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唯有陈登,鲁肃,诸葛亮,司马懿四人神色淡然,冷静的听着陶商的话。
陶商拿起桌案上的觞,轻轻的泯了一口水,道:“大家都说完了?说完了那就换我说吧,陶某要以慢打快,打的伏完老贼直不起腰来。”
众人见陶商出言,纷纷静听。
陶商首先看向祢衡,道:“祢衡,有任务给你。”
祢衡一见陶商点名自己,就知道没好事。
自己自打加入到了陶商麾下,陶商没让他干过别的。
就让他负责专业骂街。
祢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太傅,这回又骂谁?”
“当然是伏完,但这一次,我要让你骂的有理有据!”
祢衡一听这话,顿时兴奋了。
有理有据好啊,那就不属于诽谤和构陷了,属于阐明事实,伸张正义。
好久都没有骂过能直起腰板子的街了。
“请太傅吩咐。”
陶商的脸色一沉:“伏完老贼,在范都护驾不利,导致天子惨死,还暗害贵妃,意图谋杀天子遗孤的性命,此等劣性,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个中详情,陛下的贴身中常侍马逊尽知其详,我回头让他给你尽皆阐述老贼的罪行,你先把檄文给我写好,狠狠的骂他!站在道德的至高角度骂!一定要骂的深刻,骂的透彻,骂到让读者当场有掀桌子,把檄文撕掉的程度……能否?”
祢衡点头道:“太傅的要求很有挑战性,让人很兴奋,祢某愿意试试。”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四章 风起云涌的时局
吩咐完祢衡之后,陶商又转头看向众人,道:“各位,自古以来,天子出世,圣贤临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绝不能随意立之,也不能着急立之,这些事情,都是要有根据,有步骤,有他们一定的规律性的,不知道大家可否明白我的意思?”
陶商的话听在众人的耳朵中,很多人一时间有点没太弄明白。
说来也是,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拥立皇帝,很多人连上一任天子的面都没有见过。
这事不专业啊。
赵昱站出班来,道:“太傅适才所言,过于高深,不知可否明述其事?”
陶商笑着摇摇头,然后对司马懿道:“仲达,你给在场诸公解释解释我适才的意思。”
司马懿站出班,道:“老师适才之意,天选之人,若要成大事,必然要有天授的意向,和让天下诸民承认的正统,一步一步的让万民认同,方可。”
“比如呢?”
司马懿一字一顿的道:“比如,先帝所留下的遗诏,再比如,新立天子,异相突显,如紫气东来,天显真龙,白鹤密聚诸等。”
陶商一拍手,道:“太特么对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陶商这两步棋,一招是打压伏完,一招是为小刘曦造势。
果然是以慢打快,想法周密。
陶商左右环顾众人,最后还是看向了自己的那两个徒弟。
“孔明,仲达,郭嘉不在,这先帝立刘曦为太子的假诏书和异相散播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不要令为师失望。”
诸葛亮和司马懿听的顿时冷汗直流。
糜竺急忙站出班道:“太傅不可乱说,怎么能是矫诏呢?真诏书!绝对的真诏书!”
说罢,糜竺转头看向一众徐州文武官员,道:“大家说是不是?”
徐州一众文武官员赶紧点头。
太傅也太嚣张了,就算是大家都明白是造假,但至少也得含蓄着点来啊,虽然都是自己人,但毕竟也不是什么光彩事,说的怎么坦白干什么。
“真诏书!绝对的真诏书!我们是按照先帝的意思来办的。”
“听说先帝生前,最喜欢长子曦了,平日处理完国事下朝,就着急回宫逗孩子玩。”
“就是就是,我们这是奉天承命,代陛下将国之权柄,交付于皇子。”
“先帝若是知晓我们如此尽忠的为他善理后世,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
陶商疑惑的来回看着众人,感慨道:“听你们的意思,先帝当年写诏书的时候,你们好像一个个都在旁边瞅着一样,先帝若是知道你们都这么孝顺,一定会高兴的从九泉之下蹦出来恩赐汝等。”
众人一同拜倒:“臣等不敢滋扰先帝也。”
少时,待众人起身之后,曹豹突然站出班来,对陶商道:“太傅,还有一件事,太傅亦需谨慎度之。”
陶商好奇的看向曹豹道:“哪一件事?”
“伏完立帝之后,已经派人前往众诸侯处,敕封各路诸侯,那些诸侯如果接旨,则便是倒向了伏完的一边,此事不可不慎防之也。”
陶商闻言点头。
“曹将军此言甚善,不过依照陶某的分析,众诸侯皆非等闲之辈,眼下时局错综复杂,众人皆在观望之中,伏完此举,却也未必能够取得什么较大效果。”
曹豹道:“太傅虽然如此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鲁肃迈步出班道:“属下倒是有一条虚张声势之计,可解此事。”
“子敬试言之。”
鲁肃认真道:“太傅可以待祢衡声讨了伏完、董承,并拥戴皇子曦继位后,以讨伐不臣的名义声称讨伐伏完等一干逆贼,并定好征讨的时日,称起倾国之兵征讨,天下诸侯闻之,必然纷纷观望,伏完等人届时亦是惶惶不可终日,此事或可解之。”
曹豹闻言皱眉道:“鲁子敬,你此言好生幼稚,出兵征伐,岂可约定时日?一则期间容易产生变故,措之不及,二则岂不是给伏完他们留下了时间做了准备。”
鲁肃闻言,笑而不语。
陶商替鲁肃解释道:“我们眼下的大敌,依旧是袁绍,对荆州用兵不可,子敬此言,乃是虚张声势,我们谎称出兵时间,一则可让众诸侯抱观望态度,二则可让伏完等人惊恐,届时他们必然练兵自保,谨守城池,不敢轻易犯境。”
曹豹听了之后嘀咕道:“这不是扯谎么……”
陶商闻言一翻白眼,暗道你平日里撒的慌还少吗?
陈登从一旁站出来道:“此事还有第三条好处。”
陶商转头看他:“什么好处?”
“让我们看看,荆州目下的势力布局为何。”
陶商眉头一挑,道:“元龙,说仔细点。”
陈登向陶商谏言道:“伏完到荆州后,虽然通过刘备取得了刘表和刘璋等人的支持,拥立了刘琼为帝,但他毕竟是外宾,而在荆州,真正能职掌实权的人,实际上是刘表,而刘备属于外来者与荆州宗室的两者之间,刘璋乃是外援。”
陶商点了点头,道:“继续说下去。”
“刘琼为帝,伏完废三公,领丞相,表面上看乃是伪朝的当家人,实则不然,大部分的势力和实力还是掌握在刘表的手里,但荆州林立的豪强宗族,亦是一个大的变数。而伏完当了丞相,亦是不会屈居于人下,而刘表亦是也,两人之间早晚必有冲突,所以我们可以借着这次事情,看一看眼下的伪朝,到底是谁说了算?而夹在两人之间的刘备,最终亦是会如何选择!”
陶商这才恍然:“照这样看来,我们好像还真不用着急了,很多事情,一步一步走,一件一件看。伪朝的势力表面看起来虽大,但毕竟是各方势力临时拼凑而成,他们骨子里到底是怎么个情况,眼下确实还不好说。”
……
荆州,江陵。
刘备这两天很是郁闷。
伏完伙同刘表,以及同是宗亲的刘璋在襄阳立帝之后,便大兴土木,为新朝建立宫殿,以为社稷根基。
为新皇建立宫殿,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当中若是夹杂了个人的感情或是**,这好事就变了质。
刘备负责总督此次宫殿建设。
按道理,这事其实是个肥差,当年陶商在范县替刘协建立宫殿之时,在当中赚了多少好处……反正也只有陶商自己知道。
但事情到了刘备这里,就变成了苦差事。
主要是伏完和刘表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一个要建立宫殿在襄阳,一个则建议定都在南郡的江陵。
刘备夹在当中着实难过的紧。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五章 刘家人
刘备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观察江陵这个地界,凭心而论,他觉得相比与荆北的襄阳,这里确实是一处有利于建都的好地方。
荆水北岸为云梦泽,南岸为洞庭湖。江水携带泥沙在次汇聚沉积,渐渐形成了这片土地。因为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所以号为江陵。
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后曾几番欲南下取刘备,但皆因为江陵北面邻水,地势颇险,任凭你北方多少兵马来此,皆攻其不克,更何况江陵自古便是荆州的治所主城,历史悠久,经过两千六百年的的沉淀和积累,其文化和人口包裹城池的规模绝非普通可比。
伏完估计也是相中了这一点才力主让天子在此安都的吧。
不过刘表想来不同意也是正常的。
毕竟襄阳的大本营才是他的根据地,刘表自从初平元年单骑入荆州,联合以蔡、蒯为首的荆州大宗族取得荆州的执政权之后,襄阳就一直是他的大本营,让刘表轻易的放弃这里,想必他也不会答应。
就算是刘表答应了,基业都在襄阳的蒯氏和蔡氏,想必亦不会答应。
荆州的主子虽然是刘表,但没有蒯氏和蔡氏这两大宗族,刘表在荆州早就完了,所以他不能不重视他们的利益,所以无论如何,刘表都要据理力争,将国都安在襄阳之地。
这样就形成了两人目下的激烈矛盾。
至于西川的刘璋,虽然表示臣服,但他的势力目下还龟缩在蜀中,对荆州的事情插不上手,就算是能插上手,但刘璋接手刘焉的基业不足一年就跟张鲁决裂,眼下两方正在对阵之中,形势颇为严峻,没工夫在定都这种事上插手。
刘备心中郁闷,在江陵考察完毕之后,就回到了襄阳,向刘表和伏完如实禀报。
但令人诧异的是,伏完和刘表的情绪显然都不是很好。
……
“哼!”
伏完重重的一拍桌案,气的咬牙切齿,呲眉瞪目。
“陶商狗贼!安敢如此,不但写檄文侮辱于我,还敢编排谎言,说什么真龙在徐州现世,紫气东来,摆明了是要立伪朝做准备与我们对立,咱们却是决不可让他得逞才是。”
刘备听了伏完的话没有吭声,只是默默无言。
其实刘备也觉得伏完立帝的事有些急了,而且有些事情几乎是不经大脑就去干,如此行事未免疏漏过多。
干活一点都不仔细。
在刘备的眼中,伏完这种做法简直与蠢猪无异,论政治论军略,他跟陶商相比实在是相差的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物。
其实这些事情,刘备认为刘表当初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但伏完仓促立帝的时候,刘表却没有提醒他。
刘备刚开始不明白,但后来方才领悟了这个中的一些真谛。
刘表就是要让伏完受憋,让伏完知道自己不行,借助外力来打压他……别看新朝建立后,伏完自封为丞相,但刘表要让他知道知道,他这个所谓的丞相,如果没有自己,狗屁都不是。
刘表今年五十六虚岁了,在这个寿命平均较低的时代来讲,他的精力和阅历足矣称之为老人精,而他的能力目下也确实不负这个称号。
他笑呵呵的摸着白花花,又有些稀松的胡须,道:“丞相何须如此,有些事情咱们得慢慢的去做才是,眼下还是先将宫室之地确定好,广耕田,屯粮草,练精壮,保民生,招揽四方贤能,方可保朝廷不衰,汉室中兴。”
伏完一看刘表那副不紧不慌的样子,心中就不由的来气。
这老狗还不紧不慢的一副混样子,他把这新朝当成是什么了?
“屯田养粮练精壮?”伏完甩动着手上的谋报,气的手直抖,他对刘表道:“眼下这事却是不好应对,陶商已经陈明,来年开春之际,就要为兴兵讨伐我等,咱们哪里还有时间磨蹭这些?当下不如乘陶商在官渡刚刚结束战事,实力正衰之际,出兵讨伐,顺长江沿岸顺流直下,先取江东之地,用以遏制陶贼的势力,如何?”
刘表哈哈大笑,道:“丞相这话当真是小家子气,说的全是小孩子话,且不说陶商战败袁绍,士气正盛,单说这如今荆南的张羡叛逆未剿除,东方的吕布和孙策亦是掣肘之患,老夫处理这些内贼尚且不及,哪有还有余力再战陶商?所谓的约定时日兴兵讨伐,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已,完全不必担心……丞相,过滤啦。”
伏完如今已经是丞相了,可是下什么命令,提什么要求,全都让刘表给否决了,根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不由的勃然大怒。
自己拥立新天子,位列丞相之职,要的可不是这个效果!
他要的那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
现在这丞相算什么?刘表的狗吗?
“不行!本相已经决定了,张羡和吕布,孙策那边可以置书安抚,以后再行图之,但陶商乃是国之巨贼,无论如何,一定要先起兵讨伐,不容变更!”伏完怒气冲冲的道,意图巩固自己的威信地位。
这话别说是刘表了,就是刘备听了都不由的感觉好笑。
怎么形容呢?他实在是太高瞧他自己了。
刘表无奈一叹,站起身来,对伏完道:“既然丞相心意已决,那你就抽时间去跟荆州的三军将士们说一声吧,让他们替丞相出兵讨逆,老夫年纪大了,这一坐时间长了,身子骨就泛酸,就不陪丞相在这瞎折腾了,权且告退。”
伏完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让我抽时间跟三军说一声……我特么认识谁啊?
“刘景升!你……”
刘表却是不再看他一眼,而是转头对刘备道:“玄德啊,老夫这腿脚不好,你送送老夫。”
无论是保皇派还是荆州派,刘备目下都是一个最不受人重视的人物,刘表让他送,他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于是,便见刘备走上前去,搀扶着刘表出了厅中,只留下伏完一个人在里面生闷气,脸憋的跟瘪茄子似的,要多紫便有多紫。
出了正厅,刘表不由得摇头叹道:“伏完这个人啊,空有一些权术,却不通真正的政略军政,可怜大司徒伏湛当年是何等的人物,伏氏亦是当世豪门,其后代竟是这等行径,着实是令人惋惜。”
刘备不敢多说话,只是道:“丞相也是为了社稷安危着想,但可能是其个人能力有所不济,日后还需景升兄多多扶持朝纲才是。”
刘表转头看向刘备,道:“伏完不足为虑,他如今已经尽完了他的使命——即重新拥戴天子,但是今后汉室能否得兴,却是得看咱们刘家人的了。”
刘备疑惑的看着他。
刘表拍了拍刘备的手,道:“只要你,我,还有西川的刘季玉咱们三个汉室宗亲齐心,共同扶保幼主,未必不会干出一番大事,老夫的心意,玄德你可明白?”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两朝定都
对于这位深不可测的宗亲兄长,刘备自打到了荆州之后,便是一直抱着极为尊敬的态度的。
眼下见刘表跟自己唠了真心话,刘备心下感动,他不敢怠慢,急忙道:“备自当以景升兄马首是瞻。”
刘表微微的点了点头,道:“老夫年纪大了,而刘季玉那个人非平世之才,咱们三个宗亲越往后,只怕是越得靠你挑大梁,但眼下时机不到,一切却还需以老夫为首,老夫年长你几岁,今后便自卖以兄长自居,玄德可心服否?”
刘表给刘备的感觉,多少有些深不可测,刘备自然不敢怠慢轻视。
“为了汉室天下,备自当以兄长为先。”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玄德,那老夫便安排你这第一件事……你回头去江陵那边,督促宫殿建立,在江陵兴建都城,然后将天子和伏完等人都接过去便是了。”
刘备闻言惊呆了。
你这是耍什么贱招呢?
先前你不是不答应在江陵建都城吗?怎么一日三变,这回又答应了呢?
看着刘备浑然不解的神情,刘表不由的笑了。
“玄德贤弟,其实老夫也并非是冥顽不化之人,这襄阳之地,地处荆北,临近中原,确实不是一处适合建都的地方,大老夫如今的基业在此,却也不能随意舍弃。”
说到这,刘表四下观察了一圈,见左右无人,道:“襄阳之地,一定是离不开老夫的,不然荆州必乱,但老夫确实也是有意借着为天子建都的时机,在荆州之地,另外再开出一片天地,你可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刘备乃是聪慧之人,所谓闻弦而知雅意。
他一下子就嗅出了这当中的猫腻。
“襄阳之地宗族林立,兄长是打算在江陵建都,将荆州的政治中心逐渐向南郡倾斜,徐徐剥夺蔡,蒯……那些宗族的权柄和影响力?”
刘表欣慰的点了点头,道:“贤弟果然聪慧,不愧是咱们汉室中人,老夫当年一人一骑来荆州上任,借助地方宗族的势力而安七郡之地,得此成就,已是极限,但眼下内忧外患,老夫又不能轻易的对宗族动手,一直苦无良方,但天幸陛下莅临荆楚之地,给了老夫这样一个在襄阳以外,想办法弱化宗族势力的机会。”
刘备仔细的揣摩了一会,暗道刘表之言确实有理,果然非等闲之辈。
“景升兄,不过弟不明白,既然你已经有意将都城立于江陵,那为何又执意与伏完相抗,非要定都于襄阳呢?”
刘表呵呵笑道:“此事也容易解释,老夫对于在江陵建都的事,若是过于支持,难保不会引起襄阳大宗族的警示和提防,他们能称雄荆襄之地多年,绝非平庸之辈,老夫办事,一向讲究一个稳字,若是操之过急,怕是会被旁人看出破绽……而且这段时间,老夫也一直在仔细的观察你,看看你是不是一个可托大事之人。”
刘备越听,对刘表的能耐越听越是佩服。
“如今老夫与伏完争的也差不多到火候了,届时双方各退一步,让他保着天子去江陵安居,而刘氏宗族这面由你统兵,前往江陵驻守,玄德你在江陵,按照老夫的授意,慢慢的发展势力,并替老夫接洽南郡士族宗人,扩大朝堂影响,若是宗族势力,老夫不定期的会前往江陵面君,有什么事,你我兄弟二人可随时商议。”
刘备闻言急忙道:“兄长如此器重,备自然无所不应,只是丞相和襄阳的宗族那面……”
刘表呵呵笑道:“放心吧,伏完跟老夫掰扯了这么久的时间,心中早就没了耐性,老夫现在跟他提什么条件,只要能定都,他都会答应,至于宗族那面,你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毕竟是和伏完一块来的,想来他们对你也不会有什么过多的戒备,无需担心。”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忙道:“备自当为景升兄效力。”
“错了,是为天子效力。”刘表出言纠正他。
“不错、不错。”
刘表突然又道:“玄德,你麾下有关、张两名虎将,据说都不在吕布之下,老夫现在同时对付孙策,吕布和叛贼张羡,两面战线同时应对,较为吃紧,需借用其力……你此番去江陵不许带上他们,且将他们留在襄阳,老夫自有重用。”
刘备自然想的明白刘表的隐晦之意。
但他乃是非常之人,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当时便答应了。
……
徐州,彭城。
陶商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行了之后,校事府向彭城不停的带回了奏报,而果然如同陶商所猜想的那样,天下之人和各路诸侯对于伏完的行事果然是有了猜忌和猜疑,而小刘曦的声望因为陶商的宣传效应,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
各路诸侯现在都在静静的观望,如此算来,时机已至,那么确实是该定都的时候了。
郭嘉在金陵城安顿好了曲老之后,已经赶回了彭城,陶商于是找来了他的这些亲信,商议立帝之事。
国号毫无疑问自当是汉朝。
登基所用的土台和高台,以及一应用具也是已经在完善之中。
至于建造宫殿,凭借金陵城的富庶,不出数月,便可完工。
登基的时日定在明年的年后,年号建康……
这些事情倒是都好说,无伤大雅,关键是都城应该设立在哪里。
按照陈登,郭嘉,诸葛亮等人的意见,他们认为都城应该设在金陵城。
毕竟金陵城经过七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天下强城,富甲一方不说,还吸收了稠密的人口。
特别是张纮当年还曾向陶商谏言,言此处乃是龙兴之地。
但不知为何,陶商对这件事就是没有吐口。
他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
商量一日无果之后,众人纷纷告辞,只有司马懿没有走,留在陶商那里似乎是还有什么私事想和他谈。
”仲达,你怎么还没回去?”
陶商疑惑的看着他道。
司马懿沉吟片刻,突然拱手道:“金陵乃是老师的心血,若是立为汉都,本应该属于老师的名望便付之东流,此地乃是老师的根本,不可作为汉都。”
陶商长舒一口气。
这就是他想说但又没法说出口的事。
”那你说,这都城应该设在什么地方?”
司马懿犹豫了一下:“学生思虑了好久,认为定都南昌,方最委妥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