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商和陶应二人见陶谦的表情严肃,随即静心倾听。
陶谦又咳了几声,方才道:“先说徐州士族,老夫病重的消息传出之后,你们要谨慎的派人盯住徐州士族的动向,这种时候的人心最是不稳,这些士族为了自家的利益,改换门庭乃是常有的事,你们需得谨慎对待,不可因为伤心而放松警惕,以免祸起萧墙之内。”
陶商一边听一边点头,暗道自家的老爷子确实是政治经验丰富,病的这么重了,还惦记着这事。
眼下自己和陶应都是内心伤感,一个不小心,还真容易在这方面为旁人所乘。
陶谦来回看看两人,方才悠悠的说起了第二件事。
“各地的诸侯,若是闻老夫病重,少不得也有会调动兵马的举动,尔等切要谨慎注意。”
陶商安慰似的拍了拍陶谦满是褶子的手,劝道:“父亲,放心吧,孩儿一定会谨慎盯住各路诸侯的东向,不让他们对徐州有机可乘。”
陶谦叹息口气,摇了摇头。
“不仅是要盯住诸侯,还要盯住琅琊郡的臧霸啊。”
陶商和陶应顿时一醒。
陶谦也并不是完全迷糊的。
“老夫这么多年,办过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任凭臧霸在开阳称雄!此獠凶狠,且又善战,老夫这数年来,一直都拿他没有办法,任凭他在徐州建立国中之国,不过慑于老夫的手段,老夫在日,臧霸还不敢乱来……怕就怕,其他的诸侯会乘着老夫病重的当口,去招降臧霸,分割琅琊郡,如此一来,却是得不偿失了……商儿,你一定要谨慎对待此事。”
陶商被陶谦提醒之后,心中有了数,随即点头道:“父亲放心,待孩儿成婚之后,立刻就着手处理臧霸的这件事,孩儿对父亲保证,三个月内,一定剪除这个毒瘤。”
陶谦闻言,这才放心,满意的点了点头。
沉寂了半晌,陶谦突然对陶应道:“应儿,你且先出去,老夫有话想跟商儿单独说一下。”
陶应面露疑惑之色,有些不明所以,他不知道陶谦有什么话不能跟自己说,非要与陶商单独谈。
不过陶应一向是个老实孩子,天性淳朴,并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陶谦怎么吩咐的,陶应便怎么做了。
陶应站起身,冲着陶谦欠了欠身,向着屋外走去。
陶商也不知道陶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静静的看着自己的这个父亲。
见陶应出去了,陶谦伸伸手,让陶商坐在他的卧榻之边。
待陶商坐下之后,陶谦拍了拍他的手,感慨道:“儿啊,其实为父单独留下你……也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为父心中一直有一件事不明所以,困扰在心中多年了,都到了这时候,我就想跟你问个究竟。”
陶商轻声道:“父亲有什么想问我的?”
陶谦长吁口气,慢慢道:“想一想,也是四年多前了,遥想当年,吾儿第一次拿公文擦屎之伊始……”
陶商闻言,脸色多少有些发黑。
这不扯淡呢么,有哪家父子会这么唠嗑的?
还擦屎之伊始?
陶谦慢悠悠的继续道:“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你好像突然之间,跟过去有些不太一样了,上进了,懂事了,出息了,但那却仅是表面,老能感觉的出来,你的内里不一样了……但具体怎么个不一样法,为父也不是很能说的太上来,总之就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是老夫原先所认识的那个孩儿了。”
陶商闻言,心中多少有点发虚。
所谓知子莫若父,原先的陶商被陶谦养了十七年,别人或许看不透陶商的内在变化,但陶谦却实则是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话语权的。
对陶商的变化,他这个当爹的或许是感触最深的。
“孩子啊,你究竟是经历了什么?竟然一朝改变至斯?”陶谦温和的看向陶商,想在陶商的眼眸中找寻答案。
陶商沉静了良久,方才缓缓的开口道:“花非花,雾非雾,如露亦如电,孩儿的变化与否,对于父亲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父亲只需知晓,我是你的孩子就是了。”
陶谦愣愣神,转头看向天蓬,嘴角忽然露出了一丝笑容,淡淡的自言自语。
“花非花,雾非雾?呵呵,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
北平,公孙瓒府邸。
田豫带回了天子敕封公孙瓒为幽州牧,并令他节度四州的诏令,这件事令公孙瓒很是开心,一时间志得意满,如沐春风。
虽然这当中,因为失去了赵云这个年轻的校尉而令此事略显有瑕疵,但陶商代表天子承诺给公孙瓒的东西,其价值对于目前的公孙瓒来说,远远的超过了赵云所具备的价值。
用一个年轻的将领换到这些政治资源,对于公孙瓒来说值得!
而继公孙瓒继任幽州牧之后,空缺出来的北平太守之职,则是由天子任命卓刘备继承了。
当收到天子敕命的一刹那,刘备差点没直接晕死过去。
自打上一次被管亥痛扁过之后,刘备发现自己一直在走被字。
冥冥之中,似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与自己掰腕子较劲,而且对方仿佛总能抓住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不为人知的**。
先是被公孙瓒硬性的绑在了对付刘虞的战车上,如今又和公孙瓒同时得到了天子的敕封。
事情的发展,仿佛就是为了阻碍自己而设的。
难道这就是天意?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虞的死在北地人心中,怕是和自己脱不了关系了。
枉自己一向与汉室宗亲自居。
如今以汉室宗亲的名义害死了汉室宗亲,这算是个什么罪名?
刘备当初冲着友情无奈的相助公孙瓒对付刘虞,但他千叮咛万嘱咐:无论如何,一定不可一擅杀刘虞,哪怕是将他幽禁,也肯定是杀要强上许多。
但公孙瓒的秉性实在是太刚烈了,口头上答应的是挺好,但还是擅杀了此等极具声望的人物。
这不是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最重要的是,现在连自己都被拖下了水。
刘备简直欲哭无泪了。
经过上一次被管亥偷袭之后,刘备的牙齿虽然掉了几颗,说话有些漏风,但天生的文儒气质犹在,伤势好了之后,看起来却没有那么不堪。
不过为了遮挡些许不雅,他还是给自己的下半张脸,弄了一个黑色的丝绸遮盖,诈然看去,多少有点忍者的感觉。
刘备决定不能在坐以待毙了。
在这样被公孙瓒拖累下去,自己别说是成就一番大事,不遗臭万年便算是不错了。
在心中筹谋了一番之后,刘备决定去拜访公孙瓒。
刘备遮挡住嘴部的黑帘,让公孙瓒瞅着多少有些不习惯,不过却更为他平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听了刘备的来意之后,公孙瓒不由的大感惊奇。
“贤弟,你想要担任护鲜卑中郎将亦或是使匈中郎将?”
刘备冲着公孙长长作揖,道:“兄长,我大汉现在内忧外患,内有众诸侯割据逐鹿,超纲不振,而这外……便是北方的异族日益强大,而我大汉内部却日渐羸弱,如此下去,此消彼长之下,定有祸患,备虽不才,但为天下计,愿兼此二职,为我大汉攘定北方异族,以图报国。”
听了刘备的话,公孙瓒心中很是不解。
眼下刘备和自已一样,都被任为一方封疆大吏,正是发愤图强,拓展霸业的大好良机。
有逐鹿天下的千秋工业不去做,反倒是要去安抚异族。
刘备的脑袋到底装的都是些什么?
这样做对他究竟有什么好处?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六十七章 时 局
虽然公孙瓒对于刘备的要求很感困惑,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毕竟,现在的刘备是他的左膀右臂,仅从对付刘虞这一件事情上来看,刘备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远远的超出了公孙瓒本人的能力范畴。
马上就要对付袁绍了,无论怎么看,刘备都是用得着的。
因此不管刘备要做些什么,公孙瓒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
公孙瓒现在是幽州刺史,且还被天子敕封了拥有节制四州的权力,因此,这护鲜卑中郎将和扶匈中郎将的职务,公孙瓒是有资格自己进行任命的。
刘备被公孙瓒同时任命兼此两职!
……
消息传回到中原的时候,差不多也正是陶商回到了彭城的时候。
陶商暂时不能回金陵城。
眼下陶谦病重,彭城随时可能出现变数,陶商必须得留在徐州本土主持大局。
金陵的大部分兵将,都被陶商调遣了回金陵城驻防整顿,但他却把最精锐的虎卫军和丹阳精兵这两支兵马留了下来。
同时陶商还留下了郭嘉,许褚,赵云,太史慈四人在彭城协助他。
陈登和其余的将领返回金陵城布防,在他临行之前,陶商让陈登给韩浩传个话,让他将张机从金陵城给请到彭城来为陶谦看病。
数日之后,张机抵达了徐州,陶商不敢耽搁,随即请他为陶谦诊断。
对于陶家兄弟来说,张机的诊断成与否,是陶谦能否康复的最后希望。
毕竟,就诊治内疾来说,张机可以称的上是这个时代的医学标杆人物,华佗也未必能比得上他。
“张神医,我父亲的病,如何了?”
迎着陶商和陶应期待的目光,张机的表情显得很是沉重。
“陶君寿元将尽,体亏内损,多年来又多烦躁,伤了心脉和神脉,在下只怕是无力回天的……不过若是适当的以药物进补,或许还可以稍延寿数,但具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却是需看天意了。”
听了张机的话,陶商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断绝了。
与陶商的城府相比,陶应显然还是差了不少磨炼。
这孩子一把抓住张机的手,焦急的跳脚道:“你胡说!我父亲的身体一向硬朗!哪里会突然就会没了寿数?你胡乱诊治,还算是个什么神医!”
陶商伸手拽开了陶应,冲着他摇了摇头:“二弟,不可无礼。”
张机很是能够理解陶氏兄弟现在的心情,面对口不择言的陶应,他并不恼怒,只是苦涩一笑,无奈的自嘲道。
“在下着实是已经尽力了,二公子……神医之称也不过是世人胡乱叫的,当不得真,在下根本就不是什么神医,就算是,神医也不是神仙……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挽也啊。”
陶应的眼泪瞬时就下来了。
陶商心中明白,以张机的心性和慈悲心肠,若是能够救治陶谦的话,他一定不会放任不管的。
张仲景说的很对,医者毕竟只是医者,不是阎王爷——能治病,却不能治命。
“二弟一时情急,出言多有得罪,张神医别往心里去……麻烦您帮家父开药吧。”
张机道了声“诺”,随即去寻笔墨,开始一味一味的出药方。
陶商一边看着他开药方,一边道:“神医,咱们金陵城,现在官学中的医科,弄的怎么样了?学子可还算多?”
自打陶商将张机扣在了金陵城后,金陵城便由郡守府出资,一手建立了官学,并在其中设立医署。
这名誉校长的职位,自然是陶商本人担着,但医署本院科目的总管,却是张机了。
张机闻言笑道:“还好吧,人数不少,不过前来所学者皆平民,士族中的子弟却几乎没有……”
这一点早在陶商的意料之中。
在这个时代,能当官谁还会去看病?
他轻轻一笑道:“士族中人不愿学医,乃是平常之事,无碍……平民来学,只要是资质好、身家清白者,皆可酌情而录,交不起学费的……回头你去找张纮,由郡内出资管着便是……几个学医的学子,我金陵城,还是养得起的。”
张机听了,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中还是蛮感动的。
现有的士族中人里,能够如此理解并推崇医道的人,除了自己之外,恐怕也就只有陶商了。
药方开好之后,张机立刻就去抓药了。
陶应心中惦念着父亲,也屁颠屁颠的跟着张机一起去。
其实陶应跟着去,除了添乱之外,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但陶商还是任由他去做了。
即将失去父亲的痛苦,只有他这个当局者,能够理解陶应的心情。
但他却不能和陶应一样的任性耍疯,眼下徐州还有一大摊子事,需要他出面解决。
陶商去了议事厅,正厅内,已有金陵城和彭城的诸多文武在等着他了。
郭嘉向陶商呈递上了校事府的奏报,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刘备已经被公孙瓒任免为抚匈中郎将兼护鲜卑中郎将,全权负责对异族事。
陶商静静的看了那份奏报一会,突然道:“刘玄德,着实是个聪明人,他若是与公孙瓒继续混在一起,对自己的名声实在没有好处,眼下的他也只有前往异族地,以外使的身份进行交涉,若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大汉解决鲜卑和南匈奴的部分威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能落得个民族英雄的美名……如此,或可抵消害死刘虞帮凶的恶名。”
郭嘉唏嘘不已,道:“刘备此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虽无基业,却有本事,他当了对北地异族的中郎将,会不会勾结外族入侵内地,为祸我中土?”
陶商沉思了一下,突然开口道:“绝对不会!”
众人闻言顿时楞了。
这小子,怎么会对刘备这么有信心呢?
郭嘉疑惑的看向陶商,道:“太傅为何会这般肯定?”
陶商闻言笑了笑,道:“我知道刘备是个有野心的人,但野心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大志气!有野心并不是坏事,每一个人都有野心,但有的有野心的人做事没有底线,那就不可取了……可我觉得刘备不是那样的人。”
顿了一顿,陶商继续肯定道:“刘备有枭雄的潜质,他会用心卖力的对付天下众诸侯,但他绝不会去祸国殃民。”
虽然不明白陶商为如此肯定,但郭嘉等人还是对陶商的话认可了。
并不是他们认可刘备,而是他们认可陶商的眼力。
虽然不晓得原因。
有一些话,陶商没法跟他们说的很明白。
刘备是枭雄,从某一些方面来看,他也确实是个英雄人物。
公孙瓒的师弟,陶谦拱手让国,与吕布称兄道弟,和曹操青梅煮酒,让袁绍折结相迎,被刘表引为同宗,让孙权以妹相许,让诸葛亮鞠躬尽瘁。
白手起家到令天下豪杰倾心结交,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入人心,让人敬佩。
这样的男人,他最多会成为一个心思狠厉的枭雄,但绝不会成为祸国殃民的畜生!
陶商相信刘备是有底线的。
但陶商即使知道刘备有他的闪光点,也不得不去使劲的祸害刘备。
凭心而论,陶商上一次祸害刘备,甚至比对付曹操还要卖力的多。
而且当时的刘备,对陶商并不敌视,但陶商的出手依然狠辣。
这不是因为他对刘备有什么个人的成见,而是为了大局,不得不去做的。
在陶商的认知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刘备和孙权,甚至包括诸葛亮和周瑜在内,都属于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若是没有他们在赤壁之战的负隅顽抗,当时的中土很有可能会在建安十三年之后,就迎来了一个新和平时期的到来。
而因为他们个人的欲望与想要证明自身价值的行为,使得本已经接近一统趋势的天下,辗转成为了三国分立的局面,无端的将内战消耗生生的延续了七十二年之久,几乎长达一个世纪。
这一个世纪里死去的人!倒退的社会生产力!衰弱的经济发展!根本就估算不出。
刘备这个人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且他心中也确实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他的这些优点,陶商是很欣赏的。
但他的这种百折不挠,对眼下的社会来说,是克期完成大一统的严重阻碍。
不管刘备是枭雄还是英雄,历史证明了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可以一统乱世。
但他却是一个能够延续乱世的重要因素。
所以陶商对待刘备的手段,可谓出奇的狠,甚至狠的有点让陶商自己都觉得刘备可怜。
为了尽早的结束乱世,陶商不得不这么做。
“继续派人监视刘备的动向,有什么消息,随时向我禀报。”陶商对郭嘉吩咐道。
陶商对刘备上心,郭嘉早就知道,因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还有一件事。”郭嘉继续对陶商道:“袁绍回了邺城之后,一边命高干继续安抚并州各郡,征召兵勇,一面命长子袁谭为都督,调集兵马,往驻平原。”
自从刘备离开了平原之后,此地一直陷入了真空状态,如今袁绍先发制人,派遣长子抢先率兵驻扎,其意可谓是不言而喻。
陶商一边摸着下巴一边道:“袁谭驻扎平原,如此看来,袁绍是要对青州动手了?”
郭嘉拱手道:“正是如此。”
“那就火速派人通知公孙瓒,陶某眼下需要消灭臧霸,再一统整个扬州,抽不出精力管青州的事。”
听到陶商提起了臧霸,曹豹站出班,向他拱手道:“大公……太傅打算如何对付臧霸?”
陶商笑了一下,道:“原先不对他动手,是因为我们没有过硬的实力,如今咱们徐州和金陵城,要兵有兵,要将有将,直接出兵琅琊郡,臧霸若是识相,自然投降,若是不服气……直接碾压过去便是。”
陶商很少会对敌手进行如此直接的强取策略,这在众臣看来很是惊奇。
唯有郭嘉心中明白。
眼下时局紧张,徐州四面皆敌,留给陶商的时间不多,所以必须开始大刀阔斧的使用强硬手段。
想到这,郭嘉出班谏言道:“郭某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打臧霸一个措手不及,迅速的平定琅琊郡,但就是怕太傅以及令尊,不肯答应……”
陶商看向他,道:“说说看?”
郭嘉清了清喉咙,笑道:“陶君想在下个月出味太傅举行大婚,大婚之期,乃是整个徐州的大庆之日,以郭某度之,臧霸绝对不会想到我军会在太傅大婚的时候,对开阳展开进攻的……”
陶商闻言恍然:“这是个好主意啊!”
郭嘉尴尬的笑了笑,道:“问题是,婚期之内动刀戈,这事……陶君能答应吗?”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六十八章 泰山五贼
对于郭嘉的策略,陶商倒也是赞成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跟陶谦说。
老头子对自己的这场婚事很是看重,或许能够支撑老爹坚持到现在的,就是这场大婚了吧。
婚期之中动刀兵,就算是自己不在意,陶谦和貂蝉那边却是不好说了。
自己还是先跟他们探一探口风的好。
自打曹操扬言要攻徐州之后,貂蝉和小莺儿便一直居住在彭城,誓言与陶商和徐州共存亡。
虽然事后证明了此事乃是虚惊一场,但对于她们对自己的这种义无反顾,陶商的心中还是很感动的。
古代女子多忠贞,这样的女子在陶商看来实在是值得珍惜。
貂蝉听了陶商的话之后,倒是没有那么大的反应。
“既然是对徐州有利的事,那你去做便是了,何须还要特意问我?”貂蝉拉着陶商的手,笑嘻嘻的道。
陶商一仰眉,玩笑道:“终归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大婚,毕竟是动刀柄之举,婚期内行之,多少还是有些不利的……我是怕你不能接受。”
貂蝉媚媚一笑,眨眼道:“动刀兵是在他臧霸的地盘,又不是在彭城,跟你我的婚事,有何关系?不过回头,就怕义父他老人家听到了会有说辞。”
陶商闻言不由莞尔。
这娘们倒是能算计的清。
“说起义父,你可是派人联系王司徒了吗?他什么时候到彭城?”
话说到这的时候,貂蝉的面色就有些落寞了。
“我前一段时间,托糜贞妹妹让商队往豫章郡给义父带个话,请他老人家在咱们大婚前回彭城……可是,义父的回信却是说不得空……”
“不得空?”陶商的双眸顿时睁大了:“自己的义女成婚,且还是王氏族谱上有人名的,他居然说不得空?”
貂蝉很是落寞的点了点头。
王允修仙已近半载,由于有虎卫军中的裴净和一百虎士跟着,校事府这边一直可以收到裴净定期传回来的书信,陶商和貂蝉等人可以随时知晓王允的东向与所在。
问题是半年没见面了,他老家伙怎么越来越没溜。
连自己闺女的婚礼都不出面,他是把脑袋修秀逗了吗?
陶商最近事多,没太关心王允的事,此刻方才仔细的向貂蝉询问:“王司徒现在是在豫章郡落脚吗?他现在跟谁修仙你可知道?”
貂蝉长叹口气,撅起了樱唇:“裴净派人送回来的信上,说义父他老人家眼下正在南昌,听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神仙传道。”
陶商闻言皱眉,道:“什么老神仙,还百岁?唬的他连你都不管了?”
貂蝉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方才道:“好像,好像是叫,叫什么……于吉。”
陶商:“……”
不管王允究竟是跟谁学的修仙,但按照貂蝉所说的情况来看,这老混蛋是当真不准备回来参加陶商和貂蝉的大婚了。
1...157158159160161...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