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袁绍的脑袋被文丑的大嗓门震的嗡嗡直响。
他抬手挡住了文丑的话头,然后使劲揉了揉太阳穴,道:“你小点声,我头疼的紧。”
张郃迈步出班道:“文将军勇则勇矣,但彼军皆乃百战精锐之士,急切之下收服不得,只能徐徐谋之,静待良机,方可奏效,眼下敌我双方乃是比拼意志之时,就是看谁先露出破绽,而另一方抓住机会,便是最后的赢家。”
袁绍点了点头,赞赏道:“儁乂之言有理,曹操和陶商在袁某的后方搞小动作,也不过是想让袁某露出破绽,他们好乘隙攻我,嘿嘿,袁某偏不中他们的计。”
郭图立刻开始献媚:“大将军身临万马军中而不变色,乃天人之姿,区区小计,也妄想撼动大将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袁绍一眯眼,道:“不过就这么让曹操和陶商拿捏着,着实是被动了,他们能在袁某的后方搞事,袁某焉能不搞?”
郭图一挥手:“对!搞他!必须搞他!”
袁绍转头看向郭图:“问题是……怎么搞?”
郭图一下子就语塞了。
搞女人他是把好手,搞这个……不擅长。
田丰闻言站了出来。
袁绍一看田丰出来了,眼皮子直跳!
田丰这老倔驴,一张嘴就是臭气熏天,谁都不惯着,袁绍最不愿意的就是跟他沟通。
“元皓有何想说的?”袁绍小心翼翼的问道。
田丰一看自己还没等说话,就把袁绍吓得不行的那副死德行,把自己弄的直想笑。
看起来自己平日里是太过刚直犯上了些,今后还得是多多注意,至少说话的时候,得对主公温柔点。
他换上了些稍稍温和的表情,对对袁绍道:“属下倒是有一法可以助主公震慑曹陶二贼。”
袁绍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也不似适才那般紧张了。
他道:“元皓快讲。”
田丰清了清嗓子,道:“大将军可建立高台,高于曹军之寨,并置强弓硬弩于其中,待曹军冒头,便强射之!”
袁绍闻言有些不解,想了半天没想明白,随即道:“元皓可制图否?”
田丰也不客气,取了一副干净的皮图,便用笔墨在上面龙飞凤舞起来,少时,便将一副完整的井栏绘制图完毕交给袁绍观看。
袁绍仔细的观瞧了片刻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此法甚佳!用此虽不足矣击溃曹陶二贼之军,但威慑其众,破其士气,令其兵马惊惧胆寒,定然是会有奇效的。”
说罢,袁绍转向大将吕威璜,吩咐他道:“速速调集军中工匠,连夜伐木打造井栏,三日内务必完成百架,用以临阵震慑敌军之用。”
吕威璜随即领命。
另有辛评向袁绍谏言,让他挖地道而入曹陶兵寨,同样被袁绍采纳。
袁绍转看诸人,道:“诸公还有和良计,但管献策无妨,便是说错了,袁某也一概不追责,咱们集众所长,务必早日破敌,同享安乐太平之世也。”
话音落时,许攸站了出来。
他向袁绍谏言道:“大将军,在下认为,井栏亦或是地道,不过是一时之局,终难成大事也,若是想破曹陶二军,还是非得从他们的捉急之处下手,方可得获全功。”
袁绍笑看着许攸道:“子远有何良策?”
许攸对袁绍拱手道:“大将军兵多,而曹陶二人兵少,彼虽然兵精将勇,但终归是实力不济,力有不逮,眼下其粮草虽然能够供给的上,但如此僵持下去,迁延日久,其势亦不乐观……如我是曹操或是陶商,则必然寻求速胜之法!大将军您说是这个道理否?”
袁绍仔细的揣摩了一会许攸的话,品得个中三味,深然其言论。
“子远说的是,那你且说说,对曹陶而言,何为速胜之法?”
许攸竖起了一根手指,道:“对于曹操和陶商而言,只有毁我方粮草,才是他们战胜大将军的唯一机会。”
袁绍双眸一眯,道:“你的意思是,以粮诱敌?”
许攸点头道:“然也。”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章 乌巢,攻耶,不攻耶?
张燕和李、郭二人的兵马在河北行动之后,袁绍不逞多让,也立刻开始行动,他依照手下的谋士们之言,在前线对曹操和陶商等人展开了一场新的洗礼攻势。
袁绍先是依照田丰之法,搭建了大量的井栏,对官渡的土寨进行压制性的强弓射击,此法在短时间内倒是颇是有效,铺天盖地的箭雨在头顶上向下射,跟不要钱似的压着曹陶两军的士兵打,偏偏拿这些高塔上的人还无可奈何,一时间竟然是真的晃动了陶商和曹操的士气,令曹陶联军一度陷入恐慌之中。
不过很快的,曹操和陶商就重新振作了起来。对于这两位大佬来说,井栏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陶商并不着急拿出自己金陵城的那些重型兵器,相反的,他只是让曹操召集两方的众谋臣商议。
在商议的过程中,曹操麾下的刘晔果然是提出了一个好的策略,并献上了一副图纸,那就是霹雳车。
就是当初在刘勋投降曹操之际,用来砸死张济的那些罪恶的霹雳车!
曹操得到霹雳车的图纸后大为高兴,当即和陶商联合,一同派出兵马广为建造霹雳车,用以对付袁绍的井栏。
而陶商则是暗中吩咐己方的建造工匠,记住刘晔所发明的霹雳车的细节和构造,待回头到金陵城后,取彼之长,弃己之短,用来改进金陵城的霹雳车。
大批量的刘氏霹雳车建造好了之后,曹陶联军随即对袁军的井栏展开了如同龙虎一般的猛烈反击。
漫天的飞石,如同山崩地裂一般的砸向袁军的井栏,几乎是在一阵之间,便将其工势彻底的击溃。
这便是技术的力量。
果然是印证了一个真谛,科学才是王道!
而袁军所采取的随道之法,早在官渡大寨建立之前,曹操军便已经有了防备,撅堑而阻!
别说你袁军挖地道的是人,你就是派遣两营大土拨鼠过来,面对灌满了水的长堑,也是无可奈何。
袁军被淹了不少人之后,只得放弃,纷纷撤离地道,以免被窝死在地底下。
袁军的两条战略经过了一番实践和穷折腾,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瞎耽误功夫。
因为这事,袁绍将田丰和辛评一顿痛斥!
而曹陶两军打赢了这两阵之后,也是士气大增,军心振奋。
但军心一旦振奋的大了,这许多的人便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了。
……
这一日的夜晚,陶商审阅完己方各将官上呈的各种军中琐事,方要休息,裴钱却突然进来,说是曹操的使者前来,邀请陶商伙同麾下的重要谋臣武将们,前往其帅帐议事。
陶商很是不开心,不晓得曹操大半夜的还要折腾个什么。
莫不是连续破了袁绍的两道计谋,太过兴奋了,大半夜的还要跟自己吹吹牛逼?
姓曹的有毛病吧!
虽然心中多少有些疑虑,但陶商还是率领一众手下去了。
曹操若是真的只是为了跟自己吹牛逼,陶商决定自己当场就翻脸,大耳刮子抽他!
而曹操的帅帐中,此刻也聚集了很多重要的曹军将领和谋士。
今日曹操邀请陶商等众人来,还真不是为了吹牛的,陶商错怪他了。
是因为曹操麾下的将领牛金抓住了一名袁军的押粮官。
陶商很奇怪,只是一名袁绍的逃兵而已,何须大张旗鼓的让这么多人来他的帅帐议事。
望见陶商疑惑的眼神,曹操随即一指那名跪在地上的袁军押粮官,怒叱他道:“把汝适才对曹某所言,原原本本的再跟陶太傅重复一遍!”
那袁军士卒吓得满面煞白,听了曹操的话,只是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曹操替陶商问道:“汝乃是何人麾下所属?”
“小、小人乃是大将军帐下,淳于琼将军所部军侯,奉命驻守大将军的屯粮之所。”
一听这话,满帐众人的表情各异,皆露出了诧然之色。
陶商轻轻的摸了摸鼻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那汝为何要当逃兵?”
“小人奉命押粮,比预计交付粮草的时间晚了五日,若是就此回返中军主寨,依照冀州的军令,小人上官必斩小人,小人无奈之下,只得出逃……不想却不巧被司空的手下兵将所擒,还请司空饶小人一命,小人愿结草衔环,以报司空!”
曹操呵呵一笑,道:“那你说说,淳于琼目下镇守的袁军屯粮之所,乃在何处?”
那押粮官急忙道:“乃在乌巢!”
“淳于琼麾下兵马多少?”
“四万之众。”
一番问话完毕,曹操深深的看了陶商一眼,道:“陶兄弟觉得此言如何?”
陶商沉思着没有立刻回答。
按照常理,偷袭袁绍的屯粮之所,确实是能够以弱胜强的大好时机,而且这押粮官的话里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而且事情的发展和历史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此事看起来似乎确实是一个致胜点!
但陶商总觉得心里多少有些不踏实。
“孟德兄,这事,是不是有点过于巧合了?袁绍的屯粮之所哪是那么容易就被咱们发现的?”
陶商这话没有错,历史上的乌巢屯粮,也是在袁军的高干许攸投奔曹操之后,献上地点和兵力部署,才让曹操有机可乘,一举力挽狂澜。
这么就晓得了敌军的命脉,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曹操闻言呵呵一笑,道:“陶兄弟的疑虑,曹某多少能够知晓,这事情诈然听来,确实是有些蹊跷,但细细思之,却又在常理之中,袁绍久攻我寨不克,又连战失利,其势有变,却也是符合世事发展规律,眼下偷袭袁军屯粮之所,确实乃是我们的一大胜机,此机难寻,你我绝对不可错过。”
陶商没有说话,依旧是在沉思。
半晌之后,方听他道:“孟德兄执意如此,陶某也没甚说的,不过在攻打乌巢之前,还需仔细探查情况,确定其地的兵力部署和屯粮情况,再做进攻才是!”
曹操心道陶商这小子,何时变得这么小心谨慎了?有些不太像他,这小犊子不是挺虎的么!
君子,不一向都是险中求胜的吗?陶商多少次都是这样了,何其这次变得这般胆小怯懦。
不过话虽如此,但毕竟是盟友,曹操还是尊重了陶商的意见,决定按照他说的去做。
……
回自己军寨的路上,郭嘉多少有些憋不住了。
“适才之事,郭某感觉并无疏漏之处,且根据地点来看,袁绍屯兵乌巢亦无不可,你为何不支持曹操,反倒是疑神疑鬼,如此作风可不像你!”
陶商闻言一笑,不知道该如何跟郭嘉解释。
事情的发展确实符合规律,也没有什么破绽可寻,但陶商心中就是觉得不对。
历史上的曹操在官渡,跟袁绍耗费了大半年光景都没有得到乌巢的讯息,还是因为许攸这个高层的透漏方才知晓。
可如今,这乌巢屯粮,甚至连将领是谁都在旦夕而知,这事和历史上相比,是不是来的太过容易了。
历史的车轮已经改变了方向,乌巢或许不会再是一个致胜点,这当中会不会真的有诈?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陶分工
陶商对于这次突然冒出的袭击乌巢的计划是有些担心的,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反对证据,他的推断不过是有基于身为穿越者而对历史有一些了解,然后和现在的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而进行印证对比。
当穿越者的好处挺多的,比如说可以未卜先知,可以拥有一部分古人没有的知识和一些后世成熟的较为成体系的人性心理探析方式等等。
但当穿越者的痛苦其实也不少,这首先最闹心的一点,就是有屁没处放,只能憋着。
有些根据后世情况的推断,陶商不能跟他们说出处,包括郭嘉和陈登诸葛亮等人,一旦要是说了,非得被他们绑起来跟烧烤,跟中世纪女巫似的。
人类最害怕的事物是什么?未知!
死亡可怕吗?每个人会都死,可怕就可怕在它的未知,没有一个人会告诉活人死亡的经验,因为有经验的都已经嗝屁透心凉了。
所以说,穿越者要想活的好,活的精彩,那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夹紧自己的小裤裆,有屁别没事乱放屁。
真心容易被这些古人摁在地上摩擦啊。
……
曹操办事确实还是比较谨慎的,他派出了许多的探子,前往乌巢以及乌巢周边,进行严密的探查。
而郭嘉也遵照校事府的吩咐,派出大量的校事府探子,对乌巢进行严密的监视。
毕竟是一件大事,陶曹两军都不得不谨慎对待。
但事实证明了,乌巢确实如同那名被生擒的押粮官所说的一样,是袁绍的屯粮之所,并且那里有淳于琼麾下的四万精兵镇守。
曹军和陶军的探子,带回来的讯息基本一样,并无疏漏之处。
如此一来,进攻乌巢粮仓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不仅仅是曹军诸将,便是陶商麾下的众将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大家都明白,这是击败袁绍的天赐良机!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打赢官渡之战,袁氏集团这个矗立于北方的庞然大物必将轰然而塌,届时,天下就是另外一副全新的画面。
天下将重新洗牌,而这些诸侯大佬就是最大的实际利益得者。
一个字,爽!
当然,此事绝对不容易做到,在战前,陶军和曹军所有的武将和谋臣一定要坐守在一起,将这件事情好好的揣度一番,以便做到万无一失。
镇守乌巢的武将乃是淳于琼,在孝灵皇帝治时于中平五年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和袁绍,曹操,鲍鸿,赵融等人并列,乃是当时拱卫京师的重要将官之一。
后世有很多人传此人乃是一名酒徒,实则不然。
历史上的淳于琼用兵之能不俗,他乃是袁绍麾下的大将,和张郃,高览等人并列齐名。
曹操当年在京城跟淳于琼有旧,对此人比较了解,因此他客观的对曹,陶两营的武将进行了分析:“淳于琼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当年与吾和本初同列,此人用兵有些斤两,绝非等闲,咱们攻打乌巢大寨,需要速战速决,如若迁延,被淳于琼拖住,待得袁绍援兵来此,别说是打下乌巢烧粮,便是能否安然撤退,都是难事,还请诸位将军此番务必要谨慎再谨慎。”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陶商言补充道:“还有咱们的官渡土寨,也要留下重兵防守,万一袁绍见我等攻打乌巢,派兵来打大寨,到时候可就亏大了。”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道:“陶兄弟此言是也,深和吾心,曹某之意,咱们各自留下一半的兵马,并五员上将镇守营盘,以防不测,你看如何?”
陶商点头表示赞同。
曹操随即点亲信大将曹仁、阎行、史涣、李典、贾逵五人镇守。
陶商道:“既然如此,我这边就由我亲自镇守在大寨,并留赵云,许褚,纪灵,管亥,徐盛五人在身边,至于我的一半兵马,则由陈登,鲁肃,太史慈,徐晃,徐荣,甘宁,周泰等众将带领,随同孟德兄一起去乌巢,到时候便任凭孟德兄调遣便是。”
曹操闻言一愣,奇道:“陶兄弟不打算与曹某一起去了?”
陶商摇了摇头,道:“临阵之时,特别还是劫持乌巢粮草这么大的事,派遣两名主将都前往过去,在调动上未免会有所掣肘,反倒不如让孟德兄一个人过去发挥本领,这大营的诸事,则皆由陶某主持,你我分工明确,职责不同,又不用彼此恶心对方,如此行事,岂不妙哉?”
曹操没有想到陶商办事居然会这般上道,心中惊诧的同时也不由感慨非常。
“既然如此,我便再让荀彧,程昱等人留下与陶兄弟一同镇守,若真有事,也好互相照应。”
陶商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
一个曹仁留下还不够,还得把荀彧等人留下,摆明了是对自己守护大寨不放心,要看着自己。
不过这事彼此彼此,陶商对他曹操也一样不放心,因此才让陈登和鲁肃随同太史慈等诸将一同前行,以免曹操对自己的兵马打什么鬼主意。
大家也算是彼此心照不宣了。
两大诸侯分工计较完毕,当夜子时,曹操便率领一半兵马,前往乌巢烧粮。
曹操此番的设计,乃是命前部的兵士皆用袁军的旗号,兵士嘴里衔着小木棍,把马嘴绑上,以防发出声音惊扰到敌人,大部分的兵马则是从小道出营,每人抱一捆柴草,在经过的路上遇到有人盘问,就回答说:“大将军恐怕曹操袭击后方辎重,派兵去加强守备。”
如此,一旦抵达乌巢的本部,便可大肆放火,不耽误任何时间,保证放火的最大效率时效。
而陶商则是留在官渡土寨固守本寨。
曹操偷袭乌巢的当夜,官渡土寨中的人谁也不敢睡,毕竟事关重大,时刻都存在着变化和威胁,需要两方的主将随时做出调度。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安心睡觉的人,着实也是别在这个乱世混了。
“哈欠~!”
陶商在帅帐内毫不掩饰的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然后无奈的算算时辰,感慨的一叹。
“老是熬夜的话,是会长痘痘的……有损我英俊的容颜。”
坐在他对面的荀彧和曹仁彼此互相对望了一眼,后脑勺上直冒黑线。
值此生死存亡时刻,这小子心挺大啊。
你还有心情睡?
你还有心情管你的长相?
荀彧深深的望了陶商一眼,忽然对曹仁道:“子孝将军,不仅是前方的营盘,后方的营盘也需派兵布置,谨慎布防,以免袁军绕道偷袭。”
曹仁站起身,点点头:“我去安排。”
陶商转过头,对他身后的许褚道:“你也陪子孝将军一起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诺。”
少时,曹仁和许褚消失在了帅帐,当中只留下陶商和荀彧二人。
荀彧紧紧的看着陶商,眼珠子仿佛都要黏到陶商的脸上了。
陶商咧咧嘴,无奈道:“好看吗?我的容颜。”
“一般。”
“一般你跟瞅大姑娘似的,就好这口?”
荀彧深深的吸了口气,道:“陶太傅,你当真打算拥立长子曦为帝吗?”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询
陶商拿脚指头想,也知道荀彧特意把曹仁支开,就是要问他这事。
这老小子身为颍川士族魁首,对汉室倒是尽忠尽责,看他的样子,对汉室的忠诚程度确实不是一般的高。
郭嘉前一段时间,曾给这老小子写过一封信试水,但此后便石沉大海,毫无音讯了。
其实想想也是,这老小子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和曹操本人的契合度不是一般的高,想要让他反水,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所以说,郭嘉跟陶商说过这么一次事之后,陶商也基本没搭下话,此事也就是不了了之。
但陶商着实没有想到,荀彧今日会主动来找自己攀谈。
值此大战之际,还惦记着汉室,看来荀彧还真是着急了。
毕竟还是在官渡营内,就算是曹操走了,但难保这四周没有他的耳目,办这么危险的事,看来荀彧这老小子这次是真急了。
这就是忠臣,对汉室走形忠臣。
不像陶商,或是曹操这样的诸侯,最多对汉室走个肾。
陶商上下打量着荀彧,道:“陶某若是没有记错,文若先生好像目下乃是侍中之职吧,以您的位置,这立帝之事,好像不应该是您瞎掺和的?”
荀彧将脸一样,高傲道:“彧身为汉臣,自当关心汉家之事,太傅何其以官阶论人?如此未免落了下乘!”
看着荀彧那一脸的正色,陶商不由的乐了。
荀彧眼下自觉的是在跟陶商探讨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想不到这小子居然跟自己嬉皮笑脸!
这也太不尊重汉室朝廷了!
“你给我严肃点!”荀彧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我跟你谈的乃是天下大事!”
狗屁天下大事!
陶商一翻白眼,心中暗自诽谤,不过是两个不足一岁的娃娃,哪个应该算是汉室正统而已!
“不好意思,陶某刚才突然之间想到一件特别可乐的事情,一时没憋住,却是让文若先生见笑了。”
荀彧皱着眉头看他,真不知是该说他厚道,还是该骂他没有正行。
这种时刻,哪还有什么可乐的事?
“太傅!”荀彧怒气冲冲的急道:“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到底是不是要立皇子曦为帝?”
陶商收敛了笑容,道:“文若先生,您不觉得你问的这是一句废话吗?长子曦乃是贵妃之子,亦是陛下长子,合该继承大统!我不立长子曦为帝,难不成这汉室江上,从此绝了后不成?”
荀彧躲着脚道:“可太傅可知,伏皇后之子琼亦有资格继承大统,如今伏完等人已经带着他去往荆州,若是伏完在南方立皇子琼为帝,这天下岂不是有了两个皇帝?如此,这汉室江山岂不……”
陶商站起身,迈步来到了荀彧的身边,他伸手一拍荀彧的肩头,定定的直视着他的双眸,一字一顿的对荀彧道:“文若先生,请你不要胡说!这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亦是只有一个陛下,那就是眼下正在彭城安养的长子曦,至于别的人,但凡若敢僭越,那便是逆贼!”
1...225226227228229...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