是贾府,秋爽斋只是贾府内的一个院子,而晓翠堂只是秋爽斋内的一个不怎么常用的大厅,也就是说区区“背景”两个字,却有三层空间。
一层是贾府大院,这个不用全部雕刻出来,但可以通过四面的出廊和一条蜿蜒而过的沁芳溪从侧面表达这一点,用垂花门和小溪做封口,一动一静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是秋爽斋这个大院子,当然,不能少了门上的牌匾,不过秋爽斋门口的牌匾是“桐剪秋风”,这是书中写到的。
这个大院子里有梧桐、芭蕉、假山、小亭子、花圃等等点缀物做点缀,不至于让硕大的院子看起来显得空旷。
第二层就是院子正中央的晓翠堂。
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厅是很讲究的,台阶到门内之间也别有天地,最起码有一道两米宽的游廊,越有钱,这游廊可能就越宽,虽然是有限制的,但总比一般人家的游廊要宽上那么几分。
而在游廊这个衔接院子和门内的游廊上,同样是一层空间,这里的雕梁画栋桁架斗拱柱头铺作月梁牛腿等建筑构件都各有精彩,或雕“五福”“福寿”“仙鹤”“兰芝”等吉祥画面,或绘“八仙”“寿星”“仙鹿”“王母”等图案,总之各有各的讲究,越是富贵人家就越讲究。
不但这些死物有讲究,活人同样有讲究,大户人家在这里招待客人或者吃饭的之后,肯定有丫鬟婆子在这里小心伺候着,少则一两人,多则五六人。
徐景行没有在这里安置太多的丫鬟婆子,只是一左一右放了一个丫鬟一个婆子,毕竟在原著中没有描写这点,他想放几个就放几个,看起来合情合理就行。
所以他只放了两个,但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也不是说随便放这儿就可以了,这种大场面里,每个人物都是有作用的。所以在他的设计中,门口这一个婆子一个丫鬟也在笑,但笑的幅度不大,而且是躲在门外屋内人看不到的墙后凑一块笑,还有交头接耳的迹象,只是因为面朝内,所以看不到面孔。
这就是第二层的景象,从院子纯粹的写景引入人物,虽然只是两个丫鬟婆子,但已经解开了一点点主题:笑。
过了这一层就是第三层,也是最后一层,晓翠堂的大厅。
这晓翠堂的大厅可就有讲究了,为什么?因为书中有重点描写。
为什么会重点描写这个出场次数并不多的院子呢?因为这里是探春居住的地方,人探春再怎么没存在感,那也是十二金钗之一,贾家大小姐之一,身份在那儿摆着,住的地方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在书中写到“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也就是说秋爽斋这个院子里的三间屋子是连通的,大厅和卧室只是用屏风之类的物件简单挡了一下。
然后在这个三间连通的大屋子里有“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这张大案子上摆着“各种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树林一般的毛笔”,另一边有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花囊内插着镶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更挂着米襄阳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对联。
神级黄金手
神级黄金手




神级黄金手 第1366章 烟雨
第1366章 烟雨图
米襄阳是谁?
米芾,历史上排的上号的书法大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在宋代就是“集古法之大成者”。手机端
颜鲁公是谁?
颜真卿,这一位的书法水平在历史上更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创造的颜体字几乎是每个书法练习者都要习练的,完全当得起“万世之师”这个称号,只要书法一道不灭,颜真卿这三个字就不会被人遗忘,如同一块金光闪闪的丰碑顶天立地的永远立在天地之间。
贾探春这么一个并不是很受待见的贾府庶女的家里都能挂上这两位的作品做装饰品,可见贾府之富贵。
除此之外,像什么汝窑花囊、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树林般的毛笔、花梨木的大案等等物件无不表明贾家财力之丰厚,宝砚都是论数十方来计算的。
而且这只是一个贾探春的房间,贾探春什么人?赵姨娘的女儿,妥妥的庶女一个,虽然是在贾母身边养大的,可庶女就是庶女,庶女的待遇再好也不可能比正儿八经的嫡女好,吃穿用度也肯定有所差别。
所以说“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这句话真不是吹的,而是实打实的富贵。
当然,徐景行在这里不是探讨贾家到底多有钱,说这些细节,只是因为这些细节会出现在他刻画的画面中。
没错,他就是要把书里出现过的细节尽可能的融入到他所设计的画面中。
除了这些书中出现过的物件,连书中没有描述的,他也没忽略,像是门楣窗户棱这些细节,该用什么样的结构、该用什么样的尺寸比例、该用什么形状的地砖等等,他都做过仔细的研究。
如果只看被当做背景的建筑,这完全就是一个小的古建筑模型,风格像极了他之前创作的界画,每一个线条每一寸空间都尽可能的贴近现实。
没办法,《红楼梦》这一本书就是这样的风格,看似飘渺虚幻,实则写的都是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的内容,一本书几乎写尽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虽说主要以贾家这样的勋贵人家为主,可描写社会底层细节的内容也不少,甚至更多。
1...404405406407408...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