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华佗笑呵呵的道:“原来是菊花三兄弟当中的赵将军,果然如传闻般的是个英武之人,华某在开阳,听闻天子移驾幸范都,陶太傅则再此大喜时节,与太史公和赵将军在菊花园,赏菊三结义,威名之隆不下于桃园三结义,如今菊花兄弟和桃园兄弟一样,在世间也算是颇有些声名,着实是可喜可贺。”
太史慈与华佗彼此寒暄一阵,又彼此相互问了问近况。
少时,却听太史慈问华佗道:“华神医,您一向是游历四方,不睦功名,依照您的秉性,就算是身在开阳,若无要事,也不会断然来见慈的。”
华佗长叹口气,笑道:“却是瞒不过将军,华某听闻将军打下开阳军寨,正逢华某也在此处,却是有一件要事,想要请将军帮忙。”
太史慈笑道:“神医乃某恩公,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华佗沉思了一会,面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少时,方才听他道:“华某想请将军引荐,见一见您的那位结义三弟,太傅陶君。”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黄巾
徐州彭城的牢狱。
陶商、徐荣、胡才在狱吏的陪同下,走进了牢狱最深处的单间牢狱。
在这件最里面的狱中,关押着一个重犯。
按照彭城监狱内片区的划分习惯,被关押在这个牢狱单间中的,一般都是待斩的死囚。
但这个死囚却有点特殊,都好几个月了,却一直没有被杀,就是这么一直关着,而且好吃好喝。
而身为彭城目前的当家人,如果不是特殊人物的话,陶商一般也是不会专门来看一个死刑的。
牢狱中的环境与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没有恶臭,也没有污秽之物,相反的,反倒是收拾的非常的干净。
居住在里面的人,是当初在北海,被陶阳扬言要在徐州祭旗的青州黄巾贼管亥。
管亥当初被生擒后,后在木笼中乘刘备没有提防下手袭击了他,几乎将刘备至死,后在陶商的保证下,被带往徐州战前祭旗。
结果陶商并没有用管亥祭旗,而是改用了一口大白猪。
当时的情况,许褚差点都要落泪了。
管亥现下在牢狱中的生活明显还不错,他虽然没有自由,但浑身上下的麻布衣服也算是干干净净的,而且面容红润,双眸有神,说明每顿饭食吃的很饱。
若是说管亥现在哪里过的不称心,那就只有一点: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能跟他说话。
冷不丁的看到陶商进了监狱,管亥先是一愣,紧接着面上露出了一种复杂的神色。
他是很想跟人交流一下,但陶商却不适合称心的人选。
“汝缘何不杀我?”管亥平静的张嘴问道:“就算是当初你我之间私下有议,联合拾掇了刘备,但吾也不过是为报那一时之气而已!你私自留下某之性命,日后若是被孔融和刘备等人问起来,却是该当如何自处?”
陶商身边有徐荣在侧,也不怕管亥敢对自己怎么样,他寻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坐下,慢悠悠的道:“彼时之盟友,今后却未必是盟友,彼时之敌手,却也未必是今后之敌手,陶某又何必去在乎他们的想法呢?”
管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你倒是挺有自信的,如此行事,你不害怕担了一世骂名?”
陶商没有正面回答他。
管亥在牢狱中待的时间久了,不知道目下的天下大势,如今的情况下,刘备因为刘虞的事,在北地的声名直降,因为他目下的情况,陶商即使留下了管亥,对自己声誉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陶某做事全凭信义二字,从不为虚名所累,管兄弟大可不必如此多心。”
听了陶商的话,管亥差点没把早饭吐出来。
坦荡荡的君子……就做这事?让俘虏串谋帮自己去揍盟友的?
陶商没有在这件事上跟他继续掰扯,而是对管亥道:“陶某留着管兄的性命,管兄可知道是因为什么?”
管亥好几个月没跟人说上废话了,换成原先这种没营养的话他理都不会理,但眼下他却是只能顺着陶商唠。
“陶公子是想让某家归降于你吧?”管亥定了定神,目光炯炯的盯着陶商。
陶商潇洒一笑:“叫我太傅。”
“太傅?”
冷厉的声音从徐荣的青铜面具下传了出来:“兴平元年七月,天子已经正式敕封陶君为当朝太傅,领扬州牧,录尚书事……你现在面对的,乃是我大汉当朝的第一辅臣。”
听了这话,管亥的下巴差点没惊掉了。
自己被生擒活捉的几个月前,这小子还是丹阳郡守吧?以他的年纪,在双十年华能当上坐领一郡的地方之长,虽不能说是没有,但却也是极为少数。
可如今,以他的年纪,居然当上了当朝太傅?!这可就是震古烁今了。
管亥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太傅乃是类似于帝师之类的辅职,虽是虚衔,但地位着实崇高。
一时间,管亥的心中开始有些意动了。
这小子,似乎是个大人物呢,比自己原先想象的要强上许多。
陶商笑着道:“每一个人都有志气,也都有豪情,若非为时局所逼,这天下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叛逆为贼,不论管兄原先做过什么,以陶某目下的身份,想要恢复你的白身……甚至让兄成为人上之人,都不是难事,这笔买卖,管兄自己能算的明白吧?”
管亥轻轻的咽了一口吐沫,有些质疑却且不自信的道:“可某家毕竟是黄巾出身……”
陶商笑着转过头。
却见刚从金陵城被陶商调往彭城的胡才,迈上前一步,对管亥笑道:“管兄可识吾否?”
管亥对胡才印象不深,瞧了半天愣是没想起来。
“某乃是白波谷的胡才是也。”
管亥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胡才对管亥道:“黄巾军昔日虽为天下叛逆,但太平公子自打收拢白波谷军众之后,为天下计,将老弱之民恢复白身农耕,将精壮之士编入中军建立功业,胡某不才,如今在府君帐下也是颇受重用,太平公子对黄巾与庶民不分不分畛域,皆对等待之,如今金陵城和杭州城,已经成为东南两大重镇,富甲一方,诚可谓是天堂之所,此皆府君之功劳也。”
顿了顿,胡才又补充道:“而且昔年黄天巫,此时亦为府君所收留。”
管亥当年乃是司马俱的亲信不将,对于司马俱手中所掌握的黄天巫自然是知晓的。
而且管亥属于对张角比较忠心的那一类人,当年司马俱在濮阳一战,遗失了黄天巫,着实是令管亥深感遗恨。
想不到如今黄天巫,却是在陶商这里。
面对管亥震惊且疑惑的眼神,陶商突然笑了:“陶某对小莺儿并无利用之意,当年在雒阳救下她,也不过是顺手为之,绝无利用之意……那孩子现在,就好似是我的妹妹一样。”
说到这,便见陶商顿了顿,道:“而且等小莺儿长大了之后,陶某还打算在丹阳陶氏中寻一后辈的才俊,为小莺儿牵线,也算是一桩美事。”
管亥定定的看着陶商,沉默了半晌,方才道:“想不到陶君对天公将军的遗孤居然如此恩义……唉,管某原先着实是看错了陶君,只是如今青州黄巾的大部已尽为曹操所降,管某独身一人,却无尺寸之功能够进献于陶君,深感惭愧。”
陶商却是笑着道:“此事倒也是未必,陶某现在,倒是还真有一件事需要请管兄帮忙。”
管亥闻言道:“还请陶君吩咐。”
陶商脸色一正,对管亥解释道:“汝南的黄巾诸豪,近些年来,一直依附于孙坚和袁术,豫州南部因为黄巾的原因,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而我手下的校事近来探知,兖州的曹操已经将重兵南移至梁国,意欲染指豫州,如果陶某所料不错,以袁术目前的状态,应该不是曹操的对手,到时候汝南的黄巾诸豪皆会成为浮萍无根之人,他们或是南迁继续依附袁术,或是投降曹操,陶某想在这个时间段上,让管兄代表陶某去说服他们——来金陵城!”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
管亥归顺了,在权衡利弊之后,管亥答应了归顺金陵军。
不仅仅是因为陶商的声威和他诚意的邀请,管亥归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陶商近些年在金陵城的经营与对待白波谷黄巾的举动。
不得不承认,这位士族出身的公子,在对待黄巾的问题上,确实以他的角度坐到了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歧视与压迫,特别是白波谷的归降军众,很多人已经成为了陶商军中的曲部将校,这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就是他对黄天巫的态度,也令管亥对他增添了不少的好感。
倒不是管亥本人对黄天巫本人有多亲多尊重,毕竟小莺儿只是一个弱质孤女,纵然是张角的遗孤,那些凶神恶煞的黄巾将领们,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拥戴她当主人。
黄巾的时代早已经是过去了,昙花一瞬,但张角遗孤的存在以及归宿,在现在的时间段和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黄巾军剩余将领们的重要道标。
至少跟随着道标而走,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了他们心灵深处,那投降官军之后对已逝的天公将军张角的遗憾与亏欠。
不过若是让陶商来说,这也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
只不过陶商不会闲的没事去点破。
征讨开阳的军队终于回来了,而跟随着金陵军中最勇猛的三员战将的回来的,还有沛国谯郡人华佗和受伤不能自理的臧霸。
许褚带着臧霸回到了开阳军营的时候,他失血过多,已经陷入了休克的状态,也亏了华佗即使对其外伤进行处理,才能勉强保住他的一条性命。
看见华佗保住了臧霸的性命后,许褚的心才落到了肚子里,这一次陶商和郭嘉的主要计划主要是生擒臧霸,如果不能够生擒臧霸,退而求其次才是斩杀之。
许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赵云和太史慈那边,他不想落了什么话柄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
其实太史慈和赵云都是磊落的战将,从无此等心思。
但许褚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是把这两名新加入的勇武将领,当成了自己潜意识里的竞争对手了。
因此,在华佗救治臧霸的时候,许褚一直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他在安置臧霸的帐篷外面走来走去,犹如老虎圈笼子一样焦躁。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许褚的老婆在屋子里头生孩子。
当华佗带着臧霸已经平安的消息从帐篷里走出来后,许褚差点没跪下直接问他喊声干爷爷。
兵马回到了彭城之后,华佗在太史慈的引荐下与陶商见了面。
对于这位建安三神医中的一位,陶商早就有意想找一下他,只是一直没有腾出时间。
若是说张仲景精通于内科医道,华佗便是外科的首席医师,特别是他发明的麻沸散,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手术麻醉剂的先河,可惜的是在后世失传了。
“久闻太平公子之名,今日有幸一会。”华佗看起来非常的和善,他虽然年近五旬,但保养的非常好,头发上的白丝非常少,面部的皮肤和同龄人相比也较为光滑,皱纹也少的有限。
陶商和华佗见了礼,并命侍从奉上茶点,寒暄之后方才道:“陶某虽然是朝廷中人,却也知道华神医之名,特别是一部《青囊书》,可谓是当世医道之外科至典,麻沸散更是前无古人的秘方,神医的足迹遍布半天下,期间不知救了多少病患,陶某敬佩。”
华佗听了这话有些发懵。
久闻金陵城实力强大,目下乃是东南第一强盛之地,不想其侦查能力竟然如此了得。
且不说陶商知晓自己这么一个年迈的老朽,就连自己惯用于开刀的麻沸散,和少为外人所知的《青囊书》,他居然都晓得。
华佗此刻在心中又对陶商高看了几分……这小子挺神呀!
“太傅,在下此番托太史子义引荐,前来求见太傅,是因为在下听闻,太傅在金陵城设立了医道学管,并在郡内为精于医学者,安排官署职位,发扬医道之法,老夫闻之此事颇为惊诧,故而特来相询。”
陶商点头道:“不错,此事确实是陶某为之。”
华佗很是奇怪,道:“自元光元年伊始,医者便一向为中九流之下,如今太傅却立捧此道,乃是为何?”
陶商寻思了一下,正了正脸色道:“医道乃救命之道,世值乱世,其道不但可以救人,更能救国,如今天下纷争,无论是士卒还是百姓,值此时节定是多有死伤,大兴医道,多保住一个人的性命,便为我朝多保住一份元气。”
说到这,便听陶商一字一顿的道:“医者之术,儒者之事。”
华佗闻言,身体不自觉的颤抖了一下。
“医者之术,儒者之事……想不到太傅居然有心将医道归于士子之艺业之中……唉,老夫游历四方多年,救人无数,但在这发扬医学的境界上,比之太傅仍然是差去千里,今日来见太傅,果然是不虚此行……也罢,还请太傅准许在下一个请求。”
陶商定定的看着华佗:“若是华神医想辅助陶某办成此事,陶某不胜荣幸,金陵城的官署书院内,一直都有华神医的一席之地。”
华佗闻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了!”陶商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左右四下看看无人,低声问华佗道:“华神医,我听许褚说,臧霸身上的急伤,是你给他救治的?”
华佗点了点头,道:“先止血,再清洗缝合伤口用药,此人身体壮实,换成一般人,怕是留不得性命了。”
陶商恍然的“哦”了一声:“那您给他缝合伤口的时候,用麻沸散了吗?”
华佗不知道陶商问这件事干什么,只是下意识的点头:“用了啊,他当时还略有些意识,唯恐其痛苦,故让他勉强饮了一副。”
陶商一扬眉,低声道:“喝了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
华佗笑呵呵的自傲道:“那是自然!”
“割哪都不疼?”
“都不疼!”
陶商恍然的“哦”了一声:“那割成太监疼么?”
华佗身形一在栽歪,险些栽倒在地上。
“什、什么玩意?”
陶商露出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低声说道:“我认为有时候多增加一些宦官,也是一种平衡社会之道,只是目前缺少临床案例经验,而且通常的手法未免太疼太残忍了,不人道……这个科目咱们日后一定要仔细研究一下……要不,乘着臧霸现在躺在那不能动,华神医先拿他练练手试试?”
华佗:“……”
……
臧霸躺在床榻上,神色不愉,满面愁容。
他腹部的伤口此刻还隐隐作痛,身体不能随意挪动,只要是稍一动弹,整个小腹便会感觉到如火烧的剧痛。
他躺在床上无事,心中将昌豨的先祖女性挨个问候了一遍。
问候完了以后,感觉不够爽利,于是便又问候了一遍。
卧室外,陶商缓缓迈步走了进来。
他站在床榻边,似笑非笑的看着躺在那里,面容惨白,无法动弹的臧霸。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臧霸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谁。
“你就是陶商?”臧霸皱起了眉道。
陶商没有回答他,只是抬起右手,五指张开,对着臧霸的脸颊,狠狠的扇了一撇子。
“啪”的一声脆响,臧霸的脸颊上顿时出现了五指形状的大红手印子。
“叫太傅。”陶商优哉游哉地道。
“竖子!安敢如此!”臧霸又羞又怒,恨不能跳起来扑过去咬死陶商。
可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别说是跟陶商打,就是稍稍挪动一下身体,整个肚子都痛的不行。
陶商冷眼看着他,缓缓道:“刚才那一巴掌,是替我父亲打的,当年吾父任命汝为骑都尉,与你同讨黄巾,你却割地自立,辜负了我父亲的一番赤诚,别说是打你一巴掌,我就是阉了你,都情有可原。”
臧霸呲眉瞪目,恨不能平吞陶商,偏偏却让他噎的没有道理能够反驳。
“犬儿!有本事你就杀了我,某家誓死也不愿意受辱!”
陶商没搭理他,只是找了个地方坐下,冷然的看着躺在床榻上的臧霸道:“这些年,你割据自立,在徐州境内自成国中之国,陶某本应把你千刀万剐,以儆效尤,但冲你自打割据琅琊国之后,还一直没有正式的出兵侵犯过徐州,算是老实,凭这点,我不杀你。”
陶商抱起了两条臂膀,慢悠悠的道:“我救下你的性命,乃是想跟你谈一笔买卖,做与不做,全都在你,你可以自己选择,陶某绝不强求。”
臧霸心中憋屈,偏偏又无可奈何,只是重重一“哼”。
陶商并不着急,只是慢悠悠的开口,语气很是平淡:“据我所知,泰山郡和琅琊国地接山海,世乱伊始,世人皆有藏蹿,收拾一个这样的郡国,可能甚至比收拾一个州还要麻烦。”
说到这,陶商顿了顿,又道:“所以说,我决定保山扶寇,用你替我整顿琅琊国并兼并泰山郡,然后你再想办法北上青州,替我钳制袁绍。”
臧霸听到这,“噗嗤”一声乐了。
气的。
“简直荒谬!某家凭什么要帮你?你以为你是谁?”
陶商淡淡道:“我是太傅,太平公子,扬州牧!凭的,就是你躺在这里不能动弹,我随时都能阉了你,另外,还凭你答应了陶某的条件之后,我愿意将泰山郡和琅琊国整个划拨出来,上表天子,正式敕封给你全权管制。”
臧霸闻言愣住了。
自己躺在这任人宰割,他居然要给我这么多的好处?还要帮我建立国中之国。
这小子有毛病吧!
陶商面无表情,继续道:“听明白了吗?我不是让你当我的属下,而是让你当我的盟友,而且我还可以承认你所有的既得利益!这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陶某觉得,你没有拒绝的理由。”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七十九章 狼狈结合
臧霸想不明白的事情,陶商想的非常清楚。
琅琊国和泰山郡,然后还有再往北的青州,他还是真得需要一个人作为前阵,帮着自己顶住压力。
从打灵帝时期开始,琅琊国和泰山郡周边就形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当地的军民携裹入山,以家为单位,不服地方管制,集合成一个个类似于臧霸这样的豪强性势力对抗官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屡出不穷。
想要拾掇这个琅琊国,着实需要费很大的功夫。
现在的问题是陶商没有精力去拾掇这片蛮地。
西面有曹操,北面有袁绍,西南面有袁术,而且还有一个从吴郡逃跑的孙策,扬州之地还剩下豫章郡和会稽郡没有被陶家搞定,而这两个郡的地域之广,几乎是相当于整个荆州,其中的山蛮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种东南西北都是头疼问题的情况下,陶商在是弄死臧霸还是与他联合的两个选择上犯了难。
当然,他本人还是更倾向于弄死臧霸的。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人性,陶商决定以联合为主。
而现在昌豨意图推翻臧霸在琅琊国的地位,正好也给了陶商一个可乘之机。
臧霸冷静下来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下陶商的话,心下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他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也不是什么忠贞之辈。
眼下遭到了昌豨的背叛,臧霸心中的这口恶气难除,躺在床上每每想到此事,就差点没把自己憋屈死。
不过如今自己受了重伤,就算是重新露面,在泰山诸贼众也已经没有什么实力和威信可言……
想要报仇雪恨对付昌豨,或许还真得借助陶商的力量不可。
特别是这小子还给自己抛出了一个名正言顺割据琅琊国的甜枣。
臧霸在心中感慨,这小子比起他老子,更加精明几分。
此事对于他来说确实好办,以陶商今时今日的地位,若是上表请奏天子,刘协一定会给他这个面子的。
不过当然了,此事若成,陶商和臧霸其实也不过是彼此利用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是互相戒备的,绝不可能完全的信任对方。
臧霸若是成功的回管琅琊国这个对他最有利的自然地区,并以劲勇的泰山军为辅助,则可以在名义上接受陶商的委任,实际上仍可以处于半独立状态。
而陶商对他的纵容,厚加优待,则是利用其抵抗或钳制袁绍在青州的发展,以减少徐州在青州一线的压力。
看出臧霸已经心动,但还未下决心,陶商忽然从袖筒拿出一卷简牍,对他念道:“这是校事府给我呈递回来的青州新情报,你想听一听吗?”
臧霸扭头瞪着他,咬牙道:“不想。”
陶商很不讲理:“不想也得听。”
然后,便见陶商徐徐展开简牍,道:“根据我们在青州的校士回报,袁绍已经任命其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率兵入驻平原,意图吞并青州之地!而袁谭在入驻平原之后,所办的第一件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有屁就放!”臧霸下意识的反嘴道。
陶商晃了晃手中的简牍,慢悠悠的道:“袁谭请袁绍以大将军之名,敕封泰山郡的郭祖,公孙犊等人为中郎将,大肆拉拢泰山郡诸地的数十位豪强,保山为寇……表面上,这是在针对兖州的泰山郡,但泰山郡和琅琊国不能分家,一旦让袁绍支持了这些人起事,你觉得你的琅琊国还能保的住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