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只要官家这几年驾崩,她就能以赵祯年幼为事实依据,名正言顺的临朝称制!
不过现在她的做法虽然有些画蛇添足,但是却没有问题,这次试探她便能看清朝堂中的风向,谁是支持她的,谁是反对她的,最主要的是她也不知道官家何日会驾崩,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四个小孩讨论了半天,坐在一旁的环儿却皱着眉头道:“皇后娘娘完全可以下凤旨斥责太子殿下,为何要用官家的圣旨?”
环儿因为怕冷所以常常坐在壁炉边,四人也没在意,但是她的话却让赵祯等人反应过来,小胖子表情扭曲的转头对环儿说道:“嫂子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面对狂拍马屁的蔡伯俙,环儿局促的扭着衣角道:“我只是随口一说,当不得这样的称赞。”
王语嫣起身把她拉到沙发上道:“谁说当不得!我看这屋最聪明的就是你了,以后不要一个人蹲在壁炉边,显得我和公主在欺负你似得。”
说完就把一块羊毛的摊子盖在她的身上。
经过环儿的提醒,云舒等人抓住了皇后的错处,她太着急了,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赵祯名义上的母亲,她完全可以斥责太子的不是,没必要用官家的圣旨,这是逾制!
最重要的是,官家并未亲自下旨,所以皇后代劳就不成立了,毕竟陈琳一直不离赵恒左右。
这是刘娥的致命伤,赵祯等人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反正手中有这张底牌,正好利用这次机会看看皇后的拥护者都有谁!
刘娥想看清的东西赵祯也想看,就像搏击的时候当你露出了致命的攻击,同时自己身上的破绽也会暴露无遗。
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如果有那就是绝对没有绝对的事情,所以在黑与白之间有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正与邪之间徘徊。
看似简单由王家宅邸引起的风波就这样在朝堂中发酵,把朝堂中平静的死水搅起,清与浊显而易见。
太子殿下还是进宫了,但是却不是为了之前的圣旨,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他只是进宫看望官家而已,这是他往日所作的事情并未有什么特别。
没有人知道赵祯从哪来的自信,难道官家对他说了什么?
赵祯的自信不是来源于刘娥的画蛇添足,而是他知道刘娥的真实面目,银匠龚美之妻。
虽然有些卑鄙无耻,但是这是他的杀手锏,如果刘娥阻止自己的亲政道路,对不起你的错误承担不起!
宋缔 第五十一章糜烂的太子三卫
坚壁清野的政策以诏书的行事发往边关,这可比皇帝的圣旨更加有力度,是政府行为,所以赵祯并不担心会出岔子。
现在的他正在李迪的带领下参观自己的东宫,在李迪的介绍下他才知道自己的东宫与朝廷是一样的!
朝廷拥有的东宫同样拥有,只不过小一些,人员少而已,但是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赵祯在参观过后便立刻对李迪道:“这些官员尽数遣散安排到各部中去,我东宫不许要这些,朝堂的官职已经完善,太子的东宫根本不需要这些所谓的小朝廷!”
李迪木凳口呆的望着眼前的太子,这是想干嘛?
太子的阁馆是为了储备人才之用,说难听点就是为了在太子登基后提拔自己人用的,这时候解散不是等于自断手臂吗?
但随即他便清醒过来,太子是想告诉官家自己没有非分之想,不过这也太高调了一点。
赵祯看着李迪犹豫的模样道:“这是我的意思,越是没有实权对我越有利。官家现在体弱多病,作为儿子我只能这样让他宽心。”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
现在的赵恒看似对自己没有任何的不满,但是东京城中的流言蜚语已经沸反盈天,特别是在自己参加过奏对之后,更是用人高高举起太子雄才大略的旗帜。
这是极为危险的,自己好不容易才在便宜老爹面前树立起了孝子模样,现在被有心人破坏的一干二净,陈琳几次来到东宫看望自己,眼神中带着嘲讽。
这让赵祯心中很不舒服,虽然对待便宜老爹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是对赵恒自己也有一份真感情在其中。
在和几人交换了意见之后,大家一致决定以退为进,以不变应万变,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
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
蔡伯俙却要求无论如何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
用他的话来说:“这个时代要想自保,没有武装是不行的!”
但王语嫣和赵妙元却极力反对:“笑话!你都有忠于自己的独立武装力量了,这还算是以退为进吗?”
赵祯也在为这件事头疼。
现在的太子三卫与隋唐时期完全不一样,说是太子的近卫军其实都是些禁军填充,他们的老大除了官家就没有别人,自己在他们眼中只是老二!
唐降以来,府兵制完全崩溃,太祖建立了职业军人制度,这样的军队更加危险,但是也更加集权。
杯酒释兵权后,武将对军队的掌握力度大大减小,所有的禁军都成了皇帝的禁军。其中的精锐更是肩负起保卫官家的职责。
不过,太子的三卫也可以利用改造,反正赵祯也没打算做出弑君的事情,这些军人只不过是他自保的手段,赵恒的身体愈来愈差,万一他驾崩了,自己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大。
在思量再三后,赵祯还是同意了小胖子的建议。
所谓的太子三卫根本就没有府衙,唐朝李二弑兄杀弟,逼迫老爹让位的事情让后人警醒,高度防范的太祖根本就没有为三卫设立府衙。
三卫也只有区区三个指挥,共记一千五百余人,都住在东宫西面的院落里。
当赵祯在李迪的带领下来到远落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那是什么太子三卫,简直就是难民营!
说是难民营有点过了,但是和彭七那帮亲卫比起来却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平时根本就无事闲置着,只有当初赵祯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才出现过一次。太子三卫分别担任仪仗,宿卫,仪从。
彭七等人就是太子亲卫,负责近距离保护太子的安全。相对于其勋卫和羽卫,彭七等人的亲卫更加被重视。
原因是总不能太子出行都用上一千五百人的仪仗吧!
但总归来说这些人也太惨了点,赵祯指着院中正在太阳底下晒被子的人问道:“这就是太子三卫的禁军?”
彭七尴尬的点了点头,一旁的李迪也是一脸无所谓,在他看来这些厮杀汉是卑微的底层,根本上不了台面。
作为相公的他岂能把这些厮杀汉放在眼中?
“太子三卫只是为了仪仗之用,能扛得起旌旗,护得了卤薄便可,这样有什么不好?”
面对李迪的话,赵祯斜斜的看了一眼道:“那为何上四军的禁军却有那么高的待遇?他们也不过是些杂耍班子而已!”
“上四军岂能与这些人相比?”
赵祯努力的摇头走进院中道:“李相公你先回去吧。”
“殿下难道想给这些人争取什么?万万不可,太子三卫越是糜烂对您越好!”
“孤不需要用装可怜来博得别人的同情!”
李迪的计谋让赵祯觉得恶心,这种朝堂的智慧用在军人的身上实在让人不齿,在大宋军人的地位已经很低,文官往往连同价武官都瞧不起,怎么会瞧得起这些兵卒?
赵祯知道李迪是为自己好,想用这些懒散的太子三卫去博得同情,但是赵祯却不能这样,博得同情又如何,死掉的人心怎么办?
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
李迪还是无奈的走了,太子的眼神让他想起了鲁宗道,那位鱼头参政已经把太子变成了一位刚正不阿的人,鲁宗道这翊善做的很称职。
彭七走到一个打水的汉子面前道:“老九,太子殿下来了,你赶快召集属下拜见!”
“原来是彭老七,我可没工夫和你玩笑,今天天气不错,兄弟们正准备把旌旗仪仗拿出来洗刷一下,放在库房里时间太长都发霉了!”
说玩他就拎着水桶向库房走去,还别说,他的话是真的,灰不拉几的破布在清水的冲刷下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和明亮的黄色。
大宋火德,这也许就是三字经中把宋朝称为炎宋的原因吧。
老兵油子的李九怎么能看不到站在们都的小孩,更何况他穿着一身红得发紫的衮服!
宋缔 第五十二章破而后立
李九这么做的确是为了引起太子殿下的不满,让他看看所谓的太子三卫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名义上的太子三卫已经烂了!
面对浆洗旌旗的禁军,赵祯苦笑了一下就走进门内,直到现在也没人请自己进去!
看到太子向自己走来,李九这才起身,稍微发点牢骚没事,但是真要一直拿着架子就是找死了。
仿佛才注意到赵祯一般,李酒脸色一变的跑了过来把手在衣服上使劲的擦了擦,水渍立刻在他的衣服上留下了两个手掌的印记,露出原有的天青色。
这李九居然还是个从七品的武官,不过怎么混到这种地步?
“臣太子翊卫都指挥副使李九参见太子殿下!”
看着拜倒在地的李九,赵祯皱着眉头问道:“你是指挥副使,那翊卫的都指挥使在何处!”
李九惊讶的抬头看了看年幼的太子道:“太子翊卫的指挥是龙神卫四厢都都指挥使刘美之子刘从德……”
随着太子面色越来越难看,李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赵祯没想到刘从德居然是自己翊卫的都指挥使!难怪在得知自己是太子后这货吓得两股战战。
“好个刘从德,居然擅离职守!”
彭九苦笑道:“殿下,这三卫的都指挥使都是外戚或是重臣之子兼领,所以他们并不用前来,实际上都是副指挥在当差,但副指挥……”
“孤知道了!即日起我便会上报官家,太子三卫的日常由孤亲自负责!”
李九和彭七两人面色一变急急的劝阻道:“太子殿下三思!”
看着两人欲言又止的模样,赵祯知道他们在担心自己,毕竟太子亲掌三卫有些不妥,但是看到院中三卫的禁军都在干些老娘们的活,赵祯忍不了。
在李九的介绍下才知道,原来太子三卫已经糜烂到骨子里,但三卫的禁军反而觉得这样很好,既不用操练又不用干活,平日里只需打扫卫生和晒晒太阳,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反正每月都有俸禄。
赵祯在参观的同时,见到的是一个个慵懒的表情和肚大腰圆的臃肿身体,看来这些人真是快要无可救药了。
转头对一旁的李九道:“集合所有人马,太子三卫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面对太子从牙缝中挤出的话,李九打了个寒颤就急急的忙活起来,彭九和身后的亲卫明显的露出不削的神情,这也能算的上是太子三卫,简直是在丢太子三卫的脸面,难怪殿下会这么生气,身为同僚的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赵祯像看耍猴一样上窜下跳的李九,他的着急在禁军眼中就像是个大笑话,在看到年幼的太子殿下后,也只能无奈的站起身慵懒的到小校场集合。
太子三卫共三个指挥,每个指挥五百人,除去东宫中的亲卫,本应在校场上集合的也应该有一千人才是,看着稀稀疏疏的人群,赵祯绝对不相信这里有一千人。
“人都到齐了?”
“齐了!”
“放屁!”
“除去在各个指挥家中当差的,其他人都到齐了!”
赵祯徒然间提高声音,幼稚的童声变得尖利:“孤东宫的太子三卫凭什么去别人家当差!”
翊卫的李九和勋卫的张义两人“这个那个……”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其实这都是不成文的规定。
赵祯怒极反笑道:“好,好,好!孤今天就刮骨疗毒!”
看着地下松松垮垮的众人:“你们是禁军?是太子三卫?孤觉得你们都是些垃圾,甚至连南门大街的泼皮都不如,看看你们的样子,懒散到骨子里,别说是个壮汉,恐怕你们连街上的小娘子也对付不了吧!”
不知是谁说了句笑话,地下传来一阵哄笑声。
彭七担心的看着暴怒的太子,可没想到太子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好笑吧!孤也觉得好笑,你们要是被送到厢军去会怎么样?就你们这些过惯了闲散日子的主,恐怕受不了饥一顿饱一顿还要出体力的生活吧!”
笑声逐渐收敛,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恐惧的表情,太子所说的情况是厢军最下层的士卒,他们都是从禁军中选拔出来的太子三卫,岂能不知道厢军的模样!
不少人扯着嗓子的求饶,但更多的人是显得无所谓,他们有恃无恐,毕竟法不责众是这个时代的习惯,太子殿下不可能把所有的三卫都降为厢军。
但接下来赵祯的话让他们跌入地狱:“孤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三天后孤全面接手太子三卫!按军法行事,轻者降为厢军,重者脊杖六十!”
说完赵祯扭头就走,根本不给他们讨价还价的时间。
彭七看着急冲冲的太子小声的问道:“殿下这是去哪里?”
“回去商讨训练计划,老子要把这些骄兵悍将全掰过来!”
此时的李九心中兴奋,回到了翊卫的驻地道:“你们都看见了吧,这位太子殿下可不是话说话的主,要是不好好操练起来到时间有你们受的,脊杖六十,稍稍打重点可是会死人的!”
面对李九的威胁,他手下的禁军并不买账:“九爷,您就别吓唬我们了,太子翊卫的头是刘衙内,太子殿下要责罚是不是应该先拿他动手,可小的听说刘衙内的姑姑是当今皇后刘娘娘,太子能轻易动他?”
李九被手下的人呛得说不出话来,太子再大也没有皇后娘娘大啊!
无奈的摇了摇头,爱咋滴咋滴吧!
人就是这样,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幸苦,但是放弃却很简单。
入夜万籁俱寂,张义看着漆黑的夜色心中一喜,月黑风高的正适合自己借助夜色去刘府报信。
紧了紧身上如墨的夜行衣就摸向院墙,扔出手中的绳索便向墙头爬去,原本身手很好的他,在过惯养尊处优的日子后,动作有些笨拙。
翻过墙头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屁股传来的疼痛差点让他叫出声来,立刻用沾有泥土的手捂住嘴发出呜呜的声响,还好这大院根本就有岗哨。
轻轻的揉了揉屁股就准备站起身来,可突然见呼的一声四周亮起火把,把漆黑的夜晚撕破。
张义首先看到的是太子怒不可遏的小脸。
“这么晚了你翻墙而出是想干什么去?”
这时候张义发挥了沉默是金的宝贵品质,一句话也不说又懒散的坐在地上,他量太子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当他被带入一个漆黑的小房间后,看着一个阴笑的小胖子摆弄着各种工具后就开始心惊胆战起来。
“老赵你说让他尝尝什么刑具的好?我推荐先给他洗刷一下,瞧他身上脏的!”
小胖子说完还唱起了奇怪的调子:“洗刷刷洗刷刷哦哦!”
张义看着他手中的无数钢针排列在一起镶在木柄上的铁刷子亡魂大冒,用这刷子洗刷身上的皮肉还不成肉丝?!
“太子殿下饶命,饶命啊!我说,我全都说……小的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宋缔 第五十三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
鲁迅说过: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话一点也没错,赵祯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一直小心谨慎的做着自己的太子,表演给所有人看自己是多么的仁慈善良,可是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
堂堂太子三卫居然被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拉回家当差,说出去恐怕都没人相信,如果自己还是一味的忍让,用这种可怜去博取同情,得到的是同情没错,可同时也得到别人对自己无能的评价!
一个光有仁慈的太子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况且自己的理想也不是要苟且下去,直到亲政才一飞冲天。懦弱就像蚀骨之毒,害人同样害己。
作为太子就应该堂堂正正的使用自己的力量,不卑不亢的面对所有人。
自己的仁慈之名已经攒的足够多了,能力也得到了老爹和一些人的肯定,那么下面就该给所有人看看自己的手段了。
“张义你从实招来孤便饶你一命!”
“多谢太子殿下,小人今晚原本打算去刘府报信……”
“哪个刘府,给谁报信,说清楚了!”
张义咽了下口水,就这昏暗的灯光看了看一旁正在记录的小胖子:“天波门的刘府衙内刘从德。”
“你是太子勋卫的副指挥,为何要给翊卫的指挥使报信?”
张义的话立刻引起了赵祯的怀疑,这货的顶头上司并不是刘从德而是杨家的杨文广!
“小的和刘衙内走的比较近,杨指挥是遥领太子勋卫,小人和他不怎么往来……所以才去刘府报信。”
岂止是不怎么往来,而是根本就没有往来。
杨文广是遥领太子勋卫,所以他并没有什么不妥,即使太子勋卫哗变和他也没有关系,遥领只是一个虚衔,名头而已,是官家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
毕竟杨家这种武将世家对大宋还是很重要的。
“好了孤已经知道,下面谈谈对你的处理问题,你既然不像担任太子勋卫的指挥副使,那你就去给孤看大门去!”
张义目瞪口呆的望着太子,没想到居然让自己去看大门,这也太过分了,太子勋卫副指挥使的去职需要经过枢密院的行文才可以,但是太子殿下显然没有顾虑枢密院。
赵祯的想法很简单,直接去找便宜老爹要三卫的军权!
太子三卫本就是应该听从太子调遣,现在三卫糜烂,当然要刮骨疗毒,没有三卫的军权还怎么玩?
冬天的早晨太阳出来的很晚,仿佛它也被这寒冬吓着了,直到辰时才露出稍显温暖的光芒,赵祯和蔡伯俙两人昨晚忙活了很久才在客厅的壁炉旁睡下,王语嫣赵妙元两人看了看冒着鼻涕泡的太子和伴读轻手轻脚的做早餐。
今天公主赵妙元要和太子赵祯一起去太庙迎年祭祖,元旦只一天无论是皇家还是百姓都要上坟祭祖,主要就是烧香上供叩拜,当然皇家的礼仪肯定要比百姓家的复杂许多。
自从赵祯和赵妙元经历过皇家饮宴后就知道什么叫肚里有粮心中不慌。
早餐很丰盛,牛奶,面包,鸡蛋,还有炸猪排,赵祯和小胖子是被猪排的香味唤醒的,两人咽着口水的冲向餐桌,活生生的两头饿狼。
两女则是尖叫着让他们去刷牙洗脸,可是两头饿狼根本不理睬,赵祯嘴中塞着面包和猪排含糊地说道:“昨晚我和老蔡在作战室研究那么久,你们能不能有点同情心?待会我还要去做“模特”呢!”
赵祯把站在老爹旁边傻笑的行为称作模特,这话一点也没错,赵妙元同意的点了点头,她也有这种感觉,无奈的耸了耸肩:“这是必须的,身为皇家子女以后还多着呢!习惯就好。”
环儿在听到他们的话后,关心的给两人加了猪排,但王语嫣却抢过道:“吃的太多也不好,差不多就行了。”
“小气~”赵祯嘟囔了一句就向外走去,今天的事情还多着呢!
老爹显然是病重的不行,才会一路坐着御撵进入太庙,赵祯在一旁担忧的看着对一旁的陈琳道:“父皇的病情还没有好转吗?”
陈琳瞥了一眼赵祯,看着他稚嫩的脸庞:“太子就不要过问了,这不是储君之礼。”
无奈的闭嘴,看来陈琳现在对所有人都不信任,一心一意的侍奉官家。
皇家祭祖的礼仪很繁琐,亢长而无趣,就在赵祯快要睡着的时候,礼部官员“礼成”的声音让他觉得美妙无比。
队伍又浩浩荡荡的向皇城开去,这时才能算是活人节日的开始。
在官家和皇后面前恭敬的施以拜礼,然后就是各种琳琅满目的赏赐,看的赵祯眼花。
赵恒躺在儿子送来的逍遥椅上虚弱的笑道:“如何今天益儿累的够呛吧,不过朕很欣慰,礼数周到一丝不苟。”
“父皇孩儿有一事不明,为何太子三卫的禁军和官家的禁军有着天壤之别?”
“益儿这话从何说起,太子三卫的禁军也是从殿前司中选出的,而且个个都是佼佼者。”赵恒看着儿子疑惑的小脸奇怪的问道。
“孩儿昨日去了太子三卫,出去亲卫外,翊卫和勋卫惨不忍睹,军士慵懒每天只知洒扫庭院,或是在院中小憩,连孩儿站在门下都未发现,人不满员,器不满库,旌旗蒙尘,卤薄腐朽,甚至连今日维持百姓秩序的厢军都比不上嘞!”
赵恒皱眉道:“真有此事?难怪益儿今天只带亲卫前来!”
按照大宋的礼法,太子出行三卫齐全。
“父皇勿要动怒,这是孩儿的不是,太子三卫糜烂如斯也是孩儿的责任,身为太子却没有管束好他们。”
看着老爹生气的模样赵祯赶紧安慰。
“嗯,既然益儿敢于担当,那太子三卫的事宜就由你来负责,务必做出点样子来,也好叫别人知晓你的才能。哈哈!”赵恒揶揄的对着儿子笑了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