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不过仔细想想,陶商觉得自己对不起曹操的事情还有很多,好像不差这一件两件的。
大家都这么大熟了,应该不算事。
……
陶商这边张罗着过年,曹操那边也在过年,除夕夜过后的几日,曹操没太理会军务,而是每日专研一卷珍藏多时的手稿,时不时的灵感来了,就向上面填词。
这是他这段时间,精心创作的词曲《短歌行》,目下还没有问世,只是因为曹操只写完了前半段,还有后半段没有写完,需要仔细揣摩,严加核词才是。
毕竟,这首《短歌行》可是说是他这一段时间以来,最费心思的一篇佳作了。
曹操相信,自己的这篇文章一旦面世,必可流传后世,名留千古。
这一日下午,就在曹操仔细钻研自己短歌行的时候,曹昂匆匆而来,对他道:“父亲!”
曹操抬头看了看她,笑了。
这次过年,曹昂专门请缨从许昌而来,代表家人来前线看望自己,并带上了从许昌送来的礼物,可以说是孝顺至极。
对于曹昂的表现,曹操感到非常的满意。
“子修啊,来此何事?”
曹昂恭敬的向着曹操施了一礼,道:“年关已过,父亲身体无恙,一切顺利,孩儿却也是应该回去,向母亲,姨娘,还有弟弟们报平安了。”
曹操放下了手中的简牍,道:“回去吧,为父不在,你便是曹家的顶梁柱,好好照顾你的弟弟们,给他们做个表率。”
“诺。”曹昂拱手称是,低下头时,目光所及却是扫到了曹操桌案上的简牍。
“咦?”
曹昂抬过头去,仔细的读着曹操简牍上的词句,道:“这莫不是?”
曹操看见曹昂的表情,心中很是满意。
自己这乖儿子还是挺识货的。
“怎么样?这词句还不错吧?”曹操捋着须子,笑呵呵的问道。
曹昂惊讶的抬头望向曹操,道:“父亲也喜欢陶商所创的《短歌行》?”
“噗嗤!”
曹操捋着自己胡须的手,硬生生的拽下了一截。
“你说谁创的……《短歌行》?”
曹昂诧异的看着曹操道:“陶商啊,父亲桌案上这个,不就是么,据说是陶商除夕之夜所创,目下已经传往各州了。”
曹操的眼珠子几乎都要蹦出来了。
他使劲的咽了一口吐沫,艰难的对曹昂道:“陶商写的短歌行内容为何?你且背一遍给为父听听。”
曹昂心中奇怪。
你桌案上不就放着呢吗?
为什么还要我背?
但既然是父亲的要求,曹昂却也没有办法回避。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随着曹昂背诵出来的词句越多,曹操的脸色变越来越苍白。
自己写出来的,都没有曹昂背出来的多,而且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卡住的瓶颈地方,经过曹昂一背,便豁然开朗,仿佛为曹操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天下之巧合,莫过于此!
难道那姓陶的当真有鬼神之能?能想自己之所想,算自己之所算?
简直就是妖物啊!
曹操吃惊的合不拢嘴,浑身仿佛都在颤抖。
曹昂一首诗词背完,感慨道:“陶商虽然是咱们的敌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不但会写小春文,还会写诗词……这首词足可流传千古了,不过可惜却差了一句……”
曹操正在愕然和震惊之中,闻言一愣,奇道:“差了一句?”
曹昂又将陶氏《短歌行》给曹操背诵了一遍,曹操仔细一品,发现果然是少了最后一句。
他疲惫的冲着曹昂挥了挥手,道:“你先出去吧,容我想想。”
曹昂心中不明白曹操要想什么,但还是听话的走了出去。
曹操在房间中,疲惫的揉了揉眼睛,然后开始一遍一遍的回念着曹昂适才为他背诵的词句。
少时,便见曹操重重的一拍桌案,怒道:“这有什么难写的……最后一句就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啊!……这姓陶的混蛋!”
……
年节之后,这一日,刘虎俾悄悄的来见陶商。
陶商早就知道刘虎俾会来见他,因此也不意外。
“丞相要派我父亲去南匈奴王庭?”刘虎俾犹豫的问陶商道。
陶商点了点头,笑道:“正是如今南匈奴王庭的大单于之位虚位以待,你父亲对此事上了心,若是不乘此机会拿下大单于之位,今后只怕是没有好机会了。”
刘虎俾闻言盲打:“丞相当初不是答应过我,不让我再回草原了吗?”
陶商笑呵呵的道:“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做,但现在是你父亲想要回去掌权,陶某也不好说什么。”
刘虎俾紧紧的咬着嘴唇:“若是如此,我这辈子岂不是都不能回金陵?我是汉人啊。”
陶商长叹口气:“话虽如此,可惜你终归还不是南匈奴的大单于,你若是当了单于,这当中之事或许就好解决了。”
陶商的话犹如警钟一样,重重的敲击在刘虎俾的耳膜中。
刘虎俾呆愣了一会,突然道:“若是我成为了南匈奴大单于,是不是就可以携裹着部落的人,归于汉境了?”
陶商闻言一愣,长叹口气。
“想法是好的,可惜你当不了。”
“我为何当不了!”刘虎俾急忙自谏道:“论及忠心,我父亲远远不及我对丞相,丞相若是愿意扶持于我,事成之后,我一定携匈奴之众归于王化,为丞相驱驰。”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旧部
年关过后,于耳鼻父子,赵云,甘宁等人便率领金陵白马军以及一部分连弩营准备起行,而随同他们一同前往匈奴王庭的,还有陶商的徒弟司马懿。
至于到了南匈奴王庭应该如何行事,陶商就全交给司马懿办理了。
他还告诉司马懿,自己还会给他们找一个接应的同盟,让他尽管放手去做。
临行之时,陶商在大营的辕门内亲自为几人送行。
侍从将酒壶和酒盏端了过来。
陶商斟满了酒,对众人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耳鼻,一路走好!”
于耳鼻端到嘴边的酒盏立刻不动了。
他细细的琢磨了一会,砸吧砸吧嘴,总觉得哪块有点不对味。
“丞相,我怎么觉得,您这词用的,有点不应景呢……”于耳鼻尴尬的笑笑,问道。
陶商笑着道:“应不应景不重要,关键是那份心意,耳鼻,这趟一定多多小心,事成之后,立刻给我回信答复。”
于耳鼻连忙点头称是。
但在他的心中,对陶商之语却是不屑一顾。
老子这趟回了南匈奴王庭,便是雄鹰回到了天空,猛虎回到了山林?还会再给你答复让你驱使?你简直做梦!
一行人马向陶商告辞之后,徐徐向北而去。
南匈奴王庭目下的游牧之址乃是在幽州北境,而袁熙上一回前来讨伐陶商索要甄宓,被陶商将幽州本部兵马打残,至此幽州边境就没有了可以和金陵军抗衡的力量,若不是因为接下来还要跟袁绍正面交锋,陶商早就立刻率兵北上幽州了,因此,幽州的袁军拦不住金陵军去北疆。
送走于耳鼻等一众人走后,陶商便去了甄宓和袁婉的居所。
袁婉和甄宓的关系突飞猛进,不知为何,几乎快要好到要穿一条裤子……,不,穿一条裙子的程度了。
来到了小院中,见了二女,却见她们两个正在摆弄着一副用小木板新做出来的精致麻将,彼此交头接耳的研究着。
这是陶商在过年的时候,送给她们玩的。
毕竟两个女子,不能回家,天天陪着他在前线待着,平日里也没什么事做,自己也得给她们找些乐子干不是?
“丞相来了。”一看见陶商,甄宓便露出了满满的笑意:“来的正好,你上回教给我们的叶子戏,我们多少琢磨出来了一些门道来了。”
陶商惊讶道:“真的假的?”
袁婉自信的道:“要不,咱们三个来几局如何?”
陶商笑着点头:“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既然是游戏,则需下些彩头,二位姑娘跟我赌什么?”
袁婉面露疑色。
“钱?”
陶商摇了摇头。
赌钱是恶习,特别还是跟两个美女赌钱,太低级了,这事儿坚决不能提倡。
或者,玩输一次脱一件一衣服呢?
这件事陶商倒是觉得可行,可就怕人家两个姑娘不乐意。
看来只能赌最简单的了。
“准备磨点墨吧,赢了的人,往输了的人脸上画一笔。”陶商对两人提出了建议。
甄宓闻言一下子就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往脸上画笔画,这种玩法当真是闻所未闻……咱们快试试。”
袁婉并没有像是甄宓那么开心,相反的,她很是担心的看了陶商一眼。
毕竟她认识陶商的时间,要比甄宓早那么一些,对这个男人的认知也比甄宓要深上一些。
这男的,可不是个吃亏的主。
……
“九万!”
“岔。”
“二条!”
“碰,糊了。”
陶商轻轻的将牌整个掀过来,让他对面的甄宓和袁婉看清楚,然后拿起笔墨,先对着甄宓伸了过去。
甄宓的脸上一笔一划的,已经被陶商画出个小王八,而袁婉的脸上,则是画出一个小老虎。
陶商又为她俩每人勾勒了一笔之后,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真可爱。”
两个姑娘刚刚接触麻将,不懂得算牌,自然是输多赢少,她们脸上的小动物都已经成型,而陶商的脸上,目前却只有浅浅的两道。
甄宓将面前的木牌一推,嘟起嘴道:“不玩了,光是画我们,你自己脸上什么都没有。”
陶商将笔轻轻放下,道:“那就歇歇吧,正好我有点事想问你。”
甄宓疑惑的看向陶商,却见陶商道:“幽州那边,昔日公孙瓒麾下的鲜于辅,你跟他可认识?”
甄宓的樱桃小嘴因为诧异而长的足可塞下一个苹果。
她疑惑的打量着陶商,道:“鲜于辅目下也是一方郡守,小女子不过是一介商贾,陶君如何能想到他和我们甄家会有关系?”
陶商微微一笑,道:“也不难猜,当年公孙瓒和刘备害死刘虞,幽州将官为了保护刘虞之子刘和,纷纷反叛于他,其中以鲜于辅为首,和乌桓,袁绍等人一同合围包夹了公孙瓒,但事后,袁绍招降这些幽州将官,他们却拒不归顺,反倒是迁移到了幽州边境,自成一方,袁绍当时忙于发动官渡之战,没有时间收拾他们,因此搁置到了现在……”
甄宓没想到陶商对幽州之事这般了解。
她眨着杏眼瞧他,突然一笑,其笑容足矣魅惑众生……唯独美中不足的,就是右脸颊上有个墨迹未干的王八。
“就算如此,那他们如何就跟我甄家能搭上关系呢?”
陶商淡淡道:“鲜于辅等一众幽州旧部麾下虽有兵将,却无粮秣供给,这两年来,他靠什么支撑到现在?吃屎吗?……放眼整个河北四州,除了袁绍本人之外,只有两族能够做到此事。”
说到这,陶商顿了顿,道:“第一,就是辽东的公孙氏,第二就是你中山甄家,我派校事府的校事查询了这些年鲜于辅一众的粮秣购进渠道,虽然查不出和你甄家有关,但根据渠道来看,我可以断定他们绝对和公孙氏没有关系……对吧?”
甄宓心中既惊讶又佩服:“所以你断定是我中山甄家所为?”
陶商点了点头:“做的这么干净,只怕也只有甄家有这个商道和能力。”
甄宓沉吟了一会,终于道:“甄家如此做,并不是为了鲜于辅,也不是有什么图谋,只是鲜于辅和田豫等一众幽州宿将,目下辅佐的人乃是已故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刘幽州在世时,曾对我甄家有过大恩,此情不可不报。”
说到这,甄宓望向陶商,道:“你问鲜于辅等一众幽州将官的事,应不是想谋害他们吧?”
陶商点了点头,笑道:“当然不是,鲜于辅和田豫等人都是豪杰之士,我想代朝廷收服他们,请他们助我收服幽州,平定辽东,兼并鲜卑。”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零四章 田豫
当初刘虞当政之时,其麾下的一众幽州旧部,以鲜于辅为首,目下正保护着刘虞之子刘和屯兵在右北平之地,公孙瓒灭亡之后,袁绍也曾对这支约有两万余的幽州旧部垂涎三尺,曾派人去说服鲜于辅、田豫,怎奈这些人根本就不买他的账。
依照袁绍的尿性,换成平日里碰到这样的事,早就挥兵直奔右北平,将刘和、鲜于辅,田豫等一众赶尽杀绝了。
但也是天意眷顾刘和等人,当时的袁绍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曹操和陶商等人身上,并集中兵力南下,引发官渡之战,因而倒是将刘和,鲜于辅等人放过了。
而这一次,换成陶商盯上了他们这支不大不小的势力。
别看只是两万人马,但那是幽州的正规军!是昔日北地幽州的强势劲旅。
甄宓听了陶商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此事易尔,丞相若是果真有意,那小女子倒也是愿意为你和刘侍中牵线。”
刘和当年曾在京师任侍中,后才去往刘虞身边,故而以侍中相称。
陶商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那就劳烦姑娘了,待姑娘帮我办完这件事后,我就率兵打到冀州,然后送姑娘平安回家。”
甄宓本来还是笑盈盈的,一听到这,不知为何,脸色骤然一下子变的有些发白了。
送我……回家?
……
右北平,刘和的府邸。
孙乾再一次出马,他手持陶商和甄宓的两封亲笔书信,并还有陶商托孙乾给刘和送来的礼物。
刘和看着陶商和甄宓分别写给他的书信,而又听着孙乾在下方的劝谏,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刘侍中,如今丞相在南昌拥立天子,天下归心,今番远征河北,平定内乱,亦是为了汉室,如今天下骚乱,能扶保天子匡扶天下者,必丞相也。侍中乃是汉室宗亲,当世仁者,且丞相对令尊之觞也是时常感叹,每每谈到此事时惋惜不已……丞相希望能与侍中成为同僚,今后共同辅佐新君,中兴汉室,特命在下来向侍中表达诚意。”
刘和思虑半晌,道:“久仰陶丞相的君子之名,如雷贯耳……此事、此事且容许我和手下们商议一下,还请孙先生稍候。”
孙乾也不着急,笑盈盈的道:“那在下就等着刘侍中的好消息了。”
两人寒暄一阵,刘和随即命人带着孙乾前往馆驿休息。
接着,他又命人把鲜于辅和田豫这两个幽州旧部中,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找了来。
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两人叙述了一遍之后,道:“二位,当初袁绍对我们进行招抚,二位都劝说我不可归顺袁绍,如今陶商又派遣孙乾为使前来,二位以为此事若何?”
鲜于辅乃是一个豪勇义气之人,但不善谋,碰到这种大事,还得是田豫拿主意。
田豫年轻时投入到幽州治下,初出仕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被公孙瓒所重视,但后来公孙瓒谋杀刘虞之后,田豫厌恶其行,便脱离其麾下,辗转加入到了鲜于辅之处,与他一同辅佐刘和。
田豫仔细的寻思了半晌,开始抒发自己的见解。
“刘公,前番我等谏言,不让公投入到袁绍麾下,乃是因为当时袁绍涉嫌谋害先帝,虽然没有确实证据,但乌桓骑兵能够抵达范县,肯定是多少有嫌疑是袁绍指使,公乃是汉室宗亲,所以当时,我立主公不可归顺袁绍,即使当时袁绍的势力强盛。”
刘和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道:“听君之言,令人茅塞顿开,那眼下陶商又来招揽,我却又该如何?”
田豫闻言道:“在我看来,公屈居于右北平之地,绝非长久之计,早晚必择一方而侍,如今天下,在某看来,唯有曹操和陶商乃是有大气量之人,但若是比较起来……或许陶商还是要胜于曹操。”
刘和忙道:“为何?”
“一则,乃是陶商比曹操年轻,年仅二十五岁,便有这等成就,二则是陶商如今拥立新帝,位列丞相之尊,占据大义,公既是汉室宗亲,降陶商便是降朝廷正统,理之当然。”
刘和闻言恍然,他仔细的琢磨片刻,道:“既然如此,我便答应孙乾,归附于陶丞相麾下。”
田豫闻言忙道:“侍中若是果有此心,我愿意为使者,前往临淄城见陶商,以表侍中之诚意。”
刘和闻言,展颜露出微笑,道:“如此甚好。”
……
当晚,刘和招待了孙乾,并将田豫介绍给他认识,劳烦孙乾引领田豫回返临淄城,见过陶商。
孙乾带着田豫回来之后,陶商一听立刻亲自接见了他。
身为曹魏的名将之一,田豫在历史上常年替曹魏镇守北疆,斩骨进、破轲比能,而对阵孙吴,也有着不小的战绩,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等,可谓战功赫赫。
曹芳曾赞其曰: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
见了田豫,陶商微笑道:“国让,咱们又见面了。”
田豫闻言尴尬的笑了笑。
当年在范县替公孙瓒买官,是田豫一手将赵云送到陶商军中的,他们两个可以说是旧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田豫还是陶商的大恩人。
如今可是倒好,不光是赵云,连他自己也来到陶商的军中了。
“一别经年,当初的您还只是太平公子,刚刚进爵太傅,如今却已经是丞相了。”
陶商轻轻一笑,道:“只不过是临危受命而已……如今赵子龙前往南匈奴王庭,却是不能让你们故人相见了。”
田豫呵呵一笑,感慨道:“赵子龙,当年白马义从中的一名小将,如今威震天下,全是仰仗丞相之福荫。”
陶商摇了摇手,道:“还是他自己有本事……当年公孙将军麾下,确实是有几位能者,若能善用,想来也不会那么快的败亡于袁绍……赵云算一个,国让你也算是一个。”
田豫闻言一愣,道:“丞相,您这未免夸赞过重了吧。”
陶商摇了摇头,笑道:“国让,等我平定幽州之后,想让你替我镇守北疆,巩固边境,我好全致精力向南,我在北方的背影,就交给你守护了,如何?”
田豫没想到陶商一见面,就对自己说出如此掏心的话,心中骤然升起了一丝感动之意。
都说陶商不仅是枭雄,还是君子,今日一见,当真是名副其实也。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零五章 控制南匈奴
田豫很感动,他从来没有想陶商这人不但好说话,而且还肯许诺给自己官职,而且听他言下之意,还会对自己委以重任。
田豫不明白陶商为何会这么看重自己,但他还是相信陶商说的是真的,因为他能感觉出来陶商话语中的诚意。
田豫向着陶商拜谢之后,却见陶商对田豫道:“国让,我有件事想要你代我给刘侍中带话回去,我有点事想要拜托他帮忙。”
“不知丞相何事?”
陶商笑道:“我的弟子司马懿,和赵云等人,目下正往南匈奴王庭而去,他们此番乃是去做一件大事,虽然我派了人马护送,但若是有了大事,只怕是不够用的,而我这边又要想办法对付袁绍,所以……”
田豫闻言恍然大悟,道:“丞相是想让我们右北平的兵将去帮忙接应一下?”
陶商点了点头:“正是此事,方便吗?”
田豫拱手道:“此事容易,回头我回了右北平,便向侍中大人谏言,只是我不明白,丞相的人马,往南匈奴之地去做什么?”
陶商微微一笑,随即对田豫做出了解释。
……
南匈奴王庭的所在。
听说原大单于羌渠的长子于夫罗和他的儿子刘豹回来了回来了,整个南匈奴王庭都沸腾了。
特别是他的弟弟栾提呼厨泉,本来以为自己这一次当上大单于乃是势在必得之势,没曾想,自己的哥哥半道杀出来了,呼厨泉一下子害怕了。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呼厨泉倒也是不当回事了。
他于夫罗再能耐,名义再正,也不过是一个流亡在外的逃窜王子而已,他这么多年流落在中土,在南匈奴早就没有根基了,有甚怕的?
有手下对呼厨泉谏言,于夫罗此来,却也没有能力和他竞争大单于之位,但毕竟是羌渠的儿子,一些面子还是要给的,还需亲自迎接,以显示对已故单于羌渠的尊重。
呼厨泉随即领本部兵马前往东境的草原去迎接于夫罗。
按照他的想法,他摆开架势,先给于夫罗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但是呼厨泉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眼看着于夫罗的人马越来越近,呼厨泉脸上的笑意则是越来越盛。
但随即的,他脸上的笑意却又开始逐渐僵硬。
”这,这,于夫罗的兵马,怎么会有这么多?”看着远方呈现成出一条密集的线,呼厨泉的眼眸顿时睁大了。
于夫罗早已经改名为于耳鼻,这么多年,他在陶商麾下养马也不为外人所知,可谓销声匿迹,谁也不知道他是在给陶商打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