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曲校长闻言先是一愣,接着怒气冲冲的对陶商道:“郭奉孝,你这孩子出息了,但怎地忘了尊师重道?怎么跟老夫讲话呢!老夫怎么会认不得你了?老夫告诉你,你小子就是烧成了灰,老夫一眼也能把你给挑出来!”
:。: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八十章 郭嘉的秘密
数载之前,郭嘉曾跟陶商提起过要长月俸的事情,但却被陶商当成了开玩笑,没太往心里去。
虽然后来郭嘉也没在提,但陶商当时却觉得非常奇怪。
因为陶商给郭嘉的月俸不少,且平日里还颇多恩赏,对这位干哥哥,陶商跟他玩闹归玩闹,但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薄待过他,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照顾。
毕竟是拿短弩劫持来的谋主,也不能太委屈人家。
但是陶商虽然给的待遇优厚,但郭嘉的钱还是如同流水一样的消失无踪,就好似吃钱一样的速度。
姓郭的在金陵城和彭城的府宅,都是陶商当年从府库出资为他置办的,一个子不用他自己掏,而且还给他置办了田产,让他安家落户,按道理郭嘉的日子过得应该是不错。
可谁也不知道郭嘉这败家玩意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诺大的宅院里只住着他和一个从老家召来的老仆,还有后老陶商为他安排的妻室,后来又生了儿子……就这么几口,其余的下人一个没有,日常开销可谓是少的不能再少了。
理是这么个理,但姓郭的钱还是入不敷出,总是东家借西家凑的过日子,在陶商手下的诸臣中,他的待遇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位,但日子却过得最惨烈,没有之一。
他就差没领着妻儿到门口要饭了。
起初陶商还以为郭嘉是因为吃丹药或是沉迷酒色的开销太多,但张机和华佗为郭嘉查出了隐疾之后,让他戒酒戒色,保养身体,并禁止他再乱服丹。
从那以后,郭嘉身后的小酒葫芦里,装的便改成水了。可即使如此,他的日子依旧是没有起色。可见导致其贫穷的原因并非如此。
最终,事情还是让校事府的副主事,给郭嘉当了多年副手和刺客的尤驴子给查出来了。
郭嘉的钱,除去给妻儿和家中的日常基本用度之外,大部分都派人送回了老家颍川阳翟的一间私学。
当时的学堂分为官学和私学,当时读书可不是后世那样,普及到了家家户户,人人都行,能有资格上学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底层百姓,终其一生,大字都是不识几个。
而能上学堂的人,这中间能上官学的,又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他们一般都是要有好出身好家室,且钱财也一定要够支撑,而且大部分都是宗师正支,非旁支子弟。
例如荀,荀攸、荀谌、郭图等人。
其余旁氏的那些子弟,亦或是落败的寒门子,也就只有上私学的份了。
颍川的首府阳翟,身为夏启会诸侯的发源地,历来便是黄河流域中的一块重要的文化中心,这里的私学遍地,到处都有浓重的学习氛围和书香之气,也因此培养出了许多的英才。
而其中,又以荀,荀攸,郭嘉,戏志才,郭图,荀谌等人为最。
不过他们虽然都是颍川学子,但年轻时各自所待的学堂却不一样,后来相时不过是因彼此慕名而已,其中郭嘉和戏志才乃是真正的同窗挚友。
其余的荀,荀攸,郭图等人都属于隔壁班的。
但自打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各地纷乱,战火连绵,许多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亦或是参军打仗,平日里的军贡税赋都入不敷出,哪里还有心情去再读学堂?
如此一来,官学倒是还好,大部分的私学便纷纷倒了,关门大吉,而教书的儒们亦是潜身缩首,惶惶不可终日。从官学和私学走出去的人,也都借着天时,投身于各方大佬,以求扬名。
但对于自己曾经念过的私学,郭嘉和别人不一样,他虽然已经出师,但还是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地方,教育过自己的地方抱有别样的感情,因此即使不在家乡,为了能让私学继续存在,他则是不定期的向私学送财物,即使是自己的生活因此而受到影响,也在所不惜。
旧时的私学书堂,对于郭嘉来说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私塾那么简单,它承载的或许是一份希望,也是一份情怀,这家私学对于他来说,或许还是心中的至宝。
人,只要有了信念,其力量便可胜于一切。
陶商从尤驴子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没有多说,毕竟是郭嘉的私事,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去干涉。
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自知道这件事后起,尽量多想些理由,多给郭嘉一些恩赏。
人,不知道善意不一定就不能为善。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动。
而这次屯兵在此,陶商也想借此机会,替郭嘉解决一下这件事情。
其实以郭嘉得到的钱财来说,想要支撑一间书院并非难事,但是乱世前来私学读书者,很多人都是身无长物,付不起学费的,但曲老又不愿意委屈那些真正想读书之人,因此就免费教了,或者是随意收点东西,意思意思。
表面上看,郭嘉是养一间私学,实则他还连带养着里面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儒师和学子。
……
“你怎么把曲公找来的?”郭嘉气哼哼的一把拉过陶商,不满的言道。
陶商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道:“这你还看不出来?这便是陶某先前所言,想要做的高调之事。”
郭嘉的表情变的少有的犹豫,他恳请陶商道:“太傅,咱们与曹操之间的事,还请您前往不要将曲老带进来,他们只是普通的儒者,教书授徒,与世无争。”
陶商闻言笑道:“我当然知道!我像是那么没有心肝的人么?我只是想在金陵城和杭州城等地大兴学堂,不论官学私学,皆由府库资助,且金陵城富甲一方,山清水秀之地,去那办学,想必更能让曲公等人一展才华。”
郭嘉闻言一惊。
“你不想办法招兵买马,强兵富民,大兴私学作甚?”
陶商白眼一翻:“笑话!文化建设,头脑武装也是强兵富国好不好,不懂不要瞎唠。”
郭嘉犹豫的看着他道:“既然如此,又为什么非要从颍川招儒师去办?”
“颍川书学之塾遍地,这里的办学大儒们身上的经验丰富,且数量极多,远胜江南之地,挖他们过去总比现培养人强吧?”
郭嘉依旧有些怀疑:“你该不是为了我的事……”
“干哥哥,别自作多情。”
就在二人说话之间,曲老又走上前来,对着陶商道:“奉孝啊,你还没给我介绍一些,你身边的这位是谁呢?”
陶商和郭嘉见状,不由的一起擦虚汗。
这瞎老头……
陶商无奈的对曲校长道:“曲公认错人了,我不是郭嘉。”
“胡说八道!我教了你六年,岂会看错!你化成灰我都认得。”
郭嘉哭丧着脸道:“曲老,郭某这么一会都让你化成两次灰了,他真的不是郭奉孝,这位乃是当朝的太傅。”
曲校长听了这话脸色一白,惊诧的上下打量了陶商好一会,哆哆嗦嗦的道:“阁下便是……陶太傅?”
陶商向着曲老拱手道:“陶某正是,此番有要事想与曲公商议,故而接着郭奉孝的线,请了几位老者过来,孟浪之处,还请海涵。”
曲老冲陶商回礼道:“太傅客气了,老朽岂敢!敢问奉孝何在?”
陶商斜眼看了一眼郭嘉,却见他脸都黑了。
感情这么大个活人在这嘀咕半天,愣是没正眼瞧他一眼。
不烧成灰是认不出来呀。
“曲公,我才是郭嘉!”郭嘉急的直跺脚,冲曲老头喊道。
曲老头被这喊声吓了一跳,眯着眼睛转头仔细的看了郭嘉半晌,然后迈步过去,越过郭嘉,一把抓起他身边太史慈的手,道:“奉孝!老夫可是见到你了。”
太史慈的脸上顿时出现了一片无奈之色。
太尴尬了。
陶商定定的看着曲老头,突然对郭嘉道:“你家老师,该不是有病吧?”
郭嘉气呼呼的道:“瞎说,我老师身体康健,哪来的病?”
陶商疑惑的走过去,冲曲老头伸出一根手指,问道:“大爷,这是几?”
曲老头一皱眉:“二。”
陶商又伸出三根手指:“这个呢?”
“八。”
陶商无奈的摇头,对郭嘉道:“你看看,三八都不分了,还说没病?……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真是看不清东西啊。”
郭嘉:“……”
经过了好一番解释,又糊涂又白内障的曲公方才弄明白了到底哪个才是郭嘉。
误会解释清楚后,陶商命人安排座位,并命人奉上食物招待老者。
曲公好不容易知道了谁才是真郭嘉,坐下之后便抓住郭嘉的手不撒开了,生怕他一会又混在人群中消失。
“奉孝啊,你这孩子还是跟以前一样的浪,老朽叫了你那么半天,你都不出来,害的老朽勿把太傅认成了你,弄出好大的误会,你小子该罚。”
郭嘉眼泪刷刷的,就差哭出声来。
感情还是我的不是了?
“曲公,您这眼睛……什么时候病的?”
“瞎说!病什么病,老夫这双招子犀利着呢!不但瞅人瞅的准,还能辩忠奸!是君子是小人老夫一眼就能瞧的明明白白儿的!”
郭嘉斜眼一看陶商,道:“曲公那您说,太傅是君子是小人?”
“当然是君子了。”
“果然……您眼睛还是有毛病。”
陶商清了清嗓子,不满的看了郭嘉一眼,随后道:“曲公,陶某这次找您来,除了让您师徒相聚一番之外,却是还有一件事想要请您帮忙。”
曲老头随即道:“太傅有何事,但说无妨。”
陶商随即把他想要召曲老头到金陵,杭州等地,大兴学堂的愿望跟曲老头说了。
曲老头沉默了一会,道:“金陵和杭州乃是锦绣之乡,近年来亦是名声骤起,传言东南之地在太傅的治理下富甲一方,甚至隐隐比肩洛阳、长安,且少有战事,是个丰乐之土,确是兴学教徒的好去处。”
郭嘉闻言忙道:“既然如此,老师不妨随我们同去。”
曲老头道:“好是好,不过老夫今年七旬有七,身体远不如昔,纵然是去了,只怕也教不了几年学,为太傅分不得几年忧了。”
陶商笑道:“曲公在阳翟办学数十载,纵然自己目下力有不逮,但这么多年,想必人脉还是够的。”
曲老头笑道:“这点太傅倒是说对了,老夫这些年在这个圈中教书的本领不济,但这人却是交下了不少,这张老脸颇有薄面。”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曲老替我多说服几名咱们阳翟的办学大儒,让他们举家前往东南,一边办学一边避开战祸,所有的费用消耗,自有陶某承担,如何?”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军劫马
曲老知道身为金陵之主的陶商有钱,但却没想到他居然这么敞亮。
当今天下,大部分的诸侯现在都是筑城,建寨,屯粮,招兵,养马,炼铁,争夺政治利益,用以来争霸天下。
又有谁会去关心一下因为乱世而逐渐凋零落败的私学事业?不是不想,但那是清平时节该做的事,现在是乱世,大多人人吃饭活着都成问题。
搞文化?没功夫!
但很显然,陶商有这个功夫,他不仅要去做,而且出手非常豪气,显然是要做到最好。
”太傅此言当真?不是骗我这个老朽吧?”曲老语气哽咽,显得很是激动。
连年的战祸,对私学这个行业的影响很大,曲老很多办私学同行都改了生计,留下继续坚持是也只是苟延残喘,半死不活的维系着。
说句良心话,若是没有郭嘉的帮衬,曲老估计也坚持不住了。
而就颍川的大势来看,若不是颍川士族中的荀彧等人为曹操所重用,颍川的私学说不定就像别的州郡的那些私学一样,名存实亡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私学都会完蛋,那些有世家或是门阀作为背景的私学,依旧是屹立不倒,稳如泰山。
曲老站起身来,激动的对陶商道:“有太傅这一句话,老朽自当勤勉争先,为太傅多说几个人同往东南。”
陶商承诺似的点头道:“曲老放心,此事陶某以人格担保,绝不落空。我南境振兴私学的大事,就落在您老身上了!”
老人家激动的拿起酒盏,道:“既然如此,那老夫饮了此酒之后,便立时回返阳翟,去帮太傅说项诸人。”
陶商闻言忙道:“曲老何必急于这一时,吃顿饭再走不行吗?”
曲老使劲的摇头道:“事关儒家传承,天下学子,老夫焉能不急,这饭倒是不急着吃了,办正事要紧。”
说罢,便见老头拿起酒盏一饮而尽,然后颤巍巍的向着帐篷口走去。
郭嘉亦是急忙起身,跟在曲老的身后,对他道:“曲公,我送送你。”
曲老冲着他摆了摆手,道“不消送,不消……”
话还没说完,便见曲老眯起了眼睛,浑浊的老眼疑惑的盯着郭嘉的脸庞,奇道:“你是谁啊?”
郭嘉和陶商都是无奈的一翻白眼。
好嘛!老头子又看不清楚了。
曲老自己反应不过来是怎么回事,只是温和细语的对郭嘉道:“老夫先走了,小伙子你回头帮我知会奉孝一声,让他有时间多回来看看。”
郭嘉:“……”
……
数日之后,陶商军的举动被鹰蛇府的鹰蛇士带回到了曹操那边。
曹操知晓了陶商的行动之后,不由的勃然大怒。
他重重的拍打着桌案,气道:“陶商小贼,安敢如此,他居然敢在曹某的地盘肆意举动,着实是胆大妄为。”
程昱劝曹操道:“司空勿需如此,小贼之举虽然僭越,但其不过是在颍川找寻一些失学的腐儒回吴地办学而已,他找的又不是咱颍川的名门,根本无需紧张,况且陶家小儿如此行径,对这天下来说,却也是一份善举。”
戏志才听了程昱的话,心中不是很舒服……怎地不是名门士族的人,被陶商找过去就可以不当事了?
盖因戏志才亦非名门出身,对此颇有见地。
不过他终归还是识得大局,对程昱的话还很是赞同的。
戏志才压住心中的不快,道:“仲德公之言甚善,眼下天下之大势,乃在钱粮、兵马、赋税、户籍等诸务,至于修葺整顿私学,实非眼下所需顾虑之要事,陶商若是有心让他去搞这些琐事好了,司空静观其变,又有何妨?”
曹操摇了摇头,郑重的道:“你们这话不对,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术之道自古以来便非以一人之力而可为之,官学私学之道亦非如此,眼下虽值天下大乱,但学堂不可废,术书不可止,陶商此举虽有自讨废力之嫌,但却是正道……且颍川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天下学子聚集之地,得此美誉,诸多私学功不可没,若是被陶商乘着这乱世都被姓陶的搞到了东南,曹某岂不罪莫大焉。”
众文臣闻言一同道:“司空高见。”
“文若,公达。”曹操转头对荀彧和荀攸道:“荀氏乃是颍川名门,绝非其他士族所可比,其影响力亦非旁人所及,曹某想劳请荀氏出面,在颍川安顿学子,抚慰学堂,特别是那些破败的私学馆,并请你们代为传达曹某之意,只等时间一到,曹某必将重兴学风,修葺官学私学,大力支持,重塑颍川学风。”
曹操这话说的很得人心,荀彧和荀攸自然是无有不应。
如此一来,曹陶两军在颍川之地,针对私学人才,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双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此处,没有人再去理会旁事,至于李傕和郭汜那边,更是没有人会注意一下,如此一来,却是给了陶商他们机会了。
……
李傕和郭汜在洛阳见过钟繇和贾诩之后,便按照事前的布置,通过荥阳的甬道直奔着中牟县而去。
中牟县离官渡战场非常的近,曹操的大军本来陈列在官渡,紧临中牟,但眼下为了屯田以及对付陶商,全都撤离了官渡。
可惜令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的大军刚刚离开官渡的战场不久,赵云,许褚,臧霸,李通四人的兵马就抵达了此处。
这四名战将,都是在之前,被陶商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派回沛国办事去的,但他们压根就没在沛国住上多久,便立刻就率兵赶回了官渡战场。
而许褚在前番离开陶商的大营、假意回返沛国催粮的时候,从陶商军中还另外带走了两个人。
这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眼下,这些被陶商悄悄派出去的人,全都乘着曹操和陶商在豫南之地争得如火如荼之际,迅速的折返到了官渡战场。
他们的目标亦是只有一个,那就是中牟县的李傕郭汜二军的那些马匹。
官渡之战已经结束,李傕和郭汜从并州远道而回,而此刻陶商正在颍川起高调,曹操的全部精力都在他身上,根本顾不上别的,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牟县是最放松,也是最松懈的时候,他们万万想不到,陶商一开始的目标,其实就是他们。
而经过陶商事前对众人的吩咐,此次负责统领所有这些人的主将,是他的二哥赵云。
临行之时,陶商曾握着赵云的手,仔细的叮嘱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二哥此番出征保重,陶商一定紧紧的牵制住曹操,为你的安全做保,让他不会注意到二哥!”
赵云听了这话直撇嘴。
活到了这个岁数,赵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也有一天,会变成了劫道抢马的强盗。
若是换成原先,他一定是深深的鄙视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而脸红,不连续一个月“每日三省吾身”,估计他都睡不着觉。
但随着跟陶商结拜之后,相处的时间越长,赵云发现自己的心性受到这个三弟的影响,改变的也非常巨大。
特别是这次当强盗,他心中不但没有什么自责感,反倒是居然隐隐的有一种……刺激的感觉。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八十二章 司马懿的损招
因为先前曾在官渡战场待了好久,所以此次回来,以赵云为首的这些将军们倒是非常的顺利,因为已经对路程很是熟悉了,所以火速赶回来基本没有什么阻碍。
那下一步,就得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劫李和郭汜的马匹了。
赵云派出了诸多斥候,探听李和郭汜目下在中牟县的情况。
李和郭汜毕竟是西凉军,当年在关中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即使是现在投到了曹操的麾下,亦是不被信任,且县城之地乃是士族和百姓们居住安居之所在,焉能让这些西北恶狼随意的走进走出?
因此,虽然县城内有供给李和郭汜的粮草,但曹操的严令依旧是让他们远离城池下寨。
但很显然,李和郭汜对曹操的这条命令有些抵触。
西凉军抵达中牟县之后,便在城郊开始平整土地,修葺营盘。
这完完全全的就是属于逼城下寨啊,毫无掩饰的欺负人。
中牟县令黑着脸将粮秣送出来,给李和郭汜的军队使用,然后耐着性子,给他们两个讲道理,请他们将营盘安置的离县城远一些。
但李和郭汜根本就不尿他。
一个臭县令而已,也敢跟我们耀武扬威的提条件?
杀人如麻,天性凶狠的两个人,会把一个县令的话当回事?
若不是因为曹操的严令,不允许他们进城,这营寨别说是修在城门外,他们都能把营寨直接修到县令的脸上去!
李和郭汜此番在并州,除了袭扰河内郡,太原郡等地,扰乱袁绍的大后方外,还在并州的牧民手中劫持了不少的牛羊牲口。
打仗还不忘了抢劫,二贼可谓是劣性不改,没谁了。
更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
拿到了军马该用的粮食之后,李和郭汜随即命人将那些前番在并州抢劫的牛羊赶到城下,全部宰杀,然后就地取才,用护城河的河水对那些血肉进行清洗。
一时间,整个城外一股腥风血雨,护城河里面到处都是牛羊的腥膻之气。
许多想要出城的百姓望见这种架势,哪里还敢出城,都吓得纷纷跑回了城池。
县令本想让李和郭汜挪窝,没想到他们不但没有挪窝,反倒是变本加厉的在城池下搞起屠宰场来了!
这是要在人家门外过日子的节奏吗?
县令心中虽然气的不行,但也没有办法,他没有能力和实力去得罪李和郭汜这两个杀人魔王,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县令没有办法,只能令城内的兵卒关闭了城门,然后在城墙上多安排守军,谨慎的注视着这些西凉疯狗的行动。
李和郭汜对这种情况很是满意,他们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
今日之举,只是他们的恶趣味,没什么实质的目地,就是单纯的想让别人怕他们。
很显然,他们现在的目地已经达到了。
随后,李和郭汜又命兵卒在城池下摆下了数不清的巨大篝火,将那些宰杀的牛羊用护城河的水洗干净,然后在城池下边烧烤。
他们今夜要犒劳三军。
西凉兵在护城河中洗那些血腥牛羊肉的时候,李看着城墙上那些紧张的盯着他们的县兵,得意的问郭汜道:“阿多,你说那些县兵,看见咱们在他们的城池下洗肉烧烤,现在心中当是作何感想?”
1...235236237238239...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