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目下,整个军营都在为张济吊孝。
大帐之内,张济的灵位摆在桌案上,下面跪着他的侄儿张绣,一身素缟,满面哀容。
张绣想不明白,本来是应携带着军功回归的张济,为什么好端端的在袁术的营中就被飞石和袁氏的家眷一起炸死了呢?
而阎行和刘勋给他的说法,则是这次进攻淮南兵,袁术家眷本就是应该在处死的范围内,但张济没有得到军令,私自前往后营,个中缘由,旁人尽皆不知,因此产生了误伤。
对于这样的交待,张绣当然是不服气的。
但问题是即使询问随同张济的那些亲将,也不知道张济私自去往袁术的家眷营寨是要干什么。
这样一来,即使是找曹操出来主持公道,也没什么鸟用了。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六十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整个许昌,对于张济的死,现在甚至都有流言传出来,说是张济是图谋袁氏妾氏冯夫人的美貌,想要去轻薄冒犯,结果勿中飞石,死则当然。
面对这种流言,张绣的肺管子差点没气炸了!
自己的叔父已经死了,可居然还是传出了这样的恶意中伤,这对于叔父来说,公平吗?
但是张绣心中却有一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当天夜里,叔父到底为什么要跑到袁术家眷的营地?
难不成真是急色攻心,想要取尝尝那个所谓的冯夫人的味道?
不应该吧?毕竟自家的婶娘也是艳丽无双,叔父在这方面,应该是不差事啊,为何非得去惦记别人家的媳妇?
难道别人家的媳妇就那么有嚼头?
……
惦记别人家媳妇的人,不是已经死去的张济,而是另外有一个。
曹府的书房内,曹操单独面见了阎行。
“这次与徐州军争夺淮南兵将,你也算是劳苦功高,虽然是让陶商带走了以张勋为首的寿春军,但论及功过,你还是功大于过的,特别是张济的那件事,你办的不错。”
听了曹操的夸赞,阎行心花怒放,单膝跪地拜道:“能为司空解忧,实乃末将之荣幸也。”
曹操随意的摆了摆手,道:“我已经上表天子,加封你,让你与我曹氏诸将一样,为列侯。”
这话一说出来,阎行不由的是大喜过望。
若是天子真的能准了此事,那阎行这次就是真的赚大发了。
需知汉朝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为列侯,金印紫绶不说,还有封邑。
“末将今后愿为司空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曹操捋着胡须,笑道:“起来吧,你乃吾之心腹,何须如此多礼。”
阎行听曹操称自己为心腹,很是高兴,随即喜滋滋的站起了身。
“那个袁术有一个妾室……姓冯,冯氏,这次去袁术营寨,你可是见过了没有?”曹操眯起双眸,突然问了阎行一句。
阎行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挺着胸脯道:“死了!都死了!让末将和刘勋等人拿霹雳车一顿狂轰滥打,全都化为齑粉矣!”
曹操的两个眼珠子瞬时间瞪的浑圆。
“打、打成粉了?”
阎行使劲的点着头,道:“是啊!袁术的家眷,一个不留,全给张济陪葬去了。”
“那你事前可曾看过此女的长相?”
阎行使劲的摇了摇头,道:“乱战之中,我瞅她作甚!”
曹操失望的向后一靠,然后随意的对着阎行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下去吧。”
阎行不知道曹操这是犯的什么邪风,咋突然就不高兴了。
但他也不好意思多问,随即拱手拜辞。
阎行走后,曹操在书房内拿出《陶氏》开始仔细翻看,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息道:“可惜啊,可惜啊,就这么被打成渣了……他也真下得去手?凉州蛮子果然是不可理喻。”
但见他随手从桌案上拿起笔,轻轻的在群芳谱上将冯氏的名字划去,随后,目光落在了邹氏的名字上。
但见曹操的嘴角挂起了笑容。
“虽然弄死了一个怪可惜的,但这个却应是到手了……来人啊,备车,曹某要亲自去祭奠张济,顺便拜会一下其家眷。”
……
射鹿台下,夜里,张绣正在给张济守灵。
夜深人静,张绣也是感到极为疲乏,他的额头一点一点的向着下方磕着,眼瞅着就要睡了过去。
一阵脚步声却是把似睡非睡的他弄醒了。
转头看去,却是胡车儿匆忙的向他走来。
张绣皱皱眉,道:“大半夜的,为何事而来?”
胡车儿向着张绣拱了拱手,道:“将军,咱们军中现在流有一个传言,滋事重大,故而末将特来向您禀报。”
胡车儿连夜向张绣禀报流言的事情,张绣心中知道一定是非同小可,随即问道:“是何流言也?”
胡车儿看了看周围,随即向着张绣低声道:“军中有流言说,老将军当初前往袁术的家眷营地,乃是奉了曹公之令,老将军之亡,表面上看是勿中飞石,实乃曹司空贪图夫人美貌,而暗地相害!”
“胡闹!”
张绣一听这话,脑袋上汗珠如下雨般噼里啪啦而下,他站起身,对胡车儿耳语道:“是何人胆敢传此缪论?简直荒诞!速速将在军中传递此消息者抓起来,立即处死!不可让流言扩散!不然你我头颅难保!”
胡车儿也知道这等流言兹事体大,一个不好就能让张绣的脑袋搬家,所以早就做了准备。
“将军放心,传递流言者,末将早就已经拿下了,就等将军一句话便立刻处置……只是眼下还有件事,倒是令末将有些踌躇,不知该不该报给将军。”
张绣现在是心烦意乱,道:“有事就说,何必吞吞吐吐。”
“曹司空今日借凭吊之名,进了他在许昌城内为老将军家眷安置的宅院,这一进去……据说到现在可都没出来。”
“什么!”
张绣闻言大吃一惊,眼珠子瞪的浑圆。
那内宅之中,居住的正是自己的寡居婶娘邹氏。
曹操大白天的进去,大晚上还不出来……猪都知道他是去干什么了!
“曹操,曹操!”张绣咬牙切齿,魂不守舍的坐在了地上。
胡车儿轻轻的咽了口吐沫,低声道:“将军,那个流言,您说会不会是真的?”
一句话,彻底的就把张绣问懵了。
……
徐州,彭城。
今天的徐州迎来了得胜回来的许褚许将军。
平定祖郎一战,许褚以及其率领的丹阳精兵连战连捷,最终攻克敌巢,收拢其残兵,夺取其粮草辎重,许憨娘一刀将祖郎砍下头颅,威震三军。
这一仗打完了,好像跟许褚没什么关系,反倒是给他媳妇扬名了。
平定祖郎之后,整个南方的山越诸贼纷纷丧胆,一时间许氏夫妇在江南威名极盛。
为了庆祝这场剿匪大胜,陶商亲自出城迎接许氏夫妇。
“数月不见,仲康立了大功,出息了!”陶商笑盈盈的看着许褚道。
许褚比当初离开陶商的时候黑了不少,一看也是在山中没少遭罪。
他憨憨一笑道:“独自领兵累啊,什么都得自己想自己琢磨,还是跟在太傅身边比较和某家胃口。”
陶商哈哈大笑,他拍着许褚的肩头,道:“走!回城,最近也算是喜事连连,咱们喝酒,好好庆功一场。”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设计师鲁肃
当天晚上,陶商在徐州彭城设下大宴,整个彭城内有名望的文武将官都来参加。
陶商的势力虽然越发的壮大,但这种大宴席一般却摆的极少。
陶公子积极响应勤俭节约的号召。
但是再勤俭持家,有时候该搞一搞团队建设也是要搞一搞的,吃喝只是一种形势,重要的是为这些文臣武将们提升士气,让大家都都找到动力和向心力。
汉朝的宴席比后世的相对容易应付些,这年头正式场合吃饭没有围着一张大桌子吃的,而是各自坐在榻上,一人一张小矮脚桌,菜也是分餐制各吃各的。
虽然穿越回来六年多了,但陶商依旧是很不习惯,这种吃法,感觉跟前世在快餐店吃肯德基或是麦当劳差不多,只不过后世是吃炸鸡汉堡,这世是吃獐子鹿肉。
许褚和许氏憨娘身为首功之臣,被安排在武将行列之首。
许褚身为谯郡的地方小豪强,虽然是陶商的亲信,但在徐州士族这边一直地位不高,说白了他也算不上士族。
不过今非昔比,其夫妻二人经过讨伐祖郎一战,再加上陶商的有意扶持,许氏一族终于开始一脚踏入到了最上层贵族圈子之中,虽然依旧不是贵族,但至少也算是豪门了。
除了菜肴,酒自然是必不可少,窈窕婀娜的本土舞伎和乐师更不能少。
很是欢快的一场宴席。
许褚这段日子在军中,有军令状支约束着,还有许憨娘管着,一直是没有喝酒,如今得了机会,终于是放飞自我了。
许褚喝的七荤八素的,连舌头都捋不直了,众人问他这次出征军情的时候,他也是醉眼蒙松,只会絮絮叨叨的反复说两个字……“喝啊”“喝啊”。
许憨娘看着许褚这幅狗肉上不得台面的熊样,恨不能在宴席上就猛揍他一顿。
碍于陶商与诸人的面子,这事她咬咬牙还是忍了。
就等着回家后等这混蛋醒酒了,再好好的拾掇他一番。
不过眼下有一些事情,许憨娘还是得向以陶商为首的诸人说明的。
许憨娘对陶商说道:“太傅,祖郎虽然被灭了,但经过我们这次出征的探查和询问,得知如今在咱江东的山越之中,依旧是有不少的贼人蠢蠢欲动,收拢山民,意图坐大,其中较为有名有潘临,费栈,毛甘,金奇等山越渠帅,都是一方豪强,久后必然成祸,他们如今虽是不及祖郎的名声那般响亮,但还需请太傅早做图谋,以免日后为祸江东。”
许憨娘出征一次,居然能把吴境内的山越情况摸索的这么清楚,着实是让陶商感到非常的佩服。
婆娘凶悍不凶悍的姑且不论,单凭这一点玲珑心思,许憨娘便足矣算得上是许褚的贤内助了。
陶商又喝了一盏酒,问诸人道:“许夫人说的极事,山越看似不成气候,实则关系重大,江东的后方如果不稳,对我军日后在北线的战事影响颇大,针对此一点,大家不妨拿个办法给我,看看应该如何处置。”
陈登站起身来,对陶商道:“对付山越宗贼,和南面的百越还不一样,一味的平叛剿匪绝非长久之道,只怕是平了又反,反了又出,还需有一个智略双全的能人主持大局,或招、或抚、或剿,皆因时势而定,盖不能坐而相谈。”
陶商笑看着陈登道:“这样的英才,只怕也只有元龙兄或是奉孝,才能当的起了。”
陈登长叹口气,道:“在下也很想替太傅解决江东境内的山越屡叛之事,只是如今北方不宁,袁曹与我等争雄在即……在下自抬身价,却是认为眼下太傅身边缺不得我和郭奉孝。”
陈登这话一说出来,在场诸人中,挺多徐州本土文士心里怪不服气的,但碍于陈氏家族在徐州的地位,也没敢反驳。
啥意思啊,就你和郭嘉是能人,我们都是废物呗?
陶商寻思寻思,陈登说的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大面积的图谋山越,这样复杂的情况既需要用兵,又需要用脑,还要精善外交政治,着实是个细碎活,可不是许褚这样的猛将亦或是糜竺这样多少沾点偏科的人能够总览的。
一定得是万中无一的全才。
自己的麾下除了郭嘉和陈登之外,尚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也可以,不过陶商还是希望他们再历练一下,留在自己的身边帮自己。
郭嘉今天也是喝的沟满壕平,与许褚不同的是,他喝的虽多,脑子却是清醒的。
“元龙如此说话,想必是有什么盖世的奇才推荐给太傅吧?”郭嘉醉醺醺的问道。
陈登呵呵一笑,道:“知我者,奉孝也……不错,我倒是还真就是知道有一个能人,不过他的本事我也只是道听途说来的,是不是真有能耐,陈某亦是不敢把握。”
陶商眯起了眼睛,目光复杂的望向陈登。
对于陈登举荐的人才,陶商在心里多少还是沾点小心的。
因为陈登这样的人,属于双刃的。
他对自己忠心不二此事不假。
但陈氏家族亦是属于徐州士族之首,陈登在为自己卖命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为徐州士族争取利益。
他推荐的人才若是徐州本地人的话,陶商多少还真就是得掂量掂量。
平白的增大了徐州士族集团的能量,不利于平衡。
不过陈登接下来的话,倒是让陶商安心了不少。
“在下所举荐的这个人,并不在徐州本土居住。”
陶商疑惑的看向他,道:“不是徐州本地人?那是哪里的哪位高人,能让元龙如此的另眼相待?”
陈登对陶商道:“在下推荐的人,祖籍是咱徐州的,但多年前便已经离开了徐州,其人乃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名为鲁肃,字子敬。”
“是他。”陶商的心开始跳动了。
虽然来到这个时代,陶商一直没有见过鲁肃的面,但在前世的时候,陶商也曾仔细的研究过东吴的发家史,对鲁肃其人颇有些自我认定。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是当之无愧的孙吴四英将,世人皆服,他们都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股肱,其中周瑜依靠赤壁鏖战扬名,陆逊依靠夷陵之战扬名,吕蒙依靠白衣渡江扬名。
那鲁肃靠的是什么?
其实经过仔细的揣摩就会发现:鲁肃这个人,其实是历史上江东战略的总设计师!
他为江东发展所作出的设计和布局,足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说鲁肃是老好人的说法,纯粹就是后人的胡乱编排——瞎扯淡。
赤壁鏖战之后,鲁肃立主要求孙权将半个南郡借给刘备,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曹操在南方前线的兵马布置极为侧重于东吴。
史料记载:‘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等……曹军每一项军事举动,都代表着曹操当时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孙权的身上。
曹老大要把碧眼小儿抽筋扒皮的决心可昭日月。
但是鲁肃力争将半个南郡借给刘备之后,南方的形势就不一样了,刘备代替东吴在荆州方面直接面对曹军的锋芒,大幅度的吸引了曹军在淮南的军势部署,分担了东吴的侧翼压力,甚至改变了其后数年间,在针对合肥和徐州的军势战略上,东吴和曹军的攻守易位。
世人总说是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应该说是鲁肃借荆州才对。
这个借是主动借,主动给的,你特么不要不行!
而且周瑜死后,鲁肃一上任就在离长沙城不足百里的地方修葺了老窝益阳城,并屯以重兵对刘备在荆南的领土进行严密监控。
从军事角度来看,这城池几乎都要修到刘备脸上了。
太特娘欺负人了!
数年之后,刘备在川蜀面对汉中巨大的军事压力的时候,身为当时军事总长的鲁肃并没有惯着刘备,而是立主要求刘备重新划分荆州的地盘,并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全都划到了东吴的治下。
刘备当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借了半个南郡,替孙权当了九年的看门狗顶着曹仁的军事压力,结果姓孙的和姓鲁的现在还要乘人之危,让我还出两郡半!
天底下最亏本的买卖莫过于此了。
哪个敢说鲁肃是老好人的,刘备一定会拿大耳刮子抽他。
而且就陶商的个人观点来看,鲁肃还曾做过一件极为隐秘,且令人感到恐怖的事。
当然这只是陶商的个人猜度。
那就是他向刘备举荐庞统。
这个曾担任过周瑜麾下功曹的凤雏先生,在刘备刚刚在荆州落脚的时候,就被鲁肃想办法安排到了荆州去,推荐给刘备。
东吴需要刘备,但并不是让他常年在长江下游比邻蜗居,猛虎需要用,但不可长时间放在身边使用。
把他们送到西面去钳制曹操,对孙吴更好些,也能让己方日后全据长江以南的策略更快些。
庞统啊,就由你去发挥才干,让刘备进行大西征吧。
庞统志得意满的去了刘备那里,眼看着鲁肃的计划就要实现了,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却险些让鲁肃的计划胎死腹中。
刘备看到庞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太丑了。
丑到我不是很想用。
于是刘备就将庞统远远的打发了,让他试守耒阳县令。
庞统志得意满而来,最后居然被安排下乡。
鲁肃知道这事后差点没气死。
自己割肉喂刘狗,可这刘狗居然还不上道?刘备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啊?
大设计师并没有放弃,他亲自手书,给刘备送去了一封“庞统使用说明书。”
里面说明了庞统才华横溢,绝非百里之才云云……
刘备得了鲁肃的举荐书信后,又经诸葛亮游说,这才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开始重用庞统。
而庞统在刘备手下得势之后,便开始不遗余力的去做鲁肃想让他去做的事。
庞统不遗余力的促使刘备西去,夺益州,拿汉中……威胁关陇!
刘氏集团的整个势力几乎全部向西倾斜,不但将曹军的主要战场全部转移到了关西,东吴面对北方的压力骤减。
而这个势力强劲的皇亲盟友,从此憋在西川,他在荆州地区的影响力变为真空,再也威胁不到东吴,只留下了一个性格极有缺陷的关羽。
下一步或许就是在实力足够的前提下拿下荆州,然后再顺江而上,拿下益州,逐备于汉中;亦或是图谋中原,总之东吴是立于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
但是唯一超出鲁肃计算中的事情,就是庞统死了,这使得刘备军团在一定意义上失控,这是鲁肃这个腹黑大设计师这辈子唯一没有设计好的地方。
虽然是有所缺憾的,但鲁肃半生为江东谋划大计,决荡四方,足可称的上是江东总设计师。
……
陶商放下了酒盏,冷静的看着陈登:“这个鲁肃现在哪里?”
陈登拱手道:“此人离开了东城之后,应该是居住在巢湖附近,听闻其与孙策的谋主周瑜乃是旧识,今夕在下偶然听闻其祖母去世,鲁肃已经返回东城办理丧事了,太傅若是对此人有意,不妨派人将他召来,考考他的学识,看看是否可用……”
话音落时,却见陶商摇头道:“准备快马,连夜起行,我亲自去东城一趟会他。”
“啊?”
众人没想到陶商的雅兴居然如此之高,对于一个只是刚刚被陈登推荐了一下的人,居然要立刻前往相见?
陈登都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有本事还是浪得虚名。
需知东城离彭城也是不近的。
郭嘉犹豫了一下,站起身道:“太傅,如今徐盛,赵云,太史慈,臧霸等人的兵马在路上尚未归来,张勋去劝降淮南雷薄等人也无信,是不是等一等再去……”
话音落时,却见陶商伸出手拦住了他的话头。
“这些事现在对我而言都不是大事,去往东城的事,对我来说是眼下最重要的……家里的事,你和元龙帮我管一管,我前往东城,见到了鲁肃,立刻便归。”
陶商眼下心中装不下其他的事了。
对于他来说,鲁肃的重要性,足矣比得上半个江东。
一旦让鲁肃离开了东城,再次返回巢湖,说不得就会被周瑜抢先了。
……
临淮东城。
鲁肃是个至孝之人,虽然这些年来他离开了老宅,一直在外面飘荡,但这次祖母的去世,却也让他不远千里,火速奔回了老家。
其实回老家为祖母置办丧事,守孝为其一,还有其二是鲁肃也要想一想前一段时间,周瑜对他的邀请。
周瑜当居巢长的时候,与鲁肃有些交情,二人对彼此也是十分的看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跟周瑜也算的是莫逆之交。
但周瑜前一段时间邀请他投奔到孙策麾下,说良心话,鲁肃并不想去……至少要去也得再考虑考虑。
孙策是个能人,这一点鲁肃知道,但其人杀伐过重,眼下虽然是取代了袁术占据淮南,但却是与虎狼吕布为伍。
这两名当世猛将或许是能干出一番事业,但却不是鲁肃想要的事业。
鲁肃不想跟嗜杀的人掺和过多,没甚好处。
但是不归顺孙策的话,如果真要走仕途,鲁肃眼下还真就是没有什么好门路。
当年袁术也曾邀请过他,却被他婉转拒绝了。
这些人,都不是他所中意的人。
“公子,外面有客人送来孝礼,说是要给老太吊丧。”
管家的话将鲁肃从遐想中拉了出来。
“是谁?”
管家呈递上了一份拜贴和礼单。
鲁肃大致的扫了一遍,暗叹道:“好大的手笔啊。”
然后他看了看落款,不由的一愣。
落款无名,只有一个姓氏。
“陶?”
鲁肃合上了拜贴,沉吟片刻,道:“随我出去相迎。”
陶商站在府外,稍等却见一个身穿白色孝服,相貌精瘦黝黑的汉子走了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