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不但不嫌烦,还很开心。
因为安心的提问都问在了关键的点子上,一看就是很用心思考的结果。
而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因为安心从没接触过篆刻,他也是第一次给安心讲这些东西。
第一次讲课就有这么好的效果,他不开心才怪呢。
为此,他甚至讲的比较深入了一些,讲了不少九叠篆之外的章法。
一边讲,一边画,不到半个小时里他画出了七八张设计图,全是九叠篆,但同样是九叠篆,布局还是有所差别的,每个字的笔画叠层以及大小、位置都有所差别,甚至还有朱文版和白文版的。
所谓朱文版就是印在纸上的印文是以红色为主,对应在印面上,文字线条是需要凸出印面的。
而白文印则恰好相反,印在纸面上的文字和图案是空白的,对应在印面上,那些线条自然需要凹进去。
两种刻法各有优劣,不过在雕刻线条相对密集的印文时,一般来说以朱文印为主,因为朱文印只需要进行单线条的印刻,工作量小,雕刻难度低,同时还节省空间,在印面上施加尽可能少的刀工从而提升印石的强度。
当然,朱、白两种刻法各有优劣,而且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存在,是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枚印章上的,只是那需要更高明的章法和刀法。
徐景行画的这几张草稿中,就有类似的尝试,这在篆刻业内称之为“朱白法”,是一种普遍但艺术效果很强的章法,能与很多章法合用,比如说在最常见的对称布局中加入朱白法,对称的两半画面一朱一白,简简单单的就能表现出很出色的艺术渲染里,极大的提升视觉美感。
除了这种最简单的使用方法外,还有很多高级使用技巧。
只是现在,这些复杂的技巧都不太能用得上,他画出来只是给安心做个演示而已。
实际上,现在能派的上用场的章法,就是最简单也最朴素的白文九叠篆,因为字数太多,线条太密集。
但就算如此,要把十四个字安排的条理清楚也挺难,不光要把简体字转化成篆字,更要转化成九叠篆所需要的那种笔画延长且弯曲层叠的模式。
他画的几张草图中,层数最多的一张里总共有二十二层横线,如果换成不认识篆字的人来看,完全就是鬼画符一般的存在,画面里几乎全是横线,密密麻麻的充斥着一整个方形边框。
当然,也有层数较少的,“只有”十五层。
但字的笔画就那么多,不管再怎么变,都是那十四个字,都要把整个方框撑满,而且要撑出那种简单直白但又很有威严感的视觉效果。
正常的字体肯定没有那么多横笔,肯定撑不起来,但九叠篆的精髓就在于对笔画的调整,在九叠篆中,只有横竖两种笔画,除了竖笔外,剩下的笔画几乎全部可以变化成横笔,带弯折的笔画自然会转化成横笔之间的折叠,如此一来,甭管再怎么复杂的字体,都可以用横和竖来代替,再加上适当的延长,这层层叠叠的九叠篆就有了。





神级黄金手 第1506章 好
第1506章 好
九叠篆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其实那些看似简单的变化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变,而是自有章法的,其中的门道,除了专门研究篆刻的人外,怕是真没人知道,就连孙玉英这种老一辈的画家也看不明白。
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东西,跟书法一个性质,但又比书法更深一层,是建立在对篆字和雕刻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对篆字没有深刻认知和理解,是很难做出种种变化的。
另外,九叠篆这玩意儿跟道教常用的符箓有一定的传承关系,类似的篆字最早就被使用在道教符箓文化中,是画在纸上的一种道教符号,后来才逐渐被应用在篆刻中,直到宋朝才开始大规模的流行开来,成为官印中最常见的不章法。
有人觉得九叠篆没什么艺术含量,刀法、章法都中规中矩没太多创意,全靠那种层层叠叠的线条堆积。
但徐景行却不这么看,相反,他还挺喜欢琢磨九叠篆,尤其是在认识玄阳道士之后,没少从玄阳道士那边倒腾类似的符箓,后来在他自己研究那些较为玄学的内容时,更是收罗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只是这方面的资料多是印在纸上的印文,很少见到真正的实物,尤其是有分量的实物。
好吧,他也没很用心的去搜寻,毕竟他时间有限,之前一直很忙。
最关键的是,随着他对物性、本相等概念的理解逐渐深入,这些神神秘秘的带宗教意味的东西已经不怎么能入他的法眼,就算真碰到有分量的九叠篆古印,也很难让他特别重视,除非那古印拥有他暂时还没研究明白的特殊功效和能力。
但就算如此,他对九叠篆的理解也远超常人,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基本功太扎实,记忆力强的一塌糊涂,脑子也好用的不得了,有这样的基础,哪怕他没什么经验,也能凭借着自己对篆字的理解,把这些篆字转化成自己需要的形态。
如果要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可以把九叠篆当做小学生们要做的造句题,只要在字词方面的基础够扎实,那么就算是没有学过的句式,也能轻松写出正确答案。
何况九叠篆这玩意儿根本没什么正确答案,只要符合九叠篆的几个标准和要求,至于怎么变,全看个人需求和理解。
所以当徐景行拿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几张设计图之后,连孙玉英这样的老一辈画家都很吃惊:“小徐,你,你不会是乱画的吧?”
徐景行笑道:“孙老师,我怎么会拿胡乱涂画的东西糊弄您?要不,您找个专业的给瞅瞅?”
孙玉英连忙摆手:“我信你,就是有点吃惊,按说我也是个专业人士,可就是一点也看不懂,跟看天书差不多。”
“嘿,您还真就说对了,这就是天书,九叠篆一开始就是为宗教服务的,道士们画的符箓上就有很多跟九叠篆几乎一模一样的图案,那些图案可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篆字的一个变种。”
“真的?”
“千真万确,我之前研究过一些道教典籍和资料,对比过这方面的内容,确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且直到现在,道教科仪中用到的印章也多以九叠篆为主,因为九叠篆的章法相对固定的同时视觉效果还比较特殊,有威严和神秘感。”
“你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是这样,”孙玉英颇为遗憾的说道:“可惜我年轻的时候没有把握住机会,要是能跟我老师学点篆字,现在也不用两眼一摸黑了。”
“术业有专攻,您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已经足以令绝大部分人汗颜。”
“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看到你,就很自惭形秽。”
“哈哈,”徐景行心情大畅,哈哈一笑,把草稿纸推到孙玉英面前:“孙阿姨,您喜欢哪一款?我这就动手。”
孙玉英挑了几分钟,指着层数最多的那一幅草图道:“这一款吧,虽然看不懂具体文字,但视觉效果很棒,层次特别分明。”
徐景行竖起大拇指赞道:“好眼光,我跟您说啊,九叠篆这玩意儿,说穿了其实挺简单,就看叠的层数多寡,在尺寸和篇幅的允许下,在疏密恰当的前提下,叠的层数越多越好,您选的这一张,就是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呵呵呵,”孙玉英被徐景行的小奉承夸的很开心,轻笑几声后才问:“这就动手吗?多长时间能做好?”
“最多俩小时。”
“真能这么快?”
“您这章子本身就是半成品,已经打磨好了,连印面都平整的一塌糊涂,我只要把字刻上去就行,很简单的,两个小时已经是保守估计,”徐景行一边信心满满的回答,一边拿着章子和草稿图走进工作间。
工作间里,在徒弟安心和孙玉英的旁观下,他直接拿起刻刀开始动手。
孙玉英又糊涂了,“你不用倒字么?”
“都在脑子里呢,”徐景行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拿起刻刀就对着空白的印面刻了下去。
不得不提的是,孙玉英这枚半成品印章的品质确实好,硬度虽然比寿山石要高,但刻刀与印面接触后的反馈力却很柔和,不滑,不崩,跟和田玉完全不容。
用錾刻刀刻和田玉,有一种拿着刀子在玻璃上划的感觉,很不舒服。
但刻这鸡血石,却像是在刻干硬的细泥块,刻出来的残屑都是匀称的细屑,能治愈强迫症的那种细腻和柔和。
所以一沾刀,徐景行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难怪高档鸡血石能卖那么贵,是有道理的,光这份手感,就是他昨天刻的那些大众料根本没法比的。
回头一定得弄点好鸡血石玩玩。
他一边雕刻,一边把这事儿当个事儿记在心里。
不到十分钟,原本平整光滑的印面上就布满了一条条的引线,再经修饰,也就四十分钟的时间,主题印文就大致完成了。
孙玉英更加吃惊:“这就好了?”
“还差点收尾,”徐景行笑着解释道:“篆刻跟咱们画水墨画差不多,刚开始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惬意的很,但框架成了之后还需要在细节处进行修补,补点色,或者填两笔。”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这就好了呢,不过看起来也不缺什么了呀。”
“边框,还有线条的细节纹理,”徐景行指了指自己画的草稿,“您也知道,哪怕是单线条,在美术上也有很多讲究,粗细长短平滑顿挫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也不一样,这一点,在篆刻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因为这里的线条不是普通人认知的那种细长的线条,而是笔画,具体点讲,这上边的每一条线其实是由两条线组合而成的。
“对应到具体的刀法运用上,讲究更多,拿这枚九叠篆章子举例,因为字多,线条必须足够细,但细长又密集的线条会显得密而杂,怎么办?那就把线条刻的有力一点,怎么才能把线条刻的更有力呢?有好几种办法,而我用的是最常规的那种,每道笔画的两侧线条都切刀法刻出那种直而有力的直线,切面角度在七十度左右,这样印在纸面上的线条会非常明朗。
“什么叫切刀法?看我手势,就像切肉一样用刀尖一下一下的切,这样每一刀只能切出很短的一条线,但因为距离短,所以好掌握,发力彻底,切出来的线条短而直,与之相法的是冲刀法,冲刀法握刀姿势不变但运刀距离较长,切出来的线条较长且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两种刀法切出来的线条在艺术感染力层面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印文内容、风格进行调整。”
徐景行一边讲,一边动手,一刀一刀接一刀,对因为做了微调之后又刻上边框,这才算完工。
完成后,他端详一番后把印章放在桌子上,伸手一指:“孙老师,要试试效果吗?”
孙玉英却先看了看时间,赞道:“总共用时五十六分钟,不到一个小时,这效率,真高,我看过其他篆刻师刻章,他们光是做水印就得半个小时左右,从动刀到收工,三四个小时都算快的,而且他们做的都是只有三五个字的简单章子,要做这种十四个字的,他们说一天下来怕是都做不完,难度太高,以至于有的师傅都不接我的活儿。”
徐景行笑道:“那是您的章子太贵重了,一不小心刻坏就要倾家荡产,”说着取出一盒印泥递过去:“您试试,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还能调整。”
“好,”孙玉英小心的拿过新鲜出炉的印章,双手捏着印柄在印泥盒里沾满了印油后轻轻的摁在茶几上的宣纸上,留下一个显眼的九叠篆白文印,拿起印章的瞬间脱口赞道:“好——”
两个“好”字,意义却大不一样。
看着纸面上那个小巧的印章,孙玉英眼里的光芒似乎要冲破老花镜的遮挡,脸上的笑容更是第一时间洋溢出来。
安心也捅了捅徐景行的胳膊,越发知性和白净的俏脸上满满的都是赞誉,同时竖起一根大拇指表示赞美。




神级黄金手 第1507章 意外之财
第1507章 意外之财
徐景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却很扫兴的说道:“孙阿姨,再试试,”说着翻出一张毛毡、一本书放在茶几上,示意孙玉英再试试手里的印章。
孙玉英一愣,然后恍然,从善如流,把宣纸分别垫在毛毡和书上分别盖了一个章。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垫物不同,印章留下的印文也是有区别的。
在硬邦邦的茶几面上直接盖章,留下的印文也是硬邦邦的,印文的线条非常明朗。
但在柔软的毛毡上盖章,印文上的线条就会变的柔和一些,边缘也会多一点晕染效果。
而在硬度相对适中的书籍上盖章,印文的线条也会介于两者之间,相对中庸。
三种效果谈不上什么优劣好坏,同样要看作者的需求。
当然,有的书画作者有各自的习惯,有的就喜欢在硬面上留印,但有的作者却恰好相反。
反正垫物不同,留下的印章在细微处也各有区别,这也是很多字画鉴定师鉴定字画真伪的一个重要要素,比如说有的画家在盖章的时候一定会在下边垫上毛毡,但造假的人不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会在这方面留下破绽,从而被人一眼识破。
只是再具体的细节就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了,因为细节太过细微,小小的差别在普通人眼里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赝品字画在普通人眼里跟真的没什么区别但专家一眼就能识破的原因。
这种更依赖实践经验的专业就是这样,有经验怎么都好说,没经验就完全两眼一抹黑,哪怕看再多的力理论知识也一样。
老杨同志就是一个典型,本身不认识多少字,也没接受过专业教育,但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在古玩鉴定方面的能力也达到了中级专业人士的水平,虽然依然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但看到一件老物件,就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出相对准确的鉴定结果。
而印章的鉴赏,只不过是古玩鉴定中比较偏的一个门类。
老杨这种经验丰富的老玩家,可以不认识篆字,甚至不懂篆刻,但依仗着丰富的经验,依然能第一时间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然,对徐景行和孙玉英这种半专业人士而言,他们依赖的不再是经验,而是自己在书画方面的专业知识,会布局、线条、艺术感染力、意境等等方面着手。
所以孙玉英尽管也不懂篆刻,但是在看过同一枚印章在不同垫物上留下的印文之后,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深意,然后笑道:“我很少会垫着毛毡盖章,总是担心用力大点会把画纸戳破。”
当然,这只是谦虚之语,搞书画的天天跟印章打交道,怎么可能在盖章的时候连尺度都把握不好?
无非是习惯和个人喜好不同罢了。
所以徐景行笑道:“那正好,这章子要的就是那种层次分明线条硬朗的感觉。”
“还真是,看着就很大气,气息很凝重,是再合适不过的压角章,”孙玉英颇为赞同的点点头。
“那就,不改了?”
“不改了不改了,刚刚好,”孙玉英非常满意,“这个工费怎么算?”
徐景行笑道:“按照行规来算,在这种名贵材质上动刀,要根据料钱算工钱,不过您是老顾客,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凑个整,十个数,”说着伸出手掌翻了两下。
“十万块?”孙玉英有点吃惊,“这个价可真不低,”但说归说,却也没砍价,直接取出一张信用卡:“能刷卡吧?”
“当然可以。”
刷卡的时候,孙玉英还在念叨:“真的有点肉疼,不过这手艺值这个价。”
“嘿嘿,靠这个吃饭的,总得让客户满意才是。”
“也是这个道理,不过现在这个行当里多得是滥竽充数的骗子,上个月我就差点中招。”
“骗子什么时候都有,只不过现在这些个骗子们的花招越来越多,再加上高科技的辅助,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徐景行陪着孙玉英闲聊几句后送这老太太离开,转身朝金小小嘿嘿一笑:“老板娘,十万块钱到账了,嘿嘿嘿,我这手艺还行吧?”
金小小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有这些事件,好几个十万也赚回来了。”
“嘿嘿,帐不是那么算的。”
“你就是瞎大方。”
“就这一次,绝对。”
徐景行确实有点瞎大方的意思,因为真要按照行规来收工费,多了不敢说,二十万是有的,因为那枚鸡血石确实很值钱,现在的行情在五百万左右,这样一算,工钱收个二十万一点也不过分,要是算上徐景行的身价和手艺,还能再溢价。
所以他只收十万块,那真不是一般的大方,而是相当的大方,完全就是友情价的标准。
这也是孙玉英尽管口头上说贵但结账的时候很干脆的主要原因,老太太也知道她自个儿是占了大便宜的。
当然,这么点“损失”对徐景行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且这活儿是随手完成的,几乎没什么成本,真要收太多钱,他自己反而有点不太好意思,毕竟是行业内的新人,“宰客”的时候难免会偶尔心软。
另外这孙玉英是岛城店的老顾客,还跟金小小、安心相处的挺不错,甚至还指点过安心,当得起这么点优惠。
再说了,徐景行才刚接触篆刻,虽然已经有了一大堆成品,但还从没接触过那么高档的鸡血石,所以他是拿孙老太太的料子练手,就算免去全部工费也能说的过去。
但话又说回来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动动手就赚了十万块,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吓人了,这已经是岛城店高峰时期一天的流水总额,比大部分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总额还高,也就徐景行身边这些人早就习惯了他赚钱的暴力程度,不然的话有这么一笔额外收入进帐,早就高兴的跳起来了。
就算是徐景行,练个手都有十万块钱入账,也挺开心,等店里没顾客的时候问众人:“逛街去?”
当然,主要问金小小,这里能做主的是金小小,安心怎么都好说,郑思瑾可以忽略。
金小小想了想,“行,难得你这个大忙人能挤出一点时间来陪我们……”
这话说的……
好吧,是有点惭愧。
徐景行这一年多还真没怎么好好陪过金小小这个正牌女友,不管是在岛城还是在首都,两个人都挺忙,虽然在首都那段时间还天天晚上一块睡觉,但到了白天就又忙的不见面了。
等金小小回岛城,见面的次数和时间更少。
这个男朋友当的确实不太尽责。
也就是金小小脾气好,对他也足够宽容,不然的话早就闹翻天了。
说逛街就逛街。
店门一关,出门就是大大小小的店铺和商城,而徐景行则完美的化身为拎包小弟,跟在三个大小女人身后拎包,时不时的还得帮忙参详衣服鞋子什么的。
三个女人都是小富婆,在岛城这地方消费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何况身后还跟这个身家数亿的大款,所以到天黑的时候,每个人都买了一大堆零碎,衣服鞋子化妆品饰品甚至零食等等,拎回店里的时候徐大款身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购物袋。
不过对徐景行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把自个儿的女人哄开心点肯定没错,因为迟早能从其他地方找回来,比如说晚上。
晚上回到金小小住的地方,就把下午付出的那些体力一点不少的从金小小身上拿回来,享受了一把躺着不动的妙处。
咳咳。
个中滋味,诸君细品。
第二天早晨起床吃过早餐,送金小小去店里之后,转头去了昌乐路古玩市场。
他是从昌乐路走出来的,回来之后依然喜欢去昌乐路逛逛,不只是为了捡漏儿,也算一种情怀,或者说习惯,就像三十多岁的大男孩们进了网吧会习惯性的去寻找曾经为之奋斗的那些个游戏……
其实也不止昌乐路,在首都,或者在其他城市,只要闲了,肯定要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逛古玩市场已经成了他这类人的本能。
不过在路上,他接到了程琳的电话:“小老弟,陪姐姐去逛街?”
又是逛街?
徐景行下意识的就想答应,毕竟是自家女人开口了。
但很快就又反应过来,程琳喊他去逛街,不是真的想逛街,而是想跟他在一块,只要跟他在一块,干什么是次要的,毕竟程琳平时那么闲,绝对不缺逛街的时间。
所以他故意沉吟片刻才回答:“琳姐,我在昌乐路,准备寻摸点好玩的,你来不来?”
“等我,”程琳想都没想的回答道:“马上就到。”
程琳来的很快,也就十分钟左右就赶到了昌乐路,一见面,小跑着一个飞扑直接扑进徐景行怀里,像个小姑娘一样把脑袋靠在徐景行怀里蹭啊蹭的同时还娇声道:“我好想你啊……”
徐景行身上的鸡皮疙瘩瞬间掉了一地:“姐,琳姐,这画风跟你不搭,赶紧的下来,别让人笑话。”




神级黄金手 第1508章 捡漏的门槛
第1508章 捡漏的门槛
“我不——”
程琳像个袋鼠熊一样挂在徐景行身上晃啊晃的,小女孩气十足。
徐景行感受到路人的目光,很是无奈,“快下来,都在看你呢。”
“我不管——”程琳继续撒娇。
“衣服都压出皱纹来了。”
“待会儿买新的——”
徐景行没辙了,因为他真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之前处的几个女人个顶个的有个性,就算是性子最软的刀雨晴也不会像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样任性撒娇,更别说金小小或者蔡小芷这种了,甚至她妹妹小时候都不怎么往他身上挂,顶多抓着他的胳膊摇两下而已。
1...460461462463464...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