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商心中奔驰过一万匹草泥马。
陶某主动承担起回救许昌的要务,你不感谢我也就罢了,居然还瞧不起我的能耐?
陶某以君子之名横行天下七年,你特么告诉告诉我,我哪不行?
荀彧似是看出来陶商心中所想,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主要是人品不行。”
陶商恨不能用一记抓脸神爪抓死他。
但眼下军情紧急,陶商也懒得收拾荀彧。
老小子,你等日后的!
“文若先生放心,陶某此番自去,若是救不得许昌……”
荀彧闻言忙道:“救不得许昌怎样?”
“救不得便救不得了,那只能算你们活该没地方住。”
荀彧:“……”
陶商转头叫过裴钱,让他去找赵云来。
少时,便见裴钱领了赵云来到众人面前。
赵云的骑兵不曾前往前阵,因而他倒是没怎么与袁军交手。
“白马军的兄弟们,目下在前线表现如何?”陶商询问道。
赵云对三弟陶商还是非常的坦诚,随即道:“守护土寨,眼下扼守各处要口需要马军的地方不多,白马军的兄弟们都是在内寨,用长弓游走放射,做一些辅助之事,无甚大用。”
陶商点了点头,道:“好!二哥你把白马军的兄弟们集结过来,袁绍可能会派兵偷袭许昌,你和白马军且随我一同去许昌救援。”
荀彧一听顿时吓了一跳。
“这事还得商量,我还没答应呢!”
许昌毕竟是己方的首府,到底要不要用陶商去救,荀彧现在心里没谱。
见荀彧磨磨唧唧的,陶商不耐烦了,质问道:“那劳烦文若先生划下个道道,当下之事,你我应该如何处置?先生若有计能保许昌不失,陶某绝不插手贵军之事。”
荀彧张了张嘴,支支吾吾了半晌,最终还是长叹口气。
大部分的曹将如今都陷在前阵,若是派李典或是史涣,或许还不如陶商和赵云去呢。
“罢了,罢了!太傅去往许昌,切记小心行事,打退曹军,早去早回!”
陶商笑着点了点头,道:“说了好半天了,文若先生你就说了这么一句人话。”
荀彧一开始没反应过味来,琢磨了一小会,方才恍然大悟,怒气冲冲的道:“不是人话,难不成我说的还是狗话不成?”
陶商没理他,而是对郭嘉道:“我和赵云去救许昌,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主持,能让我放心吗?”
郭嘉知道目下之势非同小可,他认真的点点头道:“把裴氏兄弟留给我,用以随时吩咐诸将,其余的太傅尽管放心便是。”
郭嘉的意思陶商明白,不过是说给荀彧听的。
若是曹军中人敢有不轨,他郭嘉是有能力调动陶商军中的任何一名武将的,别以为陶商不在,就可以打徐州军的主意,大不了大家玉石俱焚,谁也别想好。
荀彧闻言不由苦笑。
这个郭奉孝,还是和当年在颍川的时候一样的任性乱来。
嘱咐完毕之后,陶商命人把战马牵来。
刚想出发,却见诸葛亮也踏前一步,对他道:“老师,弟子也想和你一起去。”
陶商闻言一愣,道:“你去做什么?此战凶险,你好好在这待着。”
诸葛亮郑重道:“老师,官渡大寨看似激烈,实则战事已定,袁军打不下大寨,而乌巢那边有曹司空和陈登,鲁子敬等人,弟子鞭长莫及插不上手,唯有跟随着老师一同前往许昌,或许能有些用处,还望老师成全弟子。”
看着诸葛亮那认真的脸庞,陶商暗自唏嘘,这孩子倒是个不愿意偷懒的,闲不住的主……是个勤快人。
难怪在历史上会被活活累死。勤快人一般都是这下场。
“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切记紧紧跟在我身边,不可离开半步。”
诸葛亮闻言顿时一喜,使劲的点着头。
司马懿一听也急了。
“老师,我也想……”
“你给我在这眯着,跟着郭嘉!要敢挪出官渡大寨半步,我打折你的腿!”领一个徒弟就够忙活的了,领俩不得疯。
“诺……”
……
一行兵马安排完毕之后,随即从后营直奔着许昌的方向匆匆而去。
奔驰了一段路程而上了主道之后,官渡的大寨已经消失在他们的眼帘中了,耳边也几乎都听不到官渡那边的厮杀之声,陶商随即找了荀彧派遣给他们的向导。
“从官渡战场,通往许昌的道路有几条?”
那向导道:“道路有很多,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合并在一条咽喉道上,离这大概有百里之地,乃是通往许昌的必经之路。”
陶商闻言点了点头,道:“你引路,咱们快点赶过去,最好是在袁绍的偷袭兵马到达之前能够抵达!先做埋伏,如此方有胜算。”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六章 许昌伏击战
陶商,赵云,诸葛亮等人一行人纵马狂奔,终于在丑时之时,赶到了从官渡通往许昌的必经之路上。
这处地方初至时倒也是平平无奇,道路两遍密林较盛,且当中还有一条小河,河上还有三座看似还算蛮坚固的浮桥,看模样应该是地方县城最近才刚刚修葺的。
陶商左右四下的看了看地形,仔细的分析了会之后,最终把目光落在了浮桥和密林的上面。
“看来想要拦住袁军进攻许昌,这埋伏的地方非此两处莫属了,此处的关键,当是在这三座浮桥上面,亦是或许在那密林之中,就看怎么用。”
赵云在四处打量了几个来回,道:“密林且不说,此处河道却不利于骑兵坐镇,到处都是浮桥,恐对咱们的兵势不利,若是重步或是弓弩还好,骑兵却难守的住。”
陶商一边观察地形,一边对赵云道:“袁军若是想偷袭许昌,一定也是会使用轻骑的,不然速度不够,这一点两方倒是公平,二哥也不用过于担心。”
赵云闻言不由苦笑。
公平?
袁绍有多少战马?
袁绍有多少士卒?
这怎么可能会公平啊!
三弟的这个心啊,也实在是有点太大了。
陶商仔细的观察了一大圈之后,困扰的挠了挠头。
眼下这埋伏着实是不太好弄,都藏在密林里?未免有些扯,虽然这密林曲径幽深,但若是遭到伏击,袁军也定然能够冲出来。
但若是在浮桥旁边埋伏,却比较容易暴露。
这事着实是有些不太好办。
“看来,眼下唯有施展虚张声势之法了,若是能把袁军吓退,便是最好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听了陶商的嘀咕,诸葛亮迈步上来对他道:“老师的话,虽然不无道理,但学生以为袁军携攻克许昌之念而来,能吓退最好,若是糊弄不退,却还需施展必胜之法,方为万全之策。”
陶商扭头看了诸葛亮一会,长叹口气。
“为师焉能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只是眼下我手中的兵马只有这三千金陵白马军,单凭这一支兵马,正面对抗袁绍派而来偷袭的兵马,能不能够打的赢,我这心中着实是没有底。”
诸葛亮转头看了看河道后方、那片密集的林子,突然说道:“老师,学生有一个方法或许可用,就是不知道老师愿意不愿意相信学生?”
陶商转头看向他,疑惑道:“孔明所言何意?试言之。”
诸葛亮招呼人送来了火把,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卷包裹仔细的羊皮图。
一看那羊皮图被诸葛亮珍惜的程度,陶商就知道这小子一定是又鼓捣出什么新发明了。
这小子,东汉版的爱迪生么。
孔明若是生存在清平之世,或许当一个科学家要远远胜于政客。
展开那个皮图,上面都是用墨圈画出的点,并用文字在山下左右写出不同的字,例如:生,伤,休,杜,景,死,惊,开。
陶商的眼珠子顿时睁圆了。
“你这是……八门遁甲?”
诸葛亮一头雾水。
“八门遁甲是为何物?此乃是弟子新近研究出来的八阵图,特意呈递给老师参详。”
“八阵图啊。”陶商闻言恍然,道:“此阵有何用处?”
诸葛亮为陶商解释道:“八阵图乃是弟子博览群书,悉心所作的大成之作,弟子自认为此阵目下当为天下阵法之冠,此阵兼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或以石垒,或以人为阵眼,活以山林草木为阵眼,皆可成事。”
听诸葛亮说的玄乎,陶商疑惑的道:“你这玩意,是邪法么?”
诸葛亮使劲的摇头:“老师不要取笑学生,这天下何来什么邪法?我不过是借用了天阵十六,地阵十二,风正无形,云附於地,天地后冲,龙飞阵赞等百变之机……”
“行了,孔明。”陶商抬头打断了诸葛亮的话头:“为师大概明白其中的原理了,你就告诉我眼下该怎么办吧?”
孔明疑惑的看着陶商几乎犹如散瞳般的眼睛,道:“老师你确定你真的明白吗?”
陶商肯定的点了点头,道:“我确定。”
“那你把我刚才说的话重复一遍。”
陶商伸手在孔明的头上来了一记老拳:“混蛋小子,你还没出师呢,居然就敢来考教师傅,着实反了汝也!赶紧给我说正事。”
诸葛亮委屈的揉了揉头上的包。
老师这个人,一点都不虚心,明明就是不明白,偏得装懂,揭穿他他还打人。
“以学生观之,这个林子内径幽深,树木繁杂,且接连山脉水源,颇合八卦之相,若是能把敌军引诱至林中,再予以八卦之阵敌之,可敌数倍于己的强军!”
陶商还是很相信诸葛亮的能力和手段的。
但他不相信的,是己方士兵的接受能力。
“咱们现在的时间非常近,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你那艰涩深奥的八阵图传授给白马军的士兵吗?只怕他们目下操练不出这个所谓的八阵图吧。”
诸葛亮轻轻点头道:“老师看的透彻,八阵图确实非一时可以练就,但此阵法妙就妙在人可以用山林草木为阵机,而山林草木亦是可以用人为阵机,若是在林中布阵,反倒是这环境乃是八阵的主体了,将士兵马,无需懂的阵势玄机,只需按照鼓声或是角声暗号行动便可!”
陶商这才有些懂了:“那鼓声和角声的暗号,是什么?”
诸葛亮道:“老师且让赵将军和白马军的几名校尉过来听,待他们明白暗号之后,便可指挥三军布阵。”
……
陶商在官渡通往许昌的要道上做了双重保险,一方面是打算用疑兵之计吓退袁军,一方面则是打算万一事有所不成,便用这三千兵将在密林中布阵,用以对付袁军。
当然,对于孔明的八阵图,陶商还是没有什么底气的,他眼下还是寄希望于能够用虚张声势之法,吓退袁军。
而此时此刻,许昌城当中,又有一支兵马在一名年轻将领的率领下,直奔着官渡战场的方向而来。
而领兵的将领,则是曹操年轻的长子,曹昂。
曹昂本想上官渡前阵相助曹操退敌,但曹操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坚决没有答应曹昂的要求,毕竟他是自己的长子,也是曹操最看重的继承人,这场大战太过凶险,曹操自己也就算了,他不想让曹昂冒这个风险。
但很显然,曹操有点猜错了自己的这个儿子的浮躁性格。
曹昂最终还是寻找到了一个理由,率军直冲出了许昌,奔着官渡战场而来。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七章 坏事的曹昂
诸葛亮在把暗号教给陶商、赵云以及一众金陵白马军的校尉之后,陶商便随即着手开始做战前准备了。
他先让大部分的兵将随同诸葛亮等人一起前往在林中深处布阵,那林子虽然是在官道旁,道曲径幽深,极为庞大,后方好像还连接着一处山脉,林荫茂盛,光亮不透,诸葛亮就是进去布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区域仔细考察,时间怕是很紧。
不过即使时间紧也没有办法,陶商只能另想办法替他争取时间。
他让另外一小部分的白马军在树林边上,将战马的马缰绕树捆绑,并让试验着让它们绕着树木行走奔驰,溅起一阵阵的沙土,如此一来,在远处就瞅着像是藏有许多的伏兵一样,可以给对方施加以压力。
至于浮桥的周边,陶商并没有安排过多的人马,而只是让赵云领着二十余骑兵驻守在桥边,而那二十骑也不过是在彼此驻定,至于桥头之上,也仅仅只是留下赵云一个人据水断桥。
虽然不知道这个办法会不会好使,但陶商还是决定试一试,至少关键时刻,得把死马当活马医了。
就在天色已经开始蒙蒙见亮的时候,远处开始扬起了一阵沙尘,而浓重的马蹄声伴着这股子晨风,亦是传到了陶商,赵云等一干人众的耳朵中,听这这声音,对方的人数怕就是不少。
藏在密林边的陶商一下子心中就紧张了。
说实话,他对自己的这个办法也是模棱两可,不知道管不管用。
可眼下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不知不觉间,陶商的心开始噗通噗通的快速跳了起来,犹如小乱撞撞,知道的来得时袁军,不知道的以为来得是他的老相好。
不多一会,便见一只数量极多的骑兵向着陶商等人所在的方向冲了过来。
而队伍正中的大纛旗上,用金字绣着一个大大的“韩”字。
陶商在心中把袁绍麾下的猛将良将挨个排序了一遍,最后推算出来,来这里的人应该是袁绍麾下的大将韩猛。
韩猛的本领高强,乃是和高览,张郃等齐名的河北名将,据说其本领也是不逞多让。
少时,便见一支矫健的河北骑兵队来到了浮桥之前,军士们纷纷站定,疑惑的看着桥的对面。
韩猛见桥上有人,伸手做了个收拾,示意他身后的骑兵前阵摆出迎敌阵型。
敌方前部的骑兵在韩猛的手势下,开始快速挪动,做出临阵之态。
韩猛定定的看着赵云身后的大纛旗,然后再打量着独自一人,身后却没有多少兵的赵云,眯起了眼睛,心中开始打起了鼓点。
这么点人来,不是找死,就是傻,再不就是有阴谋。
韩猛麾下的校尉李山对韩猛道:“将军,此人莫非就是赵云?”
韩猛点了点头,道:“应该就是他了。”
话音落时,便听桥头上的赵云扬声道:“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谁敢与某决一死战?”
赵云的声音并不震人耳膜,但却显得异常的清晰,传到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虽然祥和,却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心悸。
韩猛心中有些疑惑,看赵云的样子,丝毫不见慌乱,再听他的声音,也没有任何的异常,这可绝不是能装的出来的。
若是换成平常人,只有这么点人马的话,断然不可能保持这般冷静,不尿裤子就已经不错了。
韩猛素知曹操与陶商这两个人都是诡计多端之辈,因此一时之间也不好妄自擅战,毕竟偷袭之事本来就存着几分危险,万一曹操在许昌之前的这段路上安置了重兵,而赵云乃是诱饵,稍有不慎,己方便是被反杀之局。
特别是赵云现在的表现实在是太自信了,胸有成竹,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这不是闹呢吗?真欺负我看不明白事啊!
除非这个人一身是胆,毫无所惧。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赵云突然又再次喊了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这一次的喊声,似乎比刚才更有些震慑力了。
李山对韩猛道:“将军,这赵云独身一人立于浮桥之上,且还是成竹在胸之相,丝毫不减慌张,这其中定然是有诈!将军你看他身后的林子,末将观察了好久了,那里面隐隐的飞尘四起,似乎是埋有精兵,说不定陶商和曹操早就在这里设好埋伏了,就等着赵云把咱们引过去了……”
韩猛重重的点了点头,犹疑道:“本将也是这个看法,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不妨先暂且撤退,别打不下许昌,回头反倒是被大将军怪罪,得不偿失。”
韩猛和李山计议停当之后,随即指挥兵马,一边防备赵云一众,一边谨慎的徐徐而退。
躲在密林中,看着袁绍军逐渐消失的身影,陶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少时,他从密林中走了出来,来到赵云的身边,拍了拍他的马头,道:“二哥今日真是辛苦了,今日能够吓退袁军,保住后方基业,二哥当记首功也,多亏了你临阵不慌,给了韩猛错觉。”
赵云闻言不由苦笑:“三弟这话说的,我哪有什么首功,不过是撞上了好气运,若是换成平日,他们真的杀将过来,我只怕也是只有逃命的份了,哪里还有闲心在这里领什么功劳,摆什么排场。”
陶商轻轻的摇头,笑道:“二哥这说的是什么话?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二人正说话间,却有金陵白马军的一名骑兵纵马而来,对陶商道:“太傅,咱们官道的后方有许昌的曹军正奔着咱们的这个方向前来?”
“曹军?”陶商听的一头雾水:“是谁的兵马?”
骑兵摇头道:“不知,只见其大纛上标着‘曹’字。”
“曹?”陶商疑惑的自言自语:“曹仁,曹纯,曹洪,曹休……都不对啊,这些人都在前阵呢?”
正说话间,却见一阵尘土飞扬,那支斥候口中的曹军以飞快的速度来到了陶商的面前。
领头的人赫赫然的是曹昂。
曹昂人虽然在许昌,不过却也知道了己方目下正和陶商联合的事情,这么大的战略方针,曹操不可能不告诉他。
但曹昂对陶商可没什么好印象,虽然他不曾见过陶商,不过事前已经看到了赵云的纛旗,也知道这些人是己方的友军。
眼见陶商在官道上,曹昂皱了皱眉头:“我乃曹司空长子曹昂,你是何人?缘何在此?”
陶商恍然而悟。
原来眼前这小子便是当初写小春文给自己修改的曹操长子。
虽然不曾见过,但陶商和曹昂却是打过一场激将战法,最终的结果是曹昂被激了。
“我乃陶商,在此布置兵马,防备袁军偷袭许昌,曹大公子,咱们真是久违了。”
一听陶商自报姓名,曹昂顿时一惊:“你就是陶商?”
陶商点了点头,道:“换做平日,你叫我陶商或可,但眼下我是你的盟友,有与汝父平辈伦交,贤侄你应该唤我一声太傅或是叔父。”
曹昂吸了吸鼻子,心中气闷。
他很想骂陶商两句,但毕竟是己方盟友,自己在没有父亲的允许下,却是不可造次,当下只是哼了一声,然后招呼麾下的兵将随他一同过桥。
陶商却是喊住了他:“曹公子,你不在许昌城中为你父亲坐镇后方,率兵跑出来作甚?”
曹昂根本就没有停下马步,闻言只是高喊了一句:“此乃我之家事,不劳太傅费心关照,告辞了!”
说罢,不等陶商继续说话,便领兵当先冲过浮桥,而他身后的士兵们也是在赵云等人惊讶且疑惑的目光中鱼贯而过。
陶商看着曹昂的兵马过去,疑惑的道:“听曹操说,他的这个长子,眼下应该是和满宠一起,替他镇守许昌才对,怎么会突然率兵跑出来了?莫非是曹操早前派人要的增援?不过增援也不应派嫡子上阵吧?”
赵云倒是没有像陶商似的想的那么复杂,他只是在考虑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看那些曹军的方向,他们好像是要往官渡大寨那边去的,这若一会他们若是追上了被咱们吓退的袁军兵马……却是会发生些什么?”
一番话正中主题命脉,直接令陶商浑身的汗毛倒竖,不寒而栗。
赵云说到了关键之处啊。
陶商一摆手,道:“糟了,刚才诈然才见到这小犊子,乱了心神……二哥,你快派人火速去追,让曹昂务必不要招惹已经败退的袁军的士兵,以免又把他们引回来才是。”
赵云悠悠的看了陶商一眼,道:“派人去是可以,但我看他的态度,好像未必会听你的,”
……
此时的韩猛脱离了陶商军马所埋伏的浮桥边,正一点一点的朝着后方返去,他心中自认为这一趟对他来说算是有惊无险。
不过没有打下许昌,那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是等一等还是直接撤退?
或许应该留下看看,毕竟自己刚才过于小心,撤的有点急了。
可正当韩猛踌躇下一步的行动时,早有斥候来报,说是后方有大批的曹兵追赶上来,正向着己方的所在飞速移动。
韩猛起初一听先是一愣,接着骤然大喜过望!
“这些兵马,一定是刚才赵云身后林子中的那些伏兵,看老子不进去,却是憋不住自己追出来了!如此甚好,本将且与他们战上一场,看看他们有多少斤两,若是不济,再返攻许昌不迟!传令三军,布阵迎敌!”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八章 泼天之功
浮桥旁边,陶商和赵云一起望昂兴探。
“你说我刚才是不是应该试着阻拦他一下?”陶商郁闷的看着赵云,口中充斥着满满的幽怨。
赵云则是很客观的给出了评价:“此事不怪太傅,适才咱们的大部分军兵都在密林中按照孔明的吩咐去布置八阵图法,以防备韩猛不为控制突然进攻,曹昂麾下的兵马少说也有数千,适才仅凭跟我立在浮桥上的这几个人,哪里能拦的住他?”
1...227228229230231...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