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七章 兄弟相见
司马懿的话令陶商颇是欣慰,但也颇为疑惑。
徐州加上江东,在陶商的治下有十郡之地,城池更是以数百计,地盘可谓广大,陶商有点弄不明白,为何那么多的城池,一定要选择会稽的治所南昌城。
陶商颇有些兴趣的看着司马懿,奇道:“仲达,说说你的想法?”
司马懿四下看看,然后低声对陶商道:“老师,在南昌立帝,却是有三点好处。”
“哪三点?”
司马懿开始一条一条的给陶商分析:“首先,据郭先生的校事回报,荆州的刘表和伏完,现已经决定由伏完和刘备共同保扶着刘琼,在江陵城立帝,江陵城属于南郡之南,其城池坐落于长江之边,而老师若是要立帝,这都城首先便是要针对伪朝,战略位置要与伪朝的都城针锋相对,形成对伪朝的压力。”
陶商闻言点头,表示赞同。
司马懿继续道:“就地缘上来讲,符合此些的城池,除了金陵,杭州,苏州等城池外,唯有南昌可行,但三大城池乃是老师数年来的心血,若是就这么轻易的交给汉室当都城,未免可惜,毕竟老师这些年在江南之地的声望无人可比,大部分原因皆出自三城的繁荣,不可轻易置于他人,所以,眼下老师只能选择南昌。”
陶商上下打量着司马懿,暗道论及在这种事情上的眼光,他确实比一般人要高的多了。
“定都南昌的另外两点是什么?”
司马懿道:“当年破袁术之后,老师曾借了不少的县城给吕布和孙策,如今两人又占据了九江、庐江和六安之地,咱们在官渡鏖战袁绍的时候,两大武将联合张羡与刘表交战,又占据了江夏郡的一些边城,但却始终打不下黄祖的根据,这两名虎狼之徒眼下正在焦心之中,老师定都南昌城,再继续深交吕布和孙策,负责他们的后方供给,让他们继续猛攻江夏郡,两方三人合力,给伪朝所施展的压力必然是巨大的。”
又是吕布又是孙策,定都南昌城居然还会有这样的连锁反应,这件事倒是令陶商始料未及,看来司马懿对于荆州立帝之事,回家确实是下了不少的苦工。
这么努力的宝宝,回头至少应该赏他一块糖果吃。
“第三?”
“南昌临近百越,近些年也是抚夷中郎将的地盘,抚夷中郎将这些年将百越治理的井井有条,东南边境对他归心,且极为敬重,他又是老师最信任的人,亦是天子的舅舅,咱们把天子放在南昌城,有抚夷中郎将代为看管照顾,老师也放心不是。”
司马懿口中的抚夷中郎将,指的乃是陶应。
陶商深深的看了司马懿一会,突然道:“教了你六七年,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你这孩子真不是个善类,好好的一个立帝,边边角角那么多阴暗的角落,都让你琢磨到了……你这孩子心理不健康。”
司马懿委屈的道:“老师,您摸着自己的良心,仔细的琢磨琢磨您这些年干的事……咱俩往这一站,到底哪个不是善类?”
陶商低着头沉思了好半晌,最后颓然的一摆手,道:“好吧,我承认,不是善类的人……是我。”
……
打定了主意之后,陶商随即在彭城的土台开坛祭天,拜祭刘协,为范县之难中罹难的人发丧,然后又安排好了彭城的守备诸事,接着便率领一众文武,包括自己的孩子前往南昌城,去置办登基的事。
一众人马抵达了南昌城,陶应和他的夫人花児亲自出来迎接。
“哥!”
“弟!”
兄弟俩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好长时间不见,陶应似乎成熟了不少,比起当年似是少了几分稚气,但骨子里的那份极度尿性的淳朴劲,似乎还没有怎么改变。
陶应与陶商见过之后,又让这些年辅助自己的严白虎,严與,贺齐,吕岱,刘繇等人分别见过陶商,然后一大队的人马才成群结队的向着南昌城内走去。
陶商和陶应并肩骑马,互诉衷肠。
“二弟,这些年,你把咱们陶氏的豫章和会稽郡治理的不错,这些年来,关于东南边境的改善奏报,大哥我一直都密切关注着,能供给你的资源,为兄也一直没差,而你也没有辜负父亲和我对你的期望……特别是在安抚百越这件事上,你做的非常到位,如今抚夷中郎将陶应的名头,在百越各部中,可说很有声望,父亲在彭城,亦是老怀大慰。”
陶应呵呵一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道:“都是大哥替我安排的人能干,吕岱、贺齐等人皆是大才,得亏了他们,弟弟在这边诸事才顺。”
陶商摇了摇头,道:“也不光是如此,还是你自己驭下有数,远非当年可比。”
陶应红着脸,显得很是腼腆,他平日里倒也不是这样,只是面对兄长的称赞,略微有些局促。
毕竟除了陶谦,陶商就是他最尊重的人。
“大哥,父亲现在怎么样?”陶应好奇的问道。
一说陶谦,陶商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官渡之战结束后,陶商回到彭城之后,曾特意前往拜见了跟着于吉学气功的陶谦和王允。
说实话,人家于吉的出发点,主要是教他们俩修身养性的调息之道,让他们能够身康体健。
问题是王允和陶谦俩人心比天高,不光想长寿……长生不老的美梦他们还是没有放弃。
俩人平日里跟于吉练完气功之后,还偷偷摸摸的琢磨着练点旁门左道。
陶商现在跟他俩没啥共同语言,俩老头一张嘴就是“仙剑”“化形”“飞升”这些高难度的词汇,陶商感觉跟他们唠不到一个层级上去。
两个天天做梦一伸手指头就能毁天灭地的老头,在孝顺的儿子也不会跟他们有啥契合度。
“父亲身体很好,很安康,二弟不用过多担心。”
陶应恍然的‘哦’了一声,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对于自己的兄长,他还是极为信任的。
“对了大哥,咱们的外甥在哪呢?就是这次登基的天子,我想看看他?”
陶应的这个要求很正常,毕竟是外甥,又是事关天下的未来天子,陶商此番立帝的关键,陶应着急想看看也没什么毛病。
陶商陪着他来到了后方的马车上,正有袁婉和冯夫人在里面照顾着小刘曦。
小刘曦眼下睡的正酣,他躺在冯夫人的怀中,一脸的香甜之相。
陶应仔细的盯着那小孩子许久,突然咧嘴一笑,傻乐道:
“大哥,这孩子多好看……长得是真像他舅舅!”
陶商:“……”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八章 吕布的小心思
陶商感觉自己还是有点看错他这个弟弟了。
陶应,是一个让人永远看不透的人呀。
今日刚见面的时候,陶应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状态,跟往昔间陶商所认识的陶应,确实是大不相同,那个时候,甚至还令陶商产生了一些错觉,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跟原先相比,确实是成熟了许多,精干了许多,也厉害了许多。
但很显然,真实情况不像陶商想的那么简单。
他弟弟还是那么的完犊子。
陶应的骨子里,还是带着当年的那股子……蠢萌蠢萌的劲。
什么叫这孩子长得真像舅舅?这也算是人话?
别说是让孩子亲妈听见,陶商现在都想一脚踢死他。
陶商怀疑陶应一开始见到自己的成熟都是装的,甚至是背词。
马车之上,袁婉和冯夫人听了陶应的话,都是不由得轻轻的瞟了陶商一眼,接着各自忍耐不住,转过头去偷偷的笑。
“大哥,你看!他还冲我乐哩!”
陶商一翻白眼,伸手将陶应从马车身边拽走。
“人都睡着了,还乐个屁乐,赶紧走,别在这丢人现眼。”
……
次日,陶氏一众文武齐聚议事厅,商议立帝之事。
时间大致定在明年开春之后,便行立帝登基大典,眼下陶商则需要在南昌城准备宫殿,庙宇,高台,依仗等琐碎的事。
江南虽然富庶,不缺物资和人力,但眼下的时节却已经临近年底,距离明年开春已经是差不了几个月了,很多事情乍然看起来,还是挺仓促的。
陶商的手下们在南昌城都不闲着,其属下的众人各有分工。
陶应那边也请花児邀请百越诸长,在明年的登基大典派人朝贺,表示臣服于即将被立帝的新天子,以壮声势。
而陶商本人也不闲着,众人负责内务,他需要负责外务。
在天子刘曦正式登基之前,陶商需要做的,是与吕布沟通。
若想要对在江陵立帝的刘表,伏完等一众人进行施压,毫无疑问,就像是司马懿所说的,需要在此刻联合压制淮地的吕布和孙策。
前一段时间,他们二人与黄祖交战,虽然是夺取了一些州县,怎奈进展并不迅速。
吕布军和孙策军都是强兵,按道理本不应该如此,怎奈黄祖舍己之短,取彼之长,防守的非常到位。
他让江夏郡的将士把持住各处水道和码头渡口,并收拢战船,严密控制各处水道要路,并大出战船,水路齐进,将吕布和孙策死死的挡在其治所之外。
淮南乃是富庶之地,当年袁术弄死了扬州刺史温之后,霸占寿春,当时的江淮人口稠密,粮草丰腴,战船也极多,很是富庶。
但可惜的是,再富庶的家庭,也经不住败家子的祸害。
袁术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虚荣之人,再加上处处想与袁绍争先,因而自打占据淮南之后,便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
再加上袁术不知天命,强行与陶商争锋,屡次败在他的手上犹自不知悔改。
而原扬州刺史陈温在世时,所积攒下来的战船家底,经过袁术与陶商的几场大激战之后,不是损毁丢失,再不就是被陶商收缴了。
而淮南的民众也大幅度的向金陵城或是杭州城迁移,造成了原本富庶的淮南之地,极大的人口流失。
而吕布和孙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接手了这样的一个烂摊子。
人口流失过甚,生产力和兵源较少还算好,只要妥善经营,并制定合适的政策,凭借江淮之地的底子,早晚能把损失找回来,但战船却不是在没有合适的财力下,能够凭空变出来的。
孙策和吕布的战船数量和配套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垃圾中的战斗机,没谁了。
这因为这个军中的短腿,吕布和孙策想要往江夏扩充地盘的战略,愣生生的被黄祖给挡在了门外。
孙策曾因为这事好几天吃不下饭,满嘴起大泡。
不能杀黄祖为父孙坚报仇不说,凭自己和吕布联手,还拿不下一个黄祖,传出去未免太过丢人了。
但问题是,在没有合适规模战船的情况下,他们确实是有天生的短腿。
眼见年底,在荆州南部反叛的张羡暂且收兵了,而与张羡夹击刘表的吕布和孙策,也因为时势暂且收兵休整。
而陶商也就是乘着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派人与这两名虎将进行沟通,借着新立天子的事情,再在这两个人手中拿下更多的利益。
虽然陶商当年扶持过孙策和吕布,但陶商觉得孙策和自己还是不够亲近,两人当年有所间隙,即使这些年孙策长大了,懂人事了,但陶商觉得自己跟他还是不会太好。
打第一次见年就觉得不对付的人,崩指望以后会好,关系差是一辈子的事,改不了,这叫命。
所以陶商还是打算先从吕布下手。虽然吕布跟自己有夺法拉利之恨,但毕竟属于后天性的不和,可以改进。
……
九江郡,寿春城。
江淮之地,一直是由孙策和吕布分而至之,吕布目下屯兵寿春,掌管九江与六安之地。
相比于孙策,吕布的手下治政要远比孙策还困难。
孙策毕竟是孙坚之子,又有周瑜这等两世三公子弟作为辅佐,无论是在当地取得世家的支持还是收纳士族人才,都远胜于吕布。
吕布的手底下,除了陈宫,都是当年跟随着他的并州豪杰,那些人都是常年在战场上鏖战的老兵油子,杀人一个顶俩,但要是要让他们治理千里之地……怕是够呛。
就这些并州蛮子的水平,别说治理一个郡,就是让他们治理一个社区都够呛。
今日,徐州的特使孙乾,奉太傅陶商之命,前来面见吕布,并为他送上礼品,代表陶商表示慰问。
并州诸将自打从江夏撤兵之后,这段时间没有仗打,因而一个个都很闲,过得非常潇洒,闲的没事就是喝。
吕布也一样。
温侯大人一天天也是闲来无事,整日喝酒吃肉,过得非常的舒爽。
但可能也是因为舒爽的过劲了,再加上人到中年,吕布居然开始发福了。
不但是出了双下壳,原先的腹肌也变成小肚腩,一张冷峻的脸居然变得肉乎乎的,看着圆圆鼓鼓的,棱角全都没了。
孙乾原先也曾替陶商为使者拜会过吕布,今番一见,不由得顿时一愣,当场便脱口而出。
“温侯,您怎么胖成了这幅样子?”
吕布一听孙乾这话,脸子顿时沉了下来。
姓陶的这是派来个什么使者?这么不会说话!太特么可气了。
谁谁胖呢?
”吃的!怎么地?”吕布咬牙切齿的道。
孙乾下意识的将话脱口而出后,心中就有些后悔,这张破嘴,一时间没把门的却是把吕布得罪了。
他急忙把话往回挽:”多年不见,想不到温侯比起当年,变得越发的福气了,身体比之当年更是威猛,真是不减当年啊,当真是可喜可贺。”
吕布听了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厮倒也是心胸宽广,孙乾捧他两句他就把适才的得罪给忘记了。
“孙先生不愧是陶太傅身边的要人,果然还是有眼光的,你别看本将军看似是胖了,实则勇武更甚当年……其实我长得都是肌肉也,一点肥膘没有。”
说罢,吕布笑呵呵的拍了拍肚子,他的肚子一坠一坠的,那大肉晃荡的连他的狮蛮带都挂不住了。
孙乾看的眼皮子直跳。
好好的一个天下第一猛将,居然发福成了这幅样子,真是岁月磨人啊。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个贤婿
陶商对吕布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出身于九原郡的乱世武夫,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对利益的欲望可谓是格外的浓重,没别的什么爱好,要么是别人送他东西,要么是去抢别人东西,贵贱不惧。
所以说,陶商抓住了吕布的这个特点。
他此次命孙乾前来,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包括金箔,锦缎,精致的甲胄,美酒,玉器,甚至还有一些陶应赠送给陶商的南海珍珠,陶商都转手送给了吕布。
虽然陶商也很爱财,但他不像吕布爱的那么变态。
他送的这些东西都价值不菲,只把吕布这个平日里只知道喝酒吃肉的并州土老帽看的乐呵呵的,圆鼓鼓胖脸上的肉因为笑容而来回颤抖。
天下第一的猛将变成了死肥宅,算是彻底废了。
“陶太傅,真是太客气了!布甚感激之。”吕布笑哈哈的道:“来人啊,置酒备宴,本将要亲自招待公佑先生!感谢其劳苦之情。”
孙乾一听就迷糊,不过也没有办法。
像是士族出身的人,或是孙乾这样的文儒之士,一般是不愿意和吕布或是并州武将这些武夫一块喝酒吃饭的。
没有什么话题,唠不到一块去,遭罪。
但吕布既然起了这个头,孙乾也没有办法拒绝。
少时,宴席准备完毕,吕布随即招呼孙乾,两人一边吃喝,一边闲谈。
并州军的宴席比较简单粗暴——食鼎中的东西,除了肉没有别的。
什么瓜果蔬菜,密酥甜品,统统一律不许上桌。
在吕布看来,除了肉之外的食物,全尼玛是垃圾食品,吃了减寿命。
吕布连续敬了孙乾三盏酒,没有任何话题,把孙乾喝的直迷糊。
然后他就自顾自的捧起一个羊腿使劲的造,在孙乾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吕布几乎用了不到两炷香的功夫,就把那个羊腿消灭掉了。
吕布咗了咗手指,然后伸出油乎乎的大手,又把酒盏举了起来,遥遥的冲着孙乾一比划,笑道:“来!再喝一盏……公佑先生,你怎么不吃?”
孙乾心下暗哼,暗道我瞅你那吃相我就饱了,我自己还吃个屁啊。
他无奈的举起酒盏,苦笑道:“温侯真是好食量啊,喝酒吃肉非下远远不及,不过为了身体着想,温侯还需慎食,多食对身体非有益之道。”
吕布哈哈大笑,道:“公佑先生这话,本将可不认同,不吃饭怎么有劲打仗,抢女人?本将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遇强则强,靠的,便是这一个吃字。”
孙乾闻言不由的有些凌乱了。
感情这天下第一的名头,是靠嘴吃出来的?
这吕布到底是天下第一猛将,还是天下的第一吃货?
孙乾也不反驳他,只是笑呵呵的对吕布道:“温侯说的是,在下才疏学浅,见识鄙陋,不懂这些事情,全赖温侯教诲,令在下茅塞顿开,,多谢多谢。”
吕布对孙乾的态度很是满意,随手又拿起了一只烤鸡……大口往嘴里塞,他第一口几乎就干掉了整个鸡屁股。
孙乾看的顿时凌乱了。
这家伙没救了。
吕布一顿胡吃海塞,直到吃的胖胖的脸上有了潮红之色,才满意的拍了拍肚皮,并偷偷的解开了自己的狮蛮带。
他打了个嗝,对孙乾道:“公佑此番为使,不知是想替太傅说项些什么?”
孙乾恭敬的道:“温侯想多了,并不是什么说项,只是温侯乃是太傅的盟友,太傅前一段时间在官渡,温侯在江夏郡鏖战,大家都是彼此各自为事,不曾有什么余暇之间相互照应,如今太傅到了南昌城,第一件事就是想起了温侯,他特命在下携带薄礼,前来面见温侯,以表太傅对温侯的思念之情。”
吕布嘿嘿一笑,道:“陶太傅不在金陵城或是彭城国待着,却是跑到南昌城来了?怎么?莫不是因为荆州那边立帝之事?看来太傅也要扶保幼主,以兴汉室了?”
孙乾长叹口气,无奈道:“温侯英明,如今伏完逆贼伙同刘表,刘璋,刘备等人建立伪朝,这些逆贼不顾陛下的遗命,擅立伪帝,建立伪朝,此举当真是大不敬之举,太傅誓当灭之!太傅为汉室计,为天下计,亲临南昌城,欲扶保真命天子登基,并招揽天下诸侯共讨之!这些事,想必温侯也是有所耳闻吧?”
吕布点了点头,道:“这么大的事,布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你说伏完和三刘拥立的天子是伪帝,那你又如何证明陶太傅所立的天子是真?”
孙乾恭敬的道:“有先帝遗诏在,皇子刘曦自然是天命之选!此事已经被太傅布告天下,并抄印往各州县,温侯莫非不曾看过?”
吕布似笑非笑的道:“本将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也曾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过数年,这矫诏的事情,也算见过许多,你说真来便是真,他说假来便是假,哪有个确实的真假可言?”
孙乾幽幽的看着吕布,慢悠悠的道:“温侯既然也知道个中的真理,又何必这般较真呢?以太傅的势力,又刚刚打败了袁绍,声威正盛,足矣扶保幼主……皇子刘曦继承大位乃是顺天命,应人事!温侯此时不思向天子称臣,又更待何时?毕竟,温侯可是太傅的盟友啊,难不成还会靠向伏完,刘表那些逆臣?”
吕布其实心中也明白,荆州的皇帝和徐州的皇帝,自己早晚需要倾向往一面。
而他当年是靠陶商的支持才有了如今雄据寿春的能力,陶商可谓是他背后最大的支持者与赞助人,己方需要陶商的支持,而自己与黄祖刚刚打过一场硬仗,和荆州那边可谓是水火不容,而跟自己唇齿相依的孙策也是视刘表和黄祖这连个杀父仇人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让他归附刘表拥立的皇帝,只怕这中间更是容易出现疏漏。
没有了孙策,自己更是独木难支。
如此看来,己方承认陶商拥立的皇帝,似乎才是最有利于己方的正道。
不过吕布并不着急。
事是这么个事,理是这么个理,但他还是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他打算借着这个事从陶商那里弄更多的好处过来。
想通了这一点后,吕布便随即端起架子来。
“荆州的刘表,前一段时间也给本将书信,让我向伏完新立的天子称臣,并敕封本将高官……说实话,荆州给本将的待遇也颇是优厚,陶太傅虽有诚意,但本将有时候不能光为自己考虑,我麾下还有数万将士,本将也得为他们的前程考虑……公佑先生你说是不是?”
孙乾眉毛一挑,不满道:“温侯,凭心而论,太傅这些年对您不错,不但帮您在淮南立稳了脚跟,而且还供给您攻打江夏郡的军资,可谓是诚心待您,而刘表现下不过是一纸空头公文!温侯,何去何从,想必不用我来教您吧?你若是在提出无理要求,以太傅的秉性,会做出什么,您我却是都不好说。别为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利,而做了让自己终生后悔的事,还请温侯明鉴”
吕布见孙乾威胁他,反常的没有生气,反而道:“公佑先生,本将也知道太傅待我义重,而我吕布,也绝不是厚颜无耻之人,见利忘义的小人……”
孙乾听了这话,哼了哼,没吭声。
1...241242243244245...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