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不过许褚还是非常热心肠的,他让袁谭安心,并告诉他,自己即使不行,金陵军中也会有许多的高人博览群书,擅长释梦,若是有他们相助,或许可以猜测出袁谭的梦中真意。
袁谭这个人,多少还是迷信的。
但说来也是,那个时期的人,哪个又是不迷信的?
对于汉朝的人来说,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许褚将袁谭的梦境笔录而下,飞马传递给了陶商。
赶巧在这个时候,郭嘉等人亦是已经回来,陶商和他麾下的一众谋士们一起,开始研究这个让袁谭困扰不已的梦境。
郭嘉捋着短息稀疏的胡子,喃喃念道:“梦中有玉,玉者,从王从。王之重器,贵不可言啊……难不成,袁谭这小子要一飞冲天?”
诸葛亮轻轻的扫了一眼陶商,低声道:“不对吧,袁谭现在已经陷入了老师的布局当中,死在顷刻之间,还哪有什么贵不贵的?”
司马懿亦是呵呵干笑。
郭嘉一翻白眼:“我当然也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不过郭某也不过是照着梦境解析而已。”
诸葛亮看着白羽扇,仔细回想自己所学过的周易或是释梦方面的知识,但都无法将袁谭的梦境和眼下的情况相契合。
少时,便见他放下白羽扇,长叹口气:“老师,学生实在是想不出来了,您是怎么看待此梦的?”
陶商盯着桌案上许褚送来的那封信,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我倒是有一个解法,就是不知道准不准成……”
众人都急忙扭头。
“老师有何高见?”
陶商似乎是有些不太确定的道:“玉当中有孔,为环……环者,圈也……圈的旁边长了一堆小脚丫……脚者,踢也……所以应该是?”
“圈踢?”
“然也。”
……
郭图,逄纪,高干三人回来了,向赵云和许褚谏言,说是袁熙愿意率众归降,不过他们有一个条件。
就是要在回军往邺城之际,在邺城周边将袁绍下葬。
赵云自然是答应了这个要求,因为这个要求不过分,顺理成章之事。
他们不请求,回去之后,金陵军一样得给袁绍下葬。
于是,这场兴师动众的讨伐之战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连一刀一枪都没动。
高干回来之后,袁谭也曾私下里向他询问这次和谈的状况,但高干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嘴带过,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袁谭心中确实极度不安,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虽然陶商收下了袁熙这个祸胎,但在袁谭看来,袁熙没有和自己与陶商一样的交情,就算是不死,也一定会被他带回徐州或是金陵,倒是不妨碍自己统治冀州的大业。
一行人回到邺城边上,袁熙以及其麾下的荀谌,辛评,吕威璜,赵睿等人随即要求将袁绍就地下葬。
毕竟耽搁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赵云派人询问陶商的意见,得到了陶商的允许,要求三军代表陶商,在回军路上,为袁绍建坟,并予以拜祭。
不只是袁熙一众,陶商一众也得全部参加,以表对敌人首领的尊重。
这当中也包括袁谭。
虽然很是不情愿,但袁谭也没有办法直接抗拒陶商的命令,只能随同众人一起参加。
下葬的当日,秋风瑟瑟,天气变的有些寒冷。
众兵将都是身穿白衣白甲,来为袁绍出殡送葬,众人看着袁绍的灵柩缓缓入土,脸上的表情各异。
这棺木一下,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站在人群中的袁谭有些紧张,不知为何,他今天有些心惊肉跳。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降将的阵营中,赵睿突然冲了出来,对着袁绍的陵墓一顿磕头,泪流满面,高呼道:“呜呼哀哉!袁公!您走的冤啊!”
说到这里,却见赵睿站起身,指着人群中的袁谭道:“袁谭,你身为人子,却不为人子之事,今日大将军下葬之日,你难道不想站出来说上几句吗?”
袁谭脸色阴沉。
他不想多事,就没有说话。
但赵睿突然将锋芒转向袁谭,自然是有人暗中安排的,不是他不说话就能解决的。
见袁谭不说话,却有袁熙迈步出来,喝道:“大哥!你难道不站出来,给父亲磕几个头,自省谢罪吗?”
场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袁谭。
这个时候,袁谭再不说话也不行了。
袁谭仰起头,漫步走出人群,看着袁熙道:“袁熙,你捡回一条狗命,犹不知足,尚还敢在此饶舌?”
袁熙怒道:“我让你给父亲磕头告罪!你说那些没用的作甚?”
袁谭仰起头道:“我如此举动,一则乃是为了汉室朝廷,二则乃是天下百姓,连陶丞相都赞我此举乃是大义灭亲,你们凭什么让我磕头认错?”
袁谭这话一出,却见很多袁氏旧臣直接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少时,却见人群中田丰,郭图,逄纪,荀谌,韩荀、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一众人等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瞅向袁谭的目光冰冷,一言不发,全体沉默。
但沉默却代表着无边的愤怒。
袁谭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他紧张的道:“你们想干什么?干什么!来人,来人!”
袁谭的亲卫军们闻言,从后面要往人群前挤,却被许褚麾下的虎卫军拦住。
许褚一身白服,笑呵呵的看着那些袁谭护卫,道:“自家人闹矛盾,犯不上真动刀动枪的干,你们不用往上冲了!不妨事,不妨事!吵吵一会自己就好了。”
他话说的虽然客气,但他手下的虎卫军们却一个个面色阴冷,手里握着兵器,很显然是在用武力威胁住袁谭的那些护卫不可轻举妄动。
护卫不见踪影,但袁氏旧臣们已经开始围了上来,袁谭已经开始感觉到不妙,他皱了皱眉,扬声道:“你们想干什……”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袁军战将韩莒子和吕威璜一左一右的扑了上来,直接给袁谭掀翻在地。
无限的屈辱,无边的沉痛,对袁谭行为的愤怒,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渐渐的酝酿成风暴。
是时候了解一切了!
但见郭图大喝一声,道:“袁谭身为人子,却气死亲父,手刃亲弟,残害旧臣,迫害忠良,天理不容,今日当着大将军的坟,犹自死不悔改……诸公,咱们今日便代表大将军,好好教训这个逆子!”
“揍他!”
“打死他!”
“踢他!”
“对,踢他!”
话音落时,便见这些袁氏旧臣犹如失去了理智一样,一涌而上,大家将被摁倒在地上的袁谭围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圆圈,对袁谭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猛踹。
大家心中实在过于憋屈,各个都如同发了狂的骡子一样,将所有的愤怒集中在脚上,鼓足劲往袁谭的身上招呼。
大家围绕成了一个圈,脚丫子如同小雨点一样,密集的不透风,此起彼伏,连一个空隙都没有,袁谭根本就钻不出去!
**裸的圈踢啊!
并州军那面,一名校尉问高干道:“将军,这、这情况有些不妙,咱们要不要上去救长公子一救。”
高干皱了皱眉,略作思索之后,方才摇头道:“我看不必了,都是袁氏君臣兄弟的自家之事,今日是舅父下葬之日,大家伙一时悲愤,行为过激一些是可以理解的,让他们踢几下解气了就好了,咱们无需多管闲事……小事,都是小事尔。”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
/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州校尉感觉事情好像并不像高干说的一样,都是小事。
他反而感觉事情越发的大条了!
一开始,众人也是觉得袁氏的那些旧部官员,将袁谭围起来圈踢猛踹,不过是因为看到袁绍的灵柩下葬,心下伤神,再加上袁谭说话不好听,一时冲动因而造成了这种结果。
但时间一长,有些不知道事情原委的人开始发现状况有点不太对劲了。
在袁绍的墓碑前,那些河北旧臣就这么肆无忌惮的殴打着袁谭,而赵云和高干等人却是丝毫没有上去帮忙或是阻止的意思,就是那么冷静的看着。
而袁谭的亲卫军也是消失不见,没有人过来帮他。
这当中要说不是有人使用了手段,哪个能够相信?
袁谭被那些河北旧官围在中间殴打圈踢,他本身也有些武艺,若是拼死反抗,倒也不会陷入这样的被动局面,但打从一开始,这中间的事就有些问题。
那些围殴他的河北群臣,似乎是早有准备,他们靴子的脚尖上,早就带好了铁制的尖套,硬度非常高,别说是踢人,就是踢砖头也能踢的裂。
袁谭只是挨了几下,便已经挺不住了。
而眼下,他的胸部在挨了几下蓄意的攻击后,已经出现多处骨折现象。
他用双手拼命的护住头颅,大喊道:“来人!快来人!你们!你们存心加害!你们到底是奉了谁的令……”
话还没等说完,便见有个人用那铁制的鞋尖,一脚踢在袁谭的嘴上,直接将他的门牙踢折,鲜血顺着嘴角汹涌喷出,把他的下话直接踢了回去。
砰、砰、砰!
一脚接着一脚的攻击犹如小雨点一样,笼罩着袁谭浑身上下的要害部位!
而此时此刻,并州军中,一些平日里与袁谭交好,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暗中投靠袁谭的将官们忍不住了,他们作势就要往上冲。
高干见状,不再是一副和稀泥的样子,他双眸微眯,低声喝斥道:“你们想要干甚?”
“将军,袁公子他有危险,若是不救,只怕会出人命的!”
高干冷然的看着那名说话的并州将官,道:“他们冀州人自己的恩怨,犯得着你这并州人过去掺和吗?”
“可是,若是不救……”
“闭嘴!告诉你,你想救也可以,看看那边!”
那将官顺着高干的目光望去,却见赵云不知何时走进了场间,但他并没有出手解救袁谭,而是握着自己腰上的宝剑,环顾着四周,冷冷的打量着周边的人。
赵云虽然没有说话,但其表情和行动却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场间的事,是袁氏旧臣和袁氏叛子之间一场私人之间的恩怨武装械斗,剩下的人都是局外人,识相的最好是都别往里掺和……不掺和,大家都是好朋友。
但若是掺和进来了,那不好意思,咱们大伙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
那些适才还想要去救袁谭的校尉们看见赵云的行动,面面相觑,少时便都低下了头,不敢再言语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田丰抓住时机,用带铁的脚尖狠狠的踢在了袁谭的天灵盖上!
这一脚势大力沉,直接将袁谭踢的昏死过去,护住脑袋的手也耸拉了下来。
袁谭的脑袋遗一露出来,那就说明他的生命今日算是彻底的终结了。
所有的攻击全都转移向了他的脑袋和脸上!
又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却听赵云突然大喝一声。
“都住手!看看你们的样子?成何体统!都干什么呢?”
这一记龙吟声吼出,所有的人便纷纷退下,将袁谭从当中露了出来,袁氏旧臣们一脸羞愧的低下头,默然不语。
看那模样,他们仿佛是知道错了。
多听话的一群人!
赵云急忙奔到袁谭的身边,低声道:“袁公子,你怎么样?”
可这话问的着实太假。
袁谭的脑袋此刻已经被一众袁氏旧臣拿脚尖踢的变了形,脑浆子都快崩出来了,怎么会没事?
“医官,快传医官!”赵云高声吩咐身后的侍卫。
但这个时候,找不找医官又有什么用呢?
……
建康五年,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冀州牧,领武平侯的功臣袁谭,因为在自己父亲的坟墓前犯了众怒,被袁氏诸臣圈踢猛踹,脑浆迸裂而死。
消息传回邺城,据说丞相陶商当场便昏死了过去,醒来之后便高声痛哭,呼唤袁谭吾兄。
事后,袁谭虽然被风光下葬,但袁氏众臣并没有被陶商严惩,只是象征性的做了惩罚。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袁氏诸臣刚刚归附,一向有君子之称的陶商总不能把他们都杀了吧?
世人对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此,河北正式平定。
陶商重新筛选河北官员,安插在各地。
他将所得袁氏兵马和战将从新划拨,精壮的留在军中,老弱则遣返复民,并拨于土地稻种,用于开垦生产。
袁谭生前在冀州大肆杀戮,诛灭了邺城好多的豪强首领,使得邺城的士族势力呈现了真空状,需整体重新划分。
而陶商也乘着这个机会,在河北重新划分土地,将大部分的土地归于国有,并租赁于民,不在让士族在当中掺和。
所以说在无形中,袁谭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陶商随即准备返回徐州。
在返回徐州前,他去见了甄宓和袁婉。
“甄姑娘,河北的事情已经安定了,袁氏已经土崩瓦解,袁熙也会被我带回南昌安居,从今往后,你居住在这里,便不会再有什么威胁了,大可回家和亲人团聚。”
甄宓听到这的时候,表情出现了一丝挣扎,似乎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困扰着她。
沉默了好一会,方听甄宓道:“如此说来,小女子不能再继续给丞相当人质了?”
陶商哑然失笑:“袁氏已经覆灭了,你还当什么人质,我前日已经派人联系了你的兄长和母亲,他们很快就会派人从中山国来此接你的。”
甄宓支支吾吾的道:“其实丞相大可不必这么着急,中山甄家即使没有我,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陶商摇了摇头,道:“也不一定,你兄长给我的信中之意,是想让你尽快回去主持族中生意,这两年来,没有你在,你们甄家的生意,好像是已经乱成一团,再加上河北的时局对商贾影响非常大……看样子姑娘回家,是得好好梳理一下了。”
甄宓心中暗骂她那兄长当真是个不争气的,连这点事都打理不好,竟给自己填乱。
陶商招呼过裴钱,拿过两盒礼品,道:“这里面,是我让人重新制作的叶子戏,两位姑娘已经尽得这游戏的精髓,我便送给两位姑娘,也算是做个纪念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袁婉好奇道:“给我干什么?我又不留在这。”
陶商微笑着摇头:“不,袁姑娘,我已经决定了,你是袁氏中人,你也得留在河北。”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刘之盟
袁婉当然不服气。
她怎么会心甘情愿的留在河北,她现在要做的,是跟陶商一起回徐州,然后和甄宓一起想办法挤进陶家的大门。
她留在这地方干什么?
“丞相,我不想留在这里,我的家是在徐州啊。”
陶商微笑道:“徐州怎么又成了你的家呢?”
袁婉撅起了嘴,低声道:“徐州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淮南的家已经破败了,没了,父亲和哥哥都去了,眼下就只有我和冯姨娘相依为命,本来才刚刚有家的感觉,怎么就突然让我留在河北了?”
看着袁婉一脸委屈的神色,陶商心中不免有些心疼。
他叹气道:“话虽如此,但你毕竟姓袁,如今河北已经没有袁氏中人坐镇,但你伯父私有的田产,地契,房屋都还在那里,而且契约上写的还是袁氏的名字……我也想给袁氏留个根,以免遭天下人唾骂,但无论如何却不能将袁熙留在这里,这些袁氏家产,怎么样也得需要有个人继承不是?”
陶商微笑道:“我思来想去,却也只有你能够让我信任了。”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知为何,袁婉的心头突然间流出了一股暖意。
特别是陶商说自己是他最信任的人。
“那我就在这边处理袁氏要务,等到要事一完,我立刻就回徐州去。”袁婉似有撒娇嫌疑的对陶商道。
陶商闻言笑了。
“好,都可以。”
那边厢,甄宓也是急忙道:“那我回中山国之后,处理完家事,我也要去徐州。”
陶商的眼睛顿时瞪大了。
人家去徐州,好歹是因为那块有个姨娘在彼……你去却是要找哪位活祖宗?
……
建康五年,陶商在收服了除去三河之地的河北之地,并削弱辽东,鲜卑,匈奴等势力之后,纠结纳降之将并降卒,兵返徐州彭城国。
此一战之后,陶氏声威达到顶点,势力大增,其治下无论是人口,赋税,兵力,土地,技术都已经跃居第一位,一举成为取代袁绍的新一代霸主。
虽然各方势力早有准备,但消息传到他们那里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各部的一阵慌乱。
其中,特别是以荆州和益州的三刘集团为最。
其他的势力倒是还好说,但荆州的三刘集团可是拥立了先帝刘协的二子刘琼,而陶商当年则是拥立了刘协的长子刘曦的丞相。
天无二日,世无二皇。
昔日陶商只有徐州和扬州的时候,三刘集团尚且还能凭借多年的底蕴与实力,和陶商打成个势均力敌,有来有往。
但如今河北四州尽皆归陶商,天下一半以上的疆土成为了陶商的领地。
而且他占据的都是关键要地。
并州的兵卒强悍,金陵城的财富极多,幽州量产战马,冀州乃是天下粮仓,青州乃是大汉的产盐大省……
至于人口,那更不用说了。
如此实力和底蕴,再加上拥戴刘协的长子,陶商已经彻底的成为了三刘集团心中所最为畏惧的存在。
当然了,同时也是他们最为恼恨的存在。
刘备在平定了张羡的长沙叛乱之后,立刻率兵赶回了江陵城。
刘表也已经从襄阳赶了回来,和刘备,荆州诸将等人一起商议此事。
“诸位。”刘表一脸严肃,表情中都是深深的担忧:“陶商平定袁绍,势力大增,如今已经尽遣三军返回徐州,此子年纪轻轻便成就这般霸业,想来定然是冲劲十足,我荆州一系拥立天子,和陶商一系可谓是不死不休,他下一步则必然是会图谋我们,却是不知眼下咱们该如何是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各自的眼眸当中看出了彼此的惊慌失措。
少时,却听蔡瑁道:“姐夫……明公,陶商平定河北,势力大增,锋芒正盛,想必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便一定会出兵攻打我们!咱们还需稍作准备。”
“德有何高见?”
蔡瑁道:“我意,还是赶紧派出使者,前往益州,请刘璋派兵出川协防,正所谓唇亡齿寒,若是咱们家荆州失陷了,他益州怕也是难逃失地之难。”
刘表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刘备,道:“玄德之意如何?”
蔡瑁见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刘表的赞同,反倒是去问刘备,心中多少有些不满。
姐夫这是没瞧得起自己啊?
刘备还是像原先一样会做人,他首先先是肯定了蔡瑁的战略。
“德之言,深合眼下形势,我军势弱,彼军势强,若是不寻找外援,久后必然势危,但刘季玉天生性格不好争强,就算是派兵支援,想来也不会派出多少人马,且川兵战力不及金陵军,出川又困难,若是仅找他们一家支援,只怕未必管用。”
刘表听出刘备有话外只音,道:“那依照玄德的意思,咱们该引何人为援?”
刘备忙道:“兖州曹操,目下正以洛阳为基垫,治略关中,听闻关中诸侯大部通过钟繇已经和曹操结盟,若是能得曹操相助,我们两方联合,便有了和陶商一战的本钱!”
刘表听了刘备的话,低头若有所思。
蔡瑁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玄德此言虽然有理,但曹操乃是不差于袁绍的枭雄之辈,咱们刚刚拥立天子的时候,也曾派人给他送去诏书,敕封于他,可是当时两汉共立,曹操却居中观望,对两方皆不理睬,瑁与曹操年轻时便相识,深知此人非等闲之辈,绝非甘于做人下之人。”
刘备微微一笑道:“德和曹操乃是旧识,可知此人智计百出,善于判断形式?”
蔡瑁皱了皱眉:“什么意思?”
“当年曹操不肯理睬我们,那不过是因为那时候他看不清风向,如今陶商已经成就了霸业,他的第一目标瞄准的必然便是中原之地!届时曹操必然首当其冲的面对陶商的压力,如今再去与他联合,其实不是我们求他,而是他求我们。”
蔡瑁愣着看刘备,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表站起身,道:“就依玄德之言,派人前往洛阳,与曹操同盟!”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九十三章 凤雏出山
会议结束之后,刘表专门留下了刘备,并与他回到自己府邸的后院,二人相对而坐,开始攀谈。
“玄德前番前往荆南平定张羡之乱,劳苦功高,如今荆南已定,我军后方无忧,全赖玄德之功也。”
刘备听了刘表的夸赞,急忙拱手道:“兄长夸赞了,弟不过是为荆州进些绵薄之力,如何能担得起兄长这般夸赞。”
刘表摆了摆手,道:“不要谦虚,你适才所提出的联曹抗陶的建议,在老夫看来非常妥帖,而且曹操所占据的兖、豫之地,乃是四方接壤之地,夹杂在河北与荆州之间,若是与陶商发生战事,中原便是三方的主战场,倒是可将我荆州之地避于战火,甚妙之策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