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不过他脸皮子也厚,程琳这么个大姑娘都不怕被人围观,他一个大男人怕什么?
所以“嘿嘿”一笑直接将程琳抱起来,大步流行的往古玩市场扎去,宛如一个抢到媳妇的原始人,野蛮的一批。
不过其然,他所到之处结为焦点,甚至有人直接掏出手机开始拍照,更有不少人还以为他在干什么坏事儿,企图拦截。
程琳很快就撑不住了,在他胸口捶了两下:“快放我下来。”
“嘿嘿嘿,不放,除非……”
“什么?”
“亲我一口,”徐景行说着仰起头把嘴巴伸到程琳面前。
程琳脸色一红扭头四顾见不少人正在围观,顿时羞不可耐的又一头扎在徐景行怀里使劲儿敲打起来:“你,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学会欺负女人了,嘤嘤嘤……”
“琳姐你也不赖,竟然学会了嘤嘤嘤,嘿嘿嘿,不过没关系,变成什么样子我都喜欢,来,到这家集古斋瞅瞅。”
“快放我下来,”程琳看到徐景行真的扛着她往古玩店里走去,顿时大惊失色,伸手抓住徐景行的腮帮子往两边扯了扯:“快点,听话啊,没人的时候再,再那个……”
“真的?”
“姐姐从来不骗人?”
“emmm,得两下。”
“好,两下。”
徐景行得意的将程琳轻轻放下,又帮程琳理了理有点散乱的头发,这才挽着她的胳膊进入面前的古玩店。
而程琳则是红着脸给了他一个妩媚的白眼,但神情却颇为欢喜,顺从的跟着他一块进店。
其实昌乐路这边的古玩店,徐景行基本上都逛过了,不过那是在一年多前的事情,这么长时间过去,应该上新了。
虽说古玩店大多号称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但现在不是以前,很多古玩店的经营理念早就变了,很多新店走的反而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因为竞争太激烈,如果继续抱着“开张吃三年”的心态,那么很可能会撑不到三年就会被饿死,别的不说,光店面的租金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要是三年不开张,家底儿薄点的店家可能真的要喝西北风。
另外现在信息发达,买家也都学精了,“开张吃三年”好事儿越来越少,逼的那些古玩店不得不改变经营理念。
当然,就算如此,这些古玩店里的货品的更新换代也比较慢,长则一年,短则三五个月,所以有经验的老玩家不会天天逛店,也不会逛一次就不逛了,而是保持着三五个月逛一遍的节奏。
倒是地摊市场更新换代非常快,想要不错过好东西,最好是每周都来,而且得在开市的第一时间就来,不然很可能就会被其他玩家抢先一步。
徐景行一年多没来,上新快的店铺可能已经换了两三茬的货品。
只是徐景行没想到他一进门就被人出来了:“徐老师?”集古斋的老板三十来岁,胖乎乎的,看上去一团和气,看到徐景行后脸上的笑容像是一团融化了的蜜堆,要多甜就有多甜:“真是徐老师啊,快快快,里面坐,”一边让座一边招呼女店员:“小李,快那我珍藏的普洱过来。”
徐景行连忙摆手:“孙老板,不用忙活,我就看看,”因为之前来过,所以记得这老板姓孙。
“没关系,肯定不影响你看呐,慢慢看,”孙老板一通忙活后才凑到跟前问:“徐老师看点啥?”
“就是随便逛逛。”
“嘿,那你可逛对了,我刚刚收了一批好东西,不过在后边,要是有兴趣到里面看看?”孙老板热情的邀请到,话里的意思是其实外边摆着的这些没什么好看的。
这也正常,就算大古玩店,摆在外面的也只是些样子货和饵货,就算全是真品也多是价值不太高的那种,真好东西是绝对不会摆出来的,没必要,也不敢。
用最简单的思维想想,一个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极品青花瓷瓶,你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摆在店里?不说各路小偷大盗的惦记,光是来来往往的顾客就能让店主提心吊胆到神经过敏好么,时间一长,谁受得了?
古玩这玩意儿是真的易损,随便一个磕磕碰碰甚至多摸几下都有可能大幅贬值,一旦摔碎,那就更不用说。
所以古玩店里的行家交易的时候基本上不看柜台里摆的那些,而是直接了当的跟店主说自己想看什么种类的物件,店主有的话就会带你去看,或者让把东西从别的地方带过来让你看,表现出来就是进门——搭话——喝茶闲聊——看货,至于交易成不成那是另外一码事儿。
所以有人说,开古玩店的主要工作是喝茶,天天喝,从上午开门喝到下午打烊。
这话还真不算夸张,平时路过那些古玩店往里瞅两眼,店主永远在喝茶,小茶壶基本上不会闲着,几年下来赚钱多少不说,保准都能成为品茶的行家和玩茶壶的高手。
但徐景行真的只是想乱逛逛而已,并没有要跟对方喝茶的意思。
不是说不想看好货,而是单纯的想捡漏儿而已,就从这些古玩店的柜台上捡漏儿,这些柜台上虽然一般情况下没什么好货,捡漏的概率也低,但低归低,概率该是有的,而他最不怕什么概率不概率,只要有漏儿可捡,对他来说这概率就是百分百。
但这孙老板实在太热情,他实在拒绝不了,只能点头:“那我先看看外边这些……”
说实话,就古玩圈里现在这个情况,捡漏概率真不搞,尤其是那种几十百一二百块的低价大漏儿更是少之又少,因为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二道贩子、古玩店主在弄到新货之后都知道上网查相关信息,就算看不懂也能发到网上问问,有很大概率得到相对准确的答案。
这种情况下,指望这些人像二三十年前那样走宝,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吧,古玩鉴定毕竟是个专业性质很强的学科,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二道贩子,又或者更专业的古玩店店主、掌柜,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只要他们的鉴定水平没到最顶级的水准,就依然会看走眼。
只是看走眼这个门槛也比较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也是夏天时候徐景行亲眼所见的一个捡漏的例子。
这个例子发生在首都,就是潘家园,一位杭城的老玩家到首都旅游,在潘家园一家古玩店里看到一副画,是钱维城的,是真迹,店主要价一百二十万,那位老玩家还价五十万,最终以八十八万的价格成交。然后,那位老先生带着画去找韩振刚做鉴定,经过鉴定,确实是钱维城的画,是真迹,而且是精品,那画是钱维城巅峰时期所做,技法和意境都无可挑剔,市场价保守估计一千万。而最终,那幅画在苏富比秋拍上以一千六六百四十万多的价格被国内一位大收藏家拍下。
这事儿是徐景行亲眼目睹,因为韩振刚当时也有些拿不准主意,就找到了他,让他帮忙参详,是他从美术层面肯定了那幅画的艺术含量,所以也清楚后来发生的事儿。
这种同一件藏品被人反复捡漏儿的故事很多,自从收藏这个行当诞生以来就一直有,民国时期类似的小故事多不胜数,到了近代因为人们更关注那种几十几百块捡来的大漏儿,所以反而忽略了这种更普遍也门槛更高的漏儿。
但实际上,这种门槛较高的捡漏儿方式才是行业内的主流,大家都是行家,但行家的水平也是有高低的,这种情况下,高水平的行家就能光明正大的从低水平行家手里捡漏儿,而且这种漏儿不是拼运气,而是拼硬实力,鉴定方面的实力和财力。
就以上边那个例子来说,想捡到这个漏儿,必须具备鉴定出钱维城的画的真伪的实力,也必须具备随时可以掏出一百多万现金的实力,这两点缺一不可。另外还有一点,最好能有认识韩振刚这个级别的专家的软实力,如果没有韩振刚帮忙鉴定,对方也不可能那么快的将那幅画卖出去,因为在这个交易中,韩振刚的鉴定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间接的帮对方提升了知名度,不然的话,夏天的画想上苏富比的秋拍,还是有点难度的。
而这个门槛,是绝大部分古玩爱好者根本跨不过去的,钱还好说,百十万的现金不算啥,但眼力和人脉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获得的。





神级黄金手 第1509章 随便逛逛
第1509章 随便逛逛
在古玩鉴定和收藏这个行业内,徐景行虽然是新人,可开了外挂的他,一起步就站在这个行业食物链的最顶端,尤其是当他拥有了不菲的身家之后,更加恐怖。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只要有漏儿,只要被他看到,只要他想要,基本上就没有别人的份儿了。
当然,捡漏儿捡漏儿,就算实力再强,也还是得看运气,如果根本没漏儿可捡,实力再强也没用。
至于运气这回事儿,就不受控制了,能做的就是多在古玩市场上转悠,转悠的次数多了,运气总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小藏家们闲着没事儿就要往古玩市场里钻的原因,因为谁也不知道这运气什么时候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古玩市场里捡漏儿的概率最高。
天天逛古玩市场不一定能捡漏儿,但要是逛都不逛,那肯定见不到漏儿。
这个道理,是个玩家都明白。
所以徐景行不用像其他玩家那样守着古玩市场寸步不离,但依然需要时不时的亲自出手。
当然,到他这个境界,等闲漏儿已经不被他看在眼里了,不然的话,他在古玩市场上逛一圈下来,能把市场里不管地摊还是店铺里的大小漏儿全部清扫个干干净净。
只是对他来说有些得不偿失而已,那些个千儿八百块甚至万儿八千的小漏儿都不值得他去讨价还价,有那个功夫,还不如随便雕个啥呢。
他的目标,是那些价值不低,或者比较特殊的老物件。
也因此,他没拒绝孙老板的好意。
看谁家的货还不是看,本来就是随便走走逛逛,在哪儿停都可以,不赶时间。
孙老板却以为徐景行对没拿出来的好货不感兴趣,稍微有点失望,但还是殷勤的点头:“徐老师慢慢看,看上哪个尽管开口,统统给你打八折。”
“那怎么好意思,”尽管知道打八折这东西就是一句废话,但徐景行还是客气的回了一句。
孙老板却笑道:“哎,你当得起这个优惠,太给咱们岛城人长脸了,好多行内人跟我打听你的情况呢,见面就问‘听说你们岛城出了个了不起的天才富翁’这种话,小青山那么个小小的度假区现在也火的一塌糊涂,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你雕的那尊金丝楠木吕祖像去的,嘿嘿,都说那尊吕祖像是开了光的,很神,是不是真的徐老师?”
徐景行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了。
他这些日子不知道被多少人吹捧过,高级的低级的高雅的低俗的直接的委婉的应有尽有,可孙老板这个吹法,还是让他稍微有那么点不太习惯,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更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那尊吕祖像是一件非常出色的大型木雕作品,虽然是他初出茅庐时的赶工之作,但因为当时急着用钱,干活儿非常拼命,也非常珍惜那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从设计到雕刻都非常用心,可以用“倾注了全部心血”这种词汇来形容,结果也对得起他的付出,那是一件精品。
但要说“开光”“通灵”这种话,就难免有点名不副实了,那个时候的他虽然得到了如意手套,但本身并没有掌握“本相”“物性”的秘密,甚至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在雕那尊吕祖像的时候就是纯粹的当大型木雕来对待的,就算看起来有些神异,也是高明的雕刻技法带来的视觉效果,而不是真的有多神奇。
人们之所以说那尊吕祖像有灵,更多的是以讹传讹,是沾了大成商场那只大狮子风水雕件的光,是人云亦云的结果,是人心联想的结果,是完全不可信的谣言。
但到了这个地步,就算他想辟谣,估计都没有人相信,只会把他的辟谣当作谦虚。
他又不是没有解释过。
早在去年的时候就跟周振山解释过好几次,结果不但没用,反而让周振山更加深信不疑,为此还特地敲诈了小青山景区老板区正光好几顿大餐。
至于区正光本人更是好几次委婉的通过周振山表达了请他再出手的意思。
不过都被他拒绝了,因为在掉那只金丝楠吕祖像的时候,跟区正光发生过一些小龌龊。
他虽然不记仇,但在发生过那样的龌龊之后是绝对不会再给对方干活儿的。如果能早点化解,或者区正光会做人的话,那么点小龌龊肯定不算啥,但事情发生后再没有联系过,等看到好处了这才想拉关系……想得挺美。
当然,这些话就更没必要跟孙老板这种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说了。
他只是苦笑道:“孙老板,传言太夸张了,真当我是神仙?”
“嘿嘿嘿,可不就是神仙,现在圈子里传的神乎其神,甚至说徐老师你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能力。”
“……这话您也信?”
“当然不信,不过寻龙点穴开光点眼应该是真的吧,我可听人说了,你在首都的四合院布置的跟个小洞天一样。”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崂山的玄阳大师可不是这么说的,嘿嘿,果然还是谦虚……”
徐景行有点受不了了,赶紧摆手:“看货看货。”
“好,你慢慢看,”孙老板这才回到茶几前继续喝茶,不过刚坐下又问:“徐老师,我手里有一批名家画,要看看么?”
“……看看。”
“好嘞,稍等一下,”孙老板这才美滋滋的溜到后边去。
徐景行摇摇头,继续浏览大厅里摆置的这些古董。
可惜瞅了几眼基本上没能被他看中的,倒是有不少真品,但也只是真品而已,像什么民国时期的民窑瓷器、劣质玉件、大大小小的民用铜件以及不知名人士的大众水准字画,都是货真价实的有了一定年代的古董,但又都不值什么钱,只适合最底层的藏家收藏,而不适合投资,真要买下来,别说升值了,不贬值就是好的。
不过也有好东西,在最里面靠墙的柜台里就锁着一件不错的青釉蒜头瓶。
说是青釉,但色泽并不是纯正的青涩,而是灰白色,灰白色的釉质下面有不规则的铁线一般的裂纹,看起来有一种别样的视觉美感。
这种裂纹不是真裂纹,而是这类型瓷器所特有的一种形态。
好吧,开片这种形态原本确实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因为材质、温度等原因裂开后形成的瑕疵,但是在人们掌握了这种开裂的规律之后,就能人为的控制开裂的尺寸、密度、形状,从而烧制出这种有着特殊视觉效果的开片瓷,而且开片瓷很早就诞生了,比很多瓷器种类的历史都长,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宋代几大瓷窑都有烧制大量的开片瓷,并且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鉴赏和审美理论。
徐景行曾经在首都故院看到过一件宋代官窑烧制的青釉开片蒜头瓶,形制跟柜台里这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尺寸略大一点而已。
正看着呢,孙老板捧着几个长条形盒子从里面出来,“来来来,徐老师这边来,这是我从南边一个老藏家手里收上来的,都是好东西。”
徐景行扫了一眼,笑着坐过去,端起泡好的普洱茶抿了一口,赞道:“好茶。”
“嘿嘿,十二万买的老普洱,平时都舍不得喝,也就徐老师这样的贵客上门,我才舍得拿出来泡上一点,”孙老板得意的解释一句后打开其中一个盒子,小心翼翼的在桌子上摊开:“钱维城的花鸟四画,原本是四条屏,但我这儿只有这么一条了,但水平是真高,非常漂亮。”
徐景行低头查看,一边看一边点头,但嘴里却道:“很漂亮,不过是不是钱维城的画,我就不敢乱猜了,孙老板还是找其他人看看吧。”
这话在外人听来是谦虚的话,但在行内人听来,基本上就是直接告诉对方“我认为这画不是钱维城的”,当这种话从徐景行这种名气不小的行家嘴里说出来,等于是直接指着对方的鼻子说“这画是赝品”。
孙老板面色一变,“徐老师,这话怎么说?”
“钱维城的画有点小冷,我也只见过一幅真品,所以看不准。”
“徐老师,这画是我花了三十八万买的,真要是赝品,你直说无妨,你是大行家,我也不是外行,不用顾忌什么,我能接受,何况已经栽跟头了,总得知道自己栽到什么地方,”孙老板却言辞恳切的说道。
“我说的也不见得就算很准。”
“徐老师太谦虚了,要说别的能力还有不服的,可在书画方面的造诣,行内人就没有不服气的,这画有什么问题,你尽管直接指出来,我先认了这个人情,而且绝不让你白忙活。”
徐景行摇摇头,“行吧,”说着欠身指了指茶几上的条幅,“这画其实还是挺有水准的,技法和风格模仿的很像,有钱维城六成水准,甚至在用料方面比钱维城还要精致,视觉效果也更好更出色,但是……”




神级黄金手 第1510章 青釉小开片网形纹蒜头瓶
第1510章 青釉小开片网形纹蒜头瓶
“但是,好画不是真画,钱维城是乾隆年间的大画家,那个时候的颜料都是矿物和植物颜料,虽然够原始,但研磨和精制工艺比现代要差很多,所以但看这画上的设色就能看出问题,这色太艳也太细,而清代的矿物颜料则有细细的颗粒感,看上去更有质感。
“虽然这画有做旧,但颜料这东西,涂上去就是涂上去了,再怎么做旧,颜料颗粒是不会改变的。
“要说的再细一点,这画的技法虽然模仿的很像,但依然没有模仿出钱维城的精髓,钱维城的技法特点是中锋运笔,勾勒出来的线条很细很含蓄,能收的住笔锋和笔意,这点很难得的,非常考验基本功,不是什么人都能模仿出来的,而这画的作者就没这样的功力,虽然也是中锋运笔,但笔下的线条偏粗,而且不够匀称,笔意是散的。
“除此之外,上边的钤印也大有问题,竟然是‘臣诚’篆字白文印,这个印也是能乱用的?这是钱维城给乾隆皇帝画画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一枚印章,而那些画给乾隆的画上都有乾隆本人的鉴藏印,但这条屏上就这么一个压角章,不奇怪么?
“至于这印章的纂刻技法我就不多说了,毛病太多……”
徐景行不开口则罢,一开口就点出了很多问题。
没办法,实在看不下去,就像一个游戏职业玩家在旁观小学生操作一样,不开口的时候还能勉强忍住,一开口就很难收住不喷到小学生怀疑人生不罢休。
至于孙老板的心态会不会因此而暴炸,他就不管了,反正是对方一再要求他点评的。
孙老板的心态确实快爆炸了,刚开始还能勉强维持住脸上的笑意,但到后来,都快黑成锅底了。
没办法,在孙老板眼里,这画是绝对的精品,要不然也不会拿出来在徐景行面前献丑,就算想用赝品坑徐景行一把,也只会挑赝品中的精品,但就这,却被徐景行轻松挑出这么多毛病。
碰上这样的情况,换谁来,心态都会爆炸。
不过毕竟是做这个生意的,孙老板咽了一口口水后强笑道:“受教了,徐老师果然是真正的行家,我要是有徐老师十分之一水平,也不至于无声无息的栽这么大一个跟头,”一边说,一边麻利的把这幅破绽层出不穷的条屏收起来,“来,徐老师,再看看这一幅,这可是石涛的。”
石涛的……
一听这个名字,徐景行就不想看了。
石涛虽然是个高产画家,但也没高产到人手一幅的地步啊,怎么走哪儿都能碰到石涛的画?
何况在他的感应中,这画的物性跟石涛真迹就完全不搭,灵气含量也不在一个档次上,是绝对的赝品无异。
不过他还是简单看了看,挑了几处毛病后继续看下一幅。
如果不是感应到后边有真品,他才懒得一幅幅的看呢。
看到第四幅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挑毛病,而是直接问:“孙老板,这画出不?”
“啊?这是邹一桂的真迹?”孙老板顿时又惊又喜的问到。
“看着有那么点意思,”徐景行不稀罕做那种把真迹说成是赝品然后低价购买的糟心事儿,所以大方的承认:“不出意外应该是真迹,我也感兴趣,孙老板出个实诚价吧,价格合适我就收了。”
孙老板揉了揉胖乎乎的腮帮子:“这画花了我七十五万,徐老师要的画,九十万带走。”
“太高。”
“那,你能出多少?”
“我最多出二十个。”
“那不可能,我虽然很佩服徐老师你的才华,但绝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要是赔个三五千的也就罢了,一下子陪进去五十个,我这小店还不如早点关门大吉。”
“我最多再填个三两万,二十五万封顶,孙老板要是没兴趣,那就不用浪费口舌了,我再看看其他的,买卖不成仁义在,没关系的。”
孙老板一时间陷入了为难中,想了几秒钟后还是摇了摇头:“徐老师,实在不好意思,这个价真不行。”
徐景行也不以为意,“没事儿,再看看其他的,”说着继续看画,只是不再做点评,只是挨着看过去后摇了摇头,指着柜台里那个青釉蒜头瓶道:“我瞅着柜台里那个瓶子有点感觉,可以上手不?”
“可以,当然可以,”孙老板立刻笑道:“那可是乾隆时期的好东西,是我的镇店之宝。”
“那更要看看了。”
孙老板开锁,取出瓶子放在茶几上,示意徐景行查看。
1...461462463464465...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