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
潘璋在陶商麾下,不算是特别有名的战将,但其本人的能力还算是有的,但由于人品有点小瑕疵,爱抢别人功劳,使他这些年的升迁速度远没有徐盛等人要快。
鲁肃成立了山蛮营之后,潘璋便被调往山蛮营,任偏将之职。
由于山蛮营是鲁肃一手所建立,所以说他这些年跟鲁肃的关系一直算是不错。
很自然,那是一封请降信。
孙策读着鲁肃的书信,一边看,一边将眉头皱起。
他仔细的思虑了一会,突然道:“来人啊,将这贼厮推下去斩了。”
潘璋闻言一惊:“孙将军,在下带着鲁参军的诚意而来,为何却要杀我?”
孙策哈哈大笑道:“鲁肃和韩浩使苦肉计,又用你来诈降于我,难道欺负孙某无谋也?”
潘璋在来之前,曾得到了鲁肃的嘱托,告诉他孙策一定会问的几个问题。
潘璋稳了稳心神,道:“孙将军如何说我是来诈降的?”
孙策冷笑着看他,很是自信的开了口。
“好小子,到了这种时刻还在犹自狡辩?呵呵,好,那我且问你,陶商势力大,孙某势力小,他为何舍大而就小,转为投靠于我?”
潘璋道:“鲁参军本来也不想做那背反之人,但这些年在陶丞相麾下,一直郁郁而不得志,除了当年一手建立山蛮营,之后却一直被陶丞相用以为谋士,鲁参军自幼刻苦攻读,博学多才,乃是一方之才,将帅之雄,何其陶丞相多年来不肯见用?除了山蛮营之外,一直不曾交付于鲁公兵权,连吕布,赵云之流都可独自领兵!不仅如此,他还让鲁参军来金陵受那韩浩小人的侮辱,韩浩小人无德无能,将参军裤子扒了一顿好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谁能受得了这般侮辱?是以不得不反也。”
孙策仔细的品了品,感觉还确实是那么回事。
这也就是鲁肃这样的怂货,换成自己,有人敢把自己扒裤子打,自己非诛了他九族不可。
孙策冷笑道:“鲁肃既然投诚于我,可我势力远不及陶商,他冒然来跟随我,日后陶商报仇,岂不是自寻死路矣?”
潘璋闻言心中大喜过望,因为这确实是鲁肃在事前,已经嘱咐过自己的了。
果然有远见!孙策问什么他都猜的出来,神了!
当下,便见潘璋露出了自信的表情,道:“鲁参军自然是有他的想法和规划的!但眼下事情未定,将军也不曾真心的接纳我等,如何能轻易露出这近身之资?待事到临头,鲁参军自然会献上其妙策。”
孙策冷笑道:“你倒是一张好利嘴,好,我再问你,鲁肃归降于我,与你有什么干系,你为何要冒险行此舍命之事?”
鲁肃现在若是在此,潘璋一定直接给他跪下!
这也太神了,怎么孙策会问什么事,都让他给猜中了?
却见潘璋挺了挺胸脯,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有恩必报!我当间助丞相攻打袁术之时,因抢功于甘宁,受其诽谤进谗,一直郁郁而不得志,直到入了山蛮营,得鲁参军提携,方有今日,此恩此德,我岂能不报?别说是送一封信,就是让我送个人头,又能怎地?”
说到这,潘璋又想起鲁肃跟他说的,对待孙策这种人,你表现的越硬气,他便越尊重你,你越是软骨头,他越不把你当回事。
想到这,便见潘璋高声道:“事情已经办妥,我已经还了鲁参军的恩情,你杀了我吧!”
孙策见潘璋这幅视死如归的模样,心中不由暗赞一声‘好汉子’!
“你们退下吧。”孙策冲着两旁的人挥了挥手。
那些侍卫随即下去了,孙策则是亲自替潘璋解开了身上的绳索。
他对此丝毫不惧,纵然潘璋武勇过人,但跟他相比,却还是相差甚远,给他解开绳索,潘璋在自己面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替潘璋解开绳索之后,却见孙策冲着潘璋抱了抱拳道:“将军真是乃是忠义人之,孙某适才乃是相试而已,还请将军勿怪。”
潘璋拱手道:“末将等诚心相投,还请孙将军勿要见疑。”
孙策笑道:“只要你们是诚心,我必接纳,不过还请鲁参军,拿出他的诚意。”
潘璋急忙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回去我自然会向鲁参军如实禀明,孙将军只管等着好消息便是。”
……
就在潘璋暗中会见孙策的时候,鲁肃也带着一身伤,亲自来见被软禁的孙权。
孙权自打被陶商囚禁在金陵城,也有数月的时间了。
陶商倒是没有薄待他,给了他大宅院,给了他足够的仆人,给了他车马,甚至还给他安排了几房女眷。
按照陶商的说法,他对孙权够意思了。
这年头,给人送车,送房……还是金陵城二环以内的房,送女人还不图回报的人着实是不多了。
孙权碰上自己,着实算是祖上烧高香有福的了。
但很显然,陶商的热脸算是贴了他冷屁股了。
孙权不稀罕有房有车的生活,二环的房也不稀罕。
他想要的是自由。
但就这一点,陶商偏偏不给他。
陶商不给他,但是现在鲁肃要给他。
等见到了一身伤的鲁肃的时候,孙权很是惊讶。
他不明白这个屁股被打开花的金陵参军来见自己的意图何在。
但鲁肃很快就开始给孙权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他先是由浅入深的向孙权渗透了自己想要归顺孙家军的意图,然后又给孙权展露了一手绝活。
就是替孙氏规划未来。
他让孙氏集团在占领金陵城后,以富庶的金陵城为根基,西向联合三刘集团,全拒长江,守而不攻,与北方的陶商鼎足而立,三分天下云云。
这一番大道理说出来,差点没把孙权忽悠瘸了。
孙权虽然有能力,但毕竟年轻,没见过什么世面。
鲁肃这一番战略规划,就是拿到见过世面的人眼前,也足以惊艳全场,更何况是孙权!
神尼玛的三分天下啊,听着忒爽了。
孙权当场对鲁肃纳头便拜:“若真能如子敬所言,我兄弟二人成就大业之后,定以先生为相!”
看看这话说的,赤裸裸的要反啊。
鲁肃笑呵呵的扶起孙权:“起来吧,少年。”
待跟孙权混的差不多熟悉之后,鲁肃又给他抛出了一块大蛋糕。
“孙二公子,回头我会想办法,让你出城,返回孙营,届时还请你将我的诚意带给孙伯符将军。”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于彭城
陶商已经收兵回了彭城。
前线的战事虽然激烈,但徐州的大后方的彭城国内倒是一片安静祥和。
借着等待曹操远离中原前往洛阳的这段时间,陶商和家人过了一段安静祥和的日子。
刘曦和陶寂日渐长大,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变的逐渐要好,孩子们在陶商的光环之下,正享受着快乐而幸福的童年生活。
天气炎热,烈阳照的人睁不开眼睛,这一日,陶商正在院子中为两个孩子做冰棍。
这个时代,夏天的制冰方法,一般是在冬天将冰取出来,储存在冰窖里,待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用作消暑之用。
以陶商目前的身份,自然也可以这么享受,但是现在处于乱世,因安于享逸而劳民伤财的举动,他自然是不愿意做的,而且他一旦做了这个表率,下面的人说不定也会仿效他如此行事,他不希望因为这点小事,让自己的君子名声在民间被人非议。
但夏天炎热的时候,没有冰确实是一件难熬的事情。
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陶商在于吉那里要了一些他平日炼丹用的硝石,命人取了一大一小两个铜盆,将小铜盆盛满冰凉的井水,放在大铜盆里,再将硝石放入大铜盆,逐渐加水,用以制冰,但因为配比不对,失败了几次,才稍微制造出了那么一小块冰来。
连个孩子因为好奇,站在陶商身边,眨巴着大眼睛一个劲的看着他忙活。
陶商一开始,以为利用硝石溶于水会吸热的原理,可以轻轻松松的造成许多浮冰,但当天实际操作之后才发现,虽然用硝石制冰的方法确实可行,但效果似乎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最合适的调配比例与方法。
不过,最终在盆里变出了一小块浮冰,这对于陶商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眼睁睁的看着铜盆里变出了一块小小的浮冰,两个孩子惊诧的合不拢嘴了。
“父亲,你是怎么弄出冰来的,这么神奇?”陶寂眨着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陶商。
陶商笑着掐了掐他的脸:“这个,是法术。”
刘曦在旁边道:“舅父还会法术?”
“想学吗?”
两个孩子使劲的点头。
“不教你们。”
两个孩子的脸瞬时间落了下去。
这样的长辈当真是没有正形。
陶寂嘟起嘴:“父亲真小气……不过没事,回头我去找翁翁教我法术就是了。”
陶寂嘴中的翁翁,指的自然乃是陶谦。
陶商笑着逗他道:“你翁翁也会做冰棍?”
陶寂使劲的点头道:“会不会做冰棍我不知晓,但翁翁说自己是神仙……会仙剑,会炼器,他最近还和外祖一块在道观外面卖符水呢!”
一句话说完,将陶商说的脑瓜仁直发疼。
这叫什么事呀!
老东西当真是一点不长进,当道士就好好的当道士,卖什么符水?
张角就是卖符水起家的,陶谦这老混蛋,该不会越老越回去,也走上煽动百姓造反,高举义旗的大路吧?
当朝丞相的亲爹在民间组织造反,这算是个什么罪名?
“唉,真是个不省心的。”陶商一边摇头,一边继续喊人给他送来新的水,研究硝石造冰的比例。
就在这个时候,裴钱快步走了进来。
刘曦冲着裴钱使劲的招手,道:“裴叔叔,快来看,舅舅他在给我们做光棍呢!”
陶商的额头上一阵虚汗,纠正道:“是冰棍。”
裴钱一见刘曦,急忙单膝跪地,抱着拳头高声道:“末将裴钱,参见陛下!”
刘曦让裴钱的样子吓了一大跳,急忙哆哆嗦嗦的跑到陶商的身后藏着,探出小脑袋,惊恐的望着裴钱。
“大惊小怪的瞎咋呼什么?把陛下吓出个好歹来,你就是罪莫大焉了!”
裴钱本来寻思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把,哪曾想差点没把皇帝吓哭,一时间很是尴尬,在原地跪着也不是,起来也不是。
陶寂疑惑的看向陶商:“阿爹,大家为什么都管小曦叫陛下?”
陶商慈爱的摸了摸陶寂的头,道:“因为小曦就是天子啊,他是皇帝,以后要治理咱们整个大汉朝的。”
话还没有说完,便见刘曦急忙站出来,对着陶商喊道:“我不要当皇帝,我不要当陛下。”
陶商闻言一愣,诧然的看着他:“臭小子,不当皇帝你也要当道士不成?”
刘曦噘着嘴,一指盆里的浮冰道:“我要跟舅舅学做冰棍。”
陶商闻言不由好笑。
小犊子,不想当皇帝,你要当科学家吗?
将造冰棍的盆扔给了两个小子玩,陶商用毛巾擦了擦手,带着裴钱走到一边,问道:“各方面的情况都怎么样了?”
裴钱急忙道:“丞相妙算,旁人所不及也,丞相的兵马刚一到彭城国,曹操的和关中诸侯的大军,便转向关中,直奔洛阳而走……至于南方,孙策的兵马已经进入到了金陵城的地界,而周瑜也带领两万兵马,向着南昌城进发!”
陶商冷笑了一声:“我将所有的兵马都调至前线,他们居然如此奔放,看来孙策这次是铁了心跟我作对到底了。”
裴钱紧张的道:“诸将现在都捏了一把冷汗,虽然丞相在后方都已经做了布置,但金陵城和南昌一个是我们的根据,一个是大汉的国都,着实是缺一不可……要不,丞相再多调些兵马和战将回去?”
陶商摇了摇头,道:“我的兵马集中一次不容易,我说过了,无论如何我都要乘着这次机会拿下中原!我相信鲁肃他们,一定可以战胜孙策和周瑜,即使是在我们后方的兵将目下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裴钱轻咽了一下口水,道:“听丞相的意思,是打算现在就要向许昌兴兵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不错,我现在就要向许昌兴兵,火速派人去联系鲍忠和鲍韬俩兄弟,我要在曹操鏖战关中之际,攻克许昌。”
裴钱忙道:“曹操虽然去了洛阳,但也在许昌设下了兵马和战将,总督全军的是曹操麾下的第一战将曹仁,另外还有荀彧也在城中,且守城兵将也不少,许昌这些年被曹操加固城防不少,只怕不是一时三刻能攻打下来的。”
陶商闻言,嘴角挂起一丝微笑,道:“这个,就得看鲍忠和鲍韬两兄弟的本事了。”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六十二章 放孙权
金陵城。
鲁肃暗中见过孙权之后,次日韩浩便召集了廷议,商议对抗孙策之策。
这一次的廷议,鲁肃几乎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只是在厅内寻了一个角落,静静的待在里面一声不吭。
韩浩自以为是揍服了鲁肃,威严大涨,自信心空前的强大,他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众人,道:“诸位,孙策目下就在城外不远处安营扎寨,针对此事,诸位有何破敌之法?”
金陵的诸位将官窃窃私语了一会之后,便挨个向韩浩谏言。
但是他们的谏言都不是很有用,实际作用都不大。
可用的建议一个没有。
有实质性的退兵之策没有,韩浩很是无奈,他最终又只能将目光看向鲁肃。
但鲁肃只是低着头,压根不看他。
但就在这个时候,大将徐盛站出来发言了。
“韩府君,以末将之见,庐江虽然是江淮富庶之地,且地域广大,但若要以之对抗整个江南,尚不足够看,若不是丞相北上征调了大部分的南军,咱们早就战败孙策、回攻庐江了!”
韩浩咧咧嘴,叹气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对付他们!”
徐盛忙道:“眼下我军虽然兵力不够,但听闻丞相已经收兵回了彭城国,若是不出意外,援兵一月之后就会到达。而我们只需要迁延时日,等待时机便可。”
韩浩皱起了眉头:“你说迁延时日容易,但该如何迁延?”
徐盛拱手道:“末将倒是有一计,或可一用。”
韩浩忙道:“什么计策?”
徐盛道:“咱们的城内,不是有一个孙权吗?此人乃是孙策的二弟,一直被丞相扣押于此为人质,若是用他作为谈判的筹码,或许可拖延一时。”
这番话一说完,韩浩顿时恍然大悟,他抬手拍了拍额头道:“正是如此,对!可以利用这孙权去跟孙策谈谈。”
……
廷议结束之后,潘璋奉鲁肃之命,悄悄的前往孙策营中,将廷议中议论的事尽数相告。
孙策当时就诧异了。
“莫非,这就是鲁子敬前番对我所说的见面之礼?”
潘璋点头道:“鲁参军言下之意,此番他与韩府君之间产生了间隙,不方便谏言献策,便在廷议之前,寻到了徐盛,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徐盛对录参军之言深以为然,于是便向韩浩谏言,请韩浩利用孙权,来和孙将军谈判。”
一听这话,孙策的双眸顿时一亮。
他站起身,在帐篷内来回度着步子,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
毕竟兄弟情深,孙权失陷在陶商手中,这件事对于孙策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
想不到鲁肃居然会在这件事上替自己做文章,孙策兴奋的几乎不能自已。
少时,却见孙策停住了脚步,对着潘璋拱手道:“劳烦将军回去替我转告鲁参军,这件事孙某牢记他的恩德,日后必有所报。”
潘璋道:“不敢,不敢,孙将军抓住机会,好自为之,鲁参军日后当还有厚报。”
……
与此同时,韩浩悄悄的拜见了鲁肃:“子敬兄,身上的伤怎么样了?我对不住你啊。”
鲁肃笑着摆了摆手:“韩府君这话怎地说来?都是为了朝廷的大事,受些伤算什么?”
韩浩看着鲁肃身边桌盘上的那些刚刚换下来的带血纱布。
韩浩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了懊悔的表情。
“唉,早知会让子敬你遭这么大的罪,我说什么也不能施这苦肉计!”
鲁肃摇了摇头,道:“都是小事,何足挂齿?再说行刑的士兵手底下还是有轻重的,虽然是把我打的血肉模糊,但都是皮外伤,不曾伤筋动骨……对了,咱们还是赶紧说正事要紧。”
韩浩见鲁肃如此轻描淡写的略过自己的伤,心中很是佩服。
“我已经选了一名使者,将他派往孙营,以孙权与孙策谈判。”
鲁肃点了点头,道:“告诉使者,孙权虽然一定要还给孙策,但最好不要答应的那么快,多提些条件,与孙策都磨磨嘴皮子,既然是要装,那咱们便装的像一些。”
韩浩点头道:“放心吧,此事我自有安排,子敬只管暗中筹谋,韩某对阁下之言无所不从。”
……
次日,韩浩派遣金陵使者团,前往孙策的大寨进行商谈。
使者团前往谈判的议题,主要是孙策身为陶商的附庸,当年全靠陶商的帮衬,才能坐镇庐江,成为江淮霸主,如今反倒是乘虚而入,背信弃义,若是其父孙文台在天有灵,知道孙策如此行事,也断然不会原谅他云云……
而孙策的反驳理由也很明确,自己侍奉陶商多年,陶商却扣下他的二弟,软禁孙权,此等举措当真令人心寒,自己此番起兵,不为其他,只为救出二弟孙权云云……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不下,孙策要求金陵方面无条件释放孙权,并交付钱财,粮米,战马作为赔偿。
而金陵方面则是要求他无条件退兵等等。
双方就这么来回掰扯了好几天,最终孙策终于忍耐不住,扬言不必再谈,自己一定要火烧金陵周围百里之地,直到金陵方面肯送回孙权为止。
最终韩浩一方让步,要求孙策退兵,他们便送回孙权。
孙策则是要求他们先把人送回来,他才退兵。
又是磨蹭了几番之后,最后金陵方面把孙权送了回来。
兄弟二人见面,孙权不由的抱着孙策的大腿痛哭。
看着孙权哭的可怜兮兮的模样,孙策也是心中感慨万分。
二弟受苦了。
他扶起了孙权,向他驱寒温暖,询问这段时间孙权如何。
孙权大致跟孙策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把自己在金陵城的所见所闻与孙策谈。
最后,孙权问孙策道:“兄长,您知不知道一个叫鲁肃的人?”
孙策一听这个名字,顿时精神一震,他急忙道:“二弟你见过此人了?”
孙权点了点头,道:“临来之时,曾跟此人见了一面,此人曾与我谈论过咱们孙氏的未来……兄长,鲁肃此人,诚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人啊!依弟看来,却是不再周公瑾之下!”
听孙权如此夸赞鲁肃,孙策对这个人越来越好奇:“此人说了些什么,居然让二弟如此推崇?”
孙权低声道:“此人向弟弟说了孙氏若想在天下立足,需得西联三刘,北据陶商,划江而治,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孙策一听顿时来了劲头:“二弟你说仔细点。”
当下,便听孙权将鲁肃当初用来忽悠他的话,完完整整的给孙策学了一遍。
这一复述之下,孙策听的两眼放光,面色潮红,浑身激动的直哆嗦。
鲁肃的话,经由孙权一复述,差点没给孙策听高潮了。
这人,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六十三章 韩浩
孙策听了孙权向他叙述鲁肃的能耐后,不由的大喜过望,对于这个鲁肃,孙策心中更是多了几分期待。
若是真如孙权所说,那就说明此人是一个王佐之才,他若是真能辅助自己,帮自己达到鲁肃口中“三分天下”的宏愿,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要知道,孙策被压抑的实在是太久太久了。
鲁肃给他话的这个所谓的三分天下的无头大饼,把孙策心中那份久违的意气与野心彻底的勾了起来,那是一种扬眉吐气,将久违的抑郁一下子放飞出去的感觉。
孙策起初对鲁肃还有些将信将疑,但是当他亲口听了孙权的叙述之后,心中对鲁肃的那份忧虑这下算是彻底的消散了。
孙策转头问孙权道:“鲁先生可还对你说了什么?”
孙权急忙道:“子敬先生让兄长等他的消息,说只等他那面递上消息之后便可生擒韩浩!“
孙策重重的点了点头。
……
次日,潘璋又暗中潜伏到了孙策的军营。
迎接到了孙权之后,孙策对潘璋的太度明显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鲁参军和潘将军果然是信义之人,说话算话,居然真的是将我二弟送回来了,孙某着实是万分感激。”
猜你喜欢