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郭嘉的想法比陈登还深:“还有一点不知府君有没有想过,您若是当了大将军,与令尊陶使君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置?令尊是徐州刺史,您是大将军,这回头仔细的算将起来,到底是你管着你爹,还是你爹管着你?其中凶险实乃非常,不可不谨慎度之。”
陶商仰头看天,幽幽道:“好毒的手段,连我父亲都算计进去了,这是当真不打算让我过好啊,招谁惹谁了。”
陈登疑惑道:“这个贾诩,到底是何许人也?陈某原先却是从未听过此人之能。”
陶商叮嘱他们二人道:“贾诩乃是凉州之智士,最善毒计,在我看来,此人的本领应该是在颍川书院诸学子之上,此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定都是绝活!咱们需得加倍小心才是。”
陈登闻言心下一惊,暗道凉州那鸟不拉屎的鬼地方,竟然还能生出这样的人精?
看来这天底下的智谋之士,委实超乎自己的想象。
郭嘉想的相对现实:“贾诩现在已经摆下了道道,就等着咱们来破了,可问题是现在覆水难收,天子诏令已出,除非府君你坚决不受!”
陶商沉思了一会,道:“坚决不受乃是下策,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一箭数雕——那就是让天子主动收回诏命。”
陈登犹豫道:“问题是,天子已经将想敕封府君为大将军的诏命发布给了众诸侯,这个时候突然让天子收回诏命,无论是于天子的颜面上,亦或是府君的颜面上都不好看,回头一旦在众诸侯中传开,众人还道是府君怕了袁绍和曹操等人,这都多少有些不妥。”
陶商不紧不慢的道:“放心吧,我有办法,让此事顺理成章的揭过,同时也不会折损天子颜面,也不会掉了我徐州军的气势……而且还能让咱徐州,有一笔大大的好处可赚!”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贤良的臣子
范县大宅的正厅内,天子刘协正捧着一鼎新鲜的肉汤,滋溜滋溜喝的正香。
就算是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但大清早上的就吃肉,这孩子的生活习惯也着实是没谁了。
吃的正香甜间,却有内侍向刘协禀报,说是陶商前来求见。
对于这位眼下正得宠的红人,刘协自然没有不见的道理。
少时,便见陶商进了厅内。
一见刘协吃的油渍麻花的嘴,太平公子不由的皱了皱眉,心下多少有些嫌弃。
倒不是陶商自己有多干净,问题是这熊孩子的饮食习惯真的是不能提倡,早饭就喝肉汤,那晌午饭时你还不得起飞了?
多年的颠沛流离,已经把这孩子身上本就没有多少的帝王之气磨没了,反倒是变成了一个纯纯的小吃货。
早晚也是个小圆脸。
“臣陶商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一听万岁这称呼就乐的满脸开花。
这话真是怎么听怎么舒坦。
“爱卿平身!爱卿这么早就来朝见,莫不是有什么要事启奏?”
陶商深深的看了刘协一眼,突然道:“臣在冀州的探子回报,说是袁绍在接到陛下的诏书之后,立刻起马步三军,回转黎阳,转道直奔范县而来。至于田楷和孔融等人,已是陈兵于我徐州境内多时,转瞬之间,便会和臣父一同抵达,共同保驾,曹操不日亦会赶来,到时候龙虎风云会,便是陛下大展手脚,重立朝纲之时了。”
刘协一听众诸侯全都来了,心中不由莫名的有些小激动。
这可是多少年来都没过的奇景了!
自打上一次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后,他们就在没有为朕的安危集结过。
如此看来,朕这次迁居范县,还真可谓是震惊天下之举!
此番能得到众诸侯的如此重视对待,还全都是眼前这位陶太平的功劳。
刘协刚想夸赞陶商几句,却听陶商忽然问道:“陛下,臣在河北的探子还带回一个消息,说是陛下在写给袁绍的诏书之上,曾提及要敕封为大将军一事,不知可有此事否?”
刘协闻言顿时愣住了。
“爱卿的探子实在是太厉害了,连朕写给袁绍的诏书上写了什么都能探听的到……真人才也,回头也送给朕两个使唤使唤。”
陶商听刘协如此说,便知道马逊所言确实是八九不离十了。
“陛下,大将军之位事关重大,臣年纪轻资历浅,又无尺寸之功于朝廷,贸贸然的册封我担任此要职,恐不服于天下。”
刘协闻言顿时一愣。
他原本以为这件事对他陶商来说是一件惊喜,却是万万没有想到陶商对此事居然是一拒到底。
前一段时间在濮阳,贾诩深夜前往见刘协,曾对他说近期之内,陶商很有可能会乘隙奉迎他离开濮阳。
而届时陶商若是将天子接往彭城,那则代表了陶商乃是和董卓,李傕等人一样的奸诈之辈,绝不可信任!
但陶商毕竟有太平公子的君子之名,他若是愿意让刘协独自立政,并为刘协的今后设想,相助他钳制各路诸侯,则代表此子乃是当世少有的忠臣志士,那请刘协一定要想办法笼络住他。
刘协当时就问贾诩,当如何笼络住陶商?但贾诩这老狐狸却没有直说,而是给了刘协一个锦囊,让他需要的时候再打开便是。
这并不是贾诩在刘协的面前故意装高深,而是一种迂回的心理战术,让年仅十三岁的刘协在一种恍惚神秘的错觉下,感受到这个锦囊中是可以挽救汉室的妙计,从而对其深信不疑。
到了范县之后,刘协打开了锦囊,贾诩果然在其中对天子言明,忠臣志士就一定要以高位置之,如此才能驱使他心甘情愿的为天家所用。
另外贾诩还间接的点明了刘协,告诉他陶商本人乃是太原王氏之婿,皇甫嵩之徒,而其弟陶应也是王允的名誉弟子。
王允和皇甫嵩的忠贞,在刘协心中是有印象的,
再加上贾诩的故作神秘,弄的这孩子对此陶商的人格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深信下,刘协按照贾诩为他设计的路,准备敕封陶商为大将军。
不过老狐狸终于还是有一点漏算之处。
他的谏言,是想让刘协能够在众诸侯抵达范县的时候,再册封陶商为大将军,以便让此事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题是刘协毕竟只有十三岁,十三岁的少年比起将近五十岁的贾诩,最缺的就是沉稳。
通俗点来讲,就是狗肚子里装不了二两香油。
刘协憋不住,提前把事给露出来了。
面对陶商的询问,刘协红着脸低头不说话。
但陶商不用他回答,仅是通过表情也大概把个中之事猜的八九不离十。
太平公子露出了一副无奈的表情,道:“陛下,臣不知道此事是不是陛下的主意,但陛下敕封臣为大将军,此事幸运的是臣,但以后受苦的人,却是陛下您自己啊。”
刘协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朕给自己册封一个大将军出来,怎么还会受苦呢?这不是喜事么?
“爱卿这话是什么意思,朕不甚明白。”
陶商耐心为刘协解释道:“陛下,您若要立主于范县独自治政,眼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您可知道吗?”
刘协闻言皱了皱眉,道:“是兵?”
陶商使劲的摇了摇头,道:“不是啊!陛下又不需要上阵杀敌,要兵干什么!陛下你现在最缺的是钱!”
刘协闻言又愣住了。
朕缺钱吗?朕怎么不觉得?
陶商掰着手指头对刘协一样一样的数道:“臣给陛下算算一年内的账本,陛下若是要在范县独立,日后必然得组建新朝,这臣工的俸禄和粮食,谁付账?陛下平日里的吃穿用度,谁付账?陛下现在没有宫殿居住,若是要修葺一座行宫用以居住和议事,这诺大的工程于人夫使用,谁付账?”
刘协听到这顿时傻了。
十三岁的孩子对钱没啥概念,特别是他原先一直也没亲政过。
没有了董卓,李傕,曹操这些人的供养,他好像还真就是如陶商所说,一穷二白,啥都没有。
“可是……朕封爱卿你为大将军,这跟钱又有什么关系?”
陶商长叹口气,道:“陛下把最大的官位敕封给了臣,诸侯们又如何能够心甘情愿的为陛下拿钱组建新朝廷、修葺新宫殿?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陛下就是不给臣封官,臣也愿意为陛下分忧,可是其他的诸侯,却不一定了!”
刘协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陶商痛心疾首的继续道:“陛下啊,这么多年了,对于这些诸侯,难道陛下还没看明白吗?在他们的眼中,爵位与利益,重于一切啊!有几个是肯像是臣一样,心甘情愿的为陛下拿钱办事的?可是臣的金陵城毕竟只是小小的一郡之地,陛下有这么多的大事要办,臣的那点供奉,实在是杯水车薪啊!臣虽然姓陶,可这么多钱,却是掏不出来的。”
刘协吸了吸鼻子,语气多少有些感动。
“爱卿啊,你真是……难得的君子啊!你为朕考虑的这么周到,朕以拥有你这样的忠臣为幸!”
陶商长作一揖,道:“陛下,这大将军的位置,臣不能坐!陛下还是收回成命,把大将军之位回头卖给袁绍就是了,姓袁的是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还占据了号称为天下粮仓的冀州首府,姓袁的老有钱了,让他花钱买这个大将军,为陛下修建宫室,如此方为上策也。”
刘协一听到这,眼睛顿时有些发直。
“卖……卖官?”
陶商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对啊!非常之期,需要行非常之事!当年孝灵皇帝为了充实内府,英明果决,在西园颁布了卖官的政策,解除了一时之急,手段可谓高明之至,今陛下欲行大事,何不仿效先帝卖官之法,如此既能让诸侯们心甘情愿的掏钱,也能充实陛下的库府,先帝遗留下来的高招,陛下何乐而不为呢?”
刘协仔细的沉思了一会,终于缓缓点头道:“爱卿说的有道理,只是此事……朕却不方便出头去做,毕竟是把官卖给诸侯,朕有点拉不下这个脸……”
陶商急忙道:“此等抛头露面的行商之事,当然不能让陛下亲自去做……需得派遣一个诚实守信,对陛下忠心耿耿,对众诸侯还较为熟悉,更不会做假账糊弄陛下的忠臣,方才可行……问题这个人该选谁呢?”
说到这,陶商摸着下巴开始苦苦沉思。
刘协听完了之后,恍然的点了点头,也仔细的思虑了一会。
少时,却见刘协的目光落在了陶商的身上。
“陛下,您看我干什么?”
刘协长叹口气,道:“爱卿啊,你刚才说的那些,朕思来想去,也唯有你这个大汉第一贤臣,方能代替朕行事,交给别人办,朕不放心啊。”
陶商闻言,脸色顿时一白。
“陛下,不可啊,臣乃是外藩之臣,若行此事,岂不会让他人指臣脊梁?况且陛下卖官的钱都是要建新朝之用,让外人代陛下行事,万一有人中饱私囊,岂不诓了天下?万万不可!”
听了陶商的话,刘协心中极为感动。
“爱卿啊,就冲你这么陈恳的跟朕说话,朕就相信,你绝不会是一个会昧着良心会眯朕钱财的人!这件大事,非你莫属,爱卿就不要推辞了!”
“陛下,此事责任重大,臣真心不能接受啊……”
“爱卿啊,你若是都不肯不为朕分忧,朕又该去找谁呢?难道你还打算让朕求你不成吗?”
看着刘协那张诚恳的脸,陶商终究是无奈的长叹口气。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卖官的钱,保证不少一分一毫!”
“爱卿真是朕最贤良的臣子,朕信得过你!”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五十三章 众筹大会
刘协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他在听了陶商的忠言直谏后,立刻就给陶商下了一封诏书,授权他主持卖官,全权代表天家替汉室组织这次卖官盛事.
不几日之后,曹操的主力兵马抵达了范县西北三十里处。
前部先锋曹洪和阎行,在抵达了范县之后,就想立刻组织部队对陶商发动进攻。
陶商这面则早有准备。
许褚率领的金陵虎卫军,徐荣所率领的泰山军,以及陶基所率领的丹阳精兵早已经是呈三方鼎足布置好了阵势,曹豹率领的徐州军和金陵中军亦是在后方策应。
这一仗的准备,徐州军和金领军可是铆足了全力。
就在曹洪和阎行准备进攻金陵军的时候,曹操在后方却对两人发出了军令——严禁二人对金陵军轻举妄动。
倒不是曹操不想夺回天子,实乃是根据兖州鹰蛇府的线报,袁绍的兵马已经过了黎阳境内,而同时,徐州陶谦在会和了青州的田楷和北海的孔融,亦是已经离范县不远。
眼下各路诸侯皆离范县不远,曹操心中明白,自己若是一意孤行,则很容易引起众怒!
现在这个时候对陶商动手,并不明智,反倒是容易将自己置于众矢之地。
在这种天下各路诸侯都已经起了歪心思的时候,想要在他们,特备是袁绍的眼皮子底下夺回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曹操心中恨陶商恨到了陶氏的祖宗十八代,但他毕竟是雄飞人物,该忍的时候自然还是会做出隐忍让步。
冲动的人,一般都当不了枭雄。
数日之后,诸侯们的各路兵马尽皆抵达了范县四周,虽然并未直接产生冲突,但大家各凭险要安营扎寨,彼此监视,且很有默契的将天子所居住的范县围绕其中,
表面上虽然平静,但这个中的风起云涌,却是诸人皆知。
就连幽州的公孙瓒、太行山的平难中郎将张燕、荆州的刘表——他们虽然没有派遣兵马过来,却也是遣来使者前来朝贺天子移驾。
但名为朝贺,实则也不过是想借机分一杯羹。
袁绍,曹操,田楷,陶谦等人安营完毕后,则是也陆续使者进入范县觐见天子。
不过,令众使者没有想到的是,天子在接见了众使者之后,居然给他们每人都下发了一道诏令——即宣布了将重新复用孝灵皇帝在位时的鬻爵之政。
所谓的鬻爵在当年的通俗说法,就是“西园卖官”。
而且天子在告诉了众诸侯使者这个已经颁布的诏命之后,还选定了良辰吉日,让众诸侯派遣麾下的得力使者,前往陶商的营寨,听取太平公子的安排调度,由他主持卖官。
虽然刘协的话说的不是很明白,但众诸侯们却不是傻子,各个都是老油条,心下对此事都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但不论众诸侯心中打的神算盘,亦或是使出七十二变,但陶商都相信,诸侯们一定都会派遣使者过来买这个官的。
毕竟,官职的大小决定着他们日后在领地的行驶权利与发展潜力,特别是执掌一州的那些大型诸侯,一个州牧的位置,是决定他们在这块领土上话语权的合法性,这个中的好处根本不需描述,很多诸侯连年上贡,想要的不过就是这么一道封疆大吏的正文册封。
原本是干系重大的政治要事,眼且却变成了可以用钱来摆平,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哪个诸侯不想把握?
数日之后,诸侯们的使者便按照天子的安排。前来徐州军的军营。
陶商给予这些使者热情的接见。
袁绍派遣来了使者辛毗,曹操派来了董昭,公孙瓒派来了田豫,孔融派来了方绣,田楷派去了王修,张燕派去了人则是黑山军的将领眭固,陶谦则将使者的重任象征性的委任给了糜竺——就连荆州的刘表,亦是闻了风信,派了使者蒯越前来。
唯有袁术很傲娇,根本就没尿这一壶。
一时间,小小的范县之地,成了整个天下的瞩目中心与焦点。
陶商没有着急卖官,他一边筹谋策划,一边将众使者暂且安排在自己的行营居住。
如此做,是因为陶商要与这些使者当中的几个人私下见一见面,做一些暗箱操作。
另外还有一些使者路程较远,需要等各路诸侯的人都抵达了之后,才开始授官的事宜。
毕竟是十年难得一遇的大好事,陶商不想厚此薄彼,大家谁也别落下!
……
这一日,乃是众使者与陶商会谈的第一日。
帐篷内,众使者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彼此看着,互相谨慎提防,大家心中都在谋划着对己方最为有利的条件。
少时,便见陶商笑呵呵的走进帐篷内,冲着众人和善的微笑道:“有劳诸公久侯,陶某不胜惭愧,实在是天子这次颁布诏令太急,陶某为了协助天子筹备这次鬻爵盛事,几乎是数日没有合眼,失礼之处,还请诸公勿要见怪。”
众人纷纷起身,大家热情的虚伪客套。
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寒暄废话之后,陶商随即把事情拉到了正题上。
“诸位,天子此番移驾范县,为定天下计,欲将朝廷安置于此……”
陶商的话还没说完,便见曹操的使者董昭第一个站出来了。
但见这死胖子似笑非笑的看着陶商,拱手道:“在下董昭,此番乃是代表曹兖州前来参与天子定都之事,现有一事不明,特想向太平公子请教请教。”
曹操这一次借着虚张声势的讨伐徐州之机,铲除了兖州内反对他的士族势力,另外还剿除西凉诸将的后患,缴获不少战马,本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不想却被陶商在背后插了一刀,连失夏侯渊,夏侯恩,天子……先前的胜利可谓成了虚无。
所以董昭第一个站出来代表曹操跟陶商起刺,完全是在陶商的意料之中。
“不知董先生有何指教?”
董昭一眯眼:“敢问公子,当年天子在长安蒙难,为李傕郭汜马腾韩遂之乱时,太平公子人在何处?”
陶商摸着下巴仔细的想了一会,方才道:“我应该……是在金陵城,也或许是在彭城,也许是在平定严白虎,或是下邳的笮融……先生问的太具体了,陶某着实是想不起来。”
帐篷内,其他的使者闻言忍不住低声嗤笑。
董昭脸色一黑:“事关国家大事,还请公子休要玩笑。”
陶商疑惑的看着,表情萌萌的:“我没跟你开玩笑呀,正因为是国家大事,我才不敢随意胡编,我确实是记不清我当时在哪……董先生,我很忙的!”
董昭气的直咬牙,这可恶的小子。
“太平公子,当日天子在长安蒙难,将陛下救于水火之中的人,乃是曹兖州,让陛下脱离虎狼之窝的人,也是曹兖州!如今公子乘着曹兖州为朝廷铲除西凉凶蛮之际,反倒是起兵夺了圣驾,如此大逆不道、霍乱天下之举,试问公子又如何当得起‘太平’二字?”
面对着董昭近乎是斥责的责问,陶商笑了。
这件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回答,自然就有人站出来替他分辨。
果然,便见袁绍的使者辛毗冷笑出言。
“董先生这话,虽然是情真意切,但对于这大汉朝廷来说,却殊无道理……不错,当初是曹兖州费尽心思从关中群狼的手中救出了天子,但天子乃是天下共主,并不是曹兖州一个人的天子!太平公子奉迎天子于范县,由天下诸侯共同辅佐,匡扶汉室,重振汉家声威,有何不妥?”
顿了一顿,辛毗继续道:“难不成,曹兖州还想把天子囚于兖州,做第二个董卓吗?”
“你!”董昭面色一白,心下惊骇。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第一个站出来帮陶商说话的,居然会是袁绍的人。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一则袁绍虽然不愿意让天子去邺城破坏他眼下在冀州精心布置的政治格局,但那也不意味着袁绍想让天子留在曹操手里,平白壮大曹操的实力。
像陶商这样,把天子接出来,放在一个大家眼皮子都能看的到的地方,对于袁绍来说,乃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另外,陶商在前几日也找到了辛毗,跟他讲述了这次卖官的个中利弊。
陶商的话可谓半真半假。
他说天子意欲封自己为大将军,乃是因为自己此番奉迎天子来范县有功,并对天子在范县建立朝建和宫殿的事表示大加支持,并多有上贡。
若是袁绍的上贡能超过自己,天子自然会委任袁绍为大将军!
而且陶商还自称自己的能力有限,本领平庸,着实是当不得大将军的这个重要位置,而袁绍四世三公,又是诸侯盟主,当大将军实乃实至名归!
若是袁绍有意的话,陶商愿意借着主持此次卖官之事,助袁绍登上大将军的宝座。
陶商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对袁绍那是属于非常大的让步了。
袁绍在接到了辛毗派人送回去的信息后,很是高兴。
陶家小子虽然聪明,但终归不过是个双十青年,到了真场面的时候,还得是向自己服软!
于是袁绍派人传话辛毗,让他此次会议中,一定要力挺陶商,帮自己拿下这个大将军的位置。
袁绍对这个位置,可以说都要想疯了。
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弟弟袁术的后将军之位一直是压他一头。
一旦拿下了这个大将军之位,自己无论是在声望,政治潜力,或是在汝南袁氏中的地位,都将达到最高的顶峰。
:。: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卖官
董昭恼怒的看了看辛毗,又瞧了瞧陶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不在多言的退了下去。
眼下的这种时局,很显然众诸侯都觉得将天子置于范县要比在曹操的手中要强的多,至少这样一来,天子就不会变成某个人的私有物品,而是大家所共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