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许攸气的直瞪眼:“你倒是想得开!可我呢?许某负责与太傅商讨交换事宜,你这样行事,岂非是拉我做了垫背?!”
陶商微微一笑:“我管你去死。”
许攸欲哭无泪。
眼看着许攸那双瞪大的眼睛中射出的怒火,还有魂不守舍的悲哀表情。陶商乐了。
“我逗你玩呢。”
许攸:“……”
“袁公子还在我的府邸中饮酒,安然无恙,我们适才刚刚喝过一顿,我就是看先生那么自信的揣摩我,故意吓吓你而已,还请子远先生勿怪。”
许攸的脸唰的一下子红了。
他适才得意洋洋的说陶商不敢杀袁谭,结果人家随便演了一出戏,就把自己给吓屁了。
这小子,果然是如同大将军所言,着实是个妖孽啊。
“太傅身为朝廷重臣,竟然如此随意胡言,难道不自觉有失体统吗?”
陶商呵呵一笑,没有在意许攸的指责,突然道:“子远先生,我适才说我杀了袁谭,你气愤之下对我说了一句‘难道不怕袁大将军明年开春讨伐于我?’……看来袁绍已经把南下的日期和行程,都安排好了呀,陶某真是得谢谢你的这份重要情报。”
许攸这下子可是真要吐血了。
“我、我没说!不是我说的!”许攸激头掰脸的失口否认。
陶商浑然不在意,对许攸道:“先生此番乃是奉袁绍之命前来赎回人质……这样吧,你回去告诉袁绍,人质我会还回去,至于赎金吗?我只要一百斤麟趾金,粮草一千石,足矣。”
“啊?”
许攸来前,本来已经跟陶商做好了讨价换价的准备,什么数万石的粮草,数不清的金箔,城池,人口,徐州与青州的地域划分,许攸条条框框都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就等着陶商狮子大开口。
可哪曾想到,陶商张嘴居然就要这么点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东西,还没有糜竺这几个月送给许攸的东西多呢。
“太傅此言当真?”许攸疑惑的看着陶商,询问式的咨询。
“陶某乃是天下知名的赤诚君子,一言九鼎,自然不会撒谎骗你。”陶商拍着胸脯道。
许攸听了这话恨不能一口浓痰吐他一脸。
也不知道哪个混蛋刚才骗自己把袁谭杀了呢。
“既然如此,那敢问陶公子打算什么时候交还大公子?”
“年后。”陶商慢悠悠的道。
许攸眉头一皱,道:“为何要等那么久?”
陶商的表情很平淡:“不为什么,许公若是不愿意,那只怕是等到袁大将军出兵攻我之时,我亦不会放袁谭走。”
许攸的眉头皱起,道:“太傅,您如此行事,许某回了邺城,怕是对大将军不好交待。”
陶商装模作样的寻思了一下,方才松口道:“这样吧,我许诺你这一次回去,可先把逄纪领回去,如何?有他给你作证,想必你应该不会在大将军的面前太过难堪的。”
许攸皱了皱眉,低头沉思。
凭他敏锐的心思,他算定陶商如此安排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有什么诡计。
不过权衡再三之下,许攸也没有找出什么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因素存在。
也罢,先领逄纪回去就先领逄纪。
谅他姓陶的还能玩出什么翻天的花样?
他冲着陶商深深的作揖,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便却之不恭了,一百斤麟趾金,一千石粮草,近日即到。”
陶商呵呵笑道:“在下托糜竺送给先生的贺岁之礼,也会近日即到,届时还得劳烦先生派人签收哦。”
许攸闻言脸色不由一红,暗道一声惭愧。
但在贪婪的本性驱使下,他终归还是没有拒绝。
“太傅。”许攸沉思良久,终于还是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承蒙太傅厚意,许某不胜感激,我这边还想劝劝太傅……徐州和扬州,无论是兵力还是势力,你都远非大将军的敌手,负隅顽抗只会徒增生灵涂炭,太傅不如还是早早的降了吧,大将军当年对你甚是欣赏,其人心胸也广阔,许攸也定会在大将军面前为您说好话,绝不让太傅在大将军麾下受委屈,说不定还可蒙恩继续治理徐州,您看如何?”
陶商笑着道:“多谢子远先生的厚意,您的意见,我会和我手下的诸将官商讨之后再做决定,如果日后陶某真有这个意思,自会派人取通知先生,到时候还得劳烦先生在其中多多斡旋才是。”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九十章 外祸内因
许攸走了,带着逄纪和陶商给他的许诺走了——当然了,这还没有算上糜竺会在年终岁尾给他送过去的礼物。
这一日,陶商在家里和貂蝉,糜贞一起哄过孩子后,又去了驿馆看望袁谭。
据悉,袁谭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吃过东西了,每日愁眉不展的,只是自己一个人待在驿馆的院子里伤身。
别人不晓得袁谭是为什么,但陶商心中却是明明白白的。
“兄长,可是为前番许攸来此的事而伤神?”陶商一见袁谭的面就直入主题,并不客套,显示二人极为亲近。
袁谭转头看向了他,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道:“父亲连逄纪都赎了回去,却独独将我独自扔下……难道在他的心中,袁某莫非还不如一个逄纪重要?”
陶商长叹口气,无奈道:“兄长不必过于伤身,其实袁公也未必是不想要赎回你,可、可能是陶某那一日问许攸要的报酬太高,因而他无法做主,回去问令尊而已……”
袁谭面无表情:“陶兄不必安慰在下了,裴钱都已经跟我说了,那一日陶兄向许攸提了两个条件,一个是用千石粮秣百斤麟趾金赎回逄纪,一个是用万石粮秣和千斤麟趾金赎回我……而许攸,却只答应了一个。”
这话自然是陶商教给裴钱,让他来蒙袁谭的。
陶商听了这话,佯怒道:“这个裴钱,真是越来越放肆了,怎么敢随意传话?来人,给我火速将裴钱缉拿,打五十军棍,罚俸三月!”
袁谭起身道:“陶兄,你若是真的惩治裴钱,那袁某日后在这彭城,怕也是没法待了。”
陶商闻言愣了愣,随即长叹口气,道:“来人啊!罢了,免了吧,放过裴钱这一次,转告给他,若是还有下次,我直接阉了他!”
说完之后,陶商随即道:“兄长不必过于挂怀,我不是已经答应你了吗?就算是大将军不赎你,我过了年之后,自然也会放你回去的。”
袁谭闻言,苦涩道:“事到如今,我已经不想回去了。”
陶商面色一正,道:“兄长说的这是哪里话?大丈夫生于乱世,岂可自甘平淡?如今你不过受到这区区小挫折,便轻言放弃,日后哪里还能做的大事?汝若是这般无志,陶某便不屑与你为友了。”
袁谭听出了陶商的激励之意,不知不觉间,眼角闪出了两点泪花。
眼前这个敌人,眼下居然比自己的弟弟和父亲对自己还要好,这个天下到底是怎么了?河北袁家到底又是怎么了?
袁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拜服的拱手道:“陶兄真不愧是当世君子,袁某彻底服气你了。”
陶商笑着拍了怕他的肩膀,道:“兄长,翌日,你我还要在战场上一分高低呢!”
袁谭的鼻子一酸,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除夕一过,我便派人送兄长回邺城去,今年过年,你就跟小弟的家人们一起过吧!这是我跟我儿子过的第一个年,到时候把你那个堂妹也一并叫上,你们叙叙旧。”
陶商说的人是袁婉。
袁谭一听陶商主动邀请自己和他的亲人一同过年,心中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激之情。
“陶兄,不论你我是敌是友,袁某此生必不相负。”
……
另外一边,许攸领着逄纪回到了邺城。
还没等进邺城,在邺城外的十里亭处,便有袁绍亲命的特使前来迎接了。
但逄纪很显然是不想见到这个使者。
袁尚和审配。
许攸倒是识趣,他看出了袁尚和审配乃是为了逄纪而来,因此在亭子中的接风宴上,随意的喝了几口之后,就借尿遁躲出去了,只留下他们三人大眼瞪小眼的互瞅。
许攸的身影方一消失,便见袁尚一甩衣服的前摆,‘噗通’一声给逄纪跪了下去。
逄纪见状一愣,道:“三公子,你这是作甚?”
袁尚低着头不说话。
审配则是在一旁道:“元图,三公子年幼,上一次在车撵上的事,也实非他的本意,他这一次来,是专程来给你致歉的。”
审配不说倒还好,一说这话,逄纪便又想起袁尚和袁谭两人将自己扔下车的情形,气的脸色潮红。
“哼!”他重重的一扭头,瞅都不瞅袁尚一眼。
袁尚求助似的看向了审配。
审配轻咳一声,拽起了逄纪,将他拉出亭外,对他道:“差不多得了啊,别太得寸进尺。”
逄纪闻言,鼻子差点没气歪了:“我得寸进尺?合着这事是没落在你的头上!有他兄弟俩人这么办事的吗?话还没等说完呢,就一左一右的抓着我给我扔车底下去了!我招谁惹谁了?”
审配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话是没错,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高祖当年还有乘车弃子之事呢,何况是咱们三公子……再说了,三公子一个袁谭一个,都把你扔了下去,但他们肯定还得有一个继承主公的基业,难不成你逄元图脖子硬的还能连他们俩都不尿了?”
逄纪苦恼的看了审配一会,最终还是长叹口气,无奈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不记三公子的不是成不?”
“这就对了,咱们都是当臣下的,哪能念主公的不是……对了,袁谭这趟没跟你们回来?”审配问逄纪道。
逄纪点头道:“是,没回来,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
“你们在徐州待的怎么样?”
逄纪实话实说:“陶商对我们不曾薄待,极是照顾,我感觉我在彭城,比在邺城都自在。”
“这样啊……”审配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道:“那袁谭和陶商的关系怎么样?”
逄纪道:“具体的我是不太清楚,但我和袁谭都住在徐州的驿馆,说来也怪,那陶商隔三差五的便来找袁谭,两人还总是喝酒,袁谭有事没事的还总是去陶商的府邸,俩人处的犹如亲兄弟一样,着实是令人费解。”
“呵呵呵。”审配摸着胡须,笑道:“原来如此,不管他们为什么相处的这般融洽,那都是最好了……元图,稍后进了邺城,面见大将军,主公若是问起长公子的情况,你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逄纪还沉浸在回忆被扔下马车的惨剧中而不能自拔,闻言奇道:“什么该怎么说?”
审配一翻白眼,然后随即趴在逄纪的耳边,细细的对他陈述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逄纪的眼睛顿时亮了,但同时面色也有点发白。
“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不地道了,回头袁谭就是回来了,在大将军面前,很有可能也翻不了身啊。”
审配阴笑道:“难不成,你还想让他回来,压在咱们这些人脑袋上不成?”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九十一章 袁绍的心痛
逄纪随着许攸回到了邺城,在中途见过了审配和袁尚。
袁绍一听说许攸只把逄纪一个给领了回来,而没有带回袁谭,心中很是不高兴。
许攸对其回报之时,袁绍的言语中尽是深责许攸之意。
不过许攸很显然并没有把这事当成一回事。
他不慌不忙的听完了袁绍的斥责之后,才开始对袁绍详细陈述了这趟去往徐州的具体情况。
当谈到袁谭之事的时候,许攸为了不彰显自己的无能,也是为了尽量把问题牵扯到自己曾受过糜竺贿赂的这件事上,随即对袁绍打了个马虎眼。
也可以说是善意的谎言。
许攸露出一副悲痛的表情:“大将军,在下在彭城,曾切实的跟陶商讨论过大公子的归属之事,只是无论在下如何逼问,陶商那奸贼就是不正面的回答于我,甚至连他想要用大公子在主公这里交换什么也不跟我说,此事个中着实蹊跷,实是令许攸无解,还请主公恕罪!”
说罢,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的叫屈。
袁绍听到这,也不由得有些疑惑了。
若是许攸说的是真的……那陶商抓住了袁谭,还不拿袁谭来跟自己谈交换条件?此事为何?
就是纯粹的想替袁某养儿子?姓陶的不至于这么贱皮子吧?
审配见许攸如此配合上道,心中更是高兴,他也不管许攸此言是真是假,急忙抓住机会出班谏言道:“明公,此事不难弄明白!逄元图在徐州被陶商羁押了三个月,虽属俘虏,但以陶商的君子之名,未必会对他实施囚禁,他想必对个中之事多少有些耳闻,主公欲知真相,不妨问问他便是了。”
袁绍猛然醒悟,一拍脑门道:“此言有理!速唤逄纪来!”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体贴和恩宠,逄纪回到邺城之后,袁绍并没有让他第一时间前来拜见,而是先遣其归家,以全与家人分别之苦,只是单独会见了许攸。
但是这会儿,事关袁谭的生死去留,袁绍却也装不得大度了,必须将逄纪招来问话。
去传令的侍卫走后不久,便见逄纪匆匆忙忙的跑入厅堂,对袁绍参拜行大礼道:“逄纪见过大将军!得蒙大将军天恩,纪方得意脱困贼首,大将军之恩义,纪此生实无以为报,只能尽效犬马之劳!”
袁绍上下打量着他,道:“元图受苦了……你这次失手囫囵,在徐州过的如何?”
逄纪四下看了一圈众人,当他的目光与审配有片刻交集的时候,却见对方几乎是不留任何痕迹的冲他点了点头。
逄纪知晓,眼下是胡说八道的时刻了。
他心下一横,装模作样的感慨:“托大公子的洪福,逄纪此番在徐州并没有受什么苦,反倒是备受陶商的礼遇和敬重,日子过得也算安静……却是亏了大公子啊。”
“托显思的福?”袁绍眉头一皱,疑惑道:“汝此言何意?速速与吾道来?”
逄纪咬紧牙关的编着瞎话,道:“大公子智计无双,到了徐州之后,虚与委蛇,与陶商那贼厮打成了一片,甚至还称兄道弟了,陶商对大公子极为礼遇恩宠,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且日日与大公子成双入对的读书射猎,谈吞情怀,品评天下,俩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感情要好的紧……”
逄纪这话说出来其实也勉强算是实话,就是加了一点润色,但听在袁绍的耳朵里,就是另外一个味了。
真实情况是陶商刻意想办法去交好袁谭——但逄纪嘴里说出来,就好像是袁谭软骨头没出息,主动去给陶商献媚提鞋。
所以说,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三两句话就能整死你。
袁绍听了逄纪之言,气的藏在袖子中的双手都有些颤抖了,他一张英俊威武的脸庞变的有些扭曲,仔细看来,甚至是有些丑陋。
“这个逆子!”
审配见火候到了,随即谏言道:“主公勿怒!大公子如此行事,想必也是有其苦衷的,深陷敌手而为求自保,虚与委蛇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大公子毕竟也是个人啊。”
他这话听着好似劝解,实则就是在火上浇油,间接的说袁谭资质平庸。
“没骨气的东西!”袁绍站起身,在厅中来回度步:“身为我汝南袁家之子,失手被擒之后却连一点硬气劲都拿不出来,还向生擒自己的对手阿谀献媚!袁某当年在雒阳之时,面对董卓也不曾软弱半分!如此没有志向的小人,如何配做我的长子!日后又如何担当的起我河北的大业!”
审配和袁尚闻言,心中不由的大喜过望。
此计成矣!
但在这个时候,沮授却是站了出来。
“明公,有些事情不可妄下定论,还得是派人往徐州切实查明方可。”
沮授之言极是公允,但听在袁尚的耳朵里就不是滋味了。
这混蛋莫不是跟袁谭一路的货色?你瞎搅和什么啊!
袁绍眼下虽然怒袁谭不争气,但毕竟也是他的儿子,他也希望逄纪所说的话是有问题的,于是便按照沮授的建议,派了大批的河北探子去彭城打听。
……
而眼下时间已至除夕,陶商果然是遵守前言,邀请袁谭入府,与自己的族人一同过年。
陶商先是将袁谭引荐给了从城外道观赶回来的陶谦和王允,又为他介绍了自己的家眷,还哄着嘤嘤学语的小陶寂叫袁谭伯伯。
当然了,陶寂根本就不会叫,只是“阿巴阿巴”的喷了袁谭一脸吐沫。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度过了一个年关岁尾之节,陶氏家族的热情和善意,让袁谭很是感动。
太温馨了。
晚席之际,陶商还特意请袁谭品尝了一种最近新流行的主食。
据说,此物乃是由自己麾下的医署尉张机发明,并由陶商自己加以改良的——名叫月牙混沌,也可以叫做饺子。
袁谭略带犹豫的将一个饺子放在嘴里,嚼着嚼着,其双眸的光芒不由光芒大盛。
“好吃吗?兄长?”陶商笑呵呵的道。
“好吃!好吃!东南之地不但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且居然还有此等人间绝味!贤弟能生在山水锦绣之乡,着实是好福气啊,比我们北方苦寒之人强多了。”袁谭一边吃,一边一个劲的点头称赞。
陶商呵呵一笑,道:“那是自然的,兄长可知道,我们这边有一句俗语,叫做好吃不过饺子,好玩呢——不过嫂子。”
袁谭刚开始一听这话,还哈哈的傻乐,但过了一会回过味后,却有点乐不出来了。
只因陶商对他是一口一个“兄长”的叫着,叫的他脑瓜子泛绿光。
家宴正开心的举行时,除夕夜当值的裴光来找陶商禀报。
陶商放下筷子,与他走出了厅堂。
“太傅,最近城中多了许多从外乡来的河北人,想来应该是河北的细作,不过数量极多,未免是有些不寻常。”
陶商的眉目微微一挑,寻思了一会,突然乐了。
“看起来,这些人应该都是为了袁谭而来……呵呵,果然先放逄纪回去是对的,这老小子属于袁尚一系,从他嘴里说不出什么好话!”
裴光恍然道:“原来太傅结交袁谭,是早有谋断!”
陶商道:“如此一来,吾计成矣!吩咐下去,不许任何人对河北的细作动手……让校事府想办法把我今天宴请袁谭在陶府家宴过年的事也传出去,最好再多做一些丰满的修饰。”
裴光不明所以,奇道:“太傅,什么是丰满的修饰?”
“猪啊!”陶商拍了一下裴光的头,怒其不争的道:“谣言懂不懂?撒谎会不会?”
裴光很是实诚的摇了摇头:“某自幼秉承父训,不会撒谎。”
陶商深吸口气,无奈道:“裴光啊,这乱世中,得亏是你跟了我!你这样的厚道人,若是放到了社会上,只怕就不仅仅是叫裴光那么简单了,到时候你怕是得改名。”
“那属下应该改叫什么?”
“改叫裴清光,或是裴光光。”
裴光:“……”
“这么简单的事还不会办?就让人借着今天的袁谭与我一同过年的理由,散播一些谣言出去,比如袁谭拜我爹当干爹,跟王允结为异姓兄弟什么的……诸如此类的谣言,懂么?”
裴光恍然而悟,却道:“太傅,可袁谭若是跟王司徒结为兄弟,那您岂不是就得跟着跌辈了?回头见了袁绍,你岂不是得唤他一声爷爷?”
陶商:“……”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九十二章 游说二人组
过完年后,陶商果然是依照先前的许诺,派人将袁谭送返回河北。
袁谭离开彭城的当日,陶商率领徐州的众文武们亲自出城相送,场面很是宏大。
不仅仅是送别那么简单,随同袁谭一起走的,还有陶商命人精心预备的礼品,金箔,锦缎和水果等物。
热情之极啊,除了生死之交,一般人绝没有这样的待遇。
离别的当日,陶商一直都是眼泪汪汪的。
他一边依依不舍的向袁谭道别,一边吩咐手下护送袁谭的人:“我兄长爱吃咱东南出产的蜜桔,我预备一些让他路上用,你们一路上小心伺候着,多提醒兄长每日吃食,别把东西放烂了。”
手下护送的人急忙领命。
“还有我兄长最喜欢咱徐州特产的陶器和青铜器,我也多预备着了,回去兄长睹物思人,或许能想起小弟来,你们一路上小心照顾,别打碎了。”
袁谭听陶商安排的这么周到,心中也有些酸楚之情……兄弟如此,夫复何求啊。
陶商继续吩咐护送人道:“还有我兄长最爱吃的饺子,你们也时刻提醒着让他吃些。”
袁谭闻言额头上直冒虚汗。
这个是真心的没有喜欢吃啊!
你别喜欢玩你嫂子就成!
“还有我兄长最喜欢的……”
袁谭抬手擦了擦头上的虚汗,低声道:“陶兄……要不,我还是别走了吧?”
陶商急忙改口道:“是兄弟孟浪了!小弟只是情到深处,舍不得兄长而已,还望兄长勿怪!唉,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赶紧滚……赶紧上路吧。”
袁谭握住陶商的手,狠狠的甩了一甩,声音嘶哑道:“陶兄,珍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